双相情感障碍与精神分裂症有何区别

双相情感障碍与精神分裂症有何区别,第1张

情感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症状之一。 病者在安 静时表现冷淡,对周围事物无兴趣,不关心,与亲人疏远,告知重大事件时无动于衷,喜欢一人独坐房中,甚至连吃饭也不与亲人一起吃。 有时会出现兴奋激动或焦虑抑郁等反应,但大多与周围环境无联系而是受幻觉妄想所支配,有时其情感与周围环境极不协调,为亲人开追悼会的时候他却站在一旁自笑。 其情感也常与思维内容不协调,如笑嘻嘻的叙述她的悲惨遭遇。 心境障碍又称为情感性精神障碍。它是一组以情感显著而持续地高涨或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精神障碍,常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包括抑郁症、躁狂症、躁郁症等。它不属于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比较严重,双向性情感障碍比较轻名单都是可以治好的

两种疾病本来不该、也不会混淆。近年来,由于国外兴起了诊断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热潮,国内有些人也跟着起哄,往往把一些精神分裂症误诊成了双相情感障碍,害苦了病家。问题在什么地方呢在于误解了‘躁狂’的含义。‘躁狂’是manic的译文;译得不贴切,招来了不少误解。实际上,患者并不大吵大闹。他们的表现是情绪高涨,很愉快,很自得,往往自大,自以为很聪明、很能干。这个‘狂’,是指自大而已,并不是‘狂躁易怒’的‘疯狂’。他们不会无理取闹,不会冲动打人。一般不会殴打亲人,相反地显得可爱。用上海话说,他们很‘识相’,不像精神分裂症那样地不讲道理。 ‘躁狂抑郁症’是原来用的名称,它的特点是,一个时期情绪高涨兴奋,一个时期情绪低落抑郁。‘发脾气’并不是它的表现特点。有些家长或医生一听到患者‘发脾气’,就把诊断往双相情感障碍上靠,乱用‘情感调整剂’。有的医生或家长就以为‘情感调整剂’能够调整情感,动不动就用丙戊酸钠或碳酸锂。其实,这里有这么一个来龙去脉:当初发现碳酸锂能够治疗‘躁狂症’,就定名为‘抗躁狂药’。后来发现一些抗癫痫药(如丙戊酸钠等)也有同样的治疗作用,也把它们列入‘抗躁狂药’。再后来,发现它们不但对躁狂期的情感高涨、有平抑的作用,对抑郁期的情绪低落、也有治疗及预防作用,所以改名为‘情感调整剂’。其实,它们只对‘躁狂抑郁症’患者有治疗和预防作用,对其他疾病(例如精神分裂症)的情感没有调整作用。 在药厂大事宣传第二代抗精神病药能够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时候,有些医生也来凑热闹,把本来应该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病例、诊断成了双相情感障碍。给他们应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当然奏效。‘论文’出来了,职称也提了,问题就被搞糊涂了!他们还自圆其说地创造了‘有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情感障碍’这种新名词。

分裂情感性障碍是一组精神分裂症和躁狂症两种病同时存在或交替发生,症状又同样典型,常有反复发作的精神病,此型患者同时具有精神分裂症和情感障碍如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或混合型躁狂症的症状,特征为显著的心境症状(抑郁或躁狂)和精神分裂症症状,同时出现或至多相差几天,具反复发作特点。由于分裂情感性障碍常伴有功能障碍,往往须予以综合治疗(包括药物,心理疗法和社区支持),多完全缓解,预后较好。

精神方面病其实不需要吃很久的药,因为国内的现代医学完全无视灵魂的存在,这不是正确的处理方式。就算是精神分裂的人,只要分裂的两个精神想办法沟通统一起来,那就跟平常人没什么区别了。就是因为两个精神互相抗拒,互不信任,才导致精神分裂越来越严重。那我来和你谈谈我的理解,你觉得有道理就采纳,试着和自身沟通,先别管别人怎么说,最重要你要明白自己并没有什么大病。

我们所理解的“精神”,其实是由大脑(或者说理智)对自身的定位而产生的,它不是一个实在的形体,而是一种思想概念,那如果你的思想本身接受了两种理论体系(比如相对论来说,就认为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对自身定位后产生了两个结果,但这两个结果互相矛盾,难以取舍,这时就需要舍弃一种,偏偏你的思想判断这两个结果各自都有道理,也是无法确定该选择哪种,便采取了一个公平的办法:暂时不判定结果,让它们各自发展和碰撞,看最后谁赢,就以谁为主。所以了,你的情况就是这么产生的。

暂且把你的病作为精分来分析,如果你确定了不是精分,那情况将会更加乐观。我设计了一种解决方法,你看看有没有可行性:首先,你上网看资料就会知道,精神方面的病发病率很高,且近年越来越高,你并不是什么特例,别人也许会拿些疑惑的眼光看你,但不会把你当怪物(起码要比丑的吓人的哥们受欢迎)。而且我看你文字表达清晰,对自身情况也非常熟悉,神智非常清明,也有几个知心朋友,这说明你的这个人格发育的非常健康。我不知道你的另一个人格情况如何,但按照一般的情况来说,必然有一个人格是有些偏激或发育的不成熟的,我的建议就是你要像对待自己兄弟一样对待你的另一个人格,要把他向好的方向引导,教他慢慢走向成熟。殊途同归,对于世界的认知达到一定程度后,每个人格的选择虽有些差异,但总体上是差不多的,那就不会和周围的人们产生尖锐矛盾,那就会慢慢被周围的人接受。这是比较缓慢的一个过程,要有点耐心。想要判断你的另一个人格是什么状态,一者可以问亲人,二者可以在纸上写好个论题(论人生观、社会观、世界观的比较容易定位),你把你的观点写在左边,把右边留空,看看有没有来自另一个人格的答案,如果有,那就好办了,说明他愿意交流和改善。总之,关键的问题是要相互沟通,不能任其相互斗争发展,最后积怨难返,再难统一。

其实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找一种宗教去信仰,不过这有可能造成你更多的精神困扰,但我要告诉你的是,所有宗教、哲学、科学所指向的至高目标都是统一的,那就是宇宙本身。它在道教被称之为道,佛教称之为佛,基督教称为上帝,伊斯兰教称为真主,哲学家称为本体,科学家则称为真理。这个论断不是我个人观点,唐太宗、尼采、南怀瑾等早已成名的真人们都是这么认为的。

好了,就说到这,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放宽心吧,多去爬爬山,练练五禽戏、太极拳之类的导气功夫,也有助于你疏解心结。

一、双相情感障碍的概念

一般是指临床上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西方发达国家90年代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双 向障碍终生患病率为55%-78%,双相障碍是一类临床常见且危害严重的重性精神疾病,多起病于成年早期,该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其遗传倾向较精神 分裂症、抑郁症等更为突出,遗传度高达85%,父母若一方患有双相障碍I型,其子女患双相障碍的几率约为25%,若父母双方均患有双向障碍I型,则子女患双向障碍的概率达50%-75%。。双相情感障碍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是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免疫、社会心理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临床表现

典型躁狂发作表现:心情愉悦或容易发脾气,言语增多、高谈阔论,自我感觉良好、自信心膨胀,活动增多、精力充沛、爱管闲事,计划多但虎头蛇尾,行为挥霍或鲁莽,睡眠需要减少,性欲亢进。

典型抑郁发作表现:情绪低落、对前途感到悲观,愉快感缺失即无法从生活中体验到乐趣,兴趣减退或缺失,即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或既往感兴趣的事也变得索然无味, 自我评价下降,觉得自己事事不如人,一无是处,自责甚至自罪,认为自己成了别人的包袱,注意力难以集中,自感记忆力下降,睡眠障碍,食欲下降,精力减退总 觉得乏力,自感脑子反应迟钝,自杀观念或行为。

三、临床现状

它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共病率的特 点,该病对患者的婚姻、子女、职业等诸多方面均有严重影响, 15~44岁人群中,在全球范围双相障碍为致残原因的第六位。该病临床上误诊率高、识别率低、自杀风险高,完全治愈率低,很多患者面临着抑郁的慢性迁延、 转相的频繁、转相的突发等。

四、提高识别率,还需要家庭成员的参与

双相障碍从发病到准确诊断的平均延迟时间是 5-10年,超过1/3的患者至少10年或以上才被确诊为双相障碍,其中60%的患者曾被误诊为抑郁症,近几十年来,大量的国内外研究均证明了双相抑郁与 单项抑郁有诸多不同的临床特征,多数研究显示,与单相抑郁相比相比,双相抑郁患者发病年龄偏早(小于25岁),抑郁发作次数多或频繁发作,伴有非典型症状 概率高,比如食欲旺盛、体重增加、睡眠增加,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概率高,共病多见,双相障碍的阳性家族史也是风险因素之一。

造成误诊率高、识别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轻躁狂的难以识别,对于轻躁狂状态常被患者感受到抑郁缓解或作为一种快乐的情感体验,持续时间相对短暂和具有自我协调的心境状态,故 轻躁狂患者极少自发报告这种情况,那么这时家庭成员的细致观察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要减少误诊率,提高识别率,除了需要临床大夫需要不断提高临床诊疗能力,同时还需要家庭成员的共同参与。那么作为家庭成员对此能做些什么呢?首先:患者有过首发抑郁之后,要多关注患者情绪的波动、行为的变化、语量的多少、 与人的沟通、内心的体验、言语的内容等的变化,尽可能地回忆患者是否有过持续几天的觉得心情愉悦,或发现脾气的变化,或变得勤快了,或一反过去的羞涩而表 现健谈,爱吹牛,感觉不到困倦,工作能力提高,睡眠需求减少,创造性提高,有很多想法等,并向大夫详细表述。另外: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也可以了解一些简单 易操作的测查量表,并借助这些工具来筛查,有助于早期识别及提高警惕性。比如:32项轻躁狂症状清单。

五、症状缓解后是否需要维持治疗?维持治疗的时间是多长?

精神疾病的治疗要以患者为中心,既要考虑患者短期的症状控制,还要考虑到患者的终极目的就是回归社会,因此维持期的主要任务是防止复发,加强心理、社会及职 业的康复,维持治疗可以降低复发的频率,延长间歇期,维持治疗时间越长,复发的几率越低,那就究竟维持多长时间?对此目前尚无定论,一般根据患者疾病发作 的频率、治疗的敏感性、病程的长短研究报道,双相障碍首次复发的平均时间为29年,一次躁狂发作后有90%复发,躁狂在第一年中的复发率为51%,2年 后为33%,四年后28%,即使维持治疗,在发病后的一年内仍有37%的双相障碍患者复发,5年复发率达73%。对于抑郁来讲,如果在第一次治疗后即获得 痊愈,一年内复发率为33%,如果经两次治疗获得痊愈,一年内复发率为50%,如果经过三次治疗才获得缓解,高达50%的患者会在半年内复发。选择何时试 停药要根据上述情况并结合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去权衡风险获益比,因此如果患者服药后不良反应不明显,在保证定期检测各项监测指标如心电图、血常规生化内分泌 各项、血药浓度等基础上,尽可能久地维持服药,国外有文献提倡应尽量无限期地持续维持,那是否能长期维持治疗,良好的家庭、社会支持不容忽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671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