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生爱慕之心,大胆地表露出爱情。
就拿《西游记》第六十四回中的杏仙来说,书中写道:那女子对众道了万福道:“知有佳客在此赓酬,特来相访,敢求一见。”那女子叫:“快献黄衣女童,捧一个红漆丹盘,盘内有六个细磁茶盂,盂内设几品异果,横担着匙儿,提一把白铁嵌黄铜的茶壶,壶内香茶喷鼻。
斟了茶,那女子微露春葱,捧磁盂先奉三藏,次奉四老,然后一盏,自取而陪”。由此可见,这杏仙初遇唐僧时,正是少女含春的芬芳年龄,一见面就被唐僧英俊的外貌所吸引,他无意吃唐僧肉,以求长生不老,只是想和他厮守一生,作个神仙伴侣,有一见钟情,想一生相守,永不分离的梦想。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她采取区别于其他妖怪的惯用方法,不是用囚禁拴住唐僧的身体,和其大徒弟孙悟空大战几百个回合,伺机洞房花烛,而是和唐玄奘舞文弄墨,作诗唱和,吟风弄月,把盏品茗,一曲《桃李芳菲梨花笑》惹得曾经坐怀不乱的唐和尚也心猿意马,留连忘返。
这是有别于其他妖怪可爱之处,也是能折射出人性光芒的亮点。接下来杏仙边舞边唱:香茶一盏迎君到 ,星儿摇摇,云儿飘飘 ,何必西天万里遥 ,欢乐就在今朝 ,欢乐就在今宵。表面上看起来,是简单的男欢女爱,细看却是人的基本的感情表露。
西游记中有不少这样的例子,都是精怪向唐僧大胆地表达爱慕之意,相比之下,这杏仙好象更懂得曲径通幽的妙处,它们象人类一样有对爱的追求,对爱的向往。
2、怀血浓于水之心,难忘挥之不去的亲情。
《西游记》第六十回这样写道:这大圣整衣上前,深深的唱个大喏道:“长兄,还认得小弟么?”牛王答礼道:“你是齐天大圣孙悟空么?”大圣道:“正是,正是,一向久别未拜。适才到此问一女子,方得见兄,丰采果胜常,真可贺也!”
牛王喝道:“且休巧舌!我闻你闹了天宫,被佛祖降压在五行山下,近解脱天灾,保护唐僧西天见佛求经,怎么在号山枯松涧火云洞把我小儿牛圣婴害了?正在这里恼你,你却怎么又来寻我?”大圣作礼道:“长兄勿得误怪小弟。
当时令郎捉住吾师,要食其肉,小弟近他不得,幸观音菩萨欲救我师,劝他归正。现今做了善财童子,比兄长还高,享极乐之门堂,受逍遥之永寿,有何不可,返怪我耶?”牛王骂道:“这个乖嘴的猢狲!害子之情,被你说过,你才欺我爱妾,打上我门何也?”
从以上这段文字可以看出,牛魔王怒悟空收服红孩儿,不借巴蕉扇。纵然悟空磨破嘴皮,牛魔王也是没有半点可以通融的意思。人常说虎毒不食子。这老牛成精也是千年的造化之物,岂能对悟空收服红孩儿的事不闻不问,善罢干休?
正因为恼悟空的作法,才有了牛魔王使出浑身的解数与悟空斗得不分上下,最后还是请来菩萨解了围困。
是什么力量让牛魔王豁出性命和悟空大战一场,还不是有丧子之痛,难解心头之恨,非要拚个你死我活!人是血肉之躯,有七情六欲,这样的举动不难理解,但这种有着邪性妖怪的如此作法,展现了血浓于水的人性,表明了在内心深处有着亲情的牵绊,无论何时还是挥之不去这份情愫。
3、显金兰之义,凸出义薄云天的友情
《西游记》第四十六回,悟空与虎力、羊力、鹿力三怪斗法一段。书中说众人观看,乃是一只无头的黄毛虎。那监斩官又来奏:“万岁,大国师砍下头来,不能长出,死在尘埃,是一只无头的黄毛虎。”国王闻奏,大惊失色,目不转睛,看那两个道士。
鹿力起身道:“我师兄已是命到禄绝了,如何是只黄虎!这都是那和尚惫懒,使的掩样法儿,将我师兄变作畜类!我今定不饶他,定要与他赌那剖腹剜心!” 慌得那监斩官又来奏道:“二国师晦气,正剖腹时,被一只饿鹰将脏腑肝肠都刁去了。死在那里,原身是个白毛角鹿也。”
国王害怕道:“怎么是个角鹿?”那羊力大仙又奏道:“我师兄既死,如何得现兽形?这都是那和尚弄术法坐害我等。等我与师兄报仇者。”这三位妖怪本是结拜的兄弟,在与悟空斗法之中,不是大难临头各自飞,而是齐心协力与唐僧师徒对抗,直到最后丢失了卿卿性命。
虽然在书中没有交待这三怪在义结金兰时有过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的承诺,但在整个的事件中,他们就象桃园结义的刘备、关羽、张飞那样同仇敌忾,有仇必报,肝胆相照,义薄云天。
扩展资料
在西游记中,妖精大多是通人性的。他们都具有人的情感,如蜈蚣精,虽为虎作伥,但重视兄妹之情。尤其是铁扇公主,十分重视亲情,还有如意真仙,为了侄儿红孩儿,与孙悟空拼得你死我活。因此,这里的妖精有人的性格。
还有,这些妖怪的出现也磨炼了师徒四人的意志和信任,增加了生动性,也突出了他们不畏艰险,坚定不移、勇往直前的精神。倘若没有它们,孙悟空的神通就没有地方发挥,四人的坚毅品质就无法体现,故事就只有他们跋山涉水、风餐饮露,故事便少了很多趣味和转折,也缺少了挑战。
这些妖怪也知书达记礼,有一定的领导能力和很强的思维能力,不怕困难,为了达成吃唐僧肉的目的而坚持不懈,为了大家的长生不老而舍命前去。妖怪还具有义气,懂得管理学上的知识。有的妖怪还帮助当地百姓,有的即使被邪恶的天神或孙悟空抓住也不屈服。掌握了很多知识,计划多端。
您好!
在《西游记》当中, 孙悟空是一个闻名于世的经典人物形象, 并且也是受到大多数读者喜爱的角色。
在孙悟空眼中, 自由是高于一切的, 不存在所谓礼法、正统等。因此, 孙悟空总体呈现出放纵自由、无拘无束的个性特点。
孙悟空在取经的过程中, 面对如此多的艰难险阻, 也从来没有害怕和退缩, 而是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与充足的热情, 最后被封为“斗战胜佛”。在往西天取经的路上, 碰到的妖魔鬼怪可谓是多种多样, 并且很多妖怪都神通广大, 甚至还有不小的来头。但不管是什么样的妖怪, 孙悟空统统不会手软, 他能凭借一双火眼金睛看破妖怪的伪装, 并将其及时消灭掉, 从而保护自己的师父和师弟们。有时候, 孙悟空也会在和妖怪的斗争中处在下风, 抑或是陷入危险之中。
孙悟空这一形象是具有很强的韧劲的, 他敢深入到妖怪的老巢中, 不达目的绝不罢休。正因为他有胆有识, 勇于斗争且善于斗争, 最后他才获得了极为丰富的战斗经验, 并成功到达西天取得真经, 得到了“斗战胜佛”这一称号。
纵观《西游记》可以看出, 孙悟空打击各路妖魔鬼怪, 并不只是为了保护唐僧到西天取经, 同时也是为了替百姓除害。孙悟空具有嫉恶如仇的特质, 他很喜欢打抱不平, 并常常救人于水火之中。因此, 他和妖怪之间的斗争是正义的斗争, 他所代表的也是正义的一方, 这就塑造了孙悟空锄强扶弱的积极形象。
在《西游记》这部著作中, 孙悟空这一人物具有十分鲜明的形象及内涵, 值得后世人深入研究和探索。具体而言, 孙悟空不仅蔑视权威, 桀骜不驯, 同时也具有战斗精神, 喜欢锄强扶弱。针对孙悟空的形象内涵进行解读, 有助于加深对《西游记》的理解。
1,反抗精神
最能反映孙悟空反抗精神的一个情节是“ 大闹天宫”。孙悟空被骗到天庭,屡遭羞辱,大搅蟠桃会,偷仙酒,吃仙丹,勇斗神兵,敢于反抗。
2,见恶必除、除恶必尽的精神
“西天取经”表现他见恶必除、除恶必尽的精神。
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被唐僧所救,拜其为师,唐僧为其取号行者,故又称孙行者,踏上西天取经之路。孙悟空打死劫经的六名强盗,也表现他见恶必除、除恶必尽的精神。
3,与恶势力斗争的精神
而三打白骨精是在写孙悟空与恶势力斗争的精神。在白虎岭,白骨精三次变化,欲取唐憎,都被孙悟空识破,将白骨精打死。
扩展资料
孙悟空人物评价
毛泽东:①孙悟空这个人自然有满厉害的个人英雄主义,自我评价是齐天大圣,而且他的傲来国的群众——猴子们都拥护。②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南怀瑾:孙悟空就是思想意识,配合这条棒,打乱人间。要把孙悟空(意识)收服了,修道变成佛,就很难了。所以他的法名叫悟空,明白思想念头生灭无常,本来抓不住的,像水中捞月,所以他不再执着了。
李安纲:孙悟空象征的是人心,是道心,是天心?既然是心,他是谁的心?唐僧师徒一行五众,配合金木水火土五行、心肝脾肺肾五脏、心性情意神五性,那么到底是谁的五行、五脏、五性?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可以讲,孙悟空是李世民,也即是人类心灵最完美的象征。
-孙悟空
尽管《西游记》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主要人物孙悟空被描绘成一个集悟性、人性和神性于一身的形象。下面,我们以吴承恩版《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为例来说明这一点:
悟性:孙悟空在小说中被描绘为一只智慧、聪明、机智、精通七十二变和众多武器的猴子。他能够预见到妖魔的阴谋,并识破了一些佛教禅宗之谜。他也因此获得了观音菩萨赐予的金箍棒,并成为唐僧的护法。同时,他还能通过劝导和谈判解决问题,帮助唐僧车迟国遇到困难时安全返回。
人性:孙悟空这个形象不仅具有人类的情感和喜怒哀乐,还有自我保护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表现。譬如在与红孩儿的较量中过度使用自己的神通能力,将其摧毁后,被唐僧教育之后,思考错误行为的结果并且反思自己过度自信的心态。此外,他还对唐僧忠诚无比,在取经路上始终保护和安全帮助唐僧顺利完成任务。
神性:孙悟空是一个神仙,拥有着非凡的能力和身份,同时也肩负着救赎众生、降妖除魔的使命。他曾经为了与天庭交流而闯入天宫,并在后来称为斗战胜佛。在故事中,他与其他主要角色不断地对抗一系列恶意的妖魔,通过智慧和力量打败他们,并最终取回真经。
因此,从这些方面来看,吴承恩版《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的悟性、人性、神性三者之间相互融合和促进,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形象。他既具有凡人的情感和人性,又拥有神秘而强大的神性,同时展现出巨大的悟性和智慧。这个形象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天人合一的理想,表达了中国文化中关于灵性和智慧结合的理念。
”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是鲁迅对《西游记》评价。
1、牛魔王喜新厌旧,先有发妻铁扇公主,后又另娶玉面公主的事情。牛魔王是孙悟空在花果山时的结拜兄弟,后来他成家立业,娶妻生子。后来因玉面公主”有百万家私“,”访着牛魔王神通广大,情愿到赔家私,招赘为夫“,使得牛魔王抛妻娶妾,另娶了玉面公主。牛魔王图治外产,与封建世俗无异,也是一个十足的普通人,道尽了人情世故。
2、玉兔精动凡心,想要嫁给唐僧,体现了有人情。她原是广寒宫中捣药的玉兔,溜出宫门,逃至下界,摄藏了天竺国的公主,而变成公主模样,计算好唐僧路过天竺国的日子,在骑象择亲时,一箭射中唐僧之帽,要国王为她和唐僧举行婚礼。玉兔虽为精怪,却有人的七情六欲。
扩展资料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
吴承恩明代文学家,出生于淮安府山阳县一个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庭,其父为其取名承恩,是望他上承皇恩下泽黎民。但事与愿违,吴承恩在中年时期才补得一个”岁贡生“,一生仕途坎坷。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吴承恩即是其最后完成者。
参考资料:
-吴承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