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分析:双向情感障碍不是导致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丧失的精神病,判刑肯定会判的,减轻幅度也不会很大。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精神病在临床称为精神障碍性疾病,双相情感障碍属于其中的一种,是国家卫计委规定的六类重性精神疾病之一。但精神障碍性疾病并没有明确的等级分级,因为不同病症有不同症状,部分疾病抑郁症状对机体影响更为严重,部分疾病狂躁症状对机体的影响更为严重等,所以无法将双相情感障碍进行明确的分级。
双相情感障碍是指临床上既有躁狂症状发作,又有抑郁症状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性疾病,一般情况下躁狂和抑郁常反复循环性交替出现,部分患者也可能会出现混合发作的情况。双相情感障碍会对患者的生活产生影响,如果患者症状较重还可能出现某些偏激行为,从而对自身生命及社会安全产生影响。
精神障碍性疾病有比较明确的危险性评估分级,0级没有任何危险的表现和行为;1级仅会有口头的喊叫或威胁;2级通常有在家中或私密空间内打砸物品的危险行为;3级会在公共空间有打砸物品的危险行为;4级会有持续的伤人毁物行为;5级会有严重的人身伤害行为。双相情感障碍需根据症状的严重程度,来判断目前为几级危险性。
症状较为严重的双相情感障碍,可能达到精神残疾的判定标准,而精神残疾也有不同的分级,需根据具体情况来评估。如四级精神残疾的患者通常可以生活自理,但能力较差;三级精神残疾的患者偶尔能与外界进行交流,但日常生活需要外界的支持;二级精神残疾的患者基本上难以与人交流,无法自行维持日常生活;一级精神残疾的患者无法与他人进行交流且几乎没有生理上或心理上自主生活的能力。
如果患者需要对精神残疾进行评级,还需联系当地相关机构,明确审核标准,才能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进行准确的评级。
如果只是双相情感障碍,是需要负责任的。精神病患者免责是对那些丧失自知力的人而言的。所谓自知力,就是自己认识自己的能力,双向情感障碍。只是躁狂抑郁的情绪障碍,自知力是完好的,所以是正常法律责任人。
检查
1、检查包括观察意识、体温、脉搏、血压、呼吸等,了解有无严重感染及严重躯体疾病及颅脑外伤等器质性疾病体征。重点应做神经系统的相关检查,留意有无脑部器质性疾病的证据。
2、精神检查,重点观察患者意识是否清楚,认知、情感及意志活动和行为方面的症状有哪些,注意情感反应的协调性,注意情感反应和患者的心境是否协调。是否有自知力。
双向情感障碍指的是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或者两者混合发作的一种心境障碍类型,是一种比较重大的精神疾病,患有该疾病患者如果杀了人,首先应当鉴定其杀人时精神状态是否正常,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识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对他人造成的危害后果,法院不予追究其刑事责任;对于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无病症时,故意犯罪时,应当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刑法》第十八条: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法律分析: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以情感的异常高涨或低落为特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若该人属于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则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若属于不能完全辨认的,则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如需明确的话,需要进行精神病相关的鉴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十二条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法律分析:双相情感障碍属于躁狂抑郁症,是一种以情感的异常高涨或低落为特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其病因尚不明确,兼有躁狂状态和抑郁状态两种主要表现,可在同一病人间歇交替反复发作,也可以一种状态为主反复发作,具有周期性和可缓解性,间歇期病人精神活动完全正常,一般不表现人格缺损。如果病情发作时打伤了人,可以不负刑事责任,但家人(监护人)要承担受害者赔偿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