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足迹
安徽 徐而缓
今年(指2012年)是李白诞生1310周年。
公元702年,有“诗仙”、“酒仙”、“谪仙”美誉的大诗人李白,出生在唐辖安西都护府的碎叶城。安西都护府包括波斯(今伊朗)、里海以东广大的中亚地区,以及唐太宗于公元640年所灭的高昌国的版图;公元657年所平定的西突厥版图;于田以西、波斯以东的河中地区;原吐火鲁分置的十六都督府,及州县、军府等大片地区。碎叶城位于中亚楚河流域,可以称得上是唐朝在中亚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在我国,甚至四、五岁的孩子也能背他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所思的故乡是碎叶城。从幼年时离开碎叶城,到病死安徽当涂,李白再也没有回过碎叶城。在吟咏这首《静夜思》的时候,我们谁又真正体会到了李白灵魂深处埋藏的疼痛?!
我们不知道,李白属于哪一个民族。当时,没有现在这样的户籍管理制度。史书上也没有注明李白是不是属于“汉族”。这一点,我们已经无法查证。如果从他的出生地,和他一生都酷爱喝酒这两方面来看,李白应该属于少数民族。李白之 “李”,很可能因为祖上对李唐王朝有功,蒙赐姓“李”的。他是什么民族、什么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诗歌,以及他极富传奇特色的一生。
李白幼时,随其父迁入四川。据《新唐书》记载,李白十岁时就已经“通诗书”,称得上是“少年才子”。等到他长大后,就隐居在四川岷山。李白天性豪爽,轻财重施,极有个性。当时,李白知道朝廷在四川各地都设有招收人才的考试点。但是,他却不去参加那些考试——李白为什么不去参加那样的考试呢?原来,除这种考试外,唐朝还有设有“超拔群类科”,只要你智识才艺超群,大唐可以“不拘一格‘用’人才”。所以,特殊时期的特殊人物李白认为: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只将心思放在“纵横术”、“剑术”、“交朋结友”、“纵情山水”上。
天宝年初,李白沿长江而下,到了浙江会稽,并与当地一个叫“吴筠”的人,关系很好。吴筠奉诏来到京城,李白就与吴筠一起,来到了长安。这次到长安,是李白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从此,他诗酒风流,天下闻名。
到了长安后,李白前去拜见当时声名显赫的贺知章。正是这个“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贺知章,对李白的一生却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官到太常博士、礼部侍郎兼集贤院院士、太子侍读、工部侍郎、秘书监等职,说得更清楚些:此人曾当过皇帝老子的老师!《新唐书》载:此人晚年尤其“诞放”,“遨戏里巷”,“善草隶”,“每醉,辄属辞,笔不停书……世传以为宝”。天宝初,贺知章因为梦中到过“帝居”,而且一梦数日才醒,醒后,就请求“还乡里”、“为道士”,皇帝“诏许之,以宅为千秋观而居”,“又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有诏赐镜湖剡川一曲。既行,帝赐诗,与太子百官饯送”——这是一个全身而退的朝廷高官!同时,他又是一个通晓音律、长于书法、诗酒风流的奇人。
贺知章看了李白的诗词文章之后,大为惊叹,说:“地上怎么会有这样的奇才呢?这样的奇才只应该天上才有哇!你真是从天上发配到人间的‘谪仙人’哪!”
贺知章不只对李白这么说,对玄宗皇帝,他也这么说了。唐玄宗听了,大为惊奇,就把李太白召上金銮殿,与他谈国事,并让他当面写文章。李白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就这样,李白从一个山林隐士,直接进入了士大夫阶层。——一个人有了真正的才能,是谁也无法阻挡得住的。李白的才能不容置疑,但李白的成名,贺知章也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也叫“贵人相助”罢!
如果有兴趣,我们还可以研究研究李白的“社会公关学”——李白不仅是一个出色的诗人,还是一个极其出色的社会活动家。当时,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太监除外),谁都把李白当朋友。上到皇帝,以及皇帝的老师;中到文武百官(如丞相裴政,兵马大元帅郭子仪);下到平民百姓(如汪伦),李白都可以与他们相处得很好。
李白供奉翰林院大学士之后,还是和当初一样,以酒为乐。常常和一些长于饮酒的朋友在长安的大街上喝酒,并且经常醉倒在饭店、茶楼、酒肆甚至大街上。有一次,唐玄宗在沉香亭游玩,忽然感觉有些诗意、乐意,就让人把李白叫来,为自己的这些想法做出一些合乎音乐、诗文的作品。而李白却在长安街上喝得酩酊大醉。人们没有办法,只好把他携进宫来,帮着他招了些水,把脸随便洗了洗。他就拿起笔来,一气呵成。而那篇文章却写得“婉丽精切”,无与伦比。唐玄宗极爱其才,多次设宴招待他。有一回。李白又在皇宫里伴侍皇帝,喝得醉了,就叫皇帝身边的大红人高力士给他脱靴,让贵妃娘娘杨玉环为其托墨。演绎出了一出《李白戏权贵》的好戏。那杨贵妃倒还没什么意见,高力士却引以为耻,就找了个机会,将李白的一些诗句摘录下来(“寻章摘句”就源于这类小人),曲解给杨贵妃听,说是李白做诗讽刺她,以激怒杨贵妃。那女人却也糊涂,也不管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面露华容,群玉山头哪得见?会向瑶池月下逢!”的诗歌将使她永垂不朽,却只管哭着,不让唐玄宗给李白封官。没有办法,唐玄宗只好放弃让李白为官的念头。李白自知为权贵所不容,就越发狂放,不修边幅,日日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王进、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等人饮酒作乐,号为“酒八仙人”。
当时的李白,就如同一只花瓶,虽为唐玄宗所器重,却在那儿供着,不为重用。对于有理想、有抱负的李白来说,这样的日子,在长安住得久了,也没有什么意思。于是,他就向唐玄宗表示,请求浪迹江湖,“还山”悟道。唐玄宗是懂得艺术的人,“赐金放还”。传说,李白离开长安前,唐玄宗还给了他一块贴身“金牌”:准许他喝天下之酒,不用付款,其饮酒费用由官府结算。
这样,李白就有机会沿长江而下,“浮游四方”,足迹遍布大江上下、南北,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酒仙”。
李白的一生都离不开“诗”、“酒”二字。
早年,李白客居任城的时候,就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等人居住在徂徕山。他们从白天一直饮到黑夜,醉了就睡,醒了又饮,饮了又醉,诗酒文章,乐极一时,号为“竹溪六逸”。酒,让他充分展示自己的人格力量;酒,也让他成为大家最好的朋友。正是因为李白,中国的酒风,才从大唐的天空,一直吹到1300年后的今天,醇而又香,传之久远。他饮着酒,吟着诗,苍天为纸,长剑为笔,恣意山水,成为诗坛古往今来潇洒第一人!也正是因为这个李太白,长江文化才变得更加丰厚,更加具体,使得我们的华夏文化,显得更加美仑美奂,深不可测。
李白是前无古人的。他和杜甫一起,被人们称为唐朝的“双子星座”。文人,对于文学的最大贡献应表现在其所创造的一种独特的文体上。李白是诗坛巨擘。同时,他又是“词”的开山祖师。他的《忆秦娥》通常可以认为是中国开山“第一词”。大美无言,大行无碍。吟到深处,他可以像《静夜思》那样,写出不分平仄的“新体诗”。所以,他又是中国近代“新体诗”的发明人!李白的诗、词、赋、书法、剑术等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格律诗对李白而言,是一种“戴着手铐、脚镣的舞蹈”,只有戴着,才越发痛快淋漓,只有戴着,才越发疯狂。这些,从来就没有真正束缚过李白的拳脚。只有他,才能将唐诗发展到最高境界。功夫在诗外。我想,这一切都得益于他的高超的剑法,“自由”是唯一的目的。
李白的一生也离不开“山”、“水”二字。
李白的足迹遍布整个长江流域。以安徽为例: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暴发。为避战乱,李白隐居安徽皖山一带,一住就是多年,并留有石刻多处。他以皖山为据点,东到吴湖采石矶,与他同行的是崔宗之。他们乘着游船,就着月色,从安徽吴湖采石矶到金陵(即南京)。他坐在船上,穿着宫锦长袍,意在山水诗情,静心静气,旁若无人。直到如今,安徽吴湖还留有其“跳江捉月”的故事;西到潜山、岳西(以及湖北的英山、罗田),在二祖寺领悟禅宗;南到宿松(以及江西的彭泽、庐山),写有《将进酒》一诗。宿松的父母官岑夫子、丹丘生在宴请李白的同时,还为他在宿松县兴建了“太白书台”;向北他到了安徽敬亭山,写下了“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的诗句。他还唱着“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把酒吟诗,才华横溢,享受江南泾县“十里桃花”、“万家酒店”的风土人情;看着“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美景,李白喜极而乐,而歌,而舞,而书,而哭,而击剑,而长鸣,进入了其诗歌创作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旅游即景诗的高峰期。其中,也包括那首著名的“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江苏南京,李白也有许多朋友。他在南京停留了很长时间。在与朋友们惜别的时候,他写了一首《金陵酒肆留别》的诗: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柳絮纷飞、杨柳依依的春天,在江南美人吴姬的酒店里,朋友们来为李白送行,人们大杯、大口地喝干杯中之物,那浩翰的江水,正如送行的朋友与将远行的李白之间的友谊一样浩浩荡荡。
秋风瑟瑟,水波淼淼,长江九弯十八折,穿山过岭,走滩闯原,东去不回。李白唱着“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为青丝暮成雪;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至海不复回?”的歌儿,从四川到南京,推杯换盏、潇潇洒洒之余,诗人的目光始终关注着民生疾苦。他在安徽宣城极叹:“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君且为我捶碎黄鹤楼,我却为君抛却鹦鹉洲”,面对乱世,李白是潇洒的,李白更是痛苦的,他只能“五色粉图何足珍,青山可以全吾身”,遁迹青山,学仙求道。
李白是后无来者的。他把浪漫主义诗歌发展到了极限。自他以后,说到浪漫主义诗歌,人们就像他在黄鹤楼长叹那样,感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皓题诗在上头”,不敢与其比美。
安禄山造反时,李白正辗转于皖山、庐山之间。后来,永王李璘将他招来做幕僚,当李璘起兵的时候,李白从彭泽逃回皖山。李璘事败之后,按照唐朝典律,李白罪当该诛。但是李白为什么没有被诛连九族呢?原来,当初李白在并州游玩的时候,曾与郭子仪相识。当他见到郭子仪时,很为郭子仪的长相、处事方式而惊奇。有一次,郭子仪犯了法,李白设法营救,帮他得以赦免。而这时,李白出了事,身为兵马大元帅、平乱巨头、有功之臣的郭子仪当然不会坐视不管。郭子仪面见皇上,请求将自己免职解官,替李白赎罪。皇上被郭子仪的真情感动了,下诏将李白流放到很远很远的夜郎。但苍天不负有心人,走到半路上,适逢天下大赦,李白得以回到寻阳。也该李白躲不过“牢狱之灾”,到寻阳不久,不知受何事牵连,又被拿进监狱。正在李白受难之际,宋若思率领三千吴兵奔赴河南,路过寻阳,将李白从囚狱中释放出来,留在身边当“参谋”。不久,李白就辞职不干了。
李白回到安徽。当时,他的族叔李冰阳正在当涂县当县令。李白就投奔当涂,依附族叔度日。等到唐代宗当上皇帝后,便下了一道诏书,让李白到京任“左拾遗”一职,而那时,李白已经病逝了。李白去逝时已经有六十多岁。在当时也可以算得上是长寿了。
李白晚年喜好黄、老之术。有一次,从牛诸矶到姑苏,看到谢家青山景色不错,就说自己死后要葬在此地。等到他死后,人们就依其所愿,将他葬在谢家青山之东麓。
李白,将“诗”和“人”极其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诗人”这个词充满了力量。他不属于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集团。他属于历史,属于中国,属于世界。
追寻李白的足迹(2008-01-07 21:43:01)转载▼
标签:杂谈
最近以来工作应酬比较多,心事也很重,真想彻底放松自己附近也没有找到酒吧,只好回到自己的酒吧独饮,一会儿又飘飘然了,斜躺在沙发上看见李白的诗稿,心里一阵惆怅,虽然相隔一千多年,他的足迹无处不在,时时刻刻让我感受到他浪漫主义气息,让我踏遍千山万水也要追寻 曾记得“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一个偶然的机缘我曾搁浅山中,仿佛目睹了仙人与幽人对酌,羡慕他那超凡脱俗的潇洒。从此,我迷上了他——李白。
总试图叩响他的心房,总渴望走进他的世界,黄鹤楼上欲穷千里目,白帝城前久徘徊。白帝城前我流连,曾经想象自己如仙鹤一般翩翩起舞我也曾动心于“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恬淡,经常坐在大漠的荒丘上观看火红的火烧云,感慨于“时人不知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的闲适,也曾在黄果树瀑布前陶醉于“桃花山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心中的渴望化作心底莫名的冲动,吸引着我一探诗仙浪漫情怀 ……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公元701年,李白诞生于中亚的碎叶(今俄罗斯托克马克),五岁随父迁居四川彰县青莲乡。幼年所受教育,除儒家经典外,还有六甲、百家等;他的生活情趣和才能也是多样的,不仅有“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的文学抱负,还有“十五游神仙”、“十五好剑术”的少年游侠和羽客豪气。 李白的一生伴随着唐代的兴盛和衰竭,不凡的生命历程为其诗歌提供了无穷的灵感与不尽的素材,丰富、复杂了他的思想感情,也铸就了他别有风味的浪漫主义诗风,正是他的浪漫主义气息让我感到自己的渺小。
对于自己的诗,李白说过:“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杜甫也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那令人震撼的思想感情的确有着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他魅力不是与身俱来的,那是在他经历和遭遇了种种人生,通过他的气质语言动作神态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的
李白是个“万事关心”的诗人,他有着炽热的情感,有着强烈的个性。要入京求官,就宣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政治失意了,就大呼:“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自己冤曲,就控诉:“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想念长安,就是“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登上太白峰,就让“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要求仙,就有“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要饮酒,就有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南造酒楼。”悼念宣城善酿纪叟,就问:“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
应合着李白复杂的心境,他的诗歌总是感情丰沛,瞬息万变。《将进酒》,他正在劝人开怀痛饮:“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好像很安于颓废享乐的生活。但是,那黄河一般奔腾跳动的感情是变化莫测的,他突然又大呼:“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强烈的信心转眼又代替了消极的悲叹。《梁园吟》,诗的前段尽情地描绘痛饮狂欢,甚至沉吟流泪地感慨功名富贵的无常,但临到结尾,突然又变:“歌且谣,意方远,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李白的情感在转眼一挥间,竟判若两人!正是他的两重性格也让他结交了各种阶层的朋友
放荡不羁的性格,使李白对于感情的表达,不是掩抑收敛,却是喷薄而出,一泻千里。
当平常的语言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大胆夸张:“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极度的夸张,却又让人感到最高的真实;“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形的发,无形的愁,夸张极为大胆;“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以五岳为轻夸张侠客然诺之重;“轻言托朋友,对面九疑峰”,用山峰夸张朋友间的隔膜与猜疑;“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亦然!;“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一个个惊心动魄!
当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不足以形容、比喻、象征其思想时,李白就别具匠心的借助于非现实的神话和种种奇丽惊人的幻想,特别是有关月亮的诗句李白写得最多:泛月、醉月、步月、乘月、揽月、寄月、赊月、问月,弄月、玩月、宿月……“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闲窥石镜清我心,绿萝开处悬明月。”等等留下了数以百计的诗句总的说来,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是一个远离喧嚣尘世的未受污染的世界,它无论怎样变化,永远是那样幽冷而静谧,使人产生达到透明和空灵程度的纯洁感。这个世界的自然存在既是真实的,而它在李白诗中出现又具有特殊的意义。李白象别的不满现实的诗人一样也需要有个世外桃源,但他的世外桃源不在仙山也不在田园,而在与污浊现实截然分开的月光世界。“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 他对自然美的感受、对人在自然美景中所能产生的各种奇情异趣的体念和洞悉、对故土和朋友以至古人的怀念,以及他对劳动、爱情和女性美的欣赏等等,均无不呈现出天真纯朴、平易近人、热爱生活和富于情趣的性格;这是一种雅俗共赏、人人都能理解、人人都会喜爱的性格。 也正因如此,他的胸怀、性格在他的诗句里更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无怪乎,殷番对此惊赞不已:“可谓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
李白是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有自己的政治抱负,对祖国,对人民,对万物热爱,对权贵势力、一切压迫和羁束毫不调和的叛逆态度,正是其诗歌浪漫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汹涌澎湃的情感,对环境敏锐的洞察力,使李白的浪漫情怀中加入了现实的元素,他会把抒写理想愿望和描写苦难的现实相结合:“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李白是一个旧时代的诗人,他的理想被当时社会限制;他的反抗也显的可悲;他的那种绝对自由的倾向要求,也只能是一种脱离实际的幻想,也只能空悲叹。
但是,我不想用今天近乎于完美的标准去要求1240年前的李白呢,因为他的真正的魅力便在于永恒的被知与未知、未解,在于后人不断的求知、求解、摸索与思考。他的的确确是中国浪漫诗界中一座不朽的丰碑!
我千万里追寻他——青莲居士——李太白
怀旧。回忆起烤红薯也意味着对过去时光的怀恋和思念。它代表着作者小时候或者曾经与家人、朋友一同度过的美好时光,唤起了对那些难以复制和重现的记忆片段的悠长思绪,总之,通过回忆烤红薯的事情,作者表达了对于温暖、怀旧和美好记忆的情感追求和向往。这种情感源自于对于冬季中特定经历和体验的珍视,以及对温馨和幸福时刻的回味。
水木年华
启程
作词、作曲:卢庚戌
词:
就在启程的时刻
让我为你唱首
不知以后你能否再见到我
等到相遇的时刻
我们再唱这首
就像我们从未曾离别过
别害怕现在的离别啊
微笑着挥挥手说再见吧
明天就等在
下一个路口
再远的风景啊
我们会到达
向过去的悲伤说再见吧
还是好好珍惜现在吧
你寻求的幸福
其实不在远处
它就是你现在
一直走的路
就在启程的时刻
让我为你唱首
不知以后你能否再见到我
等到相遇的时刻
我们再唱这首
就像我们从未曾离别过
向过去的悲伤说再见吧
还是好好珍惜现在吧
你寻求的幸福
其实不在远处
它就是你现在
一直走的路
就在启程的时刻
让我为你唱首
孤独时候要记得想起我
等到相遇的时刻
我们再唱这首
就像我们从未曾离别过
不管怎样的时刻
请你记住这首
记住我们的坚持从未变过
未来怎样的时刻
请你记住这首
记住我们的梦想从未变过
记住我们的梦想从未变过
记住我们的梦想从未变过
范玮琪
启程
作词:陈淑秋
作曲:伍思凯
词:
每一天
都有一些事情将会发生
每段路
都有即将要来的旅程
每颗心
都有值得期待的成分
每个人
都有爱上另一个人的可能
想爱
就不能害怕会有伤痕
没有人完整
却有人能信任
才找到永恒
想到达明天
现在就要启程
只有你能带我走向未来的旅程
想到达明天
现在就要启程
你能让我看见黑夜过去
天开始明亮的过程
每一天
都有一些事情将会发生
每段路
都有即将要来的旅程
每颗心
都有值得期待的成分
每个人
都有爱上另一个人的可能
想爱
就不能害怕会有伤痕
没有人完整
却有人能信任
才找到永恒
想到达明天
现在就要启程
只有你能带我走向未来的旅程
想到达明天
现在就要启程
你能让我看见黑夜过去
想到达明天
现在就要启程
只有你能带我走向未来的旅程
想到达明天
现在就要启程
你能让我看见黑夜过去
天开始明亮的过程
想到达明天
现在就要启程
只有你能带我走向未来的旅程
想到达明天
现在就要启程
你能让我看见黑夜过去
想到达明天
现在就要启程
只有你能带我走向未来的旅程
想到达明天
现在就要启程
你能让我看见黑夜过去
天开始明亮的过程
川剧变脸是一种非常有名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它的寓意也非常丰富。川剧变脸中演员通过快速变换面具来表达不同的情绪和角色,这可以表现出人物在不同情境下的心理变化。这种技巧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不断地适应环境,并且要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来应对各种情况。
川剧变脸还能给我们带来启示,就是要善于与人沟通和交流。在川剧变脸中,演员之间需要通过默契配合才能完成一场精彩的表演,这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多与他人交流并保持良好的沟通。
川剧变脸还可以教育我们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和解决矛盾。通过变幻面具来表达情感和反转角色,演员传递出的信息是:和他人相处时要以对方为中心,并且要从对方立场考虑问题。
川剧变脸还可以让我们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厚底蕴。川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通过学习和欣赏川剧变脸,我们不仅可以锤炼自身道德观和审美观,还能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川剧变脸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表演技巧,更重要的是它蕴含了许多深刻的寓意。通过川剧变脸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并且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提升。
男人唱别知己可能表达了以下几种情感:
1 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留恋之情:别知己这首歌是表达对朋友离开的思念和留恋之情的歌曲。男人唱这首歌可能是因为在和朋友分别的时刻,感受到了强烈的离别痛苦,从而通过唱歌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思念和留恋之情。
2 内心空虚和寂寞:别知己这首歌曲通常是在悲伤和离别的情境下演唱的,男人在这个情境下可能会感受到内心的空虚和寂寞。他可能因为朋友的离开而感到孤独,通过唱歌来排解内心的苦闷3 压抑情感的释放:别知己这首歌曲通常被视为一首悲伤的歌曲,男人在唱歌时可能希望通过歌曲来释放自己内心的压抑情感。他可能因为朋友离开而感到无助或者因为其他原因感到压抑,通过唱歌来宣泄自己的情感。
总的来说,男人唱别知己可能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留恋之情,以及内心空虚、寂寞和压抑情感的释放。每个人的感受和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具体的情感体验可能因人而异。
俗话说,水火无情。但我想,水中,好像还是一个比火中较适宜进行思考的场所。水是细腻的,只要不是沸水和冰水,它在短时间内给人的感受,还是柔软光滑的。有很多落难水中的人,在经过了数小时数十小时的搏击之后,依然获救,我想,同他们在水中进行了周密的思考和决策有关,也同水的比较宽容有关。我听过一位在台风的沉船中偶然获救的船员说,他在水中一次又一次地分析海浪的方向,直到当一股最大的风浪打来的时候,他憋足气沉入其中,被那股浪推到了浅滩。
火,则要穷凶极恶得多。除去炉子和烧杯……这些被人所管辖的微火之外,所有的大面积的肆无忌惮的火,都是灼热和暴跳如雷的,都是狠毒和惨绝人寰的。那些貌似轻快无邪的火舌,喷溅着巨大的毒汁。想想吧,烁伤我们宝贵的瞳孔,只需要一粒小小的火星。将我们跳跃的双脚变成焦炭,只需要在滚烫的废墟中穿行几步。在火中,你还得永远提防着火焰最阴险的情侣和助手——滚滚的浓烟。也许你还没来得及和火焰正面交锋,烟尘就已将你温润的肺腑,炙成边沿卷曲的铁板了。火中还潜伏着置人死地的爆炸、有毒的气体、坍塌的重物、崩溃的建筑……
如果火中仅仅存有这些恐怖的东西,事情也就简明扼要——用所有极端的手段,扑灭它!但是,火中往往还存在着价值连城的宝藏,还存在着比这些宝藏更贵重千万倍的——生命。
于是,就有了救火者在火中的思考。
在那重重的金色孽龙的狂舞之中,我不知道救火者将思索些什么?那是怎样一种生命的极端困境,那是怎样一种职责的神圣抉择!
也许,救火者将思考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孰轻孰重?这个问题,可能已经在平和的时段,思索过无数遍了。但我相信,在火中,这种思考,还将无数遍地严酷而新鲜地进行着。火焰凸现着生死的决裂,救火者,你将向何处倾斜你的天平?
也许,救火者将思索在地狱般的火海中,采用怎样的路线和方式,才可达到最大限度最快速度地救人和自救?火场瞬息万变,形势间不容发。火中的思考,将是对人的心智和决断的极大甄别。我不知世上还有其他的考场,能比它更严峻和苛求?
也许救火者将感受到——皮肤的灼痛毛发的焚毁骨骼的重压呼吸的窒息……思索到用灵敏的肉体,去殉道德和责任的艰韧与苦难。我不知道在漫天的火阵中,有多少人勇往直前了,有多少人退缩腾挪了?但人们会永远牢记这一行业中的英烈——因为它是大智大勇者的事业,它要求人类自我的战胜和精神的超越。
火焰中的思索,是短暂的,也是长久的。是庄严的,也是平凡的。是神圣的,也是家常便饭。因为选择了这个职业,也就选择了这种惊世骇俗的思维之地。那个通红的片刻,将鉴定你的一生。
在火焰中思索
千年之末,有一种大江东去的决绝。人这种生存短暂的生物,常常会迷茫和惆怅。千年之初,有一种万物更新的召唤。人这种爱好幻想的生物,常常会期待和眺望。千年仿佛一把巨大的魔桨,渡我们渺小的生命之舟在辽阔的时空穿梭,给你苍茫和顿悟。
世纪的计算方法,和一个婴儿的诞生有关。尽管在宗教的学说里,这个婴儿是那么超凡入圣,但婴儿就是婴儿,他的第一声啼哭,只是一次响亮的呼吸。
一个孩子,就像一颗渐渐长大的珍珠,润泽明媚。历史不是以一位老人的辞世当作新的开端,定非偶然。人们面对一个婴儿的降临,总是以最美好的心态祝福他比以往的任何一代,都更幸运和强大。
百年前的此刻,当19世纪就要飘落,20世纪叩响门扉的时候,人们在祈盼着什么?
一定不是战争,不是饥馑,不是灾荒,不是毁灭……可这一切,在20世纪都千真万确地发生了。两次惨绝人寰的世界大战,可以让地球崩溃数十次的核武器储备,形形色色的魔教泛滥,一天天污浊的空气和水……
单纯的祈祷和愿望,是美丽而软弱的泡沫。如果没有圣洁的情感和智慧,没有超拔的思想和意志的支撑,必然被时间的利齿嚼成渣滓。
如果说有什么瞬间,能令全地球的人类,都仰望天穹,惊讶宇宙的浩淼和人类的孤独,能令全地球的人类,都俯瞰大地,思索自身的价值和人性的真诚,千年交接,该是具备这种庄严品格的时辰。
在那一刻,让我们屏气静默。我们将会聆听到所有在这颗星球上曾经存在过的生灵——所有的草,所有的树,所有的岩石,所有的先人……对我们的谆谆告诫——热爱你手中的生命,热爱你居住的地球。
聆听千年
拒绝的本质是一种丧失,它与赞同相比,更带有冷峻的付出与掷地有声的清脆,需要果决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你拒绝了金钱,就将毕生扼守清贫。
你拒绝了享乐,就将布衣素食天涯苦旅。
你拒绝了父母,就可能成为飘零的小舟,孤悬海外。
你拒绝了师长,就可能逐出师门自生自灭。
你拒绝了一个强有力的男人相助,他可能反目为仇,在你的征程上布下道道藩篱。
1、梦见恐龙吐火的预兆
易达目的,轻易成功,名利双收,一帆风顺,福泰鸿量,万事安宁,顺利发展,生涯境遇安泰,即使数理有凶也可免于灾祸。大吉昌
吉凶指数:80(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2、梦见恐龙吐火的宜忌「宜」宜追公交车,宜创作,宜围观。
「忌」忌给朋友打电话,忌排队,忌做家务。
3、梦见恐龙吐火是什么意思做生意的人梦见恐龙吐火,代表不听信谣言,有财利可得,大吉顺利。
本命年的人梦见恐龙吐火,意味着困难重重,诸事不顺,宜有信心度过难关。
经常梦见火,或是梦见与火打交道,在火边工作,置身于烈火中,口渴咽躁等,则可能预示要患高血压等病,最好及时到医院检查。
梦见像恐龙一类的远古动物,一般象征母亲,或是对某种逝去情感的怀念和依恋。做这样的梦,还显示出做梦人在潜意识中希望能回归自然,过纯真自然的生活。
梦见恐龙吐火,恋爱运甜甜蜜蜜的日子呢。纵使耍点任性小脾气,这两天看在情人眼里却是分外可爱呢。既然如此那就没什麽好客气的,撒娇、耍赖一起来,不过技巧要好一点,记得配合上嗲嗲的语气更有效。天气渐凉的季节里感情让人火热得很呢。
梦见龙,是尊贵的象征,运气也会变好,事事无往不利,但要特别注意的是,此时的你也有可能会做事完全无计划,造成冲动行事,反而会有危险,建议你在做任何事之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梦见恐龙,所代表是你有许多心里未成熟的地方,想法太过于天真、原始了。如果这只恐龙是玩具,表示你仍存有稚之心。如果梦中的恐龙有攻击性时,表示你的内心有想要攻击别人,自己应该踩煞车;反过来若是被恐龙攻击,就表示你的内心非常不安。
上学的人梦见恐龙吐火,意味着未能如愿,悔不当初。好好准备。
恋爱中的人梦见恐龙吐火,说明坚持到底,有成功的转机。
出行的人梦见恐龙吐火,建议延误几天,再出发。
怀孕的人梦见恐龙吐火,预示生男,勿动胎气。
梦见恐龙吐火,按周易五行分析,幸运数字是0,桃花位在西南方向,财位在正西方向,吉祥色彩是红色,开运食物是辣椒。
出行的人梦见鱼吐火,建议延后一两天出发即可。
本命年的人梦见喝酒吐火,意味着能平安无事,少管闲事为妙,多做自己的事。
做生意的人梦见蛇吐火,代表稍有起色,未能达到理想。宜努力。
女性梦见火,表明心中对生活充满热爱、充满憧憬。
男性梦见火,表明心中对事业充满希望、充满信心。
上学的人梦见鱼吐火,意味着放榜慢些,在录取边缘,多努力。
做生意的人梦见自己吐火,虽有得利,但不能平顺,立刻调整。
做生意的人梦见飞龙吐火,代表开始经营不利,后又受破坏找击无法维持。
江雪中诗句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柳宗元的山水诗,大多描写比较幽僻清冷的境界,借以抒发自己遭受迫害被贬的抑郁悲愤之情。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渔翁寒江独钓图,表达了诗人永贞革新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性格。
开头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雪景,“千山”“万径”都是夸张语。山中本应有鸟,路上本应有人;但却“鸟飞绝”“人踪灭”。诗人用飞鸟远遁、行人绝迹的景象渲染出一个荒寒寂寞的境界,虽未直接用“雪”字,但读者似乎已经见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已感觉到了凛冽逼人的寒气。这正是当时严酷的政治环境的折射。
三、四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刻画了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地方,有一条孤单的小船,船上有位渔翁,身披蓑衣,独自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这个渔翁的形象显然是诗人自身的写照,曲折地表达出诗人在政治改革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的精神面貌。
江雪表达诗人的情感《江雪》表达了诗人永贞革新失败后,虽处境孤独,但仍傲岸不屈的情感。
《蜀中九日》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蜀中九日》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一首诗,本诗描写了身处他乡设席送客人离开,举杯之际分外愁,表达了佳节思亲的感情。
回乡偶书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诗文解释
年少时就离开了故乡,直到垂暮之年才回到日夜思念的家园,虽然乡音还没有改变,但鬓发已被秋霜染白。那些孩子从未见过我,好奇地笑着问我这个客人从什么地方来。
词语解释
衰:疏落,指头发白了,少了。
诗文赏析
风华正茂时离开家园,回家时已经两鬓苍苍,家乡的儿童也把他当成外来客。面对着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这一切怎能不让他伤怀呢?时光易逝,世事沧桑,弹指间的感慨在朴素无华的语言中自然地抒发出来。
《苏堤清明即事》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苏堤清明即事》
(宋)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写出了作者悲伤伤心的心情这首诗对大好春光和游春乐境并未作具体渲染,只是用“梨花”、“笙歌”等稍作点染,此诗的构思之绝,就体现在作者不由正面入手,而是借游人的纵情、黄莺的恣意,从侧面措意,促人去展开联想。游子寻春,不但“半出城”,而且“朝而往,暮而归”,痛玩了整整一天,足见西湖胜景令人目不暇接,节日气氛使人流连忘返。再看“流莺”,当人们“笙歌鼎沸,鼓吹喧天”之时,它的世界被人类“强占”。现在,“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被压抑了一天的黄莺,又受了游人情绪的感染,当它重成了绿林的主人,怎能不欣喜若狂?不难想象,黄莺匿迹,是因人喧场面的热烈;而它的再现,正说明宜人秀色的魅力。这样,诗人叙节日情景,状清明景色,不是直接绘描,而是就有情之人和无情之莺的快乐,由侧面实现自己的创作目的。
前两句写西湖春景和游春的热闹场面。后两句说日暮人散以后,景色更加幽美,那些爱赶热闹的人既然不知道欣赏,只好让给飞回来的黄莺享受去了。 反映了清明时节郊游踏青的乐趣:“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江南三月正是“梨花万朵白如雪”的季节,青年人结伴出城,踏青寻春,笙笛呜咽,歌声袅袅,微风拂面,杨柳依依,真是“心旷神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顾城的《一代人》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一代人 顾 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选自《星星》1980年第3期意大利历史哲学家维柯在300年前干净利索地挥剑截断了诗和哲学的思维联系然而,300 年来,诗人们却广撒物象暗示的种子,培植出一座座“象征的森林”用对应的手段,成功地将诗和哲学统一了起来《一代人》似乎就是一个证明,短短两句诗,在黑与光的对立统一中,潇洒地跨越了维柯手制的樊篱,抽象的哲学意蕴切实地通过表象富有魅力地呈现于世“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此中的两个“黑”无疑是“文眼”,颇值玩味我们知道,“黑”其实不是色彩,所谓的色彩均是物体对各种光波反射的结果,如果不反射,便成了黑当然,没有光的世界只能是一片漆黑因此,“黑”是扼杀光明的结果,黑夜便是光的坟墓,是一种令人窒息的特定时代象征然而“黑色的眼睛”却无疑是黑夜的叛逆,它的黑色是黑夜“给”的,是黑夜阻断光明的结果此外眼睛的黑并不象征着背弃光明,反倒是渴求光明的象征黑色既然对光不反射也就具备了对光全盘吸收的特性,黑色的眼睛正是这种随时准备吸收光明的“一代人”的眼睛换一个角度看,黑色的眼睛也凝聚着批判精神,它以黑对黑,对黑夜的庞大 报以深沉的否定相对色彩缤纷的光明世界来说,黑色是一个终极,它与光明构成了对立然而物极必反,从黑夜中叛逆出来的黑色眼睛,对于光明的接受力是绝对超过任何色彩的眼睛的,也就是说:由特定的黑色时代中走来的“一代人”,他们伟大的觉醒是其他“无缘”于“黑夜”的人们所难以企及的短短的两句诗,冠以一个博大的题目,揭示一个庞大的主题,在对立统一中,充分显示了象征的魅力从作者的生活历程看,诗中的黑夜似乎是“十年浩劫”,“一代人”当然是指在这个特定历史阶段中成长起来的当代中国人然而,诗毕竟不是历史,诗的容量常能凭借艺术的魔力而无限扩大如果超越时空的话,我们便很容易在屈原、杜甫、鲁迅等等不同时代的人物身上,看到“一代人”的形象,他们都在“黑夜”中生存,他们都具有特别敏锐的“黑色……
渔歌子是什么?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 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 赏析 )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一位渔翁的形象,赞美了渔家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风景,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乡村生活生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