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是为情而生,还泪而来,天生自带了一种缠绵忧郁的气质,主要体现在对宝玉的态度上。
最初二人是两小无猜,同在贾母那里,青梅竹马一起长大,这个时期,二人之间纵然有小矛盾,宝玉赔个礼也就罢了。黛玉敏感心细,宝玉呵护体贴,应该说相处还算不错。宝钗未进府时,黛玉的日子是轻松的。
宝钗一来,以其稳重大方得了众人好感,当然这个众人不包括贾母,包括王夫人。下人的议论总会传到当事人的耳朵里,黛玉心里不忿是应该的,本来自己一枝独秀,非来了一个宝钗,抢了好评,这也罢了,还明晃晃的弄个金锁出来招摇,传播什么金玉良缘的话,薛家的手段真直接。也就是因为宝玉的母亲王夫人支持。
这时候如果宝玉不和宝钗接触,黛玉也会安心,可是对女孩子一直都是体贴的宝玉,对于牡丹花样的表姐,也还是客气周到的,当然和黛玉不同,可是落在林妹妹眼里,就是心里有妹妹,见了姐姐就忘记了。这个时期的黛玉是吃醋的,吃的宝玉想得众人眼泪的醋。
所以双玉每每怄气,都是有些让人看了小儿科,奈何恋爱中的女孩子,都是娇柔敏感细腻的,一点小事,都能打动她的情绪,让她迎风落泪,为花惆怅。
宝玉有时候安慰她,有时候也怄气,所以二人有时大吵,有时彼此赔礼,到也热闹。
到了宝玉情悟梨香院的时候,他知道不能得天下女子的眼泪,各人得各人的罢了。此时宝玉对感情,有了新的认知,他的认知变了,对感情的态度也变了,对黛玉才有那句,你放心的话。
宝玉挨打后,让晴雯给黛玉送了两方旧帕子,黛玉领悟了其中深情,二人此时心意互知,这时候黛玉对这份感情,对宝玉都放心了。
此后双玉不再怄气,不再纷争,黛玉已经放心了,既然相信了宝玉,自然不会再试探宝玉了。
黛玉此时的不放心是针对命运了,命运太强大 ,她不能洞悉,也不能改变什么。她是寄人篱下的孤女,所依靠的是贾母的怜爱。宝玉不得做主,能做主的贾母,一直沉默,王夫人一直冷淡着黛玉,而舅舅贾政不管这些事。黛玉落入了困境,自己的命运自己不能争取,只能静待命运的安排。
对宝玉反而是怜惜了,二人相见,到是寻常的问候,少了曾经的争争吵吵,平静的到像是兄妹了。她明白,她和宝玉一样,都是在贾家的大环境里生长的,他们接受一样的正统教育,在这样的环境里,他们都被困住了。
宝玉在屋里与湘云袭人聊天,期间宝玉对湘云劝他考取功名走仕途表示不满,袭人劝湘云别说这话了,还说上次宝钗也说过这样的话,宝玉当时站起身就走了,亏得是宝钗识大体没说什么,要是黛玉还不定怎么闹呢。然后宝玉就说林姑娘才不会说这样的混账话,不然早和她生分了。
而黛玉此时就在窗外听到了全部的对话,感叹宝玉果然是自己的知己,从此明白自己与宝玉是心灵相通的爱恋,而非别人可以轻易替代,所以便再也不对宝玉各种“沾花惹草”的行为感到不放心而处处试探了。从这以后宝黛二人再也没有发生过吵架的事件了。
第三回,“宝黛初会”: 林黛玉别父进京都,初次见到贾宝玉,先是听见丫环笑道“宝玉来了”,之后宝玉近来,林黛玉觉得“好像在哪里见过,何以眼熟至此?”,宝玉先去见了他妈,又换了衣服,贾母叫他来见过“远客”,宝玉也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又问黛玉读过什么书,名字是什么,有玉没有?听得黛玉说没有玉,便一时气恼,把玉摔在地上,引得大家慌乱不已。
第五回, 贾母怜爱黛玉如宝玉;宝钗来后,人多倾向之,黛玉不忿;宝玉视其如一,略偏于黛玉;二人因亲密后生口角。
第八回,宝玉到梨香院看宝钗,薛姨妈热情接待。宝钗急于看通灵宝玉,莺儿说玉上的八个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与宝钗锁上八个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正好一对儿,宝玉因要了锁看。宝玉要吃冷香丸,宝钗不给。
黛玉来了,见宝玉、宝钗在一起,心下不悦。雪雁给黛玉送手炉,黛玉趁机奚落宝钗。
第十九回,宝玉脸上带着胭脂膏子去看黛玉。黛玉说自己有俗香,无罗汉真人给的香。又说奇香、暖香、冷香的话。宝玉胡诌耗子精盗香芋的故事给黛玉听,使其不致睡出病来。宝钗来了,讥笑宝玉忘了芭蕉诗,急的满头汗。
第二十回 ,宝钗讽刺宝玉元宵不知“绿蜡”之典。 李嬷嬷骂袭人“哄宝玉”“妆狐媚”“配小子”,袭人气哭。宝玉守袭人,劝袭人,给袭人喂药。宝玉给麝月篦头,睛雯讽刺,宝玉说她“磨牙”。湘云至,黛玉因宝玉恋着宝钗而使气回房。宝玉对黛玉讲“亲不间疏,先不僭后”的道理。
第二十二回,凤姐说贾母喜爱的龄官象一个人,宝钗笑而不说,宝玉不敢说,湘云说象黛玉。湘云、黛玉和宝玉为此事闹矛盾,宝玉心想目下两人尚未应酬妥协,将来犹欲何为。袭人劝宝玉“大家随和”,宝玉说自己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笔占一偈,又填一《寄生草》,心中自得。宝钗说她是引起宝玉说疯话的罪魁。
第二十三回, 宝玉偷看《会真记》,抖花瓣于水中,遇见葬花之黛玉。宝玉用《西厢记》中词句相戏,黛玉竖眉瞪眼,带怒含嗔,说宝玉“欺负”她。黛玉在梨香院听《牡丹亭》,感慨缠绵,点头自叹,心动神摇,如醉如痴,眼中落泪。
第二十五回, 凤姐给黛玉等送暹罗国进贡的茶叶。取笑说黛玉给她家作媳妇,黛玉骂她贫嘴贱舌讨人嫌。宝玉、凤姐一齐发疯。糊涂发烧。和尚道士持诵“宝玉”,宝玉病愈,黛玉念佛,宝钗说如来佛管林姑娘姻缘,黛玉骂钗与凤一样是贫嘴烂舌。
第二十六回,宝玉来到“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潇湘馆。宝玉用《西厢记》中词曲相戏黛玉,黛玉变了脸,说宝玉拿她取笑。黛玉来看宝玉,晴雯不给开门,又听钗、玉说笑,黛玉不禁伤心落泪。
第二十七回, 黛玉看到定钗从宝玉房中出来,心中不忿回家依栏闷坐,二更方睡。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闺阁兴祭饯花神,众女孩在园中玩耍,宝钗欲寻黛玉,看见主进了潇湘馆,一怕宝玉不便,二怕黛玉猜忌,便要回来,路遇蝴蝶,赶至滴翠亭,细听小红和坠儿正说那贾芸拾帕之事。黛玉不理宝玉;探春在宝玉面骂赵姨娘,主动提出要给宝玉作鞋,被拒绝。黛玉葬花,宝玉痴倒。黛玉葬花:芒种时节,大观园中众姐妹祭花神,黛玉想起之前那天晚上去看宝玉时,晴雯没开门,一时感怀身世,于是有了千古传世的葬花之举,宝玉寻找黛玉,听到了《葬花吟》,一时痴了。
第二十八回宝玉与黛玉葬花诗发生共鸣,恸倒山坡。宝玉说黛玉把外四路的宝姐姐、凤姐姐主在心坎儿上,倒把他不理。宝玉、黛玉已清除误会。 端午节的礼物元妃赐了,宝、钗一样,黛玉心疑。宝玉却还想着宝钗的膀子要长在黛玉身上就好了。
第二十九回黛玉用手帕打了呆看宝钗的宝玉眼睛。宝、黛为张道士提亲事闹别扭。宝玉砸玉。黛玉“剪穗”。薛蟠生日,宝、黛、贾母等未去。宝玉对月长吁,黛玉临风洒泪。贾母从中为难,说:“老冤家遇见小冤家”,“不是冤家不聚头”,自己埋怨着也哭了。
第三十回宝玉给黛玉道歉,说就是自己死了,魂也要来一百遭。宝玉说黛玉死了他做和尚。黛玉用指戳宝玉额颅,又给宝玉绡帕叫擦泪,宝玉要拉黛玉去往老太太跟前。凤姐跳了进来拉黛玉去见贾母,说两人都扣了环了。宝玉比宝钗为杨妃,宝钗借靛儿来找扇子,发泄对宝、黛不满。宝钗又借李逵负荆讽刺宝、黛。
林黛玉前世是三生石畔的一棵绛珠仙草,贾宝玉前世是赤瑕宫的神瑛侍者,日日以甘露灌溉绛珠仙草,以不致其枯死。后来神瑛侍者凡心偶织,想下凡体验一番人间的喜乐与悲苦,投胎成为贾宝玉。绛珠仙草感念他的甘露灌溉之恩,也随他下凡,投胎成为林黛玉,要用一生的眼泪来偿还他灌溉的恩情。
这就是著名的“还泪”,黛玉一生为宝玉而哭,泪流尽了,恩也就报完了,黛玉也要驾鹤西去了。这两个人前世的纠葛为宝玉与黛玉的爱情故事更平添一层浪漫与悲情。
贾宝玉与林黛玉,注定会相遇、成为知己,相互理解,相互爱慕,而“还泪说”也注定了这是一场悲剧,是一个结局并不圆满的故事。
两人初相遇,一个心里想着“好生奇怪,竟像在哪里见过似的”,一个脱口而出:“这个妹妹,我见过的。”可不是,前世的日日相伴可还萦绕在心间?今日相见,只当作故人“远别重逢”了。
黛玉这一生究竟为宝玉流过多少泪?从初见开始,宝玉因为林黛玉这个“神仙妹妹”也没有从生下来就带来的玉,于是生气发狠砸玉。晚上黛玉便因宝玉的这一举动而在房中独自垂泪。她流泪的原因,不是因为自己惹了宝玉生气而害怕或是赌气,却是为了可惜宝玉的玉。因为爱惜宝玉本人,所以爱惜他的玉,所谓爱屋及乌。
两人初相遇,一个心里想着“好生奇怪,竟像在哪里见过似的”,一个脱口而出:“这个妹妹,我见过的。”可不是,前世的日日相伴可还萦绕在心间?今日相见,只当作故人“远别重逢”了。共读《西厢记》后,共同的叛逆精神又让他们在心里默认对方为知己。而心意还未明了,又平添“金玉良缘”事件,无依无靠的林妹妹感到非常焦心,经常和宝玉拌嘴吵架,然而每次赌气后都会担心宝玉,后悔自己失言小性儿歪派他。可以说黛玉的眼泪都是为宝玉而流。剧情发展到临近八十回黛玉已经感到自己眼泪越来越少了,常常哭不出来。知道前世“还泪”缘由的读者不禁为林妹妹感到无比心疼。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