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员工的心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和谐工作氛围:信任是一切美好关系开始的前提,信任可以让员工有被尊重的感觉,使上下级沟通起来更加的融洽,从而营造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
2、 分享工作成果:将公司的成果尽可能多地分享给普通员工,让他们感觉到努力工作是会被公司认可的,可以更加激发他们对工作的热情;
3、 彰显人格魅力:一位拥有谦虚之心、内省之心、克己之心、慈悲之心、正义之心的领导会更加收到下属的爱戴,下属更愿意听从他的指挥;
4、 坚持以身作则:以身作则胜过任何雄辩,总是实际行动会对下级有深刻的影响力;
5、 经常心灵沟通:只有以真诚的态度对待下级,才会得到下级的真诚反馈。
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指出:“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代替人民的力量,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群众观点都不能丢、不能忘。”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公安工作最重要一条,重视和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公安机关性质、特点和所担负的职责、任务,决定了公安工作必须走群众路线。群众工作做好了,可以及时发现违法犯罪活动,减少案件和事故的发生,搞好安全防范工作。公安机关如果离开广大人民群众,公安工作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做好群众工作是公安民警必备的基本功,做好群众工作是实现社会治安良性循环的必由之路。当前公安民警群众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人民群众的观念意识发生了很大变化,民主意识和法律水平都有了明显提高。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人民内部矛盾大量增加,这给我们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公安民警在做好群众工作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一群众工作意识不强。有的民警思想政治觉悟不高,对待群众工作的心态仍存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职业基础不牢,不知道自己每天在为谁工作、为谁服务,有的民警认为群众工作不重要,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能推就推,能躲就躲,不主动去做群众工作;有的接触群众时还带有情绪化,甚至“分人”办事,“看事”办事。这些现象,虽然不具有普遍性,但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社会对基层和民警的印象,不利于群众工作的开展。有的民警服务理念仍未转变,不能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更不善于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和依靠群众。二感情有所淡化。少数民警为人民服务宗旨意识不强,热情为民意识淡薄,对人民群众缺乏诚心、热心、关心,对群众的冷暖不闻不问,熟视无睹,不把群众放在眼里;有的态度冷漠,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有的自以为是,以“管人者”自居,特权思想严重,把易事拖难、简事拖繁;有的甚至以言代法、以情代法、执法不公、执法不作为,严重伤害了群众感情。同时少数一些民警还认为群众工作只是社区民警的事,存在与已无关思想。殊不知,在公安工作中,不管处在公安工作的哪个岗位,群众熟、关系近、情况清,都对工作大有裨益三方法趋于简单。少数民警缺少相应的社会经验,缺乏与群众沟通交流的技能和艺术,不懂得如何才能做好群众工作,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缺乏艺术性和灵活性,缺少耐心细致的说服和解说,对矛盾隐患和事件苗头不敏感、不重视、不处置。对待群众反映的问题,在处理事情上往往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处理不顾群众的感受,不作设身处地的考虑,从而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群众的感情,引发群众对民警的不满情绪,导致群众对民警的信任危机。公安机关群众工作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民警工作经验缺乏。有些民警在接处警及承担上访、拆迁、演出、会议等工作任务时,缺乏耐心,语言表达方式欠妥,不分场合主次,信口开河,粗言粗语,引发矛盾。同时还有少数民警在做群众工作时表现出“四懒”现象,即:思想懒,不愿琢磨群众工作之事;腿懒,不愿深入群众之中;嘴懒,不愿问候群众、与群众聊知心话;手懒,不愿记录搜集有用信息和群众家的大事小情。二服务人民的宗旨意识不强。目前基层派出所会做群众工作的民警越来越少,民警对本职工作业务不甚了解,而且近几年来新增警力也基本上是刚从学校毕业,缺乏群众工作能力,有些年轻的民警法制观念淡薄,自身素质也不过硬,因此工作不知道如何开展,不能让群众满意,让群众对公安机关和民警失去了应有的信任和依靠。三工作机制不够完善。由于工作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工作中部门与部门之间、警种与警种之间形不成链条,不能相互协调而当前的警务工作仍然依赖静态的台账,见警率低,难以接触群众,而且民警在绩效考核机制上缺乏科学标准,民警不可避免受失衡的绩效评价,工作导向的影响。四少数民警宗旨观念淡化。为民服务宗旨意识不强,热情为民意识淡薄;个别民警还存在特权思想,责任心不强,对群众报案、求助推诿扯皮。。五基层警力不足,间接影响民警做好群众工作的质量。由于公安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和复杂,加之警力严重不足,在有限的警力下,许多民警身兼多职,基层一线民警常常面临着精神上的压力和体力上的透支,工作中容易出现抵触情绪,这些压力缺乏有效的排解渠道,在和人民群众的接触中难免会流露出来,造成警民关系紧张,致使民警难以深入扎实的做好群众工作。做好公安机关群众工作的几点浅见人民群众中蕴藏着维护社会治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基层派出所就是要始终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方针,始终牢固树立群众观念,深入群众,广泛接触群众、广泛发动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群防群治工作,共同维护辖区的社会治安秩序。一转变观念,树立执法为民思想。首先要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当前,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通过教育,使民警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真正把群众当作自己的“衣食父母”,以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为立足点和出发点,使群众工作都围绕着人民群众的利益来开展。针对这些新情况、新特点,广大公安民警做群众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关注民生、倾听民意,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把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创造一个干事创业的和谐环境。二要增进对群众的感情。我们应坚持把严打整治贯穿于日常工作中,大力整顿社会治安秩序,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时刻做到严打、严管、严防、严治,不让横行乡里的村霸、路霸、市霸以及团伙恶势力形成气候,让老百姓有安全感,让群众觉得只有***领导的公安机关,才是群众的靠山。民警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都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做到“心里装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关注广大群众的疾苦,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真正做到感情上贴近群众,认真了解群众心里在想着什么,始终把谋求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公安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三要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实事。把为群众解决实事办好事作为“第一任务”,做人做事都讲诚信。人民警察作为维护公平正义的化身,在执法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看得见的利益;我们作为人民警察,不能充当强者尤其是黑恶势力的保护伞,不能为了个人谋私利而丧失警察的尊严、法律和职责的本色,要利用手中的权利为人民谋福利,做到拒腐不沾,取信于民。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嘘寒问暖,到群众因难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理顺情绪,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打开局面。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问题。要让群众感觉到,公安民警能及时为百姓伸张正义,信得过,群众有什么困难事,都乐意找民警解决。四转变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群众工作的主体、对象、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要坚持依法行事,多与群众商量。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是进一步增强基层派出所群众工作有效性的内在要求。上门接触式:如“全国优秀社区民警”江西瑞昌市公安局周俊军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常年坚持走家入户,收集各类有效信息,创建了新形势下农村警务信息平台。下村走访式:以学习“周俊军工作法”为契机,走访辖区在逃人员家属,积极做好在逃人员家属工作。开会座谈式:即基层派出所开门评警,将群众请到公安机关来,以面对面的交谈进行群众工作,基层派出所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开门评警,了解群众心声。间接接触式:如经常性地与逃犯家属做工作,规劝逃犯自首。帮助解困式:即基层民警通过自身的力量,帮助困难群众,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民警要坚持教育为主,引导为主,对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群众问题上大做文章、唯恐社会不乱的犯罪分子,要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绳之以法,以确保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更是我们的执政之基。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如何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密切干群关系,提高党员干部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是值得我们长期关注并需要我们不断研究探索总结。
我之所以选择《如何提高党员干部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这一课题,主要考虑到舒家坝镇有丰富的本课题研究资源。其一,舒家坝镇是宁强县城较近的集镇,群众的思想及信息比较灵通,因此群众对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和党员干部工作能力的要求很高。其二,近年来由于经济社会发展迅猛,经济结构、社会结构调整的较快,我镇各种矛盾凸显,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中遇到了以前从未碰到过的复杂多变的多种利害关系和社会心态相互交织后形成的尖锐棘手的社会矛盾。其三,舒家坝撤乡并镇及2013年税费改革以来,广大党员干部主要工作就是做群众的思想工作。长期以来,积累了一些在复杂环境下做群众工作的成功经验。其四,今后,舒家坝镇将继续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做群众工作将面临着更严峻的考验,我们必须作些前瞻性研究,指导党员干部不断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水平。
综上所述,我认为探索提高党员干部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问题是研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长远的现实意义,开展这样的课题研究有重要的价值。为此,我们本着运用基础理论指导,通过现实素材分析,寻找和发现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方法手段这一目的,深入地开展了调查研究。
一、当前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将持续面临的矛盾
(一)一些干部责任心不强与群众对政府过度依赖引起的矛盾
从我镇实际来看,一部分干部存在着群众意识淡薄,群众观念弱化,缺乏体恤民情的情感基础,在做群众工作时常常自以为是,作风不深入,对基层情况了解不充分,作决策时习惯于下命令发指示,从来不认真倾听一下群众的声音,给群众造成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拉大了与群众的距离。还有些干部精神状态低迷,工作效率低下,群众办事过程中“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推诿、扯皮、消极”现象依旧存在,对待工作只求形式不求实绩,只求虚名不求口碑,往往只是追求短期利益,而置群众的根本利益、基本需求于不顾,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而群众对建立一个高效、公正的政府,树立公正、廉洁、高效的党员干部形象的愿望却在不断增强。另一方面,群众对政府的过度依赖缺乏对自己角色的准确定位,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有问题产生、有个人利益得不到解决都责怪政府,享受权利越位,承担义务缺位,有事没事找政府,有理没理找政府,严重威胁着干部群众相互理解包容的法理基础,导致了干群情感淡化。
(二)部分干部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不对等引起的矛盾
目前的干部队伍,本身起点相对比较高,而且新录用的工作人员大都是科班出身,再加上这几年培训力度的加大,在知识层次方面提升比较快,而实际工作能力特别是做群众工作能力则需要有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一些年轻干部总感到不能学以致用,出现了一些浮躁思想。甚至还出现了“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的现象。特别是在形势发生变化,群众工作日益复杂的情况下,有一部分党员干部和领导则表现出缺少实际工作能力特别是缺少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面对群众,往往照本宣科,或三缄其口,或工作方法简单粗暴,致使一些群众出现上访。譬如低保问题、建房指标问题、生活困难救助问题,群众的要求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政府制订的政策也没有违反法律的规定,往往是群众的“合理要求”和政府的“合法政策”之间发生激烈碰撞,而且部分群众认为“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只有通过上访等非常手段,个人的一些不合理要求才能得到解决。在这类事件的处理上,基层领导干部往往陷于两难境地,不敢碰硬、缩手缩脚、瞻前顾后。面对上级,缺少讲真话讲实话的勇气,不敢把真实情况向上级汇报。坚持原则害怕上访,不坚持原则更害怕上访,乡镇的维稳压力不堪重负,有苦难言。这些问题,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党员干部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必须具备的几种能力
在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调研工作之际,要把党的群众工作做实、做细、做深、做好,要求党员干部提高自身素质,具备以下几种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一是要具备在群众中树立自身威信的能力。影响力是一个党员干部个人魅力的集中体现。一个党员干部自身素质高,形象好,就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力,能够带领干部做好各项工作。特别是在社会矛盾的日益复杂,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威望逐渐弱化的情况下,做好群众工作,缓和干群矛盾,要求党员干部个人必须具备一定的个人魅力,在群众中具有一定的威信。首先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将传统观念来一个彻底转变。在思想、人格、品德修养方面补充、积累、更新知识面,增长才干,提高技能,积累经验。在创造业绩方面,努力学习,狠下功夫,多行修炼,不断增强个人魅力,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要求。其次党员干部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自觉加强党性修养,以优秀的品德修养、过硬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公仆形象来感召和带动广大干部群众。最后要不断加强自我改造,要切实维护团结,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既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又广泛集中群众智慧,形成精诚团结,合力干事的工作氛围。
二是要具备在学习中提高实际工作方法的能力。如何驾驭复杂局面,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会不会为群众办事,能不能做好群众工作,关键是掌握做群众工作的方法。长期以来,党员干部在做群众工作时,基本上是通过干部自身进行摸索和领悟,凭老经验、老方法做群众工作。缺乏对他们进行系统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培训,许多年轻干部更是缺少实际工作的经验,再加上面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局面、新问题,如果没有及时对以往所掌握的知识及时进行更新,不会灵活处置、不会举一反三、不会因人而宜、不会因户施策,往往导致党员干部在做群众工作时出现措施不到位、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因此,必须要进行“系统而不是零碎地、实际而不是空洞地”学习,努力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结合我镇实际及当前农村工作形势,来研究新形势下,特别是经济市场化和社会生活民主化不断发展的条件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在学习中不断的总结和思考。通过学习,不仅要对先进积累加以吸收,还要将学到的新知识运用到新工作中去,逐渐掌握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艺术和技巧。
三是要具备对事物的预见判断能力。如何科学地对事情发展的趋势和变化进行预测与判断,及时把握发展的方向,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做到处理问题时有条不紊是做群众工作的难点。有不少党员干部往往觉察不到事情的进展方向,缺乏对将要出现的情况的正确认识,也没有及时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结果导致矛盾的更加激化。因此党员干部必须提高审时度势的能力,必须全盘在胸,善于从全局上观察和处理问题,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不谋万事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要以宽广的眼界观察形势,科学地把握农村发展的新趋势,吃透镇情、村情、民情,善于在普遍联系中总揽形势发展的大局。从政治上、政策上、战略上认识和思考重大问题,从事物的不断变化中掌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从纷繁变幻的现象中看透本质。最后要学会果断决策,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存在矛盾的有效方法和措施,要强调方法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从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保证矛盾的及时化解。
四是要具备对上对下的沟通能力。目前的基层党组织处在一个非常特殊的位置,既要直接面对群众,又承担着执行上级党委政府政策的任务。如何在工作中贯彻落实上级的相关政策,又要在实际工作中保证群众的利益不受到损失,关键在于党员干部要具备一个上下沟通的能力。“对下”要畅通民意渠道,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特别是结合“三问三解三服务三促进”和即将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采取群众评议干部、问卷调查、个别走访、个别谈话等方式,保证群众有说话的地方。将合理的意见和集中反映的问题认真解决,不能解决的要做好解释工作。对上沟通,党员干部要具备一定的胆略和勇气,同时也要掌握做参谋、提建议的技巧、方法。将基层的情况、群众的想法及时向上级反映,为领导做好参谋,使上级在制订政策时更加切合实际,更加具有针对性。一定要防止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现象出现,不然会导致党的各项政策“热在上面,冷在下面”,群众不理解、不拥护、不支持,会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
五是具备随机应变的决策决断能力。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入,各种社会矛盾就越处于易发、多发、高发的态势。这些矛盾产生的背景和激烈程度各不相同,若用老观念、老方法来做群众工作,凭老经验来处理新问题,往往事倍功半,不能有效地化解矛盾,反而会更加复杂化和扩大化。因此党员干部必须学会随机应变,要根据矛盾的特殊性,结合实际,灵活处理。首先要具备一定工作胆魄,特别是在处理突发性事件中,要沉得住气,保持清醒的头脑,方法运用要得当,处置要得体。其次要运用一定工作策略,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开动脑子,真心实意与群众做朋友,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最后要掌握一定工作方法,特别是涉及到土地安置、征地拆迁和环境保护等目前的热点、难点问题时,不能简单的靠硬性规定来执行,通过宣传、教育群众善于摆事实、讲道理,努力做到深入浅出,以理服人,使群众听得明白、听得进去,赢得群众的支持和理解。
三、提高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能力的对策和措施
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不仅需要我们继承原有的成功经验,也需要我们直面新问题,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在实践中掌握新的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基于此,我们从工作机制和思想上、方式方法上,提出一些对策措施。
(一)从体制、机制层面间接提高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从体制、机制层面看,它是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基本保证,可想而知,面对一个软弱涣散的基层组织和机制极不健全的管理状态,即使干部有较强的做群众工作能力也难以全部发挥。因此探讨提高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能力问题,应该把它放到体制、机制这个大的系统里。我认为健全体制、机制功能,能够间接地提高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1巩固基层组织建设在群众工作中的基础作用
基层组织直接面对群众,处在做群众工作的第一线,许多问题和矛盾具体而不可回避。上面一条线,下面一根针,增强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十分重要。目前基层党组织所处的环境,承担的任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必须大力加强基层组织的建设,提高影响力,真正发挥基层组织的堡垒作用。其次要选拔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的同志担任基层组织的带头人,为基层组织注入新的活力。第三要构建一套完善的基层组织管理制度和上级支持基层工作制度体系,如完善村干部管理制度,工作考核制度等,结合“争先创优”、干部下基层和群众评议科长等活动,锻炼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最后要获取基层群众对基层组织工作的支持,要加大群众对基层组织工作的知情权,在群众中建立起一种归属感,保证群众工作顺利开展,落到实处。
2提升社会组织在群众工作中的补充作用
利用党的外围组织(如群团、妇联组织),发挥党的核心作用,是我们党的建设在革命时期的传统经验。首先要加强对群众性社会组织的领导,将单位党组织工作寓于社团活动之中,营造社会组织发展的良好环境,拓展社会组织发展需要的空间,提供社会组织生存的制度保证,不断引领社会组织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壮大。其次进一步完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管理制度,通过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拓宽服务领域等手段,发挥社会组织服务群众的作用,发挥基层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发挥村级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
3增强法律法规及管理条规在群众工作中的刚性作用
要保证干部在做群众工作中行为“过硬”,关键是严格各项法律法规,在工作中把握好“合法”原则。也就是说,干部在做群众工作中要严格依据法律,都要用法律这根“准绳”来衡量一下。党员干部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法,虑必及法,言必合法、行必守法,增强依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处理各项事务过程中时,要把握好严要有据,宽要有边,硬要有度,软要有界,既不能不作为,又不能乱作为,要把过去在计划经济年代形成的“命令式”的习惯转变过来,逐步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同样,在法律条规的共同约束下,要教育引导群众的各项行为也要守法,不能只要组织照顾,不要组织原则,以保证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保障大部分群众的合法利益,一旦出现部分过激群众乘机捣乱,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现象,必须通过法律的手段和程序予以严肃处理,以此提高群众的守法意识。
(二)从个体层面提高基层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做群众工作的最终执行者是党员干部个人,面对农村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在看到客观条件制约的同时,更主要的还要看党员干部主观上有没有对目前做群众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的一个清醒的认识,有没有掌握作群众工作的本领。在新形势下,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六个途径来提高基层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1从思维和潜意识角度,提高党员干部思想上对农村工作的重视。思想意识对人的言行有着明确的指向作用。从这一点出发,建立干部增强群众观念和恤民观念的引导机制。利用强大的宣传优势,使执政为民的理念进入党员干部思维的深水区,达到条件反射效果。利用强大的组织力量,使党员干部与群众有更多的情感交流与体验的机会,在亲身经历中增进关爱群众的情份,自觉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带着感情去做群众工作。通过多种手段的引导,用真心真诚、感情热情来感召群众,吸引群众,凝聚群众,坚持用政策解疑心、用保障稳人心、用解困感人心、用真情换真心,多办人民群众想办、愿办、盼办而又自身无法办到的事情。
2从言行和举止角度,提高党员干部工作的感召力。基层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主要体现在言行和举止上,要规范干部的言行,从这一点出发,建立干部工作以服务为落脚点的导向机制。通过正确的舆论导向,逐步淡化官本位意识,扭转实际存在的“主”、“仆”颠倒的现实社会状态,在长远政策,制度的制订上要有使干部成为真正“公仆”的导向力量,建立检验领导干部言行结果的信息反馈和考核机制,以“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为指导。严格干部年度考核制度,使干部每年的工作落脚点都能放在如何对群众服务的更好上面。通过这样的指挥棒,使干部的工作作风,态度不断朝群众高兴、满意的方向转变,不断赢得群众的信任与理解,从而形成密切的干群关系。
3从方法和工作效率的角度,提高党员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做好群众工作,党员干部的思维习惯、工作方式方法对工作效率有时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有的基层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习惯了“压”和“拖”两个字,最终导致矛盾激化或导致矛盾升级。从这一点来看,不管哪一类个性的党员干部在做群众工作时都应该把握“快、缓、动、静”四个字,这四个字就是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定局的抓点。“快”主要是指党员干部在工作中碰到关系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问题,解决要快,在碰到复杂矛盾化解时机成熟时,处置要快。“缓”就是要把握群众工作的规律,掌握时机,在有些问题处理上,不能心急,要放一放、缓一缓、冷处理,有些是在发展的动态过程中解决,急于求成反而解决不了。“动”主要是通过言行举止树立威严,特别是应该理直气壮的时候,就要敢于碰硬,该坚持原则的时候就要秉公办事。通过干部的实际行动来证明或表达当前工作就应该这么做,不应该因受到外界任何干扰阻力而停顿下来。“静”主要是要有耐心听取群众的心声,充分保证群众表达想法渠道的畅通。不能用老的“通不通三分钟”的办法,还有在群众有过激言行时,基层党员干部这个时候要冷静,沉得住气,控制得住局面。
4从能力和公信角度,提高年轻党员干部提拔使用力度。要坚持在实践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结合各种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他们的聆听能力、分析能力、协调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对那些政治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要敢于提拔使用,把他们放到领导岗位、艰苦岗位、关键岗位接受时间锻炼,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水平,让年轻干部真正感受到“有为就有位、付出就有回报”,充分调动年轻干部谋事、创业、努力工作的积极性。
5从交流和沟通的角度,提高党员干部角色转换的创新能力。做群众工作中,干部要充分运用交流与沟通的技巧,做到角色经常切换。首先是要掌握丰富的群众语言,用通俗易懂的话语来表述政策规定,与群众交换意见。其次要善于揣摩群众的心理状态,善于分析不同发展阶段不同阶层、群体的心态。第三,善于向上沟通,要有反映真实情况的勇气,有效争取上级的支持。第四,要完善自我,增加人格魅力,使干部能走进群众的心里。通过个人的影响力来引导和动员群众,使群众能心悦诚服地服从你的指挥,真正地拥护你。基层党员干部作群众工作能力的提高既受客观环境的影响,又决定于自身主观的努力,非党员干部个体所完全能为,也非党员干部所不能为,是一项系统而长远的人才造就工程,需要组织上为他们配置相对丰富的机会资源,也需要组织上给予他们适度的任职压力,从而使主客观因素都能调集到有利于基层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能力提高的方向,成就基层党员干部,也成就我们的事业
司法警察作为检察机关的一支具有武装性质的执法力量,担负着保障办案、办公场所安全的重任,始终处在战斗的第一线。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期待,,对于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服务保障检察事业,有着深远的意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司法警察的群众意识。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牢固树立“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理念,倾听群众呼声,掌握社情民意。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主动消除不稳定因素,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将服务群众的观念贯穿于警务工作始终,做到思想上尊重群众、情感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转变工作作风,树立司法警察良好形象。作为检察机关文明执法的窗口之一,司法警察要杜绝“冷、硬、横、推”作风、霸权思想等不良风气,时时处处维护检察机关形象,一身正气,刚直不阿。履职过程中要坚持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相统一,坚持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相统一,尤其在面对来访群众时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怀着对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感,用心倾听群众呼声。对待犯罪嫌疑人也应有理、有节,充分保障其合法权益,主动去感化、挽救,使办案的效果最优化、最大化。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司法警察的群众工作能力。切实加强对全体司法警察的业务培训,提高司法警察了解群众疾苦、掌握群众心理、疏导群众情绪的能力。加强服务群众的调研工作,了解和掌握群众对检察机关及司法警察的真实诉求和愿望,用扎实的理论指导警务工作科学健康发展。完善警务公开机制,增强警务工作的透明度。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公开警务工作,提高透明度,让群众了解司法警察的工作职责;大力宣传司法警察在履职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并以适当形式组织群众参与到司法警察执法办案过程中来,让群众亲身体验到办案的困难与艰辛,唤起群众对司法警察工作的理解,进一步加深与群众之间的情感交流。严格规范文明执法,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牢固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讲究战术、技能、原则。一是要严格区分合法与非法的界限,以实际行动感化群众,消除多数人误解,争取群众的默认和支持。二是要孤立少数,打击首恶,既要讲战术,又要讲原则。对少数顽固不化分子,应果断采取强制措施,决不手软。三是对少数不听劝说、威胁接待干警、冲击办公、办案场所的不法人员,要进行严厉警告,必要时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将其强行带离现场。对围观群众,要耐心地进行法制宣传,劝其离开现场;对缠访、闹访人员,要耐心地进行法制教育,告知其违法上访的法律后果,劝其遵守有关规定,按照相关手续办理事项,从而切实保障检察机关办公、办案场所秩序,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