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与狮子的故事

狼与狮子的故事,第1张

狼与狮子的故事

有一次,狼从羊群中抢走一只羊,正叼着羊往回走,碰上了狮子

狮子立刻从狼口里抢走羊。狼远远地站着,自言自语地说:“你抢我的东西太不正当了。”

那狮子笑着说:“那么,这东西是朋友正当地赠送给你的吗”

寓意

狼与狮子的故事告诉我们,窃贼和强盗都是一丘之貉,没有好坏之分。所以小朋友们要慢慢学会判别是非好坏,一件事或者一个人的好坏善恶是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的。

国王大布沙林对哲学家白得巴说:“这个比喻我听明白了。请你给我举例说明那国王复查案情,使无罪者免受处分的情形。”

哲学家说:“国王倘若不复查案情,就无从查明受处分者是有罪还是无罪,是冤屈还是不冤屈。这样,是有害干事业的。国王应当查看受处分者,考验他的品德,倘若他廉洁可靠,就应该恢复他的名誉。因为国王必须有臣相公卿大夫做他的助手,必须是贤良的人,才能真正有利于国家。国家的事很多,需要不少的人去做,而真正贤良的人却很少。正如狮子和胡狼的情况一样。”

国王说:“那是怎么一回事?”

哲学家说:

有一只廉洁自守的胡狼,住在一个山洞里,过着安静的生活。它同豺、狼、虎、豹们,有时也来往。但是,它却不像它们一样的好狡、欺骗,它也不杀生害命,也不嫉妒贤良。就是因为这一点事,一般的野兽,没有一个不怨恨它的。并且对它说道:“你的主义,我们不大欢喜。试间一问,廉洁对于你有什么好处?无论如何,你总是同我们一样,一块儿工作,一块儿玩耍。你又为什么要特别一些,不杀生吃肉呢?”

胡狼说道:“杀生害命这件事,我是决不干的。至于同你们做朋友,并不算犯什么法。因为,犯法与交朋友,是没有关系的。犯法是行为的问题。倘若说,在洁净的地方,所做的工作,就是良善的;在犯罪的地方,所做的工作,就是违法的;那末,在教堂里把教上杀了,岂不是不算犯罪?而在战场上救护伤兵,反是犯罪了。我虽然同你们做朋友,但是,我的心术和行为,决不像你们一样。因为,我知道善恶是有报应的,我依然要保持着我的本来面目。”

这只胡狼,始终没有被它的朋友们同化。它廉洁的声名,渐渐传遍了各处。

当地的兽王雄狮,知道了它的贤明、廉洁、忠信,便召见它。一次长谈之后,狮王异常满意,请它在几天以后,就来陪伴狮王。狮王又说道:“我的猛将谋臣,不止一员两员,你是明白的。但是,因为你的廉洁和礼貌,我才重视你,要委任你一件差事,以便使你的地位增高。”

胡狼说道:“我素来没有志愿做大事。并且,也没有多少经验阅历,请君王另选贤能吧,不必挽留我,勉强做的事,下会做得完善的。狮王是万兽的君王,狮王的臣民中,有才能的,有力量的,有志愿的,是车载斗量。狮王可以尽量任用它们,无论什么事情,它们都能胜任的。”

狮王说道:“你不必推辞了。像你这样的贤能者,我是不愿意让它赋闲的。”

胡狼说道:“世界上只有两种人,才能到王室去服务。一种是爱奸诈和好舞弊的入。他们常常为了脱卸自

  狮子年老了,生了病,睡在洞穴里。动物园中除了狐狸之外,别的都去问候国王。狼趁这好机会,对狮子诉说狐狸,说他是不尊重主人,因此不来问候。这时候狐狸来了,他听到狼的话的末尾一部分。于是狮子对他吼叫起来。他请求给他点时间来为自己辩解,说道:“在这到来的诸人中间,有谁像我那么替你打算,到处奔走,给你请教医生,寻求药方的呢”狮子立即命令他将药方说出来,狐狸道,“就是将一只狼活活地剥下皮来,把他的热皮裹在身上。”那狼立刻成为尸体躺在那里。狐狸笑着这样说道:“真不应当唆使主人去动恶念,却该使他动善念才是呀。”

  这故事说明,用狡计对付他人的,这狡计还会转向自己。害人者终究害己”,这是我们从这则寓言中得到的启示。正如俗话所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个人如果心存恶念,一心想算计别人,到头来只会落个像故事中的狼那样“搬砖砸了自己的脚”的可耻而又可悲的下场。从而教育人们要胸怀坦荡地做人,方方正正地处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98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