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发生了哪些感人的事迹?

疫情期间发生了哪些感人的事迹?,第1张

疫情当前,全国上下都在行动中。有三个名字,已被刻在了公共记忆墙上:

1、李文亮,张定宇,张继先。李文亮,疫情“吹哨人”,最早向身边人发出预警,甚至因此而被“训戒”;

2、张定宇,为了抗疫,起初隐瞒自己身患渐冻症,也无暇顾得上照顾被感染的妻子;

3、张继先,疫情上报“第一人”,也是湖北省首个为疫情防控工作拉响警报的人,一个“流干了一辈子眼泪”的人。

4、面对疫情,武汉在短短几天内就建成了火神山医院,堪称建筑奇迹。而奇迹背后,有无数逆行而上、负笈前行的建设者。

他们当中有在大婚日子“逃婚”参与援建的袁绪强,有在工地连续度过19个春节依然第一时间请命参加会战的蒋桂喜,有通宵达旦第一时间拿出医疗废水处理技术方案和图纸的彭冠平,还有还有4000万一直在线、为建设加油鼓劲的“云监工”们。

   疫情期间的感人事迹心得体会1

   近日,新型肺炎引发了大家的高度关注,亿万华夏儿女一同努力,共渡难关,而在此刻,武汉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一线医护人员更是为了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不惜一切,奋斗在一线。

   “17年来,不论是非典,还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我都坚守在急诊一线。”这是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童英在除夕之夜写下的话。

   “应对疫情,我选择迎难而上,冲锋在前。”除夕之夜仍在一线奔忙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院区感染科二区主任曹红说。

   在鼠年除夕最美逆行者的称号属于这一批批奔赴武汉的白衣战士,虽然看不清坚毅的面容,但你匆匆而去的背影却将医德高高擎起,却将医魂高高飘扬。

   在此次抗击疫情中,中山三院有一对夫妻双双上了“前线”,其中丈夫检验科主管技师潘顺文是广东除夕夜驰援武汉的医疗队一员,而爱人代群作为一名护士长也冲在广东防疫一线。因为夫妻都在一线,两个孩子无人照顾。接到要去武汉的通知后,潘顺文连夜通知家人开车将孩子送回湛江老家。

   薪火传承,在抗击疫情的重大历史时刻中完成。2003年全国上下抗击非典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何德全正要参加高考。今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何德全已成为一线的“战士”。原本计划春节去西藏旅游的何德全得知医院发热门诊医护人员不足,便主动报名参加支援。何德全说,当年被很多前辈的英勇事迹感动,报考了临床医学,此刻对我而言是实现了学医的初心。开始在发热门诊上班的第一天,何德全在朋友圈里写道:“相隔17年,这次轮到我代替前辈们迎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

   疫情在前,他们不退。天上的明月不及你肩头的星光,为了心中的那份职责,24小时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风餐露宿,守卡点、防疫情、保平安。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他们坚守岗位、恪尽职守,站在了防控疫情的第一线,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放在心头、护在身后。他们是疫情来袭时最美的逆行者!

   我愿意做这样的人!

   疫情期间的感人事迹心得体会2

   每个人都有自我的愿望,人人都不一样,但我却想做一个能为国奉献的人。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的当下,疫情是一面镜子。

   许多高尚的灵魂令我们感动和敬仰;一些不合时宜的行为让我们厌恶和不齿。

   “新型肺炎”牵动着世界的目光,这注定是一个不一样的春节。而我看到的一些镜头带给我的震撼,远远超过了新型肺炎。

   有句话说得好“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可是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1月2日是除夕,是万家团圆的日子,但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仍有很多的医护人员主动走上抗击疫情的一线。

   一张张给上级的“请战书”、一条条与亲人的宽慰的信息、一颗颗救死扶伤滚烫的心。除夕之夜,“白衣天使”们逆向而行的身影让无数人泪目。他们用大医仁心,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敬业行动为公众安全保驾护航。疫情当前,他们责无旁贷坚守在临床一线。已经回老家的又赶回值班,父母的电话都常常顾不上接。

   防疫战场上医护人员那一张张印着红指印的请战书;

   新闻里笑容腼腆的女护士朴素的语言:“只要穿上白大褂就不害怕了。”

   武汉医生与家人隔离,白发老母亲隔门叮嘱令人泪目;除夕夜,各地医护人员紧急集结赴武汉和家人拥抱告别等等,加油武汉。

   疫情期间的感人事迹心得体会3

   在重症病房,护士们日夜奋战,始终坚守在患者的身边。今日(3月9日),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男护士唐光明,他用细心科学的方法照顾患者,为他们带去健康和温暖。

   一进病房,唐光明就手把手带着年轻护士一齐调试血滤机,帮忙病人治疗炎症。20分钟后,机器开始正常运转。

   唐光明是宜昌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护士。腊月二十九,他和另外2名同事一齐来到金银潭医院支援,至今已经40多天了。自从来到那里,除了日常的护理工作,转运患者、帮病人翻身这些体力活,他也总会抢着去做。

   这段时间,唐光明还总结出一整套针对重症患者的康复训练手段。杨昊是唐光明护理时间最长的一位病人,1月29日刚入院时,杨昊既不能说话,也不能动。唐光明一边细心护理,一边教他呼吸训练方法,增强肺部功能。

   截至目前,唐光明已先后带领三个不一样的护理小组参加了10多场重大抢救。看到一批批危重患者转危为安,唐光明说,光明就在前方,他要坚持到最终一个病人出院。

   疫情期间的感人事迹心得体会4

   “阿拉自家人,不要拿证件了吧”

   “抱歉啊奶奶,没有出入证、身份证,我不能放行的!”

   那里是上海市浦东新区合庆镇勤昌村塘东街的设卡道口,由于连之后蔡路集镇,行人车辆来往不断。守在这个道口的志愿者们看上去异常年轻,戴着“疫情防控巡查员”的袖章,口罩上方露出“较真儿”的眼神,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架势。

   勤昌村的青年志愿者团队,6名团队成员都出生在2000年前后。疫情期间,这些年轻人主动加入防疫志愿者行列,把守“道口”检查关,哪怕亲戚朋友,但凡进村,都要掏证件、测体温。6个年轻人做事认真,被同村长辈们亲切地称为勤昌村新出道的“F6”。

   上海是超大型城市,仅居民小区就有13万余个。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织牢织密基层防控网,志愿者们数十天如一日,为那里的疫情防控工作增添了力量,更为千千万万的市民带来温暖。

   “各位旅客,健康云填写过的请打开手机信息,凭信息出站,请把帽子摘下,前面测量体温!”拿着电喇叭,上海音速青年志愿服务中心志愿者赵文昊一遍遍提醒出站旅客。随着返程客流增加,上海火车站疫情防控工作压力持续攀升。上海音速青年志愿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们“逆行”而上,在上海火车站进出口协助开展进站乘客体温检测、疑似患者转运等工作。

   抗击疫情,上海市一批批医疗队员奔赴武汉抗疫一线,出发前,理发成了医务人员的“刚需”。已坚持义务理发30余年的“全国最美志愿者”殷仁俊带着“爱心剪”团队来到医院,为即将上前线的医疗队员理发。应对爱美的女性医护人员,殷仁俊一遍遍询问,头发剪这么短行不行男队员期望越短越好,殷仁俊干脆剪起超短发,“包他们一个月无后顾之忧”。

   华东师范大学的公费师范生志愿者团队,发挥专业特长,为抗疫一线工作人员的在沪家庭子女供给一对一专门辅导,包括学科辅导、作业指导、课程学习、读书交流等,还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学习活动。

   居家隔离期刚满就报名社区防疫志愿者的党员黄琼芳,一脱下警服就换上志愿者马甲的社区民警朱慧敏,甘当道口守护者的虹桥高铁站双语志愿服务分队……连日来,一大批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团队坚守基层防疫一线。截至3月4日12时,上海市各级志愿服务组织在“上海志愿者网”发布6936个“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项目,覆盖道口监测、社区排查、心理援助等岗位。招募上岗志愿者超过20万人,累计服务超过800万小时,人均服务40小时以上。

   疫情期间的感人事迹心得体会5

   日前,总台央视记者蹲守在国家医疗队接管的重症监护病房,真实记录他们和时间赛跑、攻坚克难的医者仁心。

   周宁,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他要在上午尽早完成一台床边手术,给一名危重症患者植入人工膜肺ECMO。

   ECMO危重病体外心肺支持,要将患者的血液从体内引流到体外,经过膜肺氧合,再经过血泵将血液循环回体内。

   即将被植入ECMO的患者是一位长期患有高血压的58岁男性,发热咳嗽已经11天,被送来ICU后,立即实施了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几天过去,情景并没有明显改善,医疗队专家们商讨后决定要提前用ECMO干预,防止病人病情恶化。

   特殊时期条件有限,整个植入过程要万分谨慎,这个精细的“生命”平均每分钟要2000-3000的转速,操作稍有不慎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致命的意外,大家紧紧地盯着指标数据的波动,不敢有丝毫松懈。

   手术完成、管路对接、血液引出……生命通道连接成功,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在改善。

   针对新冠肺炎可能引发的多脏器功能损伤,战斗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2300多名医护人员在一个多月的并肩作战与磨合中,已经达成基本共识,治疗关口前移、提前干预刻不容缓。

   随着目前确诊新增人数的降低,新冠疫情的主战场已经转移到重症病房,多学科合作的精准施治给重生带来更多的期望。

   疫情期间的感人事迹心得体会6

   在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治疗当中,关口前移,及时进行气管插管能够减少病人因缺氧造成的死亡。在武汉的重症医院里就有这样的一支支插管小分队,冒着风险与死神赛跑,一次次为患者争取生的期望。今日,就让我们来认识其中的一位麻醉医生。

   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光谷院区,17支医疗队整建制接管了17个重症病区。来自同济医院和各医疗队的18名麻醉医生混编成一支插管小分队,两人一组,24小时三班倒。

   病床上的新冠肺炎患者60岁,有心脏病,几天来在高流量吸氧的条件下,氧饱和度还始终处于低位,如果短期内得不到改善,就会因为缺氧造成多器官损害。

   待麻药起效后,王晶晶摘去患者的吸氧面罩,此刻,患者只能靠体内储备的氧气维持循环,她必须要在30秒内将一根导管从患者口腔插入气道。

   平时这样的插管动作王晶晶已做过几千次,但此刻,防护服、手套减缓了她的动作,眼罩、头罩模糊了视线。

   精准快速,几乎在同一时间,护士在导管近端接上呼吸机,患者的氧饱和度迅速提升至100%。监测仪器上的数据变化和声音提示,插管成功。这次操作她们用了不到20秒。

   王晶晶是个85后,她总说自我是个迟到的战士。春节前因为曾在工作中接触了一位新冠肺炎疑似患者,进行了14天的隔离。所幸,最终核酸检测为阴性。还在隔离期时,王晶晶就发出了请战书。

   随着危重症患者治疗关口的前移,这些天让王晶晶高兴的是,有更多的病人能够拔管,脱离呼吸机的辅助。

   疫情期间的感人事迹心得体会7

   “阿姨,您别下床了,卫生间我去收拾!”“多谢!多谢!太不好意思了……”

   在火神山医院的病房里,洗消护士吴昊步履匆匆,像这样与年老体弱患者的对话,连她自我都不明白说了多少遍了。

   吴昊负责清洗消毒的病区,是火神山医院收治患者的首个病区。当时为了尽快让病区到达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要求,吴昊和战友们夜以继日,全力配合施工单位和设备调试人员,收拾各种建筑垃圾和设备器材的外包装。作为洗消护士,她毫不犹豫当起了病区保洁员,一个病房接一个病房捡拾垃圾,一袋接一袋往病房外扛垃圾。

   首次“突击”,吴昊一干就是一天多,手磨破了,眼熬红了,但她依然坚持战斗。因为她明白,首批新冠肺炎患者接收之前,她必须按标准把整个病区打扫干净、消毒完毕。那一夜,她几乎通宵达旦,直到首批患者住进病房,她才松了一口气。

   腰酸背痛的她,晚上乘公交车回到宾馆的时候,歪着头靠着车窗睡着了,公交车驶到宾馆,战友们发现她没下车,回到车上一看,她还没睡醒。“她可能太累了,让她再睡一会儿吧。”公交车司机说。

   这些日子,她出现好几次这样睡着的事,但从来没有叫一声苦、说一句累。一天晚上11点多,几天没给家打电话的吴昊,突然接到妈妈打来的电话,问她在火神山医院的情景。

   “就跟以前一样,就是照顾患者,一点都不累!”她忍着全身酸痛这样告诉家人,说完“美丽的谎言”,吴昊的眼泪不由流了下来。

   抗疫当前,战斗在火神山的吴昊和战友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忘我战斗着。50多岁的护士长陈红,白天往污染区搬运了40床新被褥;每一天去病房为患者输液的护士姐妹们,透过满是雾水的护目镜,为患者输液;下夜班的姐妹们,脸上被口罩和护目镜长期挤压留下深深的压痕……

   每一天,吴昊都要进入污染区打扫病房卫生,为每一个房间喷洒消毒剂、扫地、拖地、收拾垃圾,一个病房至少需要10分钟,整个病区收拾消毒完,需要两三个小时不停歇。往往还没有忙完,吴昊已是汗流浃背。

   病房的患者看着吴昊每一天去打扫房间、收拾卫生间,都很心疼她。不少患者称赞她是“天使保洁员”。“小吴,等我好了,期望能留下来做义工帮你分担点儿,你太辛苦了!”一名患者说。

   抗击疫情防控阻击战感人事迹5篇

 第一时间回到工作岗位,肩扛责任、顶住压力,坚守在基层疫情防控第一线,带头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我为大家提供的抗击疫情防控阻击战感人事迹资料,欢迎参阅。

 事迹一

 XX,男,X岁,汉族,中共党员,现任XX镇XX村党总支书记。自疫情爆发以来,XX同志深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他积极听从镇党委、政府号召,放弃休假主动请战,第一时间回到工作岗位,肩扛责任、顶住压力,坚守在基层疫情防控第一线,带头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面对疫情,他靠前指挥,带头落实落细防控举措。在防疫工作上,XX积极履行村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动村民组长及党员代表,对本村外出返乡人员,重点是湖北、武汉返乡人员“地毯式”逐户走访全面排查,认真询问基本信息并登记在册,排查出外出返乡人员X人,其中武汉返回X人。对居家整户隔离的湖北返乡人员及密切接触亲属,主动为其代买药品、蔬菜等生活物资,在保证其生活质量的同时拉近了距离,通过多次微信连线做思想工作,安抚了紧张情绪,没有出现任何不稳定因素。

 面对疫情,他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宣传防控知识。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知识普及,帮助村制作宣传牌X个,撰写宣传标语X条,在村民群、党员学习群、亲属群等网络群中发送官方疫情动态、防疫知识、防护措施等防疫信息X条;为有效切断病毒传播途径,带头做到不串门走亲访友、不参与聚会聚餐,积极帮助群众疏导情绪、解答疑难点,并主动劝导群众不要聚众打麻将、打牌、唠嗑,引导群众信科学、听官宣,不聚会、不扎堆,不造谣、不传谣,切实稳定人心、树立信心,为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贡献力量。

 面对疫情,他亮明身份,带头坚守岗位无私奉献。义务、主动储备口罩、消毒液等相关防疫物资,并免费提供给村干部、村民代表、党代表等工作人员使用,做好工作场所和个人的防护,保证防疫中坚力量不受损。为解决村内无流动宣传车这个困难,主动无偿提供车辆给村防疫期间使用,在他的带动下,党员XX也提供了车辆,X辆宣传车让党的声音传遍XX。在防疫工作中,充分发扬不怕困难、连续作战的作风,带头走访入户,带头在村值班,带头在卡值宿,带领村班子和党员先锋服务队站在防控疫情最前沿,让党旗在防控疫情一线高高飘扬。

 面对疫情,他不畏惧、不怕难、不退缩、勇向前,以实际行动践行***员初心使命,当好疫情防控“带头人”。

 事迹二

 XX同志,女,汉族,XX年XX月出生,XX年XX月参加工作,现任XX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护士。自肺炎疫情发生以来,XX同志积极响应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号召,报名参加援鄂医疗队,成为我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进驻XX医院,与同事们奋战在战“疫”一线。

 写下请战书,冲在第一线

 生命重于泰山,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对省委省政府组建援鄂医疗队的号召,XX同志没有丝毫犹豫,第一个写下请战书,请战书这样写道:“医疗前线是战场,疫情面前我们是战士,在这个危难时刻,在祖国最需要医护人员之时,我想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和家人匆匆告别后,她就奔向了疫情主战场、最前沿!她作为一名90后护士,用最简短、最朴实的语言诠释了救死扶伤的白求恩精神和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她是这场战“疫”的最美逆行者。

 剪掉齐腰发,轻装上战场

 作为抗击疫情的一线人员,往返于病房之间,必须穿防护服,为了节约穿防护服时间和避免出现交叉感染,XX同志毅然决定剪掉满头齐腰发,剃光头。女人剃光头,这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啊,为了早日战胜疫情,面对更加照顾好病人,为了同事的健康,她选择换了一个发型。在她的带领下,医疗组的其他同事也毅然选择剃光头,组成“光头”医疗组,这个发型很美,令人感动。

 与时间赛跑,同病毒战斗

 XX同志所在的医疗组负责X个病人,进驻第一天,她就与同事一道熟悉病人的情况,很快就投入了护理工作中去,昼夜奋战,超负荷工作。她总是抢着值夜班,在晚上值班的八九个小时里,需要同时护理X位患者,随时观察他们的生命体征,这几个病人在不同的病房里,上班时间她就在一直不停地来回跑。在几个小时的“战斗”之后,汗水浸湿了防护服,口罩在她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在抗疫期间,XX同志累计工作XX小时,最长X个小时没有喝水、没有上厕所,为的就是与时间赛跑,同病毒战斗。经过精心救治护理,先后有XX名患者治愈出院。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XX同志仅仅是驰援武汉地区的一名平凡普通的护士,面对肉眼看不见的敌人, 虽然条件艰苦,但XX同志没有退缩,主动请缨、以身涉险,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期白衣战士的神圣使命,是勇敢的逆行者、最美的白衣天使。

 事迹三

 抗疫阻击战还在持续,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全X广大参战医生、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讲政治勇担当、迎严寒战风雪,义无反顾地坚守在抗击疫情最前沿,为遏制疫情蔓延做出了积极贡献,涌现出一大批事迹突出、感人肺腑的先进典型。一个个平凡而感动的故事背后,折射着他们的政治担当、使命担当、责任担当!

 警医同心奋斗,是最长情的告白

 “疫情就是命令,作为人民警察,我必须扛起使命和担当,和战友们并肩作战!”

 “非常时期,作为医生,国家和人民都需要我,首当其冲、战斗在最前沿是我的职责和使命!”

 XX是XX公安局刑警支队法医民警,妻子XX是XX医院呼吸科主任、教授,担任XX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救治专家核心组副组长。一级应急响应后,两人第一时间奔赴工作岗位。XX带头交上了自己的请战书,带领法医为骨干力量的零距离应对疫情特殊情况的精干小分队,奔赴一线。作为此次疫情专家核心组成员,妻子XX更是枕戈待旦,日夜坚守在抗疫一线。

 “疫情不除,我们不退!”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警察的职责,诠释了医者仁心的担当!

 最美“蓝+蓝”,战“疫”路上并肩同行

 “爸,你和妈妈要注意保护好自己啊!”

 “知道了,你在家好好复习功课,代我们照顾好姥姥姥爷!”

 电话里的孩子,是一位X岁的小男孩。他的父母是一对警察夫妻。爸爸XX,是XX公安局反恐支队民警。妈妈XX,是XX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民警。

 自打响防“疫”战开始,二人都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没再见过面。XX主要负责重点人员的排查,在海量数据中抽丝剥茧,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和安全;XX不间断梳理排查在X常住外国人情况,多种渠道推送疫情防控期间出入境管理工作问题解答和提示,维护涉外治安秩序。

 “我们是子女,也是父母,但我们更是人民警察,面对疫情,我们理应冲在一线……”XX说。

 作为双警家庭,注定要牺牲更多、付出更多。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XX和XX只是双警家庭奋战防疫一线的缩影,还有很多像他们这样的“夫妻档”,舍小家顾大家,勇往直前,为打赢这场战役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医生遇上社区干部,携手上阵伉俪兵

 “今晚加班,我不回去了。”

 “我也加班,放心吧!孩子我已经交给爸妈安顿好了。”

 XX,是XX医院血透科医生,妻子XX,是XX区XX办事处科员。一个在市区,一个在XX区,家是他们想回又回不去的地方。疫情防控第一线,XX同志提交请战书,主动担当,投身到医院防控任务最前线。

 “累吗怕吗”“已经习惯了”。这也许就是XX现在最真实的回答。

 “您好,最近有去过外地吗有接触过疫区人员吗……”这已经是XX连日来的工作日常。平常总是担心当医生丈夫的安危,这一刻,从前胆小的她丝毫没有畏惧和退缩,面对疫情,她豪不犹豫地交上了请战书,冲锋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夫妻俩对父母和孩子充满了内疚,婆婆对他们说:“你们放心去忙吧,国家的事是大事,家里的事是小事,家里有我帮你们撑着!”

 “疫”战一线,XX的一个个平凡的家庭,用无私无畏、无怨无悔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向他们致敬!向他们身后默默支持的家属致敬!

 事迹四 

 疫情如火,分秒必争。连日来,XX街道广大党员群众为抗击疫情踊跃捐款捐物的事迹层出不穷,让人无不感动落泪,充分彰显了全村广大群众团结一心,抗击疫情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今天是谁在值班我要为国家抗击疫情捐款。” X月X日上午,XX和XX在父亲的陪同下,来到XX办事处,将自己的压岁钱XXX元捐给街道里,为疫情防控尽一份力。姐姐XX就读于XX中学X年级,弟弟XX就读于XX小学X年级,这让值守人员很是诧异和感动。

 当班值守人员看到是两个孩子捐款后,提出他们是孩子,执意不接受他的捐款。“我们虽然是学生,但是没有党和政府,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听说现在国家有灾难,疫情严重,有很多人在受苦,大家都在为国家捐款,我们也来表个小小的心意,我们就把春节的压岁钱捐给国家”。两个孩子说。

 “作为一名党员,我经常教育他们要做党的孩子,爱党爱国,看到他们长大了,很欣慰,我今天带着孩子来,把他们攒的XXX元零花钱捐给国家,用于这次疫情防控,贡献一点心意。”孩子父亲XXX说。

 据了解,疫情发生以来,该街道积极号召党员群众为抗击疫情捐款,大家纷纷慷慨解囊、伸出援手,包括很多贫困户、五保户也都积极捐款,大家用爱心绘就出一幅幅温暖的画卷。群众的行动给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以巨大鼓舞,大家纷纷表示,有广大群众的支持,一定要严防死守,抗击疫情,坚决打好疫情阻击战,守护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像这样无私奉献的爱心人士还有很多,在他们当中,有党员干部,有做生意的个体商户,有衣着朴素的村民,还有小学生。他们在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支持、捐赠款物的同时,彰显了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在国家有难时,此举更加增强了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彰显了党员干部和群众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与理解,体现了干群同心协力共抗疫情的决心,必将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注入强大动力。

       事迹五

 “X村,你们村村南那条进出镇的小土路也要安排好人值守”“X庄,请再核实一遍外地返乡人员信息,务必确保不漏一人”作为防疫综合协调组组长的X镇党委副书记X电话调度完,放下手机又问“X,X桥那边大衣、热水供应都及时不走,咱再去各村转转看看”

 自疫情防控工作以来,连轴转、日夜转早已成为X工作的常态,大到帐篷供给、车辆安排,小到口罩发放、体温计调配,一切防护物资、后勤保障都要X协调统筹,一刻也不能停歇,他说“我就想着别有什么地方落下喽”。

 防控疫情的“急先锋”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1月23日,X镇召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专题会议”,镇党委将疫情防控综合协调的任务交到了X手上,疫情就是命令,他立即着手制定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预案,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及时与各村各部门通气,迅速贯彻落实专题会议各项防控措施;积极与市相关部门及社会力量沟通筹备疫情防控物资;1月25日(大年初一)吃过早饭,便带领镇防疫指挥部工作人员全镇巡察勘定卡哨地点,提前做好战疫动员和准备。

 战疫一线的“排头兵”

 为了把“内防输出,外防输入”落到实处,根据前期勘定,X逐村安排、亲自指导各村设置“疫情防控劝导点”X处,督促各村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严格排查劝返外来车辆及行人。

 自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他本人更是以身作则,在疫情防控指挥部能看到他的身影、在各村值守点能看到他的身影、在各个消杀现场能看到他的身影、在督导检查的巡逻车上能看到他的身影,天天吃住在镇和镇机关的其他同志们24小时坚守在防疫阵地。

 乡镇工作的“优秀标”

 扶贫攻坚,他所包保的群众最常说的就是“你又来啦,你那么忙,有事我给你打电话,我知道你电话”;环境整治,他能叫出每位环卫工人的名字,家住在哪,有几口人;组织工作,村里老党员最喜欢和他聊天“陈书记就是俺队哩,俺说么,他能听心去”,无论做什么事情,他都认真负责、严谨踏实。

 他说“防控疫情,我们肩上有责、心中有爱,我们不上谁上,干工作也是这样,出出汗、跑跑腿,心里才踏实”。

 

 2020年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三篇

 一面面迎风招展的鲜艳党旗,一封封按满红色手印的请战书,一辆辆千里驰援的大卡车,以及宅在家里的普通民众,都在为抗击疫情做贡献。这,就是中国样子。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三篇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希望你们喜欢。

 故事一:儋州一位支援湖北医生妻子的独白:你赴前线抗疫 我在后方护家

 2020年1月24日,天气晴朗,心情有点压抑。支援湖北医疗队名单出来了,松了一口气,没有我和他的名字。但又有些失落,到前线去,应该是所有医护人员最大的愿望。

 全省乃至全国都在不断增派医务人员支援湖北,有医生、护士、感控人员、检验技术人员、影像师……但需求量最大的是护士,其次是医生,我和他都是医生,我们时刻准备着。

 2020年1月27日,正月初三,医院最新的支援湖北医疗队名单出来了,“李材忠,重症组”。虽然心里早有准备,但真的见到名单的那一刻,我的心里五味杂陈,所有的不安与恐惧向我袭来。对于大家来说,他是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对于我们这个小家来说,他的身份是丈夫、是爸爸,是我们的整个世界!

 当时,我第一时间就跑到办公室去找他。他微笑地看着我,平静地说:“你知道我们应该去帮忙,所以彼此都没通知对方就报了名。我是党员又是搞呼吸的,冲到前线是理所应当的事。我们是医务人员,应不忘医者初心,治病救人,义不容辞。别担心,我会保护好自己。”  李材忠到达前线后给妻子周仕群发回来的照片。受访者供图

 同作为一名医生,我理解他;作为一名妻子,我更要支持他。

 2020年2月19日,最新通知下来了,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21日出发。我当时反复对他说:“老公,去吧,除了支持你,还是支持你!但请你千万要保护好自己!”我连夜替他打理行李,肉罐头、鱼罐头、麦片、士力架、水杯、茶叶……凡是能想到的,我都统统给他准备了,准备衣物、洗漱用品、保湿霜、纸巾等必备物资。睡到半夜想起来袜子备得不够多,赶紧起来网上买。但愿都用不上,但又希望带它们上战场。

 巨大的箱子、巨大的背包,被塞得满满的。后来到了武汉,他说我准备的物资比臭美的女护士们还多,东西取得出来,但是临时搬家的时候却塞不回去了,只能用袋子提着。  儋州市人民医院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期待你们凯旋归来!

 孩子他爸,虽然我们不在你身边,但我们的心却紧紧绑在一起。你尽管放心在前线救治病人,我负责坚守后方,照顾好家人。待到春暖花开时,我们再相聚!

 等到孩子们长大的那一天,

 我要告诉他们,

 在2020年那个令人难忘的春天,

 无数个身穿白大褂的医护工作者,

 奋斗在抗疫一线,

 为大家筑起一道道防病毒的“隔离墙”。

 他们的爸爸,正是其中的一名“逆行者”!

 我要他们知道,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只不过是有一群人在为大家负重前行。

 要学会以感恩之心对待身边的人,

 以热情之心拥抱生活的每一天,

 以敬畏之心与一切生命和谐共生……

 篇二:白衣天使

 “白大褂,白大褂在哪里快救救她……”日前,一位年迈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被紧急送到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听到呼救后,医务人员赶紧跑过去,迅速把病人推进病房开始抢救。几个小时后,老人的病情终于稳定了下来。

 金银潭医院南四病区主任余亭告诉记者,现在重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比以前好了很多,已有不少患者好转出院。如果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大部分病人都能顺利挺过去。全国各地医务人员驰援武汉,减轻了当地压力,收治率和治愈率正在提高,病亡率在下降,他们对战胜疫情充满信心。

 “看着一位位患者战胜病魔,带着笑容离开医院,我们感觉最难的时刻正在过去,真正的春天即将来临。”余亭说。

 “是你们救了我的命,武汉必胜,中国必胜”

 前些天,一位82岁的重症患者在金银潭医院经过14天的救治,好转出院了。出院那天,老人激动地拉着主治医师的手说:“是你们救了我的命,我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又回来了,谢谢你们。金银潭必胜,武汉必胜,中国必胜。”

 对于这些积极的变化,武汉市肺科医院呼吸科主任杜荣辉深有同感。她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武汉肺科医院共收治约400个重症病人,已有224个病人出院,病房里一些病人的病情也在逐渐好转。“据我观察,现在的门诊量明显少了,而且新增的病人也少了,我们采取的疫情防控措施效果很明显。”杜荣辉说。

 2月7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康焰带领的医疗队来到武汉,入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开始救治重症患者。康焰介绍,这段时间,他们收治的病人中有的是高龄患者,有的抑郁、悲观,经过他们精心救治及心理疏导之后,大多数病人的病情都有了很大改善。

 要阻止轻症变成重症或危重症

 目前疫情蔓延势头得到初步遏制,但也要清醒看到,湖北省和武汉市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杜荣辉认为,阻止轻症病人变成重症病人,阻止重症病人变成危重症病人,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是非常重要的

 “有些病人刚进医院时往往缺氧很严重,我们一般会对其进行氧疗。”杜荣辉说,病人用了呼吸支持、氧疗以后,其血氧饱和度可能会达到93%,正常人基本上是98%左右,但当病人要进行喝水、上厕所,或者洗发、洗脸等行为时,他的血氧饱和度可能就会掉到70%或80%,如果时间稍长,就会影响他的心脏、肝脏、肺等器官,导致病情恶化。而这些问题会很容易被忽略。

 杜荣辉提醒,对病人要勤于观察,做好护理工作,尽量要求病人最好是“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因一些不必要的动作而导致血氧饱和度大幅下降。同时,要让“床等人”,不能“人等床”。要抓好落实,通过各种途径及时收治患者,把疑似病人送至隔离点,把轻症病人送到方舱医院,把重症和危重症病人送到定点医院,避免病人因到处寻找床位、得不到及时救治而加重病情。

 “对病人的评估要提前,在病人处于轻症的时候,就要筛查出那些可能发展为重症的患者,并进行提前干预。”康焰表示,目前没有一种针对病毒的特效药,病毒最终被消灭,依靠的是人体的自我免疫力。在这个过程中,保持机体有一个正常的、稳定的功能尤为重要。对病人进行呼吸支持、循环功能支持等,目的就是保证机体能够正常工作,保证病人的免疫功能稳定,从而让病人能够渡过危机。

 “我们是白衣战士,要冲在最前线”

 “我和你妈妈都不需要你担心,你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啊,你不能倒下啊,要搞好工作啊……”每次打电话,余亭的父亲总会这样反复叮嘱他。

 从去年12月29日到现在,余亭始终坚守在战“疫”一线,平均每天要工作12个小时以上,没休息过一天、没回过家。由于长时间绷着弦,随时准备收治病人,余亭显得有些疲惫,他说:“有时候自己在回答一些问题时会反应不过来。”他的妻子是金银潭医院的一名护士,也一直坚守在岗位上。夫妻二人除了在电梯里偶遇时会当面说几句话外,平时基本都是靠电话或视频来沟通。

 其实,像余亭一样,大量医务人员都在承受着压力。“病房里的床位住得满满当当,每个病人我们都会耐心救治。”余亭说,他们每天要穿着防护服进入病房,出来时经常会全身湿透。有的医生护士住在值班室,有的住在附近酒店,以便在有紧急任务时能迅速集结。这段时间,余亭经常会给病区里的医生护士们加油鼓劲:“我们身体上都很疲惫,但是心理上一定不能‘累’,心理防线一定不能‘垮’。”

 “我们是白衣战士,要冲在最前线。”杜荣辉告诉记者,她从1月3日开始就一直在肺科医院里救治病人,没有休息过,现在是战“疫”状态,医护人员就算疲惫也会始终坚守岗位。“国家调动一切力量,全民参与,让我们很感动,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的。”她说。

 篇三:一封寄往前线的家书

 “亲爱的老婆:你在武汉辛苦了!视频看到你在那边没事,真好!你专心坚守自己的岗位,我和爸妈做你坚强的后盾……也请你照顾好自己,我们等着你们尽快打赢这场防疫战,早日回家团聚!”

 2月10日,是第二批河北支援湖北医疗队入驻武汉市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的第四天。“90后”护士马玉洁收到了丈夫满怀深情的信,信息虽简短却饱含牵挂。

 马玉洁是故城县人民医院ICU重症室的一名护士,她的丈夫曹子岩是该县的一名交警,两人有一对可爱的儿女,女儿三岁,儿子仅一岁。

 “大年初二,玉洁跟我说,她想向单位请战,去湖北抗疫。”曹子岩说,那时,新冠肺炎疫情日渐严峻,防控疫情阻击战的号角刚刚吹响。“她说,病房是医务人员的战场,救护伤患是她的责任。大疫当前,外表柔弱的她,骨子里满是坚韧和担当,纵然不舍我也必须支持她去。”

 2月5日13时20分许,正在单位值班的曹子岩接到了马玉洁的告别电话:“我的请战被批准了。作为故城县第一批参加河北支援湖北医疗队的成员,我们一会儿就出发,你要照顾好爸妈和孩子。”“家里你放心,只管照顾好自己……”“通知我开会呢,我先挂了。”未等曹子岩把话说完,妻子已经匆匆挂断了电话。几乎是一瞬间,七尺男儿红了眼眶,轻轻呢喃,“一定要平安回来。”

 抵达武汉后,马玉洁和队友们经过紧张的培训,在元宵节当晚便投入到了战“疫”一线。“方舱医院原本是体育馆,里面分隔出一个个病区,摆满了床,触目所及都是人。”尽管已经提前获知了院内的情况,但眼前的情景还是令马玉洁深感震撼。来不及多想,队友们迅速按之前的分组顺序进入工作岗位,“八九个人为一组,负责护理照顾区域内250张床位上的病患。”

 抽血、取咽拭子、测体温……自打进入医院后,马玉洁和她的队友们没有停歇过。“护理站设在靠墙的一侧,就是一张桌子,上头摆放着体温计、胶带等物品,紧挨着护理站堆放着药品和供患者使用的一次性生活用品和食物,没有给护士们安排座位,当然,有座位我们也没有时间坐。”马玉洁说。

 换完班静下来时,马玉洁不免想念家人,尤其是两个孩子。读完了“与妻书”,马玉洁潸然落泪,“来了这边都没敢跟他们视频过,实在忍不住了就看看他们的照片。爸妈、老公,我一定会照顾好自己。孩子们,你们听话,等着妈妈回去!”

最感人的事迹莫过于张继先医生这次在新冠状病毒面前的所有抗疫表现,说起张继先医生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她也是这次病毒感染的“吹哨人”之一,也是因为她,才让整个科室的人员都避免了被感染的风险。相信在2月6日大家也看到了张继先医生被记大功的新闻,如果没有这则记功新闻,估计大家都不知道她的存在,实际上她也是这次抗疫当中的最美逆行人。

张医生今年也是54岁了,在湖北中西医结合医院担任科室主任一职,而她所在的科室正是呼吸科,她很瘦,也不高,但她却可以担负巨大的重任,她有作为医生的细腻、敏锐和责任心,但她却容易多愁善感,看不得病人身受病痛折磨,看不得病人撒手离世,往往她的病人因为病痛去世时,她就会如同病人的亲人一样大哭不止,但就是这样一个柔弱的人,却在2003年的非典和2019年的病毒面前毫不示弱,誓死对抗疫情。

这次疫情就是她最早发现的,在最开始的时候,她接诊了几个病人情况类似,于是她重视起来,立马就做了隔离措施,将病患隔离治疗,并迅速向上级汇报,并坚持称这次的病情非常严重,必须高度重视,紧急控制,同时她要求感染科所有医护人员做好防护措施,在物资缺乏的情况下,她还让科室人员帮忙在网上订购隔离服和加厚的帆布工作服。

但是疫情还是日益增多,入住的新冠状病毒患者越来越多,他们承受着病痛的折磨,每天都有患者因为病情严重而离世,每当这个时候,张继先就觉得特别心痛,自己作为医生,却对他们的病情发展爱莫能助,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离世,张继先医生每天都会哭好几次,面对访问,也如实回答到:“我这次把所有的眼泪都流光了”。

实际上张继科医生并非是第一次参加抗疫,在2003年非典期间,她也参与其中,那个时候她是抗击非典的成员之一,担任的职责是排查当地所有医院的可疑患者,而这次她能够第一时间敏锐的觉察出疫情的严重性,或许也和她曾经接触过相关传染病有关,这次疫情突然的爆发,从一开始她就没有脱离一线,一直在忙碌着抗疫,所以当我们看到她的照片时,她除了满脸的疲惫,就是满眼的柔情。

   疫情期间感人事迹的感悟心得体会1

   在捐助者的名单里,还有一个饱受过最深恶意的受害者,他就是杭州保姆纵火案中,一家五口里的唯一幸存者——林生斌。

   一场灾难之后,失去妻子儿女之后的他,用妻儿的名字重新开了一家服装店,默默做慈善。这一次抗击新冠状病毒肺炎,他捐出了5000个单价18元的口罩,总价值90000元。

   有些人即便跋涉过最阴暗的地狱,身上依然泛着最温暖的光。

   疫情期间感人事迹的感悟心得体会2

   一辆武汉物资运输车经过收费站。工作人员把卡给了司机师傅,起身敬礼:您辛苦了,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车行几米,交警递过去一大包水:“师傅,拿点水,路上喝。”

   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可是这一幕,让人泪目。因为这一刻,我看到我们在一齐。感激你们!

   疫情期间感人事迹的感悟心得体会3

   1月31日,南京,公安检查站。一辆白色轿车停在路边,下来一个戴口罩的男人。他一边从车上搬箱子,一边对民警说:“拿点东西给你们!我从土耳其人肉背回来的。”

   民警一看,是一大箱口罩,赶紧问他:“您贵姓?”男人回:“免贵,中国人就行了!”

   “我会永远记得我是中国人,但你们不用记得我。”最深情的话,往往都说不出口。先生,你不用说,我们也懂。感激有你。

   疫情期间感人事迹的感悟心得体会4

   陈军是武汉肺科医院检验科医生,与战斗在病房里的医生不一样,检验科医生藏身实验室内,每一天与病毒打交道,是外人“看不见的医生”。

   陈军和同事负责患者核酸检测工作,一次检测过程要用约6个小时,实验室一天进行两批次检测。这意味着他们每个人需要不间断工作12个小时,因为手部长期捂在橡胶手套里,汗水无法排除,陈军的手长满红斑。

   这只手看着令人心疼,患有小儿麻痹症的陈军却说:“每个人都有这种情景,我可能因为体质的原因严重些。很累,但我不能退缩,外面还有那么多人在等着这个结果。”

   疫情期间感人事迹的感悟心得体会5

   1月27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收到了匿名市民送来的外卖,50杯热腾腾的咖啡!每杯咖啡上,还手写了鼓励和祝福“当走进工作间那一刻,你代表的就是中国!”、“累了,就歇一歇!”、“花朵会凋谢,果实会枯萎,但精神不会!”,这样的暖心鼓励让疲惫的医务人员倍感温暖。

   疫情期间感人事迹的感悟心得体会6

   武汉东西湖区的一位菜农秦师傅,得知从上海、北京等地来的医疗队住在离金银潭医院步行15分钟的酒店后,他筹集了24箱新鲜蔬菜,骑电动三轮车40公里送到了酒店,秦师傅不会使用手机导航,全靠一路问过来找到了酒店。

   到达时,他的脸和手都被风吹得通红,他说自我家的菜还没长起来,这些菜是他找老乡买的。在场的所有工作人员都哭了。其实,武汉关掉后,本地菜农的菜本来能卖得很好……

   让我们记住他:秦师傅,45岁,武汉的一位菜农。秦师傅,你的菜,不但营养,并且暖心。感激有你。

   疫情期间感人事迹的感悟心得体会7

   大年初二,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副护士长张敏,要奔赴疫区了。临行前,女儿抱住她,哭着不让妈妈走。护士长忍住泪水,告诉女儿:“妈妈要去打怪兽了,很快就回来……”

   这段时间,类似的场景,发生在祖国的无数个地方。无数个稚嫩的孩子,抱着做医生、护士的妈妈,撕心裂肺地哭着,不让她们走。可是,那些“狠心”的妈妈,一个都没留下。

   亲爱的宝宝,我们不哭。我们一齐在后方,陪妈妈打怪兽!一线的战士们,愿你们平安归来!感激你们!

   疫情期间感人事迹的感悟心得体会8

   高铁列车上,一位阿姨没戴口罩,她一向用衣服捂着脸,眼神充满不安与忐忑。

   她根本不明白如何才能买到口罩,应对乘警的询问,阿姨就像个犯了错的孩子一样急哭了,乘警掏出了自我的口罩递给她、教她戴好。

   乘警说:“保护好自我的安全最重要,您别着急,有我们在!”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牵动着全国上下的心,无数人为此付出努力甚至生命,众志成城争取早日战胜病毒迎来新一年的春日暖阳,回归和平安宁的生活是所有国人的期盼。近期我们报道了一些车企助力战疫情的爱心捐助等公益行为,这次咱们将视角投向更多默默无闻的平凡个体,他们的付出同样值得铭记,他们的故事也让人感动或是揪心。

(一)北京人曹广臣千里驱车,第一时间送防护物资

曹广臣将物资交给武汉荣军医院负责人

38岁的曹广臣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因为有非典的经历,所以对这次武汉疫情格外敏感。最初得到消息预感事态严重,他便准备捐赠,但快递告知一周才能到达。于是他瞒着父母,自驾1200公里,亲手将5000个口罩、200套防护服送往了武汉,于1月30号返回北京自我隔离。

顺丰免费帮忙打包、装箱

其实这个故事并没多么曲折传奇的经历,也不算多么伟大的事迹,但从实际层面,曹先生在第一时间冒着感染风险,风餐露宿,自掏腰包筹集急需物资送到最需要的地方,无异于雪中送炭;从精神层面,让我们看到一位普通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知行合一的典型。正是这样真实又平凡的人物,给我们带来温暖,看到希望。

最后作为汽车媒体人,我还想说,曹先生的那辆迈腾旅行版,在我们看来也变得更加亲切,且熠熠生辉。

曹广臣1月28日晚抵达保定取完200套防护服,当晚露宿车中

(二)12位汶川村民,12年后的报恩之旅

12年前,武钢总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紧急奔赴四川灾区,带回41名患者精心治疗。“随行家属还有60多人,吃住全免费。”这么长时间过去了,阿坝州汶川县三江镇人民怀着这份报恩情谊,自发行动捐款捐物,短短几天就筹集到近20万元善款,并由村支书带队,一行12人开着6辆卡车将100吨新鲜蔬菜送到武汉几家医院……

有关此事的详细报道大家自行搜索,同样只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却让我们看到跨越12年的时间,从当年的地震灾区到现在的武汉,一段生动诠释报恩的旅程。那6辆大卡车,12位村民,100吨新鲜蔬菜,让我们看到了人性里面许多古老朴素又美好因子的传承。实不相瞒,那新闻报道我每次看到都忍不住泪目……

(三)千万个武汉志愿者司机

1月24日12点起,武汉全市网约出租车停运,巡游出租车实行单双号限行。医护人员上下班的不便,还有一些市民的采购等出行难题难题,一时间摆在了面前。很快,民间自发组织的志愿者车队出现了,「摆渡人」是这份特殊的无薪职业的称谓。

还是用故事和人物本身来说话吧,以下段落来自《人物》的采访报道:

刘伟 30岁 男

“我是武汉本地人,从小到大一直在武汉,家人都在这,家里还有个三岁的女儿。今年春节本来计划和家里人去重庆旅游……封城之后,我听说在招募志愿者,接送医护人员,我就报名了。你说危不危险,我当时没想那么多,看着报名的人很多,我就想,如果自己被选上了,就好好做这件事。因为躲在家里,疫情也不会过去。

刚开始报名的时候,家里人是不支持的,主要是担心防护。我选上之后,出去跑了一两天,公司一开始就给我们发了防护服和口罩,措施都做得很到位,慢慢家里人也就接受了。

今天早上出来到中午12点,接了6个,一天能接送9到10个。有的早上六七点就要上班,晚上很晚才回家,我接过最晚的一位,接近12点才回家。 ……我问过一个医护人员,你怕不怕?他说,这是我的责任,我们现在是从死神手里抢人,能抢一个是一个。

……

我是一个公司职员,原来一直是朝九晚五的,下班就陪女儿。我女儿三岁了,现在她每天都要找爸爸,因为我最近总是不在家,她还没起床我就出门了,有时候回来比较晚,她都睡了。

我只有偶尔才能刚好碰到她,她还太小,理解不了复杂的疫情,我只告诉她:

「爸爸在做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四)一位卡车司机的悲惨漂流

最后一个司机的故事很有些心酸,这是一位“无辜”的货车司机,因为湖北牌照而四处受“阻截”,有家回不去,甚至连休息停留地方也没有,一连十多天吃住在车上的“悲惨漂流记”。

1月23日起,全国多处高速入口实行交通管制,肖红兵的货运行程和回乡计划被打乱。异地的乡镇不允许外地人外地车停留,湖北车尤甚。达州通向荆州的高速公路上,肖红兵发现,越来越多的高速服务区不让停了,他曾经尝试下高速停在一条乡间小道上想短暂休息,但是还没一会儿就有居民过来驱赶。

困得快睡着的时候,他掐大腿,揪头发。因为疲劳驾驶,有好几次甚至差点撞到护栏上面。1月26日以后,在高速公路上两天两夜的行程里,肖红兵睡了两次,一次不到两小时,一次40分钟,都是只能停在服务区以外的高速紧急停车带上。

1月29日,在应急车道睡着的肖红兵被汉中交警带到汉中北服务区,终于让他安顿下来,2月8日,服务区给他安排了一个单间客房(此前肖红兵怕添麻烦坚持住车上),空调淋浴都有。他终于可以伸展地睡觉了。

服务区给肖红兵送去汤圆/来自汉中北服务区

其实肖红兵只是千万个湖北人/湖北牌照车主这次疫情期间不幸遭遇的代表,在非常时期各地的措施执行上,能否多一些人味儿呢?不该因为隔离病毒而隔绝了人心。

写在最后:这四个故事只是疫情期间千万个感人事迹里的冰山一角,而国家社会民族这些大词儿正是由千万个平凡人构成的,在疫情这样的灾难面前,更应该记住他们,感恩他们。如果这篇文章能给你带来一丝温暖或是触动,那么我这点微薄的工作就有意义。

注:本文所有素材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在全国上下与疫情作斗争的过程,无数抗疫故事让人落泪,在这里就分享几个感动全国人民的故事。

一、医警夫妻档:“你救死扶伤,我守护一方”

王镇强入警25年,妻子郭琪当医生20年。2003年,因“非典”疫情,同在一线的王镇强和郭琪推迟结婚。这次疫情发生后,除夕上午,郭琪就向医院递交请战书,申请前往武汉。但医院让我继续留守。医院当前工作强度较大,夜班频次高,连续奋战了多日的郭琪,脸上留下深深的口罩印痕。

而王镇强自正月初二接到大队上岗通知后,王镇强便带领中队民警、辅警到连霍高速公路郑州柳林站卡点执勤,一直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已经连续几天没有回家了。

“你救死扶伤,我守护一方,没有过不去的冬天,没有到不了的春天。最美的逆行,是我和你并肩作战!一起加油!”

二、武汉夫妻为医护人员24小时送餐

驱车20公里,一份盒饭也送。邱贝文和丈夫,再加上五六个亲人连轴转,把盒饭送到了武汉多家医院。24小时为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送餐。谈及初衷,他们说:“不能让别人冲在最前边的寒心,连个饭都吃不上!”。

三、国士无双:钟南山院士

2020年冬春之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突袭武汉,并随春运人潮悄声却又迅猛播至全国。84岁的钟南山临危受命,连夜驰赴武汉,第一次提出“病毒肯定人传人”,拉响全国警报,这场阻击战由此进入新阶段。

短短72个小时,钟南山辗转了四座城市。1月17日,他还在深圳研判疫情,18日晚从广州抵达武汉后,休息不到6个小时,19日一早他作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出现在武汉市卫健委,听取报告后到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展开调研,之后再赴武汉市疾控中心。

中午来不及休息,继续开会研判疫情,直至下午5点。下一个行程催着他到北京,落地首都机场时已是晚上8点。匆忙放下行李,又转场国家卫健委参加会议,直至凌晨2时许才回到酒店,和衣而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988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