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的凉州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王之涣的凉州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第1张

凉州词(王之涣)

  诗词概述

  该诗又名《出塞》,描写了边塞凉州雄伟壮阔又荒凉寂寞的景象。

  诗词原文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

  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思想感情: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 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

  折柳赠别的风习在唐时最盛,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就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

《凉州词》王之涣的诗意:这首诗表达出戍边士兵的思乡怀土之情。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原文:

《凉州词》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创作背景:

根据王之涣墓志铭可知,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王之涣辞官,过了十五年的自由生活。《凉州词二首》当作于其辞官居家的十五年期间,即开元十五年(727)至二十九年(741)间。

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间,王之涣与高适、王昌龄到旗亭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王昌龄的诗被唱了两首,高适也有一首诗被唱到,王之涣接连落空。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极力衬托出了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 折柳赠别的风习在唐时最盛,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就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

王之涣,字季凌,晋阳人,后迁居绛州。唐代诗人。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写塞上的孤城。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24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