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障碍是什么病 心理障碍的表现

心理障碍是什么病 心理障碍的表现,第1张

现在信息的转播速度很快,有越来越多的人都会注意到自己的心理问了,心理障碍这个词也渐渐被大众所熟知,这心理障碍是属于什么病症?它的表现方式有哪些?

心理障碍是什么病

心理障碍是指一个人由于生理心理,或者是社会原因所导致的各种异常心理过程异常人格特征的异常行为方式,主要是以情绪障碍,精神病,性症状,社会功能障碍等。属于精神医学方面的疾病。或者是精神疾病。

心理障碍的表现

精神障碍有多种表现形式。过分自信、过分自卑、过度兴奋、过度悲伤均属心理障碍。此外还有易喜,易悲,易冲动等。也不是一味的乐观,精力旺盛,狂躁,无精打采,一切冷漠。

心理障碍有几种

心理障碍有情感障碍、意识障碍、思维障碍和感知障碍,心理障碍患者会出现幻觉、错觉和记忆障碍。心理障碍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精神病的药物来进行治疗,治疗期间也要保持良好心态。

心理障碍是精神病吗

心理障碍是指一个人由于生理、心理或社会原因而导致的各种异常心理过程、异常人格特征的异常行为方式,是一个人表现为没有能力按照社会认可的适宜方式行动,以致其行为的后果对本人和社会都是不适应的。

当心理活动异常的程度达到医学诊断标准,我们就称之为心理障碍,心理障碍强调是这类心理异常的临床表现或症状,不把它们当做疾病看待。此外,使用心理障碍一词容易被人们所接受,能减轻社会的歧视。

1 什么叫“空巢”老人

什么是“空巢老人”? 什么是空巢?据说“空巢”一说最初起源于一则童话:在一片茂密的山林里,栖息着很多小鸟,它们有的在翩翩起舞,有的在歌唱,然而在这片山林里,却有一对老鸟趴在窝中,它们心中感叹着:孩子们的翅膀硬了,都飞走了,剩下我们两个老的好凄凉、好孤单……单从字义上讲,空巢就是“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鸟离巢后的情景,现在被引申为子女离开后家庭的空虚、寂寞的状态。

换句话说,空巢家庭即是指无子女共处,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老年空巢家庭”是指达到退休年龄,身边又无子女共同生活的老年人家庭,其中包括单身老年人的家庭和夫妇两人的家庭。

关于空巢的几组数据●2002年人口普查时,全国65岁以上的单身老人户中115%为空巢老人;而这个年龄段的老年夫妇中114%是空巢家庭。其中,城市中空巢家庭的老人户占老人总数的27%左右,也就是说,四分之一以上的城市老年户生活在空巢家庭中。

而乡镇的这个数据则比城市高,城镇合计约有三分之一的老年户是空巢家庭。●2003年3月公布的北京市空巢老年人家庭调研究情况(截止2002年底)表明,北京市约有近120万户老年家庭,其中,空巢家庭竟然高达45万户,占全市老年人家庭总数的38%。

也就是说将近四成的老年家庭是空巢家庭。特别是在中关村地区,由于学院和研究机构较为集中,文化层次较高,空巢现象也相对明显,据统计中关村地区的老年知识分子的空巢家庭率接近70%,且逐渐向低龄化发展。

●天津社科院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天津市区的老年家庭的空巢率为5506%,独居老人比例为492%,并观察到空巢老人的丧偶率明显高于非空巢家庭。●上海市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目前上海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约有250万,占人口总数的187%,老年人口的比例居全国之首。

其中,空巢家庭的比例已经超过40%。空巢老人心理危机的5种表现1失落感2孤独感3衰老感4抑郁症5焦虑症应对空巢老人心理危机的5个对策1做好思想准备2再就业3做好生活安排4正确认识衰老5防治抑郁症与焦虑症/question/qid=1406120411270。

2 如何关爱空巢老人

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剧,空巢老人越来越多,据民政部统计,目前老龄化人口有40%是空巢老人,个别老城区空巢老人家庭达到70%,而且比例会不断增加,空巢老人不再仅仅是个人问题,而是全社会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孤单老人独守空房,自言自语翻老相册找回忆 儿孙满堂围绕身边是每位老人的梦想,但这种梦想对于一些空巢老人来说却是奢望,面对空荡荡没有一丝人气的屋子,孤寂包围着他们。 如何防止家里老人抑郁症高发,专家给你支招: 而作为子女,要多关心老人,多与老人交流。

不少子女认为,孝顺老人就是多给钱,让他吃得好、穿得好。事实上,老人最重视的还是家庭和亲情。

作为子女和晚辈,更应重视对老人的精神赡养,让老人感受到天伦之乐,消除寂寞烦恼。 不管工作多忙,子女都应常常回家看看,陪陪老人。

有事多与老人沟通,让老人有被需要和重视感。即便是没空常回家,也要记得经常打电话回家问候。

有时,一声问候可以减少老人许多的寂寞与伤感。 我们忙着改变世界,却没有时间去陪家里老爸老妈聊聊天,吃顿饭。

陪伴在父母身边孝顺左右。也许我们给父母买个智能手机,虽然我们没有时间常回家看看,但我们可以和父母笑谈家常。

3 空巢老人的心理表现包括哪些方面

不乐观心理老年人的心态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功能的衰退而 变得消极,主要表现在对周边的人或事都觉得没意思,表现出悲观情绪,无 追求也无快乐。

这种不乐观的心理,主要来自与子女的不在身边或是老伴 的去世。不自信心理之前儿女将自己的话或是建议当成“真理”,现在孩子 完全地不受控制,还会被孩子数落;没有工作后,就没有成就感,也就不能体 现自己的价值。

这些情况下,老年人会感觉自己不被尊重和重视,从而感觉 自己毫无“用处”,进而觉得自己是“累赘”,而产生自卑的心理。不安全心理有了保障才会有安全感,对于老年人来说,经济保障和 孩子的关怀是安全感的来源。

但是相对经济保障,老年人更需要孩子的关 怀。 因为老人容易患病和行动不便等问题,由孩子来照顾和关爱,最具安全 感。

而“空巢老人”,就是失去了孩子的关心,强烈地感到没有安全感。精神障碍“空巢老人”生活不健康,作息不规律,与自己伴侣关系不 好,或者与子女亲人关系不好等状况,是老年人陷人寂寞、绝望、抑郁、无助 的情绪的原因。

这些负面情绪的影响,很容易诱发各种精神障碍,如神经衰 弱、焦虑症、抑郁症、疑病症、恐惧症、强迫症、癔症等。

4 空巢老人容易出现哪些心理问题

空巢老人们由于长期没有子女的陪伴,感受不到亲情的慰藉,会觉得生活变得枯燥无味,甚至还会出现一系列心理问题:空巢综合症。

老年人空巢综合症在精神疾病分类中属于适应障碍的一种,主要表现为精神空虚,无事可做,多发生于子女成年离开家庭之后独自生活的老人。 缺乏亲人的关爱是导致老年人空巢综合症的根本原因。

空巢老人往往身体状况差、患病率高、行为不便,而由于缺乏子女关爱,老人大多生活无趣,行为退缩,对自己的存在价值表示怀疑,常陷人无欲无望、无趣无助的状态,情况严重的还容易引发老年痴呆症。抑郁。

抑郁性情感障碍在老年人中表现尤为突出,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老年人年龄越大,被照顾的需求就越大,而空巢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最基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就更容易形成抑郁。

另外由于家庭观念转变,尤其是多数年轻夫妇不能或不愿与父母生活在一起,老人晚年享受天伦之乐的希望落空,结果抑郁等不良情绪就接踵而来。焦虑。

焦虑是一种害怕出现不良后果的复杂情绪状态。 调查发现,社区老人,尤其是空巢老人的焦虑患病率非常高,27。

5%的空巢老人存在焦虑症状,并且空巢老人的焦虑发生率高于抑郁发生率。老年人的焦虑往往会发展为抑郁或二者混合状态,进一步损害老人的身心健康。

追溯这些心理问题的根源,往往与缺少亲情的交流与精神的慰藉有着极大的关系。 因此,为了父母的健康,为人子女的一定要多关心父母,常回家看看。

5 如何关爱空巢老人健康呢

对父母的关爱是了解情人是否具备爱心的一项重要指标,对父母的“反哺”也会赢得下一代的回报,让爱情的远景变得更迷人。

所以,我们提议,多给空巢的父母一个问候的电话、献给他们一束鲜花。 日前,有关空巢老人自杀或意外身亡的报道引起市民广泛关注。

据本市民政部门最新统计,本市60岁以上的老人已近242万,其中,“空巢老人”家庭达22万户,占老年人家庭的35%左右。 医学表明,空巢老人最易发生老年抑郁,由此导致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发病率、死亡率上升,老年人自杀也因此增加,是什么原因诱发了空巢老人的心理危机? 原因篇老人养儿防老回收孤独 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咨询部主任、心理学副教授张海音表示,子女不在身边是老人孤独的直接诱因,而中国养儿防老的传统理念是造成空巢老人内心失落的根本原因。

而且当代的这批老年人,基本上都比较传统,年轻的时候为子女付出了许多精力、金钱,事业也受到一定影响,有些还为孩子的孩子(第三代)作出贡献。他们曾经为子女承担了一切困难,当他们年老体弱,不再具备保护子女的能力时,就非常希望得到子女的回报,期望他们“常回家看看”、常陪伴身旁。

“退休综合征”在延长 “退休综合征”是指退休后的老人由于被安排好的、规律性的生活突然改变,而出现的种种心理障碍,它会给老人自己乃至整个家庭带来苦恼和纠纷。根据最新的调查统计,老年人的“退休综合征”正呈不断延长趋势,价值感的丧失是空巢老人的又一大心理危机。

张海音表示,“退休综合征”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当原有的生活节奏被彻底改变后,老年人难免会出现一段不适应期。但有些人心态较积极,可以很快适应新生活,而一些应对不良的老人,则会因为缺乏强加性的活动安排、不再被外界需求而感觉浑身不自在。

健康丧失引发恐慌 进入老年期,人的各项脏器功能开始衰退,心脑血管疾病、胃、肝脏疾病、关节炎、骨质疏松等各种疾病开始频频“光顾”老人,这使他们产生深重的危机感。 从心理学角度,丧失与抑郁直接相关,对空巢老人而言,这意味着子女陪伴的丧失、个人价值的丧失、健康的丧失,部分老人因为腿脚不方便,还丧失了与社会、与周围人的交流。

这种老年性抑郁,导致他们情绪低落,没有活力,对前景黯然、消极,甚至出现失眠。 原因篇子女责任过重导致逃避 有人认为“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种单相思”,这种单相思是造成空巢老人孤独、寂寞的主要原因。

张海音表示,其实很多时候,子女的心态也很矛盾,他们宁可用物质的满足来代替情感的需求,这是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责任感导致的逃避和刻意疏忽。 很多子女总认为,去看望父母,就应该帮他们做点事、买点保健品或让他们的生活有所改善,但对老人来说,他们并不很在乎你做什么,有时候,哪怕是打个电话,或者只呆一会儿,也会让他们觉得你在想念他们,这种态度对老人的寂寞心理是个莫大的支持。

6 请问什么样的人叫空巢老人

“空巢老人”一般指的是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夫妇。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当子女由于工作、学习、结婚等原因而离家后,独守“空巢”的中老年夫妇因此而产生的心理失调症状,称为家庭“空巢”综合征。

家庭“空巢”综合征主要的症状是心情郁闷、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平时愁容不展,长吁短叹,甚至流泪哭泣,常常会有自责倾向,认为自己有对不起子女的地方,没有完全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另外也会有责备子女的倾向,觉得子女对父母不孝,只顾自己的利益而让父母独守“空巢”。

要防治家庭“空巢”综合征,从思想上摆脱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建立新型的家庭关系,减轻对子女的心理依恋。要尽早将家庭关系的重心由纵向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转向横向关系(夫妻关系),适当对子女的感情投入,降低对子女回报父母期望水平。

特别是子女到了“离巢”的年龄,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逐步减少对子女的依恋状态。其次,父母要尽量与子女保持宽松、平等、民主的关系,培养子女在情感上和理智上、体贴父母的习惯,即使子女“离巢”,也会增加与父母联系和往来的次数,以避免父母家庭“空巢”综合征的发生。

再次,要及时地充实新的生活内容,尽快找到新的替代的角色,如培养兴趣爱好,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调整生活方式,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和公益性劳动等。

7 什么叫“空巢”老人

什么是“空巢老人”?

什么是空巢?据说“空巢”一说最初起源于一则童话:在一片茂密的山林里,栖息着很多小鸟,它们有的在翩翩起舞,有的在歌唱,然而在这片山林里,却有一对老鸟趴在窝中,它们心中感叹着:孩子们的翅膀硬了,都飞走了,剩下我们两个老的好凄凉、好孤单……

单从字义上讲,空巢就是“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鸟离巢后的情景,现在被引申为子女离开后家庭的空虚、寂寞的状态。换句话说,空巢家庭即是指无子女共处,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

“老年空巢家庭”是指达到退休年龄,身边又无子女共同生活的老年人家庭,其中包括单身老年人的家庭和夫妇两人的家庭。

关于空巢的几组数据

●2002年人口普查时,全国65岁以上的单身老人户中115%为空巢老人;而这个年龄段的老年夫妇中114%是空巢家庭。其中,城市中空巢家庭的老人户占老人总数的27%左右,也就是说,四分之一以上的城市老年户生活在空巢家庭中。而乡镇的这个数据则比城市高,城镇合计约有三分之一的老年户是空巢家庭。

●2003年3月公布的北京市空巢老年人家庭调研究情况(截止2002年底)表明,北京市约有近120万户老年家庭,其中,空巢家庭竟然高达45万户,占全市老年人家庭总数的38%。也就是说将近四成的老年家庭是空巢家庭。特别是在中关村地区,由于学院和研究机构较为集中,文化层次较高,空巢现象也相对明显,据统计中关村地区的老年知识分子的空巢家庭率接近70%,且逐渐向低龄化发展。

●天津社科院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天津市区的老年家庭的空巢率为5506%,独居老人比例为492%,并观察到空巢老人的丧偶率明显高于非空巢家庭。

●上海市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目前上海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约有250万,占人口总数的187%,老年人口的比例居全国之首。其中,空巢家庭的比例已经超过40%。

空巢老人心理危机的5种表现

1失落感

2孤独感

3衰老感

4抑郁症

5焦虑症

应对空巢老人心理危机的5个对策

1做好思想准备

2再就业

3做好生活安排

4正确认识衰老

5防治抑郁症与焦虑症

治疗精神病效果好的医院

  锦州市康宁医院始建于1957年,是锦州市卫生局所辖三级专科医疗单位。2011年初,我院由“凌水之南,古城之阳”的锦州南山脚下,整体搬迁至城东郊风光秀丽的紫荆山麓。

  目前,医院总床位645张,占地总面积约7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其中总院开放床位500张,占地面积约68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7000余平方米;锦州老年心理医院建筑面积约3400余平方米,开放床位120张;锦州心理医院建筑面积约900平方米,开放床位25张。

  我院现有员工390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45人。其中,主任医师(教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等专家31人,主治医师、主管护师85人,其他各级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29人。

  我院现有行政职能科室14个,临床及辅助科室16个。另外,我院在市区分别设有锦州心理医院和锦州老年心理医院两处医疗分支机构,锦州市精神病防治办公室、锦州市精神医学司法鉴定所、辽宁医学院精神医学教研室均设在本院。同时,我院还是辽西首家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是辽宁医学院的教学医院和实习基地,是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的科研合作单位之一,并与国内相关院校及医疗机构有着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协作。

  近些年来,我院为进一步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先后引进和更新了视频三维脑电工作站、远程心理CT系统、美国产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仪(MECT)、酶标仪、脑功能生物反馈治疗仪、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尿液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电解质分析仪、血液黏度仪、B型超声诊断机、CR诊断机、数字式心电图机、脑功能保健仪、德国进口西门子原装双排全身螺旋CT等仪器设备,为治疗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各种难治精神疾病及儿童心理障碍,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我院收治范围主要包括:各种患有焦虑症、抑郁症、顽固性失眠症、躁狂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反应性精神障碍、老年期精神障碍、酒精中毒、药物依赖及儿童精神障碍、孤独症、多动症、抽动症等精神与心理疾病的患者。同时,还针对儿童孤独症,开展独具特色的一对一治疗项目。

  什么状态叫反应性精神病

  反应性精神病是由于剧烈或持续的精神紧张性刺激直接引起的。其临床表现的主要内容与精神创伤密切相关,并伴有相应的情感体验,容易被人所理解。致病因素一旦消除或环境改变,并经适当的治疗,精神状态即可恢复正常。所以,反应性精神病的预后是良好的,且一般不再复发。

  反应性精神病必须与下列心理疾病相鉴别:

  1、抑郁症:反应性抑郁虽然表现情绪抑郁,意志消沉等,乍看起来与抑郁症似乎难以区别,但抑郁症的情感障碍比较显著,罪恶妄想较为常见,抑制性运动也较严重,并且病人缺乏心因性体验,对抑郁情绪的具体起源自己弄不清,改变环境也不能减轻。另外,抑郁症往往过去有类似发作史,发作年龄较迟,且早醒突出,有昼重夜轻的周期变化及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病程迁延可达数月之久。而反应性抑郁状态的抑郁情绪起源有较具体确切的对象、事件、心因性体验较强烈,常流泪向别人诉说自己内心的痛苦。病程较短,改变环境症状可减轻,一般不复发。

  2、癔症:反应性精神病和癔症同属心因性疾病的范畴,而且发病均较急,尤其是当出现意识障碍时,两者的鉴别较为困难。一般说,癔症的意识障碍呈多样化,可表现在不同意识水平和内容上,但以意识范围的缩小较为常见,二者的鉴别点如下:反应性精神病的性格无特殊,精神症状多与精神因素引起的情感体验密切相关,暗示治疗无效,无躯体症状,病程多为一过性,少有复发。而癔症病人的病前性格多为自我为中心,富于幻想等,属艺术型性格。女性多见,症状表现多种多样,有些夸张或表现性,情感不稳定,并有尽情向外发泄的倾向,暗示性明显。可有其他癔症性症状,症状多为发作性病程中可有间隙清醒期,常反复发作。以往可有多次类似发作史。

  3、精神分裂症:反应性偏执状态,有时表现为丰富的妄想及幻觉时,应与急性发病而又有一定诱因的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相鉴别。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的病人有思维联想障碍,妄想内容荒谬离奇且有泛化,情感色彩不突出,与行为不协调等特点。病前多为分裂性人格。另外,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缓慢起病的较多,病程迁延,预后较差。而反应性偏执状态病人的精神症状特点多与发病当时的处境密切相关,因而容易被理解,情感反应与思维是协调的。多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程一般较短,预后较好。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问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健客健康咨询,健客健康咨询为各位朋友提供全面专业的疾病咨询和健康资讯,健客健康咨询真诚为您服务。健客宗旨:让每一个人更健康。

随着老年痴呆症发病率的升高,其知名度也越来越高,老年痴呆症在给患者本人带来极大的痛苦的同时,也给家人带来巨大的精神打击。不仅如此,这种听起来像老年病的疾病,正在较无声息的侵蚀着中年人的健康。所以及早知道哪些是常见的老年痴呆症前兆,提高警惕才能及时挽救亲人、挽救自己。

1记忆障碍

记忆障碍出现于早期,容易忘事,丢三拉四,转身就忘,对近事的遗忘尤其突出,如对几小时前刚吃过菜的已不能回忆。随着病情加重,远事记忆也受影响,甚至不能回忆过去的经历。

2精神障碍

精神障碍的早期表现有以自我为中心,情绪不稳定,狂躁,幻觉妄想,抑郁倾向,感情脆弱易流泪,为小事焦躁不安,害怕恐惧等。

3语言障碍

老年痴呆症前兆中最早出现的语言障碍往往是找词困难。也就是说痴呆症患者在说话时想不到合适词来表达,却又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替代。结果由于缺乏实质词汇而表现为空话连篇,前后重复、颠倒,导致别人无法理解他所表达的意思,严重者甚至不能叫出常用物品的名称。

4空间定位障碍

很多老年痴呆症患者早期会出现空间定位障碍,即不能准确判断物品的摆放位置,有些患者甚至会在熟悉的环境中迷路,或者是在不太熟悉的环境中经常走错路。

5计算障碍

计算障碍在老年痴呆症早期可能会有所表现,但一般中期出现较多。表现为计算力差,思维迟钝,综合分析能力减退。痴呆症患者可能购物时不会算账或算错帐,完全忘记所有的数字,甚至面对数字不知所措,连简单的计算也难以完成。

6认知障碍

认知障碍是指老年痴呆症患者虽然在视觉上和触觉上都可以辨认物品,但在思维上却无法认知该物品,面对常见物品甚至不知道如何使用,不能执行已经学会的有目的的行动。由于临床上很难检测认知障碍,有时很难将认知障碍与语言障碍、空间障碍和遗忘造成的后果相区分。

7性格改变

老年痴呆症患者早期可能因为记忆障碍、语言障碍等感到痛苦和焦虑,当工作和学习能力一天不如一天时,会引起一系列的情绪反应,出现情绪不稳、易怒、欣快等。但当痴呆症发展到较重时,则性格会变得淡漠,对生活失去兴趣。

8运动障碍

随着老年痴呆症的发展,患者行为减少,甚至可能会变得幼稚笨拙,经常出现呆坐,或者进行漫无目的的无效劳动,劳动结束后没有成就感,反而出现沮丧等心理反应。

百科名医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247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