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心理学是研究行为与人造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络,研究物理环境和人类行为及经验之间的相互关系,关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环境设计心理学对城市商业街景观设计影响的研究》
摘要: 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城市商业街景观的设计,主要内容包括空间尺度, 环境设施设计, 意境营造及地方历史文化的传承, 其目的是使商业街景观设计空更符合人的行为习惯和心理需求, 从而为设计出更多宜人舒适的商业街景观奠定基础。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 商业街景观; 心理需求;
Abstract: From the angle of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ysis of city street landscape design, the main contents including the spatial scale, environmental facilities design,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loc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its purpose is to make the business street landscape design of air more accord with people's habits and psychological needs, so as to design more pleasant and fortable shopping street landscape lays a foundation
Key words: mercial street landscape;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psychological needs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城市空间发展中心的商业街来说,商业街的景观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形象,反映了一个城市的风气和文化内涵,是城市发展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但是,现在很多商业街只注重商业功能,忽视了景观环境的营造,导致交通拥挤、设施陈旧、购物空间环境恶化、街区街景单调,缺乏景观特色等。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在人与环境之间坚持“以人为本”,从人的心理特征来考虑研究问题,从而对人与环境的关系、环境空间设计有更为深刻的认识。环境心理学产生的时间不长,有许多不足之处,本文以环境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分析了环境心理学对城市商业街景观设计的影响,及在商业街景观设计中的指导作用。
1影响商业街景观的空间尺度
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原因,人对场所空间尺度的感受存在着某些恒定的共性。环境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两人相距为1~2m,可以产生亲切的感觉;相距约为12m 能看清对方的面部表情;相距25m 能看清对方是谁;相距130m 能辨认对方身体的姿态。空间距离愈短亲切感愈强,距离愈长愈疏远。人在直立状况下,可同时瞥见左右各90°范围内的事物,而人类向上或向下看时,多见的范围要比左右看的狭小,因此场所中的环境小品正处于人类的视觉心理范围之内,甚至还影响人的嗅觉、听觉、触觉等的心理感受。但是场所的尺度是相对而言的,场所如果缺少合理的活动分割槽和相应设施,就会使人产生“广而无场的感觉”,空间离散迷失,人们不愿意停留;反之,即使场所面积很大,通过建筑、道路以及各种软硬质景观的变换和环境小品的布置也会使人感到丰实、亲切、安定,从而吸引人们在其中活动并赋予场所以向心力。
2影响商业街景观环境设施设计
城市街道设施设计在体现城市整体形象,规范市民意识方面起著微妙的作用,以美观、合理的设计为协调手段规划城市空间,在使用上方便了大众,展现城市的独特风采。因此街道设施不仅仅是一种工具,还是具有服务功能的。通过合理的设施设计,引导市民的良好社会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环境设施是城市外部空间中供人使用,为人服务,且能美化塑造环境的物质手段。环境设施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对环境设施的功能、材料构造、工艺、形态、色彩、表面处理、装饰灯等因素,从社会经济技术的角度进行综合处理,既要符合人类对设施的特质功能要求,更要满足人们审美情趣的要求。环境设施体现出一个城市的文明建设成果和社会民主程度。完善的环境设施给市民的正常城市生活带来便利。
街道设施造型设计。
点状景观元素是人的视觉感知和经过比较而存在的最基本视觉单位。比如街道上布置的垃圾桶、种植容器等以“点”状分布为主的设施,由于其大小、造型及聚散等组织方式不同,可以创造出多种环境气氛。
“线”由点的移动而形成,又是面的边廓,也是面与面的交界。在环境设施造型中,线的所有种类均反映于边缘轮廓和结合部位,而某些环境设施在特定环境中也表现出线的形态,如灯柱、高塔、桥梁、沟渠、门柱、栅栏、雕塑等。各种线形的应用对环境的视觉质量具有相当的影响,设计中要予以严格选择。
“面”是直线在二次元空间运动或扩充套件的轨迹,在现代城市商业街环境设施中,曲面应用的越来越多,如单体区域性造型处理某些地面铺装、墙面、阶梯、展示台、路灯的排列等,都给环境增加了活泼的生机。
街道设施色彩设计
不同环境下,人们对色彩的感受和需求也是不同的,色彩能引起人们的感情或情绪上的变化。有资料表明,人类的色彩行为90%受感情和心理影响,以至影响行为。在色彩造型中,色彩的调和与配色是决定设施表现及与环境关系的关键,它可获取各种效果。
街道设施质感设计
质感是人通过触觉和视觉所感知的物体质地特征。在城市商业街景观设计中,对某些环境设施的造型处理,就是依靠材料的对比和微差作为辅助表现手段。如街道的铺装设计,利用不同的铺装材料创造不同的设施质感。
3影响商业街景观的意境营造和历史文化传承
商业街代表着城市的形象与城市景观特色,它的景观意境的营造应是一种贴近大众的情感表达。营造城市商业街景观的意境不能单独地去设计某一个景观,而是根据环境设计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强调景物之间的联络,强调景物与人之间的交流。具体的营造途径主要有下面几种:
1通过硬质景观要素来营造
可以通过一些有特点的建筑、雕塑小品等来营造景观意境,因这些雕塑小品所表现的是当代人的生活,所以,很容易让人接受,在内心产生共鸣。
2通过软质景观要素来营造
植物和水体也可以作为营造意境的要素,对于商业街来说,可以通过对植物和水体进行精心的设计,在景观上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行人以心旷神怡的景观效果。
中国目前的景观设计存在照抄照搬的现象,这种盲目的抄袭使城市景观失去了特色,失去了自我。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没有考虑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我国大部分商业街都是在原有商业街的基础上改建来的,在进行改造时自然就涉及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问题。对商业街景观的改造与建设中传统文化丧失现象更为严重,如大拆大建、拆毁古建,都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城市的历史文化氛围。
商业街作为城市的经济、文化活动中心,记载着城市的发展,渗透着人文景观的内涵。现代城市商业街从一开始就带上了文化的烙印,它的发展反映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城市文化共同基因在形成过程中,不断地改造、深化,从而形成有特殊的框架,构成了城市商业街景观的基调。所以,现代城市商业街景观设计不仅仅要有易于识别的形态特色,而且要体现该城市的地域文化。
结论
如今,心理、行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通过研究环境心理学,从而把握使用者的心理和行为的发展变化规律,满足人的心理、行为需求。对城市商业街的景观设计来说,致关重要的是要充分研究人的行为活动。在人与环境之间坚持“以人为本”, 因为商业街上的主体是人,所有景观都是为街上的行人而设计的,没有人的活动景观就会失去存在的意义。从人的心理特征来考虑研究问题,从而对人与环境的关系、环境空间设计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保罗·尔托马斯·格林,杰弗瑞· 费希尔,等。环境心理学[ 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2]林玉莲环境心理学[ 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3] 杨建敏谈步行街商业街设计[ J] 云南建筑,2001,3,33- 34
[4] 芦原义信着,尹培桐译,街道的美学,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5] 凯文·林奇,方益萍,何晓军城市意象[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翟艳燕山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副教授 硕导
张梦娇现就读于河北秦皇岛燕山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设计艺术学专业2010级硕士研究生
点选下页还有更多>>>
以时间和标志性事件为参照标准,环境心理学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初在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地区得以兴起。随着环境问题的升温,环境心理学也成为21世纪以来心理学领域较有突破的一个学科。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环境心理学课程论文发表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环境心理学课程论文发表篇1
浅谈环境心理学中的拥挤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城市中的拥挤,从环境心理学角度阐述了拥挤的内涵、影响及对策,并提出要警惕拥挤综合症的出现。
关键词:拥挤 影响 拥挤综合症
一、 拥挤的内涵
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的新兴学科之一,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是建筑环境学和应用心理学的结合,是关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1],它通过研究在不同社会 文化 和环境下人们的心理活动规律,从而寻求人与环境相互适应的可持续模式。拥挤是环境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国外学者有的认为,“拥挤”是指当个体的空间需求超过实际空间供给时的一种心理压力不适状态,是有限空间中的个体的一种个人主观体验;有的认为,“拥挤”是指一种个人无法获得想要的隐私水平、无法充分控制同他人之间社会互动的状态。我国学者则强调“拥挤”是指一种主观的、能产生消极情感的心理状态,且当个人觉察到给定空间中有过多的人时出现。
总之,作为对高密度和相应空间限制的知觉判断,“拥挤”是一种难以直接测量,需经过人类知觉加工形成,伴随过度唤醒和生理、心理、行为压力特征表现,且导致系列拥挤负面影响的复杂心理体验和主观 经验 状态。[2]
二、 拥挤对人类的影响
(一)拥挤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1对生理的影响
研究发现,高密度会引起一些生理唤醒反应。在高密度条件下的人血压偏高,个体患病的机率更高;儿茶酚胺含量升高,肾上腺分泌也提高;皮肤的导电系数也明显增加。长期在高密度环境中生活,可能引发疾病或使病情加重。
2对情感的影响
社会密度与空间密度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人的情感体验。在改变空间密度的实验中,男性在高密度时比在低密度时体验到更多的消极心境;而女性则相反,能彼此友好相处,以比较合作的方式对待拥挤的心境。在社会高密度的研究中,男女都同样反映出消极的心境。
(二)拥挤对社会行为的影响
1人际吸引
拥挤导致人际吸引降低,并且男性更明显。在相关实验中,男性在高密度情境下对组内成员负面的评价较多,而女性则相反,高密度促进了人际吸引。
2退缩行为
当遭遇高密度时,社会退缩行为是一种应激 措施 ,它包括减少眼睛的接触、把头扭向一边,或者保持较远的人际距离。高密度所引起的退缩行为将可能破坏人际关系网络,这样人们可以利用的资源便会减少,更加难以应对巨大的压力。
3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即利他行为,一些关于人口密度如何影响人们助人行为的研究发现,高密度会降低人们帮助别人的概率。在高密度的公共场所,利他行为减少大多是由于对自身安全的担心。此外,利他行为在城市和乡村也是不一样的。
4攻击性行为
拥挤导致攻击性增强的观点至今没有一致的结论,但是对某一部分人来说(如 儿童 ),二者之间是有一定关系的。大量研究显示,拥挤对儿童攻击性的影响更大,并且随年龄的增加而改变。攻击性行为的发生依赖于高密度是引发负性的情感体验,还是积极的情感体验。高密度并不是引发攻击性行为的直接因素。
(三)拥挤的具体影响
1拥挤对工作的影响
首先,拥挤使个体有效地完成任务所需要的高度注意力和清晰的思维能力受到限制。其次,拥挤时容易产生焦虑。再次,高密度会阻碍个体对环境的认知。最后,拥挤可能会阻碍个体的信息加工能力,导致任务不能顺利完成。
2拥挤对交通影响
首先,交通拥挤带来的应激。坐车上下班的人体验着一种更应激的生活方式,带来更多的身心健康问题。其次,司机的应激。司机的应激状况,总的表现为负性的情感、认知和行为,攻击性强、焦虑、厌倦驾驶,及与他人交往时常常过度反应。再次,交通阻塞。交通阻塞影响人们到达目的地,也对驶汽车上下班的人体验的焦虑有很大的影响。
三、减少拥挤的消极影响
(一)干预措施
首先,认知干预:对高密度情境的干预措施之一是认知干预,它是提前给个体关于某个情境的拥挤提示或警告。这样可以减少应激和其他不利影响。
其次,建筑设计:第一,利用分隔。对密度的知觉是引起拥挤感的关键,因为拥挤感是个体感知到个人空间受到侵犯。第二,注意焦点的设计。人们更喜欢能减少个人唤起水平的环境;建筑设计可以通过控制其他因素来减少人们的消极反应,达到减少拥挤感的目的。此外,建筑设计中室内家具的色彩、布置,对空间宽敞感都有重要的影响。
(二)调节方式
消除拥挤导致的后果主要在减少个体的焦虑和降低他们的唤醒水平。为此,可针对缓解拥挤所产生的后果而进行三种调节 方法 :肌肉放松、认知重建和想象。认知重建是通过引导,使人们注意情境中的积极方面,从而提高他们的积极情绪;想象是帮助人们按指令想象一幅舒适的、田园式的画面,以转移注意力。
四、拥挤综合症
拥挤的空间,嘈杂的环境,加之快节奏的生活,极易使人产生高度紧张,出现头痛、失眠、易怒、乏力等症,甚至引起心理变态,这一系列症状,被称为“拥挤综合症”。环境、医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都认为,拥挤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已成为城市的一大公害。为避免现代都市的拥挤及拥挤带来的危害,需要社会和都市居民的共同努力。
关键是要加强对城市布局和建设的宏观调控,以利人口分流;在节假日及大型集会,要作好人群的有序流动安排,最大限度地控制拥挤现象。都市居民应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凑热闹,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孕妇及患有心血管病的人更应避免拥挤。同时,都市人还须学会“闹中取静”,在紧张中学会放松,加强体质锻炼、注意培养适应环境的能力,并保持乐观开朗、平静愉快的心境,这些都是防止拥挤综合症的有效办法。[3]
参考文献:
[1]车文博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M]吉林:吉林人民出社,
2001
[2]戴琨等拥挤研究进展[J]应用心理学,2010(4)
[3]严世英都市拥挤综合症及其危害[J]人与自然,1998(3)
[4]许波拥挤综合症-精神健康的大敌[J]社会心态大观,2004
[5]保罗·贝尔等著环境心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6]林玉莲环境心理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环境心理学课程论文发表篇2
谈环境心理学及其研究述评
摘 要本文对环境心理学的诞生及其东西方发展,做了文献梳理评述,以期学界进一步了解其背景和现状。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研究;述评
古往今来,人类一直在探索自身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正是在代代相传的探索与思考过程中,人类不断解释环境,解释自己,同时也不断利用和改造环境,维持和改善自己的生存条件。在这一过程中, 人际交往 、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都直接影响着人所处的环境,也影响着人类自身。
一、环境心理学简要追述
环境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分化产生的―门交叉学科。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与自然环境和人工的物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传统意义上,环境心理学是城市规划设计与心理学的结合。随着环境心理学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现代意义上的环境心理学不仅是心理学的分支学科,还被认为是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
重视建筑环境与心理及行为之间关系,可以追溯到古代。早在纪元前,希腊的帕提农神庙就曾运用各种手法矫正视觉错觉。有关的理论研究可追溯到19世纪,1886年德国美术史家沃尔芬(Hwolffin)著有《建筑心理学绪论》一书,曾用“移情论”的美学观点讨论建筑物和工艺品的设计问题。其后,汉斯・迈耶(HMayer)还打算在包豪斯中开设心理学课程。
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国家的城市环境严重恶化,对居民的身心和行为产生了各种消极影响;同时,不少新建筑因无视使用者的行为需求,导致社区崩溃、建筑拆毁、居民抗议等严重后果,并遭到社会的严厉批评。因此,建筑环境与行为的关系引起多学科研究者的深切关注。来自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地理学、建筑学、城市规划等学科的研究终于汇集成多学科的新兴交叉领域――环境(建筑)心理学。环境心理学首先于20世纪60年代末在北美兴起,此后,先在英语区,继而在全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迅速传播和发展。当时北美的主要代表人物为人类学家霍尔,心理学家巴克、伊特尔森、普洛尚斯基、萨默,城市规划师林奇等。
1968年6月,一个综合性专业团体“环境设计研究协会(EDRA)”在北美宣告成立。并于1969年举行了第一次年会,还形成了若干研究中心,如儿童与环境、环境认知、环境与年龄、残疾人与环境、居住区环境、室内环境、妇女问题、使用者参与、使用后评估等。该组织第一批成员27人,仅由建筑师和心理学家组成,到1984年,成员增加到900人,遍及世界各地。其中建筑师占30%,心理学家30%,其他环境学科(室内设计、园林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25%,其他社会科学家(地理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人类及社会生态学家)15%,成为世界上历史最长,人数最多的从事环境――行为研究和应用的学术团体。欧洲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也形成了环境行为研究的潮流。
亚洲各国中,日本在环境――行为领域中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处于领先地位,并在70年代迅速发展。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这一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初才从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引入有关的理论和方法,开始在建筑学等学科内从事研究,并引起学科人员的广泛兴趣和关注。
二、环境心理学及其发展
不同的研究者,对环境心理学有各自不同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不同学者对环境心理学的定义中,看到环境心理学的内涵与全貌。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环境心理学”这一名称是纽约的研究者普洛尚斯基和伊特尔森等首先提出的。任何人工环境都是社会的产物,都离不开相应的社会环境与文化背景,同时也不能脱离它所赖以存在的自然环境[1]。1978年,贝尔(PABell)等三人合著的《环境心理学》一书给环境心理学下的定义是:环境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和经验与人工和自然环境之间关系整体的科学。环境心理学从研究噪声入手,分别对个人空间、拥挤和人类的关系、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等问题进行研究,其目的是了解个体如何同环境相互作用,进而利用和改造环境,以解决各种因环境而产生的人类行为问题[2]。
环境心理学是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什么样的环境才是符合人们心愿的环境的一门科学,因此它并不追究人能够适应哪一种环境的问题。过去,人们在创造环境时,几乎不考虑生活在那里的人们会有怎样的心理倾向。与此相反,环境心理学却是将它作为重要问题提出来,并使它与选择环境、创造环境相结合而成为一门科学分支。因此现在有一些问题必须加以考虑[3]。
俞国良等的定义是:环境心理学是研究个体行为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环境和心理的相互关系,即用心理学的方法分析人类经验、活动与其社会――环境(尤其是物理环境)各方面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揭示各种环境条件下人的心理的发生和发展的规律[4]。马逊风等认为“广义上的环境心理学就应该是心理学,因为一切心理学都是针对环境的”。狭义上的环境心理学从其研究对象上可以定义为“研究环境问题对人类(包括动物)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的影响,以及这一影响对环境反馈作用的学科”[5] 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的新兴学科之一,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结合,是建筑环境学和应用心理学的结合,是关注人与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的学科[6]。
我们可以看到,上述的各个定义虽然在表述上有一些小的差异,但基本思路是差不多的。基于以上不同研究者观点的基础上,环境心理学的定义可以这样表述:环境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这个心理学分支独有的特点和能区别于其他的心理学分支学科。环境心理学区别于心理学其他分支的独有的特点,最主要是它研究的内容不同于其他分支。
在现有的环境心理学研究中,我们看到实际的研究内容包含很多方面,有研究者 总结 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概念,不同环境中心理学原理和各种环境状况个人的心理现象和对环境的知觉;环境物理里和环境心理量之间的关系(环境与人的思维、情感、意志、个性等的相互关系),环境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作用规律,其中包括自然环境(如噪声、温度、风向、气候、空气的污染)和社会环境(如个人空间、地域观念、社会风气、社会文化、人际关系)的影响;环境联想对环境意识与心理的影响,以及环境污染中心理变化对人体信息传递、工作效率等的影响;人们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如何进行心理自我调适,以适应环境并创造一种有利于个体发展的环境即对环境的反馈作用[5]。 除此之外,环境心理学还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并且研究如何通过影响人的心理进而影响人的行为,从而增加亲近环境的行为,减少破坏环境的行为。
环境心理学说到底是心理学,而不是环境学,它的研究内容归根结底是心理学的内容,只不过要加上一个限定的领域,这个限定的领域就是环境。有定义说“环境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和他们所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的学科”,我们感到这个表述虽然很清晰简练,而且也基本切合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但是表述上不是最好。因为环境心理学毕竟是心理学,所以把它仅仅说成是研究“相互作用和关系”的学科,毕竟不十分贴切。
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环境心理学中所说的环境,其意义仅仅是自然环境还是包含社会环境这里,我们的建议应当说主要是自然环境。另外一个定义上的问题,就是环境心理学是不是一个环境科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有研究者指出,“从环境心理学研究的目的和任务来看,环境心理学应该成为以环境科学和心理学两学科为研究基础的交叉学科,但从环境心理学的起源和已进行的各种研究来看,环境心理学距环境科学和心理学的交叉研究还有很大的距离”。原因是环境心理学的最初研究者主要是城市规划师和建筑设计师,他们所研究的问题主要是个人空间、拥挤、城市发展和城市设计等,“目前的环境心理学和城市规划及建筑设计联系得更为紧密”。
把环境心理学定义为“建筑环境学和应用心理学的结合”,似乎和这个现状更为贴切,但是,却和环境心理学最新的发展趋势不合。因为我们可以看到,环境心理学研究者中,心理学家的人数正在日益增加,研究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而月越来越超越建筑学的范围。
三、环境心理学研究内容及其展望
从广义上看,所有的心理学研究的都是研究环境中的人的心理,是否所有的心理学都应该说是环境心理学我们认为,如果把所有的心理学都说成环境心理学,那么这个学科的独持性就没有办法体现了。环境心理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影响下的心理活动,以及影响了自然环境的那些小型活动的学科。研究的内容大致为: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人的心理对环境的影响。1环境知觉和环境认知的问题。2环境心理评估。3环境态度与价值观。4环境对人的影响。5如何改变人的心理,使人多做有益于环境保护的事情。6各种具体环境问题的研究。此外,建立关于环境心理学的理论,也是环境心理学的一个主要内容[7]。
因此,环境心理学有很多需要紧密结合现实情况提出和跟踪研究的问题。过去的心理学在很多方面都与现实脱节,所以这是相当困难的课题。总之,我们认为环境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心理学应该解决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研究需要各学科之间的协作。
参考文献:
[1]林玉莲 环境心理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2
[2][美]保罗・贝尔,托马斯・格林,等 朱建军 ,吴建平等 译环境心理学第5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4
[3](日)相马一郎 周畅 ,李曼曼译环境心理学[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9
[4]俞国良,王青兰,杨治良环境心理学[M]北京:人民 教育 出版社,20004
[5]马逊风,黄冬梅,黄钰,何子光环境心理学有关问题的探讨[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31-36
[6]车文博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128―129
[7]吴建平环境与生态心理学[M]安徽人民出版社,2011:5
1 浅谈环境心理学论文
2 浅谈环境心理学的相关论文
3 环境心理学论文2000字
4 环境心理学浅探论文
5 环境心理学论文2000字以上
人体工程学室内空间环境中人多了常用心理有哪些在具体设计中该如何回应
百度一下
全部
视频
问答
文库
资讯
贴吧
小视频
小说
应用
购物
地图
笔记
采购
用户
直播
音乐
热议
筛选
室内环境中人的心理与行为 - 百度文库
2页发布时间: 2022年05月22日
1 室内环境设计应符合人们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 例如现代大型商场的室内设计,顾客的购物行为已从单一的购物,发展为购物--游览--休闲 --信息--服务
2 认知环境和心理行为模式对组织室内空间的提示 从环境中接受初始的刺激的是感觉器官, 评价环境或作出相应行为反应的判断是大脑, 因此, “可以说对环境
3 室内环境设计应考虑使用者的个性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环境心理学从总体上既肯定人们对外界环境的认知有相同或类似的反应, 同时也十分重视作 为使用者的人
百度文库
人体工程学及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 豆丁网
2020年9月16日工程学人体心理学环境计测设计 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人体工程学和环境心理学都是近数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兴综合性学科。过去
豆丁网
大家还在搜
室内空间环境中人的常见心理
人体工程学环境行为的概念
人体工程学生活中应用例子
人体工程学座椅三视图
室内环境中人的心理与行为
人体工程学心理分析
十个不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设计
人体工程学宿舍调研报告
人体工程学结课作业
人体工程学校园调研报告
人体工程学生室内应用例子
人体工程学之卧室篇
室内身边的人体工程学例子
人体工程学实验报告
人体测量的实际中的应用
人体工程学主要研究什么内容
室内空间对人心理行为的影响
人体工程学沙发设计案例分析
人体工程学室内空间设计卧室
人体工程学椅子案例ppt
常用人体尺寸在设计中的应用
人体工程学室内设计案例
人机工程学人体测量实验报告
人体工程学30个案例
人体工程学在设计中的应用
人体工程学在办公室中的心理
人体与室内设计的相关部位
室内设计应用案例
人体工程学空间分析
人体工程学案例分析
人体工程学室内空间环境中人多了常用心理有哪些在具体设计中该如何回应 - 资深咨询师答疑 - 问一问
24小时在线 平台认证保障
人体工程学室内空间环境中人多了常用心理有哪些在具体设计中该如何回应
马上提问
环境人体工程学论文
105人正在咨询
人体工程学常用百分位
117人正在咨询
日常生活中不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
137人正在咨询
环境人体工程学论文
105人正在咨询
优选情感答主在线答疑
在线
情感依灵老师
情感指路人
活跃之星
46
“回答很认真”
已帮助807人
擅长:心理,婚姻家庭,恋爱
提问
在线
情感导师素年锦时
情感指路人
活跃之星
44
“态度非常好”
已帮助1110人
擅长:恋爱,婚姻家庭,心理
提问
更多答主
问一问
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 百度文库
8页发布时间: 2019年01月26日
1 确定人和人际在室内活动所需空间的主要依据 根据人体工程学中的有关计测数据,从人的尺度、动作域、心理空间以 及人际交往的空间等,以确定空间范围
2 确定家具、设施的形体、尺度及其使用范围的主要依据 家具设施为人所使用,因此它们的形体、尺度必须以人体尺度为主要依 据;同时,人们为了使用这些家具和设施,其
3 提供适应人体的室内物理环境的最佳参数 室内物理环境主要有室内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重力环境、辐射环 境等,室内设计时有了上述要求的科学的参数后,
百度文库
大家还在搜
环境人体工程学论文
人体工程学室内设计案例
人体工程学常用百分位
日常生活中不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
人体工程学主要研究什么内容
人体工程学椅子案例ppt
人体工程学宿舍调研报告
人体工程学在室内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 百度文库
8页发布时间: 2022年04月27日
这也正是我们进行设计的基础下面我们列举几项室内环境中人们的心理与行为方面的情况1领域性与人际距领域性原是动物在环境中为取得食物繁衍生息
百度文库
最新 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 精品 - 百度文库
4页发布时间: 2021年08月04日
第一节 人体工程学的含义和发展 人体工程学(Human Engineering),也称人类工程学、人间或工效学 (Ergonomics)。工效学 Ergonomis 原出希腊文“Ergo”
第二次世界大 战中的军事科学技术,开始运用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坦克、飞机的内 舱设计中,如何使人在舱内有效地操作和战斗,并尽可能使
百度文库
室内人体工程学 第六章 心理、行为与空间环境 - 道客巴巴
1 个人空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空间, 这是直接在每个人的周围的空间, 通常是具有看不见的边界, 在边界以内不允许“闯入者”进来。 它可以
2 领域性“领域性” 是从动物的行为研究中借用过来的, 它是指动物的个体或群体常常生活在自然界的固定位置或区域, 各自保持自己一定的生活领域,于
3 人际距离人与人之间距离的大小取决于人们所在的社会集团(文化背景) 和所处情况的不同而相异。 熟人还是生人, 不同身份的人,
道客阅读
室内空间环境中人的常见心理有哪些在具体设计时该如何应用 - 问一问
1个回答回答时间:2022年11月29日
最佳回答:室内空间的设计与规划,在更多的设计方案当中,我们不能只在乎我们室内的布局,更多的是环境空间之间的搭配,人是环境的产物,空间不
问一问
关于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具体应用的调研报告 - 写写帮文库
2019年5月12日所谓人体工程学,通俗的说就是室内设计中的人体工程学,是以人为主体,运用人体计测、生理、心理计测等手段和方法,研究人体结构功能、心理、力学
写写帮文库
大家还在搜
从人体工程学角度分析设计
从室内设计的角度来说,人体工程学
人体工程学的应用实例
人体工程学30个案例
人体工程学座椅三视图
人体工程学心理分析
人体工程学常用尺寸
生活中不合理的人体工程学
下一页
人体工程学室内空间环境中人多了常用心理有哪些在具体设计中该如何回应
百度一下
使用前必读用户反馈站点筛选
Baidu 京ICP证030173号
人体工程学和环境心理学都是近数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兴综合性学科。过去人们研究探讨问题,经常会把人和物、人和环境割裂开来,孤立地对待,认为人就是人,物就是物,环境也就是环境,或者是单纯地以人去适应物和环境对人们提出要求。而现代室内环境设计日益重视人与物和环境间,以人为主体的具有科学依据的协调。因此,室内环境设计除了依然十分重视视觉环境的设计外,对物理环境、生理环境以及心理环境的研究和设计也已予以高度重视,并开始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去。
第一节人体工程学的含义和发展
人体工程学(HumanEngineering),也称人类工程学、人间工学或工效学(Ergonomics)。工效学Ergonomis原出希腊文“Ergo”,即“工作、劳动”和“nomos”即“规律、效果”,也即探讨人们劳动、工作效果、效能的规律性。
人体工程学起源于欧美,原先是在工业社会中,开始大量生产和使用机械设施的情况下,探求人与机械之间的协调关系,作为独立学科有40多年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军事科学技术,开始运用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坦克、飞机的内舱设计中,如何使人在舱内有效地操作和战斗,并尽可能使人长时间地在小空间内减少疲劳,即处理好:人—机—环境的协调关系。及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把人体工程学的实践和研究成果,迅速有效地运用到空间技术、工业生产、建筑及室内设计中去,1960年创建了国际人体工程学协会。
及至当今,社会发展向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过渡,重视“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人体工程学强调从人自身出发,在以人为主体的前提下研究人们衣、食、住、行以及一切生活、生产活动中综合分析的新思路。
日本千叶大学小原教授认为:人体工程学是探知人体的工作能力及其极限,从而使人们所从事的工作趋向适应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的各种特征。”
其实人—物—环境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一个系统,今后“可望运用人体工程学主动地、高效率地支配生活环境”。
人体工程学联系到室内设计,其含义为:以人为主体,运用人体计测、生理、心理计测等手段和方法,研究人体结构功能、心理、力学等方面与室内环境之间的合理协调关系,以适合人的身心活动要求,取得最佳的使用效能,其目标应是安全、健康、高效能和舒适。人体工程学与有关学科以及人体工程学中人、室内环境和设施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人体工程学的基础数据和计测手段
一、人体基础数据
人体基础数据主要有下列三个方面,即有关人体构造、人体尺度以及人体的动作域等的有关数据。
1、人体构造
与人体工程学关系最紧密的是运动系统中的骨骼、关节和肌肉,这三部分在神经系统支配下,使人体各部分完成一系列的运动。骨骼由颅骨、躯干骨、四肢骨三部分组成,脊柱可完成多种运动,是人体的支柱,关节起骨间连接且能活动的作用,肌肉中的骨骼肌受神经系统指挥收缩或舒张,使人体各部分协调动作。
2、人体尺度
人体尺度是人体工程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数据之一。
3、人体动作域
人们在室内各种工作和生活活动范围的大小,即动作域,它是确定室内空间尺度的重要依据因素之一。以各种计测方法测定的人体动作域,也是人体工程学研究的基础数据。如果说人体尺度是静态的、相对固定的数据,人体动作域的尺度则为动态的,其动态尺度与活动情景状态有关。
室内设计时人体尺度具体数据尺寸的选用,应考虑在不同空间与围护的状态下,人们动作和活动的安全,以及对大多数人的适宜尺寸,并强调其中以安全为前提。
例如:对门洞高度、楼梯通行净高、栏杆扶手高度等,应取男性人体高度的上限,并适当加以人体动态时的余量进行设计;对踏步高度、上搁板或挂构高度等,应按女性人体的平均高度进行设计。
二、人体生理计测
根据人体在进行各种活动时,有关生理状态变化的情况,通过计测手段,予以客观的、科学的测定,以分析人在活动时的能量和负荷大小。
人体生理计测方法主要有:
1、肌电图方法
把人体活动时肌肉张缩的状态以电流图记录,从而可以定量地确定人体该项活动强度和负荷。
2、能量代谢率方法
由于人体活动消耗能量而相应引起的耗氧量值,与其平时耗氧量相比,以此测定活动状态的强度,能量代谢率的计算式,以及不同活动的能量代谢率(RMR)。其计算式如下:
运动时氧耗量-安静时氧耗量
能量代谢率(RMR)=—————————————
基础代谢率耗量
3、精神反射电流方法
对人体因活动而排出的汗液量作电流测定,从而定量地了解外界精神因素的强度,据此确定人体活动时的负荷大小。
三、人体心理计测
心理计测采用的有精神物理学测量法及尺度法等。
1、精神物理学测量法
用物理学的方法,测定人体神经的最小刺激量,以及感觉刺激量的最小差异。
2、尺度法
以顺序在心理学中划分量度,例如在一直线上划分线段,依顺序标定评语
可由专家或一般人,相应地对美丑、新旧、优劣进行评测。
第三节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由于人体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人体工程学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有待于进一步认真开发,目前已有开展的应用方面如下:
一、确定人和人际在室内活动所需空间的主要依据
根据人体工程学中的有关计测数据,从人的尺度、动作域、心理空间以及人际交往的空间等,以确定空间范围。
二、确定家具、设施的形体、尺度及其使用范围的主要依据
家具设施为人所使用,因此它们的形体、尺度必须以人体尺度为主要依据;同时,人们为了使用这些家具和设施,其周围必须留有活动和使用的最小余地,这些要求都由人体工程科学地予以解决。室内空间越小,停留时间越长,对这方面内容测试的要求也越高,例如车厢、船舱、机舱等交通工具内部空间的设计。
三、提供适应人体的室内物理环境的最佳参数
室内物理环境主要有室内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重力环境、辐射环境等,室内设计时有了上述要求的科学的参数后,在设计时就有可能有正确的决策。
四、对视觉要素的计测为室内视觉环境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人眼的视力、视野、光觉、色觉是视觉的要素,人体工程学通过计测得到的数据,对室内光照设计、室内色彩设计、视觉最佳区域等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第四节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
在阐述环境心理学之前,我们先对“环境”和“心理学”的概念简要地了解一下。环境即为“周围的境况”,相对于人而言,环境可以说是围绕着人们,并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的外界事物。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秩序、模式和结构,可以认为环境是一系列有关的多种元素和人的关系的综合。人们既可以使外界事物产生变化,而这些变化了的事物,又会反过来对行为主体的人产生影响。例如人们设计创造了简洁、明亮、高雅、有序的办公室内环境,相应地环境也能使在这一氛围中工作的人们有良好的心理感受,能诱导人们更为文明、更为有效地进行工作。心理学则是“研究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能力、性格等心理特征”的学科。
关于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的关系,《环境心理学》一书中译文前言内的话很能说明一些问题:“不少建筑师很自信,以为建筑将决定人的行为”,但他们“往往忽视人工环境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损害,也很少考虑到什么样的环境适合于人类的生存与活动”。以往的心理学“其注意力仅仅放在解释人类的行为上,对于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未加重视。环境心理学则是以心理学的方法对环境进行探讨”,即是在人与环境之间是“以人为本”,从人的心理特征来考虑研究问题,从而使我们对人与环境的关系、对怎样创造室内人工环境,都应具有新的更为深刻的认识。
一、含义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即怎样的环境是最符合人们心愿的。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环境心理学与多门学科,如医学、心理学、环境保护学、社会学、人体工程学、人类学、生态学以及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室内环境学等学科关系密切。
环境心理学非常重视生活于人工环境中人们的心理倾向,把选择环境与创建环境相结合,着重研究下列问题:
1、环境和行为的关系;
2、怎样进行环境的认知;
3、环境和空间的利用;
4、怎样感知和评价环境;
5、在已有环境中人的行为和感觉。
对室内设计来说,上述各项问题的基本点即是如何组织空间,设计好界面、色彩和光照,处理好室内环境,使之符合人们的心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