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 王十朋这是一首内容丰富,层次井然的咏柳诗,全诗是怎样描写春柳的?

咏柳 王十朋这是一首内容丰富,层次井然的咏柳诗,全诗是怎样描写春柳的?,第1张

名称《咏柳》 年代盛唐 作者贺知章 体裁七言绝句 作品原文 咏柳⑴ 碧玉妆成一树高⑵,万条垂下绿丝绦⑶。 不知细叶谁裁出⑷,二月春风似剪刀⑸。 注释 ⑴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此诗描写的是垂柳。 ⑵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颜色如碧绿色的玉。妆成:装饰,打扮。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⑶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⑷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⑸二月:农历二月,正是初春时节。似:好像,如同,似乎。 译文 像碧玉一样梳妆成的高高柳树,千丝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杨柳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

情感: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唐诗笺注》云:"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出自:唐·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古诗今译

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赏析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比喻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

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早春新叶萌发,诗人在一阵惊喜中忽发奇想,是春姑娘用她那双灵巧的手,摆弄那富有灵性的剪刀,裁出那片片细叶的吧!比喻使描写化实为虚,形象更生动了,情感更浓郁了。(如果通篇贯穿着这种比兴的意象,则是象征。如李白常借雄奇不平凡的事物,如大鹏、天马、雄剑及高山大河,来寄托他的理想,象征他的才能;喜欢选取高洁美好的事物如明月、凤凰、松柏、美人等,来象征报的人品节操;又常选取遭摧残、受拘羁的人物事件来比喻他的经历和处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31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