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亥杂诗

已亥杂诗,第1张

《小学生背诵古诗词70首》各年级背诵篇目

1.汉乐府《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骆宾王《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李峤《风》: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0.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2.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3《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5.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6.《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7.《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0.《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1.《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2.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3.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4.《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5.《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6《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27.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8.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9.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30 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1 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32.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3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34.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35.《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36.《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37.胡令《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钓,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38.李绅《悯农》(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9.《悯农》(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40.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41.杜牧《山行》:远山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2.《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3.《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44.李商隐《乐游原》:向晚意不适,趋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45 罗隐《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46.范仲淹《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47.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8.《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9《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50.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51《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52.《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53.《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54.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55.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57.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选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58.《四时田园杂兴》(选二):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59.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6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61.朱熹《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62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63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叩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64翁卷《乡村四月》:绿满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65.王冕《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66.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67.郑燮《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68.袁枚《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69.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70龚自《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己亥杂诗

全诗:

1.著书何似观心贤?不奈巵言夜涌泉。百卷书成南渡后,先生续集再编年。

2.我马玄黄盼日曛,关河不窘故将军。百年心事归平淡,删尽蛾眉惜誓文。

3.罡风力大簸春魂,虎豹沈沈卧九阍。终是落花心绪好,平生默感玉皇恩。

4.此去东山又北山,镜中强半尚红颜。白云出处从无例,独往人间竟独还。

(余不携眷属仆从,雇两车,以一车自载,一车载文集百卷出都。)

5.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6.亦曾橐笔侍銮坡,午夜天风伴玉珂。欲浣春衣仍护惜,乾清门外露痕多。

7.廉锷非关上帝才,百年淬厉电光开。先生宦后雄谈减,悄向龙泉祝一回。

8.太行一脉走蝹蜿,莽莽畿西虎气蹲。送我摇鞭竟东去,此山不语看中原。

(别西山)

9.翠微山在柘潭侧,此山有情惨难别。薜荔风号义士魂,燕支土蚀佳人骨。

(别翠微山)

10.进退雍容史上难,忽收古泪出长安。百年綦辙低徊遍,忍作空桑三宿看。

(先大父宦京师,家大人宦京师,至小子,三世百年矣!以己亥岁四月二十三日出都。)

11.祖父头衔旧颎光,祠曹我亦试为郎。君恩够向渔樵说,篆墓何须百字长。

(唐碑额有近百字者)

12.掌故罗胸是国恩,小胥脱腕万言存。他年金匮如收采,来叩空山夜雨门。

13.出事公卿溯戊寅,云烟万态马蹄湮。当年筮仕还嫌晚,已哭同朝三百人。

14.颓波难挽挽颓心,壮岁曾为九牧箴。钟簴苍凉行色晚,狂言重起廿年瘖。

15.许身何必定夔皋,简要清通已足豪。读到嬴刘伤骨事,误渠毕竟是锥刀。

16.弃妇丁宁嘱小姑,姑恩莫负百年劬。米盐种种家常话,泪湿红裙未绝裾。

(有弃妇泣于路隅,因书所见。)

17.金门缥缈廿年身,悔向云中露一鳞。终古汉家狂执戟,谁疑臣朔是星辰?

18.词家从不觅知音,累汝千回带泪吟。惹得尔翁怀抱恶,小桥独立惨归心。

(吾女阿辛书冯延巳词三阕,日日诵之,自言能识此词之旨,我竟不知也。)

19.卿筹烂熟我筹之,我有忠言质幻师:观理自难观势易,弹丸垒到十枚时。

(道旁见鬻戏术者,因赠。)

20.消息闲凭曲艺看,考工文字太丛残。五都黍尺无人校,抢攘廛间一饱难。

(过肆市有感。)

21.满拟新桑遍冀州,重来不见绿云稠。书生挟策成何济?付与维南织女愁。

(曩陈北直种桑之策于畿辅大吏)

22.车中三观夕惕若,七岁灵文电熠若。忏摩重起耳提若,三普贯珠累累若。

(余持陀罗尼已满四十九万卷,乃新定课程,日颂普贤、普门、普眼之文。)

23.荒村有客抱蠹鱼,万一谈经引到渠。终胜秋燐无姓氏,沙涡门外五尚书。

(逆旅夜闻读书声,戏赠。沙涡门即广渠门,门外五里许,有地名五尚书坟,五尚书,不知皆何许人也。)

24.谁肯栽培木一章?黄泥亭子白茅堂。新蒲新柳三年大,便与儿孙作屋梁。

(道旁风景如此)

25.椎埋三辅饱于鹰,薛下人家六万增。半与城门充校尉,谁将斜谷械阳陵?

26.逝矣斑骓罥落花,前村茅店即吾家。小桥报有人痴立,泪泼春帘一饼茶。

(出都日,距国门已七里,吴虹生同年立桥上候余过,设茶,洒泪而别。)

27.秀出天南笔一支,为官风骨称其诗。野棠花落城隅晚,各记春骢恋絷时。

(别石屏朱丹木同年雘。丹木以引见入都,为予治装,与予先后出都。)

28.不是逢人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

(别黄蓉石比部玉阶。蓉石,番禺人。)

29.觥觥益阳风骨奇,壮年自定千首诗。勇于自信故英绝,胜彼优孟俯仰为。

(别汤海秋户部鹏)

30.事事相同古所难,如鹣如鲽在长安。从今两戒河山外,各逮而孙盟不寒。

(光州吴虹生葆晋,与予戊寅同年,己丑同年,同出清苑王公门,殿上试同不及格,同官内阁,同改外,同日还原官。)

31.本朝闽学自有派,文字醰醰多古情。新识晋江陈户部,谈经颇似李文贞。

(别陈颂南户部庆镛。)

32.何郎才调本孪生,不据文家为弟兄。嗜好毕同星命异,大郎尤贵二郎清。

(别道州何子贞绍基,子益绍业兄弟。近是孪生,皆据质家为兄弟。)

33.少慕颜曾管乐非,胸中海岳梦中飞。近来不信长安隘,城曲深藏此布衣。

(别会稽少白山人潘谘)

34.猛龙当年入海初,婆娑曾否有仓佉?祇今旷劫重生后,尚识人间七体书。

(别镇国公容斋居士。居士睿亲王子,名裕恩,好读内典,遍识额纳特珂克、西藏、西洋、蒙古、回部及满汉字,又校订全藏,凡经有新旧数译者,皆访得之,或校归一是,或两存之,或三存之,自释典入震旦以来,未曾有也。)

35.丱角春明入塾年,丈人摩我道崭然。恍从魏晋纷纭后,为溯黄农浩渺前。

(别大兴周丈之彦)

36.多君媕雅数论心,文字缘同骨肉深。别有樽前挥涕语,英雄迟暮感黄金。

(别王秋畹大令继兰,秋畹,济宁人。)

37.三十年华四牡腓,每谈宦辙壮怀飞。樽前第一倾心听,兕甲楼船海外归。

(别直隶布政使同年托公。公名托浑布,蒙古人。)

38.五十一人皆好我,八公送别益情亲。他年卧听除书罢,冉冉修名独伤神。

(别南丰刘君良驹、南海桂君文耀、河南丁君彦俦、云南戴君綗孙、长白奎君绶、闽黄君骧云、江君鸿升、枣强布君际桐。时己丑同年留京五十一人,匆匆难遍别,八君即握手一为别者也。吴虹生已见前。)

39.朝借一经覆以簦,暮还一经龛已灯。龙华相见再相谢,借经功德龙泉僧。

(别龙泉寺僧唯一。唯一,施南人。)

40.北方学者君第一,江左所闻君毕闻。土厚水深词气重,烦君他日定吾文。

(别许印林孝廉瀚。印林,日照人。)

41.子云识字似相如,记得前年隔巷居。忙杀奚童传搨本,一行翠墨一封书。

(别吴子苾太守式芬。子苾,海丰人。)

42.夹袋搜罗海内空,人才毕竟恃宗工。笥河寂寂覃溪死,此席今时定属公。

(别徐星伯前辈松。星伯,大兴人。)

43.联步朝天笑语馨,佩声耳畔尚泠泠。遥知下界觇乾象,此夕银潢少客星。

(别共事诸宗室)

44.毫霜掷罢倚天寒,任作淋漓淡墨看。何敢自矜医国手,药方只贩古时丹。

(己丑殿试,大指祖王荆公上任宗皇帝书。)

45.眼前二万里风雷,飞出胸中不费才。枉破期门佽飞胆,至今骇道遇仙回。

(记己丑四月二十八日事)

46.彤墀小立缀鹓鸾,金碧初阳当画看。一队佽飞争识我,健儿身手此文官。

47.终贾华年气不平,官书许读兴纵横。荷衣便识西华路,至竟虫鱼了一生。

48.万事源头必正名,非同综核汉公卿。时流不沮狂生议,侧立东华儜佩声。

(官内阁日,上书大学士,乞到阁看本。)

49.东华飞辩少年时,伐鼓撞钟海内知。牍尾但书臣向校,头衔不称閷其词。

(再国史馆日,上书总裁,论西北塞外部落源流,山川形势,定《一统志》之疏漏,初五千言,或曰:非所职也。乃上二千言。)

50.千言只作卑之论,敢以虚怀测上公?若问汉朝诸配享,少牢乞附孙叔通。

(在礼部上书堂上官,论四司政体宜沿宜革三千言。)

51.客星烂烂照天潢,许署头衔著作郎。翠墨未干仙字蚀,云烟半榻掖门旁。

(官宗人府,奉旨充玉牒馆纂修官,予草剏章程,未竟其事,改官去。)

52.齿如编贝汉东方,不学咿嚘况对扬。屋瓦自惊天自笑,丹毫圆折露华瀼。

(予每侍班引荐,奏履历,同官或代予悚息。丁酉春,京察一等引见,蒙记名。)

53.半生中外小回翔,樗丑翻成恋太阳。挥手唐朝八司马,头衔老署退锋郎。

(选授楚中一司马矣,不就,供职祠曹如故。)

54.科以人重科益重,人以科传人可知。本朝四十九科矣,搜集科名意在斯。

(八岁,得就登科录读知,是搜集二百年科名掌故之始。)

55.手校斜方百叶图,官书似此古今无。只今绝学真成绝,册府苍凉六幕孤。

(程大理同文修会典,其理藩院一门及青海西藏各图,属予校理,是为天地东西南北之学之始。大理没,予撰蒙古图志竟不成。)

56.孔壁微茫坠绪穷,笙歌绛帐启宗风。至今守定东京本,两庑如何阙马融?

(戊子岁,成尚书序大义一卷,太誓答问一卷,尚书马氏家法一卷。)

57.姬周史统太销沈,况复炎刘古学瘖。崛起有人扶左氏,千秋功罪总刘歆。

(癸巳岁,成左氏春秋服杜补义一卷,其刘歆窜益左氏显然有迹者,为左氏决疣一卷。)

58.张杜西京说外家,斯文吾述段金沙。导河积石归东海,一字源流奠万哗。

(年十有二,外王父金坛段先生授以许氏部目,是平生以经说字、以字说经之始。)

59.端门授命有云礽,一脉微言我敬承。宿草敢祧刘礼部,东海绝学在毘陵。

(年二十有八,始从武进刘申受受公羊春秋,近岁成春秋决事比六卷,刘先生卒十年矣。)

60.华年心力九分殚,泪渍蟫鱼死不干。此事千秋无我席,毅然一炬为归安。

(抱功令文二千篇,见归安姚先生学塽,先生初奖惜之,忽正色曰:“我闻著墨不著笔,汝文笔墨兼用。”乃自烧功令文。)

61.轩后孤虚纵莫寻,汉官戊己两言深。著书不为丹铅误,中有风雷老将心。

(定裴骃史记集解之误,为孤虚表一卷,古今用兵孤虚图说一卷。)

62.古人制字鬼神泣,后人识字百忧集。我不畏鬼复不忧,灵文夜补秋灯碧。

(常恨许叔重见古文少,据商周彝器秘文,说其形义,补说文一百四十七字,戊戌四月书成。)

63.经有家法夙所重,诗无远诂独不用。我心即是四始心,泬寥再发姬公梦。

(为诗非序、非毛、非郑各一卷。予说诗以涵泳经文为主,于古文、毛、今文三家,无所尊,无所废。)

64.熙朝仕版快茹征,五倍金元十倍明。扬扢千秋儒者事,汉官仪后一书成。

(年十四,始考古今官制,近成汉官损益上下二篇,百王易从论一篇,以竟髫年之志。)

65.文侯官冕听高歌,少作精严故不磨。诗渐凡庸人可想,侧身天地我蹉跎。

(诗编年始嘉庆丙寅,终道光戊戌,勒成二十七卷。)

66.西京别火位非高,薄有遗闻琐且劳。只算初识镜背字,敢陈法物诂球刀。

(为典客道古录、奉常道古录各一卷。)

67.十仞书仓郁且深,为夸目录散黄金。吴回一怒知天意,无复龙威禹穴心。

(年十六,读四库提要,是平生为目录之学之始,壬午岁,不戒于火,所蒐罗七阁未收之书,烧者什八九。)

68.北游不至独石口,东游不至卢龙关。此记游耳非著作,马蹄蹀躞书生孱。

(东至永平境,北至宣化境,实未覩东北两边形势也,为纪游合一卷。)

69.吾祖平生好孟坚,丹黄郑重万珠圆。不才窃比刘公是,请肄班香再十年。

(为汉书补注不成,读汉书,随笔得四百事。先祖匏伯公,批校汉书,家藏凡六七通,又有手抄本。)

70.麟经断烂炎刘始,幸有兰台聚秘文。解道何休逊班固,眼前同志只朱云。

(癸巳岁,成西汉君臣称春秋之义考一卷,助予整齐之者,同县朱孝廉以升。)

71.剔彼高山大川字,薄我玉箧金扃中。从此九州不光怪,羽陵夜色春熊熊。

(年十七,见石鼓,是收石刻之始。撰金石通考五十四卷,分存、佚、未见三门,书未成,成羽琌山金石墨本记五卷。郭璞云:“羽陵,即羽琌也。”)

72.少年薄录睨千秋,过目云烟浩不收。一任汤汤沦泗水,九金万祀属成周。

(撰羽琌之山典宝记二卷)

73.奇气一纵不可阖,此是借琐耗奇法。奇则耗矣琐未休,眼前胪列成五岳。

(为镜苑一卷,瓦韵一卷,辑官印九十方为汉官拾遗一卷,泉文记一卷。)

74.登乙科则亡姓氏,官七品则亡姓氏。夜奠三十九布衣,秋灯忽吐苍虹气。

(撰布衣传一卷,起康熙迄嘉庆,凡三十九人。)

75.不能古雅不幽灵,气体难跻作者庭。毁杀流传遗下女,自障纨扇过旗亭。

(年十九,始倚声填词,壬午岁勒为六卷,今颇悔存之。)

76.文章合有老波澜,莫作鄱阳夹漈看。五十年中言定验,苍茫六合此微官。

(庚辰岁,为西域置行省议、东南罢番舶议两篇,有谋合刊之者。)

77.厚重虚怀见古风,车裀五度照门东。我焚文字公焚疏,补纪交情为纪公。

(壬辰夏,大旱,上求直言。大学士蒙古富公俊五度访之,予手陈当世急务八条,公读至汰冗滥一条,动色以为难行,余颇欣赏。予不存于集中。)

78.狂禅辟尽礼天台,棹臂琉璃屏上回。不是瓶笙花影夕,鸠摩枉译此经来。

(丁酉九月二十三夜,不寐,闻茶沸声,披衣起,菊影在屏,忽证法华三昧。)

79.手扪千轴古琅玕,笃信男儿识字难。悔向侯王作宾客,廿篇鸿烈赠刘安。

(某布政欲撰吉金款识,属予为之。予为聚拓本穿穴群经,极谈古籀形义,为书十二卷。俄布政书来请绝交,书藏何子贞家。)

80.夜思师友泪滂沱,光影犹存急网罗。言行较详官阀略,报恩如此疚心多。

(近撰平生师友小记百六十一则)

81.历劫如何报佛恩?尘尘文字以为门。遥知法会灵山在,八部天龙礼我言。

(佛书入震旦以后,校雠者稀,乃为龙藏考证七卷;又以妙法莲华经为北凉宫中所乱,乃重定目次,分本迹二部,删七品,存廿一品,丁酉春勒成。)

82.龙树灵根派别三,家家楖栗不能担。我书唤作三桠记,六祖天台共一龛。

(近日述天台家言为三普销文记三卷,又撰成龙树三桠记。)

83.只筹一缆十夫多,细算千艘渡此河。我亦曾穈太仓粟,夜闻邪许泪滂沱!(五月十二日抵淮埔作)

84.白面儒冠已问津,生涯只羡五侯宾。萧萧黄叶空村畔,可有拥书闭户人?

85.津梁条约遍南东,谁遣藏春深坞逢?不枉人呼莲幕客,碧纱幮护阿芙蓉。

(阿,读如人痾之痾,出续本草。)

86.鬼灯对对散秋萤,落魄参军泪眼荧。何不专城花县去?春眠寒食未曾醒。

87.故人横海拜将军,侧立南天未蒇勋。我有阴符三百字,蜡丸难寄惜雄文。

88.河干劳问又江干,恩怨他时邸报看。怪道乌台牙放早,几人怒马出长安。

89.学羿居然有羿风,千秋何可议逢蒙?绝怜羿道无消息,第一亲弯射羿功。

90.过百由旬烟水长,释迦老子怨津梁。声闻闭眼三千劫,悔慕人天大法王。

91.北俊南孊气不同,少能炙毂老能聪。可知销尽劳生骨,即在方言两卷中。

(凡驺卒谓予燕人也,凡舟子谓予吴人也,其有聚而轇轕者,则两为之舌人以通之。)

92.不容水部赋清愁,新拥牙旗拜列侯。我替梅花深颂祷:明年何逊守扬州。

(同年何亦民俊,时以知府衔驻黄河。)

93.金銮并砚走龙蛇,无分同探阆苑花。十一年来春梦冷,南游且吃玉川茶。

(同年卢心农元良,时知甘泉。)

94.黄金脱手赠椎埋,屠狗无悰百计乖。侥幸故人仍满眼,猖狂乞食过江淮。

(过江淮间不困戹,何亦民、卢心农两君力也。)

95.大宇东南久寂寥,甄陀罗出一枝箫。箫声容与渡淮去,怀上魂须七日招。

(袁浦席上有限韵赋诗者,得箫字,敬赋三首。)

96.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谁分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聚今朝。

97.天花拂袂著难销,始愧声闻力未超。青史他年烦点染:定功四纪遇灵箫。

98.一言恩重降云霄,魔劫成尘感不销。未免初禅怯花影,梦回持偈谢灵箫。

99.能令公愠公复喜,扬州女儿名小云。初弦相见上弦别,不曾题满杏黄裙。

100.坐我三熏三沐之,悬崖撒手别卿时。不留后约将人误,笑指河阳镜里丝。

101.美人才调信纵横,我亦当筳拜盛名。一笑劝君输一著,非将此骨媚公卿。

(友人访小云于杭州,三至不得见,愠矣。箴之。)

102.网罗文献吾倦矣,选色谈空习性存。江淮狂生知我者,绿牋百字铭其言。

(读某人与友人书,即书其后。)

103.梨园爨本募谁修?亦是风花一代愁。我替尊前深惋惜,文人珠玉女儿喉。

(元人百种,临川四种,悉遭伶师窜改,昆曲鄙俚极矣,酒座中有征歌者,予辄挠阻。)

104.河汾房杜有人疑,名位千秋处士卑。一事平生无齮龁:但开风气不为师。(予平生不蓄门弟子)

105.生还重喜酹金焦,江上骚魂亦可招。隔岸故人如未死,清樽读曲是明朝。

106.西来白浪打旌旗,万舶安危总未知。寄语瞿塘江上贾,收帆好趁顺风时。

107.少年揽辔澄清意,倦矣应怜缩手时。今日不挥闲涕泪,渡江只怨别蛾眉。

108.六月十五别甘泉,是夕丹徒风打船。风定月出半江白,江上女郎眠未眠?

109.四海流传百轴刊,皤皤国老尚神完。谈经忘却三公贵,只作先秦伏胜看。

(重见予告大学士阮公于扬州)

110.蜀冈一老抱哀弦,阅尽词场意惘然。绝似琵琶天宝后,江南重遇李龟年。(重晤秦敦夫编修恩复)

111.家公旧治我曾游,只晓梅邨与凤洲。收拾遗文浩无涘,东南一部小阳秋。

(太仓邵子显辑太仓先哲丛书八帙,起南宋迄乾隆中,使予序之。)

112.七里虹桥腐草腥,歌钟词赋两飘零。不随天市为消长,文字光芒聚德星。

(时上元兰君、太仓邵君,为扬州广文;魏默深舍人、陈静蓭博士乔扬州;又晤秦玉笙、谢梦渔、刘楚桢、刘孟瞻四孝廉,杨季子都尉。)

113.公子有德宜置诸,有德公子毋忘诸。我方乞■忽诵此,箴铭磊落肝脾虚。

114.诗人瓶水与谟觞,郁怒清深两擅H绱烁卟攀じ叩冢废巫吩∪啤

(郁怒横逸,舒铁云瓶水斋之诗也;清深渊雅,彭甘亭小谟觞馆之诗也。两君死皆一纪矣。)

115.荷衣说艺斗心兵,前辈须眉照座清。收拾遗闻归一派,百年终恃小门生。

(少时所交多苍老,于乾隆庚辰榜过从最亲厚,次则嘉庆己谓,多谈艺之士。两科皆大兴朱文正为总裁官。)

116.中年才子躭丝竹,俭岁高人厌薜萝。两种情怀皆可谅,阳秋贬笔未宜多。

117.姬姜古妆不如市,赵女轻盈蹑锐屐。侯王宗庙求元妃,徽音岂在纤厥趾?

118.麟趾褭蹄式可寻,何须番舶献其琛?汉家平淮书难续,且仿齐梁铸饼金。

(近世行用番钱,以为携挟遍也,不知中国自有饼金,见《南史•诸彦回传》,又见韩偓诗。)

119.作赋曾闻纸贵夸,谁令此纸遍京华?不行官钞行私钞,名目何人饷史家?

120.促柱危弦太觉孤,琴边倦眼眄平芜。香兰自判前因误,生不当门也被除。

121.荒青无缝种交加,月费牛溲定几车?只是场师消遣法,不求秋实不看花。

(所僦寓有治圃者,戏赠。)

122.六朝古黛梦中衡,无福秦淮放棹行。想见钟山两才子,词锋落月互纵横。

(欲如江宁,不果,亦不得见马湘帆户部、冯晋渔比部两同年消息。)

123.不论盐铁不筹河,独倚东南涕泪多。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胜栽禾?

124.残客津梁握手欷,多君郑重问乌衣。故家自怨风流歇,肯骂无情燕子飞。

(重晤段君果行、沈君锡东于逆旅,执手言怀。两君,家大人旧宾客也。)

125.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过镇江,见赛玉皇及风神雷神者,祷词万数。道士乞撰青词。)

126.不容儿辈妄谈兵,镇物何妨一矫情。别有狂言谢时望:东山妓即是苍生。

127.汉代神仙玉作堂,六朝文苑李男香。过江子弟倾风采,放学归来祀卫郎。

128.黄河女直徙南东(金明昌元年),我道神功胜禹功。

安用迂儒谈故道,犁然天地划民风。(渡黄河而南,天异色,地异气,民异情。)

129.陶潜诗喜说荆轲,想见停云发浩歌。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舟中读陶潜,诗三首。)

130.陶潜酷似卧龙豪(语意本辛弃疾),万古浔阳松菊高。

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

131.陶潜磊落性情温,冥报因他一饭恩。颇觉少陵诗吻薄,但言朝叩富儿门。

132.将左晨星一炬存,鱼龙光怪百千吞。迢迢望气中原夜,又有湛卢剑倚门。

(江阴见李申耆丈、蒋丹棱秀才。丹棱,申耆之门人也。)

133.过江籍甚颜光禄,又作山中老树看。赖是元龙楼百尺,雄谈夜半斗牛寒。

(陈登之别驾座上,重晤盛午洲光禄。)

134.五十一人忽少三,我闻陨涕江之南。箧中都有旧墨迹,从此袭以玫瑰函。

(闻都中狄广宣侍御、苏宾嵎吏部、夏一卿吏部三同年忽然同逝。)

135.偶赋凌云偶倦飞,偶然闲慕遂初衣。偶逢锦瑟家人问,便说寻春为汝归。

136.万卷书生飒爽来,梦中喜极故人回。湖山旷劫三吴地,何日重生此霸才?(梦顾千里有作。忆己丑岁与君书,定五年相见,君报书云:“敢不忍死以待。”予竟爽约。君以甲午春死矣。)

137.故人有子尚饘粥,抱君等身大著作。刘向而后此大宗,岂同陈晁竟目录。

(千里著《思过斋笔记》,校定六籍、百家,提其文字,且生陈、晁后七百载,目录方驾陈潮,亦足豪矣。嗣君守父书,京师传闻误也。)

138.今日闲愁为洞庭,茶花凝想吐芳馨。山人生死无消息,梦断查湾一角青。

(拟寻洞庭山旧游,不果,亦不得叶山人昶消息。)

139.玉立长身宋广文,常州重到忽思君。遥怜屈贾英灵地,朴学奇才张一军。

(奉怀宋于庭丈作。于庭投老德楚南一令,奇才朴学,二十年前目君语,今无以易也。)

140.太湖七十溇为墟,三泖圆斜各有初。耻与蛟龙竟升斗,一编聊献郏侨书。

(陈吴中水利策于同年裕鲁山布政。郏瞧,郏亶之子,父子皆著三吴水利书。)

141.铁师讲经门径仄,铁诗念佛颇得力。似师毕竟胜狂禅,师今遟我莲花国。

(江铁君沅是予学佛第一导师,先予归一年逝矣。千劫无以酬德,祝其疾生净土。)

142.少年哀艳杂雄奇,暮气颓唐不自知。哭过支硎山下路,重钞梅冶一奁诗。

(舅氏段右白,葬支硎山,平生诗晚年自涂乙S璞洹睹芬毙芬痪怼#

143.温良阿者泪涟涟,能说吾家六十年。见面恍疑悲母在,报恩祝乳后昆贤。(金媪者,尝保抱予者也。重见于吴中,年八十有七。阿者,出《礼记•内则》,今本误为可者。悲母,出《本生心地观经》。)

144.天教梼杌降家门,骨肉荆榛不可论。赖是本支调护力,若敖不馁怙深恩。(到秀水县重见七叔父作)

145.径山一疏吼寰中,野烧苍凉悼达公。何处复求龙象力,金光明照浙西东。(明紫柏大师刻《大藏》,版在径山,康熙中,由径山迁嘉兴之愣严寺。今十不存四矣。求天台宗各书印本,亦无所得。)

146.有明像法披猖后,荷担如来两尊宿。龙树马鸣齐现身,我闻大地狮子吼。(拜紫柏、藕益两大师像)

147.道场馣馤雨花天,长水宗风在目前。一任拣机参活句,莫将文字换狂禅。

(示愣严讲主逸云。讲主新刻明人《愣严宗通》一书。)

148.一脉灵长四叶貂,谈经门祚郁岧嶤。儒林几见传苗裔?此伏高邮冠本朝。

(仿嘉兴太守王子仁。子仁,文肃公曾孙,石臞孙,吾师文简公子。)

149.只将愧汗湿莱衣,毁极堂堂岁月迟。世事沧桑心事定,此生一跌莫全非。

(于七月初九日到杭州,家大人十年七十有三,倚门望久矣。)

150.里门风俗尚敦庞,年少争为齿德降。桑梓温恭名教始,天涯何处不家江?

(家大人扶杖出游,里少年皆起立。)

[编辑本段]作者小传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和唐朝大诗人李白合称“大李杜”。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编辑本段]全诗内容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编辑本段]韵译

在剑外忽然听说,收复蓟北的消息,

初听到时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

回头再看看妻子儿女,忧愁哪里还在。

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兴得快要发狂!

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

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

我立即从巴峡穿过了巫峡;

很快便到了襄阳,随即又奔向洛阳。

[编辑本段]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本作的韵脚是:七阳;可"三江七阳"通押。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 ● ● ⊙ ⊙ ● ●, ○ ⊙ ● ● ● ⊙ △ 。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 ⊙ ⊙ ● ○ ○ ●, ⊙ ⊙ ○ ○ ● ● △。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 ● ○ ○ ⊙ ●, ○ ○ ● ● ● ○ △ 。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 ⊙ ○ ● ⊙ ○ ●, ⊙ ● ○ ○ ● ● △ 。

[编辑本段]注释

1闻:听说。

2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

3收:收复。

4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乱时,叛军的根据地。公元763年被官军收复。

5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四川。

6 蓟北:今河北北部一带,是叛军的老巢。

7 涕泪:流泪;流涕。

8却看:回过头来看。

9妻子:妻子和孩子。

10 愁:忧愁。

11漫卷:胡乱卷起。指高兴得不能读书了。

12 喜欲狂:高兴的要发狂。

13纵酒:尽情的喝酒。

14青春:明丽的春天的景色。作者想象春季还乡,途中有宜人(妻子),和景色相伴。

15作伴:指春天可以陪伴我。

16巴峡:当在嘉陵江上游(长江三峡之一)。

17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湖北交界处。

18襄阳:今属湖北。

19洛阳:今属河南,古代城池。

[编辑本段]解说

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杜甫早就盼望能早日平定安史之乱。

当这一天终于盼来时,他竟激动得喜极而泣。前四句由“忽传”到“初

闻”,再到“却看”“漫卷”,几个连续动作把作者惊喜的心情描绘得生龙活现。后

四句通过想象,尽力描写“喜欲狂”时的激动心情:他不但要高歌痛饮,而且恨不

得乘着大好春光马上回到家乡,这从他一口气列出的四个地名,就能看出他的心早

已沿着这一路线飞走了!

[编辑本段]问题探讨

问: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古诗词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的“裳”,读shang呢,还是读cháng?

答:古代汉语中的词是以单音节为主的,而现代汉语中的词是以双音节为主的,因此在教学古诗文时要特别注意不能把两个单音节词当成一个双音节词。

“初闻涕泪满衣裳”一句中的“衣裳”是两个单音节词,指“衣”和“裳”。在古代,“衣”指上衣;“裳”读cháng,指遮蔽下身的衣服,像今天的裙裤,男女都可以穿。

现代汉语中的“衣裳”是双音节词,“裳”是轻声,读shang。古代汉语中没有“衣裳”这个词,所以这个“裳”读cháng,不能读成shang。

同样,该诗中“却看妻子愁何在”的“妻子”,也是两个词,指“妻子和孩子”,有的资料上翻译为“老婆(老伴)和儿女”。所以,这里的“子”读zǐ,不读轻声。

[编辑本段]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作者五十二岁。宝应元年(762)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即广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过着飘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杜甫于此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抒写忽闻叛乱已平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剑外”乃诗人所在之地,“蓟北”乃安史叛军的老巢,在今河北东北部一带。诗人多年飘泊“剑外”,艰苦备尝,想回故乡而不可能,就由于“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

真如春雷乍响,山洪突发,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喷薄而出,涛翻浪涌。“初闻涕泪满衣裳”,就是这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第一个浪头。

“初闻”紧承“忽传”。“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以形传神,表现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逼真表现。“蓟北”已收,战乱将息,乾坤疮痍、黎元疾苦,都将得到疗救,个人颠沛流离、感时恨别的苦日子,总算熬过来了,怎能不喜!然而痛定思痛,回想八年来的重重苦难是怎样熬过来的,又不禁悲从中来,无法压抑。可是,这一场浩劫,终于象恶梦一般过去了,自己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了,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这“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写法,必需很多笔墨,而诗人只用“涕泪满衣裳”五个字作形象的描绘,就足以概括这一切。

第二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这是惊喜的情感洪流涌起的更高洪峰。“却看妻子”、“漫卷诗书”,这是两个连续性的动作,带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当自己悲喜交集,“涕泪满衣裳”之时,自然想到多年来同受苦难的妻子儿女。“却看”就是“回头看”。“回头看”这个动作极富意蕴,诗人似乎想向家人说些什么,但又不知从何说起。其实,无需说什么了,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亲人们都不再是愁眉苦脸,而是笑逐颜开,喜气洋洋。亲人的喜反转来增加了自己的喜,再也无心伏案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同享胜利的欢乐。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一联,就“喜欲狂”作进一步抒写。“白日”,点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难得“放歌”,也不宜“纵酒”;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想到这里,又怎能不“喜欲狂”!

尾联写“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狂想鼓翼而飞,身在梓州,而弹指之间,心已回到故乡。惊喜的感情洪流于洪峰迭起之后卷起连天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这一联,包涵四个地名。“巴峡”与“巫峡”,“襄阳”与“洛阳”,既各自对偶(句内对),又前后对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对;而用“即从”、“便下”绾合,两句紧连,一气贯注,又是活泼流走的流水对。再加上“穿”、“向”的动态与两“峡”两“阳”的重复,文势、音调,迅急有如闪电,准确地表现了想象的飞驰。试想,“巴峡”、“巫峡”、“襄阳”、“洛阳”,这四个地方之间都有多么漫长的距离,而一用“即从”、“穿”、“便下”、“向”贯串起来,就出现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疾速飞驰的画面,一个接一个地从眼前一闪而过。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诗人既展示想象,又描绘实境。从“巴峡”到“巫峡”,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峡”到“襄阳”,顺流急驶,所以用“下”;从“襄阳”到“洛阳”,已换陆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确。

这首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万斛泉源,出自胸臆,奔涌直泻。仇兆鳌在《杜少陵集详注》中引王嗣奭的话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他人决不能道。”后代诗论家都极为推崇此诗,赞其为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也”《读杜心解》)。

吃食感情宣泄如奔流直下,语言明快爽朗,率性而写,不作妆饰,句句有喜色,被清人浦起龙称为老杜“生平第一快诗。”(《读杜心解》)

[编辑本段]写作背景

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正月,史朝义兵败自杀,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相继投降,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延续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才彻底平息。当时诗人杜甫正携着妻子流落在四川梓州,听到这一胜利喜讯不禁大喜若狂,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杜甫家人

草案 杜甫的家人历史记载比较少,按《杜甫传》看来,他的妻子姓杨,是司农少卿杨怡的女儿。

他有两个儿子宗文宗武。有一女名凤儿,安史之乱才出生。随后举家流离,均到过四川,后面到川东,最后流落湖南。杜甫死后,妻杨氏无奈何,变卖衣物,买了棺木,草草成殓,带了宗文、宗武,几个姨姑,把灵柩送到岳阳。又把坐的船卖掉,才在当地勉强殡葬。后来宗文、宗武虽然成长,但是进身无路,家道还是那么穷困。直到宗武的儿子嗣业长大,长年焦劳,费了不少事,求了许多人,才继续先人之志,把杜甫的灵柩送到洛阳惬师。这时杨氏已早病死,嗣业才得把祖父母的灵柩合葬在首阳山。离开杜甫的死已四十多年了。

杜甫简介

杜甫(公元712--770年),汉族,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七五九),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安史之战

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是唐中叶朝廷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势力分权的一场统治 阶级内部权力再分配的斗争。这场战争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起兵反唐, 到代宗宝应二年(763年)史朝义兵败,前后长达8年之久,中经洛阳之战、常山之战、 太原之战、睢阳之战、河阳之战等重大战役,最后以唐朝平定叛乱结束。

唐朝中期以后,府兵制度破坏,募兵制逐渐产生,驻守边防城镇的节度使大量招募 军队,在其防地内逐渐取得了政权、财权和兵权,势力渐渐壮大。朝廷权力被藩镇割据 势力分割。节度使不服从朝廷调遣,联合起来反对中央,甚至向皇帝兴师问罪,形成与 中央抗衡的割据势力。相比之下,京师禁卫寡弱,不足以控制外地节镇之兵,形成外重 内轻局面。

天宝元年(742年)唐全国有55万军队,其中49万驻守边境,归各地节度使掌握。 河北边防重镇平卢(今河北卢龙县)、范阳(今北京市)节度使更是兵精将广,势力强 大。各地节度使都以养兵起家,极度姑息将领,士卒骄横跋扈,废易主帅为常事。如河 北幽州(今北京市)、成德(今河北定州市)、魏博(今河北大名县)三镇在位的57个 节度使中,由朝廷任命的只有4人,其余53人或擅立,或为士兵拥立,其中又有22人为 部下逐杀。因此,在藩镇统治地区连年征战,攘夺不休,这种局面使方镇节度使争夺最 高统治权力的野心不断膨胀,终于酿成安史之乱。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禄山以讨伐权相杨国忠为名,在范阳起兵反唐。

安禄山叛兵由范阳南下,一路攻陷藁城、陈留(河南开封市)、荥阳,直逼洛阳。唐朝 命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讨伐叛军。叛军田承嗣、安守忠进 攻洛阳,守将封常清军队被叛军骑兵冲杀,大败溃逃,叛军攻占洛阳,封常清逃走。叛 军追击高仙芝军队,唐军大乱,人马践踏,死者不可胜数。后唐军退守潼关,才阻住叛 兵西进。在河北,平原(今山东德州市)太守颜真卿、常山(今河北正定县)太守颜杲 卿兄弟相约阻击叛军。史思明率兵攻打常山,颜杲卿昼夜拒战,终因粮尽无援,常山失 守,颜杲卿及一家30余人被害。常山之战虽然失败,但却牵制了叛军攻打潼关的兵力, 减轻了关中的压力。

天宝十五年(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准备西进夺取长安(今陕 西西安市)。唐玄宗任命河西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扼守潼关。哥舒翰采用 以逸待劳战术阻击叛军,等待决战时机成熟。但玄宗屡次催促他出战,哥舒翰不得已出 关与叛军决战,结果唐军大败,哥舒翰力战被俘,投降了安禄山。潼关既破,长安已无 险可守,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安禄山兵进长安,纵兵劫掠,搜捕百官、宫女、宦官押赴 洛阳。

当叛兵攻下长安时,玄宗之子李亨逃到灵武,即位称帝,是为肃宗。肃宗整军经武, 准备收复两京,中兴唐朝。唐将郭子仪率兵5万赴灵武,李光弼赴太原抗敌,肃宗政权 始能立足。然而李亨任用志大才疏的房绾谋划军国大事,命他率兵收复两京。房绾于是 分兵3路,向长安进发。他迂腐地效用古代车战之法,用2000辆牛车,两翼由步兵和骑 兵掩护,与叛军安守忠在咸阳附近作战,敌军乘风纵火,拉车的老牛吓得四处乱窜,唐 军死伤4万余人,部将杨希文、刘贵哲投降叛军,房绾只带数千人逃归灵武。 在抗击安史叛军的战斗中,影响最大的是太原之战和睢阳之战。至德二年(757年) 正月,安禄山为其子安庆绪所杀。

这年,史思明、蔡希德率兵10万两路围攻太原,准备攻下太原,长驱朔方(今宁夏 灵武县西南),消灭肃宗政权。唐将李光弼率领军民于城外掘濠沟,在城内修堡垒,凭 险固守太原。 史思明率骁骑兵攻城,命令军队攻东城西城接应,攻南城北城接应,百般设计,又 造云梯、土山攻城,双方相持月余。李光弼募人挖地道通到城外,把叛军攻城的人马云 梯陷入地道中,又制造大炮,毙伤叛兵2万余人,史思明才率军稍稍后退。李光弼派偏 将诈降,亲自率军挖好地洞,严阵以待,史思明正在准备受降,突然一声天崩地裂,叛 兵千余人陷入地洞,顿时大乱,唐军乘势出去,杀伤1万余人。史思明留下蔡希德攻城, 自己逃回范阳。李光弼选敢死士出攻,杀敌7万,蔡希德败逃,唐军取得了太原保卫战 的胜利。

与此同时,安庆绪命尹子奇率兵13万攻打睢阳(今河南商丘市南),唐守将许远向 守卫雍丘(今河南杞县)、宁陵的张巡求援,张巡自宁陵率兵进入睢阳城,与许远共同 坚守。二人齐心协力,张巡指挥战斗,许远调集军粮,修造战具,唐军只有6000余人, 但却士气百倍,昼夜苦战,有时一天作战20次,杀敌2万余人,尹子奇率军回撤。三四 月间,尹子奇再度围攻睢阳。张巡杀牛饷军,士卒感奋,全部出战。叛军见唐军人少, 麻痹轻敌,张巡率军直冲敌阵,杀叛将30余人,士兵3000人,追杀数十里,大获全胜。

此后双方相持于睢阳,张巡命令士兵夜间在城上列队击鼓,作出要交战的样子,叛军一 夜不敢休息,唐军则在白天息鼓休整。如此数日,尹子奇不复防备,张巡率领勇将南齐 云、雷万春10余将突袭敌营,直冲到尹子奇大帐,杀敌将50余人,叛兵5000人,南齐云一箭射中尹子奇左眼,险些把他活捉,尹子奇率兵撤围。七月,尹子奇第三次围攻睢阳, 唐军因伤亡无法补充,又无援兵,城中粮食也用完,张巡只好固守拒敌。叛军用云梯、木驴、土囊攻城,张巡随机应变,千方百计破敌,迫使尹子奇做长期围困的计划。由于数月苦战,唐军只剩600人,孤立无援。张巡命南齐云赴临淮(今安徽泗县东南)向贺 兰进明求援,但贺兰进明忌妒张巡成功,拒不发兵。叛兵见援兵不到,城中鼠雀都被网 罗以尽,攻城更急,唐军将士力竭不能出战,城遂失陷,张巡、南齐云、雷万春等36将 被害,许远押赴洛阳。

太原和睢阳保卫战,牵制了叛军大量兵力,对扭转战局起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 唐将郭子仪率兵攻取凤翔,平定河东,肃宗由灵武进至凤翔,会集陇右、安西和西域之 兵,又借回纥兵,收复两京。至德二年(757年)九月,唐军进攻长安,李嗣业率前军, 郭子仪率中军,王恩礼率后军,与叛军李归仁交战。唐军初战不利,为叛军所败。李嗣 业袒胸持刀,身先士卒,唐军手执长刀,排阵推进,所向披靡。唐将王难得被敌箭射中, 肉皮下翻遮住了眼,他连箭带肉拔去,血流满面,战斗不止。叛军伏兵又被仆固怀恩和 回纥兵击败,士气沮丧。叛军大败,被斩首6万,践踏而死者不计其数,唐军乘胜收复 长安。广平王李俶与回纥王叶护、唐将郭子仪等率军兵进洛阳,安庆绪杀所获唐将哥舒 翰、许远等逃回河北,唐军收复洛阳。

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杀安庆绪,自称大圣燕王,史思明由范阳率河北诸郡 兵南下攻汴州(今河南开封市),唐将许叔冀出降。史思明进攻郑州。唐将李光弼在河 阳(今河南孟县)拒战。史思明攻打河阳,命勇将刘龙仙出战,唐将白素德追杀龙仙, 叛军惊恐。李光弼又命唐军烧毁叛军布置在黄河中的船只,造浮桥炮击叛军,叛将高庭 晖、李日越、董秦都投降唐军。史思明亲自率兵攻河阳,叛将周挚攻北城。唐将李抱玉、 荔非元礼、仆固怀恩等奋击破敌,杀死千余人,俘虏500人,周挚遁逃。李光弼把俘虏 晓示南城史思明,史思明见大势已去而退走。

上元二年(761年)三月,史朝义杀史思明,自立为帝。

史朝义率兵攻宋州(今河南商丘市),为唐将田神功所败。宝应元年(762年), 唐代宗即位,命雍王李适为天下兵马元帅,仆固怀恩为副元帅,协同李光弼讨伐史朝义。

唐军在洛阳北郊大败叛兵,杀获甚众,史朝义败归河北,唐将仆固炀又在贝州(今河北 清河县)取胜。宝应二年(763年),史朝义败走范阳,穷困自杀,延续8年的安史之乱 被平定。

安史之乱是中唐社会矛盾的产物。由于唐朝社会长期承平,不识战斗,所以叛兵很 快攻下洛阳和长安。然而叛军每破一城,都大肆劫掠妇女、财货,男子壮者荷担,老弱 则被杀死,渐失民心。安禄山攻陷长安后,日夜纵酒为乐,没有进兵四川,使玄宗在蜀, 太子李亨在灵武立足,组织力量反击。唐将颜杲卿、张巡、郭子仪、李光弼等力阻叛军, 不但消灭了敌军大量有生力量,而且稳住了战局,为唐军战略反攻准备了条件。颜杲卿、 张巡抗击叛军的事迹,惊天地泣鬼神,为人千古传颂。

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1973

[我来完善]相关词条:

更多

石灰吟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芙蓉楼送别辛渐望岳赠花卿江畔独步寻花

开放分类:

唐诗,杜甫,古诗词,战争诗

更多 合作编辑者:

530585432、星之学生、我爱听沙沙、_ect、艾芑芑、63485002、wanghao004、674376517、RH306609628、声_超光速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编辑词条 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58455 次

编辑次数:72 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今天

创建者:pumaomao82

最新动态

百科活动:校园百科编辑赛

活动快报:

百所大学校园百科成功发起

定义我的校园关键词

已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释]

1.这是《已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九州:中国。

2.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哑。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究:终究、毕竟。

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擞:振作精神。

6.降:降生。

--------------------------------------------------------------------------------

[解说]

“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因此他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地呼唤:天公啊!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译文: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龚自珍,生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浙江杭州东城马坡巷,卒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终年五十岁。

龚自珍出身于书香门第的仕宦家庭,前辈多在朝廷或地方为官,且在文学或学术上都有著书立说和一定的素养;母亲是位女诗人。这样的家庭,很自然培养了龚氏的文化底蕴。龚自珍所处年代是清中期嘉、道两朝社会变革时期。龚自珍的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二十七岁以前为第一阶段。主要活动是读书、应考和著述。二十八岁到四十七岁为第二阶段。这一时期龚自珍步入官场,于腐败、黑暗的宦海里孤军奋战。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后,在朝廷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礼部主事等职。参加了国史馆重修《清一统志》的工作,充任校对官。此间,他广泛结交要求改革时弊和主张严禁鸦片的朋友,在政治、经济、边防等方面发表了许多颇有见地的文章。在文学上致力于诗文、词的创作。四十八岁到终年为第三阶段。道光十九年(1839年),他四十八岁,由于他“动触时忌”,愤然辞官南归。在南归途中,创作了组诗,后集成《己亥杂诗》;以后回乡任江苏丹阳云阳书院、杭州紫阳书院任讲席。

《己亥杂诗》是龚自珍集成的组诗,共三百一十五首,占他现存诗文的一半以上。这个诗集只有一种七绝体裁,四句二十八字。就是在这些短小精悍的诗里,反映了龚自珍异常广阔的生活面,书写了十分复杂的思想情感。诗集写作的时间共九个多月。但从牵涉时间看,长达四十多年。论人物,有名有姓的就达一百二十多人,从朝廷大学士到家中老保姆。论学术,涉及经学、史学、佛学、小学、地理、典制、金石、食货、礼仪。写行踪,则由京到杭,又由昆山到固安,再回昆山,往返九千余里。抒情怀,则有去官出都、沿路见闻、应接亲友、别墅闲居、风雪长途、妻儿聚会、杭州追悼。述身世,则有师友相会、科场遭际、冷署生涯、著作删存、典籍存佚。其余触景生情、因事记忆的更不在少数。

如此繁多复杂的内容,都被龚自珍收入短短的七言四句之中,无不充分展现了龚氏卓越的才华和学抱。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是龚自珍用锋利的笔端触及整个封建官僚制度的著名诗篇。这里他运用了借喻的手法,对当时在封建专制制度统治下,人才横遭摧残,一片死寂的政治局面给予了无情的谴责和抨击。

谁肯栽培木一章,黄泥亭子白茅堂。

新蒲新柳三年大,便与儿孙作屋梁。

同样,龚自珍借题发挥,托事抒怀,对旧式的科举制度进行了尖锐的批判。龚自珍处于欧美资本主义的魔爪伸向东方、伸向中国并迅速发展的时代。龚自珍就是当时能敏锐洞悉英美等国侵略企图的人,他坚定的禁烟思想,在他南归途中写的几首诗里反映得极为突出。

津梁条约边南东,谁遣藏春深坞逢。

不枉人呼莲幕客,碧纱橱护阿芙蓉。

这首诗指出了清政府颁布的禁烟条款已遍布东南沿海一带,但是鸦片烟馆里吸食鸦片的人却照样门庭若市。近代反对殖民侵略的政治家林则徐就曾气愤地说过:“盖以衙门中吸食最多,如幕友、官亲、长随、书办、差役、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贩卖之人。”清政府内部实际已经形成了一支吸毒、贩毒的卖国势力,这些人利用职权,包庇纵容外国侵略者的鸦片走私活动,致使鸦片走私已成公开和半公开的状态。龚氏以憎恨嘲讽的笔触,揭示了鸦片能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的根源。

勿须多引,龚自珍以尖锐、犀利、变幻的妙笔,囊括展示了社会各个层面的丰富内容,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出他读万卷书、用万卷书、志于革新的意象和过人的胆识。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写下《己亥杂诗》中令众人瞠目的诗篇。

清代嘉庆、道光两朝数十年间,从诗坛上看,人才是十分寥落的。仅有诗可查的,绝大多数亦陈陈相因,创新之才极少。龚自珍在这一时期出现,实在是起了扶衰救弊的作用,其实也是社会变革的推动。《己亥杂诗》就其艺术特性来说,处在十九世纪中叶的龚自珍不可能完全抛弃传统,他是在继承,也是在创新。他的继承,反映了他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接受这一面;他的创新,则反映了他敢于揭露腐朽,抨击现实,勇于革新的这一面;所以说正是“艺高人胆大”。龚氏曾评价自己的诗说:“欲为平易近人诗,下笔清深不自恃。”

《己亥杂诗》极为全面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的思想意识和思想动态,他强烈的革新思想,又必然影响他的诗和诗风。在龚氏的身后,中国社会的变革猛然以跳跃的形式向前发展,这也是历史发展之必然。从另一方面说,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诗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风格,雄伟的境界,瑰丽的形象,深沉的思想,新奇的观念,所有这些都影响着整个诗坛。晚清以来,爱好龚诗的人很多。曾经一度,学龚诗、集龚句蔚然成风,不乏龚自珍忠实的崇拜者,这不能不说是龚自珍及其诗文的造诣和魅力了。人才。

注释

只有风雪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气,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语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316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