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与其续篇《在人间》、《我的大学》共同构成了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是首篇。在这部小说中,描写的是作者10岁以前的童年时代的生活。记叙了主人公成长、生活的历程,描写了那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
在阿廖沙三岁时,他失去了父亲,母亲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家。阿廖沙来到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家业已经开始衰落,阿廖沙的两个舅舅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斗殴,由于家业不景气,外祖父变得也愈加专横暴躁、自私自利。一天,阿廖沙出于好奇,把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染成了蓝色,结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阿廖沙的母亲由于不堪忍受这种生活,便丢下了他,离开了这个家庭,并重新拥有了一个家庭。阿廖沙的外祖母是最疼爱他的,而外祖父则与之相反,他不爱人,总是寻找人的罪恶,惩罚人。
后来,外祖父迁居了,母亲在一天早晨突然回来了。开始,她教阿廖沙认字读书,但是,生活的折磨使她渐渐地变得漫不经心,经常发脾气。但母亲的再婚,婚后生活是不幸福的,她经常挨丈夫打。由于和后父不合,阿廖沙又回到外祖父家中,这时外祖父已经全面破产!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困苦。外祖父的吝啬心理在这时开始表现出来。不仅与外祖母分家,而且还将值钱的东西留给了自己,把一些破罐子给了外祖母。为了糊口阿廖沙只好放学后同其他孩子们合伙拣破烂卖,和外祖母一起努力过上了并不贫苦的生活。同时,也感受到了友谊和同情。他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三年级,就永远地离开了学校课堂。
这时候阿廖沙母亲逝世,他埋葬了母亲以后,不久便到“人间”去谋生。
高尔基出生在一个贫穷的木工家庭中在残暴的沙皇统治时期,高尔基吃尽了苦头:幼年丧父,却又受尽外祖父的虐待他周围的人都是那么的自私,贪婪,充满了仇恨。
1、 《童年》中有许许多多的人物形象,我们看到的人物有:勇敢正直的老匠人 格里高里,善良乐观的外祖母阿库琳娜·伊凡诺夫娜,自私残暴的外祖父卡希林,贪婪恶毒的小舅舅 雅科夫以及快乐的小茨冈,和执着的好事情。
2、外祖母称“我”为“小鬼”的原因是 “我”多嘴多舌
3、他以 优秀 的成绩读完___三年级 ______,便永远的离开了课堂。
4、 大舅 捉弄老裁缝 格里戈里 ,让侄子萨沙把____滚烫的顶针________放在格里戈里手边,不料却被外公无意中戴上,外公把孙子抽了一顿。
5、阿廖沙被母亲送进了学校,但不久因____出水痘___被迫休学在家。
6、 阿廖沙认为___外祖母__的上帝仁慈、有同情心,外祖父的上帝却拒人于千里之外,让人望而生畏。
7、《童年》写到了阿廖沙生活的几个阶段,分别是:(1)他在自己家中知道他父亲死去的时候;(2)在外祖父家的生活;(3)母亲改嫁与继父生活;(4)母亲死后,被外祖父遗弃,走向人间
8、外祖父第一次打阿廖沙是因为阿廖沙把白色桌布染成蓝色。
9、阿廖沙第一次看到两个舅舅吵架是因为分家的事。
10、小茨冈怎么死的?
两个舅舅让他背十字架,他摔了一下,被十字架砸死了
11、阿廖莎第一次搬家是因为家里着火了
12、阿廖沙的外祖父把第一次搬家的那栋房子卖给了酒馆老板
13、尼古拉是阿廖沙的小弟弟,阿廖沙的母亲死于肺病
14、娜塔丽娅舅妈在大火扑灭后死了,大火后,外祖父搬到了小酒馆上面。
15、小茨冈死后,我更加依恋外祖母,她是我终生的好朋友。
16、外公强迫母亲改嫁,母亲拼命反抗,外公异常生气,将气愤转到外祖母身上,毒打外祖母,阿廖沙为她报仇,将外公最喜欢的圣像图剪碎。
17、我全身都是红点,得了天花时,只有外祖母来接近我,给我讲故事。
18、米哈伊尔的萨沙喜欢坐在半明办黑的角落里一言不发。
19、外祖父经常毒打外祖父和孩子们,如阿列克谢因染坏一匹布,被他打得昏死过去,狠心剥削工人,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东西。
20、《童年》是作者以(高尔基 )为原型创作的( 自传体 )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讲述的是阿廖沙( 3到10岁 )这一年龄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 )的生活状况。21、在<<童年>>这部作品中,阿辽沙·彼什科夫的父亲名叫____彼什科夫____,他是个手工业者,老实,本分;外祖母名叫______阿库林娜·伊凡诺夫娜____,她勤劳,善良;外祖父名叫______卡希林____,他凶狠残暴。
22、是什么原因使阿廖沙的外祖父变得吝啬,专横,残暴?
生活所迫,为了传到钱
23、外祖母带给了阿廖沙什么影响?
是外祖母那对世界无私的爱滋润了阿廖沙,使阿廖沙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艰难的生活。
24、阿廖沙下船之后见到了几个人?分别是谁?
七个人,分别是米哈伊尔舅舅,雅科夫舅舅,纳塔利亚舅妈,两个表哥萨沙,卡捷琳娜表姐和外祖父。
25、当染坊失火时,是谁在组织救火?反映了他(她)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外祖母,沉着冷静的特点。
26是谁每天在屋子里做科学实验?为什么叫他(她)这个名字?
“好事情”,因为无论他遇见什么事情都会说“好事情”。
27、阿廖沙为什么要把酒馆女主人锁在地窖里?这表现了他对谁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因为酒馆女主人骂外祖母,骂得很难听,甚至向外祖母扔胡萝卜,表现了阿廖沙对外祖母的喜爱之情。
28、傻子伊戈沙的外号是什么?
“兜里装死鬼”
29、“我和祖国的无数优秀人物中的第一个人的友谊,就这样结束了”这句话中“第一个人”指的是谁?为什么要结束这段友谊?
“好事情”;因为外祖父不喜欢他,拒绝阿廖沙与他交往,并且强迫他搬走。
30、“好事情”走后,谁和阿廖沙很要好?他(她)像谁?那个地方像?
彼得伯伯,像外祖父,也是那么瘦,那么干净利落。
31、是什么事情让我和三兄弟成了好朋友?
“我”帮他们就上来了落水的小弟弟。
32、阿廖沙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母亲并不是强有力的,她和别人一样,也怕外公?
他遭到外祖父的毒打,母亲却无力的救他,只能绝望的痛哭。
33、《童年》在全书开篇第一章,主人公的 父亲 就去世了。同一天,母亲生下了一男婴也死了。
34、外祖父家里年轻力壮的学徒 小茨冈 身份很特殊。而秃顶大胡子的格里高里 则常常受到捉弄。
35、节日的狂欢中,通常由 雅科夫舅舅 弹琴、 小茨冈 表演的舞蹈则让大家如痴如醉。
36、《童年》一书中,阿廖沙的昵称有 阿尼亚 、 阿廖沙 、 阿列克谢依 。
37、“我”到外祖父家,“我”最喜欢的事情是 叫外祖母讲故事 ,其中印象最好的是 勇士伊凡和隐士米朗 。
38、第一个阿廖沙识字的人是 外公 。
39、外祖父从猫嘴里救下一只 八哥 ,并教它说话,可是外祖父却不喜欢它。
40、在《童年》中,外祖母每天早晨起床后都要对着 喀山圣母 的神像祈祷。
41、外祖父家都不喜欢的一个房客叫“ 好事情 ”,军人的妻子叫他“ 白舅儿 ”,彼得大伯叫他“药剂师”和“巫术师”。;
42、“我”在外祖母家的“童年”是痛苦的,但“我们小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也充满了快乐,例如我们一起 捕鸟 、 打猎 、 滑雪 。
43、在“ 好事情 ”的教导下,阿廖沙打败了街上最厉害的小孩 克留什尼可夫 。
44、阿廖沙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是“ 好事情 ”。这个绰号是因为每次叫他吃饭或喝茶时,他总是回答一句“ 好事情 ”而得来的。、
45、外祖父的染坊起火, 外祖母 把硫酸盐从火中拿出来。
46、在污浊的环境中,阿廖沙的身边也有一些好人,如多次舍身用自己的胳膊挡住外祖父树条子的 小茨冈 ,阿廖沙心灵成长产生极大影响的房客“好事情”等人。
47、阿廖沙偷偷地用继父的钱买了什么书?
《创世纪》《安徒生童话》
48、母亲把“我”送进学校,同学们嘲笑“我”,神父不喜欢“我”,为什么?
“我“穿的是母亲的皮鞋,大衣是用外祖母的外套改的,没有《新旧约使徒传》,“我”还常学他的口头语。
49、“又高又瘦,浑身黑得像被烟熏过一般,穿一件厚实的羊皮统子,在铁锈一般皮包骨的脸上,长满硬毛”,“有一对细小而忧郁的眼睛”,这些文字刻画的是谁?人们给他起的外号是什么?
伊戈沙;“衣袋里的死鬼”
50、你能说出阿廖沙外祖母三处以上的外貌特征吗?(用原话)
头发特别多,黑眼睛,牙齿雪白,软塌塌的大鼻子,红鼻头,胖胖的有点驼背。
51、阿廖沙读完三年级后,得到了那些奖励?
一本福音书,一本克雷洛夫寓言,一本《法达、莫尔加耶》。
52、阿廖沙的舅舅们为什么要分家?
怕阿廖沙的妈妈讨回本该属于她的嫁妆。
53、外祖母一生共生了18个孩子,但只活下来3个,对此在《童年》中她的解释是;
上帝看中了我的孩子,都拿去当天使了。
54、当外祖母知道阿廖沙报复酒店女主人时,她是怎样做的?
朝阿廖沙屁股踢了一脚,让他把钥匙找回来。
55、《童年》中,外祖母有着怎样的性格?她对“我”有着怎样的影响/(各30字左右)
(1)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心胸宽大。(2)使“我“坚强,勇于面对困苦的生活。
56、为什么外祖父把钱看得比亲骨肉还宝贵?
他从小吃苦受穷,受够了罪,老来变得很贪。
57、外祖母给“我”讲上帝的故事时是什么样子?
声音很低,奇怪地拉长了字音,闭着眼,并且一定得坐着讲。
58、每个星期五小茨冈会去干什么?
他把那匹枣红马沙拉普套到一辆宽大的雪橇上,去赶集买东西。
59、为什么外祖母每天早上祷告的时间不长?
因为她要烧茶。
60、为什么米哈伊尔舅舅总是打纳塔利娅舅母?
他心中火没处发,而且舅母的性格又太懦弱。
61、外祖父向天起誓,如果上帝卖掉房子,他会怎样?
像尼克拉圣人那样,做一次谢恩的祈祷。
62、家人为什么不让阿廖沙上街去玩?
因街上太脏,太污浊。
63、外祖父为什么把在自己屋里养的八哥送上顶楼?
八哥总学外祖父说话。
64、阿廖沙的外祖父是如何评价拿破仑的?
拿破仑是个野心家,想征服整个世界,让所有的人过上同样的生活。但外公认为这样是不对的。
继续阅读
开通VIP,免费获得本文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高尔基的《童年》。高尔基出生在俄国尼日尼诺夫戈罗德一个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在外祖父家,十一岁走向社会,饱尝了人生的辛酸。而《童年》正是根据他童年的生活而写成的,可以说是自传体小说,正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
小说中的主人公同样是三岁丧父,由母亲和外祖母带到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一个性情粗暴、自私的小染坊主,但已快濒临破产。而两个舅舅也是同样的粗暴、自私的市侩,甚至他们的儿女也沿袭着这样的风气。阿廖沙就在这样的家庭中饱受虐待:外祖父经常痛打外祖母及孩子们,有一次竟把阿廖沙打的失去了知觉,结果大病了一场。在这样的环境下阿廖沙幼小的心灵能不觉得恐慌和不安吗?!所以这本书都会令我们每一个人感到不快和压抑,这也是必然的,因为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恻隐之心。
处在这样丑陋的社会,我们不得不担心阿廖沙的心灵会不会也被玷污?但幸好这世界也不完全是丑陋不堪的一面,身边还会有善良正直的人存在,他们给了阿廖沙信心和力量,使他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并相信黑暗终将过去,未来是属于光明的。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便是他的外祖母,她把蜜送到了阿廖沙的心窝中去了。作品中外祖母是最慈蔼、最有人性的形象,她总是用她的温存给予阿廖沙爱的种子,种子发芽了,长成了参天大树,有了羽翼的保护,阿廖沙的世界就不会再任凭风吹雨打了。祖母抚慰了他心灵上的创伤,而真正教他做一个正直的人的是老长工格里戈里。当然那个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小茨冈”也同样教会了阿廖沙如何面对生活的艰难,但他却被两个舅舅给害死了,然而我觉得与其说是被他们害死的,还不如说是被这个黑暗的社会所吞噬的。高尔基正是以他无产阶级作家特有的感情和娴熟的艺术技巧,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成功地再现了阿廖沙作为一代新人从觉醒到成长的艰难历程。
高尔基在作品的开头就写到:“有时连我自己也难于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辩驳、否认,因为在那‘一家子蠢货’的黑暗生活中,残酷的事情太多了。”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这黑暗的另一面,还有一种叫做光明的东西在那隐隐发光。只要还对光明充满希望,那么这一点点微弱的火光就可以被放到无限大,直至洒到每一处阴暗的角落。我想这大概就是高尔基想要表达的另一个更直接更迫切的主题--批判俄国几世纪以来形成的小市民习气,痛斥小市民的卑鄙灵魂。让这种卑鄙灵魂消失,正是无产阶级努力的方向,直至今天还在继续
而我所要说的就是不要对任何不堪的现实失去信心,总会有一些人一些事令你感到痛苦甚至绝望,但你想想,黑暗过去,黎明的曙光总会到来。只要你仍能保持不灭的信心,做一个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人,那么你的光明定会到来
2,读《童年》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逐渐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列克谢因为染坏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过去。幼小的阿廖沙也曾被他用树枝抽得失去知觉。他还暗地里放高利贷,甚至怂恿帮工去偷东西。两个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整日为争夺家产争吵斗殴。在这样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过早地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和丑恶。
舅舅们为争夺家产而争吵斗殴的情景使小阿廖沙饱受惊吓。这一幕真实反映了俄国下层人民沉重的生活状况,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残暴。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环境里,也有温暖与光明。这就是阿廖沙的外祖母和另外一些人,过的另外一种生活。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对阿廖沙的影响,正像高尔基后来写的那样:“在她没有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外祖母使他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
故事生动地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高尔基的童年,是在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度过的: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到专横的、濒临破产的小染坊主外祖父家,却经常挨暴戾的外祖父的毒打。但善良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幼小的他过早地体会到人间的痛苦和丑恶,小小的心灵因而受到许多打击。而外祖母和那些像外祖母一样的人,保护和支持了高尔基。故事生动展示了一个充满残酷、野蛮、愚昧、污秽的令人窒息的生活,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沙皇专制制度的腐败、丑恶,体会到老百姓身处黑暗而不知的奴性与麻木,以及年轻一代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苦难历程。
和高尔基相比,我们的童年是灿烂的,是彩色的;是没有烦恼痛苦的,更是无忧无虑的我禁不住想到了自己,我今年也是十一岁了,当年的高乐基已经走上了独立谋生的道路,想想自己无论做什么事,还要父母给我帮忙,就说一次做奥数题吧,读了一遍以后,觉得这道题很难,根本不经过自己动脑子试一试,就要爸爸来教我,其实这道题很简单,还没等到爸爸来教,我已经做出来了。记得还有那次夏令营吧,在绿色学校里,教官要求我们自己洗衣服,洗衣服说说很简单,做起来却很难,先要擦肥皂,然后这边搓搓,那边搓搓,再……,洗到再来,衣服还是不成样子,脏的地方还是脏,所以爸爸批评我依赖性太重,缺乏独立生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读了《童年》这本书以后,不仅让我珍惜这美好的童年,还让我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和做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