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中狗猫鼠主要内容是什么?

《朝花夕拾》中狗猫鼠主要内容是什么?,第1张

这篇散文首先回击了“现代评论派”对作者“仇猫”的诬蔑,揭露了他们卑劣的手段,然后作者说明自己“仇猫”的近因,刻画出“猫”的主要特征;再以童年的追叙,交代了“仇猫”的原因。

作者表面上讨厌猫,实际上却鞭挞了具有与猫类似习性的一类人,如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军阀统治者的帮凶。作者借追忆自己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最终却惨遭杀害的往事,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此文运用反语和曲笔,以动物喻人,以议论为线索,夹叙夹议,寓意深厚。

评价:

此文的前半篇完全是杂文笔调,而且,文中以讽刺语气加以引用的一些话,如“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不好惹”等等,都摘自论敌徐志摩、陈西滢的文章。

直待写到后半篇,这才正式进入回忆序列:幼时夏夜在桂树底下听祖母讲猫和虎的故事,自己如何救下被蛇追杀的隐鼠,以及听说心爱的隐鼠被猫所吃,因而仇猫、打猫的经历。

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小小的“鼠辈”本不值得喜爱,但因为有了猫的对比,却让我们感到了“鼠辈”其实也有它的可爱之处。

《狗·猫·鼠》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首先回击了“现代评论派”对作者“仇猫”的诬蔑,揭露了他们卑劣的手段,然后作者说明自己“仇猫”的近因,刻画出“猫”的主要特征;再以童年的追叙,交代了“仇猫”的远因;最后批判“中庸之道”,指出它的实质是纵恶养奸;作者表面上讨厌猫,实际上却鞭挞了具有与猫类似习性的一类人,如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正人君子”、军阀统治者的帮凶。作者借追忆自己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最终却惨遭杀害的往事,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此文运用反语和曲笔,以动物喻人,以议论为线索,夹叙夹议,寓意深厚。

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配合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狗代表的有两类,一类是“多管闲事”的或者说是不愿与猫作对的狗,另一个就是与猫打了擂台,和猫争抢压迫群众权利的人(在这种人失败时我们称其为落水狗),这也是鲁迅在文章中所贬斥的。

至于鼠,指的就是处于底层的,受压迫的人民群众。

作者想要通过这篇文章就是用狗和猫来象征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丑恶的人,痛斥他们的恶行。

全文先以禽兽与人相比,讽刺着人类的某写做法比禽兽还不如,然后漫漫进入自己恨猫和绰号“仇猫”的由来的主题。

通过表达自己对小时的回忆生动地刻画出自己和小隐鼠的感情,还有自从得知是猫偷吃小隐鼠后自己的一举一动和打猫、恨猫。即使恨意得以平息但还是回会因为种种猫的“恶习”而小题大做。

细意、精准地写出人的心理。以讽刺军阀和当时那些自称“名人名教授”的所做所为,但没直接点名点姓,也没有被愤怒给冲昏了头,并写出这么好的散文来抨击那些人,可谓精神可佳。

扩展资料: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出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2卷。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

《朝花夕拾》中狗·猫·鼠,猫象征:

猫是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有时又是一副媚态的暴虐者。

狗有两层含义,一是“多管闲事”的或者说是不愿与猫作对的狗,另一个就是与猫打了擂台,和猫争抢压迫群众权利的人。

鼠是遭到压迫的生活于社会最低层的劳苦大众。

作者借追忆自己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最终却惨遭杀害的往事,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此文运用反语和曲笔,以动物喻人,以议论为线索,夹叙夹议,寓意深厚。

艺术特色:

此文采取托物喻人的手法而环环相扣,从“仿佛听得有人说我是仇猫的”写起,把现代评论派的先生们妄图诬蔑作者鲁迅是狗的丑恶用心抖露了出来。

借着查考狗猫成仇的原因,既顺便给了“以动机来褒贬作品的那些时髦”学者一击,又以童话故事中的有关解释,非常巧妙地把现代评论派的先生们和“没眼力”的狗等同了起来。接着,用“我的仇猫,是和这大大两样的”启开下文,很自然地写到了猫和自己仇猫的原因。

1、对猫:憎恨、厌恶。

猫的罪行:

(1)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

(2)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一副媚态;

(3)它老在交配时嗥叫,令人心烦;

(4)它吃了作者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是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 

隐含寓意: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一些所谓的”正人君子“他们“对弱者尽情折磨”、“到处嗥叫”、时而“一副媚态”等特性的憎恶;

2、对隐鼠:珍爱、怜惜、恋恋不舍、喜欢。

先抑后扬  因为那事件对童年的他而言,是以为很坏的 但也正因此才使后边的不识字而为他买书更出彩。

扩展资料:

1、狗猫鼠的主题思想:

(1)此文开篇就直接写明全篇是针对“正人君子们”攻击作者“仇猫”而引发的。

(2)鲁迅把“现代评论派”之流暗喻为“没眼力”的狗。接着,将“正人君子”与动物比较,从而深刻地揭露买办文人“正人君子”的虚伪性。

(3)鲁迅写到仇猫的原因时,作者回叙了儿时听到的故事,让人认识了猫的狡猾。

(4)鲁迅通过对鼠的描写,表现了对大老鼠损人的厌恶和对“只有拇指那么大”又不害人的隐鼠的同情。

(5)作者追忆童年时救养的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和感受,表明了作者同情弱小者和憎恶暴虐者的态度,对当时的社会进行了鞭挞,同时表现了作者与军阀斗争到底的韧性战斗精神。

2、艺术特色:

(1)此文采取托物喻人的手法而环环相扣。

(2)鲁迅通过狗猫鼠把矛头对准了现代评论派,把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它们的奴才们不如虫蛆、不如鸷禽猛兽的本质勾画了出来。

在《狗猫鼠》中,作者借追忆自己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最终却惨遭杀害的往事,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

作者表达了对当时社会上纵容邪恶,不能除恶务尽的现象的愤怒,同时表现了作者与军阀斗争到底的韧性战斗精神。此文运用反语和曲笔,以动物喻人,以议论为线索,夹叙夹议,寓意深厚。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25年的“五卅”运动,标志着***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进入高潮。鲁迅支持的“女师大”学潮,是全国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围绕着“女师大”学潮,鲁迅和帝国主义、北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现代评论派”,展开了毫不妥协的斗争。

鲁迅写的许多杂文揭露他们的本质,使他们露出原形。“现代评论派”以退为进,发表一系列攻击作品,1926年2月21日,作者鲁迅写下此文予以回击。

参考资料:

-狗·猫·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367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