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夏情感散文
故乡的夏情感散文,很多人对自己的故乡都有不一样的情感,在故乡的那个夏天,有些人是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事,这些事都被别人写成文章,下面我分享故乡的夏情感散文,一起来看下吧。
故乡的夏情感散文1故乡的夏天来得很迟,更准确地说,故乡的夏天应该从芒种前后算起。因为,这之前,虽然已经立夏,树叶已然关门,地里的小苗儿刚刚拱土或正在拱土,可北方早晚的气温温差还是很大,早行早作的人们还须穿得稍微厚实一些。不是嘛,郑二爷自打开春种地就开始,早晚穿着棉袄棉裤,而一到了中午,就脱掉棉袄开始晒膀子,直到过了端午节才正儿八经地脱掉了棉衣棉裤,于是,整个一个夏天并半个秋天郑二爷就光着膀子、光着脚儿穿一条短裤,我估摸着,若不是为了遮羞,他那条短裤都是奢侈的。
故乡的夏天是丰腴的,招摇的,多姿多彩的。那浩瀚的原始森林,参天的古树,遮天盖日,当你走进去,一丝凉意袭来,让你顿感十分惬意,然而,没有向导,你肯定不会走出这片林海,你一定会为那一丝凉意变得彻骨寒凉而懊悔。
站在山顶向下俯瞰,那一望无垠的绿,又浓又深,笼罩着山村,笼罩着沟谷,偶尔有几许红的黄的山花点缀其间,也给大山增加了几许乐趣。清晨,当第一缕晨曦照进大山,远远望去,山谷中的花草树木挂满了露珠,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晶莹的光,白雾笼罩山峦,摇曳的炊烟袅袅升腾,勤劳的乡村,又托起了冉冉红日,又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夏日的早晨,鸟儿们醒的最早,这时是它们喊山、练嗓子的最好时机。于是,没有专门的舞台亦没有专业的伴奏,它们就站在枝头组团歌唱。你听,黄鹂的歌声最为清脆嘹亮,棒槌鸟儿的嗓音很具穿透力,布谷鸟儿的唱得是否有些凄楚哀婉?还有,还有喜鹊的高亢,乌鸦的沙哑,直把大山的早晨唱成热烈而深邃。而最烦人的当数麻雀,天还没亮,就站在窗前亦或站在门前的树上、杖子上唧唧喳喳叫个不停,好端端的一个星期天,很想睡个懒觉,愣是被它们给搅和得不得安宁。
夏日的白天,骄阳似火,锄禾的人们在烈日的炙烤下一个个汗流浃背,人们把脸儿冲后,用锄头在田垄上倒退着搂,就听“刷刷刷”,手起锄落,直把个齐腰身深的苞米地撸得冒烟咕咚。不过,好在你如果此时正站在山冈的一棵小树下,定会有阵阵山风吹过,瞬间,你定会感到心旷神怡。
牛们犁完一上午的田,卸下满身的行头,便被老饲养员请到山上吃野餐。小牛犊儿找不到妈妈,满街“哞,哞”直叫。谁家的鸡正飞出鸡窝,不停地唱着:“格达达!格达达!”一副很不情不愿的样子。
正中午时分,老人们躲在树荫下或者自家窗下闭目合眼,似睡非睡地摇着蝇甩子,年轻人三五成群聚到一起山南海北,南朝北国地胡侃一气。
小伙伴们聚集在村头大水泡子里,挖起水底的淤泥把整个身子抹成泥人状,然后再一头扎进水里,直把个清亮亮的水泡子搅成混泥汤子,直呛得小鱼儿们把头伸出水面张着嘴巴呼吸。
夏天的傍晚,天气依然闷热。蚊子和瞎眼蠓儿们也乘着夜色出来蹭吃蹭喝。外婆总是用艾蒿草搓成草绳并且把它点燃,一是用来驱赶蚊虫,二是用来点她的老旱烟袋。当然,这种草绳现搓现用是不行的,都是外婆去年就搓好了的,今年新搓的是要留着明年用的。
于是乎,我们数星星,看月亮,听外婆讲狼妈妈的故事。不时地,还会有几只萤火虫飞过,我们便放下故事,追着撵着去捉萤火虫。
夏天的雨,来得很突然。看着响晴响晴的天儿,一会儿便乌云密布,天地间拉起一道黑色的幕帐,给人的感觉似乎一点气儿都不透,闷得人们都有些窒息。而忽一阵风过后,雷声骤起,一道闪电划过天宇,倾盆大雨,便一泻如注,霎那间,桑田变成沧海。是啊,雨来了,热走了,空气变得湿润了,凉爽了,人们方才有喘了一口气儿的感觉。
这样的夏天是在儿时的记忆里,这样的夏天是在我的故乡——大山深处。
城市的夏天,用空调装点气候,用电扇驱赶燥热。尤其是在这位居亚热带的南国小城,只有春夏没有秋冬,当春天的脚步还没有站稳,夏天便匆忙地挤了进来。持续的高温,昼夜一成不变的热,着实让人们难以接受。煎熬之余,让我想起了故乡的夏。
我怀念四季分明的故乡,更怀念故乡的夏,我试着问风儿:“你可曾去过我的故乡,那里的夏天是否依然?”
故乡的'夏情感散文2故乡的夏天抒情散文
对于乡下的农人,夏天是一场兵临城下的战役,步步进逼的节气,像一支战前号角,把麦收吹得迫在眉睫。风吹麦浪,一片片收获匍匐在挥汗如雨的身后,广阔的田野成了争分夺秒的战场,紧张和忙碌充斥在乡人的眼角眉梢。
晒麦场边的乡间少年,坐在树荫下,坚守着大人们指派的看场职责,遥望青山,满怀苍茫,独对少年心。
不曾留心何时听到了第一声蝉鸣,浓密的绿荫深处,此起彼伏的吟唱,把整个故乡大地叫得一片喧嚣。日出而作的田间乡人,几乎天天都行走在暴烈的阳光下,不像生命的寒蝉那样,他们把盛夏的光阴,珍惜得一刻都不忍挥霍,忙完夏收,秋种已经伴着汗水播下。
故乡的夏天,往往伴随着干旱,不论土地还是心田,都有种焦渴在日益积累,而阵阵雷声总会在远方赶来赴约,回应这份殷殷期盼。响彻云天的炸雷,在闪电撕裂天幕之后,催生了一场淋漓尽致的雨阵,让农家屋檐下都密织着直白的雨帘。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乡的夏雨也独具禀赋,来得迅急,走得洒脱,豪迈得像故乡的汉子,直爽而又及时地成了盛夏的救世主,整个山川河流都滋润得绿意深染。有老者牵只羊走向溪边那片葱茏,看场少年光了脚丫疯跑在泥泞的清凉中,雨燕在蔚蓝的天地之间倏忽翻飞……
故乡的农村几乎每家都有地窖,冬暖夏凉,冬天可以储藏红薯白菜,夏季可以用来保存容易腐烂的食物。窖口边上往往会有一棵树,泡桐或洋槐,树上拴一根结实柔韧的麻绳,绳头系一个荆条篮子,剩余的饭菜放进去,盖了湿润过的粗布方巾,把篮子放下去。田间劳作回来,晌午饭时,提着绳子拉上来,单是那传递在手心里的丝丝清凉,已经把周身的酷热驱散开去。
地窖较深,空气缺氧,不能避暑纳凉,但窑洞是一片清爽之地,内壁或青砖砌层或土质裸露,经年的时光早已把洞内风干得潮湿全无。一张竹席铺上土炕,一家老小躺在这洞天福地,自有农家清贫中的甘甜。
随着小暑、大暑节气的到来,酷热未消,凉气未至,一场急雨过后,故乡的大地天空,不觉中渗入了一丝松散和从容,农家瓦檐下飘荡起混着香味的青青炊烟;房前屋后的树木枝头更深了一层绿;初夏时一望无际焦灼火燎的田野,长起了半腰深的玉米苗;打麦场上的麦秸垛边,留下了母鸡带着鸡仔觅食的湿爪印……
故乡的夏天,不似南方夏季的黏湿闷热,也不像北疆昼夜温差大,这样的夏天才是真正的夏天。四季若要用人生阶段来比喻,这夏天该是青壮年了,有着躁动和火暴,跳动着步步走向沉稳的节律。
踩在大暑的尾端,已看到了立秋在不远处探头探脑,故乡的夏天在剥啄的时光里,一点点消退。初始登场的毛手毛脚,中场的急躁和火暴,都在时光里平复,光阴这把刀,消磨着四季的节点,让每一个火热的日子都渐成记忆。
自然,整个饱满的故乡夏天,也终将被褪成蝉蜕一样的空壳,依附在春夏秋冬轮回不息的岁月大树上,成为过往,更成为将来……
花江畔的寒夜里,雪落无声。一个正为回到故乡做些例行准备的游子,却偶然读到一篇关于故乡的美文,就怎么也放不下了——
这是一个流动的时代,流动的人才有资格拥有故乡。我们打包故土,远走他乡。但我们依然拥有儿时的记忆,拥有努力的方向,也更拥有未来的安逸,因此更加拥有故乡。是的,流动的人的故乡,就在心底最深处,就是一个心安理得、静夜独处时的去处。这样的故乡,我们用每一次的流血、流汗、流泪来浇灌,来呵护,因此时刻新鲜,念兹在兹。
这是一个流动的时代,让我们用流动为自己举杯。在流动着,被流动着,实在是因为我们不甘现状,因为我们向往美好。因此,如果说在春节之前义无反顾地踏上回家之旅,其实就是一次候鸟的迁徙,一次对于身份认同的追逐,一次对于传统文化的回溯;那么,那些在春节依然难以返家的人们,但愿他们能在自己的梦想与向往中,拥有一种全新的身份认同。
这是一个流动的时代,每个人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游子,有的是因为远离故土,有的则是因为故土难离,但不约而同地,我们都在流动,或神游八极,或远走天涯。时代的发展,我们早已远离了农耕社会的图腾,有了市场经济社会崭新的理念。从这个意义上,我们都是传统的游子,但我们都选择了朝向新时代精神的回归。因为这种选择,所以流动;因为这种流动,所以心安。而心安处,即为故乡。(杨耕身《心安之处即为故乡》)
故乡的云
一首歌词,是费翔唱的
天边飘过故乡的云
它不停地向我召唤
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
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
归来吧,归来哟
浪迹天涯的游子
别在四处漂泊
踏着沉重的脚步
归乡路是那么漫长
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
归来吧,归来哟
浪迹天涯的游子
归来吧,归来哟
我已厌倦漂泊
我已是满怀疲惫
眼里是酸楚的泪
那故乡的风那故乡的云
为我抹去创痕
我曾经豪情万丈
归来却空空的行囊
那故乡的风那故乡的云
为我抚平创伤
吹来故乡泥土的芬芳
归来吧,归来哟
浪迹天涯的游子
归来吧,归来哟
归来吧,归来哟
别在四处漂泊
我已是满怀疲惫
眼里是酸楚的泪
那故乡的风那故乡的云
为我抹去创痕
我曾经豪情万丈
那故乡的风那故乡的云
为我抚平创伤
归来却空空的行囊
那故乡的风那故乡的云
为我抚平创伤
我心醉的故乡美文
我心醉的故乡美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而故乡是许多外出游子的心灵寄托。对外出的人来说不管在哪里,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故乡。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我心醉的故乡美文!
我心醉的故乡美文1一个人独处,泡上一杯清茶,闭上眼睛,慢慢回味茶香,这一刻是何等的美好?看着舒展又卷缩的茶叶片,在茶杯里悠然跳舞,仿佛有生命一般灵动,在水里继续那充满活力的生活。这时也让我在悠长的思绪里,打开了尘封已久的记忆……
我的老家是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名字叫汪沟,地处太行山余脉的方山脚下。紧挨柿树疙道、平岭、滑峪、里沟、流河等自然村。关于汪沟村名的由来,我曾询问过不少上辈的老人,却都摇头不得而知。
这里景色十分迷人,给我留下无尽的思念和梦幻般的记忆:斑斓多彩、无拘无束、天真烂漫、欢声笑语、蓝天白云、条条地块的丰收景象和漫山遍野的碧绿苍翠……尽管我已离开这里四十余载,可每每想起,仍令我陶醉、心驰神往。
这里四面环山,十几户的人家所住房屋,原料大都用不规则的灰皮石,由匠工倚势而建。小山村静静地落枕在山凹里,犹如刚出生的婴儿安睡在母亲温软的臂弯里。犹如被现代文明遗忘的角落,更像美国阿米什部落一样,依旧那么原始。
北山,叫柏树顶儿。不算很高,半个时辰就可以爬到山顶。盛夏时节遍山白草,以山顶最为丰美。一片稀零散落的柏树点缀其间,犹如站立着的大块翡翠,与随风飘舞白草哼出小曲儿,相得益彰,美的心醉。
东山,名曰东灵顶儿。与我们村隔条沟,山上长满各种葱茏的树木花草。传说曾有多位仙女下凡于此,演绎了很多仙凡界故事,颇有些神话色彩,因离村庄稍远,未曾攀爬过一次。
但每当太阳升起时,它的轮廓像一组画在天际的东方抛物线,清晰可见。
南山,我称它为南咕嘟。长的憨且胖。中间有个大肚腩,鼓的老高,像弥勒佛的大肚子。快到山底时,又长出一个小山堆,犹如男孩露出的肚脐。肚腩两边是两个山谷,再往两边是翘起的山岭,犹如南咕嘟的两只振翅欲飞的翅膀。
西山,是著名的方山。山峰陡峭,山形变化多样,险峻挺拔,植被覆盖率很高。半山腰有一洞穴,传说曾有几位身怀绝世神功的老道,在此修行,后得道升天。
现在的方山已成风景名胜区,松柏苍翠繁茂,梯田遍布山顶,亭宇错落有致。山下小吃琳琅满目,民俗颇具规模。
清晰记得,山村的早晨,会笼罩一缕缕淡淡的晨雾,湿湿的、甜甜的,略带点青草的香气,漫然缭绕在房顶、山坡,有时会像绸带一样,漂浮在湛蓝的天空上。
一旦太阳出来,她就会像丑媳妇儿见了公婆一样,一溜烟儿似的不见影踪。山路边的野草上,会挂着晶莹剔透的露水珠,趟踏其中,鞋子连带着脚丫子都弄得湿漉漉的。
白天,如若晴天,定会蓝天白云,无论飞机飞多高,只要路过山村的上空,都能看的清清楚楚,尽收眼里;雨天,更是极富诗意般的世界,漫山遍野的草木被雨水冲刷得干干净净,晶莹剔透翠绿欲滴。空气变得清新无比。
雨水从山上流下,流向水窖,也流向村南的一条自然河沟,到处可闻潺潺水声,声音美的令人心醉神迷,像优美的钢琴小调。
山村的傍晚,多彩宁静。夕阳的余辉渲染了整个山村,色彩丰富多姿,有时会有一道道彩虹附着在山坡和沟壑间,迷幻幽雅,静谧祥和。待袅袅炊烟升起时,夜幕便缓缓拉开。
这人间烟火好像海洋上的雾气,从灶火开始,飘向天空。整个山村闪耀着若明若暗的灯火,恰似都市的霓虹。
尤其夏天的夜晚,一切都显得飘渺朦胧,似乎连空气都变得清馥馥的。在豆棚瓜架下,林木水溪边,流萤飞舞,三三两两,忽前忽后,时高时低,那么轻悄、飘忽,好像忽隐忽现的小精灵提着绿幽幽的灯笼,在凡间舞蹈,美妙迷人。
秋天,天高云淡,蔚蓝的天上,时有燕南飞的奇景,大雁成群结队排着“一”字形,有时排着“人”字形。田地里,高粱涨红了脸,苞米咧开了嘴,黄澄澄的苞米粒,象一颗颗金豆子。
谷子笑弯了腰,正向村民们鞠着躬,大豆被风吹得乐出了声,红薯也在秧下鼓出,让泥土裂开了缝,山瓜梨枣漫山遍野……整个山村就是天然的'食品超市和水果店。
更让人难以忘记的是漫山遍野的点点蜻蜓、拱在土里的油虫、到处飞舞的田秋螂、藏于石头下蝎子、爬在椿树上的花蹦蹦、唧唧只叫的知了、长在山坡上的地菇莲……都可食用,都是超级有机食品。
给我少年时代的成长提供了极其丰富多样的营养。现在难寻的就是这样天然的人生滋补。
汪沟的冬天,虽清冷难耐,但有温暖的被窝、取暖的炭火也足够应对;炎热的夏天,虽无空调,但到处可寻的树荫、水沟、小溪,还有用石头堆砌的厚墙,盖起的房屋,阴凉通风,天然空调……
我在汪沟长到十五岁,在这里洒满了我童年和少年时代的足迹,留下无数说不完道不尽的难忘故事。现在想来,当时的一年四季,都那么有滋有味儿,无忧无虑,快乐无比……
那时的我,无论怎样也想不到,后来的我会奔赴城市,更难想到还远涉重洋……光阴似水,岁月无情,不经意间,时间从指缝间悄悄流淌,在这喧嚣的红尘中,在这渐渐平淡的时光里……老家汪沟的缕缕炊烟仿佛依然在柔柔微风中摇曳跳舞……
我心醉的故乡美文2深夜,我伫立在奶奶家陈旧的书柜前,翻看着老旧的相册。突然,一张已经泛黄的老照片映入了我的眼帘。
照片上的小女孩站在一座低矮的平房前,应该是刚玩完沙,手中还握着一个塑料铲,眼睛笑成了一个弯弯的月亮,看起来十分开心、满足。问起父亲才知道这是我六岁时在废弃的供应处工厂照的相。
这泛黄的照片勾起了我心中深埋已久的回忆,展现出一幅幅记忆中的景象。
我那已经逝去的童年便是在这里度过的,记忆中供应处的厂房就在我家旁边,那时沙地上耸立着一座座矮小的平房。
没有世纪公园之前,我的乐趣便是每天到那里玩沙。虽说及不上抗战遗址那么历史悠久,但我想这房屋还是有一定的年头了:经过了无数风吹日晒的外墙已经发白,铁质的窗框也已锈迹斑斑……这些印记都是它“成长”路上的见证人。
回忆间,我仿佛又看见了许多孩童蹲在沙坑中玩沙的样子,欢声笑语,好不热闹。我仿佛又看见了自己在路边逗野猫,不时地摸摸它的脑袋,被它蹭得痒到开怀大笑。我仿佛又看见那废弃厂房中尘封的蜘蛛网……
如今,十年过去了,我早已寻不见那低矮平房的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青石板铺成的道路和符合城市气息的一幢幢淡**建筑。而那欢乐的记忆也随着时光的飞逝全部躲进了心底的某个角落,等待着一个契机被再次唤醒。
我看着那张老照片,似乎明白:故乡,就是指你和她之间的联系不过是在那里度过了你人生中最普通的一段时光,她见证着你的成长,陪伴着你度过人生中最顺利或艰难的一个过程,并且和你一起承担着所有的喜悦与悲伤。
她就像一首悠扬而缓慢的乐章,无论何时想起,仿佛点开了播放键,一听那曲调,记忆中的片段便浮现在脑海中。
故乡,一本老旧的历史书。它谱记着我生活的酸甜苦辣,每逢想起,总能令我遐思,给我以无限青春与奋斗的力量。
我爱你,故乡!
编者按:家乡是每一个都割舍不下的一部分,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家乡情怀。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作者的散文《再回乡村》。
在老家的乡村里萦绕着我童年的记忆,也扎下了我认知这个世界最原始的根系,这条根系在我成年后依然是我认知这个世界最朴素,最坚实的思想支点和审美视野。在我远离家乡多年后,乡村记忆仍然是我身上抹不掉的一片胎记。老家的乡村,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清新,活跃,质朴,自然。无论我运用多么唯美的词汇去形容它都不过分。
童年的乡村,袅袅炊烟,翠绿的田野,跌宕起伏的山峦,绵软的草地是我享受自然的乐园,耕牛无疑是人与自然在乡村的时空中起着极其重要的连接剂和调配图景。我常想,我就像莫言笔下《透明的胡萝卜》文章中那个无语的黑孩,草地上吃草的牛儿和家里养的狗是我童年最亲密的伙伴,直到我已步入了中年,我还依然会想起陪我打发童年时光的那头耕牛和家里养过的那条狗。每到夏季,夕阳大红大紫地挂在山梁的树梢上满脸憋的通红,同样也把暴晒了一个下午的黑孩的脸晒的通红,在如血的霞光中,伴着高低音如织的蛙声,赶着牛儿走在乡村的羊肠小道上,后面还跟着一条雪白的狗。这样的图景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是一枚刻有深刻痕迹的切片,永远地印在了我的大脑和灵魂里。
那时候的乡村,老人、青年人、孩子三代甚至是四代人构成了乡村人群的主体。乡村里狗叫鸡跑牛儿跳,人喊孩哭猪儿叫,老人咳嗽孩子闹,也别是一番景象,乡村里到处充满了活力和乐趣。农田像豆腐块一样拼凑在一起,庄稼绿绿葱葱,飞鸟在树梢与庄稼铺设的地毯上尽情的滑翔和戏闹。乡民们朴素的家庭观念,以及对亲情、乡情的真挚坚守和执着的热爱。乡村里贫富基本一致带来的平等感和尊严感让乡民们感情和谐而真挚。
如今三十年过去了,今年我探亲回家,再次踏上给我童年美丽的梦的地方。乡村里以前泥泞的公路修成了水泥路。路修好了,路上的人却少了,车也少了。山上如织的树木拥挤的扑上路面,遮挡了半条道路。听父亲说,如今各户人家已经没有劳力在山上砍柴砍树了,任由树木杂草随意生长。在乡村小道上也很难得见到乡民,更别说牛儿狗儿了。田野里大量农田荒芜,长满了杂草,耕牛也难寻影迹。听三叔说,如今村里许多家庭都是出钱请外面的人来种家里能维持日常口粮的农地。在农村,也很难找到年轻人了,就连给小孩剪手指甲找个眼睛亮堂的人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听说是学校的学生打架,双方抓破了对方的脸,学校才意识到学生的指甲没人剪,都是学校年轻的老师给帮忙剪的。农村大量年轻劳动力的出走造成的乡村精神风貌的萎缩和颓废。乡村似乎是病了,躯体上严重的失血,丧失了本有的精神活力。商品经济带来的价值冲击正像潮水一样冲刷着农村那固有的淳朴民风和互帮互助的精神。年轻的农人正在乡村的各个角落渐渐地逃跑和溃退。我想,时下,一阵尚物、尚钱、尚权的狂风吹过乡村里那片蔚蓝的天空后,清新质朴的乡村是否还会恢复她固有的纯朴、善良和活力
我走在乡村的小路上,我在想我还能回到童年乡村里那美丽的梦里吗我思索着……
作者简介
陈清,1980年生,陕西洋县人。2012年开始发表作品,创作诗歌、散文、文学评论。文学爱好者,喜欢用诗性的文字品味人间的真爱,阅读人世的美好。
通讯地址:陕西省洋县洋州镇南大街1号关市口海棠苑55号。
作者|陈清
公众号:华阳诗社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梦中每迷还乡路,欲知晚途念桑梓。
——题记
是谁在那个寂寞深邃的夜晚,独自斜倚西窗,不理会夜深露重,失意伤感的道出一曲:“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谁,在白露横江的秋夜,不知桂花的清香,如此偏执的呤出一句:“月是故乡明。”是谁,在弥留之际,不忘关心故土的收复,遗言那么明了又执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谁在大洋彼岸那么的想家,于是有了乡愁,有了那寄托千里愁思的船只。
没有摩登世界的繁华,没有苏林山水的秀美,没有豪放与粗犷,没有缠绵与婉约。你所拥有的只是真挚的情感。看家乡的风土人情,看家中熟悉的场景,感觉如此美妙,如此幸福。
如同那花香,风飘千里可还是花朵最香,如同那落叶,在空中飘零旋转,终还是要回到树的身旁。总会在困惑迷茫之时那么的想家,总会在失意时急切的想听爸妈的话语,好想回家,想那片故土,想那些亲爱的人。
像一只美丽的蝴蝶,斑斓的色彩里,含着淡淡的神韵,延伸了春天的外在美,以舞蹈家一样姿态,一波一波地荡起翩翩的柔情,避开尘世的纷争,传播爱的密语。我们说是想家,其实是在想家人,我们说是想家人,其实是在想一种宽广深厚的爱,一种血浓于水的亲情,这个世界很小很小,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拉起一双双小手,我们本来就是一家。
远离家,有过太多的失意与惆怅,总会有那么一种情感蕴饶在心底挥之不去,总会有那么一种思念紧紧缠绕,无法排遣。风筝总想挣脱显得束缚,可离开了线却又只能跌跌撞撞的落下去。在家中有时会和弟弟吵架,有时会和爸妈顶嘴,有是会为了丁点儿委屈使劲的哭,有时会为了半大点的事很生气,可离开了家却又是那么的想家,那么的盼着回家。记忆里连吵架都是那么快乐的事,那么美妙的事,那么温馨的事。
还记得寒假回家时,看到在车站接我的爸爸,就哭了,没有原因。还记的妈妈为我一遍一遍的`热饭菜,还记得年龄还小的弟弟把我拉到一边说:“姐,你咋才回来,我都想你了。”我禁不住热泪盈眶,是的我的家。是的我的家人,那是我生命的源泉,那是我生命的开端,那是我梦牵魂饶的地方,那是我永远惦记的地方。
一个无眠之夜,让人想起许许多多的往事。一方净土,它守护了千万人的精神家园,它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和结晶。
一位华侨说:“每当我听到家乡的戏曲,就会流泪,会特别的想家乡故土,想念家乡那一草一木。”故乡的歌是一只清远的笛,总是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花,故乡的树,故乡的土,故乡的人,牵动着人们的每一根神经,每一条血管。我们关心故土,我们关心家园,我们热爱故乡,我们钟情祖国。
一位老人,不愿理会儿女的一片孝心,一定要留在故乡,他说人家的城市喧闹陌生,只有家乡才是自己的,只有家乡才有人情味。老人这一份固执的爱,是因为那情感的天平早已经倾向那个他生长的地方。许多的美好并非我们看不道,只因它激荡不起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许多的不圆满与平凡,也并非我们看不到,只因那是我们生命中不能割舍的牵系,所以便不由分说的爱上了它。
忘不了那一片朴素的蓝天,那一群纯朴的人,忘不了那个生命中神圣的起点,那个见证我们历史的地方,忘不了那亲切的话语,那久违的乡音。那份情感,那份牵系,让我们无论身在何处,都会那么执念的想家,想家乡。
如果把我们离家比做一只小船,那么家就是那安全的避风港,如果把离家的我们比做一只离铉的箭,那么家就是那箭中的靶心;如果把游子比做离巢而不得归的小鸟,那么家乡就是那永远守望它的巢穴,如果把游子比做远去的浪花,那么家乡就是那毅然坚守的海岸,坚定不移,期待着浪花的再次回归。
我的家,我的梦;我的家乡,我的思念。我的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