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如果你感觉和对方相处的很舒服,没有任何障碍,那一定是相互的,正因为两个人有共同的特点,相互之间能理解,能尊重,才会有这样舒服的感觉
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童年时期,相信大多数人的童年时期可能都经历过或者见识过这样的事情,两个很好的玩伴,一个总是付出的多,得到的回报和理解却少,另一个一味地享受付出,自己却很少付出。
这样的关系,不会维持太久,终有一天,一直付出的那一个会觉得伤心失望,不付出的那一个也会厌烦。
小孩子的世界简单直接,大人的世界却要更复杂,只是,不管小孩还是大人,在感情方面都是一样的。人需要的是对等的感情,而不是不对等的关系。
人和人之间都是相互的,绝大部分情况下,一段健康、长久,让人羡慕的感情,都是双方互相付出,共同维持的结果。
一个人真诚地对另外一个人好,如果另外一个人能够涌泉相报,那么这种情谊就能一直延续下去,相反,如果另外一个人只知道自私地得到,却什么都不付出,那么不管是什么样的人,都无法和他长久相处。
如果想要拥有真正的感情,如果想要让自己的生活充满爱意,就必须牢记,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关系,都是相互的,我们想要获得别人的关爱和温暖,就必须懂得给予别人相应的东西。
关于儿童是天生的诗人这件事,在我们班的孩子们二年级时我就深信不疑。
那时候我在纪录片《人生第一次》的《长大》这一集中看到云南一所乡村中学孩子们写的诗而大为震撼。记得那所学校的校长在接受采访时说,这里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以后就是这个小镇的主人,只有很少的人可能走出大山,实现自己的理想。很多人质疑他,连高考语文作文里都写着“诗歌除外”,你还坚持做诗歌课程,有什么意义?校长只是笑笑,坚定地说: “因为写诗的孩子,不会砸玻璃。”
诗歌,也许是最接近心灵的文字。
而我们的孩子,或许天生就有着造诗的能力。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与元九书》中这样表达自己的诗观: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儿童的生活就是诗,诗贵在真情实感,而儿童的生活也处处都是真实的情感体验。
婴儿时期,孩子就会用自己的哭和笑来表达情绪,自从生活的画卷在他们眼前展开的那一刻,他们就拥有了体验。
这几天我在读范梅南与李树英博士合著的《教育的情调》一书,学到了书中的两个概念—— “教育现象”与“情景体验” 。
其中的“教育现象”,其实就是我们与儿童朝夕相处的每一个画面。“情感体验”,就是儿童视角下的内心感受。
上学期,我们班有个男生在课间休息时,被另一个男同学扔过来的石子砸到了头,顿时鲜血直流。把我和同学们都吓坏了。
当天回去处理伤口后,第二天他就按时来上课了。
那一天,他的素材(日记)里是这样写的, “……看到流了那么多血,我感觉我就快要死了。虽然他已经向我道了歉,但我永远也不会原谅他!”
我非常佩服这位小男生,他并没有因为这是要交给老师的作业而为自己假造一个善良大度的形象,而是诚实表达自己的愤怒。
之后的几天,我从这个孩子的素材里了解到那位害他受伤了的同学似乎每天都来找他玩,他心里非常纠结,面对害自己受伤的人投送来的歉意和善意,他似乎还不懂怎么处理,直到有一天,我从他素材里看到了这样的话。
“这两天,我受伤的地方有点痒,妈妈告诉我,这是伤口在愈合,伤口总有一天会愈合,我想我也总有一天会原谅他的。”
读到这一句,我的心砰砰跳了起来,为三年级孩子能写出这样的句子而震撼,也为他的自我疗愈而感到激动。
在教学中,我经常发现有一些不善言辞的孩子,写出的文字却非常能够击中人心。我想,大概是他们不善表达,所以更加注重自己内心的体验吧。今天在听树才老师的讲座时,他说:“儿童的注意力在体验,而成人的注意力却在分辨”。因此儿童比成人更容易得诗。
正因为儿童的生活就是诗,他们只要说出心里话,便是诗句。
戴是我们班公认的“小诗人”,她的素材里,总是会有图文并茂的小诗,或者是极具画面感的小散文。
一年级的时候,戴戴的妈妈说,她的胆子很小,所以有很多怕的东西,比如她非常喜欢老师,但却不敢跟老师说话。
我觉得戴戴很可爱,她的怕不是因为讨厌,而是因为喜欢。
我发现戴戴经常会用一双黑幽幽的大眼睛盯着我看,当然,我也不敢轻易对上她的眼神,我怕看到她惊慌的低下头。
正是因为戴戴这个好玩的性格吧,我猜测她应该很喜欢在自己觉得安全的环境下专心的探索自己好奇和喜欢的东西,并且正因为她的敏感,她写的文字就非常有诗意,且能戳到读者的心,读戴戴的诗,你会感觉自己正在用她的目光欣赏着很多被你不经意间忽略掉的美好画面,感觉戴戴正用小手拉着你一处处地看她的发现,而你读完,会发现自己正在微笑着。
因为戴戴是那么坦诚,她把自己所有的心里话都用文字描绘成了画面,把生活写成了诗。
儿童天生就是诗人,还因为他们具有无穷的想象力。 树才说:“诗歌就是在描述中表达认知,又在认知中改造描述。儿童的认知有限,导致他们的想象力异常丰富。我就很佩服我们班的孩子们,只要一布置“为诗句配上图画这个作业,我们班必定是佳作连连,让我这个没有绘画天赋的人大开眼界。
就算不教他们任何诗歌创作的知识,他们依然能凭想象,写出让我惊叹的作品。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言”与“声”一定是服务于 “情”与“义”的。
我们或许比孩子们更懂得品鉴诗的语言,教授诗的声律。但我们真的不见得比孩子更懂得描述自己最原原本本的认知,也不会比孩子更有表达真情的勇气。
每个孩子都是诗人,并不是说每个孩子都能写诗,而是每个孩子其实都在用诗人的眼光洞察世界。
既然如此,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护和陪伴吧。
保护孩子们的“诗兴”,陪伴他们体验生活,鼓励每个孩子都造出自己的“生活之诗” ,当有一天他不再是孩子时,他也会这样保护和陪伴自己的孩子。
在写诗这件事情上,我们永远可以相信孩子。
某亲子真人秀里面,第一次看见黄磊的女儿多多,那时候 11 岁的多多,显得特别的乖巧懂事,也是最大的姐姐,孩子们都 很喜欢这个姐姐。
观众们也都喜欢上这个小女孩, 黄磊给了她一个小孩应该具有的所有东西:教养、教育、教化,却保留了她所有孩子应该有的想象力、梦幻和幼稚。
但是后来网络上爆出很多关于多多的黑料,其中一个是,他们觉得多多爱表现,镜头最多。
一名钟爱多多的粉丝,在自己的博客中这样写道: “ 我曾经详细地研究了黄多多在电视上与摄像机之间的互动。的确,她特别关注摄像机的移动,并且经常在过程中还会瞟一眼摄像机。
不过,后来我看到她 5 岁时接受鲁豫采访时的表现就释然了 , 她对于摄像机有着天生的兴趣,并且喜欢与摄像机之间的互动。或许她天生就会是一个演员 。
只有那些心怀叵测的人,才会设想一个 8 岁的小孩,会处心积虑地利用摄像机来提升自己的表现。 ”
她认为, 只有那些内心肮脏的人,才会如此龌龊地猜测一个 8 岁小孩的内心动机。
其实, 在最近几年时间里,我几乎已经不看电视了 。在看这些亲子真人秀的时候, 我并不喜欢看那些爸爸喋喋不休地炫耀自己所谓的教子秘方,相反地,我更愿意看到那些孩子教给我们的东西,那些包括明星爸爸们和我们自己都已经失掉的纯真的美好。
他们教给我们纯粹的友谊 、 原初的恐惧,教给我们要就要说出口,教给我们悲伤就是和爸爸分离,教给我们快乐就是和小伙伴们一同去游山玩水,教给我们生命之初的纯真,教给我们生命之初的爱。 孩子们身上的东西,是 屏幕之外的我们,这些已经被污染和胁迫的灵魂,才是真正需要被教育、被感化、被提升的。
黄多多的美好,在于她表现出了几乎与她的年龄不相称的懂事、乖巧、能力、协调与亲善。黄磊看着她的时候,眼睛里全是骄傲和爱。他完全有理由 。 网上出现的那些很多恶意的言词,黄磊对多多的教育是忽视那些, 对孩子们屏蔽不良的信息也许是必要的 。
黄磊曾经在接受采访中说到:给多多最好的教育,就是爸爸爱妈妈。一个原生家庭对孩子最好的影响,就是父母之间真实深厚的感情,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不一定出类拔萃,但一定会在自己将来的择偶中体现出来。
那样长大的孩子,将来的情感归宿,大多都是像自己父母那样,稳定幸福。
所以,给孩子最好的情感教育,不是不许早恋,不许和异性多接触,而是在她能常常接触和看见的环境中,让她感受到好的感情,能带给人的东西。
(诗经情话,用最美的方式陪你说一世情话。来源于网络。本文为 原创作品,作者授权发表,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我觉得是初中和高中的同学最真。我现在初中毕业十年了。但是我们同学还有几个是会联系的。每年过年都会出来吃饭。虽然平时很少联系。但是过年的时候一定会联系的。我的闺蜜之类的也都是高中时候的同学。有什么事我们平时也会联系,相互吐露心声,过年更不用说了。出来工作后基本没有遇到可以交心的人,所以初高中的同学是感情最深的。
人们说孩子是夫妻感情的纽带,可以让夫妻生活更加美满。但美国研究人员八年调查所获结果却令人惊讶。研究人员发现,90%的夫妻在第一个孩子出生后对婚姻满意度下降。
感情降温
美国丹佛大学在国家卫生研究院资助下随访218对夫妻。
调查结果显示,第一个孩子降生后,绝大多数夫妻感到生活改变,包括家庭财务支出和夫妻生活等诸多方面发生变化,90%的夫妻因而婚姻满意度下降。
英国《每日邮报》10日引述丹佛大学心理学家斯科特·斯坦利的话报道,以上结果并不意味着没有孩子就不会经历夫妻感情“低迷期”,只是这一低谷来得相对较晚。
“没有孩子的夫妻经过(婚后)一段时间也会感觉婚姻质量下降。只不过孩子的出现会加速这一过程,这种感觉在孩子出生后的(夫妻)调整期尤其明显,”斯坦利说。
这一调查结果发表于美国《人的性格和社会心理杂志》。
夫妻差别
调查结果显示,婚前同居和收入较低的夫妻更容易在孩子出生后感受情感低迷期。
研究人员说,夫妻若婚前同居较长时间,可能形成固定的二人世界生活习惯,一旦由新生儿打破,会感到压力,导致夫妻感情降温。
另一方面,收入不高也容易使夫妻因孩子而对婚姻生活不满。
当然,并非所有夫妻都会在孩子出生后经历情感低迷期。
“一些夫妻说,他们的感情在孩子出生后更加牢固,”研究报告说,“与收入较低、结婚时间较短的夫妻相比,那些结婚时间较长、收入较高夫妻因孩子遭遇的婚姻问题似乎少一些。”
另类幸福
研究人员说,以上结果不能一概而论,孩子并非家庭幸福的“破坏者”。孩子的出生可以让一个家庭更加完整,带来不同于婚姻幸福的家庭幸福。
斯坦利说:“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幸福。婚姻带来的幸福可能会在(第一个孩子出生后)一段时间内失色,但夫妻共同营造家庭带来的幸福和满足却会因此变得更加完整。”
“这种幸福更积极有力,只不过不是本项研究的关注点,”斯坦利说。
先前一项类似调查显示,为人父母者比没有孩子的人消沉。研究人员认为,这是现代社会出现的一种现象,因为如今的父母不能像前几代人那样,从家族得到足够的帮助。
最真实的感情是平淡温馨的,在日常的生活中感受着细碎的爱情。其实我们只是想找一个谈得来,合脾性,在一起舒坦, 分开久了有点想念,安静久了想闹腾一下,吵架了又立马会后悔认输的人,爱情如此,友情同理。最好的关系不是随叫随到,每天都聊,而是我发了消息,你看到了自然会回复,我不会因为你没有回复而胡乱猜忌,你也不会因为没有及时回复而感到抱歉,彼此信任,彼此牵挂就够了。
人活在世上,会经历许多的事情,你希望能够追根问底,反而是一种错误,看不清倒是一种轻松。人生看不惯的东西太多了,看得清是一场困惑,是一场纠缠,是一场烦恼。看不清,是一种人生的艺术,是一种人生的智慧,是一种人生的收获。人生本来就是一场烟雨迷离,还不如糊涂些,也落得一场轻松。
很多感情走向终局就无法再复原,我们不要总是希望能够回头,回头的情感往往不会完美。也不要责怪自己,这一生也不是只有他才对你好,你很好完全值得更好的人拥有。但首先,不要迷失自己,只有爱自己的人,才值得别人去爱,如果整天只顾着回看前面的风景,那你一定会错过身边那个好的。世界很大,风景很美,与其用一个怨恨的心看世界,不如用一个快乐的心经历人生;与其用一个诅咒的心看人间,不如用一种欣赏的心生活。
真正爱上一个人,他就会是你的软肋,你的无价之宝,你必将真心待他,给他一切。和他在一起,有时也充满了无望和委屈。但心理上又很依赖上这种感觉,所有的退路全被这种感觉封闭了。你惟一能做的就是,不求回报地爱他,像喝水吃饭一样习惯,你知道他不够好,可你就是爱他,无可救药。
艾莉卡.赖许Erica Reischer(心理学及亲职教育家) 尊重孩子的真实样貌 ──听起来容易,等你发现孩子和你不一样时,你就知道事情并没有想像中简单。 本项守则的意思是:让孩子可以用和我们不同的方式去感觉、思考和体验事情 ,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法宝就是: 运用同理心 。就像父母做过头的情形一样,大人常常没有察觉到自己并不尊重孩子的本性。我们真的必须注意,是否在无意之中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或是漠视了他们的观点。几年前,我无意间听到一个对话,这则小故事可以解释不尊重孩子的本性会有什么后果。有一位爸爸去接结束营队活动的女儿,当这位爸爸抵达时,孩子正和朋友玩得开心。爸爸跟女儿说该走了,孩子回答:「我还不想走,我现在玩得正开心。」她爸爸回答:「但是你已经在这里待一整天了,已经玩够了。」女儿开始生气,然后抗拒说她还没有准备要走。父女俩就这样僵持对话好几回,最后这个爸爸硬是拉着女儿的手臂,把她架到车子上。这种情况比较有技巧的处理方式是:从一开始就以同理心来看孩子。当女儿说她不想走的时候,爸爸可以这样回答:「宝贝,我知道你现在玩得很开心,你真的还不想走 (同理心) 。很抱歉。同样的,我们要和妈妈一起吃晚餐,如果我们迟到,就没有礼貌了 (道理) 。请和你的朋友说再见,然后去拿你的东西吧 (要求) 。」当我们无意中不尊重孩子的真实反应时,可能会导致亲子冲突,然而这和我们原本的目标却是恰好相反的。以下还有第二个例子。
艾莉卡.赖许Erica Reischer(心理学及亲职教育家) 尊重孩子的真实样貌 ──听起来容易,等你发现孩子和你不一样时,你就知道事情并没有想像中简单。 本项守则的意思是:让孩子可以用和我们不同的方式去感觉、思考和体验事情 ,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法宝就是: 运用同理心 。就像父母做过头的情形一样,大人常常没有察觉到自己并不尊重孩子的本性。我们真的必须注意,是否在无意之中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或是漠视了他们的观点。几年前,我无意间听到一个对话,这则小故事可以解释不尊重孩子的本性会有什么后果。有一位爸爸去接结束营队活动的女儿,当这位爸爸抵达时,孩子正和朋友玩得开心。爸爸跟女儿说该走了,孩子回答:「我还不想走,我现在玩得正开心。」她爸爸回答:「但是你已经在这里待一整天了,已经玩够了。」女儿开始生气,然后抗拒说她还没有准备要走。父女俩就这样僵持对话好几回,最后这个爸爸硬是拉着女儿的手臂,把她架到车子上。这种情况比较有技巧的处理方式是:从一开始就以同理心来看孩子。当女儿说她不想走的时候,爸爸可以这样回答:「宝贝,我知道你现在玩得很开心,你真的还不想走 (同理心) 。很抱歉。同样的,我们要和妈妈一起吃晚餐,如果我们迟到,就没有礼貌了 (道理) 。请和你的朋友说再见,然后去拿你的东西吧 (要求) 。」当我们无意中不尊重孩子的真实反应时,可能会导致亲子冲突,然而这和我们原本的目标却是恰好相反的。以下还有第二个例子。
一名国小一年级的孩子,数学功课写得很辛苦,他很泄气地说:「我不会算。」很多善意的父母会有这类的回答:「可以啦!你会的,宝贝。来,我教你怎么做。」父母的本意是要鼓励孩子继续努力,所以跟孩子说,这个问题虽然很困难,但是他真的有能力解题── 虽然父母的意图善良,但基本上你却在推翻他的经验,也就是说,你在否认他所表达出来的心声。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 这样的回答会让一些孩子更坚信他们就是做不到 ,「不行,我就是不会!」很遗憾的,孩子的心情也会从「对功课感到无力」而转变成「大人不明白我的情况」,心情恶化至沮丧、生气、难过。有一种更有技巧的方式可以回应这种情况──以同理心来回答:「亲爱的,我知道为什么你很辛苦,现在对你来说,这项功课很难 (同理心) ,来抱一下 (拥抱,或是其他正向的肢体触碰?) 好吧,跟我说你哪里不懂,我们来看看作业的问题可不可以用其他方法来解决 (引导) 。我懂,数学现在对你来说很复杂。同样的,我也相信你可以想出解题的方法。」在这个范例里,请注意!有个地方很重要,说法却有细微的差别, 要说「我相信你做得到」,而不要说「你做得到的」 。第一种说法只是你在陈述你的意见;而第二种却像是半强迫性的要求孩子、去做到他不一定能完成的目标。
父母可以这样做: 孩子体验世界的方式和大人不同,这可是我们对亲子间的差异表达和展现同理心的机会,我们必须好好留心。就算你不懂孩子,或无法赞同他们,也要让孩子尝试表达他们自己的感受和观点。如果你想对孩子表达,你不认同他的意见,也别忘了认同他们看待事情的眼光并没有错误,而非把你个人的观点说成是事实。例如,孩子说:「这个公园不好玩,我不喜欢。」这时,比较看看,以下两种回应孩子的假设说法:「不会啊,这个公园很好玩,就跟我们常常去的公园一样啊。」「这样喔,你觉得这个公园不好玩,但是我不这么觉得。我想每个人喜欢的公园都不一样。」 第二种回答让大家可以有不同的意见 ,然而第一种回答却表示: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大人的)。同样的,如果你的孩子在为某件事生气,请尊重他的真实情感,而不要说「别哭了」或是「没事的」(因为这两种回答都没有承认孩子当下的感受),本文摘自《冰箱上的75条教养守则》/艾莉卡.赖许Erica Reischer(心理学及亲子教育家)/大好书屋
真情,不是假情,不是虚伪,不是虚情假意。它是真心实意、真实的感情,需要相互尊重、呵护、关爱。
人,有七情六欲,感情十分丰富。无论是亲情、爱情、友情、人情,都需要提升、净化,惟其如此,生活才会更美好。
如果问:“世界上什么样的感情最真?”,我方以为,一般而言,母亲对自己孩子的感情应该算最真的吧!古人云:“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别时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亲情、母爱是多么真挚、淳朴、伟大啊!这是现实中的事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