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三峡》和《与朱元思书》,内容、写法、情感三方面进行比较,试分析两文的异同(表格形式)

阅读《三峡》和《与朱元思书》,内容、写法、情感三方面进行比较,试分析两文的异同(表格形式),第1张

在取材上,两文写的都是祖国江河大川, 《三峡》一文写的是长江的三峡(主要是 巫峡);《与朱元思书》一文写的是富春 江富阳至桐庐一段。 在写法上,都是抓住景物特征,运用了形 象生动的语言描写,《三峡》一文是先写 三峡形势,再分季节写景色特征;《与朱 元思书》一文则是先写总体感受,再分写 奇山异水。 在语言上,都精练恰切,有传神的力量, 但《三峡》一文是散文语言;《与朱元思 书》一文是骈体语言,对偶句运用颇多。

表达了作者对三峡的壮丽风光的热爱和赞美,对三峡渔民船夫的悲惨生活的同情

从“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以及“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可以看出

1 《三峡》(文言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深厚的思想感情。

北魏·郦道元《三峡》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白话释义: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在之上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郦道元生于官宦世家,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创作《水经注》四十卷。

它名义上是以《水经》为蓝本作的注释,实际上是在《水经》基础上的再创作。全书记述了一千二百五十二条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比原著增加了近千条,文字增加了二十多倍,内容比《水经》原著要丰富得多。

此篇即节选自《水经注》三十四卷《江水》,文题为后人所加。是作者记录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和四季风光所作。

文章赏析:

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

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

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

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引用的诗句表现了突出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色悲寂凄凉的气氛。

2 三峡这篇文言文主要写了什么

描写了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山陡水急的险峻形势,在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色作者先写山,用“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后的水流之疾再写水势减小的春冬,此时的三峡可用一“秀”字概括“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四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字写柏树,“茂”字写草“良多趣味”,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情画意融为一体写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写三峡秋景的清寒,并用猿鸣来烘托萧瑟的秋高,让人不胜凄凉。

3 三峡美丽风光给作者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赞美三峡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本篇用彩笔描绘了三峡的地貌,再写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作者融景入情,最后以忧伤的渔歌做结,表现了“山水虽佳,可世上犹有劳贫”的思想感情文篇虽小,但展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奇丽、无限壮观的景象 《三峡》 郦道元---北魏 一、文章内容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重岩叠嶂(zhàng),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tuān),回清倒影绝巘(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文学常识 1、本文作者是郦道元,他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2、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三、语音 略无阙(quē)处,重岩叠嶂(zhàng)不见曦(xī)月,沿溯(sù)阻绝,素湍绿潭(tuān)绝巘(yǎn)多生怪柏,飞漱(shù)其间,属引凄异(zhǔ) 四、通假字 1、略无阙处( 阙通缺) 五、古今异义词 1、或王命急宣(或 古义:有时 ) (或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至于夏水襄陵(至于古义:一个动词“到”和一个介词“于” ) (至于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六、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 2、林寒涧肃 (寒:形容词用作动词,清凉)(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 3、空谷传响 (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七、一词多义 1绝 沿溯阻绝(隔绝) 哀转久绝(消失) 2、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从、由)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八、重点词语解释 1、至于夏水襄陵(襄:漫上) 2、或王命急宣(或:有时) 3、则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或急流的水) 4、良多趣味(良:很) 5、属引凄异(属:连接) 6、不见曦月(曦:阳光或日光) 九、特殊句式 十、朗读节奏 1、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十一、理解性默写 1、文中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写三峡全景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4、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5、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6、由三峡水流汹涌湍急联想到李白的诗歌是:《早发白帝城》 7、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8、写三峡景物一般特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9、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0、从视觉角度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1、描写夏季三峡景色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2、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3、描写三峡秋季景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4、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也描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十二、重点语句翻译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 2007年中考文言文精细阅读之《三峡》 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轻风,(仍然)不认为快 2、回清倒影 回旋的清波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3、绝巘多生怪柏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5、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峡谷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6、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重叠的山岩和屏障似的山峰遮住了天日 7、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和子夜时分,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十三、课文内容理解 1、本文写春冬之景,用素、绿、清、影四字突出其特点写秋季景色,用寒、肃、凄、哀四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 2、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雄奇险峻,清幽秀丽 3、文末以渔歌作结有什么作用? 进一步突出三峡秋天的凄异 4、本文的中心是:描写三峡的雄伟山势和四季景色 5、作者先写夏季景色的目的是:首先展现长江奔腾的气势和蓬勃的活力 6、为什么后写秋天? 目的在于让读者感受三峡寒静肃穆、似含秋思的风致 7、合写春冬的目的在于:展现风平浪静时节三峡的山光水色、清幽宜人的景物特点 8、作者描写了春冬之时的八种景物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怪柏、悬泉、瀑布 9、作者写三峡秋景什么最突出:猿啸 10、本文写凄异哀转的。

4 古文三峡的中心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郦道元的《三峡》(首段)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以不到区区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全文描写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景中融情,情随景迁,简洁精练,生动传神。 作者用“自三峡七百里中”起笔,既交代了描写对象,又介绍了其总体长度。 接着,作者先写山,用“两岸高山,略无阙处”写山之“连”,“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山之“高”,又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侧面烘托,让人进一步感到三峡的狭窄,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磅礴逶迤、雄伟峭拔的整体风貌,使读者很快被三峡的雄险气势所吸引。 水是山的眼睛。作者按自然时令来写水,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极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通过对比、夸张更加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后的水流之疾。再写水势减小的春冬,此时的三峡可用一“秀”字概括。“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四物:“清”字写水,“峻”字写山,“荣”字写柏树,“茂”字写草。“良多趣味”,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写秋水,作者用一“霜”字暗示,写三峡秋景的清寒,并用猿鸣来烘托萧瑟的秋高,让人不胜凄凉。 作为描写山水之作并非单纯写景色,而是以情托景(如“良多趣味”托出春冬景色之佳,“猿啸”“凄异”托出秋季景色之凉),缘情入景(如开头几句体现了初赏三峡的总体之情,使人顿有雄伟奇险之感,以下再分写时而悚惧,时而欣喜,时而哀凄的四季之情),作者以情而非四季的顺序来布局谋篇。 一切景语皆情语,初学写作者,写景状物要做到写出其特点,要和自己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引用的诗句表现了渔人漂泊不定的悲伤,衬托了秋的凄凉。体现了作品的人文关怀。 《三峡》通过三峡形势和四季景色的描绘,显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表现了作者深爱祖国河山之情,同时抒发了对渔民艰险、痛苦生活的悲悯。

麻烦采纳,谢谢!

5 《三峡》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对三峡的热爱与赞叹之情本篇用彩笔描绘了三峡的地貌,再写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

作者融景入情,最后以忧伤的渔歌做结,表现了“山水虽佳,可世上犹有劳贫”的思想感情。文篇虽小,但展示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奇丽、无限壮观的景象一、整体把握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

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

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

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二、问题研究 1材料的安排。

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写出了三峡的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2语言的运用。

本文多用对偶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

练习说明 一、背诵全文,并完成下列练习。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2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体会它们的语言特点。

设题意图:①使学生把握文章写景的脉络;②抓住精彩写景段落,深入领会画龙点睛的词语,使学生对文章的感知由整体到局部;③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问答题提示了背诵的思路,适宜先解决问答题,再背诵课文。

参考答案: 1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2春冬之景:“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秋景:“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二、解释下列词语,并给线点的字注音。

重岩叠嶂 夏水襄陵 乘奔御风 素湍绿潭 绝巘 飞漱 清荣峻茂 设题意图是让学生积累文言实词,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参考答案: 嶂(zhàng),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襄(xiāng),上。 奔(bēn),这里指快跑的马。

湍(tuān),急流的水。 巘(yǎn),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漱(shù),冲刷。 峻(jùn),高而陡峭。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你能说出它和本文之间的某些联系吗?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设题意图是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早发白帝城》和《三峡》都描写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本题的着眼点不在形式,只要学生能够将内容对应起来就可以了。 参考答案: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则和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教学建议 一、注重朗读。引导学生先默读,对照注解疏通文字,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然后再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

朗读要读准字音,读清句读,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特色。 二、涵咏品味。

这篇短文富有诗情画意,意味隽永。应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深入作品的意境,涵咏体会,获得美的享受。

这一环节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把想像中的三峡风光用语言描述出来,可以在课文的基础上作扩展联想,而不要把重点放在文言词汇的讲解上。 三、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对三峡的描写比较客观,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没有用语言直接表述出来。但是我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体会得到作者的欣赏之情,他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

有关资料 一、郦道元生平 道元,字善长,初袭爵永宁侯,例降为伯。御史中尉李彪以道元执法清刻,自太傅掾引为书侍御史。

彪为仆射李冲所奏,道元以属官坐免。景明中,为冀州镇东府长史。

刺史于劲,顺皇后父也。西讨关中,亦不至州,道元行事三年。

为政严酷,吏人畏之,奸盗逃于他境。后试守鲁阳郡,道元表立黉序,崇劝学教。

诏曰:“鲁阳本以蛮人,不立大学。今可听之,以成良守文翁之化。”

道元在郡,山蛮伏其威名,不敢为寇。延昌中,为东荆州刺史,威猛为政,如在冀州。

1、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比喻:让事物更形象,更具体。拟人:拟人的作用就是把事物人物化,使事物增加人的感情,使事物更加形象化,更加生动。夸张:深刻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2、全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

扩展资料:

1、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2、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参考资料:

-三峡 (郦道元创作散文)

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深厚的思想感情。

北魏·郦道元《三峡》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白话释义: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在之上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郦道元生于官宦世家,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创作《水经注》四十卷。

它名义上是以《水经》为蓝本作的注释,实际上是在《水经》基础上的再创作。全书记述了一千二百五十二条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比原著增加了近千条,文字增加了二十多倍,内容比《水经》原著要丰富得多。

此篇即节选自《水经注》三十四卷《江水》,文题为后人所加。是作者记录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和四季风光所作。

文章赏析:

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

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

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

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引用的诗句表现了突出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色悲寂凄凉的气氛。

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

比喻:让事物更形象,更具体

拟人:拟人的作用就是把事物人物化

使事物增加人的感情,使事物更加形象化,更加生动

夸张:①

深刻地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43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