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婚姻观的差异及原因

中美婚姻观的差异及原因,第1张

中美婚姻观差异主要源于其经济方式,生存环境,社会价值观,宗教信仰,及人文心态的不同:

1经济方式不同:中国文化根治植于农业社会的基础之上,,在农业经济中,体力健

壮的男性成为劳动的主体,经济基础决定男女在家庭中的地位,男性是家庭的支柱,女性的劳动可有可无,可以忽略不计,久而久之形成了阴性崇拜现象,而封建小农经济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其思想残余仍世世代代影响着人们的行为,直至今日,男性仍在中国家庭中占主导地位。而美国女人体格较为健壮,不存在男女劳动性别上太大的差异,再加上建国历史短,没有封建残余的影响,较早进行工业革命,男女经济地位差别不大。

2生存环境的不同:从地理环境上看,古代中国地处半封建状态的大陆地域,

较为封闭的地理形态形成了人们较为封闭的思想,再加上统治者的专制和愚

民政策,使儒家思想一枝独秀,而极少与西方交流。而美国两边濒临海洋,

便利的海运为早期与其他国家的交流提供了条件。而且,美国作为一个年轻

的国家,独立性和开拓性较强,积极与其他国家交流,主流思想在各种思想

碰撞中迅速发展。

3社会价值观不同: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的过程中,儒家思想一直

占据着根深蒂固的弦统治地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其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中国人以谦虚为荣,以虚心为本,反对过分地显露自己表现自我。因此,中

国文化体现出群体性的文化特征,这种群体性的文化特征是不允许把个人价

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的。《新结婚时代》里有这样一句话:在中国,嫁给

一个人就是嫁给了他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传统婚姻观念的精髓,家庭

第一,个人幸福微不足道。在这个伟大传统观念影响下,千百年来,无数的

相爱之人放弃了终身的爱情和幸福,并因此得到心灵的平静和自慰。而对于

集体而言,小家庭自然要让位于集体。自古就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中美文化不同在哪里

美国人比较坦诚、直率,有时甚至表现出对抗性,这在中国人看来是不妥当的行为。 在与美国人交往时,中国人常常由于美国人对传统和其他人"缺乏尊重"而感到不自在。

一位新生的经历 [我作为交换学生在华盛顿州的一所小学院学习,] 头两个星期对我来说是蜜月期,不断有令我感到意外的惊喜,[出乎我的意料,人们对我非常友善]。但是,留学生涯并不轻松,第一个学期特别艰苦。我很快意识到课程十分繁重,要求很高,要完成大量阅读作业、测验、考试、论文和研究项目。餐厅的饮食不合口味,亲人和朋友在遥远的故乡。很难交朋友……因为同学不断变换,我在文化背景、个人经历和年龄方面与他们相差很远,[我比大多数同学的年龄更大]。我对他们感到有趣的流行文化和生活方式一无所知。他们并不主动和我交谈,我也不知道该如何与他们交流。我保持沉默,感到十分孤独。 由于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异,我变得十分内向,整天埋头学习。

无论人们是否承认,在移居至另一种语言、行为方式、观念和思维方式不同的地方时,任何人都会经历某种程度的"文化冲击"。文化冲击可以理解为一个人面临陌生生活环境时所产生的一系列感觉,包括: 激动和刺激 困惑 疲劳(有时由于失眠而更加严重) 思乡忧郁(无精打采,缺乏做任何事的兴趣) 对当地人感到愤怒和敌意 焦虑,有时会出现妄想 对自己移居新国家的决定提出置疑,怀疑自己作出了错误的决定一位新生的经历 "[我作为交换学生在华盛顿州的一所小学院学习,] 头两个星期对我来说是蜜月期,不断有令我感到意外的惊喜,…更多某些新生受上述感觉影响的程度超过另一些新生。有些人经历此类感觉的时间较长,有些人则较短。有些人在几个星期之后就基本上适应了新的环境,但大多数人需要更长时间才能适应 - 数月、一年、甚至更久。 在新的环境中生活一段时间后 - 甚至在数年之后 - 仍然可能出现或重新出现文化冲击。例如,在新环境中生活很长一段时间后,有人可能发现自己对当地居民的看法并不正确,从而需要对原来自己认为已经了解的事情重新作出解释。文化冲击不一定是坏事,它能够使您更加敏感、好奇,使您希望进一步了解目前的生活环境。文化冲击能够鼓励您寻找新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以便更好地达到自己的目标。它还会使您变得更加灵活。文化冲击不是一种疾病,不需要治疗,通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但是,如果学生长期忧郁,则应当接受外国学生顾问或精神健康顾问的咨询。)很多中国留学生说,他们返回自己的祖国后,会经历"反向文化冲击"。可能他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在美国的生活已经使他们在一些重要的方面发生了变化。另外,自己本国的情况也可能发生了变化。因此,返回祖国的学生也需要作出调整,以便适应自己国家的文化和社会。 "发生的变化是离开时间的两倍" 可以从这样一种角度看待"反向文化冲击":…更多 "发生的变化是离开时间的两倍" 可以从这样一种角度看待"反向文化冲击":在您远离家乡并且发生变化的这段时间内,国内的人也在发生变化。他们经历的事情您没有参与。因此,当您在异国他乡经历了两年的变化时,国内的人也经历了两年的变化。这意味着当您返回祖国后会面临四年的变化。

您对美国文化的基本方面了解得越多,就越容易与美国人产生有益的互动,并且在与他们交往的过程中达到自己的目标。请记住,您在了解美国人的观念或行为方式时,无需赞同这些观念和行为方式。探讨象美国这样多元化大国的"文化"并非易事。下文列举了中美文化之间的一些普遍差异。请记住,这些差异是一些程式化的总结,存在例外情况和细微差别。但是,它们可用作理解的起点。

要了解文化差异,有必要把"文化"视作冰山。(此处系借用L Robert Kohls的比喻。)冰山的大部分藏在水下,不为人所见,能够看到的只是一小部分。人们所看到的"文化"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我们能够看到人们的行为,听到他们的言谈。对此我们可能理解,也可能产生误解。但是,人们的言行系基于不可见的观念和价值,即水下部分。正如冰山的顶端依托于水下的主体一样,人们的行为是建立在观念和价值基础上的。 任何群体 - 无论是中国人、美国人还是任何其他群体 - 的行为都是基于另一个群体可能不知道或不理解的观念和价值。因此,这些行为可能被误解、被认为不正确或不得体。当然,中国和美国的文化冰山不同。中国的文化冰山的水下部分包括的某些重要的观念和价值并不存在于美国文化冰山之中。当中国人与美国人交往时,此类差异会造成误解与不和谐。

总体而言,中国社会传统上的等级结构源于儒家关于人生和社会应当有适当秩序的思想。美国人通常没有中国人或儒家这种对秩序、等级与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顾虑。他们更喜爱非正式交往,对礼仪和遵循定势的社会交往缺乏耐心。美国人在成长过程中很少受到儒家"孝顺"观念的影响。相反,他们所受的教育是"置疑权威",包括自己的父亲。他们珍视不受外界限制的行为"自由"。美国人的某些行为方式令中国人感到不自在,因为美国人似乎缺乏敬意、自私或不循规蹈矩。

中国人通常认为,在某些限度内可能从他人和组织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可能需要认识适当的人,说适当的话,经常提出请求,赠送适当的"礼品"(见下文方框中的说明)或送适当的"红包"。还可能需要"走后门"。他们认为总能找到一种办法使对方同意自己的请求。与中国人相反,美国人认为每一个人的选择都受到法律、规章、规则和程序的限制。政府官员不可能脱离法规行事,否则可能会由于非法、不道德或不适当的行为而受到处罚。可能没有可供正直、负责任的人走的"后门"。在美国的中国学生有时故意漠视"事实",坚持要求得到根据美国的规则和现实他们不应当得到的东西,这会使美国人产生反感。中国人可能认为美国人的做法"不近人情",因为美国人的行为方式基于不讲情面的规则,这种规则适用于每一个人,并不考虑个人的情感和看法。

中国人和美国人在送礼方面的观念和习惯差别很大。一般而言,美国人仅仅向亲戚、好友、邀请到其家中用餐的女主人赠送礼品。通常不向教师或政府官员送礼。在后一种情况下送礼常常被理解为可能不适当地向送礼的对象牟取好处。

美国人没有与"拉关系"对等的概念。"拉关系"与相互具有依赖关系的人之间的联系有关。美国人通常会避免相互依赖的关系(某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除外),而不会将此类关系视作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美国人有"联络"的概念,但这一概念比"拉关系"所涉及的义务要有限得多。联络表示结识某一位置的人,可以向这位人士了解情况,亦可能在就业或工作提升及完成与工作相关的责任方面获得这位人士的协助。在某个人联络范围内的人可能(也可能不)提供这种协助。人们不会期待自己联络范围内的人给予生活各个方面的协助。人们最终需要自己照料自己。在美国的中国学生有时对他们认识的人有(在美国人看来)"过高的期待",例如教师或导师(见以下方框中的说明)。当美国人在自己的限度内行事时,会使某些不了解这些限度并自认为与美国人存在"关系"的人感到失望。

一位教授在系办公室内对另一位教授说:"我有一个中国来的学生,他与房东发生了某种争执,他要我替他给房东打电话。他不断提出这个要求,要我为他争辩。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学生认为我应当做这件事。他向我提出的要求实在太荒唐。我反复告诉他应当自己去处理这件事,但他不断地来烦我。我实在很反感。

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1、历史原因中国经过了漫长的封建社会才最后走进了社会主义的门槛,而美国原本是英国的殖民地,没有经历完整的社会发展历程,直接跳过封建社会就走到了资本主义有此美国没有封建社会产生的许多条条框框,或者来说是很自由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里程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也留下了许多根深蒂固的烙印

2、经济原因美国从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之后就走上向外扩张的道路,从菲律宾到中国的百年之耻,处处都弥漫有美国人的身影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将美国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国家一下抬到了让世界都为之震惊的大国美国人民也逐渐产生了朦胧的民族主义两百年的风调雨顺的发展使得美国人民有些安逸,一百年的强大让美国人民认为他们是世界的主宰

一、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外在表现

1、不同的法制观念,中国人更重视用道德与礼仪来约束,通过前辈的教诲来提高自身的修养,这最大的缺点就是导致人格不能独立,对于西方人而言觉得不应该压制人的原欲,可以通过政治机构或组织进行约束,但道德是属于从属的地位。

2、为人处世也存在差异,中国人有自省的习惯,把修养身心看得非常重,但是思想非常保守,没有创新也缺乏进取的精神,而西方人对公益事业非常热心,通常把服务社会看做是自己应该做的事。

二、形成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

从文化与地理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将世界分为两大区域,就是东方与西方,有很多因素导致了它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具体表现如下:首先,经济制度是一个影响很大的因素,中国的传统经济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人们比较安分保守。因为他们依靠一块土地可以活一辈子,文化比较内向。而且中国的古代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属于农业文明,“农业文明性格”造就了东方人注重伦理道德,求同求稳,以“和为贵,忍为高”为处世原则。西方的古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沿岸,属于海洋文明,况且欧洲的农耕远不像中国的农耕在古代社会那样重要,所以欧洲人喜欢向外探索,文化比较外向。而且西方国家经过工业革命很早就进入了工业经济时代,“工业文明性格”造就了西方人有较强的斗争精神和维护自身利益的法律意识,以独立、自由、平等为处世原则。其次,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封闭的大陆型地理环境使中国人的思维局限在本土之内,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喜欢“以史为镜”,而空间意识较弱。这种内向型思维导致了中国人求稳好静的性格,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对未知事物缺乏兴趣。而西方国家大多数则处于开放的海洋型地理环境,工商业、航海业发达,自古希腊时期就有注重研究自然客体,探索自然奥秘的传统。同时,海洋环境的山风海啸、动荡不安,也构成了西方民族注重空间拓展和武力征服的个性。

三、中西方文化在语言上的差异体现

1、问候语的差异,见面打招呼问候是最普通的礼仪。但是中西的问候对象、方式、内容却是不一样的。

2、称谓的差异,在西方,“直呼其名”比在汉语里的范围要广得多。这在我们中国是不行的,我们必须要分清楚辈分、老幼等关系,否则就会被认为不懂礼貌,不符合礼仪。

3、存在差异的告别语,中国与西方国家在告别语中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例如与病人告别的时候,中国人一般都会说早点休息,多穿衣多喝水这样的话,表示非常关心病人,愿病人早日康复。而对于西方人来讲就会直接讲愿你早日康复或多保重之类的话。

4、交谈的内容也存在差异,中国人的交谈内容都是不拘一格的,想说什么说什么,讲的话越隐私说明与对方的关系越近,西方国家却不是这样,即使是关系非常好的两个人,也不会讲太多隐私的事情,他们非常在意个人信息。

四、中西方审美观差异的成因和表现

美对于每一个人来讲都有各自不同的解释,圆与直线是柏拉图认为最美的,画家霍加斯则觉得波动的曲线是最美的,还有的认为是线性是最美的,对于美这个词来讲,一直存有争议,中国与西方国家在审美观上也有不同的看法。从原则的角度来讲,中国是以善为美,这是中国人的原则,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尚善是核心内容,而西方的传统文化则是以真为美,求真是他们的核心。就美的功能而言,重言志、重德性是中国文化形成的特色,对道德教养非常重视,对于西方来讲,艺术的审美更重于道德的功能。从审美的范畴上来讲,韵对于中国艺术来讲是最好的审美境界,西方则以美作为最高的审美境界,因此,人类的审美感存在共同的特性,也有一定的差异性,文化圈的不同,人文地理及社会政治背景的不同,对人们的审美判断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并且导致审美感受带有一定的民族的差异性。

中国与西方国家虽然在文化上存在很大的差别,但是,我们也不能片面的说谁优谁劣,东方与西方两种文化碰撞后,形成了一种相互融合与交流的发展趋势。在近代100多年的岁月里,我们国家的一些先进分子,把西方文化的精髓引进中国,对我国的社会实践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并且被多年的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中国艺术受到西方审美观念的影响也受到很大的启发,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是一个时代的标志。而且,中国的审美观念也在慢慢被西方人所接受,有很多喜欢中国文化的外国人陆续到中国来留学,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的其中一个国家,与此同时,中国文化也是一直被延续下来的唯一的一个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受到它的包容性的原因。虽然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文化在审美观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现在的时代是全球信息化的时代,中国与西方文化必定会有融合,我们也非常希望两方能融合的更加完美,撞击出更美的火花,对于东方与西方的交流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

2 自我中心与无私奉献

西方人自我中心意识和独立意识很强, 主要表现在:

(1) 自己为自己负责。每个人生存方式及生存质量都取决于自己的能力。因此, 每个人都必须自我奋斗, 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

(2) 不习惯关心他人, 帮助他人, 不过问他人的事情。

(3) 主动帮助别人或接受别人帮助在西方常常是令人难堪的事。因为接受帮助只能证明自己无能, 而主动帮助别人会被认为是干涉别人私事。

中国人的行为准则是“我对他人、对社会是否有用”,个人的价值是在奉献中体现出来的。中国文化推崇一种高尚的情操——无私奉献。在中国, 主动关心别人, 给人以无微不至的体贴是一种美德。因此, 中国人不论别人的大事小事、家事私事都愿主动关心, 而这在西方会被视为“多管闲事”。

3 创新精神与中庸之道

西方文化鼓励人们开拓创新, 做一番前人未做过的、杰出超凡的事业。而传统的中国文化则要求人们不偏不倚, 走中庸之道, 中国人善于预见未来的危险性, 更愿意维持现状, 保持和谐。

4 个性自由与团结协作

西方人十分珍视个人自由, 喜欢随心所欲, 独往独行,不愿受限制。中国文化则更多地强调集体主义, 主张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主张同甘共苦, 团结合作, 步调一致。

二、社会关系的差别

1 平等意识与等级观念

西方人平等意识较强, 无论贫富, 人人都会尊重自己, 不允许别人侵犯自己的权利。同时, 人人都能充分地尊重他人。在美国, 很少有人以自己显赫的家庭背景为荣, 也很少有人以自己贫寒出身为耻。因为他们都知道, 只要自己努力, 是一定能取得成功的。正如美国一句流行的谚语所言: “只要努力, 牛仔也能当总统。”( If working hard,even a cowboy can be a president)

新中国虽已成立了五十多年, 但传统的等级观念在中国人的头脑中仍根深蒂固。父亲在儿子的眼中、教师在学生的眼中有着绝对的权威, 家庭背景在人的成长中仍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2 核心家庭与四世同堂

美国式的家庭结构比较简单: 父母以及未成年孩子,称之为核心家庭。子女一旦结婚, 就得搬出去住, 经济上也必须独立。父母不再有义务资助子女。这种做法给年青人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 并培养其独立生活的能力, 但同时也疏远了亲属之间的关系。

中国式的家庭结构比较复杂, 传统的幸福家庭是四代同堂。在这样的家庭中, 老人帮助照看小孩, 儿孙们长大后帮助扶养老人, 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依赖, 互相帮助, 密切了亲情关系。然而, 这种生活方式不利于培养年青人的独立能力。

三、社会礼仪的差异

中国人见面喜欢问对方姓名、年龄、单位及收入等。而西方人很讨厌人家问及年龄与收入等个人私事。中国人路遇熟人总爱寒暄: “吃饭了吗 ”“到哪儿去 ”“上班呀 ”等。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有礼貌的打招呼用语。但你若跟西方人这样打招呼“Have you had your meal ”“Where areyou going ”他们则会认为, 你想请他吃饭或者干涉其私事, 会引起误解。西方人见面, 通常招呼道: “Hello! ”“Howdo you do! ”“Nice day, isn’tit ”

对于别人的赞扬, 中国人通常表示谦虚, 并有一套谦虚之词, 像“惭愧”“哪里”“寒舍”“拙文”等。而西方人总是高兴地回答“Thank you”以表接受。中国人用“谢谢”的场合较西方人少, 尤其是非常亲近的朋友和家庭成员之间不常说“谢谢。”而西方人整天把“Thank you”挂在嘴边, 即使是亲朋好友和家庭成员之间也常如此。中国人收到礼物时往往放在一边, 看也不看( 生怕人家说贪心) 。而西方人收到礼物时要当着客人的面马上打开并连声称好。中国人殷勤好客, 一杯杯地斟酒, 一遍遍地上菜, 客人不吃不行, 不喝也不行, 使西方人觉得难以对付。而西方人的习惯是:“Help yourself, please! ”中国人送客人时, 主人与客人常说: “慢走! ”“小心点! ”“再见, 走好啊! ”“你们进去吧! ”“请留步”等。而西方人只说: “Bye-bye! ”“See you later! ”“See you next time ! ”“Good night! ”

四、社会习俗的差异

1 对女性的态度

美国妇女和中国妇女都有可能受到隐性的歧视。但美国妇女却有幸能享受许多表面的尊重。尊重妇女的礼节在美国社会随处可见: 男士为女士开门; 扶女士下车; 在马路上, 男士走外侧, 女士走内侧, 以给女士提供保护; 女士进餐厅时, 所有的男士都要起立; 餐桌前, 男士要为女士拉开椅子, 待女士站好了位置再把椅子送回女士的身后, 请她就坐。

中国社会对女性的照顾和礼节似乎要少一些, 且有一些专家注意到: 汉字中带“女”字旁的有相当一部分含有贬义, 如“妖、奸、奴、嫉、妒”等。

2 对婚姻的态度

西方人的婚姻观与中国人的婚姻观有着极大的不同。因为他们认为, 婚姻纯属个人私事, 任何人不能干涉。比如, 美国离婚比较普遍。一个人有权选择和他/ 她最喜欢的人生活在一起, 一旦发现现有的婚姻是一个错误, 他/ 她有权作第二次选择。在他们看来, 强迫两个不相爱的人生活在一起是残忍的。

中国人的婚姻相对来说比较稳定。这是因为中国人把婚姻当作人生的头等大事, 每个人都谨慎对待, 认真选择,一旦决定了, 就不会轻易改变。而且, 中国人一向把婚姻当作一个严肃的道德问题, 喜新厌旧被认为是极不道德的

  (一)文化观念的差异

  中国的是以思想为核心,历来主张尊卑有别,长幼有序,也就是说,凡事都要遵循一定的规矩,并受到等级观念的制约。例如,晚辈见到长辈为表尊重要主动打招呼;学生要尊敬老师。而美国文化主要承袭了基督教中的新教思想,等级观念淡薄。美国人更注重个人权益,追求人人平等,没有辈份间过多的礼节。子女对父母、学生对教师都直呼其名,子女可以与父母争论问题或提出自己个性主张。

  在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中,人情占很重要的地位。人情在中国社会中有其一定的社会结构性,人情与面子是相互联系的,讲情面的人会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地回报别人的情谊。因此,在中国文化中自我评价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及互相交往的情谊中建立和实现的。中国人强调家族及阶级层次。中华文化崇尚集体主义。人们之间相互信赖,团结合作,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矛盾时,集体利益总被放在首位。在衡量个人行为时,往往是以为准则,注重和谐、群体利益的维护,这与美国文化截然不同。美国人崇尚个人自由,强调个人潜力的发挥,个人目标的实现及个人利益的追求,信奉至上。在美国,人与人之间多为互利关系,表现出人情较为淡漠,但却十分重视个人利益和自由,个人自我意识较强。

  (二)思维方式的差异

  思维方式是的产物,受到生产方式、历史传统、思想及语言等方面的综合影响。受不同文化背景制约的中美两国人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国人偏向综合性思维强调整体优先,采用从整体到部分的思维方式,如表达顺序时,要由大地方到小地方,即国家一省一市一区一街一号;表达时间是按年一月一日的顺序。美国人则偏好分析性思维,强调部分的优先,在表达空间顺序时与中国相反,由小地方到大地方,时间的表达也由小到大。

  (三)风俗习惯的差异

  在社会风俗习惯方面,中美双方也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以中美文化对待不同动物的态度为例,在大多数的中国习惯语中,“狗”这个字都是贬义的,例如“狗仗人势”、“狐朋狗党”、“狼心狗肺”等等;然而在美国文化中则完全相反,他们认为狗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这种态度也体现在习惯语中,例如 “You are a lucky dog”意思就是你真幸运。同样地,在谈及“猫头鹰”时也是如此,习惯语中有这样一句话“as wise as an owl”(像猫头鹰一样聪明)表明在美国文化中把其当成智慧的象征:然而,中国文化对待它的态度却截然相反,由于猫头鹰长得十分奇怪,叫声又很难听,因而古时迷信的人称其为“恶呜”,说听见夜猫子叫不吉利,至今还留下了“夜猫子进宅,无事不来”等迷信传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47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