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志记载,大通唐始设水驿,曰大通水驿。南宋时期,“日出而市,及午而散”的集市活动已由“镇”所代替。诗人杨万里在《舟过大通镇》中有“渔罾最碍船”、“鱼蟹不论钱”的诗句,为渔乡留下了生动的写照。明代洪武初年,大通设巡检司、河泊所、驿运站等机构。清设大通水师营,“辖枞阳以下水东至获港水面”。同治初,兴建大通参将衙,驻参将统帅水陆清军近千人,还设有“纳厘助饷”的厘金局和专征江西、两湖及安徽中路盐税的盐务督销局。降至清末民初,大通与安庆、芜湖、蚌埠齐名,为安徽四大商埠之一。
明代学者王守仁曾驻足大通,作《泊船大通》诗:扁舟经月住林隈,谢得黄莺日日来。 兼有清泉堪洗耳,更多修竹好衔怀。 诸生涉水携诗卷,童子和云扫石苔。 独奈华峰隔烟雾,时劳策杖上崔嵬。
1赞美铜陵的诗句
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
唐 李白
安石泛溟渤,独啸长风还。逸韵动海上,高情出人间。
灵异可并迹,淡然与世闲。我来五松下,置酒穷跻攀。
征古绝遗老,因名五松山。五松何清幽,胜境美沃洲。
萧飒鸣洞壑,终年风雨秋。响入百泉去,听如三峡流。
剪竹扫天花,且从傲吏游。龙堂若可憩,吾欲归精修
铜官山保胜侯庙
唐 裴休
浔阳贤太守,遗庙古溪边。树影入流水,石门当洞天。
幡花迎宝座,香案俨炉烟。若到千年后,重修事宛然。
铜官山
宋 梅尧臣
碧矿不出土,青山凿不休。青山凿不休,坐令鬼神愁。
题陈公园
宋 苏轼
一
南北山光照绿波,濯缨洗耳不须多。天空月满宜登眺,看取青铜两处磨。
二
春池水暖鱼自乐,翠岭竹静鸟知还。莫言垒石小风景,卷帘看尽铜官山。
三
落帆重到古铜官,长是江风阻往还。要使谪仙回舞袖,千年翠拂五松山。
题铜陵陈公园双池诗
冈陵来势远,幽处更依山。一片湖景内,千家市井间。
陈公学堂诗
苏东坡
虚斋识得名利空,甘守林泉到老同。宏博古今通圣域,闲依花草咏芳丛。
潜心藐视三公贵,寄迹高随四皓风。每忆屡征端不就,令人千载话无穷。
又
狮子青映碧云天,侧有天民嗽醴泉。丹凤七襄频赐诏,黄冠千古独招仙。
闲来清啸无愁月,醉里沉酣不计年。我为羊裘忘世态,羊裘偏应客星元。
黄山谷
千里相知隐逸园,羡君名重翰林仙。自惭谬点朱衣列,独惜真儒绿野贤。
默契诗书新日月,趣遗桃李旧山川。须知樽酒无情曲,恨极难逢十年前。
阻风铜陵
黄庭坚
顿舟古铜官,尽夜风雨黑。泱波崩奔去,天地无限隔。舟人紧维笮,何暇思挂席。凭江裂嵌空,中有时水滴。
洞视不敢前,潭潭蛟龙宅。网师登长鳣,贾我腥釜鬲。斑斑被文章,突兀喙三尺。言语竟不通,噞喁亦何益。
魁梧类长者,卒以筌饵得。浮沉江湖中,波中永相失。有生甚苦相,细大更啖食。安得无垢称,对榻忘语默。
阻水泊舟竹山下
黄庭坚
竹山虫鸟朋友语,讨论阴晴怕风雨。丁宁相教防祸机,草动尘惊忽飞去。
提壶归去意甚真,柳暗花浓亦半春。北风几日铜官县,欲过五松无主人。
小注:⑴维笮:系船缆绳。⑵鳣:即:鳇鱼。⑶釜鬲:炊具。⑷噞喁:鱼张口呼吸的样子。⑸筌饵:钓竿上的鱼饵。⑹竹山:竹墩山,位于大通镇。⑺提壶:鸟名
很详细吧。选我吧!
2关于铜陵的诗句《铜官山醉后绝句》
唐代:李白
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
应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
译文:
我爱铜官山,这里乐无穷,住它千年也不想离开。我要天天长舒舞袖,拂遍五松山的山山水水。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于天宝十三年(754)游铜陵时所作,作者看到铜官山、五松山的雄浑景色,酒醉以后,兴奋地舞之蹈之,再也不想回长安去了,也是作者不愿低头折腰事权贵的傲慢者的心态,同时也是壮志难酬,满腹才华无处发挥作用的失意者的心态。
2、赏析
这首诗虽只是短短的五言绝句,但其间诗人思想情感高强度的抒发和艺术夸张手法的大胆使用让人们拍案叫“绝”。“我爱铜官乐”,诗中首句就开门见山点出全诗主旨。这里诗人直抒胸臆,豪爽坦荡,用侠人直语引出诗人对铜陵深沉爱的情感,夸张之源正在于此。
爱铜陵之情,诗人先从眷恋不舍之情写起——“千年未拟还”。“千年”从时间上极度夸张,引出了诗人对铜陵爱的延绵,从时间(数字)的夸张,引出情感的夸张,表现诗人情感的真挚。诗人置酒铜官山,宴饮谈笑,挥动象征壮志的长剑助兴,拂动帘大的衣袖歌舞长啸,使读者羡慕其乐。
由宴饮歌舞之乐,诗人又用夸张把情感推向高潮。三、四两句即言诗人对铜官山欢宴之乐还嫌不足以表达自己的爱意,尚须一回舞袖,拂尽秀色可餐的五松山。五松山山秀木荣,山上岗峦泉洞、花草树木,不可能教“舞袖”“拂尽”,这是浪漫色彩行为的空间上的夸张。
表现了诗人对铜陵山山水水的深情蜜意,“拂尽”二字,表现了诗人内心似水柔情。诗中用的两处夸张,方式虽属相同,皆属于扩大夸张,即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处说(前者把时间往长处说,后者把空间往大处说),但细加斟酌,二者尚萌不同。
前一夸张写得较虚较略,后一夸张写得较详较实,两者从时间、空间的不同角度烘云托月,在造成色彩强烈的艺术境界中,让诗人“我爱铜官乐“感情的积聚爆发。
由此可见,在抒情诗里,夸张能把诗人的情感强烈鲜明地抒发出来。夸张的“失真”和悖理,诗情的真实和感人,二者反映了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差异和联系。而正如艺术真实离不开生活真实一样,夸张当然也离不开诗人郁积的深沉强烈的思想感情。
无此,夸张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无法拨动读者情感共鸣的心弦。李白这首诗中夸张手法的成功就在于有雄厚的思想情感基础作后盾。
搜狗百科-铜官山醉后绝句
3大通镇的历史记载据史志记载,大通唐始设水驿,曰大通水驿。南宋时期,“日出而市,及午而散”的集市活动已由“镇”所代替。诗人杨万里在《舟过大通镇》中有“渔罾最碍船”、“鱼蟹不论钱”的诗句,为渔乡留下了生动的写照。明代洪武初年,大通设巡检司、河泊所、驿运站等机构。清设大通水师营,“辖枞阳以下水东至获港水面”。同治初,兴建大通参将衙,驻参将统帅水陆清军近千人,还设有“纳厘助饷”的厘金局和专征江西、两湖及安徽中路盐税的盐务督销局。降至清末民初,大通与安庆、芜湖、蚌埠齐名,为安徽四大商埠之一。
明代学者王守仁曾驻足大通,作《泊船大通》诗:扁舟经月住林隈,谢得黄莺日日来。 兼有清泉堪洗耳,更多修竹好衔怀。 诸生涉水携诗卷,童子和云扫石苔。 独奈华峰隔烟雾,时劳策杖上崔嵬。
4赞美铜陵的诗句与南陵常赞府游五松山 唐 李白 安石泛溟渤,独啸长风还。
逸韵动海上,高情出人间。 灵异可并迹,淡然与世闲。
我来五松下,置酒穷跻攀。 征古绝遗老,因名五松山。
五松何清幽,胜境美沃洲。 萧飒鸣洞壑,终年风雨秋。
响入百泉去,听如三峡流。 剪竹扫天花,且从傲吏游。
龙堂若可憩,吾欲归精修 铜官山保胜侯庙 唐 裴休 浔阳贤太守,遗庙古溪边。树影入流水,石门当洞天。
幡花迎宝座,香案俨炉烟。若到千年后,重修事宛然。
铜官山 宋 梅尧臣 碧矿不出土,青山凿不休。青山凿不休,坐令鬼神愁。
题陈公园 宋 苏轼 一 南北山光照绿波,濯缨洗耳不须多。天空月满宜登眺,看取青铜两处磨。
二 春池水暖鱼自乐,翠岭竹静鸟知还。莫言垒石小风景,卷帘看尽铜官山。
三 落帆重到古铜官,长是江风阻往还。要使谪仙回舞袖,千年翠拂五松山。
题铜陵陈公园双池诗 冈陵来势远,幽处更依山。一片湖景内,千家市井间。
陈公学堂诗 苏东坡 虚斋识得名利空,甘守林泉到老同。宏博古今通圣域,闲依花草咏芳丛。
潜心藐视三公贵,寄迹高随四皓风。每忆屡征端不就,令人千载话无穷。
又 狮子青映碧云天,侧有天民嗽醴泉。丹凤七襄频赐诏,黄冠千古独招仙。
闲来清啸无愁月,醉里沉酣不计年。我为羊裘忘世态,羊裘偏应客星元。
黄山谷 千里相知隐逸园,羡君名重翰林仙。自惭谬点朱衣列,独惜真儒绿野贤。
默契诗书新日月,趣遗桃李旧山川。须知樽酒无情曲,恨极难逢十年前。
阻风铜陵 黄庭坚 顿舟古铜官,尽夜风雨黑。泱波崩奔去,天地无限隔。
舟人紧维笮,何暇思挂席。凭江裂嵌空,中有时水滴。
洞视不敢前,潭潭蛟龙宅。网师登长鳣,贾我腥釜鬲。
斑斑被文章,突兀喙三尺。言语竟不通,噞喁亦何益。
魁梧类长者,卒以筌饵得。浮沉江湖中,波中永相失。
有生甚苦相,细大更啖食。安得无垢称,对榻忘语默。
阻水泊舟竹山下 黄庭坚 竹山虫鸟朋友语,讨论阴晴怕风雨。丁宁相教防祸机,草动尘惊忽飞去。
提壶归去意甚真,柳暗花浓亦半春。北风几日铜官县,欲过五松无主人。
小注:⑴维笮:系船缆绳。⑵鳣:即:鳇鱼。
⑶釜鬲:炊具。⑷噞喁:鱼张口呼吸的样子。
⑸筌饵:钓竿上的鱼饵。⑹竹山:竹墩山,位于大通镇。
⑺提壶:鸟名 很详细吧。选我吧。
5描写大通湖的诗句诗情画意何处有 梦里水乡大通湖
魂牵梦绕大通湖
◎ 孙东海
许多年前,曾出一上联:门对大通湖,大通湖水通大湖。弟弟对的下联是:船过三岔河,三岔河道岔三河。那时候觉得兄弟俩好有才的。现在回头来看,其实上联平淡无奇,下联则不合平仄。
但是,“门对大通湖”几个字,却使我回忆起家乡的大湖——大通湖。
我家离大通湖不远,门对大通湖。小时候我常到湖边去玩。站在湖堤上,但见微风拂浪,波光粼粼,时而有鱼儿跃出水面;远望则烟波浩渺,水天共色,使人感慨水乡泽国的浩瀚广博。天晴时,在天水相接处,隐约能见到湖对岸的房屋、树木,和华容县境内的凤山,但却虚无缥缈,疑幻疑真;阴雨天或有雾时,这一切都消失不见,但见天也迷茫,水也迷茫,茫茫湖水无边无垠!
双闸渡位于大通湖与五七运河交接处,是五七运河的起点,渡口对岸是沅江县的千山红农场。摆渡人年近花甲,古铜色的脸,额头上刻满岁月的沧桑。不管天晴落雨,吃饭睡觉,只要听到有人喊:“过河嘞!”,他都会立即钻出低矮的土砖房,驾起渡船,迎送来住的过客。那时望着长长的渡口,我对对岸那片土地充满好奇,总希望能渡过河去,看看异乡的风景!
初中毕业回乡务农后,二哥在南湾湖包了几十亩湖田,种一季稻,我帮忙除草,终于踏上了这片向往已久的土地。
走下渡船,踏上河对岸的湖堤,眼前立即一亮:嗬!好一片绿!垸内沟渠里满是翠绿的荷叶,高低参差,挨挨挤挤,荷叶上的露珠儿在阳光下如珍珠般闪闪发光。湖堤上长满了野生的芦苇,风吹苇叶沙沙作响。深秋,这里则是另一番景色:满渠残荷败叶,秋风瑟瑟中,苇叶飘摇,苇花纷飞,另有一种萧杀凄凉的美!
过了千山红与南湾湖的分界线,耳中就隐约听到“轰隆隆”的波涛声。在湖堤上没有芦苇的地方,我看到湖中波浪一排连着一排,拍打着岸边的礁石。越往前走,涛声越大。到达二哥借住的那排废弃的连队营房时,半里路外都能听到惊涛拍岸!这是和家门前的大通湖完全不同的景色。
此后很多次我沿着湖堤走回家去。经常看到被波浪卷到礁石上拍打而死的鱼儿,多是草鱼和鲢鱼,从一两斤到七八斤的都有。翻着白色的肚皮,在湖面上随波漂荡。我有时去捡起来,却发现大多已腐烂发臭。有一次正好看到一条四五斤重的草鱼被甩到一块大石上砸晕,心中狂喜,立即下湖去捞了起来,那鱼却用力摆动尾巴,从我手中滑落,跌进水里不见了。我觉得很惋惜。第二天下午当我返回时,那鱼却又露着肚皮漂在湖面,我再次捞起,它终于不再动弹……
大通湖最美的景色,应该在老河口。湖堤边栽着几排杨树,绿荫如盖,老态龙钟。树身斜卧湖中,树枝垂落湖面。涛声如雷,似千军万马在厮杀。波浪狠狠地扑打着湖中的礁石,浪起时吞没了所有石块,潮落时又露了出来,那些巨石都被打磨得光滑圆润。一浪连着一浪,一浪高过一浪,如飞珠溅玉般,浪花溅起一米多高,湖堤上满是潮湿的空气。如此壮观的景色,也许只有东坡学士的名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可以形容!
我对大通湖记忆最深的,却是家乡的堂客们,下湖摘菱角的场景。俗话说“七菱八落”,七月半间,菱角成熟了,家乡的堂客们就争相下湖摘菱角。她们下湖不用船,用澡盆——长椭园形,以前用来洗澡,现在屠夫杀猪烫猪用的木盆,人坐在中间,也不用桨,而是用手划水。早晨,薄雾笼罩湖面,二三十个堂客们,各自划着澡盆,浩浩荡荡向湖中开去。摘好一澡盆菱角后,又划回来,把菱角交给守在湖堤上的男人。这时,澡盆边几乎已平齐湖面,湖上风浪不小,我很担心她们一不小心,就会翻落湖中,但从来没听谁出过事故。下午收工时,大家都欢声笑语……
记忆中的大通湖,是那么美好!而如今身在他乡,大通湖的波涛,就只在魂中梦里汹涌澎湃!细细想来,我已有二十多年没去过南湾湖和老河口了,不知是否涛声依旧?而我确切知道,大通湖已不再有菱角,那些家乡堂客们下湖摘菱角的场景,就成了永恒的记忆!
6美丽的大通镇200字作文“大通茶干”早在明朝就开始生产。
它的做法是讲究点卤、筛浆网布眼细,每块干坯用纱布包裹,上板压紧。然后将白干子放进冬菇、八角、甘草、冰糖和原汁酱油配制的汁水里泡八个小时,再放进锅里煮,待捞上来后再拌上麻油。
因此形方体薄、有弹性、韧性(一块干子可以卷成一个小筒)。具有色艳味浓、鲜美耐嚼的独特风格。
早年,全国各地及印度等国朝拜佛教胜地九华山的香客,途经大通,都要买一些大通茶干,以解吃素之需。大通茶干,因此名声越来越大。
大通茶干又有火腿、虾米、蒲包、臭豆腐干等种。 大通镇有一种风味独特的传统风味食品——大通茶干。
它形方如牌、体薄如纸,色艳味浓,鲜美耐嚼,饮茶待客馈亲赠友皆宜。 大通茶干,明朝就开始生产,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由于大通镇系通往佛教圣地九华山的必经之路,全国各地以及韩国、印度等国朝圣拜佛的香客,因解吃素食之需,都要购买一些大通茶干。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品尝过大通茶干,从此,大通茶干的身价更是扶摇直上了。
大通茶干,是根据徽菜特色研制出来的,系采用铜陵县汀洲盛产的大豆为主要原料,经过淘洗、磨浆、煮浆、点卤、裹压等30多道工序精制而成,每块茶干的白坯都要用白布包好,上压板压紧,经8—10小时后出板,然后再放进由冬菇、八角、甘草、冰糖以及虾籽酱油等原料配制的卤汁里浸泡,再煮上8—10小时后捞出,沥干水份再拌上麻油而成。大通茶干品种有火腿、蒲包、十香、双味等10多个品种。
当年,大通镇上有10多家水作坊都生产茶干,但品种最多,质量最好的要数“吉昌酱园”。吉昌酱园生产的茶干在“压裹”这道工序时,在干坯的上下面各放置一块如铜钱般大小的铜印模,茶干压制出板后,一面呈现出“大通茶干”、一面呈现出“吉昌酱园”的字样。
很多茶干作坊(当时称水作坊)也各有各的限制,如“隆昌”、“兴圆”、“生园”等,因受当时生产条件的限制,不论是磨黄豆,做豆腐,做茶干等都系手工操作,一般的作坊每天只能生产出2000块左右(因为还要做豆腐、买豆浆),因货真价实,购买者甚众,不能满足人们需求,但为了防止投机钻营,当时家家户户都相互约定:一块铜板可购两块茶干、每人限购50块,超过部分按一块铜块一块茶干计价,和现在的批发的越多价格越便宜的优惠政策完全相反。 “野雀舌”茶叶 五松山茶声位于铜官山东侧,四面环山,绿树成荫,景色宜人,环境优美,冬暖夏凉,非常适宜茶树生长。
“铜陵野雀舌”茶叶闻名省内,享淮全国。“野雀舌”茶叶,系我市传统佳品。
据史料记载,明末清初我市就盛产“雀舌:茶。传说中,乾隆皇帝品尝后,誉为“江南佳品,野雀舌”。
1995年4月,野雀舌参加全省第四届名优茶评审会,进行复评,选送参加10 月份由家业部主办的第二届农业博鉴会,并荣获金奖。经此工艺制作出来的“野雀舌”茶,外形微扁,形似雀舌,色泽翠绿,滋味嫩爽,汤色浅绿明亮。
此茶具有清心明目、降压、消炎、解毒、帮助消化等功能。常饮此茶,沁泣肺腑,回味无穷。
生姜 生姜是铜陵“八宝”之一。以其“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细脆嫩、香味浓烈”等特色而闻名。
铜陵生姜的营养丰富。据化验,含蛋白质14%,糖为8%,脂肪为07%。
此外,还含人体必需的钙、铁、胡萝卜素、硫胺素、抗黄素、尼克酸、抗坏白酸和无机盐等营养成份。在医药上,姜有除湿、去寒、发汗、增温等功效。
用铜陵姜加工成的糖姜、醋姜、干姜等一直是畅销品。尤其是糖冰姜,为铜陵外贸产品之一。
汀洲大豆 “汀洲大豆”是铜陵地方的优良品种。原名“平头黄”,有大平头黄和小平头黄两个品系。
以蛋白质含量分别为4787%和4731%,比一般的大豆要高197%和183%,脂肪含量为1846%和175%,比一般大豆品种含量略低。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唐代大诗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泰安),出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托克马克附近),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唐天宝、至德、上元年间,李白曾三次漫游铜陵(时属南陵县境),留下诗作13首。 裴休 (813—887年),年公美,河南济源人。唐大中六年(852年)以兵部侍郎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著新法十条,又立税茶十二法。秉政五年,罢为宣武军节度使。历昭义、河东、凤翔、荆南四节度使。其文章有著称,书楷遒媚有法,很得唐宣宗赏识。唐中和年间(881—885年)来铜陵,留有《铜官山保胜侯庙》等诗作。 梅尧臣 (1002—1060年),字圣俞,世称梅宛陵,北宋著名诗人。宣城(今安徽省宣州市)人。历任州县官属,中年后赐进士出身,授国子监直讲,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多次来铜,留有《铜官山》等诗。 苏轼 (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眉山(含四川眉山)人。他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书法、绘画也负盛名,是我国文学史上成绩卓著的作家。21岁中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苏轼于元丰二年(1079年)自黄州(今湖北黄冈)抵常州(今江苏常州),路过铜陵,与黄庭坚会游于铜陵县陈公园,留下《题陈公园》等诗作。 黄庭坚 (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年号涪翁,北宋诗人、书法家,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县)人。治平中进士,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检讨官,迁著作佐郎。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绍圣初曾为宣州(今安徽宣州市)、鄂州(今湖北武汉)知府。有《山谷集》。黄庭坚于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自南昌泛游至铜陵,恰遇苏东坡自黄州抵常州,路过铜陵,二人相会于陈公园。黄庭坚在铜留下《阻风铜陵》、《阻水泊舟竹山下》、《铜陵县望五松山集句》等多首诗作。 李纲(1083—1140年),字伯纪,宋邵武(今福建邵武县)人,政和二年(1112年)进士。北宋末任太常少卿,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围逼开封,李纲登城督战,激励将士,击退金兵。但不久就受到投降派的排挤。高宗即位后,他一度被起用为宰相,仍力主抗金复国,然在职仅75天,又遭贬斥。后调任荆湖南路安抚使等职。他一贯主张抗金,著有《论语详说》、《梁溪集》等。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初一李纲途经铜陵,因风急浪大,舟不能行,被迫弃舟登岸,在铜陵盘桓三日,作诗多首。 杨万里 (1127—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江西吉安)人,南宋著名诗人。27岁中进士,曾任漳州、常州等地方官。其诗与当时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并称“南宋四家”,著有《诚斋集》。其数次路过铜陵,留下《舟过大通镇》、《丁家洲避风行小港出荻港大江》、《夜宿羊山矶》等诗作。 王安石 (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嘉三年(1058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为相,实行变法。熙宁九年(1076年)被迫辞职。后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元丰二年(1079年)改封荆国公,卒谥文。崇宁间追封舒王。现存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王安石在拜相和实行变法前后,曾多次涉足铜陵,写下了数十首与铜陵有关的诗文。 汤显祖 (1550-1616年),字义仍,号海若、若土、清远道人,明代戏曲作家、文学家。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任南京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上疏弹劾大学士申时行,降职为广东徐闻典史。后改任浙江遂昌知县,又以不附权贵被议免官,未再出任。其一生著作甚丰。汤显祖因与铜陵人佘翘父子交往过甚,多次来过铜陵,留下《过铜陵》、《答佘聿云》等数篇诗作。 王守仁(1472—1529年),字伯安,明朝浙江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哲学家、教育家。曾在故乡阳明洞筑室讲学,人称阳明先生。早年因反对宦官刘瑾,被贬为贵州龙场(修文县治)驿丞。后以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宸濠之乱”,封新建伯,官至南京兵部尚书。王守仁于正德年间(1506—1521年)以“宸濠之变”邂逅铜陵,登五松山乐之游咏累日,留诗3首。 徐一科 (生卒年不详),字伦盈,江西弋阳人,举人,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任铜陵知县。据乾隆《铜陵县志》记载,他任知县期间,能谨恭职守,为百姓谋利益。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铜陵涨水,堤圩尽溃,他率民筑堤埂八十余里,保障了民众安全,铜陵百姓感激他的德行,将他筑的埂称为“徐公堤”,并立有“徐公堤碑”。其在铜陵任期内,留下多首诗作。 陈 明朝浙江慈溪人,举人。成化六年(1470年)任铜陵知县。据嘉靖《池州府志》和乾隆《铜陵县志》载:他在任铜陵知县期间,减轻徭赋,兴办学校,并留下诗作数篇。任职期间,铜陵“人才勃兴,户口日增”。 蒋应仔 清朝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贡生,顺治二年(1645年)任铜陵知县。时铜陵刚遭兵难,百姓流亡,城廓倒塌。蒋应仔率众修筑城廓,安抚流散百姓,使黎民恢复家园,深受百姓爱戴。他在铜陵期间留下了不少诗赋、文章,并于顺治十二年主持编修了《铜陵县志》。
舟过大通镇描绘了哪几幅画面如下:
第一幅“天际轻帆”,宽阔的大江两岸山峦迭障,云淡天高,江水烟波浩渺,万里奔腾,一泻千里。港湾内停泊了许多桅杆高低不一的船只,远处天际间一前一后的两只扬帆行驶的快船,耀入眼帘,平坦的大路通向半山中的庙宇别墅。令人想起“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气势。
第二幅“荻洲放艇”,画面山石嶙峋,古木参天,湖边荻花、芦苇迎风摇曳,一叶扁舟荡漾湖面,舟上老翁稳坐船头,似在垂钓,船蓬内尚可居处休息,很是怡然自得的悠闲生活。在乾隆题诗中有“恐妨人识志和流”一句,张志和乃船中钓者。
张志和,本名龟龄,号玄真子,唐肃宗时任翰林,赐名志和,坐事被贬后,不再做官,逍遥江湖,潜心玄学。无论寒暑穿着粗布大袍,常在河边湖岸用无饵渔竿垂钓,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第三幅“林坞幽居”,画面山水交溶,森林掩映,溪流绕村而过,大自然给予人的居住条件,在这里都能得到,又是一处隐逸者的好居处。南齐文学家孔稚珪(四四七 - 五○一年),写有骈文《北山移文》,以钟山草堂神灵的口气,贬斥以周子为代表假隐逸,而醉心官场利禄的社会名流。
北山即南京钟山,周子是一位学问渊博,精通黄老之学的士人,在此修建“草堂”隐居。时光荏苒,周子弃草堂不居,入朝为官去了。因此,周子受到神灵的谴责。“北山那虑有移文”,即此意矣。
第四幅“水亭清旷”,画面远山近石突兀,松柏苍翠,古柳低垂,水面宽阔,波浪不兴,远处湖岸舟楫隐约,恰似“野渡无人舟自横”,整个画面既无村舍,也无房屋。宽阔的平阜,只有简约的四柱亭,玉立其间,显然是供行人过客休憩的场所。不由人想起,宋代画家范宽所绘《溪山行旅图》中的马队过客,他们要是旅行中有这样一处歇脚的亭子是多么惬意的事。
第五幅“溪回村静”,画面山峦险峻,小溪自山涧荡漾而来,山脚下农舍连绵,沿溪道路直通村庄,村庄房舍粼次栉比,街道宽阔,为森林环抱。溪流右岸高台上四柱茅亭显得特别耀眼。乾隆题诗谓之杜甫草堂。杜甫为避安史之乱,于唐干元二年(七五九年)流寓成都被在成都西郊浣花溪旁营建居室。后人称之为“少陵草堂”、“工部草堂”,或“杜甫草堂”。
他此居住了近四年光景,写有不少不朽诗篇,其中《草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篇,后者就是写他的居所草堂屋顶为秋风刮破,茅草或被抛沉江底,或挂树梢,或被顽童抱走,而自己却无力制止的无奈,以及失去居所的愤懑。进而,为“天下寒士”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呐喊!
第六幅“柳桥晚舣”,描绘山村晚景。夕阳西下时分,山村水域宽阔,山势陡峻,河流沿山涧奔流而来,村舍旁,石拱桥跨河而立。画面下方柳树、松柏成行,河水在这里被分隔出一股支流,支流上矗立一座独木桥。桥旁是一座渡口码头,三只单桅船,一字停靠在柳岸。夕阳馀辉映衬下的山乡,显得特别安谧宁静。
第七幅“悬流淙玉”,描绘山村因有高山瀑布奔流直下,给寂静山村带来的喧闹。刀劈斧砍的山势,让人敬畏,奔流直泻的瀑布,让人惊叹。忽然眼睛一亮,这不就是令人神往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的景致展现在眼前了吗!一条白练腾空而下,溅起巨大的水花,发出振聋发聩的咆哮,本身就是一曲万人合唱的乐章,大自然的威力凸显无馀。
第八幅“松岩拂籁”,山峦重迭,古松古柏盘桓岩间,一泓湖水静谧无声,岸边芦苇随风摇曳,四柱古亭伫立岸上,这一切都显得异常寂静。真是“万牛此都寂,但馀庙磬音”。
《铜官山醉后绝句》
唐代:李白
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
应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
译文:
我爱铜官山,这里乐无穷,住它千年也不想离开。我要天天长舒舞袖,拂遍五松山的山山水水。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于天宝十三年(754)游铜陵时所作,作者看到铜官山、五松山的雄浑景色,酒醉以后,兴奋地舞之蹈之,再也不想回长安去了,也是作者不愿低头折腰事权贵的傲慢者的心态,同时也是壮志难酬,满腹才华无处发挥作用的失意者的心态。
2、赏析
这首诗虽只是短短的五言绝句,但其间诗人思想情感高强度的抒发和艺术夸张手法的大胆使用让人们拍案叫“绝”。“我爱铜官乐”,诗中首句就开门见山点出全诗主旨。这里诗人直抒胸臆,豪爽坦荡,用侠人直语引出诗人对铜陵深沉爱的情感,夸张之源正在于此。
爱铜陵之情,诗人先从眷恋不舍之情写起——“千年未拟还”。“千年”从时间上极度夸张,引出了诗人对铜陵爱的延绵,从时间(数字)的夸张,引出情感的夸张,表现诗人情感的真挚。诗人置酒铜官山,宴饮谈笑,挥动象征壮志的长剑助兴,拂动帘大的衣袖歌舞长啸,使读者羡慕其乐。
由宴饮歌舞之乐,诗人又用夸张把情感推向高潮。三、四两句即言诗人对铜官山欢宴之乐还嫌不足以表达自己的爱意,尚须一回舞袖,拂尽秀色可餐的五松山。五松山山秀木荣,山上岗峦泉洞、花草树木,不可能教“舞袖”“拂尽”,这是浪漫色彩行为的空间上的夸张。
表现了诗人对铜陵山山水水的深情蜜意,“拂尽”二字,表现了诗人内心似水柔情。诗中用的两处夸张,方式虽属相同,皆属于扩大夸张,即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处说(前者把时间往长处说,后者把空间往大处说),但细加斟酌,二者尚萌不同。
前一夸张写得较虚较略,后一夸张写得较详较实,两者从时间、空间的不同角度烘云托月,在造成色彩强烈的艺术境界中,让诗人“我爱铜官乐“感情的积聚爆发。
由此可见,在抒情诗里,夸张能把诗人的情感强烈鲜明地抒发出来。夸张的“失真”和悖理,诗情的真实和感人,二者反映了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差异和联系。而正如艺术真实离不开生活真实一样,夸张当然也离不开诗人郁积的深沉强烈的思想感情。
无此,夸张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无法拨动读者情感共鸣的心弦。李白这首诗中夸张手法的成功就在于有雄厚的思想情感基础作后盾。
-铜官山醉后绝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