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总结是对某一特定时间段内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总结1
充实丰富的生活内容,快乐的情感体验,给孩子温馨的爱抚会使孩子变得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相反,单调的生活氛围,刻板的教育模式,冷漠的环境氛围会使儿童个性难以健康发展。因此,教育者要多观察分析,对待有问题行为的孩子,积极地对他们进行心理补偿教育,尽量采取环境和行为矫正的方法,使他们健康成长。
“促进幼儿的健康”是由幼儿健康的特有价值决定的。17世纪英国伟大的哲学家和启蒙思想家约翰。洛克认为:“人生幸福有一个简短而充分的描述:健全的心智寓于健全的身体。凡身体和心智都健全的人就不必再有什么别的奢望了;身体或心智如果有一方面不健全,那么即使得到了种种别的'东西也是枉然。”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这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个共识。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和文化的影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相对薄弱。而未来社会要求每个人都具有面对现实,不怕困难,开拓进取的精神,具有关心他人,家庭、社会、自然的意识和责任感,具有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自主、自信、自强的人格品质。那么,如何重视和加强儿童健康心理教育呢
首先,孩子不论大小,他都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这就是说教育者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与孩子平等相待,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用欣赏的眼光,鼓励性的话语去真诚而积极地评价孩子,孩子对教师的关注是十分敏感的,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眼神都会对幼儿产生暗示作用,或积极的、或消极的。因此,教师要多创造机会启发并引导幼儿参与讨论,让幼儿自己思考、判断,逐步形成自我评价能力。教师还应积极参与幼儿的讨论、交流,建立起民主平等的伙伴关系,对幼儿的评价要客观、公正,并以正面激励为主。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评价是必要的,但评价应客观公正,以正面激励为主,尽可能避免消极的谴责性的评价,以免对幼儿造成压力,使幼儿产生不良情绪,导致不良心理。
其次,在适当范围内,应鼓励孩子去承担一定的任务,让孩子拥有自主权、选择权,独立去完成。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往往表现为顽皮、淘气、任性、不遵守集体规则等,有的幼儿由此被视为“多动症幼儿”、“特殊儿童”,当然,孩子的能力总有强弱之分,能力强的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行,甚至会看不起别人,而能力较弱的孩子又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怯生生地说话,怯生生地做事,缺乏自信心。那么,我们就要设计一些特别的活动,给孩子提供独立完成任务的机会,如“我会”、“我能”等,让那些能力不强的孩子发现自己的长处,鼓励他们大胆展示自己的本领,让他们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也让能力强的孩子了解伙伴的优点,从而让每一个孩子都形成良好的自信心理和正确的自我意识。
最后,教育者要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对待生活,去关心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首先是家庭的熏陶。俗话说: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即为人师,就要做好表率。家长在家庭成员和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对孩子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任性的纠缠、经常的吵闹打骂,会让孩子产生无理取闹的人生困惑;零乱的摆设、懒散的生活节奏,会对孩子产生不思进取的负面影响;过多的指责,专制的家长作风,会让孩子产生焦虑恐惧的不良心态……。而家长的精心抚育照料,正确启发引导,及时的鼓励赞扬,对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其影响力也是潜移默化的。其次是积极活跃,情绪乐观,兴趣广泛,敢于尝试,愿意与人交往,在与孩子交往过程中,能始终以积极乐观的情绪给孩子以良好的影响,教师个人的情感、意志、个性特征,以及与孩子交往的方式,教育儿童的方法,都会对儿童性格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充实,丰富的生活内容,快乐的情感体验,给孩子温馨的爱抚会使孩子变得活泼开朗,乐观向上。相反,单调的生活氛围,刻板的教育模式,冷漠的环境氛围会使儿童个性难以健康发展。因此,教育者要多观察分析,对待有问题行为的孩子,积极地对他们进行心理补偿教育,尽量采取环境和行为矫正的方法,使他们健康成长。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总结2心理健康是个大的概念,儿童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儿童的心理疾病也越来越多,但是我们不能对每个特殊的儿童就判定他为存在心理疾病。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儿童的心理情况也会有这种亚健康。看到那些不合群的、不爱说话的小朋友,我总会感慨,我们必须从孩子零岁开始关注他的心理健康。孩子们在婴儿的时候考虑的最多的就是生存问题,家长们只要给予精心的照顾就能让孩子们有好的安全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考虑的不单单是简单的生存问题了,更多的需要心理上的关注。我们身边的孩子很少有先天遗传问题的,所以他们的心理发展更多的都是后天养育的结果。很多小朋友的性格跟自己的父母很相像,因为长时间的潜移默化,在性格塑造的过程中受到教养人的影响。文章里说的好,“从心理健康到精神疾病,是由量变到质变的”。
很多心理问题都是从一开始的不能自我缓解慢慢积累到最后爆发出来,等到发现的时候其实已经病变了,就像一根绳子一开始有了一个结,如果不去及时解开,绳结就会越来越多,最后变成一条解不开的绳子了。所以父母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要关注孩子每个时期阶段表现出来的异常情况。特别要说的是,在孩子成长发育的过程中有两个时期特别重要,一个是大家都普遍关注的十几岁的青春期,一个就是5、6岁的中班升大班的时期,这两个阶段孩子从生理外貌上变化是非常大的,从心里角度来说变化也非常大,普遍表现出很叛逆,很难管理的情况,幼儿园阶段教师和家长们要特别关注这个阶段,重点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他们可能有了自己的小心思,不轻易透露,他们的叛逆可能有着特别的原因。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叛逆感到十分头疼,因为不了解孩子的在想些什么。其实谈话是一种很好的方式,现在的家长很多都不重视跟自己的孩子深谈对话,慢慢形成相互不理解的尴尬情形。也许家长愿意每天抽出半个小时跟自己的孩子聊一聊天,那么与孩子之间的心的距离也就会越来越短。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总结3一、优化育人环境
幼儿园环境是潜在课程,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外在条件,在对幼儿心理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创设与教育适应的良好环境,能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1、创设适宜的物质环境。
一是为幼儿提供充满生机、能陶冶幼儿心灵的自然环境,如在园内种植草坪、花卉、栽种果树、开辟种植园地、修建嬉水池、改建沙地等,让幼儿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二是创设与教育目标相适应的学习、游戏环境,如利用纸箱、饮料瓶、快餐盒等废旧物品创设美工区、音乐区、娃娃家、小舞台、商店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区域,为幼儿提供了充分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让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和探索。
三是创设以心理健康内容为主的墙饰,“我们一起玩”、“妹妹摔倒我扶起”、“高高兴兴上幼儿园”等巨幅墙饰挂在教学楼醒目处;活动室布置美丽的图案,时时提醒幼儿合作、谦让、快乐、勇敢、不怕困难等。从而使幼儿园的每一块墙壁,每个角落都成为育人之地。
2、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
一是建立充满融融爱意的师生情谊。爱是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如果教师多给幼儿一些爱护、关心,就会使幼儿对教师产生依恋感。因此,我们总是用满腔的爱去对待幼儿,使他们喜欢上幼儿园,并能愉快地参加集体活动。
二是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平等地对待每个幼儿,潜心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以及能力差异,尊重每个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力求做到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在评价孩子时尽量采用鼓励的语气“知道你行”、“相信你会做得很好”等,在这种充满尊重、鼓励的良好氛围的影响下,孩子们变得乐观、自信,并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活动。
三是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良好的同伴关系能促使幼儿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我们首先让幼儿学会尊重他人,再让幼儿摆脱自我中心,逐步懂得如何调整自己的行为去适应集体要求,教给他们一些协调同伴关系的方法,帮助他们获得正确的交往技能。
二、重视渗透教育
心理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且有反复的可能。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必须要注意幼儿园全方位的渗透,坚持一贯性、连续性的教育与引导,这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
1、学科渗透。
各科教材内容均从不同方面渗透着对幼儿的人格要求和智能训练要求。它们既有德育、智育、美育等因素,也有心理教育因素,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因此,我们在各科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在中班语言活动中,通过进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等,让幼儿明白要取得成功不但需要克服困难,而且还要学会动脑筋想办法。在生活中,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便利用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来激励他们,教给他们解决困难的办法。
2、游戏渗透。
游戏是幼儿自愿参加的轻松愉快的活动,也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游戏活动中最容易接受指导和训练。
3、日常渗透。
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要从日常生活着手,坚持下去,日积月累,逐步形成。帮助幼儿养成对每件事如洗手脸、穿脱衣服、收拾整理玩具等都要认认真真,绝不马虎的习惯;培养幼儿做任何事情(如绘画、玩游戏、听故事等)都有始有终绝不半途而废,具有不怕困难的勇敢精神和顽强的毅力。
4、随机教育。
随机教育是根据临时出现的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它对培养、巩固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在绘画活动中,有的幼儿因不会画而哭,有的幼儿把笔一扔不画了,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总是抓住机会,进行随机教育,让幼儿明白“哭是没有用的”,并让大家讨论“应该怎么办”,引导幼儿克服困难,完成作品,建立起自信。
三、进行针对性教育
针对性教育活动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针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状况设计的专门活动。研究中,我们围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目标进行针对性活动方案设计,并按方案组织教育活动,如:我们观察到班上有少部分幼儿性格内向、胆怯,不愿意与同伴交往,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活动区设计了“娃娃过生日”,有意识地引导这部分幼儿参与活动。活动中,让一名幼儿扮演娃娃,其余幼儿扮演小客人,小客人带着礼物到娃娃家祝贺娃娃生日,娃娃热情地接待小客人,小客人将礼物送给娃娃时大胆地说出了祝贺的话语。他们相互交谈,唱生日歌,跳快乐舞,这样在轻松欢乐的气氛中,孩子们自然地交往,就连平时性格孤僻的幼儿此时也活跃起来了。
四、开展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指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特点与规律,由教育者设计和组织,以活动为基本方式,引发幼儿的主观体验和感受,从而对幼儿的心理状态产生积极的影响,达到形成和改善幼儿心理健康的一种方法。幼儿的心理发展是不平衡的,存在明显的个性差异,因此,根据不同类型的幼儿和幼儿不同的心理需要,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对幼儿进行心理辅导。
一是创设活动情景,通过以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情景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发泄不良情绪,形成健康心理。
二是角色体验。幼儿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其扮演角色所具有的心理品质,帮助幼儿构建自身所欠缺的心理品质。此外,我们还运用了诱导、体贴、亲近、信任、鼓励等方法对幼儿进行心理疏导,维护幼儿心理健康。
五、坚持家园同步教育
家庭是幼儿生活时间最长的场所,父母的言行对幼儿具有重大的影响。如果这种影响是正面的,则会有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提高幼儿园教育效果;如果这种影响是负面的,则会削弱或抵消幼儿园教育效果。因此,家园达成共识,协调教育方法,统一教育要求,是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在家园配合中通过家园栏、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学校等活动,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向家长宣传“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性,让家长熟悉本项研究的目标、内容与操作方法,使他们支持配合幼儿园教育,共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总结4随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健康”这一概念的认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是没有病症或虚弱的现象。对于正在生长发育的儿童来说,身体发育与心理发展是生长发育的二个生要方面,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关注远不及对孩子的高矮、胖瘦、吃的好坏、生活环境那么上心,生活在家庭的保护伞下,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有些儿童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像我们班的王旭辉,刚来幼儿园时,就不喜欢与小朋友、老师交流,学习知识不随老师读,课后自己找一个角落玩,经过我的观察,发现了他在自己玩的时候,说些奇奇怪怪的话:“你是吹牛大王、你是大胖鸟、不会飞等。继续听下去,发现他说的都是动画片中的对话,当你再向他问起故事的情节时,他就不愿意交流,还有当小朋友与他挣抢玩具时,他会发出刺耳的尖叫声,就像动画片中的怪兽一样。
由于上面种种现像,我找到家长进行询问,原因得知,他爸在厂里上班,他妈自己种大棚,忙不过来,从小只有奶奶照顾他,孩子又喜欢看动画片,只有看动画就不吵不闹,只要遇上赶集就买动画片,这样奶奶就好忙其他之类的家务,坐下来与孩子交流的时间很少,这就到了幼儿园里,我针对幼儿的情况向他妈说了,希望你要多抽出时间来陪孩子,每天晚上睡前给孩子讲一个关于良好习惯的故事,减少孩子的看电视时间,购买一些关于美术的书籍,多到外面与孩子交往,不要把孩子整天关在家中,这样经过不长时间的训练,相信他会喜欢与朋友交往的。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总结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模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和家长的言行举止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幼儿,构成他们学习的榜样。因此成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榜样。”目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得到很多人的重视,都认为良好的心理是人成功的关键,但在实际工作中却被忽视和存在虚假的教育成分,从而,体现出来的也还是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轻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缺乏教育的敏感性,不能自觉地、有意识地为幼儿良好心理的形成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和予以适时的指导,更有部分教师行为令人费解。
事例1、一个幼儿园老师因为一个四岁的幼儿上课时爱说话,就用胶带封住了他的嘴巴,不许他说话。这个个案尽管是比较少的例外事件,但幼儿园普遍的现象是不许幼儿自由说话。
事例2:一个三岁多一点的孩子因为好动,被幼儿园老师罚站,老师不仅严励地斥责了他,还不许其他小朋友与他玩,于是,那个孩子便成了大家眼中的“坏孩子”。
事例3:到了节日,孩子们观察到老师收到的礼物,也观察到送不同礼物得到不同的待遇。他们真切地感受到师生关系的疏近,感受到老师的偏爱,也感受到现实的不平等。
事例4:某幼儿园小班的一位家长向带班教师反映说,孩子的中午饭没吃饭,教师听后不高兴,便在以后进餐时故意给这个孩子盛超过其饭量的饭菜,并要求他必须吃完,结果是孩子受委曲。
诸如次类的教师错误行为在幼儿园不难见到,因此也给幼儿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于是各种不良的心理就逐渐形成,所谓的“坏孩子”也就越来多。
幼儿期的心理和情感是最为纯洁的,最自然的,也是最真实的,正因为这样,幼儿期的情感教育是最为危险的,稍有不慎,就会破坏幼儿自然的情感流露,妨碍幼儿生成积极的人格品质,从而不利于其一生的发展。试想如果儿童被限制了自由表达的机会和权利,那种压抑会导致怎样的结果。同样,在不平等的教育环境里,幼儿是不可能形成积极的心理体验的,也不可能形成积极的行动。一个自尊从小受到严重打击的幼儿,怎么会积极地尊重他人。孩子是多么的无辜,在他受到伤害的同时,还不能悟出迁怒与他的原因。幼儿的情绪识别能力差,难以理解和识别教师的心理需要,极有可能导致误解教师的心理反应,如:一个攻击性很强的男孩,有一天在与小朋友争夺玩具时大打出手,教师慢条斯理地瞥了他一眼说:你真是个好孩子啊!怎么看见我就不打了继续打啊,让全班小朋友都来看看你的真功夫。这个男孩从刚才的紧张到放松,以为老师真的赏识他,于是再把手伸出,老师一把抓住他的手,狠狠地拉他罚站,他迷惑地看着老师发怒的脸,他不明白老师为什么会这样!幼儿受言语发展的限制,难以表达自己的感受,导致极端的表现方式,于是采用发脾气、大声嚷嚷及攻击其他小朋友等不良行为,形成人们眼里的“坏孩子”习性,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是幼儿发展的重要影响者,教师行为在幼儿情感发展上具有突出、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如何避免所谓的“坏孩子”的形成,探讨教师行为对幼儿心理发展的指导和渗透,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提高教育素质的迫切要求。幼儿教育和中小学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它的综合性,因此,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不像其它学段那样渗透在各个学科里,而应该渗透在日常生活和所有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那么,教师行为在幼儿良好心理形成过程中怎样渗透呢
(一)以榜样的言行渗透
教师是儿童重要的依恋、模仿和观察学习的对象,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他们,教师不要滥用“坏孩子”这个称谓,谁都知道,叫“好”他就慢慢变好,称“坏”他就真的慢慢变坏的道理。所以,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忌讳给孩子判“刑”,回避定论式的言语。教师要以自身的情绪感染幼儿,如:与幼儿一起户外活动中,教师不小心摔倒了,膝盖流血了,她自言自语:“没关系,一会儿就会止血的。”幼儿听到、看到教师的言语和行为表现后就会以教师为榜样,也变得大胆起来,避免幼儿遇事害怕和不知所措心理。相反,如果教师自己常常有消极的心理反应,那么这同样也会对幼儿发生消极影响。如:有的教师特别怕小虫,显得非常胆小,这样的情绪会“传染”给孩子,使得他们也变得胆小、怯懦。又如,在主题活动“秋天到了,天气凉了”中,小朋友伤心地说:“小树叶飘呀飘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又有小朋友说:“小树叶哭了”,教师说:“那我们给它们建一个新家吧。”教师在教室里选择了一个朝阳的地方,搭一个纸箱做的房子,在旁边做一棵大树,让小朋友把拾来的树叶放回到大树妈妈的身边。教师同情、帮助弱者的行为深深地感染着幼儿,也形成他们关爱和帮助弱小的良好心理
(二)以娴熟的教育技能渗透
孩子的心理是容易被激发的,他们对成人情感表现的敏感程度,有时往往出乎我们的预料。有人作过一个测试,如果向孩子要某种东西,在说要的同时,也配合头部的偏侧动作和友好表情,有80%孩子会把东西给你。所以:
1、教师的语言和表情在幼儿良好心理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教师不同的言语表达方式,不同的提问类型,将使幼儿产生不同的心理反映。如:孩子刚学游泳时,有畏惧心理,教师如果光说别害怕,效果可能不大,若用自我暗示语言说:“我是一个勇敢的孩子”“游泳池是一个让我开心的地方。”又如:文中开头所举的那两个“上课爱说话”和“好动”的孩子,教师首先要宽容他们,因为“好说”和“好动”都是幼儿年龄特点所具有的表现,教师若改变方式配以和气的表情说,“你看---小朋友上课是怎么样的”及告诉他们学会倾听别人说话和基本的一些学习常规,其效果就会截然不同。鼓励、正面诱导的语言能激起幼儿积极向上,跃跃欲试的活跃情绪。相反,经常批评、指责、讽刺挖苦的消极语言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和消极情绪,这会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难度。
2、教师要以境激情,善于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这种资源就是孩子每天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身边发生的一件件事情。我们不能小看孩子身边的琐事,他们正是在这些平平凡凡的小事中接受影响,产生体验,形成习惯。如:幼儿在参加升旗仪式、祝贺祖国生日,游览附近的自然环境或名胜古迹等活动中,便能很自然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在园里每月为同月出生的小朋友集体过生日,在慰问敬老院的爷爷、奶奶、或说说我的好妈妈和好爸爸以及每天的游戏交往活动中,都能萌发和加深幼儿爱别人的情感,成为良好心理形成的契机。大艺术家罗丹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对美的发现”,早期心理健康教育并不缺少内容,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意识地、积极主动地在幼儿丰富的生活中去寻找和渗透。又如,在教师指导下一位母亲较好地处理了孩子之间的一次纠纷:一个攻击性很强的幼儿抓破了小朋友的脸,母亲便带儿子去商店买回一些幼儿喜欢的小食品,由儿子亲自送给被抓的小朋友,向他道歉。以后,这两个孩子再也没有发生类似事情,并成了好朋友。这虽是一件小事情,但由于处理得当,不仅有助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同时也非常及时地对孩子进行了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孩子由争吵到成为好朋友,过渡得极为自然,处理这件事成功的关键是,让孩子参与了买、挑选、赠送、道歉的全过程,借助于参与操作过程,激发了孩子的心理体验,这位攻击性很强的幼儿经历了一次这样的参与后就再也不抓人了,这比简单的批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避免了又一个“坏孩子”的形成
(三)以满腔的师爱渗透
幼儿教育是一种爱的事业,孩子们心理脆弱、敏感,需要教师奉献出自己无私的爱,尤其是那些胆小无助,怯懦或丧失自信心的孩子,他们由于在不同环境中造成不同的心理,更需要教师爱的滋润,也需要通过爱的教育激发他们爱别人的情感,使幼儿由开始爱自己的父母,爱生活中熟悉的集体和老师成为将来爱祖国、爱人民、爱周围一切美好的人和事。学会与人交往、合作,能够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抚摸动作,都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留下美好的印象,因此,教师应将爱心化为实际行动,如:教师坚持每天抚摸每个孩子的头,坚持蹲下来和孩子说说话,做到把自己的爱平均分撒给班上的小朋友。可给贫困孩子送温暖:给他送玩具、衣服,发动家长结对帮助他,像妈妈一样带他出去玩等,孩子感受到教师爱的同时也学会了爱周围的每一个人。教师的爱是形成幼儿良好心理的保障,在老师爱的滋润下告别“坏孩子”。
;奥地利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幼儿早期的经历非常重要,很多人的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都可以追溯到童年早期(特别是五岁以前)所遭受的挫折。童年早期所经历的创伤或挫折若没有得到及时地解决,幼儿就会痛苦,受到压抑,负性情绪潜藏于幼儿的内心,形成无意识。随着幼儿的成长,再次遇到挫折时,潜藏的负性情绪被现实所激活,孩子就会产生心理疾病。可见,幼儿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多么的重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环境适应教育
随着幼儿的成长,他们逐渐走出家庭,生活环境越来越广阔。当然外面的环境与家庭小环境还是有较大的差别的,因此,必须对幼儿进行环境适应教育,让他们逐渐适应幼儿园、培优班、青少年宫、图书馆、公园、商场等环境。
二、人际关系教育
随着幼儿生活环境的扩大,他们面临的人际关系也就越来越复杂。相应地要对幼儿进行人际关系教育,包括:亲子关系教育、师幼关系教育、同伴关系教育等等。
三、学习困难教育
幼儿入园之后,学习就是幼儿的一大任务了。有些孩子没有意识到学习,或者没有掌握合适的方法,而产生了学习困难,因此,必须加强针对性教育。
四、情绪情感教育
3-6岁的幼儿,情绪情感正处于迅速发展之中,如何发展积极情感,避免消极情感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幼儿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对孩子进行环境适应、人际关系、学习困难与情绪情感等方面的教育,有利于培养身心健康的幼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幼儿园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教案 篇1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学会用简单的句子谈论自己父母的工作,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父母对自己的爱护。
2.引导幼儿围绕“我的一家人”这一话题进行谈话,使幼儿乐意参与个别交谈与集体谈话活动。
3.培养幼儿爱家庭的情感,知道关心长辈,听大人的话。
活动准备:
1.实物玩具:小兔、狗、熊。
2.大及每个幼儿一张“全家福”照片、篓子。
3.录音机、磁带。
4.让幼儿回家了解父母的工作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活动过程:
1.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
(1)放录音《世上只有妈妈好》,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动作。
(2)请两位幼儿讲一讲“家里有谁”要求语句完整。
师;小朋友家里除了妈妈以外,还有谁呢,谁愿意到前面来拿自己的照片讲给大家听,而且要把话说完整。
教师利用实物投影,让幼儿看着画在讲,同时教师要重复幼儿的话练习幼儿说话的完整性。
(3)请其余小朋友从在上拿照片,自由交谈“照片上有谁?”
2.引导幼儿围绕话题交谈,集体讨论,要求声音响亮地表述。
(1)请两位幼儿回答问题,起示范作用。
问:你们的爸爸妈妈干的是什么工作?
在家里妈妈经常做哪些事?爸爸干什么?你呢?
(2)出示动物玩具,引起
幼儿兴趣,“他们也想听听其他小朋友的爸爸妈妈的工作是什么,在家经常做什么事。”请幼儿自由交谈,教师参与个别交谈。
(3)请两名幼儿上台讲给大家听,对于讲得好的小朋友,可以让他抱抱、亲亲小动物。
(4)段落性小结。
师:现在老师要请一位非常能干的小朋友拿着自己的照片到前面来,告诉大家:“你家有谁?爸爸妈妈的工作是什么?他们经常在家做什么事?”
让幼儿注意倾听问题,回答,把话说完整。
师:“你喜欢自己的爸爸妈妈吗?”
3.拓展谈话范围。
(1)收照片
师:现在请小朋友把照片放到老师这几个篓子里来,然后坐好。
(2)情感教育
师:刚才小朋友谈到了自己爸爸妈妈的工作以及在家经常估的一些事情,小朋友还说自己非常喜欢自己的爸爸妈妈,那其他小朋友喜欢爸爸妈妈吗?为什么?
幼儿讨论、回答,教师小结:小朋友都很喜欢爸爸妈妈,因为他们买东西给你们吃,买玩具玩,帮你们做很多事情,爸爸妈妈很爱你们,小朋友也爱他们,那你们会帮他们做些什么事呢?
幼儿议论、回答。
4.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都是能干听话的好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每天上班很累,而且在家里要做许多事情,所以小朋友要好好表现,在家听爸爸妈妈的话,在幼儿园听老师的话,好吗?请小朋友轻轻地站起来,我们一边唱歌一边游戏。
放录音《我上幼儿园》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动作。
师:小朋友表现很很棒,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把自己的照片布置在我们的教室里,让我们的小朋友每天在幼儿园也能见到自己的爸爸妈妈,好不好?
幼儿园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对阅读画书感兴趣。
2、学习从前往后一页一页的翻书,跟随教师点读书中的图画。
3、看完书能把图书送回原处。
活动准备
1、教师自制的大图书一本。
2、幼儿用的自制小图书每人一本。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大图书,引起幼儿的兴趣。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很大很大的书,你们想看吗?(想,出示大书)
2出示红、蓝、绿三种颜色的气球,让幼儿逐一辨认后教师贴在书的封面上,让幼儿观察封面。并说出“封面”
3师:“小朋友,这本书的名字叫《玩气球》,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书中谁在玩气球呢?
二、教师示范翻书的方法
(一)引导宝宝看书时要先看封面,看完后捏着下角的红点,轻轻地翻过去,观察书中内容。
提问:
1请宝宝说说看到了什么?
2蓝色的气球是谁的?接着教师出示小松鼠并把它贴上。
3小松鼠要到哪里去?去干什么?
4小兔子出去了吗?为什么?
教师总结讲述:下雪了,小兔子坐在火炉边,一动也不动,小松鼠拿了一只气球进来了,我们去玩气球吧。
悬念提问:猜猜看,小兔子去玩了吗?
(二)教师示范再次轻轻地翻过一页,请宝宝观察书中的内容。
提问:
1小兔子出去了吗?为什么?
讲述:小兔子不想离开火炉,小松鼠就走了)
2这只绿色的气球是谁的呢?(出示小狗,并贴到书中)
3小狗要到哪里去?去干什么?
讲述:一只小狗拿着一只气球进来了,我们玩气球吧。
4悬念提问:这次小兔子去玩了吗?宝宝猜测
(三)示范翻书,轻轻的翻过一页,请宝宝观察书中的内容。
提问:
1小兔子出去了吗?为什么?
讲述:小兔子不想离开火炉,小狗走了。
2小兔子推开门看到了什么?这次它出去了吗?
3请宝宝观察最后一页书中的气球,并分别贴出小松鼠和小狗,咦!这只红色的气球是谁的呢?(贴出小兔子)噢!原来是小兔子的。
4大书我们看完了,它呀还有许多书宝宝呢,书宝宝很想和小朋友玩,就让我们一起和它们玩玩吧。
三、宝宝观看小图书,引导宝宝边听老师讲故事边学习一页一页的翻书,重点的图文可引导宝宝跟随教师点读。
四、鼓励宝宝送书宝宝回家。
五、做游戏《玩气球》
课后反思
在这次的语言活动课组织中,我园的教师分别展示了她们精彩的一面,我也是其中的一员,这次的语言活动组织中,我设计的是托班《玩具家家》这一主题中的“宝宝看画书”语言活动,虽然是按照我的设计顺利完成了活动,但是想想活动的组织,对我来说确实是收益匪浅,有成功的一面,也有不足的一面,下面就针对这次活动的组织情况做以下反思:
在组织这节课时,刚开始,我以出示气球来导入,引起宝宝的兴趣,确实宝宝对气球也非常感兴趣,再过渡到下一个环节中,我的语言不是那么自然的过度,好像有点衔接不是很好。
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出示了一本大书,在这个环节中,我通过提问给宝宝悬念,是宝宝理解书中的内容,宝宝们回答得也很积极,虽然在回答中有些宝宝语言不是很清楚,甚至回答的有些偏离问题,但对他们的认真态度我还是感觉不错的,在这个环节中我为了让宝宝掌握翻书的方法,在书的右下角贴上了红点,以便宝宝更清楚翻书的方法。 在第三个环节中,并没有达到我想得那样。在这一部分中,我给宝宝没人分发一本小图书,让宝宝学着老师的样子学习翻书的方法,宝宝也许对这种自制的画书从来没有见过,有的宝宝并没有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还有通过宝宝的看书,我才知道我自制的画书还有些欠缺。当宝宝看完书把书送到书架时,宝宝都能够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并整齐地放好。
在最后的一个环节中,孩子们游戏时玩得非常高兴。并且我用小气球来奖励他们,宝宝们兴致很高玩的也很开心。
总之,这节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孩子们在活动中能够对阅读感兴趣,大多数宝宝学会了正确翻书的方法,但还存在许多缺点和考虑不周的环节,在语言和引导上有时不连贯。当然,每上一节课,我都感悟许多,学习许多,尤其是离不开那些评课的领导和老师们,她们的点评很有效,及时的让我了解哪些不足之处,哪些还仍然需要改进,以及优缺点的评价,好的需要继续保持,不足之处要多学习多锻炼,我相信在今后的活动组织中,将会登上一个展新的舞台,去展示新的自我。
幼儿园教案 篇3活动名称
好玩的线
活动形式
(个人或小组)自主创新、小组合作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
玩线”游戏是通过幼儿动手操作将线变成千万种不同造型的过程,是一个动脑动手的过程,对开发幼儿右脑有显著作用,是培养幼儿想象力和自信心的有效方式。
瑞士心理教育学家皮亚杰说过“知识来源于动作”。因此,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我们把“玩线”活动作为大班的'特色活动与主题活动相结合,渗透在区角活动中,就地取材,一“线”多玩,趣味无穷,深受孩子们的喜爱!通过双手的操作,一方面可以让孩子们的小肌肉群得到锻炼;另一方面促进幼儿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
活动目标
1通过双手操作活动,让孩子们的小肌肉群得到锻炼,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动手操作能力,体验玩线活动的乐趣。
2培养孩子们的审美力、想象力、观察力、耐搓力、创造力及自信心等良好的意志品质。3认识不同的线,激发幼儿发明创造的欲望,培养初步的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 由易到难,能用不同的线创新出多种形式的玩法。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在家准备一根线,与孩子一起玩“挑花线”的民间游戏。
2活动前期,在展示区中投放一些简单的用线制作的粘贴画,如:用线卷成圆形制成水果、花,用碎毛线粘贴做成的小白兔,毛线编成辫子等3准备电线、毛线、棉线、塑料线、缝衣线、绣线、钓鱼线、尼龙线、乐器线等并投放在各个区域。
幼儿园教案 篇4主题活动《有趣的风筝》热闹的进行了一段时间了,孩子们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制作出了一些看似稚拙,但是包含自己心血的风筝。看着自己的杰作,有的孩子提出来“我们一起出去放自己制作的风筝”。这一想法得到了大家的响应,有的孩子提出要到社区的小花园去,有的孩子提出要去海边,有的孩子提出要去五四广场…… 大家的意见不一,都各自振振有词的说着自己的理由,互不相让。于是我们提议马上启动我们的“共赢小组在行动计划”。
活动一:我们要去放风筝了!
1、孩子们制订各自小组的外出计划。
按以往的惯例,在活动之前各小组都要制订外出计划,我把计划表发给各小组并提醒他们如果哪个小组有特殊的需要、或特别准备一定要在计划中注明。
孩子们在制订计划时遇到了很多难题,如:“恐龙”组的孩子们就外出时间就商量了好一阵子,轩轩周六上午要去上舞蹈课,雨亭下午要去外婆家,洋洋周日要下围棋……最后雨亭做出牺牲,“和妈妈商量一下,晚上再去外婆家”,这样才把时间定在周六下午3:00整。“小精灵”组的孩子们就外出地点争执了好一阵子,阿宝说要去海边,陈昊说在小区的小花园就行……最后大家都觉得去海边比较合适,因为“放风筝累了,还可以躺还沙滩上休息一会,还可以玩沙雕”。
就这样孩子们在争执、讨论、“自我牺牲”中制订出了各自的小组计划。
1、 家长参与修改、补充计划。
各小组的孩子们在当天就把自己的计划拿给小组长或自己的爸爸妈妈看,家长们再根据外出实际情况,以及自己的具体情况给予孩子们的计划提出建议或意见,再作修改。如“大风车”小组的汪宁小朋友的家长周六周日加班,不能参加这次活动,张书傲的妈妈主动提出自己去接汪宁并照管他……有的小组在乘车路线上过于死板,于是根据爸爸妈妈的意见做了调整。
计划修改完后,再由各小组的小组长负责分工大家准备所需物品,你带水,他带面包、小正带水果、帆帆带风筝、瑞瑞妈妈带摄像机、虎子爸爸带照相机……小组长(家长)和副组长(幼儿)还负责电话联络大家,及时把小组内的一些突发事情告诉大家。
活动二:我们一起放风筝
孩子们根据外出计划,有条理、有目的地开始了快乐的“放风筝活动”。家长们在活动前都会收到老师的一张纸条,(请您就孩子的交往、合作、共享等方面谈一下孩子在这次活动中的表现,和您对这次活动的看法。)根据纸条上的提示,家长们会对孩子在相约放风筝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观察、记录。孩子们也会收到老师的小纸条,(把你最高兴或最难忘的一件事画下来,来园后讲给小朋友听好吗?你们的风筝飞起来了吗?如果没有,你们是怎么解决的?)孩子们根据老师的提示也会留意自己在活动中的一些事情,注意动脑筋解决一些问题。
休息时,大家还可以一起分享带来的食物,孩子们追逐打闹,家长们交流育儿心得、经验,聊家常,其乐融融。
活动三:放风筝真快乐!
回到幼儿园后,我们组织了一次交流分享活动,孩子们就活动中的快乐、以及在活动中的收获进行了交流分享。虎子说:“风筝飞不起来后,勤勤的爸爸帮助调整了一下尾巴,他就飞起来了,我觉得很神奇。”蒙蒙指着自己的画说:“我们在漂亮的雕塑园放风筝,我妈妈让我站在老爷爷(雕塑)身上照像,畅畅的妈妈说那样不文明,我就没上,我妈妈也说自己不对,我觉得这件事情很难忘。”阿宝说:“参加活动,我迟到了,结果让大家等了我很长时间,我觉得很对不起大家,今后我要做个守时间的孩子。”“和我的好朋友放风筝我很高兴,我们还野餐了。”……孩子们或兴奋、或反思,收获很大。
家长们根据老师的小纸条也带来了这次活动的记录和反思,有的就自己的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发表感慨,有的就此活动谈了自己的看法,有的针对在活动中一些事件提出建议……我们把家长的这些反馈挂在家长园地的“信息交流”栏目中,供广大家长一起交流、分享。
幼儿园教案 篇5设计意图:
新《纲要》科学领域中提出了要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的目标。磁铁是幼儿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品,磁铁能够吸住铁的特性决定了它备受幼儿的喜爱。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也经常玩小猫钓鱼的游戏。但他们只是单纯的玩耍,还没有知识的建构。针对幼儿喜爱磁铁的现象,我设计了这一活动,试图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探索磁铁的磁性及磁铁吸引物品的特性。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磁铁的特性。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记录。
活动方法:
讨论方法、操作方法、观察方法、比较方法
活动重点难点:
幼儿猜想并实验,为磁铁找好朋友
活动准备:
回形针、不锈钢杯子、钢丝发夹、小铃铛、螺帽、硬币、积木、雪花片、钥匙、骰子、磁铁、记录板、记号笔等若干。
教学过程:
一、出示磁铁和物品。
出示磁铁:今天我们的磁铁很孤单,它想找些朋友来和自己玩,可是谁愿意和磁铁宝宝玩呢?请你们来帮它找找吧。
二、鼓励幼儿大胆猜想。
这么多东西,请你看一看,想一想
三、幼儿大胆猜想并试验。
每人拿一块磁铁去试试看,能被它吸住的就放在红筐中,不能被吸起来的就放在蓝筐中。
四、谁是磁铁的好朋友。
谁来告诉大家,磁铁找到了哪些好朋友?
总结:说明这些物品是用铁做的,不能被吸起来的,就不是铁做的。
幼儿园教案 篇6教学目标
1、了解中文发音的四个声调;学习三个词汇
2、要求记住并且发音准确。
教学方法
口语,面对面教,有适当的肢体语言。辅助卡片,使得教学更生动。跟读法。
教具准备
卡片,PPT。
教学设计
在声调教学方面,我认为声调的教学顺序应该是:
第一声→第二声→第四声→第三声。
教学内容
第一声:当读第一声的时候,要用自己最高的声音来读。保持高度从头到尾。我们的第一声就像高音歌唱家在开嗓子(自己学一学高音歌唱家,唱一唱给学生听)。老师教读“妈”、“喝”、“西瓜”。
第二声:这个声调是向上扬的,就像英语中表示疑问的时候会问“what?”,语调是差不多的(这里会配上相对夸张的表情,手指也会做一个向上扬的动作,来教学生读á)。老师教读“玩”、“床”“学习”。
第四声:其实这个声调在英语中应该更多的是用于语气比较强烈的单词或者句子,所以可以从这方面英语单词的声调入手,比如说“no!”、“hey!”,告诉他们这个调子就是我们拼音中的第四声。老师教读:“再见”、“谢谢”。
第三声:读第三声时时要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第2个高度下降到第1个高度;又从第1个高度上升到第4个高度。所以我认为在教完了前面三个单一声调再教第三声,会比较容易。可以用“第一声+第三声”,如:“斑马”,“方法”。
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用上手势,让学生养成做手势的习惯,也可以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平时比较常用的第三声的词有“好”,“走”,“我”,“你”等。
在教每一个声调的时候,都会配合着让学生自己在本子上多写几遍,读的时候也要带上相应的手势。而且在教词组方面,也尽量选择了比较简单的,平时会用上的词,使用频率高的话,学生就能记得比较劳。
当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有游戏。先给学生两分钟的时间自己或者相互练习,然后同学们一起齐声读一遍四个声调,再开始做游戏。游戏分为两组,每组三个同学,一组听第一声,另一组听第四声,听到属于自己组的声调就划“正”字。学生轮流写,每个学生每次只能写一个。对得多的组就有奖励。
课后作业
给学生布置几个词汇,让学生回家练习,并且把词汇的拼音和声调都默写三遍。第二天到校后以同桌为单位,相互之间读这几个词汇,然后把作业交上来。
幼儿园教案 篇7活动目标:
1、对幽默画感兴趣,愿意与同伴一起讲述内容,体会作品所蕴涵的趣味性。
2、学习按顺序仔细观察画面角色动态、表情,理解上、下幅画面之间的关系。
3、在观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用较流畅的语言,有重点、有顺序地讲述幽默画的主要内容。
活动准备:
1、教具:幽默画《父与子——救火》大一套四幅。
2、学具: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小若干套。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父”与“子”的人物,介绍其关系,引发幼儿活动兴趣。
(1)教师:他们分别是谁?(爸爸和儿子)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父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2、教师逐一出示《救火》的四幅图,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并说说所看到的画面内容和自己对画面的理解。
(1)出示第一幅图,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儿子认为发生了什么事?儿子的心情怎样?(请幼儿自由讲述)
(2)出示第二幅图,提问:儿子想去做什么?他会想些什么办法呢?他是怎样跑的?(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及时指导幼儿语言的完整性,同时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3)出示第三幅图,提问:儿子跑去干什么了?他往窗户里泼水后会发生什么事情?他心里在想什么呢?(请幼儿与同伴讨论讲述后再个别讲述)
(4)出示第四幅图,提问:咦?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爸爸和儿子分别会说什些么?
(5)教师小结。
3、幼儿完整讲述。
(1)幼儿分组讲述。幼儿两两组合,用轮流讲述的方式进行,要求别人在讲述的时候要认真倾听。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2)请一组幼儿在集体面前完整讲述,教师提醒其余幼儿认真倾听。
(3)教师引导幼儿从讲述是否完整连贯、表情是否生动等方面评价。
4、引导幼儿引进和迁移新的经验进行讲述。
(1)教师:儿子和爸爸要怎么做才能避免发生这样的误会呢?
(2)鼓励幼儿与同伴大胆讲述,教师轮流倾听,进行简单的评价。
5、教师小结活动情况,并请幼儿于活动后讨论:今天我们看到的与平时看到的有哪些地方不一样?
幼儿园教案 篇8活动内容:
我帮妈妈来捶背
活动目的:
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对妈妈的爱。
让幼儿知道节日的时间。
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活动过程:
教师在幼儿园叮嘱幼儿回家通过为妈妈洗脚、捶背、按摩等的方式献上一份爱心,让妈妈意识到自己的宝贝长大了。妈妈可以通过纸条的形式将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反馈给班内的老师。
教学反思:
所以,在庆祝妇女节之际,我们需要反思:大到社会,小到家庭,我们有没有建立起一种基于人道与理性的男女关系?今天,恐怕再难听到有人想孔子那样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恐怕也很少有人再像辜鸿铭那样,用一些经不起逻辑推敲的理由,振振有辞地为男尊女卑进行辩护。有些人把女生称为“女王”,这种表面上的高度尊重其实是“男尊女卑”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况且,在欧洲君主立宪制国家,尽管仍有女王在位,但是,她们早已不是古代政治中高高在上、唯我独尊、生杀予夺的女王,而是形式上至尊,实质上与国民享受平等政治权利的象征性君主。在强调女性尊严和权利的同时,我希望补充一点:女性和男性享有同等的尊严和权利;无论是男尊女卑,还是女尊男卑,都是不正常的关系定位,都不是出于健全理智,都不符合人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