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庄 落梅·一片能教一断肠

刘克庄 落梅·一片能教一断肠,第1张

《落梅一片能教一断肠》

作者:刘克庄

一片能教一断肠,

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

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

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

却忌孤高不主张。

1、落梅:当时的言官曾指控尾联为讪谤当国,作者因此一再被黜,坐废十年,史称落梅诗案。

2、砌:台阶。

赏析:

中华诗词多有寄托,富有寓意,关键在于所寄寓的是什么意。那么,这首诗所寄寓的意,用杜甫的古来材大难为用来概括就可以了。落者,落拓也,诗题就点得一清二楚了。而那过岭、赴湘的迁客骚人,上起屈原,中继韩愈,后承苏轼,真的是多莫数。而造成这么多的人才悲剧的原因,从内因上看,是人才者,多不会奉迎拍马,往往孤高寡合,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尘,还自觉得依然久犹香;从外因上看,谬掌花权柄的东风大多忌之又恨之,接着便是帽子、棍子满天飞,修理你没商量。乌台诗案差点叫苏轼送了命,幸亏宋神宗本无意深罪子瞻。刘克庄既然敢写,就不必再发却被梅花误十年的牢骚。而莆田人往往多如此。

刘克庄 莺梭

《莺梭》

作者:刘克庄

掷柳迁乔太有情,交交时作弄机声。

洛阳三月花如锦,多少工夫织得成。

注释:

1、掷柳:从柳枝上投掷下来,这里形容黄莺在柳枝间飞下时轻捷的样子。迁乔:迁移到高大的乔木上。这里形容黄莺往上飞时轻快的样子。

2、交交:形容黄莺的鸣叫声。弄机声:开动织布机发出的响声。

3、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花如锦:花开得像锦绣一样美丽。

4、织得成:织得出来,织得完。

翻译:

春天,黄莺飞鸣迅速,

穿梭于园林之间,

时而在柳树上,时而在乔木上,

似乎对林间的一切都有着深厚的情感。

黄莺的啼叫声就像踏动织布机时发出的声音一般。

洛阳三月,百花争奇斗艳,

竞相开放,犹如锦绣。

你看那些辛勤的黄莺正忙碌于园林之中,

正是它们,费了多么大的工夫,

才织成如此壮丽迷人的春色啊!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农历三月期间,洛阳花开似锦的美好春光。诗的大意说:黄莺在柳林里像穿梭般地飞上飞下,穿来穿去,对春光有无限情意;不时地发出交交的鸣叫声,这声音又好像开动织布机时的响声。农历三月季节,洛阳的花儿万紫千红,开得如同锦绣一般美丽,这些彩锦不知得用多少功夫才能织得出来。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的作品。全诗中没有一个春字,而洛阳春天锦绣一样的美丽景色却跃然纸上。诗在这里选取了莺鸟和柳树两种素材。鸟儿在丝丝的柳绦中飞舞,让人很容易得想起丝线织成的绣品,而嘈杂的鸟鸣声也好像机器的声音,因此和莺梭这个题目很贴切。后一句有点同情下层劳动人民的意思,洛阳那么大,莺鸟竟然将它装点得五彩斑斓,那要飞得非常久,花非常多的功夫。而三月的洛阳也是因为有手工业者辛勤劳动才使人们能衣着亮丽,使三月的洛阳真正艳丽似锦绣的。

黄莺在这里是被赞美的,它的勤劳换来了洛阳的美丽,而这里面如果没有春天的力量,鸟儿固然不会飞来编织锦绣,柳树的枝条也没有翠绿的颜色,织起来也就不会那么艳丽了。所以赞美黄莺其实就是在赞美春天的勃勃生机,赞美春天带来了万物的欣欣向荣。诗人心中对春天的崇敬之情,通过多少功夫织得成来表达,一句感叹将情绪宣泄了出来,和前面的诗句相辅相成,浑然一体。

这首诗善于用明暗的比喻。把柳莺的飞下飞上喻为莺梭,把它的交交鸣叫声喻作机声,把洛阳盛开的花儿喻作锦绣,这些比喻形象、生动、传神。在古代写景咏物的小诗中,这也是很有名的一首。

刘克庄 贺新郎·端午

《贺新郎端午》

刘克庄

深院榴花吐,

画帘开綀衣纨扇,

午风清暑。

儿女纷纷夸结束,

新样钗符艾虎。

早已有游人观渡。

老大逢场慵作戏,

任陌头年少争旗鼓,

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致高如许,

忆生平既纫兰佩,

更怀椒醑。

谁信骚魂千载后,

波底垂涎角黍。

又说是蛟馋龙怒。

把似而今醒到了,

料当年,

醉死差无苦聊一笑,

吊千古。

赏析:

此词为叙写端午民俗,凭吊屈原之作。上片写端午民俗。深院三句写红艳的榴花开放,突出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景物,春来了,如春的少男少女也出来了,以此点染节日喜庆气氛。清暑二字则又写出端午节暑而不热,暑而风清的气候特点。儿女三句写端午风俗以及端午节人们的装饰打扮。老大四句重点描述了年轻人龙舟竞渡的场景。灵均三句赞美屈原的高风亮节和超群脱俗的高尚品格。谁信三句辞意顿折,借谁信二字表达一种出乎意料,难以置信的惋叹。把似四句以谐谑方式,提出了词人一反民俗传统的看法,诗魂屈原今日醒来,定以为当年醉死会比今日少痛苦。词人在上片表现得心态平和,描述冷静,到了下片情绪急转直下,表达自己的愤怒心情。

刘克庄 贺新郎·九日

《贺新郎九日》

刘克庄

湛湛长空黑,

更那堪斜风细雨,

乱愁如织。

老眼平生空四海,

赖有高楼百尺。

看浩荡千崖秋色。

白发书生神州泪,

尽凄凉不向牛山滴。

追往事,去无迹。

少年自负凌云笔,

到而今春华落尽,

满怀萧瑟。

常恨世人新意少,

爱说南朝狂客。

把破帽年年拈出。

若对黄花孤负酒,

怕黄花也笑人岑寂。

鸿去北,日西匿。

赏析:

此词为重阳节登高抒怀之作。上片写景感怀。湛湛六句写词人登楼远望情景,白发四句直抒老眼登览之所感。神州泪说明词人老眼洒泪乃为神州残破、沉沦而极度痛苦、伤心。少年三句遥接老眼平生,折笔追叙少年时代的豪兴与才情。常恨三句则写出词人老来萧瑟却不冷漠,依然情系神州。若对写词人赏菊饮酒的逸兴,以移情方式赞美了菊花高洁孤傲的品格,故怕菊花笑我冷寂,借菊花自振,表现出不辜负菊花的逸兴,颇见词人豪旷之性情。鸿去北二句暗示出词人赏菊饮酒,目送飞鸿北去,心向故国神州,意余言外,令人寻味不尽。全词写景寓情,叙事感怀,今昔交映,兼融家国之恨,意象凄瑟,既豪放,又深婉,是其抒情词的代表。

刘克庄(1187-1269)宇潜夫,号白村居士,又号后村。初名灼,宁宗嘉定二年(1209)补将仕郎,调靖安簿,始更今名。南宋莆阳(今属福建)人。刘克庄是诗词兼擅的作家,为江湖诗派的代表诗人。刘克庄是一位很有才华的诗人、词家及史学家。他著有《后村大全集》196卷,曾任过建阳县令、知州等官职。他主张收复中原,在诗词中曾有“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洒水西桥畔泪。”“笑谈里,定齐鲁。”“问长缨,何时入手,缚住戎主?”等豪壮之句。从刘克庄先后名号的更易中,可以窥见他的不凡经历和曲折心路。刘克庄的诗词多有感慨时事之作,为当时“江湖派”重要作家。著有《后村先生大全集》。

宁宗嘉定年间,时任建阳(福建)令的刘克庄写了《落梅》一诗,这是他咏物寄情的上乘之作。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东南一隅,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统治阶级的上层人物却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目睹此情此景,爱国忧民的诗人真是万分痛心。作者虽有一腔报国热情,却得不到统治者的重用,倍受排挤、迫害,于是诗人便将内心的悲愤和不满借“落梅”这一意象曲折地表达出来。

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镜里流年两鬓残,寸心自许尚如丹。衰迟罢试戎衣窄,悲愤犹争宝剑寒。远戍十年临的博,壮图万里战皋兰。关河自古无穷事,谁料如今袖手看。——宋代·陆游《书愤二首》 书愤二首

宋代 : 陆游

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抒怀 , 壮志未酬愤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这白发稀疏的老头幽住在镜湖旁,只有公正的天地能洞察我报国无门的忠肝义肠。

遭难的苏武熬住了十数年吞毡咽雪的风霜,忧愤的张巡面对叛贼恨得把牙齿咬碎嚼光。

丝丝的春雨飘洒在上林苑的乱草上,清冷的夜月照见了洛阳宫的断砖破墙。

我的壮心并没有同年岁一起衰老消亡,纵然死了我也能做鬼中雄杰英明流芳!

岁月流逝,挡不住镜里会照出两鬓秃残的模样,自信我的报国红心却依然忠贞刚强!

年老了就该 紧身的军装,但悲愤常在,还要让寒光闪闪的宝剑刺向敌人的心脏!

曾经近十年驻守在遥远的的博岭的前哨,还要到万里皋兰跃马横枪实现我宏伟的理想!

古往今来征战的事无休无止地发生在边远地方,谁能料到现在却让我在这里袖手观望!

创作背景 赏析

陆游曾说“盖人之情,悲愤积于中而无言,始发为诗。不然,无诗矣。”(《渭南文集》卷十五《澹斋居士诗序》)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陆游经常在作品中抒发出浓勃深沉的积愤。这两首所抒发的,“就是塞上长城空自许”,“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愤。

前一首抒发自己的满怀壮志和一片忠心不被人理解的愤懑。其时,诗人年迈力衰,远离朝廷。他想到,光阴既不待我,衷肠亦无处可诉,只好凭天地来鉴察自己的一片孤忠。紧接着,诗人抚今追昔,想起了古人。苏武厄于匈奴,餐毡吞雪而忠心不泯。安史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被俘后仍骂敌不止,最后竟嚼齿吞牙,不屈而死。作者的耿耿孤忠,不减他们二人,有天地可鉴。此联补足上联之意。上林苑,汉时旧苑。它和“洛阳宫”,在这里都是用来代指皇宫所在之地。首二联情绪激昂,一气直下。这一联则描写细腻,对偶精工,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最后一联一吐胸臆,直点主题,语气激昂,情绪悲壮,表现了“亘古男儿一放翁”(梁启超《读陆放翁集》诗语)的英雄本色。

在第二首中,诗人的愤慨和前一首有所不同。虽然这一首似乎是承接着上一首最后两句,诗人不得不发出无可奈何的叹谓。这一篇的首联和上篇“壮心未与年俱老”句,意思一脉相承,是说对镜照容,已是两鬓苍苍,但是年华虽逝,而自己的壮心依然炽热,不减当年。第二联承上:自己迟暮衰弱,不胜戎衣,但是,悲愤存胸,宝剑在握,寒光闪烁,还是想拼一拼的。于是想起了当年之事。那时,他一腔热血,满怀 ,为了收回失地,远戍的博,鏖战皋兰。然而,时光流逝,那自古以来的关河无穷之事,在种植身上终于无法实现。当年是壮志凌云,岂料到今日成了一个袖手旁观之人。其心情之悲痛苍凉,溢于字里行间。这便是后二联的意境。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薰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宋代·刘克庄《落梅》

落梅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古诗三百首 , 咏物 , 梅花 , 品格抒怀旷野饶悲风,飕飕黄蒿草。系马倚白杨,谁知我怀抱。 所是同袍者,相逢尽衰老。北登汉家陵,南望长安道。 下有枯树根,上有鼯鼠窠。高皇子孙尽,千载无人过。 宝玉频发掘,精灵其奈何。人生须达命,有酒且长歌。——唐代·王昌龄《长歌行》

长歌行

旷野饶悲风,飕飕黄蒿草。

系马倚白杨,谁知我怀抱。

所是同袍者,相逢尽衰老。

北登汉家陵,南望长安道。

下有枯树根,上有鼯鼠窠。

高皇子孙尽,千载无人过。

宝玉频发掘,精灵其奈何。

人生须达命,有酒且长歌。 人生 , 抒怀旷达锋镝牢囚取次过,依然不废我弦歌。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岂能奈我何!廿两棉花装破被,三根松木煮空锅。一冬也是堂堂地,岂信人间胜著多。——清代·黄宗羲《山居杂咏》

山居杂咏

锋镝牢囚取次过,依然不废我弦歌。

死犹未肯输心去,贫亦岂能奈我何!

廿两棉花装破被,三根松木煮空锅。

一冬也是堂堂地,岂信人间胜著多。 抒怀 , 乐观言志

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此词一本前有题云: “手植海棠盛开,风雨作祟,辄作小词。”原有两首,这里选一首。

刘克庄生平爱花,自称: “老子年来,颇自许心肠铁石,尚一点消磨未尽,爱花成癖。”(《满江红·二月廿四夜海棠花下作》)而在百花中尤喜海棠。曾对人说: “我有公评君记取,惜花须惜海棠花。”他写过不少咏海棠的诗词。此词的胜处在于不斤斤写物,而是把严肃的思想内容寄托其中,使海棠形象蕴藉深潜,品味不尽。

上片先用寥寥数笔画出海棠花的美丽动人的神态:花瓣色彩鲜艳,又轻盈灵巧,仿佛是蛱蝶那迷人的翅膀。接着议论道:有人说天公不爱惜花,如果是这样,那么海棠何以能有这般美妙下面没有说出的话应是:正是由于老天的扶持,海棠才长得这么好。从宋人习用的句式看,“道是”应作“人道是”,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其中“人道是”就是“据人们讲”的意思。由此看,这两句当不是自问自答,而是借问自答。

下片的句式与上片相同,亦是上两句景语,下两句情语。清晨去看花,只见花儿开得鲜美繁茂;傍晚再去时,只见花枝寥落,花儿大都凋残。于是作者情不自禁地想:有人说天公果真惜花,如果是如此,那么为何又任凭“颠风猛雨”把花朵吹洗去呢下面没有直接说出的话自然是:天公其实并不爱惜它。

欧阳修《蝶恋花》有云:“雨横风狂三月暮,”海棠花的飘零正是在这个时候。俗话说“春分一候海棠开”,海棠初开是最美的。每五日为“一候”,春分的下一个节气就是清明。海棠开了再过个把月便是初夏,就到“花事了”的时间。因此,晚春三月,海棠过了花期自然凋谢,这实在与别人说天公惜花也好,不惜花也好,都没有关系。作者胸中因有块垒,于是把花开花落的自然规律与天公爱不爱惜花联系起来,借物议论,寄托情思,故生出这一段公案来。诗里把海棠描写得才质俱佳,但这才质俱佳的花却不得志,不长命,这不是与现实生活中统治者不看重、不抉持仁人志士,反而时时黜落相类似吗

纵观上下片,诗人对人们关于天公惜花与否的两种说法,都提出了自己的怀疑,但并没有发表结论性的意见。细加咀嚼,作者的意旨并不难破译。作者以激烈、尖锐的语气责问天公惜花之说,表达了天公实际上是不惜花的意思,否则,天公就不会任凭风雨相陵藉,冷暖相催逼了。刘克庄因之惹祸的《落梅》诗有“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之句,互相参照,诗里的“东风”也正是词里的“天公”,而梅的才质也正与海棠相同,它们也同遭悲惨的结局。所以,作者在这首词里控诉“天公”对花的摧残,其实流露了他对当局不重视人才甚至压制、迫害人才的不满情绪。此词文词平易,但意深义高,堪称佳作。

落梅 刘克庄 系列:古诗三百首 落梅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释  1落梅:当时的言官曾指控尾联为「讪谤当国」,作者因此一再被黜,坐废十年,史称「落梅诗案」。  2砌:台阶。 赏析  中华诗词多有寄托,富有寓意,关键在于所寄寓的是什么「意」。那么,这首诗所寄寓的「意」,用杜甫的「古来材大难为用」来概括就可以了。「落」者,落拓也,诗题就点得一清二楚了。而那「过岭」、「赴湘」的迁客骚人,上起屈原,中继韩愈,后承苏轼,真的是「多莫数」。而造成这么多的人才悲剧的原因,从内因上看,是人才者,多不会奉迎拍马,往往「孤高」寡合,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尘」,还自觉得依然「久犹香」;从外因上看,「谬掌花权柄」的「东风」大多「忌」之又恨之,接着便是帽子、棍子满天飞,「修理」你没商量。「乌台诗案」差点叫苏轼送了命,幸亏宋神宗「本无意深罪子瞻」。刘克庄既然敢写,就不必再发「却被梅花误十年」的牢骚。而莆田人往往多如此。

梅花是作为一种特定的意象出现 在古代诗词中,历代诗人歌咏不迭。纵览古代咏梅诗词,我们会感觉到,这种意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历代诗人的传承、拓展、光大,梅花的象征意义在不断地升华。魏晋时期,梅花作为一种美的象 征,出现在诗歌里。晋代的陆凯从南方折一枝梅花,托驿使带到长安送给至友范晔并附诗一首:“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诗人心目中的梅花象征着美好的春天、纯真的友情。从魏晋到六朝,对梅花的歌咏大多侧重于自然的物象,赏悦其美而又哀伤其落。诗人们希望美好的事物能长留世间,但是花开花落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于是转而对梅花的飘零心生哀叹,较多的抒发梅花落的伤情,甚至把梅花的凋谢与闺怨联系起来。所谓“可惜阶下梅,飘荡逐风回。”(鲍泉《咏梅花》)“东风吹梅畏落尽,贱妾为此敛蛾眉”。到了唐代,诗中的梅花意象已渐 渐走出自然客观表现的局限。梅花的曲折多姿、经霜耐寒、幽香粉艳的特征,激发了诗人更多的激情与灵感,由感官向心灵开拓,梅花开始被赋予品格操守的内涵。“天然根性异,万物尽难陪。自古承春早,严冬斗雪开。”(朱庆馀《早梅》),“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齐己《早梅》)“涧梅寒正发,莫信笛中吹。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许浑《看早梅》)梅花傲霜斗雪、素艳清香的习性,成为诗歌中新的意境。宋代是大兴恋梅之风的时代,诗 人词客一般都有多首梅花诗词存世,有学者统计宋代咏梅诗词的总量,是此前历代咏梅诗词总量的47.6倍。苏轼、陆游、范成大、陈亮等写了许多咏梅诗词。因“落梅诗案” 一再被黜,坐废十年的刘克庄留下梅诗130余首。更有那位堪称“咏梅专业户”的张道洽,一生写梅诗300多首。这一时期,诗人们在渲染梅花色 白香清的物象特征的同时,比唐代诗人更注重从寂寞野处、凌寒早芳等特征演绎其高尚的意义,梅花意象逐步成为人格情操的象征。特别是宋初隐逸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梅花的孤高芳洁。从此以后,诗人词客们的咏梅之作,大都以推崇梅花的这一性格为基调。“穷冬万木立枯死,玉艳独发凌清寒。”(欧阳修《对和雪忆梅花》),“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苏轼)“水月精神玉雪胎,乾坤清气化身来。”(王从叔《浣溪沙 梅》)“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王琪《梅花》)梅花的孤高绝俗、贞洁自爱成为君子情操的代名词,成为诗人品格风骨的自我写照。南宋 陆游、陈亮、辛弃疾等人,他们都是力主抗金的爱国志士,有共同的政治抱负,而又往往有志难伸,他们也都爱以梅花的标格比拟自己。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陆游《落梅》)是在以梅花的劲节自比。陈亮《浪淘沙·梅》一词中有“墙外红尘飞不到,彻骨清寒”之句,乃以梅花的清高自比。辛弃疾喟叹“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临江仙·探梅》)则以梅花冰肌玉骨的仪态自诩。宋代的诗人词客不仅留给后人数 量众多的梅花诗词,更把梅花这一特定意象提升到新的境界,成为中国梅文化中浓墨重彩的篇章。(帮你找的,希望能帮到你)

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告别词,它描写了两位饱受压抑而又不甘屈服的狂士的离别。忧愤深沉、豪情激越,表现了辛派词人的特色。

  词的上片写连夜起程,王迈为其送行。起句“束缊宵行十里强”,开门见山地描写连夜而行的情状。一枝火把引路,来到十里长亭,点出饯别之意。“束缊”,是乱麻捆起来,做成照明的火把,“宵行”,由《诗经。召南。小星》:“肃肃宵征,夙夜在公”转化而来,暗示远行劳苦之意。

  “挑得诗囊,抛了衣囊。”表现了书生本色,诗囊里都是他的心血结晶,那肯轻易抛掉呢!诗囊里装着他的诗篇,也装着他的一腔豪情满腹抑郁。

  “天寒路滑马蹄僵”,一个“僵”字,写尽了艰苦之状。虽在说马,但行人颠簸于马背,冒着寒风,艰难赶路的情景,已跃然纸上。下句的“王郎”即王实之。刘克庄称赞他:“天壤王郎。数人物方今第一。”(《满江红·送王实之》)反映出对他的敬重、赏识。

  在刘克庄奔赴广东之际,他夜半相送情谊之真挚,已然可知。刘克庄自称“刘禹锡”,是以锐意改革而屡受打击的刘禹锡自比。刘禹锡曾因讽刺朝中新贵被贬。刘克庄则因《落梅》诗中有“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之句,被人指为“讪谤当国”而被罢官。

  在此之前,他已被三次削职。他在《病后访梅九绝》中有一首诗说:“梦得因桃数左迁,长源为柳忤当权。幸然不识桃并柳,却被梅花累十年!”其愤慨怅然之情,及其清品傲骨,表现得非常清楚,与唐代的诗豪刘禹锡相比,亦觉无愧。此时到广东做路一级的官,他“不以入岭为难”,然内心如刘禹锡式的不平之气,是不会遽然消失的。

  过片“酒酣耳热说文章”,从结构上说,是上片情节的结局。又是可作为下片的开端,顺势翻出新的情节,安排颇显匠心。“酒酣耳热”表现了酒逢知己的欢乐,同时又是词人热情奋发,兴会正浓的时刻。

  词人避开朋友间碰杯换盏的次要情节,而径直写出“说文章”的一幕,可谓善于剪裁。“说文章”极含蓄地暗示他们对时事的评论、理想的抒发,以及对忧愤的倾泄。

  王实之秉性刚直,豪气干云人称子昂、太白。刘克庄也是言谈雄豪,刚直无畏。“惊倒邻墙,推倒胡床”两句,正是他们这种英豪气质的形象表现。前句写客观反响,后句写人物举动。两个狂士捋袖豁拳,乘着酒兴指点江山,语惊四座,全无顾忌,邻座惊傻观者竖发,全与我无关。这种形象的夸饰淋漓尽致地张扬了二人的豪气。

  “旁观拍手笑疏狂”,作者设想,若有旁观者在此,必定拍手笑我二人疏狂。“疏狂”,意为不受拘束,纵情任性。“拍手笑”是一种不被他人理解的表现,对狂者来说不足惧,倒起着反衬作用。刘克庄与王实之在志士受压、报国无门的时代,将心头的积郁,化为激烈的言词、不平常的行动,自然会被称为“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态度明确坚定,可谓狂上加狂,雄放恣肆,豪情动人。有此一句,通篇振起。

  这首词把一次友人的饯别,被词人装点地很像一出动人的独幕剧。在形象描写中,着重写人物的动态,从中表现感情的发展变化,始而愁苦,继而激愤,最后是慷慨奔放,以“风霆惊座”、冲决邻墙之势,将剧情推向高潮,避免了议论。在刘克庄的词中,是很有特色的一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655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