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太守行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雁门太守行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第1张

雁门太守行的主旨是:这首诗用奇丽的色彩点染战斗的气氛,讴歌了战士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主义精神,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渴望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

《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原文:

雁门太守行

唐代: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文: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

号角声声,响彻秋夜的长空,塞外天边的云霞将夜空凝结成紫色。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系年,有两种说法。一种:此诗创作于公元814年(唐宪宗元和九年)。当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

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作成了这首《雁门太守行》。另一种说法,据唐张固《幽闲鼓吹》载:李贺把诗卷送给韩愈看,此诗放在卷首,韩愈看后也很欣赏。时在公元807年(元和二年)。

赏析:

首句于“云”上着“黑”字,已感气氛沉重。而这“黑云”又“压城”以至压得“城欲摧”,明显有象征意义。“云”上特加“黑”字,自然不会用以象征我军而是象征敌军。

敌军压境围城如此凶猛,则我军只有杀出重围,才有生路。“甲光向日金鳞开”,在色彩和形相上与上句形成强烈对比,明含欣喜、赞美之情,当然是指我军。

始而黑云压城,适度围逼,既而黑云崩溃、红日当空,我军将士的金甲在日光下犹如片片金鳞,耀人眼目。就是说己经杀出孤城,击败敌兵。

一、二两句写围城与突围,构成一个意义单位。以下八句写乘胜追杀,直至兵临易水,是又一个意义单位。“角”,古代军用乐器。《北史·齐安德王延宗传》有“吹角收兵”的记载。

联系上下文看,“角声满天秋色里”一句,正是以虚写实。在读者想象中展现敌退我追的壮阔场景。“塞上胭脂凝夜紫”中的“夜”字照应第一句中的“日”字,表明从突围至此。

已过了较长一段时间,双方互有杀伤。“塞上胭脂”,旧注引《古今注》“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故曰紫塞”解释,大致不错。紧承“角声”、“秋色”描绘塞土赤紫。

已令人想见战血;于“紫”前加一“凝”字,更强化了这种联想。由“日”到“夜”,以至夜深“霜重”,追兵已临易水,敌军自然先到易水。

追兵尾随,敌军倘要渡水,便可能全军覆役,因而只能背水一战。“陷之死地而后生”,想到韩信的背水阵,就知道追兵面临的形势何等严峻!鼓声不起,主将誓死。

正是这种严峻形势的反映。至于快战的结果如何,却让读者去想象。诗人运用特殊的艺术手法表现独特的艺术想象,或用象征,或用暗示。

或用烘托,或以虚见实、以声显形、以部分代全体,给读者留下了过于广阔的想象空间,所以读者的理解因人而异。

1 初三写景抒情文言文复习问题

相与步于中庭:庭院里

庭下如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清澈

水中藻荇交横:交错纵横

参差披拂:随风飘拂

影布石上:照映,分布

佁然不动(写错了呢~):呆呆的样子

往来翕乎:动作轻快敏捷的样子

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差:交错

悄怆幽邃:寂静极了,幽深极了。(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邃,深)

心旷神怡:旷:开阔;怡:愉快

山肴野蔌:野菜

非丝非竹:丝:弦乐器。竹:管乐器。(丝竹,泛指音乐。)

树林阴翳:遮盖

日星隐耀:曜,光辉,光芒

2 写景抒情散文阅读技巧

写景文和咏物文是抒情散文的两个重要门类。写景,真真切切,活灵活现,情寓其中;咏物,细致入微,形神兼备,意蕴其内。优美的景物描写,不仅可以使人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启迪思维,还可以使人赏心悦目,获得审美愉悦,并受到美的熏陶,更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优秀的散文作品写景状物时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鲜明地描绘景物的风貌,使其个性突出,具体可感。在《荷塘月色》中,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个性鲜明,决不与同类作品雷同。抓住特征写景状物是表情达意的需要。荷塘月色淡淡的色调暗合作者追求恬淡的心情,构成物我两忘、情景交融的基础。而写景文、咏物文创作的原则正是色调与情趣的统一,自然节奏和心灵节奏的契合。

优秀的散文作品善于描绘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描绘动态需较高技巧。宇宙万物皆动,运动是万物的生命。写好动态,静物才有了生命,才有了灵魂。《荷塘月色》就以“ 的裙”“出浴美女”等巧拟妙喻赋予荷叶荷花以人的生命。在描绘荷叶荷花的静态美之后,又描写荷香的浮动,荷叶的波动。月光月色也呈现了迷人的动态美,“泻、浮、落、画”等词传神写照,颇见匠心。用“名曲”喻月色极好地展现了光和影和谐的律动。

抒情说理

《文心雕龙》说过:“人禀七情,应物而动”,“物色三动,心亦摇焉” 。意思是说,当人们眼前出现熟识的事物或似曾相识的事物形象时,就会勾起形象记忆,情感体验也一同苏醒,并同外物发生感应、共鸣,这时人们就“情动心摇”起来。这种现象归结为一句话:形象激 感。散文中的抒情手段有两种,在形象描绘的基础上直抒胸臆叫直接抒情,在形象描写的字里行间抒情是间接抒情。散文是抒情文学,“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句话适用于散文。抒情的语言手段通常有如下几种:

①调配景语的形象色彩

形象有色调。亮色暖调引起 ,暗色冷调引起不 。语言的形象色彩可以暗示作者的情绪,诱发读者的情感。如《荷塘月色》中的景物描写,“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参差”写长短不齐之形,“斑驳”写深浅不一之色,“黑影”有浓密厚重之感,三个词的形象色彩偏于暗、冷,因此,“黑影”单独地看就如“鬼影”般“有些阴森怕人”了。但是,由于与“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与柔和、乳白的月光调配,就构成稀疏有致、浓淡分明,色彩和谐的图画,有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了。这名曲应是三拍子的“月光圆舞曲”,“黑影”有如重拍反衬月光的轻柔皎洁。于是“荷塘上的月色”这一由对比色调配的艺术形象成为使作者“受用”,并令他暂得片刻宁静、自由的乐景,从中隐透出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

②利用情语指点、感染景语

情语指褒义词、贬义词等具有感 彩的词语和直接表达喜怒哀乐等情感、情绪的词语。这些词语能够“指点”、感染景语,使中性形象沾染浓重的感 彩。在《荷塘月色》中,由于“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这一情语的指点,“月光如水”就成为乐景。同是“月光如水”,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受到“悲愤”的感染,就成为哀景。另外“移情于物”是情景交融最重要的语言手段。如拟人法,把表现人情人格的词语移用、嫁接到景物上,如“脉脉的流水”,“荷花羞涩地打着朵”,都能和景语结合成情景词语,表达浓郁的诗情画意。

简要介绍散文中的说理。

说理文中的议论是理性化的。说理文用概括而明确的语言叙例,用三段论的抽象论证手段析例,用精确明晰的语言表达论点。散文说理时的叙例是生活化、场景化、形象化、情感化的,有如画龙,散文说理运用的事实“论据”,以艺术形象的面目出现,好象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龙。散文的“论点”也用艺术形象的语言包装,为了防止概念化,散文排斥抽象的论证。散文中的议论暗合归纳和类比,但这是一种“形象的推理”。

再谈谈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

3 写景的写作手法有哪些(文言文)

岳阳楼记: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

对比(*雨霏霏和春和景明那两段)

直抒胸臆(卒章显志) (最后那段)

铺陈(蓄势)(这个不知道算不算,就是前面写景都是为了后文抒情蓄势)

拟人(衔远山,吞长江)

比喻(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醉翁亭记: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融情于景)

比喻(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白描(后文有好多,不设喻少修饰的描写都是白描)

直抒胸臆(卒章显志) (最后那段)

对比 (人与禽鸟,别人与太守的对比)

4 写景的文言文有哪些

《水经注·河水·孟门山》: 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

杨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 金盘炫日,光照云表,宝铎含风,响出天外;歌咏赞叹,实是神功。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一宿体宁,两宿心怡,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堂东有瀑布,水悬三尺,泻阶隅,落石渠,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佩琴筑声。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袁家渴记》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然后知是山之特出,不与培(土娄)为类。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

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枕席而卧,则清冷冷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柳宗元《小石潭记》: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 王勃《藤王阁序》 范仲淹《岳阳楼记》 欧阳修《醉翁亭记》 李格非《洛阳名园记论》 晁补之《新城游北山记》: 于时九月,天高露请,山空月明,仰视星光皆光大,如适在人间。

苏轼《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李孝光《雁山十记·观石梁记》: 月已没,白云西来如流水。 风吹橡栗堕瓦上,转射岩下小屋,从领中出,击地上积叶,铿镗宛转,殆非世间金石音。

刘基《清风阁记》 唐顺之《竹溪记》 袁宏道《满井游记》 王质《游东林山水记》 徐霞客《游恒山日记》《游太华山日记》《游雁宕山日记》《游兰溪》 谭元春《再游乌龙潭记》 差不多了吧,个人认为古文写景还是《水经注》看的爽,表达清晰,语言干练,意境优美。 苏轼曾说:“今我乐何深,水经亦屡读。”

5 10首写景抒情的古诗词有哪些

1《江南春》 年代: 唐 作者: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赏析: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

色彩鲜明,情味隽永。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

2《天净沙 春》 年代: 元 作者: 白朴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赏析:这支《天净沙·春》曲子,运用绘画技法,从不同空间层次描写春天的景物,具体来说,第一句的春日、春山构成整个画面的背景,是远景,第二句是人物的立足点是近景,第三句庭院中喧闹的景象,展示了一幅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画面,是中景。最能够体现春天特征的两个形容词是暖和啼莺,而最能庭院中生机的景物是舞燕和飞红。

3《江雪》年代: 唐 作者: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赏析: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

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4《临洞庭上张丞相》 年代: 唐 作者: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赏析: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

诗人借了这句古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做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作为干谒诗,最重要的是要写得得得体,称颂对方要有分寸,不失身份。措辞要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才是第一等文字。

这首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艺术上自有特色。5《长相思·汴水流》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赏析:这首词是抒发“闺怨”的名篇,构思比较新颖奇巧。

它写一个闺中 ,月夜倚楼眺望,思念久别未归的丈夫,充满无限深情。词作采用画龙点睛之笔,最后才点出主人公的身份,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因而给读者留下强烈的悬念。

6《春宫怨》 年代: 唐 作者: 杜荀鹤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赏析:这首诗是代宫女抒怨的代言诗,其实也含有自叹无人赏识之意。首联写因貌美而入宫,受尽孤寂,不愿梳妆,颔联写取宠不在容貌,因而不必妆扮了。

颈联写景,春风骀荡,风和日丽,鸟语花香,借以烘托春心受残,寂寞空虚的情感。末联写往日之悲苦,更露其怨情。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是历来为人所推崇的名句。??关于此诗作者,历来有所争议。

欧阳修和吴聿以为周仆所为,而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却断为杜荀鹤所作,且云:“故谚云:杜诗三百首,惟在一联中,‘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是也。”孰是孰非,有待行家考证。

7《清平乐·别来春半》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赏析:这首词写的是离愁别恨。乾德四年(966),李煜弟从善入宋不得归。

他思弟深苦,遂作此词。词并未拘泥与此一情,而是虚笔点染,描绘出一种扩大的感情境界与氛围。

词的开篇,点明事由与季节。为什么在春意正浓春光明媚之时,却说“触目柔肠断”呢?原是“别来”之阴影笼罩了一切,触目之景还是“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砌下”“还满”写出落花之多伫立之久,表现了词人无限哀伤的情怀和形象。过片紧承“别来”二字,“雁来音信无凭”既是景象的转换,也是情感深入,谓雁能传书,但是雁来人不来,雁归人不归,徒增愁恨。

“路遥归梦难成”又翻进一层,为所怀念之人设想,语意奇特,委婉之至。结尾二句以远接天涯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愁别恨,形象生动,贴切自然;在语法上一波三折,在语意上一唱三叹,顿挫有致,情韵俱生。

8《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年代: 唐 作者: 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赏析:就诗人而言,在我为情,在物为境。诗思的触发、诗篇的形成,往往是我与物、情与境交相感应的结果。

柳宗元的这首《偶题》,正是一首物我双会情境交融的作品。如果设想诗人创作时的状态,他身为逐客,远在异乡,独立庭院,百感丛集,这时,正如《文心雕龙·物色篇》所说,心因“物色之动”而摇,辞因“情以物迁”而发。

他的诗笔“既随物以宛转”,“亦与心而徘徊”。眼中的花尽叶落之境与心中的凄黯迷惘之情是融会为一的。

9《少年游·阑干十二独凭春》 年代: 宋 作者: 。

6 怎样自拟写景文言文

1、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好的写景作文,往往不取决于你在文章中罗列了多少个景物,也不在于你选择的景物是否每个都能引起读者的兴趣。而在于无论你写到多少处景物,有一处必定是文章的重点,可以用描绘性的语文对它进行具体描写,也可以用白描的手法勾勒出景物的特点,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写景作文最容易范的三个错误,一是将它写成“流水帐”,就像有的游记,看起来写了很多景点,却每个景点都是一笔带过,没有很好的选出其中一处,进行具体描写;二是写到的景物虽然也有背景介绍或细节描写,但显得有些如同蜻蜓点水,碰了一下又绕开了;三是文章详略安排不合理,开头起因部分介绍过细过长,而文章中间部分去没有很好地展开,六百字的文章写了三百字还没写到重点。

2、突出景物的具体特点或特征

这是说的景物的特点与特征,也是指要写出该事物与其它与物的不同之处来。只有这样,才可以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但在这里还有个前提,那就是要在抓住景物的特点之后,再进行具体的描绘,不可一笔带过。在描写过程序中,要充分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准确、恰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有助于把景物写得更生动形象、真实感人。

3、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单一的景物描写,再美的景物也无法感染读者,给读者留下美好的心理享受,因此,作者在写景的同时,要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让读者在文章中不但能“看”到美好的景物,还能感受到作者所想表达的情感,作者的思想。单一的为写景而写景的作文,是无法成为一篇让读者产生情感共鸣的好文章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写文章时,写到景物时,自然地将自己的情感融进去,借助于对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自身的情感。

4、在景物描写要写进人或动物的活动

如果说写景作文中景物是“静”的话,那么一篇优秀的写景作文,也离不开“动”,这里的“动”包括与景物相对应的人物的活动、游玩、戏嬉、奔跑,动物的觅食、跳跃等等,当一篇写景作文将人和动物的活动,与景物的描写相结合起来的时候,才会给人一种亲切感,动静结合的美感。因此学生在描写景物时,可以适当地选择人和动物的活动,作为衬托,文章会变得更有可读性。

7 摘抄两首课外阅读过的写景抒情的古诗词,并分别说说他们的特色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 四时田园杂兴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千顷绿畴平似掌,蒙蒙春雨动春犁。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 芒种才过雪不霁,伊犁河外草初肥。

对之不觉忘疏懒,废卷荷锄嫌日短。 亦念官赋急,宁知荷锄劳。

罢锄田又废,恋乡不忍逃。 五亩畦蔬地,秋来日荷锄。

老子不辞冲急雨,小锄香带药畦泥。 父耕原上田,子锄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绡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怒怨,但坐看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

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

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

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结白皙,鬑鬑颇有须。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召平瓜地接吾庐,谷雨干时手自锄。 昨日春风欺不在,就床吹落读残书。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阑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是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 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季春五日有感而作,歌以自适也。

阶前流水玉鸣渠。 爱吾庐。

惬幽居。 屋上青山,山鸟喜相於。

少日功名空自许,今老矣,欲何如? 闲来活计未全疏。 月边渔。

雨边锄。 花底风来,吹乱读残书。

谁唤九原摩诘起,凭画作,倦游图。 怎么样?还满意吧? 满意就选我啊。

雁门太守行情感比较直接强烈,相见欢则相对含蓄委婉

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宋 ·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悲风,当然也是作者的主观感受。风,本身无所谓悲,而是词人主观心情上悲,感到风也是悲的了。风悲、景悲、人悲,不禁潸然泪下。这不只是悲秋之泪,更重要的是忧国之泪。作者要倩悲风吹泪到扬州去,扬州是抗金的前线重镇,国防要地,这表现了词人对前线战事的关切。

全词由登楼入题,从写景到抒情,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感人至深。

雁门太守行

唐 ·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译文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

号角声响彻秋夜的长空,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诗人就像一个高明的画家,特别善于着色,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不只勾勒轮廓而已。他写诗,绝少运用白描手法,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各样新奇浓重的色彩,有效地显示了它们的多层次性。有时为了使画面变得更加鲜明,他还把一些性质不同甚至互相矛盾的事物揉合在一起,让它们并行错出,形成强烈的对比。例如用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两相比照,色彩鲜明,爱憎分明。李贺的诗篇不只奇诡,亦且妥帖。奇诡而又妥帖,是他诗歌创作的基本特色。这首诗,用秾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可算是奇诡的了;而这种色彩斑斓的奇异画面却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变幻的战争风云,又显得很妥帖。惟其奇诡,愈觉新颖;惟其妥贴,则倍感真切;奇诡而又妥帖,从而构成浑融蕴藉富有情思的意境。

1 求一篇优美的写景古文散文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醉翁亭记吧

欧阳修(北宋)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2 写景的古文

写景的古文最好的是《水经注》!

如其中描写三峡的景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空缺之意)处。重岩迭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正午、半夜),不见曦(阳光)月。至于夏水襄陵(水涨上山坡)。虽乘奔御风(乘奔马、驾长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山顶)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流冲)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鸣。属引(连续不断)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沾衣裳”。

还有《水经注·河水·孟门山》:

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

杨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

金盘炫日,光照云表,宝铎含风,响出天外;歌咏赞叹,实是神功。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一宿体宁,两宿心怡,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堂东有瀑布,水悬三尺,泻阶隅,落石渠,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佩琴筑声。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袁家渴记》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出,不与培(土娄)为类。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枕席而卧,则清冷冷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柳宗元《小石潭记》: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

王勃《藤王阁序》

范仲淹《岳阳楼记》

欧阳修《醉翁亭记》

李格非《洛阳名园记论》

晁补之《新城游北山记》:

于时九月,天高露请,山空月明,仰视星光皆光大,如适在人间。

苏轼《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李孝光《雁山十记·观石梁记》:

月已没,白云西来如流水。风吹橡栗堕瓦上,转射岩下小屋,从领中出,击地上积叶,铿镗宛转,殆非世间金石音。

刘基《清风阁记》

唐顺之《竹溪记》

袁宏道《满井游记》

王质《游东林山水记》

徐霞客《游恒山日记》《游太华山日记》《游雁宕山日记》《游兰溪》

谭元春《再游乌龙潭记》

差不多了吧,个人认为古文写景还是《水经注》看的爽,表达清晰,语言干练,意境优美。苏轼曾说:“今我乐何深,水经亦屡读。”

3 初二用文言文写一篇写景的作文

前面是文言文,后面是现代文,希望帮到你!

清晨,我揉着惺忪之目向窗望去噫!岂不见日翁之迹,一片乳之气在空中游?再定视,兮,盖雾乘夜潜至矣我慌忙跳下床,勃然衣便出去

雾可真大!!如一张大厚之丸,以天地固然罩矣周之事如在仙境中者,影影倬倬,若隐若现,一切都是则胡而奇,未透着一份不可告之秘,摸摸著几“手不见五指者徐行仙中

我逍遥区里步是时之雾如一顽可爱者儿,既潜藏日剑之光,须臾又在电线上荡秋千,未及汝尽见之又走去与小叶挂上了贯晶莹之“珠县颈”我亦欲与雾逐戏欲知空皆是其人,而吾方欲执其手,机变之乃从臂下,指缝间衔枚而去矣远者而早已蒸融之惟略之形线矣。

走在街上,但见触处皆雾之海,里巷似为一巨之雾帐笼,皆是湿者,远笛唱之车与近轻之履声交于焉俱,空时拂几缕风,盖昏之景又忽然见,有一解云,出尘之意,街卒往来者,先传入耳中者声,而于余米外矣影,渐能识形当人自我过也,见之影消,所以默默裹藏我立而与其别之景,雾在旁浮地滚着,吞了一切,犹如一只湿之大手抚臣

雾,稍淡之,散了些其缠人在书楼间之雾如条白之玉带,彼游于湖畔之雾又若缕缕随风荡之袅袅烟地苏矣,而此时之世犹梦之缘,其如一丽人也,曳柔长者带,时伫立凝望,时亲吻地,时拥人……日吐出也,雾如与我为迷藏者,以一米日下放出了后一笑

雾,汝为叶县颈戴矣,为小披上了冰彀,婆娑之树影在手心动,清之水在怀中洲,你那朦胧之美此秘,子其秘之后能否犹地一清?

清晨,我揉着惺忪的眼睛向窗外望去咦!怎么不见太阳公公的踪影,只有一片乳白色的气体在空中四处游荡?再定眼一看,啊,原来是雾趁着夜晚悄悄地来了我连忙跳下床,迫不及待地穿上衣服就冲出了家门

雾可真大呀!如同一张巨大厚实的天幕,把天地严严实实地笼罩了起来周围的事情就像在仙境中似的,影影倬倬,若隐若现,一切都是那么模糊而奇妙,还透着一份不可告知的神秘,摸摸索着在几乎“伸手不见五指”的仙境中缓缓前行

我悠闲自在地在小区里漫步这时的雾像一个顽皮可爱的小男孩,他一会偷偷藏起太阳利剑般的光芒,一会儿又在电线上荡秋千,还没等你完全看清他又跑去给小树叶挂上了串串晶莹透明的“珍珠项链”我也想和雾追逐玩耍要知道空中到处都是他们的身影,可是我刚伸手想捉住他们,机智灵活的他便从胳膊下,指缝间悄无声息地溜走了远处的景物却早已经蒸融的只剩下大致的轮廓线了……

走在大街上,只见到处都是雾的海洋,街头巷尾似乎被一个巨大的雾帐笼罩着,到处都是湿漉漉的,远处此起彼伏的车笛声和近处轻快的脚步声交织在了一起,空中不时拂过几缕清风,原来模糊的景物又忽然变得清晰可见,有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街上匆忙来往的人,最先传入耳中的是脚步声,而后在十几米外出现了人影,渐渐才能看清形象当人们从我面前走过的时候,只见他们的背影逐渐消失,浓雾把他们默默地裹藏起来我站着欣赏这种独特的景色,雾气在我身旁轻柔地翻滚着,吞没了一切,犹如一只潮湿的大手抚摸着我

雾,稍微淡了一些,散了一些那些缠人在写字楼间的雾宛如条条洁白的玉带,那些游离在湖畔的雾又好似缕缕随风飘荡的袅袅青烟大地苏醒过来了,但此时的世界仍梦幻的边缘,她就像一位美丽的仙女,拖着柔长的裙带,时而伫立凝望,时而亲吻大地,时而拥抱人间……阳光吐露出来了,雾像跟我们做迷藏似的,在一米阳光下绽放出了最后一次微笑

雾,你为树叶戴上了项链,为小河披上了薄纱,婆娑的树影在你的手心中晃动,清澈的湖水在胸怀中荡漾,你那朦胧的美丽是如此神秘,你那神秘的背后能否还大地一片清新?

4 求一篇写景的作文500字 并翻译成文言文

晚秋的时候,万物萧瑟使人的忧愁之情油然而生。但是巴山的景色在晚秋却别有一番韵味。刚刚到达巴山,顺着古道进入,沿路而上,就可以到达山顶。这中间,山水景色醉人,特别是早晚的时候,彩色的霞光犹如五彩的霓裳环绕在山间。等到晨光渐渐照射进云雾之间,山中陡峭的岩石和险峻的山岭的形状就显现出来了。山间也渐渐能听到鸟兽的声音了,这时候俊俏的山脉这才苏醒过来。秋风穿行山间,吹拂着雾气和霞光,犹如美女的玉手浣洗山间的霓裳,拉开山间的沙雾。雾散去之后,才看见秋天萧瑟的落叶把漫山遍野染成了金**。我感慨巴山秋天的美景,但想到虽然山色如此美丽也终究是进入了凋零的时节,不由得感到哀伤。我再次观看山间的秋景,只看见寒冷的秋水感知到了我的悲伤而将悲伤也化入了自己的心头,萧瑟的树木得到了我的哀愁之意也愁上眉梢。原来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秋天的忧愁啊,山色虽然俊美,但是人们常常会为了即将逝去的美好事物而感到悲伤,所以人们会为秋天感到悲伤,这种感情融入到了秋天的景色之中,所以又显现出了秋天的萧瑟,秋天的悲苦。我现在才明白了,原来这世间,最容易感染事物的不是其他什么,而是人的情感,无论群山还是坚硬的石头,感情都可以渗透进去,比水还要强。

暮秋时节,万物萧瑟而生忧。然巴山(楼主想写其他山自己改名字)之景却别有韵味。初至巴山,循古道而入之,遂至其巅。其间山色醉人,朝暮之时,霞彩霓裳环绕其间。待晨色渐入云雾之间,陡石峻岭之形渐现。山间遂闻鸟兽之声,俊山初醒。秋风行走山间,吹雾拂霞,若佳人之玉手浣霞彩之霓裳。雾散而云消,始见秋之落木染秀色之山为金。吾感巴山之秋景,然忆之虽为奇幻之景,亦已为凋零之时季,哀愁由此而生。次观山间秋景,但见寒水知悲悲于心,萧树得愁愁上眉。如是谓之秋悲,山色虽美俊,然人多悲于易逝之美,故而悲秋,此情融于秋色,故现秋之萧瑟,秋之悲苦。吾始觉人世间何物最易染于他物,此物谓之情。虽群山坚石,亦能渗之,强于水。

5 写景的古文

写景的古文最好的是《水经注》!

如其中描写三峡的景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空缺之意)处。重岩迭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

还有《水经注·河水·孟门山》:

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

杨之《洛阳伽蓝记·永宁寺》:

金盘炫日,光照云表,宝铎含风,响出天外;歌咏赞叹,实是神功。

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一宿体宁,两宿心怡,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堂东有瀑布,水悬三尺,泻阶隅,落石渠,昏晓如练色,夜中如环佩琴筑声。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袁家渴记》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出,不与培(土娄)为类。

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枕席而卧,则清冷冷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柳宗元《小石潭记》: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

王勃《藤王阁序》

范仲淹《岳阳楼记》

欧阳修《醉翁亭记》

李格非《洛阳名园记论》

晁补之《新城游北山记》:

于时九月,天高露请,山空月明,仰视星光皆光大,如适在人间。

苏轼《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李孝光《雁山十记·观石梁记》:

月已没,白云西来如流水。风吹橡栗堕瓦上,转射岩下小屋,从领中出,击地上积叶,铿镗宛转,殆非世间金石音。

刘基《清风阁记》

唐顺之《竹溪记》

袁宏道《满井游记》

王质《游东林山水记》

徐霞客《游恒山日记》《游太华山日记》《游雁宕山日记》《游兰溪》

谭元春《再游乌龙潭记》

差不多了吧,个人认为古文写景还是《水经注》看的爽,表达清晰,语言干练,意境优美。苏轼曾说:“今我乐何深,水经亦屡读。”

6 有木有高手 求一篇原创写景的文言文 篇幅一百字

是岁四月初,春和日丽,恰逢周日,余与友二人出门踏青赏景,至江滨公园,乃撰文以记之。

江滨公园,乃江城之一景也。此园依江而建,约十里有余,坐落于西塞山脚下。

想必此园知晓者寥寥也,然,唐张志和《渔歌子》中诗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应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也。公园里银杏夹道,古树参差,杜鹃点映其间,桃柳遍堤,其景绮丽清幽,往来游玩者众也。

游人或漫步长堤,或倚凳而坐,嬉笑自如,各得所适。漫步园中,微风徐来,江波如玉。

依栏而立,江帆竞影,鸥鹭翩翻,及目之处,一望渺然。观乎长江,始知人乃渺小乎哉!值春风正暖,叶绿如滴,鹃(杜鹃花)娇欲狂,波色乍明,鳞浪层层,人笑鸟鸣,楼台相应,花木接踵,翠草成茵,如置身江南画中。

向观图画,恐长江不如画,今知画不足以尽长江也。前日,细雨润江城,雨过微凉,环江峰峦,皆碧翠如新沐。

望西塞山,与波相溶,江碧天青,万象澄澈。个人之见,晚春气候,风和日暖,春游最佳,四月尤胜。

吾平日不喜游玩,亦因忙碌,少有机会散心。今日出行,融于自然,忘乎忧愁,浮心洗涤,心旷、神怡,好一个独有春日好,偏宜四月游。

窃谓世间所谓神仙者之乐,亦不过如此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684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