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第三折中[叨叨令]这段唱词表现了窦娥的什么情感?

窦娥冤第三折中[叨叨令]这段唱词表现了窦娥的什么情感?,第1张

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写窦娥谴责天地鬼神,第二部分写窦娥与婆婆诀别。第三部分写窦娥临刑发下三大奇愿,三个部分贯串了一个“冤”字,由冤生怨——由冤生悲——由冤生誓。前两个部分显示了窦娥性格中坚贞刚烈和善良敦厚的不同侧面,第三个部分进一步表现了窦娥对含冤而死的不甘心,不瞑目,从而更集中更充分地展示了她的反抗精神。三个部分层相递进,逐步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突出了窦娥的叛逆精神。

有一股怨气,“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 还有恨,“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很无奈悲哀,“哎,只落得两泪涟涟”,有屈无处伸,这种痛苦是无法言喻的

《窦娥冤》第三折《法场》:《法场》一折戏是这个悲剧的高潮。在前面两折戏中,窦娥还是一个头脑里充满了贞节、孝顺等封建伦理观念安分守己的善良妇女,她完全信赖官府,认为官府是“明如镜,清如水”的,可是,她这样一个清白无辜的善良妇女却被下在死囚牢中,眼看就要死在封建社会的屠刀之下,面对着这残酷的现实,她清醒了,她要反抗。《法场》这折戏,作者就描写了窦娥反抗性格的急剧发展。

这一折戏根据它的场景、气氛和情调的不同,可以分为三个段落。

第一段从“外扮监斩官上”到“只落得两泪涟涟”。是写窦娥被绑赴法场的途中,对人世的主宰者天和地的埋怨和控诉。 这一段写出了窦娥含冤负屈、呼天抢地的控诉,表达了窦娥怨天恨地的感情,充分地显示了窦娥的反抗性格。

第二段从“刽子云”到“不明不闇,负屈衔冤”。写窦娥与婆婆在法场相会的情景;这一段作者用低回悲凉的语调抒写了窦娥在亲人面前的哭诉,刻画了窦娥性格的善良,而这善良又进一步衬托了她的坚强,使窦娥的形象浮雕一般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这样一来,窦娥的蒙冤而死更博得了读者和观众的同情。是谁杀死了窦娥呢?人们不能不把愤怒投向万恶的封建制度。

第三段从“刽子做唱科”到最后。写了窦娥在临刑前发下的三桩誓愿。这一段是这出戏的高潮,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政治的黑暗,歌颂了窦娥的善良和宁死不屈的反抗精神。

  古代戏曲音乐名词。宫调之一。据《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所载,属正宫的曲牌有四十三只,南曲(包括集曲)有一百二十只.端正好,弹词曲牌名,曲调庄重、肃穆,无语助词,散唱。另有杜世安的《端正好》和王实甫《长亭送别》中的《正宫·端正好》以及《窦娥冤》中《正宫·端正好》等。 窦娥冤》正宫·端正好  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它把窦娥的满腔怨恨如火山爆发般倾泻了出来。窦娥胸中的激愤之情汹涌澎湃,犹如山呼海啸,极大地震撼人心,它集中表现的是窦娥的“怨”与“愤”。

 《窦娥冤》全名为《感天动地窦娥冤》,著名杂剧,全剧共四折,开头有一个“楔子”(元杂剧在四折以外所增加的短的独立段落,一般用在最前面,作为剧情的开端,有时用在折与折之间,衔接剧情)。课文是全剧的第三折,是矛盾冲突的结局。我整理了《窦娥冤》阅读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窦娥冤

 [滚绣球]①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②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③为善的受贫穷命更短,作恶的享富贵又寿延。④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⑤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⑥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⑦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窦娥冤》阅读题目:

 16解释文中加点词 a、合 b、糊突 C、错勘 d、怎生

 17对这节文字,分析最恰当的是

 A运用了对偶、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呼天唤地,希望天地为她伸冤报仇的心理。

 B运用了对偶、对比、借喻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和对神权的否定。

 C运用了对偶、对比、借喻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对死亡的悲痛感情及对不公平世道的控诉。

 D运用对偶、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及对黑暗统治的愤怒控诉。

 18这节文字中人物的情感的变化,请各用二个字来概括 ①②③④⑤⑥⑦

 19下列各项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寒喧 罪愆 倾刻 披枷戴锁 B、分辩 诀别 造蘖 望帝啼鹃

 C、时辰 昭障 冤枉 湛湛清天 D、怜悯 枷纽 白练 负屈衔冤

 20下列词语中加线的词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A、磨(摇)旗 只合(应该) 错勘(判断)定 罪愆(罪过)

 B、糊突(混淆) 则(只)被 亢(极)旱 餐(吃,挨)刀

 C、枷纽(拘束) 天道(规律) 生埋怨(深深地)

 D、笑科(动作) 哥哥行(行走) 着做公的(语助词)

 21下列戏剧术语分类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外(外末) ②端下好 ③云 ④正宫 ⑤滚绣球 ⑥一煞 ⑦唱

 ⑧正旦 ⑨科(介) ⑩倘秀才 ⑾花脸 ⑿耍孩儿 ⒀鲍老儿 ⒁卜儿

 ⒂快活三 ⒃净 ⒄白

 A、角色名①⑧⑾⒁⒃ B、角色表演指示 ③⑦⑨⒄

 C、宫调名②④ D、曲牌名⑤⑥⑩⑿⒀⒂

 22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关汉卿,金末元初大都人,著名的戏曲作家,元杂剧的奠基人。他一生创作杂剧六十多种,今存14种,代表作除《窦娥冤》之外,还有《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1956年,作者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B、《窦娥冤》全名为《感天动地窦娥冤》,著名杂剧,全剧共四折,开头有一个“楔子”(元杂剧在四折以外所增加的短的独立段落,一般用在最前面,作为剧情的开端,有时用在折与折之间,衔接剧情)。课文是全剧的第三折,是矛盾冲突的结局。

 C、“元曲四大家”指的是元代四个著名的杂剧作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其中马致远的代表作是《汉宫秋》,郑光祖的代表作是《倩女离魂》,白朴的代表作是《墙头马上》。

 D、《窦娥冤》中用到“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六月飞霜”“亢旱三年”四个典故分别涉及的人物是周朝的苌弘、神话中的杜宇、战国的邹衍。汉朝的孝妇。

 23 我国的古典戏曲与古典诗歌一样,往往借典故表达思想感情,鉴赏戏曲剧本,就必须注意分析其中的典故。对《窦娥冤》中的四个典故,分析不当的是( )

 A、“苌弘化碧”、“望帝啼鹃”两个典故都与“血”有关,紧承第一桩誓愿而用。苌弘、望帝都是无罪被冤被杀的人,作者借此表现窦娥至死不屈的坚强性格。

 B、“六月飞霜”“东海孝妇”两个典故都是说人间奇冤感天动地,配合窦娥的第二、三两桩誓愿而用,说明窦娥蒙受了冲天冤情,同时驳斥了监斩官的话。

 C、前两个典故写人间怨恨,后两个典故写天地震怒:一个当时应验,一个后来应验。四个典故,内容层层递进,意义由轻而重。

 D、四个典故不仅推动了剧情的发展,而且表现了窦娥的性格。同时紧紧扣住了“‘感天’‘动地’窦娥冤”这个题目的意思。

 24 窦娥的三桩誓愿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下面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借助于想象和浪漫主义手法,表达当时人民群众强烈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愿望。

 B、借助于想象和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反映人民群众惩治邪恶,保护善良的心理需求。

 C、历史和时代的局限,决定了作家只能靠鬼神来解决他们认为无法解决的矛盾。

 D、历史和时代的局限,决定了作家面对无法解决的社会矛盾只能从内凡世界去寻求出路。

 25对[端正好]一曲内容,分析不当的是( )

 A、诉说无端受罪,蒙冤含屈。 B、对命运不公天地不公发出呐喊

 C、表达内心极端愤怒 D、不能怨王法,只能怨天地。

 26 婆媳诀别的场面中,有一段发自窦娥心灵的呼喊:“……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窦娥为什么抱怨自己的命运,她这样说用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

 27阅读课文,根据下列要求找出相关句子

 (1)由寄托到质问______ (2)放声诅咒_________ (3)对天地的否定____ __

 《窦娥冤》参考答案:

 16、a应该b混淆c错误判断d怎么

 17 (答案:D。本段文字从修辞格来看对偶、对比、借喻、借代均有。“清浊”为借喻,“盗跖”“颜渊”为借代;从思想内容来看有悲愤、有控诉、有反抗、有否定。A错在“希望天地为她伸冤报仇的心理”,B错在“对神权的否定”,C错在“对死亡的悲痛感情”。)

 18 (答案:①希望–②困惑–③④⑤⑥控诉–⑦怨叹)

 19C 20、D 21、C 22、B 23、C 24、C 25、D

 26、窦娥这些表白是为了劝慰悲痛欲绝的婆婆,也宁愿自己心头流血来减少婆婆内心的痛苦,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正是窦娥善良性格的体现。

 27、(1)“有日月朝暮悬……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2)“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700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