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简要分析《月夜》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月夜》的思想感情,第1张

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而希望则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颔联是说,可怜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

  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啊!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首联那个“独”字,又进一层。

  在前四句中,“怜”字和“忆”字,都不宜轻易滑过。而这,又应该和“今夜”、“独看”联系起来,加以品味。明月当空,月月都能看到。特指今夜的“独看”,则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未来的“同看”。未来的“同看”,留待结句点明。往日的“同看”,则暗含于一、二联之中。分明透露出他和妻子有过同看鄜州月而共忆长安的往事。安史之乱以前,作者困处长安达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在长安度过的。和妻子一同忍饥受寒,也一同观赏长安的明月,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当长安沦陷,一家人逃难到了羌村的时候,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共忆长安的往事,已经不胜其辛酸!如今自己深陷乱军之中,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那“忆”就不仅充满辛酸,而且交织着忧虑和惊恐,这个“忆”字,是含意深广,耐人寻思的。往日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虽然百感交集,但尚有妻子为自己分忧;如今呢,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遥怜”小儿女们天真幼稚,只能增加他的负担,哪能为她分忧啊!这个“怜”字,也是饱含深情,感人肺腑的。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颈联是说,蒙蒙雾气,也许沾湿了妻子的鬓发;冷冷月光,该是映寒了妻子的玉臂。

  第三联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这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激起了作者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

  题为“月夜”,字字都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双照”为一诗之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薄帷)、对月抒愁的希望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采用这种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妙在从对方那里生发出自己的感情,这种方法尤被后人当作法度。全诗诗旨婉切,章法紧密,明白如话,感情真挚,没有被律诗束缚的痕迹。

  人的思想往往与行动有着很大的距离,思想上考虑成熟的东西有时却无法转化为行动;我们的情感也往往与理智不能和谐,理智上认为正确的,但情感却执拗地与它相抵触要解决这种矛盾,就要增强律己力,也就是要善用思想来左右行动,善用理智来控制情感  原谅那些曾对你做过错事的人,对你经营好人际关系有好处,但是把怨恨抛诸脑后,得到真正好处的人却是你自己  如何控制情感  人非草木,熟能无情有情感就有起伏波动.  每个人的情绪都会时好时坏.学会控制情绪是我们成功和快乐的要诀.实际上没有任何东西比我们的情绪-也就是我们心里的感觉-更能影响我们的生活了.  伤心时-当面和伤害你的人说清  人们每有所失-如友情,爱人和自尊心等,就觉得伤心.当觉得伤心时,应设法找出失掉的是什么这种丧失对你有什么影响所丧失的曾经满足你那些需要失掉了今后能在哪里取得补偿  你觉得伤心,而且知道是谁令你伤心,应该怎么办如何可能,就去找那个人当面直说他伤害了你,怎么伤害了你和为什么你有这种感觉.  为什么告诉她因为不论你是否喜欢,你的情绪一定要以某种方式发泄出来.倘若不向引起你情绪恶劣的人发泄(向她发泄是应当的),这些恶劣情绪就会随时地发作.往往发作的地点与时间都不对的.妻子不在吃饭时向丈夫说出真心话,而在厨房里摔碟子,就是例子.最好的是在情绪开始恶劣时就向引起你这种情绪的那个人说明.  焦急时-不要躲避你所怕的事  人们在恐怕受伤害或有所丧失时就会变得焦急(忧虑,恐惧,紧张).某十七岁少女在她母亲进医院检查和接受小手术时,家人为了不想让她担心,对她母亲觉的病况玮莫如深.她惟恐会有最不幸的事发生,开始怀疑每个打电话都可能传达坏消息.她非常焦急.仅能勉强应付学校和家里的工作.最后别人把她母亲的真相告诉了她,她便觉得好过多了.  如你感觉焦急,就应设法确定你恐怕丧失的是什么-是不是别人的爱和照顾是你对情况和对自己本身的控制还是你自己做日人的自尊心和价值感想一想有什么能帮助你防止损失,或帮助你准备应变.不要因为想来太可怕而把他撤开.躲避你说怕的事,只能把事情弄得更糟,问题跟个难解决.  忿怒时-要多问问自己  被人得罪了,人们往往会发怒.你发怒的时候,要自问:”谁得罪了我怎样得罪的我对哪个人说了些什么我本来要说些什么为什么我没有说呢”  怒和心灵受伤者,都应该即刻直接应付.例如张林抗议李小风开的舞会吵闹扰人.真实张林真正仇怒的原因是上次舞会李小风没有请他.而她和李小风说起来都是老朋友.”但是我们所开的并不是真正的舞会,”李小风解释说:”只是办公室的同事一起玩玩,所以灭有请你参加,难道你就为了那回事生气”  倘若有人触怒了你,立刻对他讲明,大多数人都会表示歉意而刃和你继续做朋友.

鄜(fu孚)州:地名,今陕西富县。望月怀远。这在古典诗歌中是一个烂熟的题目。在杜甫生活的盛唐时期,古典诗歌固然正处于大开拓、大发展的阶段,但如像对景伤怀、思亲怀友这类的题材,却已早经无数作者吟咏,要出新意颇不容易。这一首五律,却在内容表达与章法技巧上脱落故常,出奇制胜,成为同类题材作品中千古独步的名篇。应该承认,这首诗之所以感人至深,首先在于它所抒发的是诗人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触发的郁勃真切的离情别绪。回溯诗人的生平我们可以知道,天宝十五年(756)五月,杜甫从奉先移家至潼关以北的白水。六月,安史叛军破潼关,玄宗奔蜀,杜甫只得携眷北行,至鄜州暂住。七月,肃宗李亨即位灵武,杜甫只身前去投奔,途中被叛军掳至长安。这首诗就是身陷贼营的杜甫八月在长安所作。没有那场惊天动地的大战祸,便没有诗人的这番家人离散,身陷绝境的悲惨经历。而如果没有这番特殊的经历,要产生诗中的哀惋凄切、深挚缠绵的离情也是不可想象的。此诗的重要价值,确乎在于它所反映的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情感这一点上。不过使得这首诗在众多的抒写乱世之离情的作品中高标独秀的,却无疑是作者匠心独运的新奇角度与抒写章法。在这里,老杜并不一般地就景敷情、缘情述事,而是别出心裁从思念对象一边落笔,从头至尾细致熨帖地描摹自己想象中的对方的景况。无限的深情、痴情都从这一系列想象描写中流泻而出,达到了抒情的极致。首联二句,绝不说自己望月而忆妻,偏说妻子见月而思己,比起一般的直诉自己的情感的忆内之作,一开篇意思就深了一层。前人写过“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和“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一类的名句,那都是兼及“忆”与“被忆”双方的,这里却偏偏只提被忆的一方,抒写角度的转换,使得辞旨婉切,更显出诗人对妻子的一往情深。妻子身边,是时时尾随着可爱的小儿女的。诗人月夜思妻,必然密不可分地念及孩子。可是颔联二句不正面说自己望月忆儿女,偏说儿女随母望月,又想象儿女幼小,尚不解望月而思念身陷长安的慈父。真是此情此景,将何以堪!诗人刻骨铭心的忆内之情,又在这痛苦的想象中更深入一层。第三联,想象愈加具体化,虚拟妻子在这个夜晚望月怀夫、久久不眠的情景,是整首诗中意境最优美,辞采最清丽的抒情句子。鬟湿而臂寒,状看月之久与怀人之痴。月色愈好而痛苦愈增,夜深天寒都浑然不觉。这位闺中娘子是如此多情而执着,难道还不值得我们的诗人深切思念吗王嗣奭《杜臆》认为此联“语丽情悲”。实为中肯。诗的末联,方才将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摆进去,仍以想象之笔结情。这是盼望相思之愿能偿,有朝一日伉俪重逢,双双对此明月舒愁,抹掉战乱带来的伤痛痕迹。这里对前文的承接照应十分细密周到,表现出诗人情感之深婉沉绵,如“双”承“独”,“照”承“月”,“泪痕干”反衬双方各自“独看”时的泪流不止,这些都真切地传达出诗人憎恨乱离,盼望团圆的迫切心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6778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