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读后感700字5篇
《浮生六记》该散文文辞朴素,情感真挚,记叙了作者夫妇间平凡的家居生活、坎坷际遇和各地浪游闻见,前人曾有“幽芳凄三角,读之心醉”的评语。下面是我整理的浮生六记读后感700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浮生六记读后感700字篇1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两百年前的最初,因“天之厚我可谓至矣,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便有了沈三白的《浮生六记》。那苏州城的万家灯火里,有一盏是属于沈复和陈云的。
沈三白的生活不乏人生百味。他道:“天地厚我可谓至矣”,而陈云,是此生苍天对他最大的恩赐。
从儿时的“淑姐”,到相濡以沫的“芸娘”,是一段羡煞旁人的锦绣时光。陈芸是个可爱的女子。她曾着男装与沈复观神诞花照,游于庙中。他们一路走过,穿过熙攘的人潮与盛世的烟火,把清贫单调的日子过得舒雅温暖。这半生,如此美丽。我最爱芸娘说的一段话,让人瞬间就温柔了起来——他年与君卜筑于此,买绕屋菜园十亩,课仆妪,植瓜蔬,以供薪水。群画我绣,以为诗酒之需。布衣饭菜,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也。
就是这样一个温柔入骨的芸娘,让沈复深爱不弃。只不过,这相聚相爱,竟在“芸竟以之死”中收束了。嘉庆八年三月,陈芸旧疾复发,药石无力,殒在了料峭的春寒里。从此,三百只身天涯,风霜满肩。
该是如何的情深伉俪,才教苍天嫉妒至此,狠将风月亲手折煞,铺以满面风霜。
沈复的年少岁月,也是让人羡煞的。与挚友高歌纵酒,游历山水,虽“惜乎轮蹄征逐,处处随人,山水怡情,云烟过眼,不道领略其大概,不能探僻寻幽”,但也将川河尽入胸怀,酣畅淋漓。
乘物以游心,悠然于世间。
沈复此生见过美景无数,琉球独得一记。他用简言简语,就展露了琉球风采,似海风拂面,大鱼覆舟。“春云偶住留痕室,夜半涛声听煮茶”,沈三白心满意足。
沈复还记道自己爱插花盆栽,积兴成癖,心得诸多。“点缀花石,亭台楼阁,则要小景入画,大景入神,虚实相合”。三白的孩提时代,与花虫为伴,天真烂漫。大隐隐于市,他是“大隐”,在一方庭院中不理尘嚣,清风朗月,此心与天地同。
读遍此书,绕过几圈,还是最舍不下陈芸的部分。芸娘一死,沈复形容枯槁;接着父亲撒手人寰,又再是儿子逢森离世。“当是时,孤灯一盏,举目无亲,两手空拳,寸心欲碎。绵绵此恨,曷其有极!”
来时风月多,去时霜满面。沈复一生潇洒坦直,最后却落得孑然一身。
他与所爱之人的朝朝暮暮,倾注了世间极致的悱恻与缠绵。只怕日夜耳鬓厮磨,还叹春宵苦短。
读过《浮生六记》,像是走过了沈复的一生,坎坷与情意,快活与伤离。沈复的一字一句,一墨一味,沉淀出百年醇质,轻轻地温柔了文字与光阴。
“觅得浮生半日闲,一醉如梦又百年”。在下一世的绵长岁月里,沈复定会为了见到陈芸,为了他们所向往的清风朗月,流浪千万里,不问归期。
浮生六记读后感700字篇2
并不能用有趣、精致、伤感来简单概括这本小书,之所以入得经典行列,许是手边有此一册,便真如一妙友相伴。
——题记
或许有的人一生轰轰烈烈,或许有的人一生平平淡淡,又或许有的人活得碌碌无为,有的人却光彩夺目。沈复是哪种人,我不得而知。关于他的生平,百度也仅是寥寥数语。但这本充满清新率真、情真意切的书却能让人体会作者苦乐掺杂、至诚至爱的一生——沈复,他,已成经典。
东坡诗云:“事如春梦了无痕。”在那些逝去的时光背后,星星点点都是回忆,若不以笔墨记录下来,未免辜负了那一路的风光与坎坷。在作者心中,为官作宰不足挂齿,与爱人琴瑟和鸣才真是一辈子难以忘怀。
沈复的妻子叫陈芸,女红习得娴熟,通晓文学诗词,那一身才情颇受他之喜爱。每当看到“秋侵人影寿,霜染菊花肥”时,我总能体会到陈芸的蕙质兰心。这样一位妙人对于沈复更是耳鬓厮磨形影不离,爱恋之情无以言述。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当芸染了重病,只能在病榻上“两行眼泪,涔涔流溢”之时,我便能感受到沈复的心是怎样的支离破碎。等到她灵魂缥缈,怀恨辞世之时,我也忍不住呐喊,上天为何如此不公,让一对恩爱夫妻只可来世再见!这人生,果然曲折坎坷。
本以为失去了芸的沈复会痛不欲生,追随妻子而去。但他没有,痛苦之后他平静地接受了现实,选择“不谙世事,不染红尘,远离世间悲苦极乐”的方式,独身一人云游四方。这又不禁让我想起了庄子的《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这是多么伟大的思想啊!“天道无为”是他之所想,“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浊我独清”就是他的追求。当夕阳西下,独自一人,登上山顶,拈须吟哦“兽云吞落日,弓月弹六星”,与酒光对饮,喝到微醺,人生如此,岂不快哉!
沈复的一生俨如一块纯美之水晶,只见明莹不见显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我相信这种淳朴淡然,恬淡自甘的生活,正如芸所说“布衣菜饭可乐终身”。这是否就是人活于世间的最高境界呢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不用大喜大悲,大起大落,不落俗世。这或许便是这本《浮生六记》想要告诉我们的吧!
浮生六记读后感700字篇3
细读全书,方自明了。芸虽思维高超,却在处置人事方面,仍有欠缺。大家庭的弊害享誉中外,小夫妻的恩爱往往成为遭妒之由。沈家的家教礼节很严正的,父母,兄弟媳妇都住在一起。初始,芸娘处处胆大妄为,后来慢慢放松了,在公然场所也和三白并起并坐,当然就有人看不悦目,缓缓起了闲话。
有一年,三白随父亲在外任职,沈父说芸能笔墨,就代沈母写信。后来家中有了些闲言,沈母以为芸写信不明白,就不让她写。沈父怒道:“想汝妇不屑代笔耳!” 芸怕沈母不愉快,便不说明。
三白在真州任职寄住时,弟弟启堂向街坊借钱,叫嫂子芸娘做担保。邻居索要,芸写信告知三白此事,启堂反而怪嫂子多事。沈父也误以为是芸自己借钱却诋毁小叔子,又拆信见信中称姑(沈母)为令堂(你妈),翁(沈父)为白叟(老头),更是怒发冲冠,叱责芸大逆不道。芸怕伤启堂感情,竟不作解释。 读到此处,我既是同情她,又不免要责备她,或者暗里称说“令堂”、“老人”便罢,于文字信中却切实不该。而对借钱之事不作解释,怕兄弟失和,想忍辱负重,我也不赞成,该解释的就要解释,何必左右顾盼。超然大度的芸娘,独在家事上气宇轩昂!可见封建家教之害人啊!
三白是个识情重义的人,也正因如斯,反令本人陷入窘迫。他帮友人做保借钱,朋友却卷款而逃,不知所向。债户找上门来,扰攘终日。沈父大发雷霆:“我本衣冠之家,如何欠得君子之债!”此事难以释然,确实无可奈何。如此三五事,终于将三白跟芸娘一起遣出家门,借居于友人家萧爽楼。
移居萧爽楼两年后,沈父又接他们回家。然而,家道逐步衰败,又加上纳妾憨园之事,芸禁受打击身材虚弱,家人腻烦,她不得不静静随友人去乡下调养。而这一去,她竟病愁难融,终客死他乡! 读到《坎坷记愁》中,芸乘夜舟去乡下,与儿子逢森离别,逢森忽大哭叫:“吾母不归矣!”,后竟真成永别!那一幕,直叫人扼腕悲叹,惨然泪下!
而憨园之事,是我最不可懂得的――芸娘居然要自动给三白纳妾!
我真的不知道芸娘是怎么想的。岂非是太爱三白,于是尽其所爱以爱之 当她向三白提起纳妾事时,三白先是一脸茫然,而后极力反对。而芸居然兴冲冲地拉着三白跑去探视一个她看好的歌伎,名字叫憨园。重复推却不成,三白只好预备纳憨园妾。可是后来另一有钱势人将憨园纳走。芸痛悔不已,而姑翁尽责:“勾搭娼家,败坏门风!”
唉,芸为三白纳妾实是杞人忧天,无聊之举,后人未必以为她这是慷慨宽容。何况,她与三白的情感深挚,志趣相投,而三白又不是富豪,个别的伎女懂什么才情风雅呢
憨园之事,让我联想到清朝《水云楼词集》作者蒋鹿潭与其妾黄婉君的爱情悲剧。黄婉君也是个歌伎,蒋年近五十时纳为妾,虽然家景贫苦,倒还算协调。惋惜后来蒋借钱未果,愁病交加,投水自残了,一帮诗人朋友也没放过婉君,以“清苦红杏出墙”为理由,逼她自杀徇夫。唉,看来,爱情须要物资基本,穷佳人难以企望完善的爱情。
中国文坛里,有很多饥寒交迫的文人,如杜甫、柳永等等,则是这群寒士的头人。沈三白终生,坎坷太多。有段时光他甚至已到日暮途穷的状况,腰间挂着干饼,鞋湿泥泞,露宿野庙,到处借钱。而他在贫穷逆境中仍豁达乐观,忍无可忍,卑躬屈膝地看待生活,实是寒士中的佼佼者!
不论是游幕经商,还是奔走忙碌时,他仍然兴冲冲地,在困顿中保持着乐天,经历了无数山水风光。过绍兴,游西湖,上寒山,阅徽州,登腾王阁,入广东,出函谷关,后一记甚至还记录去了台湾。浪游之愉,不一乐乎!他意兴飞逸地绘画《噗山风木图十二册》,石湖看月弹琴吹笛,与友人指导山水,评议景色,激扬襟怀,于世人惊叹之风光盛处,苏醒地独出已见。
我满怀惊喜地读着《浪纪行快》,心中一遍遍感慨着,看吧,只管生活崎岖多磨,这照旧是多怡然自得的浪游!古代人的生活是如许地寂寞枯燥,身在困顿中已是疲乏不堪,何可能如三白那般超脱,笑看苦难,不亦快哉!
《浮生六记》文字如珠玉般干净雅致,无论是在安静的顺境,仍是身置坎坷逆境,我读出他们的艰难,也读出他们金石般的意志,更读出了他们高贵超拔的精神品德。
芸娘对珠宝不在乎,往往大方送人,倒是对破书残画极爱护。收集残书卷为“断简残编”;收集书画破损为“弃余集赏”。读此处,深深叹服芸娘,不爱红妆,只一心爱护文艺,寻求着更高的精神境界。
拮据陋室,仍旧有着淡泊幽闲,在最平常的柴米油盐中,营造“夜半涛声听烹茶”的小情趣。连一块臭豆腐,竟然也吃出至情至性,便是一种深沉的文明了。经由这种文化的熏陶,连苦难和沧桑都会显出温和的漂亮。只是这种文化,咱们简直已难企及。
于清贫生涯中,始终坚持陶然其乐之心;于喧嚣尘世中,始终不失开朗安静之心。
“乡下七月,与芸于柳荫下垂钓。购菊花植遍,玄月花开,陶然其乐。芸喜曰:‘他年当与君卜筑于此,买绕屋菜园十亩,课仆妪,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画我绣,认为诗酒之需。平民菜饭可乐毕生,不用作远游计也。’” 看他的文字,晓得他是真正脱却了名缰利锁的人,记乐记趣真能见到乐从何来,趣由何出。夫妇二人把心力精力悉数放在天然万物、山籁林泉与及对对方兰心慧性、解颐妙语的挖掘上,反而不在意现什物质生活的享受。
“七月七日永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唐明皇与杨贵妃的富丽爱情离我们一般人太遥远,我们只有遥望羡叹。而三白与芸娘的爱情却如此活跃逼真地让我眼眶潮湿。他们对生活的酷爱,对幸福的解悟,于何时何地,都那么污浊晶莹。俞平伯先生说:“《浮生六记》像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的色彩,只见精微,不见制造的痕迹。” 沈三白冲淡灵动的文字,娓娓道来人生之趣、乐、愁、快,于最平常的生活中,解悟了平凡幸福的真昧。
宁静以至远,恬淡以明志。千年来,有多少人可如此 而三白与芸娘,真正到达了如此境界!
我想,在这尘烟嚣张的俗世之中,依窗点灯,跟着沈三白明澈的书香字迹,去发明点点滴滴的平常幸福,于热烈场中忽开冷眼,于崎岖愁境中恍然大悟,也是一种禅意呢。
浮生六记读后感700字篇4
《浮生六记》是一本自传体小说。文章写得坦率真实。不论是哪一章,都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浮生六记》,分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后两记疑是伪作《中山记历》和《养生记逍》。四记穿插相联,所记所叙虽然都是日常琐事,平淡无奇,然情真意切,一点没有忸怩作态,更无学究之气,惟是灵秀冲淡,读来如一缕嫣然清风徐徐拂面。
沈复,字三白,清乾嘉年间苏州人,出生于衣冠之家,父亲幕僚一生,先是生活小康,尔后家道中落。虽是平民百姓,没有功名,却是个多才多艺的知识分子。家计清贫,有段时间甚至是饥寒交迫,他和妻子陈芸却志趣高尚,情投意合,始至不渝。他们吟诗,作画,郊游,聚友,烹肴,兴趣昂然,意兴飞逸。而后来,终于因为封建礼仪家教之害,历尽坎坷,最终天人永隔。芸死后,三白“从此扰扰攘攘,又不知梦醒何时耳”。
书中记录着作者一生经历的起伏坎坷,悲欢离合。散发着感性色彩的文字,使我仿佛置身于当时的社会,体味着世间百态。沈复得双眼始终瞄向自己的妻子芸娘,这位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她的聪慧,襟怀,气概和痴情,不得不让读者“阅而心醉”。是看“一身素淡”何其娴雅,口授成诵,何其颖慧,顾盼神飞,何其缠绵,太湖纵目何其豪迈。与红楼梦大观园中的女儿相比,芸娘比黛玉柔和,比宝钗淡雅,比探春体贴,比湘云豪爽,比妙玉多一份人间烟火。于当今的时尚女郎相比,芸自是多了一份内涵,淡雅,一份矜持。却不料这样一位佳人中道凄然长逝,空流下两行痛泪。
芸虽思想高超,却在处理人事方面,仍有欠缺。大家庭的弊害尽人皆知,小夫妻的恩爱往往成为遭妒之由。沈家的家教礼仪很严肃的,父母,兄弟媳妇都住在一起。初始,芸娘处处小心翼翼,后来渐渐放松了,在公开场合也和三白并起并坐,当然就有人看不顺眼,慢慢起了闲话。
有一年,三白随父亲在外任职,沈父说芸能笔墨,就代沈母写信。后来家中有了些闲言,沈母以为芸写信不清楚,就不让她写。沈父怒道:“想汝妇不屑代笔耳!” 芸怕沈母不高兴,便不解释。超然大度的芸娘,独在家事上唯唯诺诺!可见封建家教之害人啊!
就篇幅所占的比例来说,《浮》应该是快乐、幸福、积极的,这些都应和了我曾经的人生观:充满光明的人生。然而就是那只占了六分之一篇幅的“坎坷记愁”,改变了我的看法。开篇的“闺房记乐”和“闲情记趣”所描写的夫妻恩爱,欢乐融洽,使我的心情十分舒畅,也再次让我充分的看到了生活的光明,“耳鬓相磨,亲同形影,爱恋之情有不可以言语形容者”,这是怎样的幸福生活!也许就是因为这太快乐,太幸福了,所以当我读到妻子芸“受责于公”、“失爱于姑”后与作者四处流浪,最终客死异乡时,我的眼泪无可抑制的流了下来。
生活在今天,我不会经历战乱、饥饿、孤苦,但谁能保证,我不会遇到其他的不幸吗疾病、失去亲人、没有工作……这并不遥远,每天都有那么多人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奔波于各类人才市场。显然,我的人生观过于理想化了。对人生中的挫折和困苦,我料想的不够充分,不够深刻。想来这也是我过去多次失败的原因所在一一忽略、轻视了事情的困难面,过分乐观,冒冒失失,失败后又没有及时总结经验,只是一味地将过失归咎于客观原因,从未检查过自己的错误。重新打开《浮生六记》,看到“闲情记趣”,再看到“闺房记乐”,沈复在经历了妻死子散后竟然依然能有一份品味生活中精细微妙之美的心,实在令我感慨,快乐是什么痛苦又是什么我想也许就是以一份宽容恬淡而又有情趣的心,去接爱生活中将要到来的一切吧。
我想我已经明白了我以前对于生活的过于肤浅的理解。那么我能做什么呢改变我的人生态度,在做事前全面的考虑,无论是好的情况还是最坏的情况。困难挫折破坏了生活的快乐,但我们可以将它转化成另一种快乐,我们不仅要自己战胜困难,也要尽我们所能帮助他人,为他人创造快乐与幸福。
浮生六记读后感700字篇5
《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的自传体散文,本书已经流传了二百余年,可以说影响了好几代人,这本书如今又在市面上出现,说明人们对于此类文学的热衷。这本书的主人公就是作者夫妇二人的日常生活,十分朴素,他们之间的感情温馨至极,整个居家生活都是浪漫洒脱的。他们夫妇二人去往过很多地方,见过很多的人和事,这本书讲这一切都加以记录。在作者雨陈芸初次相见之时,就产生了情愫,可以说是情投意合,而他们所向往的生活也是充满艺术感的布衣蔬食浪迹天涯。
然而现实生活是人类梦想的最大敌人,渺小的人类只有抵抗,却很少有人能够战胜现实。他们的梦想如同大多数人一样,破灭殆尽,但是他们不忘初心,当初的快乐丝毫未减,这才是真正的爱情,无论任何事都不能将两人分离。这种生活在现如今都很难找到了,真正的浪漫就应该是像他们这样的,也只有这本书,才能真正体现夫妻之情。
“情之所钟,虽丑不嫌。“沈复十八岁就与陈芸结婚,在这命运多舛的一生的末尾,陈芸还被疾病所困扰,虽然如此,两人依然没有分离,老天这么想拆散他们两人,直到陈芸去世也没能实现,莫非这就是超越一切的爱情后来沈复独自一人离家漫游,过完了自己的余生。
本书就像是混沌世界中的一股清流,它不与外世纷争,记录方式淳朴,因为故事本身耐人寻味。作者的高超之处不仅于此,他还将细节描写到淋漓尽致,连心理活动和一些耐人寻味的小动作都加以记录,有些时候还不乏风趣。作者虽然是有一定历史感的人物,但他和现在的人依然后很多相似点,我就在他身上找到了很多这样的特征。他贪玩,对很多新鲜事物抱有兴趣,也愿意与人分享快乐。两人在一起的那些日子,沈复总是能找到玩乐的方式,虽然不高级,但是两人却乐在其中。只可惜最终两人还是要分离,看到最终也难免为他们感到惋惜。
作者的经历是很多年轻人所向往的生活,面对生活的压力,也只有这种生活是最轻松的。但是现如今无论是多么富有,都很难做到,真正能找到另一个了解自己的人也更是难上加难。最后沈复也看透了一生,并将一切记录在书中。
《浮生六记》是一本由沈复著作,果麦文化/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32,文章吧我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浮生六记》读后感(一):浮生悲喜 六记不已 一记悲愁 沥泪封喉
这本书是沈复写给妻子陈芸的一份的清代小清新式情书,而这份情书得以流传百世,却不能致于妻子。这份情感细滑精致,油而不腻,清新淡然,没有声色犬马一晌贪欢,而是过进千帆温酒煮茶共杯盏,粗茶淡饭 遍尝人间归老林。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也只有李白,能写出这样才气脱俗的句子!
红楼梦中,也写到过“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的句子。
浮生二字,是一种人生观,浮生六记,是沈复的人生观。
人生有很多活法,三观不同,六道不一。锦衣玉食固然美妙,但盛席华筵终散场。布衣素事虽然简陋,但也会有人别有所好。
六记之中,我最喜欢“坎坷记愁”,读完此篇,我写下了十六字的感慨:
浮生悲喜 六记不已 一记悲愁 沥泪封喉
如果没有这章记愁,这浮生六记则不成书,如果没有哀愁,这浮生漫漫则不完整。
每个人的一生也如这浮生六记,虽不止六记,但不出悲喜。
《浮生六记》读后感(二):论情趣,到底是文人“穷酸”
很年轻的时候,大概不是初中就是高中的语文老师,讲了一嘴《浮生六记》的文人小情趣,说有夫妇二人,玩假山观石,情趣盎然,有一天这精心布置的盆景被猫儿打碎,两人还为此痛哭了一场,是为痴情。印象就是这样,乃至后来一直混淆《浮生六记》与《闲情偶寄》的区别,此情节,倒是在20年后才读到,想起启蒙恩师,觉得岁月温存。
到今天,读了三遍《红楼梦》的我,总是不禁在读的过程中想起贾家的生活情趣来——大概就是富二代和文艺青年之间的区别。贾家气派,玩法多,也硬气,更是场面恢宏,见过大山大水大世面,日常也流露出富贵人家培养儿女的方向来。沈家文艺,有许多文人雅趣,赏月插花,游湖狎妓,多一些小情小调,不过也不免让人觉得有些玩物丧志,略显穷酸。
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就是哪怕唧唧歪歪也算佼佼者。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在读的过程中不断想起红楼梦中的情节。幸福感真的不是因为金钱,但是因为眼界。就像你知道的世事,十几岁时知道和三十岁时刚刚知道,所突破的情意结就不是一星半点的差距了。要立志,需趁早,美则美矣,格局很重要。
以上是发散的感受,真的需要看一下苏轼缓缓。
《浮生六记》读后感(三):浮生若梦,谁与君同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一)
沈复得见芸娘,乃一生最大之幸事。
观首记,觉芸娘仿若现代女子,才思奇特,果然是少有的绝妙女子。然而自古苍天妒红颜。芸娘早去,使得一段齐眉举案的佳话轰然断裂,甚为遗憾。哀芸娘之早亡,更哀生者之孑然。鱼书雁字,往来不复。
世间男子多情,亦可解为薄情。芸娘去日未远,三白携友二三,同游狎妓。读之心生凉,哀芸娘,颇有怨词,唯动心处,喜儿类芸娘,知其终是难忘发妻。
俚语云,恩爱夫妻不到头。苏轼轩窗忆亡妻,陆游痛别唐婉,又增沈复芸娘,做实此语。观者想,若后日得真心所付之人,万不能待之如珠宝,又想,若真得此人,又怎能不闻不问?恩爱半殇与白头偕老,孰能抉择?难,难。
(二)
大抵公婆都是恶的,莫不是前世虎狼际会因缘做人胎?又或本位人间,做的恶人,不怕来世为虫蚁?
不晓得人间公婆怎生如此挑剔,长得美的,嫌她妖孽,体态丑的,少不得冷言冷语,不勤快斥责,撑的起家世又要她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更不提没有子女的,生生的孔雀东南飞。幸而生于新时代,可叹前者可怜。
育有子女,与夫和睦,公婆的刁难就显得任性。世间哪有处处遂得人愿事呢,得七八分,已是不易。芸娘郁于公婆之恶,忧思成疾,身体每况愈下。江河日下,势难挽回。怨之恨之,不可怒之。
所知少,思想少,矛盾少,是非亦少。大约“女子无才便是德”出诸于此。
(三)
纨绔子弟,膏粱脂米。
昔年少时,沈复家财不足大富,小贵尚可算数,如雇佣轿夫出游、狎妓之类,非寻常百姓家所为。及至日后,徒步馕饼于百里外寻托庇,实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然殷勤做事,又非吾等所能见者沈三白,故知事无唯一,利弊皆存。
沈复之文,非精彩绝伦,更少引经据典,宏篇大论。情之所至,言为真。率性,自然,最为可取。其插花、鉴赏之流,因人而异不尽同,但直言陈述,可一茶一酒深论之。清袁枚主张文章“性灵”,意在神韵,而非魏晋文章华彩,唐宋诗词富丽。沈复《浮生六记》,合之。
(四)
沈复与芸娘,思维颇似时人。不拘泥于柴米油盐,行之所至,皆成诗,成文。
其文豁然情怀,可叹,可羡,可细观,可回味,可揣摩。。
荐书与君,做抛砖引玉之用,望各抒己见,同赏奇文。
《浮生六记》读后感(四):算什么男人
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读完《浮生六记》后在对芸娘的评价上保持高度一致。至于沈复,我实在是没办法考虑历史背景而原谅他。
沈复给我一种无论面临什么问题,永远束手无策的书生形象;而当生活还算顺风顺水的时候,就开始眼高手低佯装公子哥,百般表现自己城会玩。很符合最近的一个热词,油腻:过分自恋而不自知。
虽然全世界GDP水平在工业革命后以函数爆发般增长,但社会性质没有相对应的颠覆改变:清贫的生活依旧是无奈之下的选择,男人依旧是争取社会资源的主力。在这种情况下,来事儿不怕事儿,承诺即责任就是尤为重要的品质,男女通用,表现形式不一。芸娘以温良恭谦让和在逆境时的坚韧宽容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人”,而沈复给了很好的反例。
越长大越是明白生活的不易,以往凭借小聪明就能过的了的考试,在生活的考验中真的不值得一提。年轻的时候觉得会玩是多么吸引人的好品质,现在看来连品质都算不上。会玩谁都会,再土的人,扔到繁华都市两年,给无限额的信用卡随便刷,两年后也能在巴黎时装周做忽悠。反而是眼高手低,不愿尝试但还要佯装自信点评一番,才是真正的画蛇添足,只不过旁人不说便罢了。
如果清末有电台,真想点一首周董的《算什么男人》送给沈复。
S 有人质疑白话翻译版的必要性,说连清代末期的小品文都读不懂那就算了吧。我觉得没必要那么刻薄。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同学们应该都背过书中写作者在蚊帐里把蚊子想象成飞鹤的那一段吧,以当时的文言文基础,大抵看个浮生六记红楼梦都不在话下。
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在毕业后的人生里讲这种能力得以保留的。最近很流行以中年人的油腻开玩笑,被生活的菜籽油炸了一回锅之后,基本上除了谋生的技能,留下来的能有多少全凭一己执念。还记得《杀死知更鸟》的开头第一句话么?
《浮生六记》读后感(五):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第一记「闺房记乐」——”触我春愁偏婉转,撩他离绪更缠绵。”第二记「闲情记趣」——养花记(略过),最好的还是初中学过的《童趣》一文(至今可以背诵几段)。第二记「坎坷记愁」——学知一身,穷极一生,终为穷酸样。
其妻陈芸-他舅舅的女儿,虽则是个女流,却具有男子的襟怀,才学与见识。因一碗粥随他,每天为衣食奔走,始终缺衣少米,最后疾病连绵,怀恨辞世。
其妻陈芸、其父、其子逢森相继过世,其女青君被寄为童养媳。苦了妻子,苦了孩子,你沈三白真是没白叫,真是一穷“三白”。
“琢堂听了,也为此长叹,赠了我一个妾,让我重入春梦。”我也不知道你咋他妈好意思这样写,还重入春梦。
用你沈三白的话送你“人生坎坷为乎来哉?往往皆自作孽耳”,活该坎坷一生,穷极一生,穷还酸。
《浮生六记》读后感(六):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中国人爱意的表达从来都是内敛含蓄的。当我读到“是夜,月色颇佳,俯视河中,波光如练。轻罗小扇,并坐水窗,仰见飞云过天,变态万状。芸曰:“宇宙之大,同此一月,不知今日世间,亦有如我两人之情兴否?”余曰:“纳凉玩月,到处有之。若品论云霞,或求之幽闺绣闼,慧心默证者固亦不少。若夫妇同观,所品论者恐不在此云霞耳”一段时,轻叹:这种隽永蕴藉的情深意重,算不算中国文学里关于恩爱的另类表达?
这段最恩爱的对话出自《浮生六记》,清朝乾隆年间文士沈复写的散文集。对于“浮生”的深刻印象,出自我最钟爱的李太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而这,正是这本《浮生六记》名字的由来,也是我打开这本书的原因。
《浮生六记》分六章记录了沈复生活的点滴。因为遗失,我们目前能读到的仅有四章:“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已经遗失。不过,对于遗失,我也不感缺憾,以为在仅存的四章中,最爱的是前两章。随着在“坎坷记愁”中陈芸退场,“浪游记快”显得光彩全无,落寞和杂陈。这明显带有我个人的情绪——不想看到这世间良辰美景戛然而止,被颠沛流离取而代之。
很少在中国文学作品里见到和陈芸相似的女人。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她的聪慧贤良而不失风雅感性、安贫而乐道和与沈复的感情经历显得难得而罕有。就连林语堂也称赞她为“中国文学中一个最可爱的女人”。
虽然相比之下,我不那么喜欢沈复本人,但对于他描写妻子的笔触相当喜欢。他写妻子的聪慧,“生而聪慧,学语时,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诵”,“刺绣之暇,渐通吟咏,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句,一个聪慧女子的形象跃然纸上。不仅如此,身为一个父亲早丧、靠女红养活一家、自学认字的才女陈芸还相当有主见与见解,“芸发议曰:“杜诗锤炼精纯,李诗潇洒落拓。与其学杜之森严,不如学李之活泼。”在她生活的时代,能和夫君在闺中谈诗论书,赏月饮酒,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拥有相当丰富的精神世界。作者笔下,陈芸也相当心路活泼。在男尊女卑的时代,在丈夫的鼓励下,女扮男装看庙会,在众多人无法找到在野外温酒的好办法时,她生出雇佣馄饨担子为丈夫的赏花会温酒的办法,成就了留在众人记忆中“是时风和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越阡度陌,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 的美好景象。她在极度贫困的生活中,不仅有“拔钗沽酒”的气度,还充满了生活的智慧,依然可以让一家人不失风雅,生活总是活色生香。即使是缝补,“衣之破者,移东补西,必整必洁”,也让一家人穿得整洁光鲜,即使没有更好的器皿,也通过她的灵巧设计让普通的食盘拼出雅致的花般形态……“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一箪食一瓢饮,也被她心思奇巧变得有滋有味。
但这样的一个鲜有的女子流传下来,还应该得益于他们“天造地设”的相遇和“举案齐眉”的恩爱。他们应该是在封建礼教下爱得最自我的一对。“若为儿择妻子,则非淑姐不娶”的决心,“所品论者恐不在此云霞耳”的相伴,还有同样的心性:在被人恶意毁掉兰花后,发誓再不养兰;猫打翻花器后,两人掉下泪来……陈芸的聪慧不属于人间,难以入世。给丈夫和公公纳妾没有考虑周全,触怒了婆婆,被赶出家门,沈复没有放弃陈芸,相反却一起离开一起颠沛流离。这在当时算是离经叛道,难得的是,他们的相守从来没有输给任何的世俗。
虽然结局是陈芸魂归天国,沈复妻离子散,但他们的恩爱却被永远流传下来,成为中国文学里难得的恩爱的典范。
沈复说:“奉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语云:“恩爱夫妻不到头。”如余者,可作前车之鉴也。”这种哀伤,前一句是奉劝,后一句则是满满的无奈。前车并无可鉴。
不能不说,这是一本文笔相当流畅的书。除了沈复夫妇的鹣鲽情深外,在这本书前两章,随处都是生活的智慧,生活的风雅,是少有的一份真正远离世俗的山水式人生,取任何一段都可以驻足欣赏良久。很难说,我们现在的交通如此便捷、黑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反而少了陈芸巧妙利用自然的奇思妙想,让生活即使贫困依然赏心悦目,是进步还是退步?我们获得了太多的自由,反而迷失了怎样追求和保留心中所爱,是进步还是退步?
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拥有“我们相爱一生,还是太短”的情感谁说不是“欢”呢?那些颠沛流离只是浮生的表象罢了。
《浮生六记》读后感(七):沈复是个薄情郎
初识沈复,是中学时他的一篇《童趣》,将蚊子作为青云白鹤观,二虫斗草间也看的津津有味。暑假和好友去扬州的时候到过一家咖啡书店,名叫“浮生六记”,现在想来,芸娘葬在扬州金桂山,这是他起名的缘由吧
用现代眼光来看他俩的婚姻是幸福的,见面之后回禀母亲说“娶妻当娶淑姐”,母亲当时摘下金约指作为下聘之物,东汉人繁钦在《定情诗》中写“何以致殷勤,约指一双银。”在未结婚之时偷偷留粥给未来相公喝,在洞房时“头巾既揭,相视嫣然”“余暗于案下握其腕,暖尖滑腻,胸中不觉怦怦作跳。”婚后离别三月有余,漫长的好像十年一样“每当风生竹院,月上蕉窗,对景怀人,梦魂颠倒。”两人做出约定“来世卿当作男,我为女子相从”“必得不昧今生,方觉有情趣。”强喂他吃不爱的卤瓜,吃后发觉味道不错,打趣他说“情之所钟,虽丑不嫌”可即使情笃如此,在花船上 喜儿,红绡暖帐一个多月,将喜儿比作新鲜的荔枝,内心得意,等到后来听说喜儿不见他来,想要自尽而不成,还发出“噫!半年一觉扬帮梦,赢得花船薄幸名。”的感慨,等到陈芸去世“琢堂闻之,亦为之浩叹,赠余一妾,重入春梦。从此扰扰攘攘,又不知梦醒何时耳。”
沈复适合做一个情人,嘘寒问暖,不负责任,对于丈夫,儿子,父亲这些个职位他是不称职的,陈芸是一心想做一个好儿媳好夫人,心思却太过单纯,耳根又软,被人算计迫害,她倒是想“一生一代一双人”可生活中还是有柴米油盐酱醋茶,我看她做的那些事儿都上火,气她怎么想的那么不周全。为丈夫纳妾而与 憨园结拜,最终没成且事情败露,被逐出家门。我都怀疑她是不是穿越过去的。重伦理,讲孝悌,这些学来的规矩都哪里去了,极富生活情趣的女子,却不通人情世故。可惜可惜,可惜了这奇女子,本可以安稳的度过一生
琉球国的《天缘奇遇儿女承庆》,神似我国《牛郎织女》的传说
《浮生六记》读后感(八):举案齐眉,却被柴米油盐苦
201635卷一,情欲渐起,揽之入帐,东方之既白。毫无小黄文描写,但是比内谁达成生命大和谐要好多了。
沈复老婆多礼而他则觉得亲近之人则无需多礼。有时候我也会想着亲近之人无需多礼,反而觉得会见外。可是,古语有言——相敬如宾。但是礼应发乎情,否则就要变成口头禅,成为鸡肋一样的东西了。
沈复问他老婆你更喜欢杜甫还是李白,老婆说是李白。虽然杜甫用词斟酌严谨,可是李白的更洒脱愉快。不是杜甫比不上李白,而是我就好李白这一口。这回答理由又充分又都对不会得罪任何人。在清朝这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能和自己老婆讨论更喜欢谁的诗,真的是无比开明。要找个和自己一个水平线的人生活才有这些乐趣呀。
沈复嘴巴超级贱,他老婆爱吃腐乳,他就说他老婆像狗像屎壳郎一样爱吃屎。结果他老婆捏住他鼻子强迫他吃腐乳,最后他也爱上这个食物。真是一物降一物!
20160306卷二卷三,即使芸氏知书达礼,也有沈复守护和支持。可是也有婆媳矛盾,被家婆嫌弃而忧思不乐。芸氏以礼待人,却不懂拒绝,为人做保而累己身。
沈复只能以书画持家,积蓄颇薄。父亡,不取财产分毫,人是正直却真正过得辛苦。
穷苦到照顾不好自己,将女儿嫁为他人童养媳,无法亲手扶养儿子长大成人竟夭折。换到如今简直能被叫做榆木脑袋,不配为人父母。
如今有多少年轻人在追寻自己想要的东西,钱财确实乃身外之物。但是,如家一人病则需倾其所有,甚至不能挽回其些许时日。空恨自己无能耳!
那些做着自己喜欢的事而又发家致富的人真是厉害,无论做啥都要做出一番名堂。若是当一名老师有教人于乐本就乃人生幸事,而竟有工资可得这种体验,也不枉此生了。
《浮生六记》读后感(九):我眼中的沈复
对于沈复的印象,最早在于初中语文课本中,“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那时候想,作者一定是个有趣的人啊,放到现在来说肯定也算得上是“有趣的灵魂”。
读完了张公子白话版的《浮生六记》又看了原文,觉得沈复虽然有趣味、有才气、内心细腻,但才华终究抵不上他的心气高,其实是一个很失败的家伙。而《浮生六记》文不载道,亦不载志,若不是恰好记下了被林语堂先生誉为“中国文学史中最可爱的女人”的芸娘,沈复这一辈子也就压根不留痕迹了吧。
卷一《闺房记乐》记录沈复与芸相识到结婚,他们的夫妇之情,不免为我所动。赏风吟月,赌书泼茶,游山玩水,闲情野趣。
原文中最喜欢的一段,“芸卸装尚未卧,高烧银烛,低垂粉颈,不知观何书而出神若此,因抚其肩曰:姊连日辛苦,何犹孜孜不倦耶?遂与比肩调笑,恍同密友重逢。戏探其怀,亦怦怦作跳,因俯其耳曰:姊何心春乃尔耶?芸回眸微笑。便觉一缕情丝摇人魂魄,拥之入帐,不知东方既白。”嬉戏之中真情尽现。卑微的生命,平淡的生活,过着平实清澈的诗意人生的两个也许能这样,一生才了无遗憾。
不过,到了卷三《坎坷记愁》可知沈复一生清贫,几近穷困。生于书香门第,明明有才气、有能力,可是一旦离开家门,自立门户的能力都没有,生活一下就陷入困境,而且不思进取,靠四处求人接济度日,活不下去了就感慨造化弄人恩爱不久,摆出一副自己也无可奈何无能为力的样子,吃住都成问题,哪里还能给老婆养病。按照时间线,在粤经商时包妓刚好是在芸娘生病的时候,而且还写了“有些象我妻芸娘”的句子,可见对谁都会付出许多感情,生出许多许多感慨悲愁。芸跟沈复一辈子没享受过什么,却仍认为沈复待自己不薄。而沈复也只是说了几句我爱你,我没有你活不下去之类的话。其实这些都只是矫情罢了。
芸娘死后,再没有人能宠着他让他活在幻想里,除了回忆芸娘的时“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感情,现实再没什么可记的事情,《浮生六记》也就变得无趣,也印证了名字的由来,“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有人评论的好,切不可做志大才疏之人,自勉。
《浮生六记》读后感(十):愿得趣友,此生妙哉
愿得趣友,此生妙哉
看到一篇评论题目为 “会玩儿”
贴别形象
沈复特会玩
妻陈芸也会玩
他们也有一群好友特会玩
若是放到如今
想必是功成名就
或者是腰缠万贯
方可四处游玩
才会如此心境
经常想去旅游
对不起我没钱没时间没精力
下次吧
经常觉得生活无趣
只得靠手机来度过漫漫长夜
无聊啊
而读了沈复一书
才明白这些都是借口
那个年代没有王者荣耀没有微信
没有好玩的事情
沈复一家也很清贫
但是他们过得如此惬意
夫妻两人犹如闲云野鹤般
对酒当歌畅谈
一起种植花草
一起度过难关
妻子陈芸会接受丈夫的提议
“女扮男装”出行
想想也甚是有趣呢
而两人的遇见似乎也是那么有趣
沈复对陈芸一见钟情
“要定她了”
陈芸偷偷藏粥也是体现出对沈复的倾心
陈芸非常有才华
性格极好贤惠淑良
只是“女子无才便是德”
在那个年代还是有点好处的
那么有才的女子难免找人妒忌
导致有人说闲话
但是陈芸的气度让沈复折服
也让世人感叹
虽然看此书时不免愤慨
觉得陈芸甚是委屈
但转念一想
陈芸有这种气魄气度来忍受
因为我相信她有比生气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夫妻俩一生清贫
也不忘帮助别人
虽清贫也不忘苦中作乐
“奉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语云:恩爱夫妻不到头。”
两人相敬如宾非常恩爱
其实日子的好坏跟有钱没钱无关
跟自己的心境有关
有些人虽然有钱过得也未必开心
有些人贫苦日子却舒心
“若布衣暖,菜饭饱,一室雍雍,优游泉石,如沧浪亭、萧爽楼之处境,真成烟火神仙矣。”
婚姻美满却不长久
二十三年的陪伴
陈芸患疾病先走一步
令人惋惜
“余曰:“来世卿当为男,我为女子相从。”
此后沈复便开始到处旅游
也算是替陈芸完成遗愿
也是佩服沈复
哪怕是蚊子
在沈复看来可以是”“青云野鹤成群
与其被蚊子弄得心烦
还不如智斗蚊子
写成一部战斗文稿
一吐为快
也是看了沈复之作
让我感慨身边那么多美景
没有好好欣赏
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当然若是能够有一趣友为伴
人生何其幸运!
1、出南门即大海,一日两潮,如万丈银堤破海而过。
2、解释:乐观的精神,粗茶淡饭,一生淡泊名利。
3、解释:出了南门就是大海,一天要涨两次潮。像万丈银色的大堤划破大海而过。
4、解释:和前妻的梦已经醒了,但因为有了新的人,又再次入梦,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醒来。
5、台在山腰,一峰突起,离水十余丈。
6、以上就是关于浮生六记较美的句子,浮生六记惊艳到你的句子,一句美好的句子能够使你的心情完全改变,好的句子我们应该收藏起来。
7、解释:出门无人护理调养,自己要多多经心关照自己啊!
8、解释:别人不要的时候我要,别人要的时候我不要。
9、出自《浮生六记·坎坷记愁》
10、解释:我仅仅只看到了黄山的山脚,可惜没有看到它的真正面目。
11、奉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
12、解释:奉劝尘世间的夫妻,不要彼此仇视不相容,也不要用情太深。
13、解释:钓台在山腰上,单单的山峰突起,和水面相离十多丈。
14、解释:我凡事都喜欢独出己见,不屑于人云亦云。
15、黄山仅见其脚,惜未一瞻面目。
16、出自《浮生六记·浪游记快》
17、余凡事喜独出己见,不屑随人是非。
18、出自《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19、从此扰扰攘攘,又不知梦醒何时耳。
20、解释:钟情于一个人,即使他长得丑也不嫌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