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通过描述清明时节的所见所闻,触景伤怀来表达自己的内心。表达了诗人心里的落寞与深深的思念之情。
出自《清明》,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广为传诵。
原文如下: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译文如下:
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
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词句注释如下:
⑴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旧俗当天有扫墓、踏青、插柳等活动。宫中以当天为秋千节,坤宁宫及各后宫都安置秋千,嫔妃做秋千之戏。
⑵纷纷:形容多。
⑶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这两句是说,清明时候,阴雨连绵,飘飘洒洒下个不停;如此天气,如此节日,路上行人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扩展资料:
此诗首见于南宋初年《锦绣万花谷》注明出唐诗,后依次见于《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明托名谢枋得《千家诗》、清康熙《御选唐诗》。《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经过金陵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
“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行人”不等于“游人”,不是那些游春逛景的人。“魂”不是“三魂七魄”的灵魂。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
“断魂”,是极力形容那一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比方相爱相思、惆怅失意、暗愁深恨等等。当诗人有这类情绪的时候,就常常爱用“断魂”这一词语来表达他的心境。
——清明
是词牌名
词牌是汉语填词所依据的曲调名称,又称词调宋代以前的词都是配合音乐歌唱的,有的依调填词,有的依词制调,曲调乐谱的名称即是词牌填词既要求合乎音乐腔调,又要合乎一定的格律,即词律,如字数、平仄、句式、韵位等宋代以后主要是依调填词,且大多数词人只懂格律,不懂音乐,他们只是按照格律填词,所作词走上了与音乐脱离的道路明代以后,宋词曲谱大抵失传,而按照格律填词却继续不断,词牌名只作为文字、音乐的结构的定式,词也成为一种独立的诗歌形式了
《蝶恋花》这个词牌 音节和婉,宜写情,亦宜写景可见,古代词人欲填词,必先将许多词牌的韵律风格烂熟于胸,不然的话,肯定会使写出的词滞塞难读,贻笑大方
是唐代的杜牧写的。
这首诗描述清明时节主人公雨中赶路的愁苦心境和问询牧童的瞬间情形,抒发异乡思亲的沉痛心情。
《清明》诗的作者杜牧正是运用这种历史文化积淀,交代了诗中主人公不同于一般“行人”的特定身份,将自己肩负公务而不能与家人团聚的内心矛盾用诗歌的形式深刻生动地表达出来。
杜牧《清明》诗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人文精神,我们应该正确理解诗歌本义,领悟其思想性和艺术性,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让古老的节日历久弥新,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