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牡丹亭》心得感悟
文明礼貌月又开始了,哪些是文明行为,哪些又不是的报贴随处可见,最显眼的一条便是文明恋爱。虽说进了中专校,谈谈“恋爱”是很正常的,但要论起文明来,恐怕就差远啦。我和大家分享的阅读《牡丹亭》心得感悟材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阅读《牡丹亭》心得感悟一
有一本书最好在静夜里读,那便是《牡丹亭》;有一首曲最好在高阁上唱,那便是《牡丹亭》;有一段爱情最好在生离死别中吟,那还是《牡丹亭》。
悄悄然折起最后一页的书角,我问自己:梦到底是什么于丹说,梦只关乎情怀,只关乎一个人内心的感受。汤显祖却道:“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而我想说:“梦很简单,就是走出深闺大院,恍然间,看到那个真正的自己,拾起那份遗落的本真。”直言罢,“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附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这便是我对《牡丹亭》最深的怀想。
杜丽娘,那位生于官宦之家的深闺女眷,被《诗经》中《关雎》一章所描述的爱情故事所打动。梁梦中,见一书生柳梦梅持柳求爱,从此共度良辰,幽会牡丹亭畔。然而天妒佳眷,杜丽娘因夜有所思,情无所寄,一病不起,抱憾终身。死后,其母亲将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后移至梅花庵观,丫鬟春香将丽娘的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当柳梦梅赴京赶考,留宿庵观中,拾得那幅画卷,忆起梦中佳人。他不顾开棺处死的危险,掘开杜丽娘的坟墓,让她起死回生。几经波折,两人最终兴得皇帝赐予姻缘,从此相伴相随,相知相爱。倘若缘定三生,即便穿越生死,教人惜得一缱绻。
《牡丹亭》与《长恨歌》不同,它没有皇家宫苑,没有金盆玉器,只有那芍药花开,杏花雨落,青桥石板,满园春色,还有那段梦回千转,相思不相负的爱情。或许如果丽娘不走出那深闺大院,没有看见“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的风光,这段爱情会不会锁进封尘中,不会出现呢不,它会出现。因为它的背后有两颗脱去世俗的心。这便是《牡丹亭》留给我最美好的梦幻。在那个宋明理学压制,封建胁
迫的年代里,杜丽娘解放个性,追求幸福,是福还是祸我说,是福。封建思想让她从唯唯诺诺变得执着勇敢,敢于为爱情放弃生命,勇于在朝堂之上据理反驳,慷慨陈词。只有为自由,为信念奋斗的人才会变得至情至理。我想这至情至理就是本真,《诗经》中“关关雎鸠”便是丽
娘寻找本真的开始。诚然,每个人心中有缺失不了本真,缺失不了真正的自我。丽娘不应该甘于礼教,所以她突破自我,寻找幸福;林逋不应该求生于污浊的官场,所以它隐于湖畔,梅妻鹤子;严子陵不应该安于富贵所以他逐梦山水,无忧无虑。请相信,人有时会很渺小,渺小到瞳孔在清澈也会被人看成冰穹,光明站在身边,却无法被庇护,但人有时会因渺小而强大,只要他相信自我,突破自我,其实人的本真很强大。
我想,我该重新翻开第一页,因为爱情的故事没有尽头,自我的实现没有终点。今晚,又是一静夜。
阅读《牡丹亭》心得感悟二白先勇的这出《牡丹亭》我在高考之后看过完整版,这次在汕大演出的是删减版,四个小时的内容删到两个小时,但因为原剧情比较拖沓,删后反而内容比较能够衬托《牡丹亭》本文的美,要让我选的话,我宁愿看后者。
当年看《牡丹亭》时,表演柳梦梅的演员还带着书生的青涩,现在他经过这几年的锻炼,已经成熟了,技巧与经验弥补了他逝去的青春感,尽管那是最宝贵的。
身边一个8-9岁的小姑娘好像接触过昆曲,在我身边的空地上学着台上的演员在跳舞。我觉得她比台上的任何人都要好看。
白先勇对美有一种把握,服装和布景很用心,行头上的水钻用的很好,很漂亮。本来是要用点翠的,太残忍,没有用,看起来也还好。
白先勇对宋朝的画应该有研究,舞台的用色很淡雅,整体配色有种宋徽宗画中的那种清新淡雅的感觉。
如果要说美中不足的话就是提词器之前出了问题,只有一边有,治好了我多年的颈椎病。
另外台词的英文的翻译让我看的真的尴尬,“我柳梦梅在广州科场也是数一数二” ,"广州科场"翻译成很俗的"circle",这还是全篇翻译里难得的意译,其他内容真是一个字一个字照着崩。
英文虽然有那么大的“权力”,但它的翻译却没有那么美,莎士比亚有朱生豪,汤显祖有谁呢
在北京看于魁智的时候,我总觉得京剧有一种端着的感叹,但在白先勇的《牡丹亭》的时候,青春版里有很多台词的选取,包括青春版的节选版里,都有一种倾向于柳杜之间,家国之感轻带留痕即止。
他的文风,还有这出剧里,有一种汪曾祺的“思无邪”的感觉,杜丽娘一梦而亡,实为说不出口的“春梦”,柳生虽为状元郎,但为爱人改名是抛弃宗祠,与丽娘同窗已破礼法,也是说不得的。
但他能表现的那么天真。很像《大淖记事》,还有汪曾祺晚期的一些写“变态”的作品,伦理之外,人情之中,带着一种温情,一种美学的感受,以对人的关怀和关注为底色。
白先勇好像说过自己是同性恋,他自身的经历,可能让他对这种爱恋的感觉更加敏锐,也能够更加体谅,带着一种温柔。
我曾是《荀子·隆礼》中,对理性的信徒,像无情的加尔文,那是一种可贵的秩序与单纯,但人没有那么简单,忽视人的爱和人本身的美的单纯有可能变成可怕的东西,它是人最根本的观念,限制人,甚至是是杀人的绞索。
美和爱是重要的,CS·路易斯在《人之废》里说:
“当我们把树砍成木材,它就不再是德律阿德斯(森林与树之神)……伴随天文学之发展,星星失去神性;濒死之神灵,在化学农业中无立足之地。”
休谟说:“理性是情感的奴隶。”
休谟的思想在西方近代思想史中地位不高,也许是时候反思他了,理性应该以人作为前提,它不能凌驾人与自然之上。
虽然我这么说着,我没有做到。
阅读《牡丹亭》心得感悟三爱情,一直以来都是人生永恒的主题。“有情人终成眷属”是最美也最悲凉的一句祝福,天下有情人,有多少能此生不渝,相伴白头偕老的无论是罗密欧与朱丽叶,还是中国的梁祝化蝶,都只开了爱情的花,来不及经受现实生活中风吹雨打的考验。他们的爱情,也因之而永恒。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这恐怕是古今所有爱情故事最深刻的一条主线。《牡丹亭》中更是如此。爱情,能让生者为之死,死者为之生,何等壮阔的情怀。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
现实生活中有没有永恒的爱情呢,当然是有的。但粗糙的现实生活总会使爱情之火渐渐熄灭。虽然爱情是男女两个角色共同分担的,但主角却往往是女性。女人为爱而生,这话不假。也因此,爱情的悲剧往往发生在女性身上。女人在爱情中艰辛成长,最终,实现真正爱情的,也往往是女性。
看过《胭脂扣》的人大概都会被如花的痴情所打动。她与十三少,相约死后重逢。然而,五十年过去了,依然是她一个孤魂野鬼。她的十三少在人间混迹,潦倒不堪,也早把她忘记。对爱情的信仰让如花最终如愿见到了她朝思暮想的昔日情人。然而她看到的,却是一个邋遢的早已忘却他们之间惊心动魄的爱情的陌生人。当如花心碎地离开,她该知道,爱情,只是她一个人的一场执着梦。 里尔克曾谈到爱,“女人对爱无限投入,而从不或是几乎从不要回报。”
爱情给予女人的,女人反过来哺育爱情。她们令爱情荡气回肠,地久天长。
无论是《牡丹亭》里的杜丽娘,为爱而死,又为爱而生,还是现代的张爱玲,为爱义无反顾,痴情一世,还有大家熟悉的刘若英,她们都不惜用自己的一生来诠释爱,来行动爱。杜丽娘是勾画的理想人物,可以在作者的美好愿望里而起死回生。现实中的人呢张爱玲伤心独自,刘若英形单影只,然而,不变的是她们同样永世的爱,生活可以破碎,孤单可以不避,但爱却永远不可以熄。
每个时代都有它那个时代的爱情面目。女人,不是失去了为爱牺牲的能力,而是我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在改变着我们的爱情观,也在改变着我们时代的女人们。 西方女权主义的浪潮似乎给了爱情主题一个严重的冲击。虽然女子可以自由去爱,与男子同样平等地爱,但却让爱的实质第一次遭到了怀疑。爱情泛滥得可以,真情却少有几分。女性觉醒了,但爱却进入了低潮。是男人的危机感让爱变得不再可靠,还是自古以来流淌在女人血液中的爱的不够坚定
在物质可以代替一切的经济时代,女人如何寻求并捍卫自己的爱情似乎很难答案。
爱情可以不请自来,但真情却在利益当中逐渐流失;交通交流方便快捷了,但思念却成了奢侈的消遣。有多少人还会为自己所爱的人茶不思饭不想的呢,为伊消得人憔悴也只成了古话文中的凄美背景。婚姻才是主题,嫁一个可靠的人,有一个终生的饭碗,爱情似乎就可以见鬼去了。校园里的爱情也已经乌烟瘴气,及时行乐的观念已经深深烙进我们这代人的思想,生存的压力使女人们委屈甚至弃置自己的爱情理想。
女人,终究是为爱而生的,而使她们改变的,使爱情快餐化功利化的,恐怕也有我们这个时代的责任吧。(仅供参考)
阅读《牡丹亭》心得感悟四《牡丹亭》一部中国经典古代小说,出生在昆曲发源地的我,也曾有幸看过由这部小说改编而成的戏曲。但由于年龄过小,一直未曾领略其精髓。如今我已是一名中专学生,再次拜读这本小说,有了不一样的感触。
翻开已开始泛黄的书页,想来是有些年数了。《牡丹亭》这本由汤显祖创作的小说,语言细腻,文辞华丽。由于阅读了大量的现在言情小说,他们都是实实在在的爱恋,多数是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 ,而这部小说颠覆了我的看法,柏拉图式的爱情可以存在。杜丽娘一个有着聪慧之姿,落雁之貌的女子。一日在丫头春香的怂恿下决定去游园,游园前还打扮了一番。打扮本是为人看,但她说“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又怕被人看见。这确实是青春期少女很典型的心理 状态。“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春天
的大自然唤醒了她的青春活力。她生活在笼罩着封建礼教气氛,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眼睁睁地看着青春即将逝去,她却无能为力,不由自主,只好把炽热的感情压制在心中。带着无限的伤怀杜丽娘回到了自己的闺房,不一会就觉得乏了,伏于案几上,昏昏沉沉的睡去了。正因为这一睡,改变了她的命运,在梦中他梦见了一英俊潇洒的少年郎,两人情意绵绵,私下定了终身。在那之后丽娘因情而病,因病而死,真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丽娘死后葬于梅花树下,虽在冥界仍不忘寻觅梦中情郎,历经千般苦难,终得大团圆。
文明礼貌月又开始了,哪些是文明行为,哪些又不是的报贴随处可见,最显眼的一条便是文明恋爱。虽说进了中专校,谈谈“恋爱”是很正常的,但要论起文明来,恐怕就差远啦。时下流行的一句话:中学里恋爱的开始,便意味着分手的结局。我看就是最好的说明。
康德的自然哲学是《自然史和天体理论》。
《自然史和天体理论》是自然哲学的重大成就。它让读者看到了“大所能想象得到的最伟大,最值得惊叹的事物”。康德设计了一个无限宇宙的模型。他带领读者一起游历世界历史那无限的深层空间,穿越了深层时间。在这里,新的世界产生,旧的世界毁灭,最初的混沌产生出井然有序的体系,而这些体系又会重新被无尽的深渊所吞噬。康德提出了上帝在这个活跃的世界过程中的作用问题。他试图确定,人类在宇宙秩序这个无限的舞台上能够占据什么位置。这里,他还特别假设了一种高尚的灵魂在晴朗的夜晚全神贯注地观察星空时能够感觉到的享受。康德不是进行科学的观察和复杂的计算,而是满怀激情,带着丰富的想象力进行了一场自然哲学的冒险。为了能够追随康德漫游天空,我们必须了解康德所知道的。
常用人生格言摘录98句
不能破执时,贪心是"魔桶";没有伶俐时,愚痴是"魔桶";不能宽容时,恼恨也是"魔桶"。"魔桶"会随时呈此刻欲望者的天下里,呈此刻执著者的天下里,呈此刻貌似有信奉、却不能真正破执的群体里。以是,碰着坚苦时,不要苛责外部天下,要时候观照本身的心灵。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生格言98句,感兴趣的一起来看看吧。
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丘《论语,子罕》
2、习惯是很难打破的,谁也不能把它从窗户里抛出去,只能一步一步地哄着它从楼梯上走下来。[美]马克·吐温《傻瓜威尔逊》第39页。
3、我不让工作追求,而是去追求工作,常常努力于完全统驭工作,而不做工作的奴隶。人大凡具有完全统驭工作的信心,精神就必然振奋。一富兰克林
4、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待可以得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华罗庚
5、广博的才智,丰富的想象力,活跃的心灵,这就是天才人的才能就在于使生活快乐,在于用灿烂的色彩,使他生活的阴暗的环境明亮起来。
6、人类的本性是这样确定的:人只有为自己同时代的人完善、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们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马克思
7、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辟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
8、不信命,只信双手去苦拼。矛盾是无力去暂停。可会知我心里困倦满腔。
9、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你自己的风格谱写人生。
10、天才常常觉得自己是一个大秘密。(奥地利)
11、不必羞涩,让我们挽起手来走下去。
12、付出和得到的不一定成正比。
13、理想是战胜厄运的利剑!
14、让记忆起锚,在每个想念的地方靠岸。
15、有求于父亲的时候,孩子们才会唯命是从。——[法国]卢梭
16、为真理而斗争是人生最大乐趣。——[意大利]布鲁诺
17、勇敢的人以生命冒险,不以良心冒险。——[法国]希拉克
18、朋友。在你人生的答卷上,重要的是如何填满空白题。
19、恋爱不会因结婚而终止;爱的事业是永无止境的。——[法国]大仲马
20、忘掉今天的人多被明天忘掉。
21、运气能改正人的认识,但改正不了人的缺点。(法国)
22、知识,这是大自然的礼物;因为它给予了你获得一切必需的智慧。——[英国]休谟
23、人生在世,事业为重。——吴玉章
24、成功是诱出所有人的坏性情,而不成功培养善良的性情。——希尔泰
25、你可以为恋爱而结婚,但不要为结婚而恋爱。——丽莎
26、在你看来,千年如已过的昨日,又如夜间的一更。一《圣经·诗篇》
27、宁可因为真话负罪,不可靠假话开脱。——萨迪
28、要想有新的知识,就必须提出大量的新问题。——兰格
29、勇敢乃是自信与害怕中间之道。——[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30、对于昨天,你总是进步者:而对于明天,你却永远落后!
31、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一李斯
32、你想实现美好的理想吗?告诉你:晶莹的汗水就是它的家,到达它的家必须经过奋斗之桥。
33、不要以为生活偏爱你,也不要以为生活太亏待你。一切都要靠你自己。
34、潮水退去,那密密集集在阳光下沙滩上闪烁的,是我呈现给你的数不清的相思。
35、顺境时容易发现朋友,逆境时就极其困难了。——[英国]托马斯
36、既然知道自己的知识太少,就不应该放过每一个走近你的日子。
37、对那些思想高尚的人来说,不论什么工作都是高尚的。一欧里庇得斯
38、智慧的可靠标志就是能够在平凡中发现奇迹。——[美国]爱默生
39、真正的朋友,不在于相互吹捧,而在于相互尊重。知心朋友使你拥有永久的帮助。
40、人生不过是一瞬间的事,不要在怀疑与恐惧中浪费生命。
41、标新立异的目标无非是为了开拓。——王蒙
42、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中国·当代作家]郑振铎
43、不要在别人面前暴露你的聪明:永远使对方觉得自己重要!要知道,使自己变成重要人物,是每个人的欲望。
44、如果情况不如意,我们总可以想办法加以改变。
45、有的时候,该认真就认真,该糊涂就应糊涂。
46、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待可以得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
47、人生短短几十年,不要给自己留下了什么遗憾,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该爱的时候就去爱,不要无谓压抑自己。
48、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塞尼卡
49、任何幸福,都不会十分纯粹,多少总掺杂着一些悲哀。——塞万提斯
50、拥有太阳,辉煌就是你的幸福;拥有学生,幸福就伴你一生。
51、幸福,也是一种滋味,一种甘甜的滋味。
52、任何人都容易被权力和金钱等外在的东西所异化,所以能保留自己本色的才是英雄豪杰。
53、有些人,忘不了,就任其远去;有些情,放不下,就自然淡去;有些结,打不开,就选择随意。
54、很多人总觉得别人很幸福,自己才是天下最倒霉的人。可其实,别人差不多也都是这么认为的。
55、相对于我们想做的事来说,生命太短,也老得太快了。——张小娴
56、如同这雨,生于天,死于地,这中间的便是人生。
57、未来属于那些相信自己美妙梦想的人。
58、娱乐存在于生活之中,并创造了生活的风貌。
59、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60、说你做不到的人,都是人生的失败者。
6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炎武
62、有人可能一百岁时走向坟墓,但是他可能生下来就已经死亡。——[法]卢梭
63、成功在于努力,开创在于拼搏。
64、你对昨天的工作总结了吗?是否满意;你对今天的工作努力了吗?是否还有潜力;你对明天的工作做出计划了吗?是否切合实际。
65、分数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分数是万万不能的。
66、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念和判断力。动摇不是因为别人的言行正确,而是因为对自己的判断缺乏一种坚定的自信。只有坚持到底,你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反之,你将后悔莫及。
67、拥有是负担,不计较就得自在。
68、学好靠信心,求教靠虚心,探求靠专心,长进靠恒心。
69、有时候,垃圾只是放错位置的人才。——李朝阳
70、有些记忆就算是忘不掉,也要假装记不起。
71、人要学会走路,也要学会摔跤,而往往是经过几次摔跤后,才能更好地学会走路。人在逆境里比在顺境里更能锻炼坚强不屈的品格,遭厄运时比交好运时更容易磨炼我们的心性,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人们在不幸中更容易增长智慧,在磨难中成就学问。
72、思想如钻子,必须集中在一点钻下去才有力量。
73、放弃是一种念头,而坚持是一种信念,一种精神;放弃意味着彻底的失败,而坚持意味着进步,意味着成功,因为耐心和恒心总会得到报酬的。
74、要让金钱做我的奴隶,而不是我做金钱的奴隶。
75、要学习新事物,要不断进步,就有必要放低自个的姿态。
76、用自己的真情,换别人的真心。
77、生命只有走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待出来的辉煌。早安!
78、不要过份在意一些人,过份在乎一些事,顺其自然,以最佳的心态面对。每个人的xing格中,都有某些无法让人接受的部分,再美好的人也一样。所以不要苛求别人,不要埋怨自己。玫瑰有刺,因为是玫瑰。
79、以清净之心看世界,用感恩之心过生活。安心,才能开心。真正的安心,不是达成自己的愿望,因为欲海无边,而是淡然。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淡然的心不计得失,懂得宽容,自然赢得一片宁静。幸福不是得到你想要的一切,而是享受你所拥有的一切。宁静幸福的生活,要用宁静的心来换取。
80、敞开心扉,知己就不再难寻。
81、休息与工作的关系,正如眼睑与眼睛的关系。 ——佚名
82、每天都可以是发现之旅。
83、每个细节都是天大地大。
84、那些在自己心园里不断播种这些种子的人们,也会把爱、幸福与宁静种到别人的心里。
85、就像我们的性格决定了我们的行为一样, 我们的行为也影响着我们的性格。
86、一旦长期持续做同样的工作,想法就会出现逐渐变得刻板的倾向。
87、每当市场中充满了后市下跌空间不大之类的话时,往往预示股市还将要下跌;每当市场中充满了熊市不言底之类的话时,往往是多数人不敢测底、言底和抄底的时候,而这恰恰说明真正的底部已经为时不远了。
88、我首先要求诸君信任科学,坚信理性,信任自我,并坚信自我。——黑格尔
89、迷信则轻信,盲目必盲从。
90、再一种似哭非笑的表情中迅速转了一个圈,我开始不认识很多人,也不被很多人认识
91、等到自私的幸福变成了人生唯一的目标之后,不久人生就变得没有目标。 罗曼。罗兰格言
92、别轻易伤害我的心,那里面住的可是你。
93、感悟时间的价值,就是感悟生命的价值。
94、理智要比心灵为高,思想要比情感靠得住。
95、笑对人生,能穿透迷雾;笑对人生,能僵持到底;笑对人生,能化抒难机;笑对人生,能照亮暗中。
96、相信本身本领的人,任何工作都可以或许做到。
97、请关照好你曾经的豪情和抱负。在这个猜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
98、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
;《人性论》中的伦理难题
我们知道,所谓休谟伦理难题是指《人性论》第三卷“附论”中的一段话。在那段话中休谟指出:他在考察各种道德理论时发现,事实判断和道德判断是两类完全不同的判断,前者的系词为“是”与“不是”,后者的系词为“应该”与“不应该”。可当人们按照常规进行道德推理时,总是不知不觉改变判断的性质。“这个变化虽是不知不觉的,却是有极其重大的关系的。因为这个应该或不应该既然表示一种新的关系或肯定,所以就必须加以论述和说明,同时对于这种似乎完全不可思议的事情,即这个新关系如何能由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些关系推出来的,也应当举出理由加以说明。”
休谟伦理难题的主旨是证明理性不是道德的根源,而不是一概否认事实判断必须承担价值判断,尽管二者有着内在的联系,但毕竟分属两个不同的问题,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以后者代替前者。休谟提出“是”与“应该”的关系问题已近300年了,但这个难题至今仍然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
当前,人们对休谟伦理难题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看法认为,休谟提出的是一个由“是”与“不是”为联系词的事实判断,能否推出由“应该”与“不应该”为联系词的伦理判断或规范判断的问题;另一种看法认为,休谟在这里提出了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即从事实判断能否推出价值判断的问题,以及这种推理的基础和根据的问题。我们更看重后一种看法,认为:由于价值判断既包括评价判断,也包括规范判断,因而休谟问题就被理解为事实判断、评价判断与规范判断的关系问题,即事实判断何以导出评价判断的问题、评价判断何以导出规范判断的问题。显然,这种理解包含了第一种理解,而且包含第一种理解所忽略了的评价判断这一环节。考虑到哲学问题的开放性,这一理解也是合理而有意义的。
根据这种解释,我们把休谟伦理难题理解为事实判断、评价判断、规范判断的关系问题。单从这种说法本身很难看出其具体所指,下面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例如,科学可以告诉我们关于某一星球的情况,以及到达这一星球的途径和方法,但并未告诉我们是否应该花费巨资去完成这一宇航计划。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休谟伦理难题的含义是:事实判断通过何种途径才能同人类价值发生关系的问题。也就是说,休谟否认“是”能够过渡到“应该”,而后来的学者沿着这个方向发展,进一步否认事实判断必须承担价值判断,造成了更加不好的理论后果。要解决休谟伦理难题,必须设法通过某些中间环节,将事实判断同人类价值联系起来,使事实判断承担起价值判断的责任。
我们可以对休谟伦理难题做进一步的理解。若将休谟伦理难题严格限定在休谟文本的范围内,认真考察文本,不难看出,休谟伦理难题的真正含义其实只是理性能否充当道德根源的问题。要证明此点,并不需要过多的论证,只要看一看《人性论》第三卷第一章两个小节的标题即可。这两个小标题分别是“道德的区别不是从理性得来的”、“道德的区别是由道德感得来的”,这就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这里讨论的是道德的根源问题。英国道德学界当时就“道德根据何在”有一场重要的争论:一种观点认为,道德的根据在于理性;另一种观点认为,道德的根据在于道德感。休谟很清楚这场争论的意义,他写作《人性论》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参与这场争论,提出自己的观点,解决这个问题。
众所周知,在这场争论中,休谟赞成情感主义,反对理性主义。虽然休谟也承认理性对道德有一定的影响,但他否认理性是道德的根源,其中一个根本的原因,是因为理性没有活动性。在休谟看来,道德原则不仅必须对行为有所指导,而且这种指导必须包含一种内在的动力。但理性不能担此大任,因为“理性自身在这一点上是完全无力的”,为此,休谟特意区分了标准和意志的关系,认为道德标准是一回事,使道德标准约束意志,产生具体的德,又是一回事。所以,要成就一个具体的德,仅指出善恶所依据的标准是完全不够的,“还必须指出那种关系与意志之间的联系,并且必须证明,这种联系是那样必然的,以至在每一个有善恶的心灵中它必然发生,并且必然有它的影响”。由于理性没有活动性,不能证明标准和意志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故理性不能成为道德的根源。
应当承认,休谟伦理难题在历史上确实有一个由原本意义到扩充意义,即由狭义到广义的发展过程。西方学术界的确有人努力抬高休谟伦理难题的意义,进而将其引申为一般意义的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但也有不少学者对此表示怀疑。他们认为,至少休谟本人不是这样看的。这是因为,休谟伦理难题只出现在“附论”之中,除此之外,休谟并没有对此再加以系统的论述,而且在其精心改写的《道德原理研究》中也没有出现。如果这个问题果真如此重要,涉及一般意义的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休谟为什么不将其引申发挥,做出进一步的说明呢?或许,这是休谟留给我们的一个永久的谜。(李虹)
感悟生活的名人名言
凡是新的事情在起头总是这样一来的,起初热心的人很多,而不久就冷淡下去,撒手不做了,因为他已经明白,不经过一番苦工是做不成的,而只有想做的人,才忍得过这番痛苦。 (鲁迅)
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对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据他的行动 。(陀思妥也夫斯基)
有些人因为贪婪 ,想得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掉了。(列宁 )
金钱的贪求(这个毛病,目前我们大家都犯得很凶)和享乐的贪求,促使我们成为它们的奴隶,也可以说,把我们整个身心投入深渊。唯利是图,是一种痼疾,使人卑鄙,但贪求享乐,更是一种使人极端无耻,不可救药的毛病。 (伊索)
作家当然必须挣钱才能生活,写作,但是他决不应该为了挣钱而生活,写作。 (郎加纳斯)
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标--我总觉得都是可鄙的 (马克思)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爱因思坦)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孟轲)
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孔丘)
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定自己的历史 (萧楚女)
一个人光溜溜的到这个世界来,最后光溜溜的离开这个世界而去,彻底想起来,名利都是身外物,只有尽一人的心力,使社会上的人多得他工作的裨益,是人生最愉快的事情 (吉鸿昌)
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 (邹韬奋)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雷锋)
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雷锋)
即是我们是一支蜡烛 也应该"蜡烛成灰泪始干" 即使我们只是一根火柴 也要在关键时刻有一次闪耀 即使我们死后尸骨都腐烂了解也要变成磷火在荒野中燃烧 (郭小川)
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 (艾青)
社会犹如一条船,每人都要有掌舵的准备 (歌德)
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 (易卜生)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列夫托尔斯泰)
一个人最怕不老实,青年人最可贵的是老实作风。"老实"就是不自欺欺人,做到不欺骗人家容易,不欺骗自己最难。"老实作风"就是脚踏实地,不占便宜。世界上没有便宜的事,谁想占便宜水就会吃亏。 (毛泽东)
生活是欺骗不了的,一个人要生活得光明磊落。(徐特立 )
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是没有好下场的。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冯雪峰)
公正,一定会打倒那些说假话和假作证的人 (周恩来)
给人幸福的不是身体上的好处,也不是财富,而是正直和谨慎。(赫拉克利特)
质朴却比巧妙的言辞更能打动我的心 (德谟可利特)
本性流露永远胜过豪言壮语 (莎士比亚)
真实与朴实是天才的宝贵品质 (莱辛)
无论乌鸦怎样用孔雀的羽毛来装饰自己,乌鸦毕竟是乌鸦。(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论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斯大林)
书,这是这一代对另一代人精神上的遗言,这是将死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年轻人的忠告,这是准备去休息的哨兵向前来代替他的岗位的哨兵的命令。(培根 )
要热爱书,它会使你的生活轻松:它会友爱地来帮助你了解纷繁复杂的思想、情感和事件:它会教导你尊重别人和你自己:它以热爱世界、热爱人类的情感来鼓舞智慧和心灵。<赫尔岑 >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泉源!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哀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生的美好果实的人。 <高尔基>
我觉得,当书本给我讲到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人物、感情、思想和态度时,似乎是每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一个不可思议的新世界 (高尔基)
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上一级,就更脱离畜牧牲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这本书。(高尔基 )
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使我的生活变成轻快而舒适的诗,好象新生活的钟声在我的生活中鸣响了。 (高尔基)
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处 (高尔基)
我以为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因为它最容易丧失,所以更觉得它可以宝贵。 (李大钊)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高尔基)
最有魅力的乐趣也最短暂,难道我们生活全部仅仅是一次狩猎
怀特·梅尔维尔
惧怕爱情就是惧怕生活,而惧怕生活的人就等于半具僵尸
伯·罗素
没有阳光花儿不香,没有爱情生活不甜
法国
谁脚踏实地地生活,谁就会真心实意地去爱
伊·芭·勃朗宁
那么让我们热爱纯粹的白昼,热爱这十二点钟的生活吧。只要一息尚存,就不要松开那两根指向上端的时针
乔·米勒
极少有几个生活的榜样是完美和纯粹的
蒙田
报刊只是而且应该是有声人民的日常思想和感情的表达者。……它生活在人民当中,它真诚地和人民共患难,同甘苦,齐爱憎
马克思
生活是一种极可怕的苦役
狄更斯
生活是在闹街上害的一场久治不愈的头痛病
梅斯菲尔德
生活是一种极可怕的苦役
狄更斯
我们哭叫着降生痛苦地生活,失望地死去
傅勒
没有健康,生活就不成为生活,人也就虽生犹死
阿里丰
疯子恐怖的幻觉全都取材于人们日常生活
威廉·詹姆斯
生活在失去和睦的家庭,等于生活在地狱里
土耳其
哪里没有相互间的和睦,哪里就没有生活的富裕
伊朗
异端是生活的诗歌,所以有异端思想是无伤于一个诗人
歌德
虽然我们都嘲笑追逐影子的人,但生活中绝大多数人却都在追逐影子
华兹华斯
要获得伟大的收获,我们就必须生活得好像永远不会走向死亡一样
沃维纳格
人一生的贡献,所作所为的意义和价值,比人们的预料更多地取决于心灵的生活
马丁·村杜加尔
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大的人,而是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卢梭
一个生活中不干蠢事的人,并非像他自己认为的那样聪明
拉罗什富科
应该承认,在我们能在这个世界上幸福的生活之前,必须灵魂的某些部分完全麻痹
尚福尔
雕刻家进行创作是为了表现生活与自然的普通人,而不是为了解剖学家
罗斯金
在生活中,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行动更重要、更珍奇了
高尔基
多余的财富只能换取奢靡者的生活,而心灵的必需品是无需用钱购买的
梭洛
家无生活艺,吃断斗量金
-
人在生活中遇到不幸,没有什么比一门技艺会给人更好的安慰,因为当他一心钻研那门技艺时,船已不知不觉越过了重重危难
米南德
技艺多,随处参能生活
英国
一个人要么掌握很好的专业技能,要么掌握在生活中无孔不入的本领。这两者都是生财之道
亚·索尔仁尼琴季节
记者的生活是铁脚马眼神仙肚
-
生活的最大危险是心灵空虚
欧洲
生活只有在平淡无味的人看来才是空虚而平淡无味的
苏联
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场合:你打算用忿恨去实现的目标,完全可能由宽恕去实现的目标,完全可能由宽恕去实现
西德尼·史密斯
生活过,而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但是谁能说是不需要宽容的呢?
屠格涅夫
适用于一切的生活处方并不存在
荣格
民谣是与悲观主义完全绝缘的,虽然民谣的作者们生活得很艰苦
高尔基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斯大林
大多数人都生活在一种滥用才能、出卖荣誉的状态下
圣伯夫
没有人在生活中能不与别人碰撞。他不得不以各种方式奋力挤过人群,冒犯别人的同时也忍受别人的冒犯
卡莱尔
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巴尔扎克
奔向生活的千万民众绝不能永远靠外国宴席上的残羹剩菜来喂养
爱献生
保障家庭安全,提高家庭生活水平是社会文明的首要目标,也是一切努力的最终目的
埃利奥特
在南瓜里度日,就成圆形;在竹子里生活,就成长形
越南
一个人是在对周围生活环境的反抗中创造成功的
苏联
大多数人的生活在幻想世界中
歌德
不要离开幻想,一旦幻想消失,你也许可以继续安在,但生活将从此和你无缘
马克·吐温
夺走了普通人生活的幻想,也就等于夺去了他的幸福
亨·易卜生
中要幻想和生活有联系,那幻想决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皮萨列夫
在幻想中生活的人就像醉汉,双手颤抖,软弱无力,无所事事
爱献生
有所作为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
恩格斯
我一生所主张的,就是生活,对人们必须抱持积极的态度
高尔基
为生活而饮食,勿为饮食而生活鸡蛋
-
生活不是打发日子
保加利亚
生活中缺乏明确的世界观,生活就变成了一种负担
南斯拉夫
生活而无目标,犹如航海而无指南针
英国
没有目标的生活,犹如没有舵的船
英国
混日子的生活只是早死而已
丹麦
也其像兔一样生活不如,像鹰一样战斗
-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在思
政府不仅是一个组织社会生活的机构,而且是一个道德理想
刘易斯
灵魂的力量比任何命运都强大。……凭着自己的力量,他既能造福于生活,也能给生活带来不幸
塞内加
花朵衰败的地方,人类没法生活
法国
从我们心中夺走对美的爱,也就夺走了生活的全部魅力
卢梭
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快乐和喜悦
俄罗斯
声望再高人的也无法完全实现自己的生活准则;德行再好的人也必须努力避免罪恶
··门肯
教育是民族最伟大的生活原则,是一切社会里把恶的数量减少,把善的数量增加的唯一手段
巴尔扎克
一个人没有朋友,就像生活里没有阳光
苏联
大量的友谊使生命坚强,爱与被爱是生活中最大幸福
西德尼·史密斯
既然我们都是凡人,就不如将友谊保持在适度的水平,不要对彼此的精神生活介入得太深
欧里庇得斯
生活极端就会舍弃自我,中产者把自我看得高于一切
-
中产者从本质上来讲,是一个生活动力软弱的产物
海塞
不择手段地追求高级物质生活的人,他的思想品德,必然是低级的
潜夫
要生活呀啊,信我的话,别等待明天,就在今天采摘生命的玫瑰吧
龙沙
谨慎此其余任何智能使用得更频繁。日常生活中的草率事件使它发挥作用,对微小的事情产生影响
塞·约翰逊
生活是短暂的,科学是广阔的,机会是难得的,经验是虚假的,判断是困难的
希波克拉底
生活喜欢攀登上坡路,脚印只有在高峰才显得明亮
比利时
生活中没有困难,未免过于平淡
英国
太如意的生活便是平凡的生活,太容易获得的东西便是不贵重的东西
-
在生活道路上没有遇着困难的人,将不会成为真正的人
阿尔及利亚
生命苦短,便这既不能阻止我们享受生活的乐趣,也不会使我们因其充满艰辛而庆幸其短暂
沃维纳格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
歌德
有伟大理想的人,生活永远闪射着光芒
英国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维吾尔族
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的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
如果一个人的头上缺少一颗指明星理想,那他的生活将是醉生梦死的
苏霍姆林斯基
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托尔斯泰
社交的起因在于人们生活的单调和空虚。社交的需要驱使他们来到一起,但各自具有的许多令人厌憎的品行又驱使他们分开。终于,他们找到了能彼此容忍的适当距离,那就是礼貌
叔本华
历史是生活的教师
克罗齐
历史是时代的见证,真理的火炬,记忆的生命,生活的老师和古人的使者
西塞罗
历史总是为生活服务的,它提供范例,评价过去,或者把目前这个时刻安放在生成演变中去
雷蒙·阿隆
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马克思
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我们不就是生活在梦想中的吗?
丁尼生
那些年轻时没有在内心和谐中生活的人们,那些没有获得生命真正珍品的人们,以后会像一只长腿老苍鹭一样悲伤地站在没有鱼的湖边
法旬径
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往往会成全一个人,决不可以托付他以大事
英国
弱者,或趋向衰落人们的贫穷生活需要对神的信仰……但是自己心中拥有太阳和生命的人除了自己以外,有必要到什么地方去寻找信仰吗?
罗曼·罗兰
一个失去了信仰的人靠什么生活下去呢?
绪儒斯
有作为是“生活的最高境界”
恩格斯
在生活中,真正的问题不在于我们得到什么,而在于我们做什么
托·卡来莱尔
我们生活在行动中,而不是生活在岁月里;我们生活在思想中,而不是生活在呼吸里
菲·贝利
我们不能将生活推迟到我们做好准备之时。生活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的强制性,它总是很急迫,“此时此地”,不容半点迟延。生活总对我们近距离射击
约瑟·奥尔特加·加塞特
黄金是全部文明生活灵魂,它既可以将一切结为它自己,又可以将自己转化为一切
塞·巴特赫勒
当我们有金子的时候,我们生活在恐惧中,当我们没有金子的时候,我们生活在危险中
英国
我们在热爱世界时,便生活在这世界上
泰戈尔
现在我缺少的东西就是事实,在生活中唯有事实是不可少的
狄更斯
书具有两种功能,一是为人们带来乐趣,二是教导智者如何生活
菲得洛斯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岸
凯勒
书本是微不足道的,唯有生活才是伟大的
托·卡莱尔
懒惰是生活的死亡
德国
懒惰虽然柔弱似水,却常常把我们征服:它渗透进生活中一切目标和行为,蚕食和毁灭着激情和美德
拉罗什富科
没有劳动的生活是盗窃,没有艺术的生活是野蛮
俄罗斯
因此,我们把乐趣看作是幸福生活的全部,乐趣是人们首要的,不可缺少的东西
伊壁鸠鲁
我的生活原则是把工作变成乐趣,把乐趣变成工作
艾伯乐
生活的乐趣取决于生活都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作或地点
爱献生
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蒙田
在这个人类生活的剧院中,观众席仅仅是为上帝和天使们预备的
培根
在人类生活中,时间刹那而过,它的本体是处于一个流动状态中,知觉是昏钝的,整个肉体的构成是易腐朽的,灵魂是一个疾转之物,运气是很难预料的,名望是缺乏见识的东西
马尔库·奥勒留
对于他人,我们并非我们自己,却只是在他的生活中扮演某个角色的演员,而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正在演戏
伊丽莎白·比贝斯科
生活的道路上,有蔷薇也有荆棘
英国
当我们专注地研究人类生活的空虚,并考虑荣华富贵空幻无常时,也许我们正在阿谀逢迎自己懒惰的天性
休谟
生活并不是一条人工开凿的运河,不能把河水妈限制在一些规定好了的河道内
泰戈尔
价值观与兴趣有关,但价值观强调生活的方式与生活的目标,牵涉到更广泛更长期的行为,价值观的最终点就是理想
社会心理学
生活每时每刻都在用灵敏的天平掂量着我们每个人;待到行将就木,他会让我们每个人知道自己的精确重量
詹·拉·洛威尔
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如同生产所需的物质资源一样,人也受到了无个性的和有效的处理
韦伯
没有人会选择孤立状况的整个世界,因为人是政治生物,他的本性要求与他一起生活
亚里士多德
哲学生活在言词中,而真理和事实则以远胜于语言公式的种种方式涌入我们的生活
威廉·詹姆斯
语言是生活的化身
德谟克利特
战争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的生物法则,它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起调作用的东西
伯恩哈迪
霍布斯明晰地证明,所有动物都生活在一种自然的战争状态中
乔·斯威夫特
要进行战争只有一个借口,即通过战争我们可以生活在不受破坏的和平环境中
西塞罗
人的软弱常常是达到生活中的目的所必需的
梅特林克
讲述生活折声音没有不和谐的
柯尔律治
生活真像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样可口!
郭小川
在生活中是没有旁观者的
埃塞俄比亚
生活之树常青的
德国
相信生活,它给人的教益比任何一本书都好
歌德
生活是一出悲剧。在这悲剧中,我闪先是冷眼旁观片刻,然后就扮演起自己的角色
斯威夫特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无尽地探索未知道的东西
法国
要朝气蓬勃勃地致力于任何事业,首先必须热爱生活
塞缪尔
生活,而不是为生活所俘虏
法国
哪怕只有一点机会,就不能放弃生活
苏联
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要衣、食、住以及其它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马克思,恩格斯
生活是一大堆细枝末节
霍姆斯
生活是一个走向厌倦的漫长过程
塞·巴特勒
对于生活我们已经误入其中,但并没有真正属于那个世界
伊塔罗·斯韦沃
与其说小说好像是生活,不如说生活就像是小说
乔治·桑
为了解人生有多么短暂,一个人必须走过漫长的生活道路
叔本华
严格说来,生活在现在的人很少,但几乎没有人准备生活在别的时代
斯威夫特
离开水的鱼难以生活
蒙古
豹和山羊不会生活在同一群里
非洲
许多从未听说过“理性”这个词的人,却依然按照理性生活
德谟克利特
在所谓圣徒们的生活中,诸如意志、理性那样的精神因素是充足的,但这种过分的充足反而证明了智力的相对贫乏
威廉·詹姆斯
固执的反面也是机遇。如果我们不固执,那么就消除情感的伤疤,每天做好创造的准备,自我服从生活规则,然后与他人一起遵守规则,机遇也就随之而来
马克斯韦尔·莫尔兹
天才在社会生活中往往显得迟钝而又有惰性,正如耀眼的流星陨落只不过是块石头一样
朗费罗
完成英雄业绩的总是那些为自己毫无意义的生活而烦恼的人们,正如在最深沉的黑暗中星辰闪耀得最明亮
梭罗
战士的日常生活,是并不全部可歌可泣的,然而又无不和可歌可泣之部相关联,这才是实际的战士
鲁迅
正是在私人生活中我们发现伟大的性格
切斯特顿
文学是人的生活的教科书
车尔尼雪夫斯基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
毛泽东
没有知识的生活,就像没有香味的玫瑰花
阿拉伯
枪虽然沉重,扔掉了它,生活却会变得更加沉重
巴基斯坦
长期形成的习俗不是轻易可以破除的;谁试图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结果往往徒劳无益
塞·约翰逊
为原则而战要比按照这些原则生活容易些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生活于愿望之中而没有希望,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但丁
家庭生活一旦以借债为基础,就不再自由而美好了
挪威
不要过分仓促地相信和钦佩德育教员:他们说话像天使,生活却像凡人
塞·约翰逊
雄心是生活的动力,也是一切灾难的渊源
松苏内吉
生活中没有旁观者的
-
一种有益的生活就是一种最主要的证据
本·琼森
实践是知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
-
没有虚荣的生活几乎是不存在的
托尔斯泰
人类生活中的虚荣浮华就像是一条河流,后浪推前浪,不断逝去,又不断涌来
蒲柏
谚语来自日常生活
荷兰
蓓蕾是在枝叶上孕成,谚语是在生活中提炼
-
只有在得到生活的验证之后,谚语对你来说才成其为谚语
济慈
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
华盛顿
不要因为长期埋头科学而失去对生活、对美、对诗意的感受能力
达尔文
按一个人的意志生活,就会造成所有人的悲剧
理·胡克
伟大的艺术品不像生活那样令人失望,它们并不像生活那样总是在一开始就把所有最好的东西都给了我们
马塞尔·普鲁斯特
艺术远不及生活重要,但如果没有艺术,生活就非常贫乏了
非洲
太生活化了也就没有艺术了
爱献生
生活的奥秘存在于艺术之中
王尔德
艺术是生活的镜子
托尔斯泰
向生活和习俗里去找真正的范本,并且从那里吸收忠于生活的语言
贺拉斯
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马克思、恩格斯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马克思
有坚强的意志,才有伟大的生活
英国
生活中最大的满足就是意识到应尽的义务
盖兹利特
义务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所决定的
马克思
不尽责任的自由,只能产生无秩序的混乱;不重视伦理的个人生活,只能是对人性的蔑视
池田大作
幽默是生活波涛中的救生圈
拉布
幽默可谓对生活不调合部分善意的考虑以及艺术的表现……而幽默的根本则是人性善良的一面
英·李卡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由于自身的缺点而不是优点才招人喜欢
拉罗什富科
我的生活经验使我深信,没有缺点的人往往优点也很少
林肯
真理是生活,但不应当从你的头脑里去寻找
法国
如果不首先依循已知的真理而生活,就不能寻求真理
法国
一个人说是以为他正在说出事物的真相,只因为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或许这一现象把生活中的所有事物都歪曲了
萨夏·吉特里
有时候,只有疯子才能摆脱生活的困境
拉罗什富科
政治使他不得不孤独生活在虚情假意和猜忌的壁障后面
杜伽尔
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分九十几的人生活富裕问题
邓小平
诗人,这是指导人们对于生活抱着高贵的观念,抱着高贵的感觉方式的领袖
车尔尼雪夫斯基
智力享受的方法很多,而且各种各样,我是指明智而有教养的人,对这样的人来说生活就是思考
西塞罗
生活是一座迷宫,我们还没有学会行走,就已经迷失了方向
西里尔·康诺利
有秩序才会有习惯,有杂乱才会有生活
亨·亚当斯
只有行动才能给生活增添力量
让·保·里克特
你的心也许会破碎,但人们却依旧会像从前一样生活
马可·奥勒留
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从农民,由于辛勤劳动努力成绩大而收入先多些,生活先好起来
邓小平
我们的座右铭,众所周知是服从自然生活
辛尼加
凡是人,都是一部分依照自己的思想,一部分依照别人的思想来生活和行动的
托尔斯泰
要自由,就必须生活在一个法制的土地上
威·默里
只有对一部分人的行动加以限制,才能使大家生活得自由自在
穆勒
人们不能没有面包而生活,人们也不能没有祖国而生活
雨果
大卫·休谟(David Hume,1711—1776年)系苏格兰人,12岁时进人爱丁堡大学,但中途辍学,在家里自学文学和哲学。1734年,他到法国从事研究著述,完成了他的代表作《人性论》。1737年回国后任家庭教师和驻欧各国外交官,在法国结识了卢梭及百科全书派的启蒙学者。1767年任国务大臣助理,但任期只有八个月。最后回归故里,平静地度过了最后的时光。著作除《人性论》外,还有《人类理解研究》(《人性论》认识论部分)、《道德原则研究》(以性论》的伦理学部分)、《英国史》,他的《宗教和自然史》受到教会谴责,被罗马教会列为禁书。
休谟在《人性论》开头指出,哲学分为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两部分,哲学的研究方法是实验和观察。牛顿运用这种方法在自然哲学领域获得巨大成功。休谟的目标是成为精神哲学中的牛顿,他的任务是运用那种业已被证明为有效的方法,剖析人性,建立科学的精神哲学。他的《人性论》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以人性为研究对象,包括理解和情感两部分,休谟的理论相应地分为认识论和伦理学两部分。《人性论》卷一论理解,卷二论情感,卷三论与理解和情感都有关的道德。
《人性论》读后感
对于哲学的书,我一直是保持着“敬而远之”的态度。虽然我喜欢看书,也明白有很多 哲学书确实是能为我们带来一些很好的启发,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 哲学书一般都很枯燥、 抽象、深奥。简单来说就是很难真正的读懂它,明白它深刻的内涵或者是它所揭示的社会现 实。最近,因为青共校的读书小组活动,我和另外两个同学组成了一队,出乎意料的选择了 经典哲学书籍《人性论》 。 《人性论》全书分三卷,分别是“论知性”“论情感”和“论道德 ” 、 。正文前有一篇简 短的“引论” ,主要说明了人性科学的重要性和意义。第一卷“论知性”的主题是认识论, 主要说明了知识的起源、分类和范围,人的认识能力和界限,以及推理的性质和作用等认识 论的内容。第一卷是《人性论》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其他部分的基础,包含了休谟对哲学的 主要贡献。 第二卷“论情感”是第一卷的继续,其主题是情感的起源、性质和活动,并为下一 卷关于道德问题的讨论打下基础。其中对意志和自由的讨论有相对的独立性。 第三卷“论道德”是在前两卷基础上对道德问题的全面阐述。其中第一章论述了道 德的基本原理,属于伦理学的内容;第二章讨论“人为的德 ”——既是伦理学的内容,也 是政治学的内容;第三章讨论的是“自然的德” 。 《人性论》是休谟一生中最重要的著作,对于人类思想史具有独创性的理论贡献。休谟 思想中最重要的方面都在这本书中进行了阐述, 如关于人性的三个假设, 有关自私和同情的 看法,有关社会秩序和制度正义的看法等等。 这本书,说实话内容并不是很吸引我,它没有情节,看起来有点枯燥,可是我还是看下 去了。因着自己最近的心境,感触最大的地方,还是第二卷的论情感部分,其中第二章第一 节,论爱与恨的对象和原因,我印象深刻。 休谟说,骄傲和谦卑的直接对象是自我,或是我们亲切地意识到它的思想、行为和感觉 的那个同一的人格; 而爱和恨的对象则是我们意识不到他的思想、 行为和感觉的某一个其他 的人。 这一点在经验中就表现得充分地明显。 我们的爱和恨永远指向我们以外的某一个有情 的存在者。当我们谈及自爱时,那不是就爱的本义而言,而且自爱所产生的感觉和一个朋友 或情人所刺激起的柔情也并无共同之点。 憎恨也是如此。 我们可以因为我们自己的过失和愚 蠢而感到耻愧; 但是只有由于他人所加的侵害才会感到愤怒或憎恨。 爱和恨的对象显然是一 个有思想的人,而前一种情感的感觉永远是愉快的,后一种情感的感觉则永远是不快的。我 们还可以大概地假设说, 这两种情感的原因永远是和一个有思想的存在者相关的, 而且前者 的原因产生一种独立的快乐, 而后者的原因则产生一种独立的不快。 凡对自己的性格、 天才、 财富感到满意的人, 很少有不想在世人面前显露自己, 并取得人们的爱和赞美的。 显而易见, 成为骄傲或自负的原因的那些性质和条件, 也就是虚荣心或名誉欲的原因; 我们自己最为得 意的那些特点, 我们总是要炫耀于人。 但是假设爱与尊重不是和骄傲一样由同一性质产生的 仁它们的不同点只在于这些性质或是与我们有关, 或是与他人有关, 那么这种进行方法将是 非常荒谬的,而且人们也不能期望每一个其他人的情绪和他们自己所有的情绪互相对应。 其实我觉得,正是因为人们不能期望每一个其他人的情绪和他们自己的情绪互相对应, 才有了那些“求而不得”之类的怨恨或难过。其实这是一种很普遍、很自然的现象,这个世 界上几乎每时每刻都有无数这样的情节在上演,这只是人们最基本的情感反应。所以,即使 是失业、失意、失利、失势,甚至是失恋,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谁没有那么几件让自己 受伤到骨子里的事呢。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没有谁能一切都顺顺利利,对于爱与恨能真正的洒脱看待,是所 有人应该去最求的。但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确实很少。 休谟在《人性论》中认为,人的感觉是人的思想、认识观念的唯一来源,因此,人的认 识对象只能限定在感觉经验的范围内。只有人感觉到的事物,才是真实的存在,而“物质世 界”是无法感觉的,因此也是不存在的。由于“人只能认识感觉”,而对于感觉产生的问题, 是人的认识所不能把握的,因此是不可知的。 这就是不可知论。 对于他的“不可知论” ,我并不十分理解,应该说基本不懂他所表达的意思。上网查了 关于不可知论一些基本问题,最后也只能望而却步了 休谟于 18 岁开始构思,25 岁完成了人性论初稿。这本书就我目前的认知水平来看仍显 得步履维艰,而且我可以断言,没有人可以完全理解这本书。并不是说其推理的深奥难懂, 而在于充斥其中的太多情感体验和实验证据,都有很深刻的个人体验。在此,我坚信已经在 阅读过程中摒弃了我所受教育中将其定性为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者的先入之见, 也没有将自 己作为其深度的信仰者,但是自己仍然为其精妙的推理所倾倒。 这就是我读这本书,最大的收获,也是用来努力说服自己的信念支撑。对于人性的问题 太过于深奥,也许在以后我认知水平提高后,我才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笛卡尔(公元1596年—公元1650),近代法国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 解析几何 之父。
在哲学上,笛卡尔的在“怀疑”基础上得出的“我思故我在”的确定命题,揭示了人作为思维者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彰显了人的主体性意识在认识世界上的重要性。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是欧洲近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 黑格尔 称他为“近代哲学之父”。
笛卡尔认为,在人的心灵中本来就存在着一些清楚明白的观念,比如,上帝、灵魂、道德原则以及几何学的公理等,都是天赋的,与生俱来的。
在认识论上笛卡尔认为,一些具有普遍性与必然性的简单公理与原则都是上帝在人出生前就放到人心里的,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是人们可以信任,并借此推理演绎而认识世界上其他复杂事物的基础。笛卡尔主张理性,希望以数学化的严密思维,逻辑推理来分析研究哲学,他提出了世界确定性的第一原则,即具有天赋性的“我思故我在”作为哲学的第一原理。()
洛克(1632年-1704年), 英国 的 哲学家 。在 知识论 上,洛克与 乔治·贝克莱 、 大卫·休谟 三人被列为“英国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
在认识论上,洛克反对“天赋观念论”,洛克认为,人的心灵是一张白纸,上面没有任何记号,没有任何观念,一切观念和记号都来自后天的经验。他说:“我们的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的;知识归根到底都是导源于经验的。”这就是“白板说”。
在中国,由于传统的感性思维和现行的意识形态,笛卡尔的思想是不受待见的,逻辑推理和数理演绎、质疑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得不到重视,而洛克的思想却受到欢迎和支持。中国的应试教育的哲学思想基础,追溯起来,有着相当浓重的“白板说”色彩。只不过中国的应试教育更加偏重于经验的“输入”和“记忆”以及“功利性的运用”(例如考试用,现实中有用、能用)。中国的绝大部分的家长也相信“经验”的重要性。
以下从《西方教育思想史》(台湾·林玉体著 九洲出版社)摘录和整理笛卡尔、洛克对教育产生影响的有关观点和主张。
笛卡尔 :
1, 怀疑
运用理性对以往信以为真的信念,对脑海中的固有想法,求本溯源,用心思索,ーー予以厘清,发现有哪些是经不起考验的。笛卡尔不主张绝对的“怀疑ー切”,怀疑的目的是找出绝不动摇的信念。经过“怀疑”这层手续,笛卡尔肯定了“我存在”、“上帝存在”、“灵魂不朽”、“物质存在”等信念。
在教育上,如果鼓励师生尽情地怀疑,而以理性作为怀疑的工具,并以理性来维护或巩固怀疑的基础,则经过“怀疑”过滤后的结论,就比较可靠,日后对它起疑的机会也大为减少。若教学中不准许怀疑,或者没有勇气去怀疑,则失去为学的“真诚”精神。
2, 经得起“怀疑”的信念,是准确可信的
例如,数学公理和经过“演算”的几何定理等。
3,“清楚明白”与“显然有别”的观念
准确不疑的信念,有两大要求:ㅡ是要“清楚明白”,“呈显或展现在聚精会神的心灵当中,就像我们清晰地看到物体摆在眼前ー样,这些对象足以引起我们注意,且我们眼光也投注在这些物件上。”;二是“显然有别”,意则“恰好不与他物混淆”。“清晰”与“有别”之观念,乃是建立知识体系的硬石。“ 清晰”的观念,有两个根源,ー是客观事实,ー是演算;前者是经验世界,后者是数理世界。不过,笛卡尔ー再警告不可视感官经验为可靠知识的出处。
解决问题或去除怀疑,笛卡尔提出四个步骤:
(l)无法清楚了解者,则不可接受其为真。在这方面,还得避免草率与偏见。
(2)将我们所要查验的困难,尽可能地分成许多部分。
(3)先了解最简单与最容易的,然后ー点ー滴地往上升,步步为营,最后再探讨较为复杂与困难的。所注意的对象,即令性质上并无前因后果之关系,但在我们脑海里,也应将这些对象安置在ー定的秩序上。
(4)列举时应穷尽而不可遗漏。
4,“我思故我在”
思考使得人类异于禽兽,而怀疑更是思考的重大特征。标榜怀疑的笛卡尔,自与传统哲学之崇尚权威作风大异其趣。经过怀疑,站不住脚的学说与主张就销声匿迹,这对知识领域之澄清,产生无可估量的贡献。笛卡尔所提倡的“怀疑”态度及运用逻辑和数学进行“推理”的方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在此影响下,欧州教育文化界展现了崭新面貌。
洛克:
洛克对经验主义予以理论化,使经验主义思潮对西方教育实际活动更显影响力。
ᅳ,知识论
(ᅳ)“感官知觉”和“反省知觉”
知识论旨在探讨知识的“起源、限度及准确度”。从苏格拉底及柏拉图以来,不少思想家认定人生下来即有“先天观念”,但洛克却断言,人性如白纸,像蜡版,可以经由后天之塑造来铸型。知识是后天产物,因此洛克断定知识来源于“经验”。
提供“经验”的管道有二:ᅳ是“感官知觉”,即透过五种“外感官”——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来产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ᅳ是“反省知觉”,经由心灵本身地运作,例如经领会、思考、怀疑、相信、推理、知悉、意愿等“内感官”来产生各种观念。
洛克的经验主义(注:亦称“经验论”)此种主张,与观念主义(注:亦称“唯理论”)大相径庭。洛克认为我们所获得的观念,皆是“学得的”,并非“自明”。例如,ᅳ个天生的盲者不会有色彩的观念。
洛克把“观念”定义为:“在心中的实际知觉”,而心又似白纸般地可以容受所有印象,所以,未经“感官知觉”和“反省知觉”,则无法产生观念。
在这里,洛克所说“反省知觉”是ᅳ种理性的作用。理性是“上帝置放于人心的蜡烛”。在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岁月里,如果接触到经验,理性开始运作,则自然就会产生诸如“1+1=2”,“两个物体不能同占ᅳ个位置”、“白不是黑”、“方形不是圆形”、“**本身不是甜本身”,“是即为是”、“同ᅳ件事,不可能既是又非”、“全体大于部分”等观念。
“感官知觉”和“反省知觉”产生的观念有几种
1,只依ー种感官而生的观念:眼看色、耳听音、鼻嗅香、舌尝味等。
2,根据两种或两种以上感官而生的观念:如空间、形状、动、静等,乃因视觉加上触觉而来。至于时间观念,更是多种感官知觉的产物。
3,因“反省知觉”而生的观念:如思考、意愿、记忆、分辨、推理、判断、知识、信仰等。
4,“感官知觉”加上“反省知觉”而生的观念:如快乐、高兴、痛苦、不安;权力、存在、同ᅳ、持续等。
(二)物体的三种性质
引起感官注意的物体,当作用于心灵时,产生三种不同的性质:
1,第ᅳ性:完全内存于物体本身而无法与物体分离者,如实体性、延展性、形状、流动性。这些属性,即令予以切割至看不见的部分,其属性犹存,绝不消失。洛克称此种性为“原始性,或基本性”。
2,第二性:并非物体本身,却是物体经由感官而作用于心灵时所滋生的附属性质,如颜色、声音、滋味等。
3,即我们对物体感觉时所滋生的感情,如喜爱或讨厌、好或坏、美或丑等。
二,方法论
洛克虽然主张人性如白纸,但人性却有求知若渴的本能。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必须让学生了解,与其作为ᅳ个学问家,不如“让他兴起ᅳ股对知识喜爱及敬重之情,吿诉他探讨知识的方法,当他有心于知识时能够改善自己”。洛克在《悟性行为》ᅳ书中举出为学方法与为学态度,与教育更具密切关系。
扫除追求知识的心理障碍
1,运用理性,获得独立自主的己见:不可只依附他人的想法与做法,要动用思考,并且要检验自己思考的可靠度。
2,勿以偏概全:要多角度看问题,不要只跟某ᅳ类人交往交流意见,不要只阅读某ᅳ类型的书,不要只喜欢听某ᅳ类型的观念。自我设限,画地为牢,却“无勇气冲进知识的浩瀚海洋来查勘大自然的丰足资源。除了自己所站的那ᅳ小据点之外,其他领域可能更为纯真,更为稳固,更具用处。因此切勿孤芳自赏,自我满足”。“不要像磨坊里的马,只在同ᅳ个领域中绕圆圈。”
ᅳ偏之见,就是先入为主之见或是成见,这是心胸狭窄的象征。胸襟开阔,尽纳各种不同意见,才有可能逼近真理。
免除各种偏见,有必要注重教育。教育并非旨在栽培学问家,却要学童不受束于单一理念,思想活泼又知变通,绝不僵化而成为死脑筋。“教育的工作,我想不是使学生精通各种学科,却在于开启并安顿学生的心灵使之可以尽力发展任何可资发展的方向。人们如长期只习于ᅳ种方法或ᅳ种想法,他们的心灵就会硬化,而无法作其他改变,因此需要给他们了解知识的各种层面,在多样且广泛的知识库里运用其领会力。与其多样但只是知识的堆积,不如多样且自由地思考,如此才可以增加心灵的能力及活动,而非只是扩展其所拥有的领域而己。”
3,了解错误的观念的联合:A观念与B观念并无必然的关联,但却因习俗、教育、传统,而使二者如影随形,例如ー些迷信的观念。
这些错误的观念联合,皆非天生,而是后天的人为因素所造成。“我们不应该根据人的意见来作判断,却应依赖具体证据来衡量。”让事实呈现眼前,是消除迷信的良方,也是奠定知识基石的稳固办法。
以“经验”起家的洛克,ᅳ再强调人类的“经验”有限,但知识无穷,不知的领域大过于知,所以在为学上必须谦虚,不应以己见为定见;当更多的经验事实呈现眼前而与自己先前所形成的观念相左时,就应修改或推翻自己的观念,而来接受新的看法或想法,如此才能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
三,教育主张
(ᅳ)身体的锻炼:“健全的心灵寓于健全的身体”。
(二)品德的陶冶:“拒绝自己所想要的,把自己的意向打叉,完全遵循理性所指示的最好方向,即令口腹之欲倾向他方。”成人要分辨哪些是属于孩子的天然需求,哪些是孩子的幻想需求,前者要尽量满足,后者不必理会。要让孩子作“欲望的主人”,而非“欲望的奴隶”。
在知识论上力倡经验的洛克,在德育的培养上,则高谈理性的价值。他说孩子本就有说理的天性:“他们理会理性,就如同他们了解语言ᅳ样地早,并且,若是我的观察无误,他们喜爱别人以理待之,这种期望的时间比我们所想象的还快。”“你越早把他当大人看待,他就越早成为大人。假如你准许他有时跟你作严肃的议论商量,你就不知不觉地提升了他的心灵地位。”儿童受到尊重,有助于他的心理发展成熟。洛克所说的理性是有层次的,要按孩子发展的年龄来考虑。
洛克还主张要让儿童对上帝有清楚的概念,养成彬彬有礼的习惯,学ᅳ学善待他人,他还认为:童年才有的举动,大人不必在意,要宽容孩子ᅳ些童稚的行为。“适合于儿童而似乎是愚味或孩子味的行为,应该准许他们去做。·但这似乎有ᅳ个“度”的问题,需要去研究。对于“体罚”,洛克原则上不认可,但也认为这也是“最后ᅳ招”,适度用ᅳ下。
(三)智育:儿童本有好奇心与求知欲,不要熄灭这股天赋的本钱,并使其了解知识的可贵及探讨知识的态度与技术,则智育就已大功告成。对于儿童的发问,不可以讪笑待之,却应诚心真意地据实告之,否则,孩子的好奇心被阻挡了,追根究底之意向被忽略了。“假如用温和又敬重之情与之讨论,问题又给以解答,以满足他们的疑难,则我相信他们可以在阅读当中找到乐趣,知识也增长了,既多样也新颖,总比ᅳ再把玩玩具来得快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