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有亲情的需要。
特别是不能自理和半自理的老人,他们不能参加机构的活动,更加需要子女来看望,更渴望亲情的关怀,老年人最在乎最渴望的还是儿女亲情。当儿女们在外奋斗时,老年人们心里充满着牵挂,希望他们可以过好生活。
而由于为生活奔波的儿女们可能会因为生活而忽视了对父母的关怀,因此,作为儿女的我们,可以常常拿起手机拨一通电话、发一则短信、打一个视频问候,晚年的父母们是很需要我们的。
老年人有友情的需求。
在没有生活的压力下,友情对老年人也是很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中,老年朋友们可以和好友一起回忆过往、谈笑人生,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情感满足。多多出门,比如晚上可以选择去跳广场舞,结交新朋友,增加社交圈,让自己的余生变得更加有趣。
让老人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老年人要和晚辈和睦相处,不倚老卖老、以老压小,乐于接受现在的“被领导”地位是关键所在,同样,家庭和社会上的其他成员尊敬老人,满足他们合理的各种需要,也是做好老年人心理保健的必备条件。
一般来说是因为自己意识到自己的现实境遇不如从前好,感觉到自己的愿望实现受阻。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春风得意、事业如日中天的人是很少有时间去留恋往事的。他们的目光盯在未来,偶尔对比一下今天与明天,激起的也是更强的斗志,以及对更宏伟的目标的联想。而那些曾经辉煌过、现在已辉煌不再的人,十分容易产生失落感,为取得暂时的心理平衡,将自己陶醉在往日的辉煌之中。
有的老年人多愁善感,留恋过去,常沉缅于对已往的追求,表现出程度不同的怀旧情结。有过多坎坷经历的老年人,其思绪会集中于过去艰幸的生活,睹物思人,愁绪满肠;
1、老年人有不少反常的心理,如记不得近来的事,偏记得很久以前的事;记不得快乐开心事,偏记得悲观伤心事。中医认为,“思则气结”,过份的怀旧情绪会影响人的健康。所以,凡事都要往好处想,你可以回忆战争年代龙腾虎跃的场面,或打了胜仗凯旋时的欢快情景;你可以仔细咀嚼“不幸中的万幸”和“人间正道是沧桑”这两句话,这样可以冲淡你的愁绪,感到幸福的存在。
2、如果怀旧过了度,终日沉湎于此,老在回忆中叹息伤感,势必增加寂寞、孤独、忧郁的情绪。情绪性质起了变化,正常就会变成不正常。轻者容易引起心理疲劳,重者还可导致神经系统机能紊乱,如焦虑、忧郁、自卑等,以致丧失生活的勇气与信心。此外,还会造成身体免疫力、代谢能力和抗病能力下降,增加患各种身心疾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哮喘病、糖尿病、动脉硬化、老年性痴呆的机会。
3、中老年人之间缺乏信息传递,内心必然就会感到空虚、抑郁,还会促进脑细胞的衰老。因此,对于老年人而言,要积极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多和年轻人谈谈心,这样能够加强对中老年人脑细胞的刺激,增强记忆力,让中老年人也记住近期的眼下的事情,做事之前做些计划,加强对现实生活的乐趣。而不要仅仅依靠过去的回忆过生活。
4、有些老年人,生活很低调,心境较灰黯,经常是过去的事情不提,现在的事情不做,将来的事情不想,终日无所作为,无所事事,这无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人到老年生活更需要自信,自信是人的半个生命,退而不休,老有所为,人老精神不老,只有这样,生命的乐章才会奏出强音,生命的火焰才会越燃越旺
5、积极参与现实生活中的老年入会更有信心。老年入可以认真的读书、看报,了解并接受新生事物,另外,上网可以帮助老年人接触一种全新的世界,创建了一种新型的交流方式,提高起新鲜感,增加对生活的乐趣。中老年人也很有必要和同年龄段的人去交流想法,学习别人的处世态度,这样可以帮助自己用另一种方式来看待生活,发现更多生活的乐趣。
生活缺少情趣,就不能老有所乐,思想观念陈旧,就会缺乏人生追求和进取心。其实,对于工作而言,老年人已画上了句号,但对整个生活而言,老年期则是一个“逗号”,是一个新的起点而不是终点。生活要有情趣,要有阳光心态,闲遐可迷于书画、痴于养花等,这样,枯燥无聊之感就会荡然无存。
关于黄昏恋,有以下几点理由可以进行支持:
1 满足生理需求。老年人也具有生理需求,需要情感的慰藉和性生活的满足,黄昏恋可以在情感和生理上满足老年人的需要,给生活带来乐趣与激情。
2 寻求生命与青春的回忆。通过黄昏恋,老年人可以找回生命中重要而匆匆逝去的青春记忆,寻求青春激情的复兴,态度也大胆开放,这有利于心理健康。
3 需要感觉被需要。很多老年人生活中会缺乏被需要的感觉,子女离家独立后生活也比较寂寥。黄昏恋可以弥补这种缺失,给老年人带来被需要和陪伴的诉说。
4 增强自我价值感。当老年人的社会功能和身体机能下降时,容易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黄昏恋可以带来爱人的赞美和肯定,增强老年人的自我价值感与安全感。
5 逃避空巢寂寞。很多老年人面对子女离家后空巢状态会感到寂寞,黄昏恋是弥补这种情感空缺的重要途径之一,可以使生活再一次丰富起来。
6 满足安全需要。老年人面对身体机能下降和生命结束的恐惧,更加渴望稳定与安全。而黄昏恋可以带来另一半的情感支撑,满足老年人重要的安全需求。
综上,支持黄昏恋主要基于对老年人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的满足。它可以激活生命激情,弥补寂寞,增进自我价值,获得安全感与被需要的体验。当然,黄昏恋也存在一定风险,需要考虑各人实际状况。但总体而言,适度的黄昏恋有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满意度,这些都是重要的支持理由。
心理特点如下:
1、认识能力低下
中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大脑功能发生改变,中枢神经系统递质的合成和代谢减弱,导致感觉能力降低,意识性差,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等。
主要表现两个方面,首先是感觉迟钝,听力、视觉、嗅觉、皮肤感觉等功能减退,而致视力下降,听力减退,灵敏度下降;再有是动作灵活性差,动作不灵活,协调性差,反应迟缓,行动笨拙。
2、孤独和依赖
孤独是指老年人不能自觉适应周围环境,缺少或不能进行有意义的思想和感情交流。孤独心理最易产生忧郁感,长期忧郁就会焦虑不安,心神不定。依赖是指老年人做事信心不足,被动顺从,感情脆弱,犹豫不决,畏缩不前等,事事依赖别人去做,行动依靠别人决定。长期的依赖心理,就会导致情绪不稳,感觉退化。
3、易怒和恐惧
中老年人情感不稳定,易伤感,易激怒,不仅对当前事情易怒,而且容易引发对以往情绪压抑的怒火爆发。发火以后又常常感觉到如果按自己以前的性格,是不会对这点小事发火的,从而产生懊悔心理。
恐惧也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理状态,表现为害怕,有受惊的感觉,当恐惧感严重时,还会出现血压升高、心悸、呼吸加快、尿频、厌食等症状。
4、抑郁和焦虑
抑郁是常见的情绪表现,症状是压抑、沮丧、悲观、厌世等,这与老年人脑内生物胺代谢改变有关。长期存在焦虑心理会使中老年人变得心胸狭窄、吝啬、固执、急躁,久则会引起神经内分泌失调,促使疾病发生。
5、睡眠障碍
中老年人由于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能力低下,造成睡眠减少,睡眠浅、多梦、早醒等睡眠障碍。
专家提醒,中老年人这些心理特点很容易导致中老年人罹患某些精神障碍性疾病,如抑郁症、神经衰弱等。因此,中老年人应该心态平衡,适当进行体育运动,促进身心健康。中老年人出现心理问题时,要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寻求心理治疗,以免心理问题加剧,引发严重的精神心理疾病。
老一辈的感情是经过同生死共患难走过来的,很多老一辈的婚姻是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缔结的,有的婚前都没谋面,但感情是由婚后生活积累出来的。是生活的责任和家族传承繁衍的使命把她们强制捆绑在一起。他们只有抱团取暖,相互扶持,才能完成人生的使命。其外封建社会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尤其是女性必须从一而终,社会的风俗和公知道德不允许她们越过雷池。老一辈生活在改革开放以前,活动范围很小,在他们的生活圈子里,都是相知相邻,曰出而作,日落而息,很难有异性接触和交往的机会,就少了情感滋生的温床。人在断了念想和欲望的前提下,就只能顺从和默认现实,认真去培养厚植既成的婚姻与情感。所以他们的感情既牢固而长久。至于他们有什么情感保鲜方法,事实上他们没有奇方妙招,他们也没有刻意地去想为情感保鲜。若要追根溯源,非要在他们生活中找出个一二三来,我想不外乎有如下几点共性。其一,默认既成事实,压制个人的欲望,顺从社会习俗。其二,强化家庭责任,把个人的主要精力投入到持家过曰子的责任中去。其三,隐忍对方的一切,隐忍己形成的婚姻桎梏,甚至天真地相信命运的安排。其四,在天伦之乐和亲情之乐中淡化和稀释对爱情之乐的刻意向往与追求。最主要的老一辈的人,都具备了勤劳朴素的情感,他们的一生中,没有太多的奢望,没有金钱的诱惑,一日三餐的温饱是他们最大理想,为父母养老送终,为子女成家立业是他们最大的责任,而这个理想的实现,责任的完成,没有另一半的扶助是无法实现的。现实没有留给他们任何精力的空隙任自己去遐想,去放飞。尽管他们的一生也磕磕碰碰,甚至在争吵中度过了一生,但使命和责任始终把他们牢固地绑架在生活的战车之上。所以老一辈的情感世界既有可悲可叹一面,也有可敬可取的一面。
人到中老年,无论是事业上还是生活上,基本上处于稳定阶段,各方面压力都不太大了。
处于这个年龄段的人,从生活上和工作上来说,处于如下几种状态:
1,结婚生子,并且孩子已经长大。
2,工作岗位稳定,处于平稳发展的阶段。
3,生活平静。
4,事业上取得一定成就。
5,夫妻之间以及与子女之间经过多年的共同生活,彼此之间的关系处于稳定阶段。
从以上几方面情况来看,中老年人的情感压力并不算大。
但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际遇,生活和工作状态各不相同。……当到了中老年的时候,有的人过着平静的生活,情感稳定。而有的人则因为生活或者工作中的事情而问题多多、压力巨大。
后者这类人,他们所面临的压力大致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1,人到中老年,身体状态变差,因为病痛,压力很大。
2,夫妻之间或者自己与子女之间有矛盾,家庭生活不和谐,矛盾重重,所以感到压力非常大。
3,工作上因为自己年纪大了,精力和体力不如当年,对工作感到力不从心,影响到工作业绩,于是感到压力很大。
这些问题虽然并不是每一个中老年人都有,但是在很多中老年人当中确实存在。
对于这些中老年人来说,需要积极采取措施,一方面解决生活和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另一方面要采取措施舒缓心情,化解压力,重新树立生活和工作上的自信,让自己工作顺利、生活和谐。这样一来,自己就不再会有压力了。
由于各种原因,老年人的情感生活不尽人意,一些老年人为避免家庭冲突,隐忍自己的感情;有的老年人丧偶后一个人过着孤独寂寞的生活,虽子孙满堂,但晚景凄凉。让老年人度过幸福的晚年,不仅要让他们吃好、穿好,还应该让他们心情愉快,其中老年人的情感世界不可忽视。
老年人有权利追求幸福生活
事例:刘女士最近遇到了一件苦恼的事情,她的父亲要与母亲离婚。她说:“父母亲一同生活了三十多年,但性格不和,两个人磕磕绊绊过了大半辈子,没想到老了却闹起了离婚。”
婚姻专家认为,近年来老年人离婚率有上升的趋势。以前忙于事业,还要照顾孩子,无暇顾及感情生活,淡化和掩盖了生活中的矛盾。退休以后,面对的是整个家庭、老伴和子女,生活中的不和谐就会暴露出来,和老伴的一些问题和矛盾就变得无法忍受,最后不得不分手。所以,老年人离婚现象值得关注和重视。
老年人的感情应该受到尊重
事例:刘老先生中年丧偶,自己一个人含辛茹苦地将两个子女抚养成人,并将他们送到了国外生活。刘老先生面对空荡荡的房子,觉得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十分寂寞。后来,他通过婚姻介绍所,结识了一位离异的女干部。通过接触,两个人很谈得来,刘老先生决定再婚。但他的子女坚决反对,后来经过努力,子女同意刘老先生再婚,但前提条件是让他立下遗嘱,刘老先生为此非常伤心。
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年轻人要追求爱情,老年人也一样。丧偶或离婚的老年人因为孤独更需要情感的慰藉,需要呵护安慰。老年人需要爱情,并不是什么丑事。子女不尊重老年人的感情,不同意父母再婚,无非几点原因:一是观念上的,有的子女认为父母再婚丢面子;二是经济上的,担心父母再婚后影响了自己的继承权;三是赡养关系上的,认为父母再婚后为自己增加了负担。于是,一些子女不尊重父母的情感选择,对老年人再婚横加干涉,给老年人造成痛苦。因此,保护老年人的权益,是每个人的责任,做子女的也要尊重老年人的感情选择。
在现代社会精神心理因素致病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首要问题。对于此类心理疾病,预防胜过治疗,促进老年人心理健康是预防各类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下面由我为大家介绍老年期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希望能帮到你。
老年期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1、失落心理。有些老年人离开领导岗位或工作岗位后,赋闲在家,少了昔日的“前呼后拥”,说话少了份量,办事多了难度,有时感到“人走茶凉”,产生“无可耐何落花去”的失落感。
2、自卑心理。由于退休后经济收入减少,社会地位下降,感到不再受人尊敬和重视了,而产生自卑心理,表现为发牢骚、埋怨,指责子女或过去的同事和下属,或是自暴自弃。
3、怀旧心理。退休后,老年人清闲下来,总是喜欢回忆过去,对过去的事情感到美好难忘,而对一些新的思想、观念感到难以接受,常常因一些新生事情困惑不解,甚至大动肝火。
4、无价值感。对退休后的无所事事不能适应,认为自己成了家庭和社会的累赘,失去存在的价值,对自己评价过低。
5、不安全感。有些老年人对外界社会反感,有偏见,从而封闭自己,很少与人交往,同时,也产生孤独无助的感觉,变得恐惧外面的世界。
6、老年性精神障碍。有些老年人,如果缺少规律的生活,又很少参加群体活动,或是家庭中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不和,生活没有愉悦感,就可能诱发各种精神障碍,如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疑病症、恐惧症、强迫症、癔症等。总的看来,老年期的精神障碍发病率略高于其他年龄段。
7、老年性精神病。近年来,老年性精神病发病率也有增加趋势,常见的有:老年性情感性精神病,老年性痴呆,老年性精神分裂症,由于某些慢性疾病引起的大脑衰退和心理变态等。
老年人心理健康十条标准1、充分的安全感。安全感需要多层次的环境条件,如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工作环境、家庭环境等,其中家庭环境对安全感的影响最为重要。家是躲避风浪的港湾,有了家才会有安全感。
2、充分地了解自己。就是指能够客观分析自己的能力,并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能否对自己的能力作出客观正确的判断,对自身的情绪有很大的影响。如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勉强去做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常常会得不到想象中的预期结果,而使自己的精神遭受失败的打击;过低的估计自己的能力,自我评价过低,缺乏自信心,常常会产生抑郁情绪。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要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家庭条件及相应的社会环境来制定生活目标。生活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实际,还要留有余地,不要超出自己及家庭经济能力的范围。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曰:“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
4、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这样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包括三个方面,即与自然、社会和人的接触。老年人退休在家,有着过多的空闲时间,常常产生抑郁或焦虑情绪。如今的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文化活动站以及老年大学为老年人与外界环境密切接触提供了条件。
5、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个性中的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个心理特征必须和谐统一,生活中才能体验出幸福感和满足感。一个人的能力很强,但对其所从事的工作无兴趣,也不适合他的性格,所以他未必能够体验成功感和满足感。相反,如果他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但能力很差,力不从心,也会感到很烦恼。
6、保持一定的学习能力。在现代社会中,为了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就必须不断学习。比如:不学习电脑就体会不到上网的乐趣;不学健康新观念就会使生活仍停留在吃饱穿暖的水平上。学习可以锻炼老年人的记忆和思维能力,对于预防脑功能减退和老年痴呆有益。
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形成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的心理因素。情感方面的联系是人际关系的主要特征。在人际关系中,有正性积极的关系,也有负性消极的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否,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8、能适度地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不愉快的情绪必须给予释放或称为宣泄,但不能发泄过分,否则,即影响自己的生活,又加剧了人既矛盾。另外,客观事物不是决定情绪的主要因素,情绪是通过人们对事物的评价而产生的,不同的评价结果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
9、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一个人的才能与兴趣爱好应该对自己有利,对家庭有利,对社会有利。否则只顾得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兴趣,而损害了他人或团体的利益,就会引起人际纠纷,而增添不必要的烦恼。
10、个人基本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当个人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愉快感和幸福感。但人的需求往往是无止境的,在法律与道德的规范下,满足个人适当的需求为最佳的选择。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调节方法1、热爱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现代社会有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就是“终身学习”。社会的变化日新月异,老年人虽然已经退出工作岗位,但是还要继续生活,因此,必须有知识作为精神依托,知识是必不可少的生存要素。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生活的需要,适时地学习有关知识,以使自己的生活有目标,有方向,健康有保证。老年人可以去老年大学学习,也可以在家自学,不断用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晚年生活质量更高。
2、寻找生活寄托,使生活充实。离退休老人首先面临的是极度的空虚感。离开了熟悉的工作,熟悉的集体,没什么事可做,整天会感到空荡荡的。这时就必须立刻寻找精神寄托,做自己爱好的事,使自己过得有充实感,如写作、练书法、绘画、烹调、摄影、旅游、养花、养鸟、下棋、跳舞、钓鱼、扭秧歌、学唱歌、照顾孙辈等,从而使自己晚年的生活丰富多彩,就不会感到空虑了。
3、扩大社会交往,结识良师益友。老年人离退休后,离开了原先的集体,往往将自己关闭于家庭的小天地里,特别是现在的都市住房都是独门独户,使老年人的交往受到很大的限制。面对这种情况,老年人就应该主动地走出家庭的小圈,扩大社会交往,去开拓离退休后的新天地。比如,老年人可以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重新联系过去的一些朋友,多结识一些新的朋友,大家在一起,互相聊聊天,玩儿一玩儿,乐一乐,或外出郊游、旅游,使单调的生活骤然间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若遇到一些悲伤愁苦的事,还可以找朋友倾诉,并得朋友的安慰和劝解,使情感得到发泄,心情得以舒畅,这是一个多么好的事情!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老年人的生活应该有规律,一日三餐运动健身做自己喜欢的事,甚至睡眠都应有规律。不是特殊情况,不要随意打破这种规律,这样才能保证晚年有一个较好的身体,从而有一个较好的心情。老年人离退休后,有足够的时间来保证这样的事情,不像上班时那样需要服从单位的作息时间。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有规律的生活是身体健康的保证。
5、充分发挥余热。老年人阅历深、工作经验丰富,可积极发挥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技术特长,既使自己有事可做,又为社会贡献了力量。比如,积极参加社区、街道开展的“老年志愿者”活动,义务维护社区治安,帮助社区居民解决家庭纠纷,还可以到中小学担任校外辅导员。老年人可利用大量的闲暇时间,通过参加夜大、上老年大学等,不断学习知识。与子女住在一起的老年人,可力所能及地干一些家务活,从中寻找乐趣。
6、适度运动。社会调查表明:长寿老人都具有参加体力活动、家务劳动和体育运动的特点,是值得我们仿效的。现在社区老人活动中心,老人活动室相继建立,既有文娱活动,又有体育锻炼场地。老人应积极参加,自选适宜自身的运动,如气功、太极拳、散步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