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恨,哪来爱,爱与不爱,如何体现?当然得由恨来体现!爱与恨皆是属于情感,如果世上只有爱,那谁有知道什么是恨?没有了恨,那你又怎么可以说那是爱?所以爱恨是相生相克,相斥也相惜! 少一个则不完整,也不成立!二者并存,则可以相互体现,相互转化,直至永恒! 例:如果你很恨一个人,突然有一天,你发现TA的优点,是不是就会对他改观一点了呢?这就是爱的初生!反之你一直很爱一个人,突然觉得,他也有一些令人不快,恨意也会由此慢慢滋生!
爱与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爱可以爱得死去活来,恨可以恨得咬牙切齿。爱与恨的最大区别在于:爱你所爱的人,希望他(她)幸福快乐每一天,永远相伴在一起;恨你所恨的人,希望他(她)立刻在眼前消失。爱与恨是相对的,没有爱就没有恨,爱的越深恨得越深,它们的区别在你的心中。
武志红老师本周从心理学角度解释了什么是爱,什么是恨。爱是容纳,看见与连接。恨是拒绝否认与切割。心理学家比昂把一个人承受不了的情感称作贝塔元素,能够忍受的情感就是阿尔法元素,把贝塔元素变成阿尔法元素的功能就是阿尔法功能。按照容器和被容物的理论来看,贝塔元素就是被容物,而经过容器的容纳,贝塔元素就变成了阿尔法元素。对人性的容纳,看见,让情感恢复并增强连接的做法就是爱。
好的定义可以指导行动。如果你很爱一个人,可以从这个定义出发去行动。去容纳对方的贝塔元素,去看见和化解对方的负能量,去主动连接与对方的关系,这才是真的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或通俗的称为脾气,如果你对某人发了脾气,而对方能理解和看见你的脾气,并且包容和容纳了它,那么这个脾气就会被化解,被转化为阿尔法元素。父母爱孩子的表现之一就是能接住孩子投射过来的贝塔元素,并且化解它。让孩子觉得可以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情绪,这份情绪并不会毁灭父母,而是可以被父母接住,这样就增强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连接。
爱与恨是人类的基本情感,弄清楚爱与恨的心理基础,对我们更好的表达爱与恨会很有帮助。
又爱又恨是什么感情呢又爱又恨到底是爱不爱生活中很多人都很受欢迎,但是和这样的人恋爱的话,可能会感到很累。恋爱的时候越在意一个人,就越感到患失,爱和恨的定义就越多。在我们周围还是别人周围,有些人对爱很执着,说爱很专一,可以说是一生认定的人,但有些人不同,有些人说爱只是随便说很善变,容易产生爱和恨的感情。那么,又爱又恨是什么感情又爱又恨到底是爱不爱
又爱又恨是什么感情,又爱又恨到底是爱不爱
一、太唠叨了,话太多但唠叨的话都是为了男人好。
又爱又恨是什么感情很多时候,男人嫌弃女人太唠叨如果有一天女人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说,男人可能不习惯。因为在男人心中,女人渴望管理自己,使自己更好,但她说得太多,有点吵。
事实上,这样的女人让男人又爱又恨,爱她的唠叨也不爱她的唠叨。他们明白,女人的唠叨实际上是为了自己好,但同时也希望女人少聊聊。
情感的宣泄和情绪的反映都有。诗歌作为文学艺术的一种形式,可以表达人类内心复杂的情感和情绪,具有情感宣泄和情绪反映的双重作用。一首诗歌可以表达作者对爱情、恨、生命、自然等方面的情感体验,也可以反映作者内心的悲喜、忧愁、愤怒等情绪状态。
说到勃朗特姐妹,我们往往更熟悉夏洛蒂·勃朗特,她的《简·爱》发出了女性平等的呼唤,在今时今日仍留有余音。但事实上,她的姐妹——艾米莉·勃朗特的长篇小说《呼啸山庄》同样是一部杰作,并且是一部不属于19世纪、具有超前性的著作。
整篇小说弥漫着一种凄厉、恐怖的氛围,这既体现在呼啸山庄恶劣的天气等自然环境上,亦体现在故事中人们激烈的爱恨情感上。这种情感的激烈、尖锐和当时英国文学呈现的柔和、和谐的美学风格形成了巨大的差异,可谓是独树一帜。
01
小说的叙事视角不是一以贯之的。故事从“我”——洛克伍德租下画眉田庄开始,“我”怀着善意和感谢前往呼啸山庄拜访房东希思克利夫,没想到希思克利夫却是总是“满怀猜忌地冷冷瞅着我”,而山庄内的所有人都恶声恶气、冰冷古怪,甚至连狗都是凶悍、充满野性的。他们言语中充满了“混蛋”“恶棍”“魔鬼”一类的词汇,如动物一般表达愤怒,让从城市归来,习惯各式礼仪的“我”感觉受到侮辱。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情况?洛克伍德先生和我们一样困惑。
由于风雪交加,“我”不得不勉强继续在这种恶劣的氛围中待下去,在这里过夜。而在这里,“我”从一个充斥着狂风暴雨、幽灵的哭泣声的梦境中惊醒,继而我们借洛克伍德的眼睛看到了一个令人惊异的画面:
谁能想象冷酷若冰雪、一直处于极度压抑状态的希思克利夫,竟然被炽烈的情感冲昏了头,在他人面前流露出了这般脆弱无助的情感?
我心想,希思克利夫一定很爱凯茜(凯瑟琳)吧?
02
希思克利夫恨凯茜——如他深爱她一样。
通过管家丁恩太太的叙述,那些激荡着爱恨的陈年旧事得以在我们眼前展开。
多年前,希思克利夫被捡回来的时候,他或许也曾想做一个善良、惹人疼爱的好孩子,只是他生就一副“野孩子”的模样,从前的流浪经历也塑造了他的沉默隐忍的性格。恩肖先生对他的过度疼爱激起了儿子亨德利的嫉恨,整个家里只有凯瑟琳喜欢希思克利夫。
其实在今天看来,凯瑟琳并不算什么“怪脾气”,她只一是一个活泼开朗有些调皮的小姑娘,但在当时,人们更喜欢“淑女”。所以当父亲问她:“你为什么不能永远做一个好姑娘呢,凯茜?”她仰起脸蛋,笑着回答:“你为什么不能永远做一个好男人呢,爸爸?”
她的叛逆、健康被视为“怪脾气",且由于优渥的环境更进一步发展为暴躁、易怒。
希思克利夫和凯瑟琳在冥冥中互相吸引,他们在本质上是同样的人。
呼啸山庄下不远处的画眉田庄则是另一派风貌,田庄里的人们的温柔、善良,彬彬有礼乃至于懦弱”,恰如画眉田庄的自然风貌一般温和。尽管希思克利夫对画眉田庄的环境不屑一顾,可是凯瑟琳却受到了这种甜美的诱惑。
老恩肖死后,这个家的主人变成了亨德利,希思克利夫的遭际可想而知,但对他而言,最无法忍受的是凯瑟琳向林敦的靠拢,这是一种背叛。
凯瑟琳最终还是嫁给了温柔而富裕的林敦。希思克利夫在一个雷雨之夜失踪了,他没能有机会听到过凯瑟琳直率而暴躁的告白:
03
林敦爱凯瑟琳,可是浑身浸透着上流社会灌输的礼仪、节制、温柔敦厚的他,无法驾驭一匹野马。
他们婚后的生活还是幸福的,直到希思克利夫回来之前——
他是来复仇的,他要夺走一切,财产、土地,甚至要摧毁凯瑟琳。他引诱丧失爱妻的亨德利赌博,输掉一切,夺取呼啸山庄的所有权,这还远远不够,他像一只漆黑的乌鸦划过天空,他去拜访画眉田庄,设法勾引了林敦的妹妹,凯瑟琳劝阻这可怜的陷入爱情的小女孩时说:
你看,全世界没有一个人比凯瑟琳更了解希思克利夫。
对于凯瑟琳而言,富裕、舒适的生活并不能真正满足她的精神需要,画眉山庄不过如一个精致的黄金鸟笼将她困在其中,在精神和身体双重的折磨下,她的生命走到了末路。当希思克利夫悄悄去她的房间看望她时,我们或许本以为他们会互诉衷情, 可他们俩相互猛烈拥抱,同时流着泪大声诅咒彼此! 这一段描写是整部小说最突出的部分,彻底地展现了他们之间炽烈的爱情和涌动其中的彼此怨恨。
凯瑟琳终于死了。
这是我所见过的对死者最恶毒的诅咒,这是淬着毒液的爱情。
希思克利夫的复仇的巨斧并未放下。凯瑟琳生下一个女儿,这意味着继承画眉田庄的将会是他和伊莎贝拉的儿子,他终于在夺走属于自己、不属于自己的一切,他逼迫凯瑟琳的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将自己的儿子养育成一个“废物”,他刻意不让亨德利的儿子受教育,让他变得野蛮、粗鲁,蓬头垢面。
04
希思克里夫赢了,他在物质、精神上彻底摧毁了他的敌人。
可是他却无法假装忽视小凯瑟琳和小亨德利之间萌发的爱情,同时他也失去了活下去的动力:
他开始无限地思念凯瑟琳,他不吃不喝,终于在一个雨天,他走向了死亡,结束了他执拗、狂躁、痛苦的一生。
凯瑟琳、林敦、希思克利夫三个人的墓碑在同一块斜坡上。
“谁会想到,在这样一片安宁的土地下,长眠于此的人却并不安宁呢。”
我很久没有像这样一般被一部作品牢牢吸引住了。作品弥漫着压抑的氛围,呼啸山庄的狂风甚至呼啸山庄本身带有强烈的象征意味,足以紧紧攫住读者的所有情绪。读这样的作品,于我而言,像一场冒险——明知是一场悲剧,在明知故事将走向万劫不复的悲剧下场,但又无法阻止自己继续阅读。
希思克利夫和凯瑟琳同是被时代、社会所摧毁的性格残缺者, 他们试图反抗,尽管下场凄厉。呼啸山庄常年咆哮的狂风正是人性自然的象征,尽管我们最终将走向文明(画眉田庄),可一旦文明压迫天性,不也十分可怕吗?
1情绪、情感的两极性
首先,情绪、情感具有肯定和否定两种对立的性质。如喜与忧、爱与恨、开心与苦闷等。自古以来,人们就把情绪与情感概略分为好、恶对立的两端。现在人们用正、负的概念来表达,正情绪与需要的满足相联系,如喜欢、愉悦、赞慕、欣慰;负情绪则相反,如忧虑、悲哀、烦闷、轻蔑。正负情绪可以同时存在,如“又喜又忧”,“可爱又可恨”等。“百感交集”则是多种正负情绪同时存在的表述。其次,同一情绪和情感可表现出对立的两种效能,如由成功而产生的高兴、喜悦,既可使人振奋、激人上进,又可使人自我陶醉、忘乎所以、固步自封,成为活动的阻力。而失败的苦恼可使人懊丧,失去努力的信心,但处理得当,又可策人再接再厉,化“悲痛”为力量。可见,性质上的两极和效能上的两极并不是简单对应的。再次,情绪与情感的两极性还表现为激活水平的两极状况,如紧张与轻松、激动与平静、强与弱等等。
2情绪、情感的情境性
指情绪、情感随人所处的时间、地点等的变化而变化,这是因为人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需要,因而,对同一事物或现象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及情感。比如,课余休息时,弹琴唱歌会令人愉悦;紧张学习和工作时,它却使人厌倦。情境发生变化,情绪也易随之发生改变,如情绪不好时,到外面走一走,换了个环境,很可能就会变好。
3情绪、情感的感染性
情绪、情感可以影响和感化他人并引起“共鸣”。比如,人们在观看文艺节目时,情绪与情感常随故事情节的变化,而产生悲欢离合等各种复杂的情感体验;一时紧张,一时轻松;一时忧心忡忡,一时开怀大笑。小孩子看到大人喜笑,他也随之喜笑,看到大人发怒,他就嗷嗷哭了起来。这都表明,情绪情感是具有极大的感染性的。
4情感的社会历史性和阶级性
处在不同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民族、不同阶级地位的人,有不同的需要,因而,对同一事物或现象就有不同的情感。鲁迅先生说过:“‘喜、怒、哀、乐’,人之情也。然而穷人决无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哪里会知道北京拣煤渣老婆子身受的辛酸,灾区的饥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像阔人老太爷一样,贾府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这一描述生动地表现了情感的社会历史性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