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各种原因,老年人的情感生活不尽人意,一些老年人为避免家庭冲突,隐忍自己的感情;有的老年人丧偶后一个人过着孤独寂寞的生活,虽子孙满堂,但晚景凄凉。让老年人度过幸福的晚年,不仅要让他们吃好、穿好,还应该让他们心情愉快,其中老年人的情感世界不可忽视。
老年人有权利追求幸福生活
事例:刘女士最近遇到了一件苦恼的事情,她的父亲要与母亲离婚。她说:“父母亲一同生活了三十多年,但性格不和,两个人磕磕绊绊过了大半辈子,没想到老了却闹起了离婚。”
婚姻专家认为,近年来老年人离婚率有上升的趋势。以前忙于事业,还要照顾孩子,无暇顾及感情生活,淡化和掩盖了生活中的矛盾。退休以后,面对的是整个家庭、老伴和子女,生活中的不和谐就会暴露出来,和老伴的一些问题和矛盾就变得无法忍受,最后不得不分手。所以,老年人离婚现象值得关注和重视。
老年人的感情应该受到尊重
事例:刘老先生中年丧偶,自己一个人含辛茹苦地将两个子女抚养成人,并将他们送到了国外生活。刘老先生面对空荡荡的房子,觉得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十分寂寞。后来,他通过婚姻介绍所,结识了一位离异的女干部。通过接触,两个人很谈得来,刘老先生决定再婚。但他的子女坚决反对,后来经过努力,子女同意刘老先生再婚,但前提条件是让他立下遗嘱,刘老先生为此非常伤心。
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年轻人要追求爱情,老年人也一样。丧偶或离婚的老年人因为孤独更需要情感的慰藉,需要呵护安慰。老年人需要爱情,并不是什么丑事。子女不尊重老年人的感情,不同意父母再婚,无非几点原因:一是观念上的,有的子女认为父母再婚丢面子;二是经济上的,担心父母再婚后影响了自己的继承权;三是赡养关系上的,认为父母再婚后为自己增加了负担。于是,一些子女不尊重父母的情感选择,对老年人再婚横加干涉,给老年人造成痛苦。因此,保护老年人的权益,是每个人的责任,做子女的也要尊重老年人的感情选择。
这是一部我在朋友圈看到介绍后,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看完的近200分钟的纪录片,没有精确计算,但我哭了很多次。
因为震撼,因为感动,更因为那些无法表达的情绪。
这部纪录片并没有特别精良的制作,但却在询问我们一个问题: 当面临一些还未来临或者尚未普及的事情时,我们该怎么办?
比如人工智能、生命的永生、安乐死。
这些看似遥远的话题,却又距离我们如此近,我们该如何迎接他们的到来?
究竟是拥抱,还是抵制?它们的出现会对我们的生活发生哪些改变呢?
这是我的疑问,我想,也是看完这部纪录片后,每个人的疑问。
01
曾宝仪说:这是我做过最困难的工作,但也是带给我最大成长的工作。
一方面,这次纪录片的采访是曾宝仪职业生涯中的一次挑战。起初,曾宝仪选择了四个话题中的“安乐死”,或许与她爷爷的过世有关,她更有感触。
但距离出发仅剩两个月的时候,节目组问她:“宝仪,你要不要把四集都做了。”
另一方面,曾宝仪在拍摄前一年的时间,推掉了所有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查阅资料、看纪录片这是一次对于她而言陌生又充满挑战的采访,对于每一位参与者亦或是将来观看的人,又何尝不是呢?
曾宝仪在采访后写过一篇长文,其中有这么一段话:
为什么不是我呢?为什么一定要有“资格”才能关心这个世界?我们不都是这个世界的一份子吗?如果连我都不关心自己即将面临什么样的明天,我到底还能掌握什么样的今天?走得越远,我越是明白最终这些没有答案的疑问,其实还是得回到自己的内心:“我要怎么样活着?”
其实,她在采访前一直反复质疑自己这次出发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能带来什么改变。
直到旅行结束,曾宝仪都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关于人性、关于生死、关于存在,本就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选题,我们都在这条路上探寻着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对于宝仪来说,她需要重新捡回快遗忘的英文,冒着生命危险去到墨西哥探访移民问题,带着未知走进人工智能世界,也更加靠近活着与死亡这个人生命题。
我也同样带着各种疑问和期待,走进这部纪录片中,或许,我们都能找到一些答案,理解一些存在,解决一些困惑。
02
你会选择机器人伴侣吗?它的出现,究竟是改变生活,还是带给人类灾难?
在这集的开篇,我试图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用非人类的任何一样取代情感,我会选择什么?
我想了想,宠物狗。
从小我家里养过狗,长达十三年的陪伴,我们习惯了彼此的存在,也带给我很多欢喜。
但注意一个前提,无论是狗狗,还是其他动物,它们都是生命的个体,表达情感,感知情绪。
如果有一天,机器人代替生命个体给予人类情感依托,究竟是好事?还是灾难?
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在美国加州,曾宝仪正与一位名叫“哈莫尼”的机器人对话,哈莫尼可以自如地表达观点,听懂对方的话语。
哈莫尼来自于建造人工智能机器人伴侣的团队——位于加州的Abyss Creations和它的创始人Matt McMullen。
这里是机器人伴侣的天堂,形色各异的机器人犹如流水线上的产品被不断生产、加工、迭代而出,走向市场,成为很多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俨然,这不仅仅是娃娃,而是被赋予了人类许多认知、情感,甚至包括触感的商品,为那些在情感上受挫,或是对异性没有感觉的人研发。
这些机器人有着逼真的样貌、各类性格识别方式,甚至还有人体的触感。不仅在精神上满足了用户需求,更达到了生理性需要。
看到这,我有些毛骨悚然,我会想到科幻**中的某些情节,当机器人的智慧超越人类时,我们是被毁灭的一群人吗?
在世界各地,有很多用户正在体验着机器人伴侣带来的益处。
戴夫也是马特产品的资深用户,他将自己的伴侣当作真实的另一半,向周围人宣布她的存在和意义。
曾经在感情上受挫的戴夫,很庆幸自己能够遇到他的伴侣朵奈,他们一见钟情,并且戴夫会为朵奈赋予很多背景,有那么一瞬间,朵奈像是真实的人,给予戴夫情感上的交流。
如今,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伴侣走入寻常百姓家,无论是情感上的慰藉,还是生活上的陪伴,都无可厚非地袒露着人的本性: 人需要情感的给予。
这份给予的来源无论是人、宠物,还是机器人。
同样,在很多国家,反对这一科技出现的人群也比比皆是,他们并不排斥机器人作为工具为人类社会带来的帮助,但当机器人以人的方式,带有情感地介入生活,这或许就是超越人性本身的一种存在。
它们会取代一部分人的情感,甚至是对人本质上的一种侵犯,女性,男性都在机器人的身上寻找慰藉,这听起来确实是一种可怕的现象。
我们常说,任何一种存在都有它的意义,我想,机器人伴侣的出现正是因为很多人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他们在寻找一种安慰,恰好机器人伴侣能够填补他们的空白。
无非好坏,但机器人伴侣最大的隐患应该是普及问题,当越来越多的产品投放市场,人们可以消费起,那时,机器人伴侣究竟是一种怎样的身份存在于人类之间,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
限制制造,还是阻止人类与机器人产生情感,我们都无法单一地遏制。
我想,无论怎样,我们都需要正视自己的情感缺陷,找到适合的路径来缓解。但我始终相信,机器人无法取代人类, 因为人之所以是人,我们会思考。
当机器人泛滥时,我们会面临怎样的处境?
03
如果能活到300岁,你愿意吗?
这个问题,我想答案各异,有些人愿意,因为谁都不想死去,有些人不愿意,他们更看重生命的质量,而不是长度。
我怎么回答呢?
我不愿意,如果可以活到一百岁,我可能会比较开心,因为我害怕老去(玩笑话)。
活着,是我们从有意识开始就会关注的一个问题,从过去,我们探究长寿的秘诀,到如今医学开始抵御癌症的风险,各类保健品、延缓衰老的美容产品层出不穷。
人类从未放弃过生命的延续,这不仅仅意味着自身的存在,更关系到周围人,乃至整个世界的意义。
这集的开始,曾宝仪去到了一场活动,名叫“激进延续生命者大会”,在这里,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命得到更长时间的延续,对他们来说,活着,本身就是一种意义。
这个大会的创始人之一,已经82岁,她期待自己可以永远不死去,82岁也不过是生命的开始。
他们试图从科学的角度和未知的领域来突破这一世界难题。
在这场大会的外场,是一场盛大的延续生命产品展销会。比如提取25岁年轻人的血液注射到老年人身体中,重建他们的身体机能;比如躺在一个类似于太空舱的机器中,出来后会感到生命重新焕发了一般
这些研究发明并未得到科学证明,这些生命延续者在用自己的身体尝试着每一种方法,比如47岁的利兹帕里,由于很多禁令,世界各地都不允许改变人体基因的实验存在。
帕里前往哥伦比亚的一家私人诊所注射了两种药品,一种用于创造基因的稳定性,抵御癌症,另一种则是增加机体的肌肉量。
据帕里的描述,这两种基因改造让她得到了显著的变化。
这也是她为何极力推崇延续生命的依据。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他们的组织,为了生命的延续做着努力。
但另一端依旧是反对的声音,来自各领域的专家反对这一激进现象,与其延长人的生命,不如研究人的健康问题。
因为比起活得更久,人更希望活得健康。但由于这些组织的存在,对于健康领域研究的资金在减少,人们的注意力也被分散。
写到这,我不禁想到开篇的那个问题:如果可以活到300岁,我会愿意吗?
我想,我不会。
人口的增加带来的不仅是地球承载力的问题,还关乎就业、环境、资源等问题,从业人数会增加,竞争加剧;有限的资源无法提供更多的人类生存,导致环境问题加剧。
同时还有一个问题,这些延续生命的技术在短期内只能提供于物质丰厚者享受,这会出现另一个问题: 人的生命会建立于物质之上,谁更有钱,谁就有权利活得更长久。
这无疑又是一个人性之上的问题。
正如宝仪在最后说的那个问题,如果将这个选项交给最亲的人,你是否会愿意?
我会。
ALCOR中心存储着138位逝去人的遗体,希望多年后,他们可以重塑,生命得到重生。
感性地来说,这是每一位失去亲人的愿望,我们之所以会难过,正是因为离开的人再也见不到,这项技术给到人一线重生的希望。
但人的生命,究竟该如何去定义,活得越久,是否真的越好,我想,我还没有答案。
同样地,我明白一个道理:比起生命的长度,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技术来临前,拓宽生命的边界,陪伴身边的至亲,爱一切存在的人和物,同样爱护“自己”这个珍贵的个体。
这或许是生命最好的意义。
04
苦难降临时,“家”是我们最好的依靠。
这一集是宝仪整个采访中最沉痛的一段,面临毒品、黑帮、还有难民,这一切都离我们的生活太过遥远。
在美墨边境,有这样两座小城,他们的生活截然相反,一道有形的国境线阻挡着大批的移民进入美国, 但每个人的心里也有一道无形的边界,界定着善意、人性和生命的意义。
曾宝仪来这之前,甚至写好了遗书,因为这趟旅程充满的风险实在不敢想象。
毒品集团遍布于此,这个边界之地充满着各种未知的风险。
有些难民为了跨境,摔断了腿,和家人断了联系,甚至遭遇着暴力和强奸,但他们之所以愿意冒着巨大风险来到这里,不过是因为自己的家园无法栖息。
否则谁会愿意背井离乡?
谁愿意来到陌生的国家,经历更多的危险?
这其中,有抵制难民的美国民兵Tim Foley,如果打开大门,那么难民会源源不断地进入美国,影响美国本土的就业问题,更会带来巨大的隐患。
还有不断帮助难民的志愿者,为难民提供水源和服务。
在这样一个交界处,每个人都在上演着不同的人生。为了生存的难民,为了家园安定的美国人,还有出于人道主义的志愿团体,更有为了横财的利益集团。
当生命遭受威胁,人生处于低谷时,我们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我想,是“家”吧。
那个有家人,有温度的地方是每个人最渴望回归的。
小到背井离乡的打拼者,大到纪录片中的这些人,家是最盼望,也是最难归的地方。
人最脆弱的地方也正是因为我们拥有情感,会悲伤、会难过。
无论是选择善良,还是保卫家园,都没有对错。
05
死亡和活着,本就是一件复杂又难以抉择的事情。
这部纪录片在开始探讨了活着的意义,但与之相反的是死亡带给我们的思考。
这个世界上,每天都会有人因为各种原因离开这个世界,疾病、意外等等,但有一种死亡,是我们自主选择的结局,它就是安乐死。
这种在很多国家不被允许的方式,却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思。
宝仪参加了一场特殊的发布会,主人是一位104岁的科学家,老人没有癌症,也没有丧失行为能力,但他选择了安乐死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很多人不理解这种方式,包括宝仪,当她询问从澳洲一路陪伴他到瑞士进行安乐死的护理人员。为什么他在澳洲不请一位24小时制的看护照顾他。
那位护理人员说:“如果换成是你,连大小便时一分一秒都没有隐私的生活,你要吗?”
宝仪摇了摇头。
此时,我想起了我奶奶,她曾经在床上躺了很多年,大小便失禁,没有语言功能,靠着机器和家人的照顾维系着生命。
我在想,当生命走向了无法自主的地步,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个问题?
我没有答案,太难了。
面对疾病人群,作为亲人,我们想用尽全力挽救他们的生命,因为活着就是一种希望。这也推动着医学不断地进步,战胜一个又一个曾经以为无法治愈的疾病。
这或许是我们想要活下去的原因吧。
有时候,生命不仅仅为自己而存在,还有家人。
黛比在2015年陪伴患有渐冻症的丈夫去瑞士进行了安乐死,事后很多年,当她再次回忆这件事时,她认为安乐死是一种残忍的行为,感觉自己是被抛弃的一方。
我们是否有选择自己生存的权利,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有时候活着是希望生命有质量,周围人感到快乐。
我想起了**《遇见你之前》中的主人公,他在人生的低谷遇见了爱情,并且感受到了快乐,但最后他还是选择结束生命。
存在的本身对于他就是一种不幸,无法长久的陪伴爱人更是一种残忍。
与其这样,不如选择离开。
回到此刻,来看生与死的问题,我依旧茫然,如果下一个定义: 我希望活着的时候是有质量的,死亡时是少些痛苦的。
至于,会不会有遗憾,我想每个人都有。
在**的末尾,宝仪回到了老人离开的地方,她不想让自己沉浸于死亡的悲伤中,她为老人读了一首鲁米的诗。
今天是多么快乐的一天,没有时间留给悲伤。
这句话,或许也是我们看待生与死的态度吧。结束也许是新的开始,而生命的美好就在于它永远未知。
正如《明天之前》这部纪录片带给我的震撼一样,我们在探讨生命、情感这些人类的终极问题时,我们也在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
一次思考,一次回归,我们都能看到不同的自己。
此时的我,仍旧没有确定的答案回答纪录片中的问题,但我想,我更加清楚该以怎样的方式对待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
在变化的世界面前,我们过于渺小和苍白,我们能做些什么?能改变什么?
那些即将来临的事,那个未知的明天,我们是否做好准备迎接它们的光临?
这部纪录片会让我们思考这些问题。
来自于《明天之前》纪录片
《遇见你之前》**
你好呀,我是羊达令,一个爱唱爱画爱写的轻度女神经!
关于踏实的散文随笔欣赏:踏实
不是为什么,只要我下班回家一进楼道的走廊,看到夫的摩托车在,我的心就很踏实,心中有一种盈满的感觉,充实而温暖,心情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上楼的脚步也变得轻盈了,一会的功夫就爬完了六楼的126个台阶,居然一点也没有感觉累,走到5楼就闻到了家里的饭菜的香味(夫在家常常开着客厅的门),看到我的狗儿子叼着一只大拖鞋,摇着大尾巴迎接我,看着家里的温暖的灯光,看着满桌的饭菜,看着夫忙碌的身影,一种家的温馨在包围着我,一种亲情的温暖温柔着我,一种幸福感在心间回荡……。
你说奇怪不,夫出差的时候,就剩下我一个人在家,下班后上楼都无精打采的,一个人的日子真的没有意思,饭不愿意做,更不愿意吃,夫不在家的日子,晚上常常是饿肚子的,实在是没有吃的欲望,就更没有做的想法了。记得儿子没上大学的时候,我是很爱做饭的,也很爱看儿子吃饭的样子,看着儿子香甜的吃着我做的饭菜感到心里比吃了蜜还要甜!
也许夫妻久了,就是那种唇齿相依的关系,如果说相依为命一点也不为过,因为我们共同走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岁月见证了我们一切,欢乐过、痛苦过,悲伤过、沮丧过,再大的困苦就一起扛过,夫妻才是人生中最忠实、最长久的、血肉相融的合作伙伴。
人到说少年夫妻老来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感觉到这句话说的真对。年轻时不理解,父亲没什么一进家门就找母亲,我们把母亲找回家又没什么事情,当时我们笑话父亲,说咋一步也离不开母亲呀,现在我理解了,夫妻就是最亲密的敌人,在一起像两只公鸡一见面就斗,一离开就六神无主了。如今我们老了,在家里不在像年轻时那样缠绵,有说不完的话,更多的时候,是晚饭后夫独占着电视看他的抗战片,我独占着电脑在我的网络空间畅游,欣赏着美文、美图、美景,聆听美妙的音乐,写着心灵的文字,我们各自为政、互不干涉,但夫在家就是感到踏实,有一种家的感觉,就连夫的鼾声也让我感到踏实,听着夫的鼾声我睡的很安稳,就连听着夫开着电视的声音我上网也很安心,写作时也不觉得电视的声音对我是一种干扰,你们说这种感觉奇怪不奇怪吧!
人是一个习惯的动物,习惯了某种生活方式就很难改变,夫妻相濡以沫共同生活了10年、20年、30年……,一个人对一个人有一种深深的依赖感,这种依赖感更多的是来自心灵,是一种心灵的相依相靠,是一种心灵的慰藉。我们都看过寡居的老年人大多数都不是很快乐,儿女再孝顺,物质生活在丰富,他们也感到很孤独,很难融到儿女的快乐氛围里去,儿女也很难走到老人的内心世界,只有夫妻才是最懂你的那个人,因为懂得,才会用你最喜欢的方式爱你!
人生最美的风景就是童颜鹤发的一对老夫妻相依相伴看夕阳,最浪漫的事就跟你一起慢慢变老,最幸福的事每天一起看朝阳,每天醒后你和阳光都在,这就是我想要的未来!
我们都要善待你生命中的另一半,搀扶着走完漫漫人生路,相守到白头!
关于踏实的散文随笔欣赏:做一个踏实的人做人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踏实、本分,很多很有成就的科学家都从始至终保持着其原本的样子,没有因为有了成就,就忘乎所以。但是,如果他们因他们取得的成绩而骄傲,自满,不再如往日那般勤奋,踏实那就会固步自封,不再有任何突破和新发现,那科技能就没有现在那么发达了。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踏实做人,认真做事,文明的品行和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
踏实意味着你原来的努力已经得到了丰盈的回报,意味着你有足够的资本去领略春阳冬雪夏菏秋枫;踏实会给你悠然自得,会给你自信的从容,踏实是一份保障,是心和物质的双重拥有,踏实是无价的。曾有人问爱因斯坦为什么有了钱却还穿那么破的衣服。爱因斯坦回答:“我就是穿得再好,认识我的人知道是我,不认识我的人依然不知道我是谁。那么,我穿得好或不好有所谓吗?”踏实是实实在在,无论做事做人,绝对没有夸张。
其实,踏实也不难,做好自己的事就是踏实。假如你是一位学生,你就应该踏踏实实的做人,本本分分的学习;假如您现在是一位商人,那么您务必做好自己的本分,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生意,在生意场上与人结交要以忠诚的心对待别人,是自己的钱就是自己的,不是自己的怎么抢都抢不来。而一个人就是要踏实,踏实会让你人生的足迹给你铺好一条平坦的道路,让你不再趔趄,不再因为快速的加快自己的步伐而摔倒。
俗语说:踏踏实实做事。这句简单的话语,便告诉我们,踏实是做好事情的前提。踏实的学习,不但可以增加一个人的知识含量,更可以培养一个人的内涵。踏实是难得的寻找,踏实需要站稳自己的双脚,所谓的一步一个脚印,到最后会贯穿成一个成功的花环。做事不踏实而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说战国时期的名将之子赵括,只知道根据兵书办,空谈理论,结果被秦军大败。踏实是内心的安稳,是没有后顾之忧的心理状态,踏实是不再朝不保夕,不再东奔西波,不再惶恐不安。
踏实不是不再努力,踏实是让你更能轻松上阵。只空想,而不脚踏实地地去实践显然是错误的,正如每一首动听的歌曲都是由无数音符组成,每一个伟大的成功,都是依靠一步一个脚印的严谨实现的。现在社会是千变万化的,人人渴望一份踏实,渴望拥有安定的生活,渴望心灵有一个根据地,那么从现在开始,你就要规划好你人生,一笔一画,你人生的篇章可能不是一篇佳作,但也绝对不会错字连篇,留下遗憾和后悔。梦幻中,层层面纱的剥离,踏实着心的坚守。一个人想要能创造出一片自己的天地,那么首先要学会做人。如果说理想主义让虚无的完美有了残喘之地的话,那么踏实的步履究竟会变得容易与否还未曾知晓,唯相遇时的相知还明明白白着矗立依旧。
扮演沙僧的闫怀礼老人说的那样:“我要一辈子都向沙僧那样本本分分,踏踏实实做人。”踏实是不在乎外界的喧嚣,踏实是诸事都有自己的定力,踏实不是昙花一现的美丽。踏实做人的人,也会因成就而高兴,但也会冷静的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东西值得去探索、学习。只有踏实本分的人,才能将本职工作做好,才能攀上事业的一个又一个新高峰。
踏实会让你知道,秋天的收获需要耕耘播种孕育,踏实不是百米冲刺的爆发力,踏实是龟兔赛跑中的镇定独行。肖伯纳,居里夫人等人虽然都在各自领域上有了一番成就,却没有因此就骄傲自大,为所欲为。他们依旧钻研,依旧朴实,谦虚,尽他们的能力去帮助他人,为社会甚至整个世界做贡献。踏实是悬着的心和你的灵魂又回为一体,踏实会让你睡梦中没有了牵挂,是你已经有了充足的心理准备,能够接受欢笑,也能够接受悲伤。“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说的就是一个对待做事的态度问题。
踏实其实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方向。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才是人生的最好态度。踏实是尘埃落地的盼望,是终有结果的喜悦,是超然的一种境界。踏实是每个人都应具有的优秀品质,做踏实的人,便是要做到不追名逐利,亦不好高骛远。其实做一个踏实的人,便是做人生的智者;做一个踏实人,便是赋予生命绝对的高度。
关于踏实的散文随笔欣赏:踏实阳光透过玻璃窗,余光倒映在办公室洁白的墙壁上,阳光般味道顿时涌入我心尖。那种说不出的感觉是太阳给我最舒适的礼物。风因为有了太阳,才越显得它的无情,所以内心深处很渴望这份温暖。
有的时候,我会被某些瞬间所牵引着,思绪会不自觉的飘向远方,处于一种冥想状态。就像现在,午后阳光照耀在墙壁上,是一幅极其平常的画面,除了温暖,它还给了我瞬间的踏实,正如某人给我的感觉一样。而今,内心踏实是一件最昂贵的奢侈品,许许多多的人倾尽一生也未曾拥有,之前看过一本书,毕淑敏的代表作《女心理师》,主人公赫顿,是一位女心理师,有着独到的专业见解,一直在试图给予那些心理疾病的人最大的精神安慰。让他们找到片刻的内心平静。但是残酷的事实是,赫顿不是万能的,她只是一名心理师,只能给予病人心里上片刻的抚慰。人的情感有的时候会迷失,犹如走入一座迷宫,越是想要出来,就显得越发的艰难。相反,如果内心简单踏实,迷宫的入口就近在眼前。有一句话说的很对,简单的事儿不能将其复杂化,唯有持着一颗简单的心,一切都会柳暗花明。
感情也一样,我喜欢简单的感觉,手指触碰方能感受这份踏实,去留恋,去守护。常常在想,人们对于爱情的追求也是一种奢侈,可遇而不可求。过去的我,一直相信爱情,可是从未奢侈自己会是爱神的幸运儿,能够感受爱情给我带来的快乐充实。从未主动去寻找过,有的只是自然的等待,等待有一天会遇到,有人曾经说过,爱神会在不经意间来临,眷顾着那些痴情男女。让他们去享拥尘世间最无价的奢侈品。当你遇到心中对的那个人,会体会到那份踏实。
默默地去守护这份踏实,是每个人最值得做的事情。浮华褪变之后,裸露的永远是最真实的面孔。唯有这份真实才能守护到永久。所以,爱神的幸运儿们,请珍惜这份真实的美丽。
有关幸福唯美的句子汇编60句
手牵手,一起走,幸福的拥抱自由。所有的甜蜜与幸福,都融化在我的脑海。我和你幸福的相拥,所有的瞬间都会成为彼此的永远。我会好好的爱,把你放在我的心田,与你幸福的奔跑,迎接未来。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幸福唯美的句子60句,希望大家喜欢。
1、曾经的爱情很甜蜜,我们之间的幸福。
2、我拿这辈子的幸福跟你赌,你怎么舍得让我输。
3、那些年我们都为爱情做尽了傻事,最后陪在身边的,却是另外的人……感情的事,向来没有赢家。我慢慢地失去了你的人,你也渐渐地失去了我的心。世界那么大,不是缺了谁,谁就活不下去。精彩那么多,不能和你快乐,还有更多的快乐可以陶醉我。事实上,我常常怀念的不是你,而是爱过你的我自己。
4、听着你的歌声,我知道那是幸福在唱歌。
5、艰苦是有的,但只是短暂的,幸福必定会在来的。
6、我喜欢你就是喜欢你,无关风月,只是喜欢你。
7、我不介意你走的更远,看到更好的风景,遇上更好的人,过得更幸福。
8、不再对你羡慕嫉妒恨了,因为我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了。
9、桃子,我很幸福,因为我想念的那个你,正好也想念我。等你回来。
10、我们都是好孩子,最最善良的孩子,在一起,为幸福落泪了。
11、熟悉的街角,遗忘了的幸福。
12、我的幸福,需要自己的成全。
13、臣妾爱君,为了君的幸福,臣妾愿意放弃一切,也包括君。
14、爱是没有绝对公平的,那里有幸福的时光,那里也有遗憾。
15、很难想象,一个蓬头垢面、灰头土脸的女人会有什么前途可言。
16、人的一生中,每个人都曾沐浴幸福和快乐,也会历练坎坷和挫折。幸福快乐时,我们总是感觉时间的短暂;而痛苦难过时,我们却抱怨度日如年。幸福和痛苦本来就是双胞胎,上帝是公平的,痛苦往往是伴随幸福并存。我们会享受幸福,也要学会享受痛苦。
17、我想、终究,我还是输给了幸福旁边的你。
18、金钱是养分,有了物质保障,爱情才会更幸福。
19、如果你不能保证我会很幸福,就不要说出我爱你。
20、你说你只想做个幸福的女人,你说你只想为爱而不停地优化着自己。
21、太爱你,才会想着要对你负起幸福你一辈子的责任。
22、人生短暂,活得粗糙一些吧,其实幸福就在身边,平淡而简单的日子,才是最幸福的。心无所依,谓之寂寞。人生,有期盼,就会有寂寞。期盼让心萌芽,现实让心坠入寂寞。
23、当两个人之间的感觉,只靠你一个人在苦苦维系,想放弃而下不了决定的时候。你首先应该放弃的是自己,放弃自己的那份残存的希望,然后你才能放弃你想放弃的别人,爱情的确应该包容,但是如果总是在很辛苦地包容,再勉强维持,那已经不是爱情了!
24、从每一次的忧患中看到一个机会,而不是从每一次的机会中都看到某种忧患。
25、想你是一种幸福,即使夜色阑珊,唯有寂寞相伴。
26、幸福就是热的时候吃冰西瓜,冷的时候盖暖被子。
27、你尚未入戏,我却赔上了自己。有一个懂你的人,与你细数文字里的真情,陪你到老,那何尝不是一种幸福;有一个爱你的人,许你明媚,且听流年,细说心语,那何尝不是一种地老天荒。
28、我们的痛苦,不是失去什么,而是在得失之间过多徘徊,在失去之后一味悔恨。放不下得失心,就算得到的再多,你也不会快乐。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得到,即使自己得不到,也会被别人得到。
29、细碎而又普遍的小事,在生活里比比皆是,它带来的知足的快乐总是将你层层裹挟,让你坚韧笃定,积极乐观的去寻找生活之美。故而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30、当多年以后,即使分开了,我们有着回忆也是很幸福的。
31、珍惜幸福,更需求于我们的付出,我们要学会关怀照顾父母孝敬父母,还有要学会感恩父母,不要等到了像"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状况,那时我们就会倍加悲哀。我们要及早地认清幸福,珍惜幸福。
32、爱一自个,由天由人却由不得自个。不由自主只因铭肌镂骨,不离不弃只因无法替代。老是心有等待,才有灯火阑珊处的望眼等候;老是情怀善待,才有毫不勉强地领取悉数,习气的依托。或许你的国际一无悉数,但在爱你人的心里,你即是全国际。顾惜一个深爱你的人,更要珍藏一颗为你融入生命的心。
33、我晓得你最喜欢这首歌,我也晓得你的心思,我想你。
34、假如你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情能够做,那么就做一个小人物,给一个可爱的小孩作父母,给一对老人做孝顺的子女,给你的另一半一个简单而快乐的人生。
35、幸福就是不管你怎么野蛮,总有人一如既往地激励并支持你。
36、相爱时,我们明明两个人,却为何感觉只是独自一人?分开后,明明只是独自一人,却为何依然解脱不了两个人?感情的寂寞,大概在于:爱和解脱,都无法彻底。
37、爱是一种须要不竭被物证实的虚妄,就像烟花需要被点燃才干看到光辉一样。
38、家是爱的港湾,让我们停船靠岸;家是爱的源泉,给我们缕缕温暖;家是爱的乐园,令我们幸福永远。祝你有"家"幸福!
39、有时儿孙一句宽慰的话语、一封平安的家书、一个温馨的电话、一件有意义的礼物,就会给老年人一个惊喜、一丝慰藉、一点温暖。
40、有了孩子是笑中带泪的,遇到一个能依靠的老公苦中带着幸福。
41、这辈子我不求别的,有这么个优秀的女儿我就很心满意足了。我不奢望她成为人上人,我只希望她能做个人中人,幸福平安的过一生!
42、好幸运拥有你,来生继续可好?
43、寻寻觅觅,踏进社会才发现还是校园的生活好幸福。
44、我很幸福,属于平凡人的幸福,拥有一个家。
45、早睡早起,努力让自己变更好!祝爱的人幸福!
46、有时候心里会突然很感概、感概各种事情。经历了很多事情。人还是要踏踏实实简简单单的好。
47、有爱的人,就祝他幸福。不懂爱情的`人,让他去死。妨碍爱情的,让他去死两次。
48、有钱是幸福吗?再多的钱买不来真爱你的人,对你好的人才是一辈子最大的财富。
49、懂日久生情,我懂日久淡情,后久远比前久久。
50、希望可以和你简简单单过好每一天就很幸福。
51、生活叫人迷惑之处就在于我们明知正逐渐接近死亡但仍兴致勃勃,创造各种快乐与惊喜。爱情也是一样,即使有一天不可避免的会离散,但谁也不能阻挡我们分享今天的幸福。
52、有些人,一旦遇见,便一眼万年,有些心动,一旦开始,便覆水难收。如果能再重来一次,我宁愿从来都不认识你,可惜没如果,只是再也回不去。以后,同样,祝你幸福,希望你越来越好!
53、失去健康便失去一切,不要让家人成天为你的身体担心。
54、我怀念过去,即便是痛苦,却用幸福去回忆。
55、青春如花束,爱情是果实,允许你占为己有,这就是幸福。
56、一个女人靠男人才能幸福,是女人的悲哀。一个人,一生完整的幸福是,一份自己的事业,一个美好的家庭,一个能够完成自己梦想的子女,所以美好的的家庭在幸福中也是就是三分之一。如果你把婚姻的幸福扩大到了百分之百,那这份幸福也是遗憾的。学会静下来,静下来听听自己的呼吸和心跳,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57、孩子的心灵被滋润了,自然有了情感,这时需要我们成人能给孩子自由表达情感的机会,而我们成人要做的事情就是努力地去感受孩子。
58、或许,最美的事不是留住时光,而是留住记忆,如最初相识的感觉一样,哪怕一个不经意的笑容,便是我们最怀念的故事。但愿,时光,如初见。到最后,你会明白,谁是虚情假意,谁是真心爱你,谁会为你不顾一切。
59、你是不是也会这样想哭的时候,闭上眼睛不让它流泪;伤心的时候,找个地方静(早安心语正能量)静的发呆,告诉自己、要坚强;孤独寂寞的时候,静静的想着某人,听那些一起听过的歌;难过的时候,学会了伪装自己,对别人笑;失落的时候,笑着对自己说没事的;失败的时候,尽管已无力也要爬起来,告诉别人我很坚强
60、身体的安宁来自于少吃饮,精神的安宁来自于少犯罪,心灵的安宁来自于少忧虑,口舌的安宁来自于少说话。
;摘要 :以社区养老服务作为关注点,以一人一故事剧场为理论、方法进行应用思考。尝试对一人一故事剧场在社区养老服务中的应用进行可行性分析,对具体策略进行思考并且提出七点建议,分别是应该注意充分考虑不同特征老年人的需求、注意敏感性和同理心、注意人际互动、适当吸引和奖励、规范化培训与管理以保证质量、强调老年人的参与,坚持以老年人为中心、适应国情,符合我国长者特点。
关键词 :一人一故事剧场;社区养老服务
本文转自公号:凹刺戏剧沙龙
一、 引言(The Introduction)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可知,2017年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亿,占全国人口的173%,老龄化形势十分严峻。另外,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中提到要大力发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在通知中说明包括社区日间照顾中心在内的各种养老服务机构,在充分依托、利用社区资源与信息的基础上,应该创新服务模式,为老年人提供精准化个性化专业化服务,以提升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还要鼓励老年人参加社区邻里互助养老。可以看出,国家非常重视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社区在养老服务中作用越来越重要。
1975年,美国 Jonathan Fox 及Jo Salas 等创立了一人一故事剧场。一人一故事剧场是近年来兴起的剧场技术,认为每个人的故事都值得被倾听和尊重,观众把故事分享给演员,演员再进行重演,在这个过程中,观众和演员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且观众在观看演出中能得到心灵的治愈。Jonathan Fox 及 JoSalas 自创立一人一故事剧场后,这43年间又创立了关于一人一故事的学校还有其他剧团,一直致力于推广这些组织和完善网络,在这个过程中实践他们的理念,直到现在仍然非常活跃。老年人的生活品质、身体健康也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社会工作应该考虑如何更好地服务老年人,并且应该创新服务模式,让老年人能更好地得到多方面的服务。另外一人一故事剧场作为新兴剧场技术,它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方法可以思考运用于老年人服务当中,如何更好地将一人一故事剧场应用于社区养老服务中值得探究。
一人一故事剧场作为一个新兴的剧场形式在很多领域中都有进行尝试,本文的提出可以丰富一人一故事剧场应用的理论、策略探索,并且有利于推动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养老服务的实践发展、创新社区养老的服务模式,对于社会工作专业技术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 社区养老服务的概念和内涵(Concept and Connotation)
曾昱认为社区养老服务就是要在政府的宏观指导和政策扶持下,以社区为依托,发动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积极介入,充分利用社区现有的各种资源,为满足老年人的多种需求而开展各种服务方式,是一种正在兴起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养老模式。①
王承慧认为社区养老服务是指围绕家庭和社区能够得到的养老服务,包括社会服务、预防性服务、支持性服务、保护性服务。社会服务包括为老人及其家庭提供信息服务、对家庭照顾者进行培训、对老人身体状况进行评估。预防性服务包括提供老人医疗保健教学课程、老人住房适居性整修或改造、社区无障碍及宜老型户外环境。支持性服务包括日常与工具性的生活照料服务、认知障碍缓解的服务、强化社会功能服务(如社会网络、艺术活动、代际交流、情感支持等)、康复服务。保护性服务主要由医院和护理院承担。②
综合曾昱和王承慧的观点,本文认为社区养老服务就是以社区为依托,利用社区现有的各种资源,围绕家庭和社区能够得到的满足长者多种需求的养老服务,包括社会服务、预防性服务、支持性服务、保护性服务。
三、 一人一故事剧场的概念及应用(Applications)
(一)一人一故事剧场的概念
一人一故事剧场是一种即兴剧场表演,核心理念是认为每个人的故事都值得被尊重、倾听。观众可以选择将自己的故事向演员分享,演员进行故事重演,在这个过程中,观众和演员获得自身的体验,最终目的就是用故事服务彼此。每一个故事是每一个单元,演出会有多个故事,视乎多少观众进行分享。一人一故事根据故事长短分为不同的形式,但它的通用具体步骤都是:访谈、场景布置、上演、致意、回归说故事人。访谈的目的是整理观众的故事,找出故事重点。场景布置是主持人访谈后进行立刻的场景布置,演出场地的道具都是固定的,但每一个演员会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道具和定位。在上演这一部分,因为演员们没有固定的剧本,每一位演员只能依靠访谈所获得的重点力求作出故事最本质的重现,演员间根据大家的表演互相提醒互相表现。致意就是在表演结束时,演员在舞台转向故事分享者投以诚恳的、敬意的目光。观众从中得知表演结束,演员与观众获得情感联系,并且将表演的焦点回归观众。回归说故事人就是演员询问故事分享者对演出的看法,如果重演有不恰当的地方还会针对不恰当的地方进行再次修正或转化的表演。其实只要故事重演的大方向能够表现出故事分享者的内心,通常都能触动到故事分享者的内心。
(二)一人一故事剧场在中国的应用
梳理相关文献,可以看出现时相关文献还比较少,在台湾,高伃贞利用一人一故事剧场介入灾害创伤、社区文化发展、人权、残障人士发展等议题。③ 沈圣杰、于晔、张瑜雪认为戏剧治疗可以在不触碰到案主的心理防御机制之下介入心理障碍或者严重心理问题的人群,在此过程中,案主会自我审视然后反思再达致重新认识自我。④ 谭祖雪、吴金斌通过运用一人一故事剧场介入青少年与父母关系,认为戏剧治疗对青少年社会工作有正向的作用。⑤ 虽然相关文献较少,但查阅相关公众号、新闻可以得知一人一故事剧场已经在中国有了很多的实践,在各个层面和领域都有尝试。
四、一人一故事剧场应用于社区养老服务的可行性 (The Feasibility)
(一) 一人一故事剧场技术比较容易入门
相比较于其他的专业技术,一人一故事剧场比较容易入门及掌握。它并不强调专业的表演技能,人们在通过一定时间的培训、工作坊学习就可以成为一人一故事剧场演员。因此,对于社会工作者、社区养老服务者、低龄中龄长者来说都可以通过学习培训成为演出的一员,运用于社区养老服务当中。
(二) 一人一故事剧场技术
在社区养老服务中的优势
1对于社会工作
老年人社会工作有两个重要的辅导技巧,分别是怀旧和生命回顾。怀旧指的是回顾过往生活中最重要、最难忘的时间或时刻,从回顾中重新体验快乐、成就感、尊严等多种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情绪。生命回顾是指生动缅怀过去一生成功和失败的经历,鼓励将整个人生的经历尽可能详尽地倾诉出来,重建完整的自我,达到内省的目的。而一人一故事剧场的表演来源于观众对自己故事的分享,在一人一故事剧场演员的表演中观众能得到心灵及情绪体验,这与老年人社会工作的怀旧、生命回顾技巧有一致性,两者相结合,更有利于社会工作的技巧运用与效果达成。
2对于老年人
老年时期是人生的最后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老年人在心理上会有情感支持、生命价值实现、人际互动、丰富其娱乐活动等的需求,而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一环是强化老年人的社会功能服务,如艺术活动的开展、社会网络的构建、情感支撑、代际交流。引入一人一故事剧场,有利于满足老年人的相关心理需求,符合社区养老服务中的强化社会功能服务要求。
第一,一人一故事剧场可以协助老年人情感支持。随着人生故事的积累,人到老年可能会有着各种各样的人生体验,有一些体验或情感可能长时间压抑在内心里面无法排解,通过一人一故事剧场的即时演绎,在观看的过程中,重新体验当时的过程和情感及反思,能够协助案主进行情感宣泄或情感慰藉,获得精神满足。
第二,一人一故事剧场可以协助老年人生命价值实现。老年人通过回忆、讲述过往的成就、重要事件,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表现自我或重建完整自我,获得过往荣耀体验。在即时重演的观看中,可以从第三者角度重温自己过往的成就或重要时刻体验,并且老年人与其他观众一起观看一定程度上等于其他人见证了老年人的时刻,可以协助长者获得认同和自我实现感,找回自尊和荣耀。
第三,一人一故事剧场可以协助老年人建立支持系统。一人一故事剧场注重社群的链接,在自身社群中,老年人观看自己讲述的故事时,其他老年人可能也会有相似的经历,这个时候他们能够达成情感链接,有利于建立相互支持的关系。并且相同或不同社群在观看故事重演时,可以感受分享故事长者的体验,并且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进行思考,这有利于不同社群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这就有利于老年人建立外部支持,家人的观看也有利于重新理解家中长者以获得内部支持。另外,老年人作为演员形成团队,在排练和演出中相互接触,相互沟通,也有利于建立自身的支持系统,有利于相互间情感支持、情感宣泄,互相帮助。
第四,一人一故事剧场可以协助老年人社会参与。一人一故事剧场不要求演员要有专业的表演技巧,任何人通过一定的工作坊培训就可以成为其中的演员,因此,无论经济状况如何,只要意愿并且有能力参与的老年人就可以成为剧团中的一员。在演出过程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更有利于进行社区参与,并且协助他人获得情感及心灵体验、反思可以促进社区的和谐,有利于体现自身对社区的贡献能力。不仅是剧团一员,也可作为社区义工为高龄长者服务,满足高龄长者的情感需要。第五,一人一故事剧场可以满足老年人参与娱乐活动的需求。社区中任何人只要有意愿有能力都能成为一人一故事剧场的演员,因此老年人可以参与成为其中一员,并且不需要很多花费,可以吸引老年人视一人一故事剧场为其中一项娱乐活动。另外,作为观众也可以在观看过程中满足其观看体验,满足其参与娱乐活动的需求。
五、一人一故事剧场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应用的具体策略( The Specific Strategy)
(一)充分考虑不同特征老年人的需求
在社区养老服务中运用一人一故事剧场应该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求。不同特征和背景的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存在差异,例如,有些身体不便的老年人很难参与成为一人一故事剧场的演员或者外出观看演出,针对该类长者运用一人一故事剧场来进行社区服务是很困难的。不过,随着时代技术的发展,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网络实现观看需求,即老年人通过远程故事分享,剧团成员通过网络进行现场直播,同样可以得以服务。因此将一人一故事剧场应用于社区养老服务时要在充分了解老年人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只有做好实际调研才能使服务更有效。
(二) 注意敏感性和同理心
与老年人一起工作,无论老年人作为演员或者观众,社会工作者或其他社区养老服务者都应该注意敏感性和同理心。进入老年,部分身体机能会逐渐衰退,因此,服务者应该更加有爱心和耐性,对长者的身体及心理情况有一定的敏感性,例如老年人听力可能出现衰退,一人一故事演出者应该提高音量或借助设备以让长者可以清晰地听到演出对话及音乐。在平时的排练或演出中,服务者也应该注意老年人演员的困境和需要,及时给予引导、回应和处理,再根据所观察情况,制定出相应的介入服务,这也有利于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体现。
(三) 注意人际互动
老年人有情感支持的需求,这实际上需要人际互动来实现,因此,运用一人一故事剧场时,应该注意老年人间和老年人与其他人之间的互动,这才能够更有效地满足老年人的情感支持需求。
(四) 适当吸引和奖励
一人一故事剧团的建立一般都是以非营利的性质运行,主要依靠参与者的奉献精神与责任意识来维持。对于剧团演员,社会工作者应该协助其获得经费支持及相应的精神鼓励。针对老年人剧团演员这一方面,要考虑到参与一人一故事剧团一般都是低龄或身体健康的老人,但他们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在帮助他人中取得快乐的成就感会逐渐递减,而疲劳感会随之产生,另外,对于自身未来养老保障的不确定性也会影响其参与的积极性。因此,应该设立适当的吸引和奖励。可以设立有偿激励机制以吸引老年人的参与。参考或引入时间银行机制,针对老年人的服务进行服务时数记录,他们可以获得其他人对其的养老服务时数。也可以进行物质奖励,例如,参与作为剧团演员的老年人可以根据表现获得一定的生活用品奖励,这可以满足老年人的物质奖励需求和认同需求从而吸引他们的参与。服务提供者也应该争取获得财政支持,一个有财政支持的项目代表其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和专业性,这也有利于吸引老年人参与。
(五)规范化培训与管理以保证质量
虽然一人一故事剧场并不要求演员有专业的表演技术,但是作为服务提供者,演员都应该接受过规范化的培训,并且日常要保持一定的排练时数,也应该邀请相关老师进行课程讲解持续提升演员的理论水平,这样才能保证演出时的质量。社区可以设置岗位,由专业社会工作者或其他社区养老服务者对一人一故事剧团进行日常管理与维护,也应该促进老年人演员间的相互监督,共同为剧团发展而努力。另外,作为一种创新的服务技术,也应该注意它的科学性,因此相关服务者应该进行专业评估,这也有利于管理和保证质量。最后,相关服务提供者应充分整合和拓展社区养老服务资源,以有助于社区一人一故事剧团的专业发展和资源拓展。
(六)以老年人为中心,强调老年人的参与
老年人是社区养老服务的核心,因此一人一故事剧场的引入核心也是为老年人而服务,因而更应该坚持以老年人为中心,老年人应该是主动的项目参与者,剧团的成立、排练、演出要体现老年人的话语权,使其能够作出更多的决策,调动老年人参与社区养老服务建设的积极性,不仅要使老年人的一般心理要求得到满足,而且要鼓励其关注群体权益。相关服务提供者要协助鼓励老年人的参与,随着剧团的发展,记住自身身份的转化,即从一开始的引导者转化为协助者,最后完全将自主权交由老年人掌控,让老年人自己主持、组织相关的排练、表演,这也有利于促进主人翁精神和达至自身主权。
(七)适应国情,符合我国长者特点
一人一故事剧场作为外来新兴剧场形式、技术,引入本土必然要进行技术创新和本土适应,因此,将一人一故事剧场应用于社区养老服务要适应本国国情,每个国家老年人都有其自身的独特需求,例如,失独家庭在中国就是一个特殊时代所产生的无可奈何的悲剧,一人一故事剧场可以关注国内失独家庭的心理创伤议题。另外,针对中国有些老人好面子的特点,运用一人一故事剧场时也应该注意和考虑相关特征,表演时不会使故事分享者感到难堪。再者,中国作为一个有丰富文化的国家,一人一故事剧场的引入可以结合相关的传统艺术、民族特色以吸引不同特征的老年人参与。
六、结论( Results And Discussion)
现时的一人一故事剧场虽然在我国有一定的实践,但是相关系统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社区养老服务在我国的发展也比较短,笔者对一人一故事剧场在社区养老服务中的应用作出了一些思考,通过技术掌握和介入优势对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一人一故事剧场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应用的具体策略提出七点建议,分别是应该注意充分考虑不同特征老年人的需求、注意敏感性和同理心、注意人际互动、适当吸引和奖励、规范化培训与管理以保证质量、强调老年人的参与,坚持以老年人为中心、适应国情,符合我国长者特点,具有一定的开创性和科学性。
但是本思考也存在很多不足,具体为:第一,具体策略的创新需要补充。笔者由于自身水平和理论掌握的局限,未能了解和掌握社会工作的前沿方法,并且没有充分借鉴其他戏剧理论、戏剧形式对一人一故事剧场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应用的具体策略进行补充。第二,具体策略构想缺乏现实实践经验支撑。由于实务经验的局限,仅仅以理论层面进行思考,在以后的探究当中应该再增添相关的实践经验进行思考、探究。总之,以一人一故事剧场在社区养老服务的应用还需要在实践和研究中不断完善推进。
注释:
①曾昱社区养老服务 — 中国城市养老服务保障的新选择[J]天府新论,2006(4):106
②王承慧美国社区养老模式的探索与启示[J]现代城市研究, 2012(8):38
③郑黛绍高伃贞与他的朋友一人一故事剧场介绍[J]艺教观点, 美育2017(202)
④沈圣杰,于晔,张瑜雪戏剧治疗在中国社会工作情境中的应用研究[J]戏剧之家, 2017(23):7
⑤谭祖雪,吴金斌戏剧理论在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中的运用 — 以“小童大义”项目为例[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2017(34):77
本文对原文献做了节选,原文请参考如下文献详情查询:
[1]郑黛琼高 贞与他的朋友一人一故事剧场介绍[J]艺教观点,美育,2017(202):58-64
[2]李霄龙简析一人一故事剧场的演出结构[J]时代文学, 2015(1):231-232
[3]林文兄浅析社会工作与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创新[J]现代交际,2018(6):86-87
[4]潘丽楠,季丹丹老年小组社会工作项目评估研究 — 以YS 社区“长者故事会”为例[J]才智,2017(31):242-243
[5]路晓丹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探索[J]现代交际,2017(17):60-62
[6]王建萍社会工作视角下农村长者情感支持分析 — 以广州市G镇为例[J]现代交际, 2017 (24):63-64
[7]许爱花社会工作视阈下的机构养老服务[J]江淮论坛, 2010(1):128-123
[8]李玲在即兴中找到本真 — 一人一故事剧场与人的异化[J]习得攻略, 2014(8):113
[9]沈圣杰,于晔,张瑜雪戏剧治疗在中国社会工作情境中的应用研究[J]戏剧之家, 2017(23):6-7
[10]谭祖雪,吴金斌戏剧理论在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中的运用 — 以“小童大义”项目为例[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2017(4):72-80
[11]涂宇明创作性戏剧活动对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的作用[J]文学教育,2015(5):60-61
[12]刘睿戏剧疗法及其在社会工作中可能的应用[D]安徽: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 2013
[13]夏辛萍时间银行: 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新模式[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10):2905-2907
[14]王承慧全面连续、集约高效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体系规划思考[J]城市规划, 2013(10):90-96
[15]王晓峰,刘帆,马云博城市社区养老服务需求及影响分析 — 以长春市的调查为例[J]人口学刊,2012(6):34-39
[16]王琼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 — 基于全国性的城市老年人口调查数据[J]人口研究, 2016(1):98-111
[17]吕学静,康蕊京冀两地农村社区养老发展困境的实证研究[J]人口与经济, 2016(1):108-116
[18]王承慧美国社区养老模式的探索与启示[J]现代城市研究,2012(8):35-44
[19]张强,张伟琪多中心治理框架下的社区养老服务:美国经验及启示[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4(4):122-127
[20]徐守勤社区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社区医学杂志, 2005(8):33-35
[21]曾昱社区养老服务 — 中国城市养老服务保障的新选择[J]天府新论, 2006(4):104-107
[22]蔡中华,安婷婷,侯翱宇城市老年人社区养老服务需求特征与对策 —基于吉林市的调查[J]社会保障研究, 2013(4):45-49
善意的谎言无碍于诚信
“谎言”之所以称为“谎言”,是因为它是虚假的、不真实的、骗人的话语。一个人如果经常有谎言流与口中,从而去哄骗他人,久而久之,他便会失去人们的信任。就如同《撒谎的孩子》文中的那个孩子一样,每天都喊“狼来了”以寻求刺激、开心,而当狼真的来时,他只有一个人独立去面对,自己去承受,再怎么喊叫也无济于事,也不会有人再来帮助他。因为,可能来帮助他的人已经习惯了他的喊叫,以为又是他在“逗你玩”呢,可见,谎言有碍于诚信。
但是今天,我们谈到的“谎言”,还有个定语——善意的,加上了这个限定词后,谎言的本质也就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善意的谎言”是人们对事物寄托的美好愿望,是人们善良心灵的对白,是人们彼此之间相互安慰的一丝暖意,是人们心底里流露出来的一种柔情……谁也不会去追究它的可信程度,即使听到善意谎言的人明知道是谎话,也一样会去努力相信,不会觉得说谎者的虚伪,有时还要从心里感激呢。
当一位身患绝症的病人,被医生判了死刑时,他的父母、爱人、子女以及所有的亲人,都不会直接地告诉他:“生命已无法挽救”,“最多还能在这个世界上活多久”之类的话。虽然这些都是实话,但是谁会那样残忍地如同法官宣判犯人死刑一样,向已经在病痛中的亲人以实情相告呢。这时,大家就会形成一个统一的战线,闭口不谈实情,而以善意的谎言来使病人对治疗充满希望,让病人在一个平和的心态中度过那残年余日。难道这会有碍于诚信吗!
当一个不韵世事的孩子,突然遭遇不幸,失去了自己的亲人,该怎样向他说明自己的亲人到哪里去了呢。我们觉得最好的办法还是:暂时不要告诉他真实情况,只是说到很远的地方出差去了,或者是在国外学习工作之类的。待孩子懂事了,有了一定的承受能力的时候,再以实情相告,孩子也会理解亲人的做法,不会因为没有早知真情而生气的。难道这样的话也有碍于诚信吗!
当一个正在外地执行任务的军人的母亲病入膏肓,炎炎一息的时候,多么希望能见上儿子最后一面啊,但是,儿子是不能回来的,不能为老母亲尽一点孝心,照顾一下曾经为儿子操碎了心的母亲,他非常歉疚,也很是惦念。而老母亲非常理解儿子,告诉身边的亲人,自己走了以后不要告诉远方的儿子,不能让他分心,要说病情已经稳定,让他安心为国尽忠。难道这样善意的谎言有碍于诚信吗!
所以,我坚持认为:善意的谎言不仅无碍于诚信,而且还会极大地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和感情,对社会稳定亦有不可磨灭的作用。建议大家:善意的谎言该用则用,跟诚信与否没有太大的厉害冲突。
我们知道,人们身处在这个社会,背负着许许多多的义务,而义务与义务之间有时候是会存在矛盾的,当一个义务凌驾于另一个义务之上时,就要缓解另一个义务。因此,善意的谎言的本质是一种更紧迫更重要的义务,而这种义务是要以缓解诚信义务为代价。
很久以前,西方有位哲人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能引起人内心深深地震动:一个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个就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诚信。显而易见,没有什么比心灵美更美丽无邪的,而诚信恰恰是内心美的表现之一。我想对方同学从中不难看出,既然是谎言就有碍于诚信,其获得的效用和好处,终究还是要以牺牲诚信为代价的。
在此我想请问对方同学,当一个人在失去了诚信之后,他的出发点还是善意的吗?
对方辩手请注意,今天我们辩论的题目是善意的谎言是否有碍诚信,而不是谎言是否有碍诚信。
首先,《现代汉语词典》解释“谎言”为不真实的话,在感情色彩上显然是中性的。出于不同的目的说谎,将导致迥然相异的结果:一种出于损人利己的目的用狡猾奸诈的手段骗人,它是恶意的欺诈,必然会导致社会道德的沦丧和秩序的混乱。另一种出于有利他人的目的把真实情况隐藏起来,它是善意的隐瞒,将会让感情更融洽,社会更和谐。因此,善意的隐瞒和恶意的欺诈从动机到结果都有着天渊之别,不可混为一谈。当贫穷的母亲把仅有的饭菜留给儿女,同时隐瞒了自己还饿着肚子的事实,难道您还要指责善良崇高的母爱“不诚信”吗?
第二,何为“诚信”?诚实守信也。古人早就倡导“诚”和“信”,强调言行一致、知行合一;诚信原则要求人们自觉守法、真诚守信。却没有一个是简单化地要求人们100%地说大实话。不分情形地说大实话是极其可怕的:战争中你能把我方的军事情报向敌人俱实以告吗?商场上你能把你的商业机密向对手和盘托出吗?因此,既然诚信原则并不意味着简单化的100%真实,那么在必要时候的善意隐瞒就不会与诚信原则发生矛盾。
第三,善意的谎言作为一种正确而友善的处世方式,其动机、目的和结果无一不与“诚信”相一致。社会弘扬诚信的意义在于培养人的高尚道德情操,建立起人际间互信、互利了良性互动,而那些充满仁慈和恻隐之心的善意的谎言用样是为了使感情更融洽、生活更温馨、社会更和谐。“大学之道,止于至善”,出于同样的善意,二者之间便是密切统一的。综上,重申我方观点:
第一,谎言视其本质差异分恶意欺诈和善意隐瞒,二者不可混为一谈。
第二,“诚信”并不意味着不作具体分析的100%真实,特定情况下,善意的隐瞒是并不可少的。
第三,善意的谎言与诚信原则从目的到结果都相一致。
因此,我方认为:善意的谎言不妨碍诚信。
(作者:于露 09月25日09:31)
[正方]:
主持人、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非常高兴在此就善意的谎言是否有碍诚信的论点提出自己的意见。以下就是我方的看法:
善意的谎言本身即是谎言,这一点是无庸质疑的。谎言,说谎是欺骗,欺骗是不道德的,不道德的事不得人心,这些都是打小师长们就谆谆教诲过。但我们扪心自问,又有谁没有说过谎言呢?无论是对自己的亲人、朋友、还是不相识的人,目的也有很多种,但当我们给谎言加上一个“善意”时,仿佛大家都可能接受了,这正是人性的弱点的集中表现。
马克•吐温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当你拿不定主意时,就说实话。它将令你的对手感到窘困,令你的朋友感到释然。”因此,心理学专家们的观点是:不要轻易扯谎,哪怕是善意的谎言。
(作者:吴蕴惠 09月25日09:35)
[主持人]:
请正方二辩发贴 (作者:张璇 09月25日09:35)
[主持人]:
请反方二辩发贴; (作者:张璇 09月25日09:37)
[反方]:
当贫穷的母亲把仅有的饭菜留给儿女,同时隐瞒了自己还饿着肚子的事实,难道您还要指责善良崇高的母爱“不诚信”吗?其实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善意的谎言的影子,从病榻前含泪的安慰到委婉拒绝时的客套,从爱人间的海枯石烂到诗人笔下的绮丽夸张,但它们都没有那么可怕,让对方辩友谈“谎”而色变。 (作者:姜燕 09月25日09:41)
[主持人]:
请正方三辩发贴; (作者:张璇 09月25日09:42)
[正方]:
主持人、各位评委,大家好!
对方二辩请注意,即使是善意的谎言,但作为谎言本身,已是与诚信相悖的行为,所以,无论谎言是否处于好的目的,作为谎言本身必然会有碍于诚信。所以,在此我要大声疾呼,让我们拒绝善意的谎言,共同打造诚信社会。 (作者:姜文兵 09月25日09:43)
[主持人]:
请反方三辩发贴; (作者:张璇 09月25日09:44)
[反方]:
对方一辨论述中,指出当一个人面对两种义务时,当彼此矛盾时,要缓解另一方义务。但正方一辩并没有论述善意的谎言与诚信是矛盾的啊。怎么能直接下结论,善意的谎言一定会缓解诚信义务呢?
请对方辩友注意,我方一辩已清楚陈述,谎言本身应具有欺骗的功能,只有恶意谎言才是出于欺骗,请正方不要把“谎言”概念的外延缩小。
(作者:陈跃明 09月25日09:47)
[主持人]:
请正方四辩发贴; (作者:张璇 09月25日09:47)
[正方]:
请对方辩手注意,您们的辩词存在很大的疏漏.我们认为区分事物首先应先从定义入手进行阐述,综合康熙词典的释义,善意的谎言就是不事实求是,说假话、虚话,夸大、掩盖、歪曲事实真相。从善意的谎言词组结构入手进行分析,其属偏正短语,中心词是谎言,因而善意的谎言本质上就是谎言。善意的谎言其动机虽然为善意,但因为善意本身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而屡屡被一些“职业骗子”所利用――这是不争的事实。“谎言”的本身是阴暗的,事物的好恶不由事物的目的去衡量,善意的谎言本身即是假话。尽管其褪去了丐服穿上了旗袍,可是依然摆脱不了其谎言的本质,而谎言就意味着欺骗,因而就有碍诚信。善意的谎言的出发点是善良的,但是往往这种谎言一旦戳穿,对对方的伤害会更深,作为谎言本身,已是与诚信相悖的行为。
在中共中央公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的20字道德规范中,"诚信" 是一个很重要的规范,诚信就是求"真",就是追求正义。古人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说的:“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通过上述多方面的分析,我们认为无论谎言是否处于好的目的,作为谎言必然会有碍于诚信。 (作者:姜文红 09月25日09:49)
[主持人]:
请反方四辩发贴; (作者:张璇 09月25日09:50)
[反方]:
善意的谎言与诚信是不同范畴的道德规范,不会发生矛盾,就象汽车不会撞上飞机一样。
诚信:信,中国文化中“信”与“义”构成“信义”,是一种人文精神,做人的准则。“信”与“诚”相连,形成“诚信”这一道德规范,是泊来品,近代西方法学先贤提出“契约社会”的概念,人与人各种的关系都是契约关系,在这样的社会中,诚信是社会道德的最底线,我国建立市场经济后,要建立规范的有序的市场,诚信也就成了最重要的准则。所以,现代意义的“诚信”是市场运行的道德准则。
善意的谎言,从出发点和结果看各种各样的善意的谎言,都是为了保护对方的情感,维护对方的心理健康和愉悦,是一种人文精神。由于善意的谎言的存在,世界变得更美好,更温馨,更和谐,世界才会充满爱,充满阳光,儿童健康成长,老人尽享晚年,病人充满希望。
所以,这是两个不同领域的道德准则,不会相互冲突,相互矛盾,善意的谎言不会妨碍诚信。
善意的谎言不是“谎言”(恶意的谎言),就象大海里的鲸鱼不是鱼,鼠标不是鼠。 (作者:黄宗德 09月25日09:54)
[主持人]:
现在进入提问阶段。首先请正方一辩发贴提问; (作者:张璇 09月25日09:54)
[正方]:
请对方一辩注意,既是谎言?何来善意?!即是善意!何必撒谎?!
谎言虽然为善意,但作为谎言本身,已是与诚信相悖的行为,所以,无论谎言是否处于好的目的,作为谎言必然会有碍于诚信。
与民族精神来一次暮然回首,原来那诚信竟在灯火阑珊处。隔着几千年的长河,依旧可以清晰地听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宛如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一个人如果丢失诚信留下的就是虚伪:一个企业如果丢失诚信将面临破产然机;而一个民族如果丢失诚信将会对堕落与死亡!
守信了诚信就守信了一方净土,守信了诚信就留信了成功,守信了诚信中华民族才能永恒。
在此我想请问对方同学,当一个人在失去了诚信之后,他的出发点还是善意的吗?
(作者:徐劲艳 09月25日09:56)
[主持人]:
请反方一辩回答,提问 (作者:张璇 09月25日09:57)
[主持人]:
抓紧时间回答 (作者:张璇 09月25日10:02)
[反方]:
请对方辩手注意,我们今天我辩题是善意的谎言是否有碍诚信,而不是讨论不诚信的人是否还有善意。请搞清楚因果逻辑。对方辩友说既是谎言何来善意,是否对善意的谎言的存在表示怀疑,既然不存在善意的谎言我们今天的讨论还有意义吗? (作者:于露 09月25日10:03)
[主持人]:
请正方二辩回答,提问 (作者:张璇 09月25日10:03)
[正方]:
没有必要,我们坐在这里辩论干吗
所谓善意的谎言也可能导致不可预见的后果。并举出实例:某人身患绝症,为了让他平静地度过余生,亲朋好友一致把他瞒过,这其中绝无恶意,也绝无私利,但往往未能尽如人意,欺骗无法持久,反而使病者失去了配合治疗的理性和处理个人事务的时机。女哲学家西塞拉•波克警告说,这种谎言会置人于人格大滑坡的边缘。她在《说谎,公共和私生活中的道德选择》一书中写道: “ 心理上的障碍荡然无存,辨别真伪的能力更加模糊,自认为谎话不会被识破的概念可能趋向偏执”一些对说谎现象颇有研究的心理学家建议, 任何人如果想对朋友、亲人、同事说些“ 善意的谎话”之前,最好能好好考虑一个涉及心理反应的问题,即对方如果知道了真相后会感谢你的好意,还是会觉得对你的长期信任被你伤害了。 (作者:吴蕴惠 09月25日10:07)
[主持人]:
请反方二辩回答,提问 (作者:张璇 09月25日10:07)
[反方]:
对方辩友已经承认了善意的谎言的存在。亲朋好友并不会影响治疗,实际上是为了更好的治疗,压力只会影响病情。一个母亲与丈夫离婚了,当时孩子还不懂事,这位母亲告诉孩子,你的爸爸是一位海员,现在在国外,过些日子就会回来的。孩子对生活充满期望,从来没有因为自己家里缺少一个成员――爸爸而苦恼过,自卑过。后来,母亲梅开二度,又找了新的丈夫,建立了新的家庭,于是她又对孩子说:你爸爸从国外回来了。于是,孩子同爸爸之间没有任何隔阂,情同父子,父亲因为孩子没有见外,也对孩子视如己出。每日给孩子辅导,孩子健康成长,成为名牌大学的学生。等到有一天,孩子大学毕业了,她终于发现自己的爸爸不是亲爸爸,她虽然也哭了,也为自己受到欺骗而苦恼,但是,他终归会明白,母亲这样做是对的,否则她不会有快乐的童年,不会有健康的心理,不会有良好的学业成就,不会有美满的家庭,不会有……(太多太多)。
请问对方辩友自问,世上有哪一位会因为善意的谎言而怀疑对方的人格和诚信呢? (作者:姜燕 09月25日10:15)
[主持人]:
请正方三辩回答,提问 (作者:张璇 09月25日10:16)
[正方]:
“善意的谎言更多的是借口” !
任何使用借口的人都想用它来保护自己或别人。帮助我们挽回面子,以便能忍受挫折。
盖斯梅尔说过:“认为自己比真正的自己好,是相当普遍的现象。”人想出来的借口有时出乎意料。为什么人要自欺欺人美国幽默作家赖得乐指出:“大多数人不是生活在现实当中,而是生活在幻想里,尤其是对自己的幻想。”话又说回来,了解自己与朋友的真象有时非常残酷,最好还是不要知道的好。
然而大多数借口都有破坏性。不自觉地使用借口,即使不会愚弄别人,也会愚弄自己。所以我请对方认识到,多点诚信,少点借口!同时我想问对方,如果大家都有这种观点,如何打造诚信社会,如何使我们的国家在诚信上有更大发展?
(作者:姜文兵 09月25日10:24)
[主持人]:
请反方三辩回答,提问 (作者:张璇 09月25日10:25)
[反方]:
人们总是对谎言习惯性地给于贬义。这是因为当今社会诚信危机,其实谎言是中性的。即使当今社会提出诚信道德,也没有要求在各种环境下都要讲大实话,不允许谎言的存在,善意的谎言不是“谎言”(恶意的谎言),与诚信不相矛盾,是有其存在空间的,如果大家对“谎言”两字不喜欢,我们可以介意语言学家再造一个词,诸如“虚言”、“婉言”来确却表达善意谎言这一语意。
善意的谎言,抛开了丑陋,而来到美丽的世界!
善意的谎言,摒弃了自私,而来到诚信的人间!
请对方辩友举出实例,有谁因为善意的谎言而受到伤害?造成诚信的失损?
(作者:陈跃明 09月25日10:29)
[主持人]:
请正方四辩回答,提问 (作者:张璇 09月25日10:29)
[正方]:
您没有正面回答正方三辩的问题,我认为即使谎言是善意的,其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比比皆是.何须举例.这种负面影响对诚信的破坏往往是比较隐蔽,是一种慢性中毒.无视这种毒害,无疑是掩耳盗铃.我想请问对方辩手,您们口口声声说善意的谎言与诚信是两个范畴,请您们就善意的谎言准确下一个定义? (作者:姜文红 09月25日10:36)
[主持人]:
请反方四辩回答,提问 (作者:张璇 09月25日10:39)
[反方]:
正方三辩所说“善意的谎言更多的是借口” ,这句话需要不需要论证?在没有论证的前提下,是否可以直接引用?正方三辩直接论证“借口”的危害,是有严重逻辑错误的。同时,我发现对方辩友在多处存在逻辑错误,在此,不一一列举。
我方要求对方列举实例,对方却说实例比比皆是,还是没有举出一例。
善意的谎言是人人尽知其意的,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何须再下定义呢?
正方三辩反复强调善意的谎言是慢性中毒,有隐蔽性,可是并没进行严密的论证,也没有举出一个实例,而是直接下了结论,我方不能苟同。
请问对方辩友,善意的谎言到底怎样破坏诚信的?
(作者:黄宗德 09月25日10:46)
[主持人]:
请正方一辩回答 (作者:张璇 09月25日10:47)
[正方]:
张辉学友,您好!
非常感谢您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我们一定不辜负全体师生的期望. (作者:姜文红 09月25日10:52)
[主持人]:
一辩回答 (作者:张璇 09月25日10:53)
[正方]:
当两人正在执恋之中,双方承诺永不变心,但后来还是分手了,这个当时是善意的谎言,后来受害方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1+1=2是不是需要我们这一带人继续来论正,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就好比是善意的谎言是借口这个观点一样 日本不顾史实、扭曲历史,得到的是大部分亚洲人民的强烈谴责。当德国总统虔诚地向二战受难者致忏悔时,他得到的不仅是诺贝尔和平奖,更有世界人民的理解与宽容。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能始终以一颗公正的心来对待和评价客观事物,那么一定会营造出一种诚实明净的氛围,而不是尔虞我诈的恶性循环。
朱F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以诚立身,以信交友,是我国传统道德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维护经济正常运行、推进体制创新、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举。目前,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和人们价值观念的嬗变,一些领域和个人的信用匮乏,已日益成为令人切齿的社会公害,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正如对方一辩所述,谎言何来善意,既是谎言就有碍诚信,请问对方辩友,诚信是什么我们这个社会缺少的是什么 (作者:徐劲艳 09月25日10:54)
[主持人]:
提问阶段结束,现在开始自由辩论。请正方首先发贴。 (作者:张璇 09月25日10:55)
[正方]:
我方认为所谓善良的谎言是有碍诚信的,当然这里的谎言并非人们通常说的令人震惊的骗局,而只是对配偶、亲戚和朋友的做法、意见或观点假装表示肯定或支持(其实并不赞成)的谎言。
这里以南加州的一个名叫汤姆的公司经理为例。汤姆每年与太太以及儿子到岳母家度感恩节。他其实很不喜欢吃岳母做的一种“有特色的”南瓜馅饼,但却对岳母说她的馅饼做得多么可口,以避免伤害她的情感。“这样做有错吗?”汤姆在向心理医生咨询时问道。这是一个不少人都会提出的问题。这名心理学家让他从岳母的角度来看待这种谎话。假设有一天,汤姆的儿子在外婆面前吐露了实情,岳母发现了汤姆的真实感受,她是会告诉汤姆“谢谢你的好意?”还是会感到情感上受到伤害,说:“这些年你怎么能这样一直误导我?你还向我隐瞒了什么?”而且,汤姆的岳母又会对自己产生何种疑问?汤姆的儿子也要模仿父亲扯谎吗?他会怎样看待父亲的人格?他今后会再相信自己父亲所说的话的吗
一位小说家曾写过这么一句话:“当我们第一次尝试扯谎时,我们就陷入了自己编织的紊乱之网。”
我方认为反方在一些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上存在根本性的错误,诚信是建立在彼此的坦诚以待的基础之上,任何的欺骗即使是所谓的"善意"的谎言可以说是与"诚信"完全悲道而弛的关于"善意"的谎言的概念我想在此就不需要再论证了,已经分析的很明白了 (作者:吴蕴惠 09月25日10:56)
[正方]:
讲求诚信,古已崇尚。历史回溯到公元前359年,秦朝商鞅立法欲以诚信富国强兵。“南门立木”的典故就此上演。商鞅法行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时至我国加入WT0和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倘若让假冒横行,信誉丧失,则将对经济生活造成巨大的危害,给社会生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失信浊流必将像瘟疫一样侵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步伐。回眸切肤之痛,切实倡导诚信、惩治背信,健全信用道德规范和信用法律体系,已是刻不容缓,时不我待
请问正方对友,谎言何来善意,既是谎言就有碍诚信,请问对方辩友,诚信是什么我们这个社会需要的是什么 (作者:徐劲艳 09月25日10:59)
[主持人]:
对方回帖呀 (作者:张璇 09月25日10:59)
[反方]:
对方辩友所例举,热恋中的情人彼此承诺永不变心,但后来又分手,这不是善意的谎言,而是恶意的谎言。是对对方情感的欺骗,不能佐证恶意的谎言具有欺骗性。 (作者:于露 09月25日11:00)
[正方]:
我们要拒绝谎言,坚持诚信。如何才能避免反方在工作生活中所遇到的尴尬?我方以为:
一开始拒绝,就不会出现后来的尴尬局面。我们现在生活在坦诚不受欢迎的时代里。
“你可不要说隔壁大妈戴的帽子难看,听见没有?”
“你要跟新班主任说‘非常高兴您成为我们的班主任’!”
我们说类似的话并不是自己由衷的想法,而是挑一些不让人伤心的好话说给对方听。这是因为我们认为,生活中不能缺少善意的谎言。
我们从相反的角度看这个问题好吗?某个人戴了一顶很难看的帽子,我们可以实事求是地告诉人家确实不太好。这是因为,总说善意的谎言也会给你带来麻烦。因此,要学会何时说真话,何时说善意的谎言,要不就会导致无法辨别真假的结果。
举一个例子,假设你周末接到一个不太亲密的朋友的生日邀请,你并不想去,但拒绝了又怕对方生气,答应得模棱两可。时间过得很快,眼看快到朋友的生日了,你还是不想去,现找了个理由告诉对方你不能去了。你想一想,这时对方会怎么看你?对方肯定看得出来你不情愿去,一定会很生气。
当初你没有拒绝,结果还是让朋友生气了。假如接到邀请时就表明态度会是什么样呢?
“受到邀请我感到非常高兴,但是我不能去,因为那天我在城里有事。”
假如一开始拒绝,就不会有后来的尴尬。
(作者:姜文兵 09月25日11:01)
[反方]:
欺骗肯定是谎言,而谎言不一定就是欺骗。
谎言有恶意与善意的两种。说谎是人的一种本能,至于是否诚信,关键在与哪种谎言。那么恶意的谎言当然可以说是欺骗,恶意的谎言是为说谎者谋取利益,以强烈的利欲,薄弱的理性,把他人当作靶子,不惜伤害他人的行为,是一种损人利已的行为表现。心术不正的人,不管如何伪装,如何花言巧语,如何绞尽脑汁为自己恶意的谎言冠上善意的高帽,其所说的谎言都带有恶意目的性。可善意的谎言则不然,它是出于善良的动机,以维护他人利益为目的和出发点的。善意的谎言本身的性质决定它并非恶意,而是建立在内心之诚,之善的基础上,本身善良的人在某种状态下“被逼”说出的谎言是善意的,这种谎言对主体来说是一种友善,一种关心。这种谎言也是一种处世的方式,是一种替人着想的品质的体现显然,善意的谎言无碍诚信。没有谎言的世界如同没有灰尘的地球,是不存在的,关键是我们怎样去利用它。善意的谎言不妨碍诚信。
(作者:陈跃明 09月25日11:02)
呵呵,累死了!
传统孝道之现代转换
陈秀鸿
(福建教育学院政史系, 福建福州350025)
摘要: 传统孝道具有二重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批判继承传统孝道, 倡导孝敬父
母, 对调节代际关系, 实现家庭和睦, 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必须推陈出新, 实
现现代转换, 建设新型家庭美德。
关键词: 传统孝道; 二重性; 建设
中图分类号: B8231 文献标识码: A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十分强调反映亲子伦理关
系以及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孝道”, 认为其是儒家
伦理道德之首, 是几千年来为社会普遍宣扬、普遍奉
行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从效果上看, 孝是一种管
理手段, 它将礼法的外在约束与道德的内在约束相
统一, 为“修齐治平”的目的服务。在当前我们进行适
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之家庭美德建设以构建和
谐社会的进程中, 种种事实表明, 传统孝道仍有保留
和发扬光大的价值, 实现其现代转换势在必然。
一
传统孝道荡漾着二重性的色彩。正是这一色彩
使得传统孝道历经各个朝代、各种意识形态而不衰,
使得对它的批判继承发掘成为可能。它既表现了人
民大众敬老养老的优良道德传统, 又被统治阶级所
利用, 作为欺骗、愚弄人民大众的精神鸦片。
首先, 从道德范畴上看, 孝具有二重性。
在阶级社会里, 任何一种道德范畴或道德行为
准则的提出, 都有它的阶级利益基础。正如恩格斯说
的:“一切以往的道德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
状况的产物。而社会直到现在是在阶级对立中运动
的, 所以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1]当然我们在强调
道德的阶级性时, 并不否定道德具有全民性的成分
和因素。道德不可能只具有阶级性而无全民性; 或相
反, 只具有全民性而无阶级性。这是由道德的最深层
本质决定的。一切阶级社会的道德都是具体的阶级
意义与一般意义的统一, 孝亦不例外。
从阶级意义上看孝。例如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
违。”[2]即所谓孝, 就是不要违背“周礼”。这是具有明显的阶级性的, 完全压抑了子女的进取精神与创造
能力, 是对子女自我意识和人身价值的根本否定。如
果今天再提倡“无违”, 显然不合时宜。又如子曰:“父
母在, 不远游, 游必有方。”[2]在经济横向发展的今日
社会, 不可能父母在不远游。现在的人都已是社会的
人, 而不只是家庭的人。他们不仅要对父母尽责, 更
要对国家尽责。再如封建社会某些孝子典型的树立,
包含着许多愚昧残忍的东西, 背离了人的正常心理,
在社会上培植起一股愚孝的风气, 带有浓厚的宗法
性、阶级性。诸如此类, 均属孝概念的特殊意义, 具有
明显的局限性、等级性, 成为压抑青年人之独立性、
创造性的工具, 是传统孝道发展的异化状态。
首先从一般意义上看孝。传统孝道中包含着一些
具有普遍意义的内容, 即其不仅仅适用于一个社会、
一个阶级或一个时代。例如传统孝道中的养亲、尊亲、
敬亲思想不论哪个阶级、哪个时代都需要。孙中山先
生在《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的演讲中说:“现在世界中
最文明的国家, 讲到孝字, 还没有像中国讲得这么完
全。所以孝字更是不能不要的。”毛泽东同志在1959
年回故乡韶山时曾深有感慨地说:“***人是唯物
主义者, 不信神鬼。但生我者父母, 这还是要讲的”。又
如“陆绩怀橘以孝母”、“李密陈情报母”等折射其对父
母恭敬有加, 眷爱情深。再如木兰代父戍边等, 则反映
了奋不顾身救父辈于危难的孝行, 千百年来为人们所
颂扬。如此等等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仍有裨益,
我们要创造性地加以继承发扬。
其次, 从孝的功能与作用上看, 亦具有二重性。
一方面, 封建孝道体现了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关
系的地主阶级道德原则, 是为封建专制服务的。自西汉始, 统治阶级就把孝道扩大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
以孝治天下, 形成系统的孝道。不仅认为“君子之事
亲孝, 故忠可移于君。”即所谓移孝作忠, 忠孝合一,
而且提出“三纲”即“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归
纲”。在宋明时期有所谓“天下无不是底父母”,“天下
无不是底君主”。君臣、父子、夫妇之间完全是一种统
治与服从的关系, 毫无原初平等、民主意味。这是封
建等级制度强化在伦理道德关系上的反映, 把忠君、
孝亲引向愚忠愚孝的歧路。传统孝道成为统治阶级
捍卫本阶级利益的道德武器, 成为麻痹劳动人民的
精神鸦片。
然而我们又必须看到, 孝作为一种家庭或社会
伦理规范, 其功能与作用有值得肯定的东西。家庭是
社会最基本的细胞, 只有家庭稳定才会社会安定, 而
孝道在维系、稳定家庭方面具有任何其它道德不可
替代的作用。它植根于亲子间的血缘亲情, 不仅调节
父子关系, 也调节兄弟关系, 成为维系家庭的凝聚
力。传统孝道还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推己及
人的社会之爱, 提倡关心和爱护全社会的老人。这对
于培养人民大众的群体意识、责任意识, 稳定社会秩
序, 治理国家等有着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我们要运
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 对传
统孝道做出正确评价, 并使之古为今用。
二
孝敬父母, 是人类相生相养的自然情感。从以上
传统孝道的二重性分析可知, 传统孝道既有糟粕, 又
有予以保留并且发扬光大的价值。我们既不能沿袭
传统孝道来进行现代家庭美德建设, 也不能割断家
庭伦理发展的历史凭空去创造什么新规范, 而要既
深入批判、坚决破除封建宗法制、等级制的内容, 又
继承发扬、充分利用中华民族尊老敬长等优良传统,
使传统孝道创造性地转换为社会主义的新型孝道。
具体说来:
第一、批判继承传统孝道养亲的合理内核, 让赡
养父母成为社会主义家庭美德的起码要求
养亲是传统孝道的基本内容之一, 是子女对父
母的物质赡养。赡养父母, 早在西周就是孝的主要因
素。《尚书·酒诰》中周公说:“姝土嗣尔股肱, 纯其艺
黍稷, 奔走事厥长上。肇牵车牛远服贾用, 孝养厥父
母。”指出为养父母, 应尽力农事、商务活动。孔子把
养亲作为庶人的重要孝道, 指出:“用人之道, 分地之
利, 谨身节用, 以养父母, 此庶人之孝也。”[3]而且要求
“事父母, 能竭其力”[2],“养则致其乐, 病则致其忧”[3]。
孟子也把物质上侍奉父母作为孝的重要内容。在他
看来,“惰其四肢, 不顾父母之养, 一不孝也; 博奕好
饮酒, 不顾父母之养, 二不孝也; 好货财, 私妻子, 不
顾父母之养, 三不孝也”[4]。扬弃古之养亲其维护宗法
制度的目的, 养亲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要根据
时代需要赋予其新内涵, 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家庭美
德的组成部分。然而在一些家庭中, 有的成年子女以
反对封建为借口, 虐待父母, 遗弃父母, 这是极端错
误的。封建社会曾把赡养父母涂上一些神秘色彩, 现
在我们要做的是剥去“孝”字上的虚伪的外衣, 发扬
亲子间真诚的爱。谢觉哉同志在《爱父母》一文中曾
尖锐地指出:“必须严厉地斥责那些把反封建反资产
阶级思想做不养父母借口的人是无良心和无耻。要
告诉青年们: 侍奉父母不是封建, 不是资产阶级思
想, 而是人类的美德。”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父母有
扶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
父母的义务。”时至今日, 养亲不仅成为社会主义社
会的家庭美德, 更是每个公民应尽义务。
第二, 尊亲敬亲, 让父母得到精神上的慰藉与满足。
传统美德强调必养且敬, 认为作为子女, 不仅要
给父母以衣食供奉的物质之爱, 更要给之以尊重、关
怀使其心情愉快的精神之爱。“今之孝者, 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 皆能有养。不敬, 何以别乎”[2]赡养父母和
尊重父母是相辅相承的两个方面, 二者缺一不可。对
待父母, 只敬不养不为敬, 只养不敬伤其心。孔子认
为要以敬的态度赡养父母, 关心父母的健康, 以敬爱
的心情和和颜悦色的态度对待父母。其学生曾参进
一步发挥老师敬亲的观点, 指出“孝有三, 大孝尊亲,
其次弗辱, 其下能养。”[5]
敬亲是子女对父母的内心感情的自然流露, 体
现了人的文明和教养程度, 是孝道中比养要求更高
的一种孝行, 随着当前我国现代家庭格局的核心化、
小型化发展趋势, 以及空巢家庭的日益增多, 养老敬
老问题更加突出。敬亲并非顺亲。敬和顺看似一字之
差, 却反映了两个时代不同的道德观念。虽然传统孝
道也并非不辨是非而被动地一味依从, 主张父子有
争君臣有争,“事父母, 几谏”, 然而“见志不从”, 也只
能“又敬而不违”,“劳而无怨”而已。父为子隐、子为
父隐, 子女无条件地顺从父母意志仍成为父母与子
女之间不可动摇的法则, 违背之即为不敬不孝。这应
该说是中国道德传统中的糟粕。现代社会人与人之
间的关系是平等的。父( 母) 子( 女) 关系亦不例外。我
们今天讲尊亲敬亲是以平等为前提的, 相互尊重, 彼
此信任。作为晚辈, 不是绝对服从长辈意志, 而是尊重他们的人格, 尊重他们的感情。一位83 岁老人在
手记中这样写道:“晚辈和长辈之间, 真正的赠予机
会似乎不多, 却每天都有。这种赠予可能只是一句和
善的话语, 或者是一封问候的信函。但最重要的是将
自己的真诚融汇进去。”社会主义社会所提倡的正是
这种注重情感性的新型孝道, 与偏重角色性、权威性
的传统孝道有着根本差异。为人子者不仅要在物质
上自愿地赡养父母, 更应注意精神上的赡养, 给予父
母更多的关心和敬重, 让他们得到精神上的慰藉与
满足。
第三、树立为祖国效力、为人民服务和为父母争
光相统一的道德价值观
孝道不仅要求子女对父母尽义务, 而且还要求
他们要立德、立言、立功, 以达到“扬名声, 显父母, 光
于前, 裕于后”[6]的目的。显亲扬亲、光宗耀祖是传统
孝道的重要内容之一。子女们跻身仕途, 努力求取功
名, 以承父志, 实现父母亲对儿女的殷切希望, 从而
为父母祖宗争得荣誉, 进而张扬父母、祖宗的生命。
传统孝道认为孝虽自小家( 庭) 始, 却不能于小家
( 庭) 终, 而要进一步扩展到整个国家。尽孝忠君被视
为封建社会男子的最高德行。孝道在中国封建社会
具有超出家庭伦理范畴的广泛社会和政治意义。
今天重新审视“立身扬名以显父母”及移孝为忠
等, 固然不可否认其带有功利色彩的尊老敬宗观念,
及“以孝治天下”以至塑造孝忠于君的顺民从而保证
封建王朝安然无恙的目的, 但是它把对父母的爱同
对国家的忠相统一, 主张一个人要在社会上建功立
业, 为社会做贡献, 这是值得我们继承的。在社会主
义条件下, 子女必须为父母争光, 但能否为祖国效
力、为人民服务是其能否为父母争光的关键, 也是孝
与不孝的标准。我们反对借孝敬之名而损害国家利
益、集体利益的行为, 也反对借为国家为集体之名不
赡养父母、甚至虐待父母的行为。养亲、尊老敬老不
仅仅是个人的私事, 也不单纯是报答父母的养育之
恩, 而是社会主义家庭领域中的公德, 是全体公民应
尽的义务。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成年
子女应自觉树立起为祖国效力、为人民服务和为父
母添光彩相统一的道德价值观。这也是社会主义社
会所要大力提倡的新型孝道。
第四、实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与家庭美德的和
谐统一
在封建社会中, 所谓孝子, 必须遵守所有的封建
道德; 同样地, 今天的孝子也毫不例外地要遵守社会
主义社会的一切道德, 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有机地统一起来。一般说来, 一个从小在家庭中
受到良好道德教育的人会比较自觉地遵守社会公
德, 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会比较容易地培养起良好的
职业道德品质; 一个人在社会公共生活中逐步提高
的社会公德水平, 以及在长期职业生涯中逐步培养
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又会为其全面履行家庭美德
奠定坚实的基础。难以设想, 一个置社会公德于不顾
者, 一个毫无职业道德的玩忽职守者, 在家会是一个
尽心尽力养亲尊亲的孝子。反之也难以设想一个连
自己的父母都不养不敬的人会尊重别人, 会遵守社
会公德, 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尽管社会公德, 职业
道德和家庭美德存在差别与矛盾, 但应力争达到三
者的高度和谐统一。
三
孝敬父母是全球性的永恒的主题。邓颖超同志
在《尊老敬贤是时代的风尚》一文中说:“古往今来,
那些尊老敬贤、爱老养老的贤人君子, 为世人所传
颂, 成为道德的楷模。今天我们不仅要继承这些优良
传统, 而且应该发扬光大, 从而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
优越性, 让全社会的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
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当前在市场经
济条件下, 批判继承传统孝道, 倡导孝敬父母, 对调
节代际关系, 实现家庭和睦, 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
的现实意义。
第一、倡导孝敬父母不是怀古倒退, 而是对封建
传统孝道的扬弃
由于传统孝道的许多内容悖逆人性, 违反历史进
步的规律, 扼杀人的独立人格与自由意志, 因此自“五
四”以来遭到许多青年知识分子的强烈批判, 这是进
步的表现。但是在批判过程中又把孝的合理部份给否
定了。例如已故学术界老前辈杨伯峻先生就对《孝经》
采取了全面否定的态度, 认为这部书内容陈腐、文字
简陋, 实在不值得一读。这与“左”的思想的影响不无
关系。有人惯于把孝与封建社会联在一起, 把孝与封
建混为一谈, 视孝为一切愚味落后的根源。这就造成
了人们思想上的混乱, 以为倡导孝即是复辟封建专制
制度,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固然学术界一度视孝为禁
区, 不少人怕抓辫子、打棍子、戴帽子而不敢涉足, 但
铸成民族性格的孝道思想并不因此而窒息。它作为人
类的伦理道德, 会随着人类的存在而存在, 只不过会
因历史的发展、变迁而相应地在内容上有所增减, 但
敬亲尊亲的思想永远不会变。今天提倡的“孝”, 是对
传统的扬弃和超越, 它是建立在父( 母) 子( 女) 人格平等前提下子女对父母的道德责任, 是现代家庭中调节
父( 母) 子( 女) 关系不可缺少的道德规范, 也是老人们
得以安享天伦之乐的伦理保障。
第二、倡导孝敬父母, 是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所
必要的
目前, 中国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一点四
五亿, 超过总人口的百分之十一, 且每年以百分之三
点三的速度增长。据联合国有关组织的权威性预测,
到2025 年, 中国老年人口将占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
1/5, 居世界之首。而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 新
旧体制交替。尽管社会养老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不断
发展, 然而, 市场经济的波动性以及新体制的不稳定
性使社会养老将难以取代家庭养老, 预计在今后半
世纪, 家庭养老将继续发挥作用。尤其在农村, 依靠
家庭养老更是老年保障的重要形式。赡养、尊敬自己
的父母, 而且推己及人, 关心和爱护全社会的老人,
大力发展老年人社会保障事业, 这是每个青年人必
须回答的试卷, 也将有效地解决目前家庭美德建设
中存在的缺陷问题, 有效地解决中国进入老年化社
会面临的社会问题。
第三、倡导孝敬父母, 是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建设获得了长足的
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当然也还
有不令人满意的地方。表现在亲子关系上, 随着社会
的发展, 家庭的变化, 传统孝道中的许多积极因素遭
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与破坏, 出现了令人担忧的扭曲
现象, 如长幼地位颠倒, 小辈依赖父辈,“养儿不防
老”等。这些现象与中华民族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相
悖, 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对立。虽为少数, 却
不仅使做长辈的感到精神上的痛苦, 使不少家庭缺
少友爱和睦的气氛, 也破坏了社会风气。鉴于此, 在采取法律手段的同时, 还要从道德观念出发, 大力弘
扬孝敬父母的美德。“孝”有能力把家庭美德建设提
高到一个新水平, 家庭精神文明水平提高了, 必然能
进一步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改观, 从而进一步切实
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从这个意义上
看, 大力弘扬孝敬父母并用法律把“孝”这一传统美
德肯定下来, 培养敬老爱老的良好风尚, 建立平等、
文明、和谐的现代家庭关系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第四、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稳定的
社会秩序
道德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反过
来, 它又会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发展。一方面, 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为养亲敬亲提供了
良好的条件; 另一方面, 敬老爱老风气盛行又为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稳定的秩序。一个孝子, 他
不仅要遵守家庭美德, 而且要遵守社会公德与职业
道德, 把为祖国效力、为人民服务与为父母添光彩相
统一。试想, 一个社会诸如此类的孝子多了, 整个民
族的道德素质也就提高了, 从而带来社会环境的安
定祥和、社会秩序的稳定。这必然能够促进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
参考文献:
[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三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
社, 1995435
[ 2] 杨伯峻论语译注[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0
[ 3] 汪受宽孝经译注[M]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
[ 4] 金良年孟子译注[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
[ 5] 杨天宇礼记译注[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
[ 6] 周月明三字经[M] 成都: 天地出版社, 2005
孤独是常见的老年人心理问题,家里人口众多仍然有老人觉得孤独。老年人孤独的表现有什么呢本文是老人孤独治疗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老人孤独治疗方法1、尽孝是每个子女的责任
摆脱老年人孤独,一方面需要子女和社会共同努力,对离开工作岗位但尚有工作能力和学习要求的老人,需要为他们创造工作和学习的机会。作为子女必须从内心深处诚恳地关爱父母,充分的认识到空巢老人在心理上可能遭遇的危机。和父母住同一城镇的子女,与父母房子最好不要太远。身在异地与父母天各一方的子女,除了托人照顾,要更加注重对父母的精神赡养,尽量常回家看看老人,或经常与父母通过电话进行感情和思想的交流。丧偶的老年人独自生活,感到寂寞,子女照顾也非长久之计,别人都代替不了老伴的照顾,子女应该支持老年人续偶的要求。
2、 创造良好的生活情境
摆脱孤独的最佳方法是创造良好的生活情境。这里有两层意思。子女离巢并不等于断绝彼此的关系。子女离家建立新的生活空间后,老人还应该继续加强与子女的联系,尽量增强两代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给他们适当的帮助。或者,条件许可时,老人也可以在子女家轮流居住,以免独守空房。这就是一种生活情境的创造。
3、继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老年人退休后可以继续学习新知识,看书读报,关心国家大事,有条件者可参加老年大学,充实自己的生活,延缓大脑的衰老,预防痴呆的发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老人不但自我价值得到了提升,而且在学习中排解了孤独。通过学习,还可以加强老人与社会的联系,提升老人自身的社会价值感。
老年人孤独的原因1、老年人的家庭地位发生变化
在我国传统大家庭中,老人是一家之主,在家庭中负担重要角色。作为父母、长辈,他们受到小辈的尊重,很有权威。但是,现在这种传统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儿女结婚后组成小家庭,即使与儿女在一起,也常常由于两代人的代沟,使他们之间在兴趣、爱好方面大不相同,相互问共同语言也很少。此外,老年丧偶,无子女等都会造成老年心理上的孤独感。
2、老人精神上感到孤独
现在不少年轻人认为养老就是满足老人物质上的需求,他们忽略了老人也有精神需求。多回家看看、多陪父母聊聊天,可能比多给点钱更让老人快乐。老年人对幸福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并不是需要多么优越的物质生活,只需要你给予一点关注,给予一点理解。有时儿孙一句宽慰的话语、一个温馨的电话,就会让老人感到慰藉和温暖。
老年人如何娱乐1、老年人可以用音乐来娱乐
一曲节奏明快、悦耳动听的乐曲,会拂去你心中的不快,使你乐而忘忧;此时,体内的神经体液系统处于最佳状态,从而达到调和内外、协调气血通行的效果。一曲威武雄壮、高昂激越的乐曲,可使人热血沸腾、激情满怀,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老年人应该选择那些健康、高雅、曲调优美、节奏轻快舒缓的音乐,达到消乏、怡情、养性的目的。
2、打太极拳可以娱乐又可健身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