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张洁的这篇散文,被这篇散文的情感深深地感动。至情之美文,首先在于文的情韵美丽。本文的情感是浓郁的。在文中张扬着人性美,情感意蕴很丰富。卖灶糖老汉无私疼爱“一个贪吃的,因为生得极其丑陋而又没人疼爱的小女孩”,在那个贫穷的年代,“我”与卖灶糖老汉之间的故事,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朴素而美好的感情;年纪已老,饱经风霜的老汉,给“我”的温情和关爱,温暖了那段岁月,因此“我”对在贫穷和寂寞中形成的友情非常珍视,对逝去的老汉异常怀念;“等我长大以后,我总感到除了母亲以外,再也没有谁能够像他那样朴素地疼爱过我——没有任何希求,没有任何企望的”,从这段文字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不带任何希求、没有任何企望”的无私之爱的歌颂;对这段往事的回忆,可以体会出作者对天真无邪的童年时光的怀念,对人世间温情的渴望。
散文贵在真实,过去的生活情景剧通过散文加以艺术的再现。因而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散文成败的关键。文中的人物浮现着鲜活的面容,他们有着鲜明的精神品质,个性化的口吻,神态毕现,彰显着特有的艺术特色,表现着主题。文学就是人学,因而读书解文中,对艺术作品的人物分析解读是关键。
人物的分析解读要从文中的人物角色的情景剧中看他们的“唱念做打”的情节戏精表演。下面请看;
“我”的人物形象:从“当我刚刚能够歪歪咧咧地提着一个篮子跑路的时候,我就跟在大姐姐身后拣麦穗了”可知“我生活贫穷”;从“那篮子显得太大,总是磕碰着我的腿和地面,闹得我老是跌跤”可知“我年纪幼小”;从“我看不见田里的麦穗,却总是看见蚂蚱和蝴蝶,而当我追赶它们的时候,拣到的麦穗,还会从篮子里重新掉回地里去”可知“我天真可爱贪玩”。
卖灶糖老汉这个人物形象:⑥段“卖灶糖的老汉有多大年纪了?我不知道。他脸上的皱纹一道挨着一道,顺着眉毛弯向两个太阳穴,又顺着腮帮弯向嘴角。那些皱纹,给他的脸上增添了许多慈祥的笑意。当他挑着担子赶路的时候,他那剃得像半个葫芦样的后脑勺上的长长的白发”,从这段文字可知,他年老丑陋,慈祥;从⒃段“这以后,每逢经过我们这个村子,他总是带些小礼物给我。一块灶糖,一个甜瓜,一把红枣”中可以看出他纯朴善良,关爱他人;从他总是笑着说话可知他非常乐观;⒆段“年复一年,我看得出来,他的背更弯了,步履也更加蹒跚了”,老汉年纪已高,还在为生活奔波,可见他生活艰辛,饱经风霜。
从情节中看人物还不够,最主要的还要从文中的细节处品赏。细节刻画人物的成败,是人物形象塑造成败的关键。所谓为“细节不细”,“细节决定文学作品的成败”,就是这个道理。下面我们共同解文这两处细节:
如“脸上的皱纹”肖像描写,形象地写出老汉容颜的苍老;“增添了许多慈祥的笑意”神态描写,表现了老汉内心的善良慈祥。这句话运用肖像和神态描写,使刻画的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我的脸也皱巴得像个核桃”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 ,将“眉毛拧成疙瘩的皱巴的脸”比作“核桃”,联系上下文,这是“我”在听他说“我可该进土啦”这句话时着急的神情,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担心的情态。
本文中有两处写到小火柿子,这景物描写很立体可感,作用很大。
景物细节描写要扣住景物的特征。它为人物活动与情节展开创设活动舞台,往往渲染氛围,烘托情感,还为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因而景物描写是艺术作品能否给读者强的代入感,让读者活成作品中的人物的情状,引起强烈的感情共鸣至关重要。立体动态的活的情景剧的效果,景物描写的细腻刻画,是读书解文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本文的第一次出现:⒇段“那棵柿子树的顶梢梢上,还挂着一个小火柿子。小火柿子让冬日的太阳一照,更是红得透亮。”这是腊八前一天,“我”等待卖灶糖的老汉时看到的小火柿子。“红得透亮”暗示“我”对老汉到来的期待,也代表了“我”和老汉之间纯净美好的感情。
第二次出现:(22)段“我仍旧站在那棵柿子树下,望着树梢上的那个孤零零的小火柿子。它那红得透亮的色泽,依然给人一种喜盈盈的感觉。”“孤零零”的小火柿子,象征老汉饱经风霜、孤独寂寞的人生,也喻指 “我”和老汉共有的孤独感。这是在“我”得知老汉去世后对小火柿子的描写。“喜盈盈”的小火柿子反衬“我”知道老汉去世的悲伤,以乐景写哀情。
佳肴弗食,不知其旨;好书不品,不知其妙。顺着文理,如庖丁解牛。
01《拣麦穗》中“我”受到了卖灶糖老汉没有企求的关爱,表现了对美好温情的渴盼和对纯真童年的怀念。
02通过一系列的情节推进和细致入微的人物与景物描写将“我”和老汉刻画了得惟妙惟肖。
03可见,运用典型的情节设计;用精微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细节描写生动逼真,让读者印象深刻,极具艺术感染力,增强文章艺术表现效果。
附录:
张新泉《朋友》赏析
朋 友
张新泉
留一桌狼籍,
我们站起来说
该回家了
说这句话时
我们其实是想说
今晚不走了,陪你
抵足而眠
外面下着小雨
我们慢慢地
穿着风衣
如果穿得快了
便觉得,更对不住你
外面下着小雨
你从一条很累的路上来
你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多想把友情铺成
一张沙发
陪你谈心,谈诗
像从前一样
善意地挖苦和攻击
唱快乐或者忧伤的歌
然后,谁拥着一支酒瓶
打起鼾来
然后,窗子四四方方地说
天亮了
如今
我们都有了自己的窝
我们再也难得享受到
那通宵达旦的快乐
外面下着小雨
留下孤独的朋友在旅舍
我们硬硬心肠,出门
朝着家的方向
作者简介
素有“新现实主义”诗人之称的张新泉,出身平民。14岁辍学后,曾先后做过码头搬运、纤夫、铁匠、剧团乐手、文工团创作员、刊物编辑等,所以他的诗一直有着浓厚的平民意识。他的很多诗,不但选材来自于日常生活,其情感的自然流露也多不出“人间烟火”,但细品之下,却往往于平白、通俗之中透露出了骨子里的至真、至诚、至尊、至贵。
作品赏析
友情,如同爱情一样,千百年来都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话题。人是群体的人,人是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存在的。因此,人们除了亲情、爱情之外,还需要友情,还渴望友情,以慰籍那时常孤独而寂寞的心灵,尤其是在失意与落寞之时。
友情,这是多么打动人心的词语。人们说它、写它;人们赞它、颂它。且不说俞伯牙摔琴谢知音这千古绝唱,就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般朴素的诗句,千百年来也不断被人呤咏着、传诵着,世世代代、岁岁年年。人们之所以对这种友情如此推崇,就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它十分难得。正因为难得,所以才显得弥足珍贵。
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人们渴望纯真的友情,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由于工作、爱情、家庭而忽略了友情。尽管有时十分不愿,却也无可奈何。这种矛盾的心情和对昔日好友无限愧疚、关怀之情,在张新泉的小诗《朋友》中表达得淋漓尽致,读来蕴意深长,回味良久。
《朋友》粗粗读来,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只要细细地深入下去,体味作者字里行间流溢的真切情思,你就会感觉如一泓清泉渗入你的心间,如一杯芬芳的香茗飘散在你的周围,越品越有味,越品越甘甜,直至欲罢不能。
《朋友》语言纯朴,甚至近于白话入文。“留一桌狼籍,我们站起来说,该回家了。说这句话时,我们其实是想说,今晚不走了,陪你抵足而眠。外面下着小雨,我们慢慢地穿着风衣,如果穿得快了,便觉得,更对不住你”。没有任何华章丽句,但却字字关情,句句隽永,拨动心弦,撩人遐思。
“外面下着小雨, 你从一条很累的路上来,你是我们的朋友, 我们多想把友情铺成一张沙发,陪你谈心,谈诗,像从前一样,善意地挖苦和攻击,唱快乐或者忧伤的歌。然后,谁拥着一支酒瓶 打起鼾来,然后,窗子四四方方地说天亮了”。昔日的时光是如此的美好与绚烂,昔日的时光是如此值得珍惜与留恋,挖苦和攻击是善意的,快乐或者忧伤的歌都是为了渲泄情怀。拥着一支酒瓶就可以打起鼾来,毫无顾忌、任情任性。这是何等真切,何等率意。
为什么昔日的好时光难以再现,为什么不可以再象从前一样兄弟共叙情怀。那是因为“如今我们都有了自己的窝,我们再也难得享受到那通宵达旦的快乐”。有了家庭就意味着有了责任,就再也不可能象从前那样通宵达旦而没有了约束。所以才会有“外面下着小雨,留下孤独的朋友在旅舍。我们硬硬心肠,出门朝着家的方向”。心中十分不愿,却也无可奈何,只能“硬着心肠”。唯独只有朝着家的方向,才是真实的,也才是可信的。但在这诗句之后,却隐藏着对朋友无限的愧疚和关怀,读来感人至深。
《朋友》一诗语言朴素简洁,深衷浅貌,短语情长,颇有渊明诗风“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之感。 (来源:四川文艺网)
作为一个身有残疾的人,作者在前面描述了遭受的许多苦难,在人生中最为狂妄的年龄他失去了双腿,随着双腿一起失去的是他的即将要实现的理想,但是他却坚强的活了下来,因为对于参透了生死的史铁生来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因为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所以,什么都不怕了,"剩下的就是怎样活的问题了",在物欲横流,瞬息万变的俗世,作者找到了洗涤心灵,静心思考的地坛,“十五年了,我还是总得到那古园里去,去它的老树下或荒草边或颓墙旁,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魂”,地坛是他孕育思想 的土壤,是他思考人生感悟生命的桥梁,也是他探询人类生存超越生命本能的一座天堂。
沈从文被肯定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地位,可谓是80年代改革开放后“侯补”出来的。其主要作品小说《八骏图》《月下小景》《阿黑小史》《萧萧》《边城》《长河》等等,也从文山艺海的“垃圾”堆里被“发掘”出来,这些作品被埋没多年依然发出金子般的光泽。可以说如果真正让沈从文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缺席”,让其长期被“遗忘”,那是不公正的,也只能给我们带来遗憾。所幸的是,沈从文并没有像卡夫卡、梵高那样死去之后,其作品才被人“追悼”出来予以肯定,而是活着的“卡夫卡”、“梵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