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与理智满分作文 (一)
只要是人,吃的是五谷杂粮,就逃不开一个“情”字。亲者如父母兄弟,友者如同学死党,这一切都是我们应该去信任去爱护的。所以当感情出现在认知事物的途中时,我们的思绪便会很纷乱,脑子里一片兵荒马乱。心的天平总是左摇右摆,眼也看不分明。
出于天性我们总会偏袒一点和我们有深厚感情的人,然而也不尽然。抗日战争时期,一户耕读传家的人家,母亲早年守寡,是村里的小学教师。兄弟两个,都知书识礼,只落得一表人材。成年后,哥哥加入了***,最后埋骨于青山。而弟弟因为留过学,精通日文,竟成了日本人的“翻译”。日寇扫荡村庄的前夕,那弟弟深夜返家,要接母亲去享福。做母亲的什么都知道了,但他不露声色,只是做了儿子最爱吃的菜。席间母亲言语温柔,神情欢愉地夸儿子有出息。当儿子喝下最后一口酒,母亲的泪落进了酒里,那酒里她放了妣霜。然后她收敛尸体,去村口敲响警钟。在这儿,理智战胜了情感,母子深情没有左右她的认知。人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人能控制自己的感情,有些事必须这样做,哪怕心里滴血,痛得点点滴滴。
同样一则关于父母与子女亲情的故事里情感却恰恰战胜了理智。某大学物理系的讲师,精通工程力学。有一次他讲到如果从楼上掉下东西来,千万不可去接,因为由于重力加速度,承接者耐受很大的压力,这种压力甚至是致命的。这时,他听到一声惊呼,他六岁的儿子正站在三楼的栏杆上,摇摇欲坠。儿子一失足开始下落,他一个箭步赶上去将儿子稳稳接住,然而正如他自己所说,在巨大压力下,他双腿着地成为粉碎性骨折。后来学生去探望他,问他为何明知会受伤,还要去接,他说:“在爱里,没有力学。”
同样是挚深挚爱,一个因为良知因为爱国忘了亲情,一个却因为亲情而忘却了自己所学的基本知识。我想情感亲疏对认知是有影响的,因为有心有爱就会有偏袒爱护,然而情感究竟让我们看得更分明还是蒙住我们的眼睛,我无法定论。
也许是更分明吧,坚忍的母亲。
也许是冲动糊涂吧,勇敢的父亲。
也许,也许,这架天平它平不了。
情感与理智满分作文 (二)
情感与理智的话题,总是很吸引人。不过,大概很少有人认真地思考过,二者之中究竟该如何选择?情感耶?理智耶?抑或是两者兼而有之?
大雨把富人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和邻居家的一位老人都劝他修墙以防偷盗。偷盗发生后,同样的劝说,为何会引起富人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仔细想来,无非是“情感”在作怪。富人觉得儿子终究是亲人,可信;而老人终究是外人,可疑。
往往,人就是那么奇怪,只愿相信自己熟悉的人和物,而去怀疑相对陌生的世界。有时,感情上的亲疏远近,的确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从而使人们作出不理智的判断。这样的失误,在故事中或许只会留给读者一点思考和回味,而发生在历史的长河中则会酿成千古遗憾的悲剧。
试想,从古至今,有多少帝王因为选贤授能,“兼听”,而开创了一个个太平盛世。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刘备三顾茅庐求贤才,终有三国鼎立;萧何月下追韩信,方有后来刘邦的强兵壮马。而又有多少帝王因为轻信谗言,“偏听”,而使国家走向衰落、灭亡。楚怀王亲小人远贤能,怒疏屈原,楚国不久就走上了亡国之途。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
情感,是一种感性的东西。有时,它如同洪水猛兽,势不可挡,一旦泛滥,就会冲蚀理智的大桥,留下破败的痕迹。理智,则是一种有节的思考。生活中,太需要理性的束缚了。小则针砭时弊、以法治国;大则评判古今,以史为鉴,在类似这样的很多事物上,都不能掺杂情感的因素。
同时我们也很难想象,世界的一切由理智主宰的情状,那时,也许窗外将不再有雨打芭蕉的美妙旋律,纷繁复杂变得简单,家庭的争纷,情感的纠合,一切将不复存在。人们只是理智地处理今天,盘算明天。这样的世界可爱吗?答案是否定的,世界需要一点爱、一份情感、些许滋润、几多点缀。
“存在即合理。”既然人世间的情感本是如此丰富多彩,必定有其存在的道理吧。有时,“凭感觉”不一定会做错事,人们常在直觉中发现智慧、浪漫和无邪。
正如林语堂先生在写《苏东坡传》时所说:苏东坡一直受到太后们的恩宠,“她们具有单纯的女性本能,会判断好人和坏人。批评家和历史家迷恋优美的文辞和抽象的特征,善于研究某一时期深奥的问题和政策,却忘记我们看人最后总逃不过好坏两个词。”皇后也好,苏夫人也好,她们都是凭感觉,认定苏东坡是“好人”,而人们却是在许多事之后,才从理性出发判断苏东坡是好人。
如此说来,理智必不可少,情感终不可缺。世上没有太多真正属于“情理之中”的事情,面对问题,“于情”、“于理”,需要我们不断权衡。两者的和谐共存,才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
情感与理智满分作文 (三)
常言道:情之所倾,心之所向。感情和亲疏与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之间有着很大的牵连。
一、王朝转兴衰
自第一个封建王朝建立起来之后,封建王朝便在华夏大地上历代繁衍,代代相传,有暴君侯臣,亦有明君净臣。残暴昏庸的商纣王宠幸申公豹,事事听他的谏言,然而申公豹只贪图荣华富贵,只知阿谀逢迎讨帝王欢心,身为国家佐相而生活奢侈挥霍。一味沉浸于歌舞升平的环境中,文恬武嬉,朝政败落,宫廷一片奢糜,纣王身边并非没有忠臣,比干可谓是一个忠心耿耿的臣子了。一心为国,不计较其他奸臣对其排挤,一心想着国家社棱,为百姓鞠躬尽瘁,可这一切又有什么用,纣王根本就听不进他的诤言,只因其不能投君之好,不能得到君主亲近。
二、作品的成败
但凡作家,只要是在文坛略有名望的,都有几部成名作品流通于社会人群中,作为读者最初也许真是在赏读作品,可是当我们在心中无意识之间竖立起崇拜偶像之后,我们便会对其作品有一种由衷的厚爱,然而此时,我们欣赏的往往已不再是其作品本身,只是我们对作者产生的一种膜拜,(mtaikscom)任何作家的作品都不可能完全是名作,其中势必会参差不齐,而当我们被那些作者无意中征服了之后,便会无意识的笼统地接受他们的一切作品,而对其他新的真正优秀的作品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无疑这会造成许多无法估量的损失。
三、民族的存亡
对于自己民族不可释怀的感情,这可以理解,然而假如因为这样而一味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盲目封闭,消极排外,则会引发不可预知的严重后果。南非一味守旧,与外界隔绝,使原本就不丰富的文化更加闭塞,注定了要衰落,中华民族挣脱旧我,开拓创新,改革开放,对外互市,与诸多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大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大量吸收国外投资发展中国企业,如今一个盛世中国己赫然屹立在了新世纪前沿。
理智不受感情左右,才会对事物有透彻的认知。
刚刚,看完理智与情感……
可能对于这个年纪的我,我能感受最深的也许就是爱情,波折煎熬的爱情,保守小心的爱情,封建铜臭的爱情,也许在那个时期的英国,爱情需要在所谓的理智和个人情感之间做出决断。
我看的是影片,最吸引人的应该是埃莉诺和玛丽安两姐妹的爱情路线,本就生活艰难的母女四人搬出了诺兰庄园,来到了海边一所安静清幽的住所,姐姐埃丽诺在诺兰庄园的时候就邂逅了爱德华,这个和她有后来故事的男人,是在她锤地毯的时候突然冒在身后的英俊男子,以后两人合拍的性格,独特的见解,相似的学识使两人慢慢靠近,渐渐熟络,一起漫步在宽阔的草地上,一起依偎在粗壮的老树下,一起坐在美丽安静的铁椅上,符合我们所以人对爱情的美好期盼,包括自己在看的时候都是不自觉嘴角上扬的,真的很美,然而美好的两情相悦总是抵不过家里现实的‘理智’,是的,埃莉诺太穷了,而且在那个时候没有订婚就没有名分,没有维护爱情的尊严,也许爱德华一开始就知道这是一场没有结果的爱恋但又终究战胜不了心里爱情的萌动,所以开始了一段属于自己的情感,虽然它是不能实现的,所以在她们离开的时候,爱德华说了一句‘我很珍惜和你这段时间的友谊’,那不自然的表情,欲说不说的隐忍似乎出卖了他的想法,但埃莉诺就是这样稳重,自知,优雅得体的女人,就这样一本小册子连接了两人短暂的相遇!
她理智,不会做没有意义的事情,不是没有勇气,而是一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优雅,一种不去破坏不去践踏自己的智慧,所以想对比妹妹,我更喜欢她,很喜欢,可能有时候因为尊严过于自重,但她的出发点都是好的!
就是一直到后来知道了爱德华要结婚的消息也没有过大的情绪起伏,她的每一次流泪都让人心疼,她望着爱德华期盼又压抑的眼神,让我觉得所有的注意力都在她身上了,那种抑制,那种忍耐,那种心境已经不是等待一个未知的结果而是知道结果后不得不那样的状态,都是因为还爱他!
一直看到最后的时候我以为她不会收获爱情了,因为爱德华已经结婚了,但是爱德华最后一次的探访是来告诉她自己因为没有继承到财产而没有结婚,就在这一刹那,埃莉诺就像算盘散崩的碎沙,没有了理智,手足无措,当爱德华说出了隐忍已久的告白时‘你能原谅我吗,你能再爱我吗,你能嫁给我吗’的时候,埃莉诺终于转身,那纪念性的拥抱和亲吻是这对恋人时隔多久的情感爆发和跨越了多大的世俗阻碍,才有了现在的美好结局!
看到最后,我一直都是揪心的,我怕她没和他在一起,怕她看着妹妹的幸福自己在海边默默流泪,怕她守着这份回忆再不愿起步,还好,不知是该感谢那个因为财产而变情的女人,还是该讽刺这个充满世俗眼光和繁文缛节的英国,总之,他们在一起了,最最后,埃莉诺会心的笑让我的心慢慢放下,我知道,她,幸福了!
遇见无声的文字,遇见有温度的你!
周末恰逢有空,把《理智与情感》又重新看了一遍,随着两位女主的喜怒哀乐,我的心情也不断的跌宕起伏。
合上书本,脑海中盘旋着一句话: 好的爱情,总是需要理智去平衡情感。
在18世纪的英国,家庭财产的继承权是传男不传女。这种财富继承方式,使女性在婚恋上一直处于弱势,倘若父亲去世,她们只能拿着微薄的抚养费寄人篱下,而嫁给一个“有钱人”成为女性改变拮据生活的唯一方式。
但无论社会现实是多么不公,简·奥斯汀的作品中总会出现一种姑娘。
她们美好,善良,或许性格各有千秋,但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点: 渴望爱情并相信爱情,她们看重一个男子的内涵,更胜过他所能继承的财产。
《理智与情感》就是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一段故事。
父亲去世了,姐姐埃莉诺和妹妹玛丽安只能得到最基本生活费,遗产全都归给了同父异母的哥哥,包括她们住的房子,也要让出来交给哥哥。
她们无家可归,只能找最便宜的小屋租住。
姐姐埃莉诺有一种对事物的理解和冷静的判断力量,她有一副极好的心肠,性格柔和而又感情坚强,她知道如何控制它们。
埃莉诺遇到了诚实善良的爱德华。在她眼中,他和善,可敬。
但是爱德华读大学的时候,因为太年轻了,就鲁莽地和史露茜**私定婚约。
当他遇见了埃莉诺,他才知道自己多么爱她。
两人散步时,爱德华告诉埃莉诺 ,他恨伦敦,相反,他喜欢住在乡下,想做一个神职人员,在小教区行善,养养鸡,讲道而不废话。他并不想要那种出入都是豪华马车的生活,他要的是朴实而有价值的人生。
这样的爱德华,更让埃莉诺倾心。
然而,爱德华是一个守信的绅士,他依然愿意遵守诺言,宁愿放弃家族继承权,也要兑现对史露茜**的承诺。
埃莉诺知道了这一切,伤心不已。
她面对爱情是理智大过情感的,她不去追问爱德华为什么,就这样放手了,她以为他们之间结束了。
偶然的一次遇见,她才知道史露茜**后来喜欢上了爱德华的弟弟,已经嫁为人妻,而爱德华依然是单身。知道这一切的她,终于不再克制自己的情感,在爱德华的面前泣不成声。
埃莉诺并非她所表现的那般无情,相反,她深爱着爱德华。只是,她的理智一直控制着她的情感。
爱德华对埃莉诺表白;
埃莉诺,我认识露茜时,还很年轻,我初初遇见你时的行为很不恰当,但我以为你对我只有友谊,是我在拿良心来冒险。我今天来并不抱任何期望,我只想告诉你,我···我的心,而且将永远只属于你。
面对爱德华的深情表白,她隐忍太久的感情如决堤的洪水爆发,在桌边泣不成声的那一刻,爱的克制与疏离被情感击溃,她的理智终于得到了深情的回应。
妹妹玛丽安的才能在许多方面都比得上埃莉诺。她聪明灵巧,对每一件事情都充满热情。她的忧愁、她的快乐,都无法节制。她慷慨大方,和蔼可亲,招人喜欢,除了不够谨慎以外,什么都好。
玛丽安喜欢读诗,尤其是莎士比亚的诗:
爱情是梦幻还是感觉?
不,它跟真理一样永恒,
不似花朵自然凋落。
爱能生于无水荒漠,
不怕缺乏阳光滋润。
在玛丽安眼里,爱情就应该是热情似火的,是不顾一切的。这就是玛丽安的爱情观。
忠厚稳重的布上校第一次遇见玛丽安的时候,她正在钢琴面前边弹边唱,琴声如行云流水,歌声亦是婉转悠扬,布上校被深深地吸引。
然而,玛丽安觉得布上校有点老,而且无趣,虽然布上校是单身汉,但那不是她想要的爱情。对于布上校的示好,玛丽安视而不见。
当玛丽安在雨中摔倒,遇到英雄救美的卫乐比。在卫乐比将她从雨中抱起的那一刻,玛丽安看卫乐比的眼神中都带着光,她觉得那才是她想要的爱情。
事后,玛丽安激动又兴奋地告诉姐姐:
卫乐比抱我的时候完全不费吹灰之力,
他风度真好,很有礼貌,人品不错。
有活力,又机智富有同情心,
话不多,但句句重点。
是啊,情窦初开的姑娘大多想要这样的爱情,就像罗曼蒂克一样:希望他有精壮的体格,希望他礼貌绅士,希望他有风度,品性好,或是阳光开朗,或是成熟稳重。
姑娘们对爱情有这样的期盼并不为过,但若托非人,这样的单纯和热情,只会成为她们的灾难,就像玛丽安一样。
卫乐比曾经是真心爱过玛丽安,他有说不尽的甜言蜜语,他知道怎样逗姑娘开心。
玛丽安养伤期间,他送她一束新摘的花,并赠言:你无法接近大自然,大自然就得来接近你。
他和玛丽安有同样的爱好,都喜欢读莎士比亚的诗。
卫乐比读了开头:心灵契合,突破阻碍。
玛丽安就能接下去:说变心就变心,哪能算是爱,或者任凭抹灭?不,爱是永不褪色的印记,纵有狂风暴雨。
卫乐比的才华更让玛丽安倾心于他,深觉这才是她的良人。
卫乐比经常驾着马车,载着玛丽安到处游玩,即便人们对玛丽安议论纷纷。她对爱情的定义,往往使她忘了礼仪。
卫乐比给了玛丽安各种暗示,让玛丽安知道他喜欢她。但是,他从不直接说爱。
路遥知马力,后来,卫乐比为了财产,娶了家世更好的一位**,并回信给玛丽安,如果他有什么不恰当的行为让玛丽安误会了,他愿意为此道歉。
就这样,他抛弃了玛丽安。
玛丽安受了情伤,淋雨重病,几近一命呜呼。布上校一直陪着玛丽安,忙前忙后,将玛丽安的母亲从乡下接过来,希望能帮助到玛丽安。
当玛丽安从鬼门关走了一遭后,她终于看到了布上校的好,发现了布上校的善良,稳重,优雅,以及他宽广的心胸。她接受了布上校的爱。
她在爱情里长大了,她和姐姐散步时,能够释怀的看待卫乐比和她之间的曾经:但娶了我他就会满足吗?纵然有心爱的人但身无分文,可能很快会先考虑钱,然后才是爱情。
窗外草坪上,布上校为大病初愈的玛丽安朗诵诗歌:
大地毫无改变,依然如故,
不论何物,落入海中,
终为潮水,流至他处,
有所失,就有所得,只要追求。
所幸,无论是姐姐还是妹妹,她们最终都得到了圆满的结局。
面对爱情,姑娘们大致也就是两种情形: 理智与情感 。
这从埃莉诺和妹妹玛丽安的争执中就能看出来。
当她们的爱情都受到挫折时,她们有一场争吵。
埃莉诺说:娶了史露茜**,爱德华或许有些后悔,但他会很高兴自己信守承诺,我们希望从别人身上找到幸福,,却未必能够找到,认命吧。
而妹妹玛丽安却完全不这样认为,她说:你总是听天由命,总是百般顾虑,埃莉诺,你的心在哪里?
重理智的姑娘 ,即便自己再受伤,也会给自己立一个限度,她们不允许自己卑微到尘埃里,更不能容许自己在爱情里丢盔弃甲。她们对爱情,有克制,有疏离。
她们的爱,深沉却又高傲。
重情感的姑娘 ,即便明知结果让人大失所望,也有破釜沉舟的倔强,。哪怕是自取其辱,也要问清楚;哪怕飞蛾扑火,也要得到一个明明白白的答案。她们对爱情,是毫不掩饰,是忘乎所以。
她们的爱,热情奔放,却又缺少了一抹保护色。
幸福本身并无标准可循,你曾为此徘徊挣扎,你曾为此竭尽全力,所失所得,都是生命的馈赠。
在爱情里,所有的经历都是上帝洒落的珍珠,唯有用理智平衡过的情感才可以将其连成光彩熠熠的珠链。
爱情的模样有千万种,但好的爱情,总是需要理智取平衡情感。
理智是土壤,情感是鲜花。
土壤够肥沃,才能长久的开出那朵名叫“爱情”的鲜花。
-END-
在不同的人生境遇中,会体验到不同的情感,经受不同的考验,尤其是身处逆境,更让人刻骨铭心。人类都偏向于记住痛苦,忘记欢乐,因为痛苦会让人规避风险,有助于生存。
有的人面对接连而来的厄运,求胜、成功的欲望反倒出奇的强烈,理智清醒,坚持不懈的努力,情感不断的升华,在追求事业的过程中彰显自我的价值。有的人则永远使自己的情感安于平静,化解种种生活的冲击,体验流于琐碎,敏感性迟钝,任何能引起情感涟漪的事,哪怕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也会被它巧妙避开,久而久之,在按部就班的节奏中,就失去了能激活生命力的能量;还有的人把自己的遭遇归于命运,命运神秘不可抗拒,一个人无论怎么做、怎么挣扎都无济于事,于是他把体验和思考都交给了本不存在的监护人—— 命运,随波逐流。
人生的道路漫长而艰辛,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境况,与其收拾萎缩的感情藏而不露,不能敞开胸怀去充分体会喜怒哀乐,任由危机本能的防卫,这样经年累月形成凡事退避的习性,倒不如理智地面对众多的挑战,寻求发展自己的机会,也许这样才不致使我们丧失生活的本真意义,才更合乎生活境遇中的情与理。
绝大多数人只能做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因而,“活着”自然成了好多人描述自己对生活体验最精炼的概括。平淡和平凡,不会那么好,也不会那么坏,凑乎得了,因为大多人觉得自己生不逢时,或运气不好,英雄豪杰辈出、纵横驰骋的时代似乎已经过去。
春秋战国是群雄纷争、诸侯争霸的时代,社会的剧烈变动给各路人杰提供了施展才能抱负的机会。齐桓公为得到天下贤士的帮助,命令在宫廷前燃烧起通明的火炬,以示昼夜不停的吸纳人才;秦穆公用五张羊皮换来在楚国当奴隶的奇人百里奚并拜为国相,很多有志之士纷纷投奔,秦国很快强大起来、称霸各国,一部春秋战国史,写进了人生的激荡与分流,让人感受到惊心动魄的人生美。
令人振奋的时代,能产生令人振奋的事迹,时势造英雄,轰轰烈烈的个人事迹与命运、神性、民主社会和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实现潇洒辉煌的人生。
高雅而坚定的情感,执着而锐利的理性是精彩人生写照。当今的科技时代,确实不会再有血火的传奇,等级深严的规章制度牢牢固定了个人,细微的社会分工,使得整个社会像一部庞大的机器,个人只是一个极不显眼的螺丝钉,不可能游离运转的机器之外,一切都有规则控制。惊天动地的壮举慢慢的被排斥在相互协同的社会之外,平平淡淡的生活似乎变成了今天社会的主要题旨,人们承平日久,似乎大多安于平淡,适应了平淡,相当一部分人尤其是青年人觉得生活很没劲,这里似乎有矛盾,一方面人们甘于接受这些平淡的生活,另一方面人们又觉得在生活的平淡中失去了很多,问题就出在人们对未来的期望与现实境况之间的差距,来源于情感体验与理性思考之间的矛盾。对未来的期望值越高,同现实生活的差距越大,那么人们的心理落差也会越大。
生活需要我们都能有一种平衡技巧,把我们的欲求和对生活的期望处于最佳值,能否达到平衡关键在于情感与理智之间的协调,协调好我们内心的情感和理智,在时代大潮中找到自己真正心之所往的愿景,然后投入其中,就能在生活、人际交往、事业追求中升华情感,并能经常思考反思自己生活的目标,发觉其中的意义。
人们都说,恋爱中的两个人会越来越像彼此,夫妻相处久了,也会不自觉地有夫妻相。人都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体,男生常常比较理性,女性比较感性,所以在相处的初期难免会有问题出现。
我们每个人都做不到完完全全地平衡理智和情感,但是我们真的爱对方是可以试着去改变和磨合的,能够换位思考,会想到如果做了这样的事情,对方知道了会生气还是会开心,我们可以以这个标准来要求自己,更正自己。
理智和感性在爱情面前都是无所谓存在的,我们只需要以满足对方的要求,两个人在相处的过程中,能够和平共处,就已经很快乐了。多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多去理解对方的感受,甚至主动去询问对方的情绪变化和最近的状况。
感性是我们主观的感受太过强烈,理智是大脑控制了我们的情绪,让我们做出正确的判断。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都应该同时具有这两种特性,但是不必强求自己做到面面俱到。
我如果喜欢你,那你可以不和我讲道理吗?可能爱情就是这样,让人失去理智,蒙蔽双眼,以前觉得没有什么,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就可以了,但是现在我觉得理智很有必要,在每次争吵生气的时候,我们要学着让自己冷静几分钟,如判断这件事情的根源在哪里,怎么入手解决比较好。
面对问题,最好的办法从来都是解决。
每个人都可能有过这样的疑问:理智和情感哪一个更重要?完全的理性,完全地感性可以不可以呢?他们两者有什么关系?这篇文章就简单地讨论了这两个问题。
如果一个人的情感太少,如干涸的河床,那么他会变得冷漠麻木,如果一个人的情感太强烈,如的击溃大坝的洪水,那么他容易喜怒无常,在如烈日炽阳般热烈和如冰雪般尖锐冰冷间交替。
情感最好的状态是饱和的状态,就像一杯刚刚好满的水,不缺乏不漫溢。然而“情感”像一个小姑娘,总是任性而为。而唯一能控制住她的就是如父亲般严肃的“理智”。理智被认为是人所独有的区别于动物的品质,起着调控人的心理从而影响行为的作用。两者相互合作,人才能达到一个平和进取的状态。
远离人群的时候,很容易产生“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怜。不愿意做事不愿意和人交往,蜷缩在自己的壳里,当一只乌龟。一个人情感匮乏的时候,对世界是没有留恋的。朋友、家人、从前喜爱的玩具,在他心里都变得黯淡无光。内部动力不足,人就会显得萎靡不振,工作生活都会受到影响。
情感极其丰富的人们,则是另一番景象。转瞬之间,他们的情绪变化的幅度很大,比如他们可能和朋友们玩乐了一天后,一回到家中就感到强烈的寂寞感和空虚感。他们对事物有着自己深刻的看法,但同时他们的行为又很容易受情绪的影响。
其实情感太过平淡的时候和情感太过丰富的时候,我们都或多或少经历过。有时,情绪会给我们带来特别的回忆,但情感的不稳定性让我们有时不得不被情绪所捆绑,忘记了应该做的事。
这个时候,严父般的“理智”就该出场了。他头脑清晰,条理分明地教育小女孩“情感”,和她说什么时候的表现是对的,什么时候的表现是不合适的。他鼓励好的情感的表露,批评阻碍不好的情感的蔓延。“理智”和“情感”搭档,人就既有喜怒哀乐,有共情力,也有理性,有专业性,在生活和工作间可以随意切换。
情感和理智同样重要,就像太阳和月亮一样不可或缺。但理智需要比情感多一份清醒,情感注定会起伏,但理智一定要在线,而对理智的培养,则需要学习和历练。
今日科普心理小知识。
为什么文艺界的创造性人才更容易出现精神障碍,尤其是情感障碍呢?目前的精神病学研究中存在一个假设:人的大脑有理性和情感两种模式,两种模式均衡发展的个体,才能够表现出更好的适应性。
当理智非常强势,完全压制住情感时,一个人可能具有强大的系统化思维能力,但是在处理情绪或者社交有关的信息时,就会出现困难,表现出情感淡漠和社交回避。自闭症患者就是这样,他们更喜欢和物体相处,具有很强的思维和分析能力,但是却不敢和人对视,因为人类表情传达出的复杂信息会让他们困惑,感到恐惧。
“雨人”就是理智系统超常,压制情感的自闭症患者。
当情感压制理智时,一个人对情绪和社交信息更加敏感,具有更强的语言和社交能力,但是系统化思维较差,情绪易失控,更容易出现情绪化的行为表现。情绪化到极端的表现就是情感障碍。
从性别上来说,前者在男性中更为常见,后者则多为女性。精神疾病的患病率也符合这一假设,男性患自闭症的概率是女性的5-10倍,情感障碍中的女性患者则要占据大半。
在不同学科中,科学领域对系统化思维的要求比较高,而文学艺术则对情绪化的表达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文艺领域出众的人才往往多愁善感,更容易患上抑郁或者躁狂。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诗人。
一项不同职业间的比较发现,诗人比记者、政治家、演员、小说家和画家都更可能罹患情感障碍。另一些学者则从语言风格上对作家进行分析,发现诗人的语言存在诸多异于常人的特征,比如认知扭曲、消极情绪化、缺乏整合等,这些特征往往在抑郁症群体中更经常出现。
如果从年龄特征来看,诗人的高产期,也和情感障碍的发病期吻合,大多数情感障碍都是在青春期出现征兆,在二三十岁间最为严重,这一年龄段也是大多数诗人的巅峰状态。
爱情本身就是感性的,如果你还用感性面对感性,那不就出现社会上很多因爱而恨的情杀案件吗?所以需要些理性去调剂的。
对非感情的事理性是好事,对感情的事理性就是心态不够正常,因为感情的概念本身就需要感性,有感觉才有感情,要不然 按理性考虑我看周围的人都符合做老公或老婆的客观条件,但为什么事实不是那样呀?就是感觉支配使然。
首先就是要有自控力。九零后和零零后纷纷步入社会以后,发现社会上的生活远比在学校里学习更要丰富多彩,夜晚五彩的霓虹灯,酒吧里的灯红酒绿,跳舞的倩影在他们眼前晃来晃去,在他们眼里这是一种诱惑,夜生活过于放纵会让他们早早失去自控力,而变得冲动浮躁,不堪一击。要拥有理性的情感,首先应该明白自己追求的东西是什么,也就是说要先有一个目标,然后凭着自己的意志,控制自己、鞭策自己朝着目标走去。失去自控力,人就没有了方向,就容易变得如同无头苍蝇一般莽撞,漫无目的。
人要学会克制自己。尘世多烦扰,只有学会克制,才能守住灵台一点清明,才能在内心深处听见灵魂最真实的呐喊,明白自己内心最真实的需求。人如果没有了克制力,就会情不自禁地走上歪路。想要什么东西,为了最快的得到它就会变得不顾代价,最终去偷去抢去骗;喜欢哪个人,失去克制力的人的思想会变得浅薄,他不会想着要用真心,用真感情将喜欢的人追到,而是用一些下三滥的手段,简单粗暴的将人骗到手。而人们往往不会珍惜太轻易得到的东西,无论是钱财、事业还是爱情、友情。失去克制力的人,在失去理性的同时,也失去了珍惜的能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