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学会体谅别人的心情说起来是很简单,但真正做到就很难了,我们每个人的思想都不一样,相处的环境也不同!所以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看待事物的眼光都不同!想要换位思考,也只能是表面上的,最终理解不同,思考不同还是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一般,大家都把心情摆在脸上,就是表情察言观色,就是这样如果你能做到察言观色,就懂得如何体会到别人的心情了
抓住别人的心理,让别人感情很真心,没有什么心机
谁都不是傻子,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没有真诚的付出,是很难感觉很真心的。
如何让别人的心向你敞开?如果他是开朗的,应该是简简单单的坦诚就可以了 如果那个人是极力保护自己的人,让她敞开心扉很难得 如果他极力保护自己,怕自己受伤的人的话就算有什么事情也只会自己咽下吧~ 或者找对自己来说相对更加可以让她相信的人 这样的人最需要的就是耐心吧 再怎么样保护自己,有些时候还是会希望有人更了解自己,更关心自己的~
抓不住别人的心就别说别人花心是这样吗简单说就是不要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既然曾经喜欢过人家就不要在背后说别人花心。一切随缘吧!
留不住别人的心 就别说别人花心就当给对方一个机会 还可以奔向自己的新生活
如何拴住别人的心请明示!”关于这位网友的请求,我在这里给大家讲一讲关于如何拴住别人心的问题,希望大家满意。 我清楚地记得前两年看了一本书,里面写的是如何得到别人的心,后来我在网站里看到很多关于、如何拴住男人的心、如何拴住女人的心、如何拴住老公的心、如何拴住老婆的心等等文章,我还是没有注意,因为,我认为这些问题都是自我幼稚的问题,也是自私的想法,总想制服别人,控制别人。另外,金刚经里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因此别人的心也不可得。此外,自己的心都不能拴住,怎么可能拴住别人的心呢,所以没有在意那些问题,后来很多人常问,这次我就简单地写点自己的观点。 ?这个问题我觉得是很幼稚的问题,是思想不够成熟,见识不够开阔,看问题难分清楚之人的问题,因为,大家想一想,不要说拴住别人的心,就连自己的心都拴不住,如何能够拴住别人的心呢 我们自己的心都不可得到,别人的心又怎么可能得到呢?我们自己都改变得那么难,还怎么去改变别人?因此,拴不住别人的心,但我们可以接受别人的心和想法,这是我们可以做到的。如果你要拴住别人的心,那么,首先你要拴住自己的心,你要接受别人的观点和想法,那样的话,也许真能拴住别人的心。 我认为拴住别人的心要很多条件: 第一、如果你想得到别人的信任,你不要经常去试探别人,也不要去威胁别人,如果你经常这种心理暗示,他自然就讨厌你,一旦讨厌,他的心容易转移到别人的身上,那时候,你们之间很难再连线起来,犹如断掉的绳子很难连线原本一般; 第二、你不要干涉他的理想,信仰和追求,更不要自以为你比他人看得更远,他一定有些特质是你所不了解的; 第三、不要以为一家人,或者夫妻就烦他,唠叨、骚扰他,一个人的耐心是有限度的,耐心消磨完了,就该消磨你们之间的感情,磨完了就用完了,再也不想磨,最后对于你失去信心; 第四、不要经常要求这个,或那个,更不要用强迫和压制的方式来让他做事,最终结局就是反抗和攻击,你根本得不到别人的心; 第五、不要指望别人为你做点事,或关心自己,或生活一直持续下去,更不要追求你为他做事要回报。 第六、你的不幸,或痛苦,或委屈和牢骚都给他,将他做一个出气口,他人不是废品收购站,当他确认他无法改变你的时候,他就只有逃离; 第七、你千万不要去要求他改变,不要想他会给你做点事,帮你出口气,更不要希望在你的 下他会成为你理想中优秀的男人,你越 他,他越看不起你,或者讨厌你,或者烦你; 第八、不要认为自己的能力强大,或对自己的魅力过分自信,更不能出尔反尔,没有几个人能够接受这样的思想和行为,除非这个人是傻瓜,或者疯子。 第九、如果你真心想抓住别人的心,你就不要抓住他人的所有错误,如果你抓住一个错误不放,并在每次争吵时喋喋不休地引用,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喜欢争吵与责骂他的人。其实,你抓住了别人的错误,实际上,你自己是在给他离开你的机会与借口。 第十、你千万不要做他人不喜欢的事情,尽量不要打扰他人思考,也不要追查他人隐私的事情,有些人的性格就是喜好独处的快乐,喜欢隐蔽自己的有些问题,那并不证明他不爱你,或者他的心不在你那里。但互相来往再亲密,也不要随便伤害他的自尊,不论是在别人面前还是独处,伤害就是伤害,你若伤害别人,你还能够拴住别人的心吗? 第十一、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网路上,经常看到有已婚的女人总是担心丈夫有外遇,已婚的男人总是担心妻子给自己戴绿帽子,心里患得患失,甚至日夜难安。其实担心是没有用的,看得住他的人,未必看得住他的心。很多已婚的女人只想拴住丈夫的心,丈夫想拴住女人的心,那是错误的观点,因为,你不可能拴住别人的心,你要想留住别人的心是可以的,可是首先要填饱他的胃口,然后再减除他的苦衷。如果你能够满足他的要求,减除他的苦衷,他的心自然会被拴起来,不愿意离开你,反而他就会怕你离开他,这时候,他的心已经拴住了。 想拴住别人的身体,你要满足他的胃口,可是你只拴住他的身体,但却拴住不了他的心;想拴住别人的心,你要减除他的苦衷,理解他的心思,支援他的所作所为,协助他的理想。因此,最重要的是减除他的苦衷,才能拴住他的身心。 藏族有个说法:“拴住别人的心,犹如拴住藏獒”,别人的心如同一只藏獒,你想得到藏獒的忠诚,有两种方法:减除它的苦衷和满足它的口胃。比如说,我妹妹家有个藏獒,但它对我的感情却超越了对妹妹一家人,虽然我没有养过它,也没有给过它吃的、喝的。但在它的眼里,我虽然不是它的主人,但却是它的救星,我无论在白天、或者夜里,只要一回到妹妹家,一公里之内它就知道我回来了,开始趴在地上,叫小小的声音,好像在说“救星人到了,我有自由了,赶紧放我走吧!”因为,它小的时候,我妹妹一家人把藏獒关在狗窝里,后来用铁丝把它拴住,我每次回到妹妹家,看到它的时候,心里总觉得它很可怜,就像个囚犯一般,我总觉得这样对于它来说不公平、不自由。我第一次放它的时候,它还咬过我,我还是耐心地放出来,又怕它丢,我就跟着它瞎跑,跑了半天,它就停下了来看我,它好像在说:“谢谢你,今天我真地开心、我终于有了自由的一天。” 这时候,我妹妹赶回来,一边说我,一边拴狗而带回去了,为了这只藏獒,我还跟妹妹吵过架,妹妹说:“藏獒不能随便放它走,以后很难拴住它,它容易变为流浪狗”。我跟妹妹说:“如果有人把你关在房子里,还用铁丝来拴住,不让你出去,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妹妹说:“它只是动物,可人不一样”我就说:“ 藏獒虽然是动物,动物它们也喜欢自由啊!你这样做,对它公平吗?”妹妹也没说什么。 从此,我一回到妹妹家,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带狗瞎跑,我和狗跑累了才回家,因此,我的邻居都对我有看法,他们都说“一位活佛不应该带狗瞎跑。”我经常给他们讲:“一切众生都是平等的,人人皆追求自由的,动物也如此而已。”虽然我妹妹和妹夫都对狗很好的,狗认我妹妹是它的主人,但对妹妹却不是那么亲,有一次,我和妹妹出去五个月不在家,由妹夫照顾藏獒,五个月之后,我和妹妹一起回到家,狗对我热情,跟以前一样,一点也没有变,但对于妹妹变了陌生,冲著妹妹叫,比较凶猛的态度,妹妹也不敢接近它,就对狗说:“你这个白眼狼,我养你那么久,现在不认我了,活佛从来没有给你吃喝的,还是对他好。” 这确实是我妹妹疑惑的地方,我就跟妹妹说:“不能怪狗,因为,你只是满足它的口胃,但没有去减除它的苦衷,因此,它对你是一种感激,但不是内心地喜欢你;虽然我没有满足它的口胃,但我减除了它的苦衷,因此,在它的心里,我就是它的救星人,它永远等的不是你,而是我,希望我回去,带它瞎跑,呵呵,我已经拴住了它的心,它永远不会忘记我;但对你来说,你只是帮助它的生活,可是你没有去理解它的苦衷,因此,它饿肚子,或者口干的时候,它会想起你的,其余的时间不会想你的,因为,你没有拴住它的心,若是你理解它的苦衷,带它出去瞎跑,给它吃喝,它会同样地等待你,永远不会忘记你的。现在我不是拴住狗的心,而是狗的忠诚拴住了我的心,我每次回到你家,有这条狗一份。” 妹妹就笑着说:“我认为你是来看我的,没有想到,原来你是来看狗的。”我也不好意思,只真诚地说一句话,“妹,人和狗都一样,你只拴住它的身体,但拴住不了它的心;我拴住了它的心,所以不用拴住它的身体。如果你想要拴住别人的心也一样,只有满足他的口胃,你只能暂时地拴住他在你的身边,但最终还是会丢失的;如果你能够减除他的苦衷,他永远会感激你,而且,他就想拴住你的心,那时候,你不用拴住别人心,也不用要求别人的心留下来,别人的心自然就在你的身边,包括一切有情者都是一样,只有我们关心他们,他们才对我们好。” 前三年我一直没有回家,去年回到妹妹家时,那条狗看到我,还和以前一样,它热情一点也没有变,妹妹说:“哥,它好像一直在等你,你带它去跑一跑吧!它真地老了。”妹妹就释放狗,我发现妹妹在掉眼泪,不知是为我所作的感动而流出眼泪,还是我三年没有回家,但狗一直都在等我,它对于我的真诚而感动了妹妹的心。我就像小孩一样跟着狗而瞎跑,藏獒真地老了,跑不动,反过来,我自己也老了,它还是坚持跑,妹妹也跟着我们瞎跑,妹妹的脸上充满了对于动物的爱心和欢喜笑容,后来妹夫告诉我:“活佛,你妹妹完全变了另外一个人,她每天替你带狗出去转,而且现在她非常理解别人的心情和苦衷,包括对于动物都产生了爱心。”同时我也发现妹妹的所作所为已经拴住了我妹夫的心了。
如何转移别人的注意力如何拴住别人的心理
两法:一是修德升道(德高龙虎伏,道高神鬼钦;二是给他多多的钱(有钱能使鬼推磨);前者耗时,且要心诚意笃;后者耗财,可立杆见影。
如何感受别人的心情除非自己也有过相同的经历,不然是很难去因为别人的悲伤而悲伤的,光靠想象也很难进入悲伤的状态。一般所产生的是同情之心、恻隐之心。 一般情况下,要自己的情感发生同步,大都是在看电视、小说、漫画等情况下,看者通常会将自己的情感与主人公同步。 感受到别人的悲伤不一定自己也要进入悲伤的状态,安慰人需要手段与能力。
怎么样才能抓得住别人的心理和行为?为何想抓住别人的心理和行为?
其实,心理大师并不是大仙,心理学业并非神秘的深不可测。要想了解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观察。为什么福尔摩斯那么厉害,好像能够看透人一样?
那是因为观察,细致的观察。观察对方的一言一行、穿着打扮、面部表情、语调语气,就能把握一个人的心理。
真的有懂心理的人,可以看穿别人的心吗?当然有,尤其是精神分析学家,他们看得很深入!
俗话说,一日夫妻百日恩,对于两个能够成为夫妻的人来说,他们的生活节奏都是非常相似的,两个相配的人走到一起能够帮助他们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同时也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多的私人空间来发展自己,对于两个人来说在乎彼此才能够收获真爱,在生活中更加如鱼得水。能够结为夫妻的两个人就说明他们非常有缘分,所以也会格外珍惜对方的感情,珍惜彼此的爱。
猪狗性格相合浪漫属猪的人与属狗的人性格非常相似,所以日常生活是很幸福的。心境也比较温和,有亲和力。与此同时这两个生肖的人都比较稳重,对于感情和生活都属于保守型,渴望稳定的爱情和生活,不喜欢有太多的变化。所以说这两个生肖在一起生活是很和谐的,不过时间长了也许会有点无聊,但不会影响到彼此的感情。为了保持爱情的新鲜感,不妨双方主动为对方创造一些浪漫的惊喜,给生活增添一些情趣。
龙鸡婚姻上等互相吸引这两个人对于彼此的感情是很深的,随着时间感情也会越来越深。属龙人与属鸡人的婚姻可谓是上等的婚配,他们都很有个性,彼此吸引,在生活中很快就达成了默契。属龙人和属鸡人都是非常优秀的两个人,无论是长相还是能力都非常匹配,虽然他们比较自以为是,平时也会相互尊重,彼此很有上进心,在一起会相互激励,共同进步。若日常生活多了些仪式感,多了些情感交流,走进彼此的心里,会让两人的感情更深。
猴兔个性互补财运旺他们两个的结合能够提升彼此的运势,还能够弥补对方的缺点,让双方变的越来越好,生活幸福。属猴人性格比较开朗、活跃,他们天生比较有幽默气质,尤其会说话。与兔族相比,兔族性格比较内向,平时说话比较少,说话做事都属于慢条斯理。那两个生活肖在一起就能形成性格互补,相互感染,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们所说的和气生财,夫妻之间的感情越和睦,财运越旺。
性和爱是同步的,性可以促进爱,爱也可以促进性,无爱的婚姻性也就没了吸引力,无性的婚姻爱也不会长久。当然,在现实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无法过夫妻生活,却依然相爱的事例 。如果非要分个主次的话,我觉得还是爱为主,性为辅。
有些小朋友在幼儿园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吃好睡好玩得也好。这些对新环境有超强适应力的宝宝,会让爸爸妈妈感到很安慰。他们很高兴自己的优质陪伴带来了好结果,孩子很有安全感。
但是,还有一些小朋友,他们在幼儿园不吃不睡,也无心玩耍,哭到让父母怀疑人生,觉得自己是不是没有给足孩子安全感,导致他们不愿意离开父母,去探索更广袤的世界。
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很大程度上,我们对于孩子是否获得了安全感的焦虑,影响了我们对孩子真实个性的理解。与其把关注点放在孩子是否获得了安全感的结论上,不如换一个思考角度想想,作为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来源,父母自身是否具备充足的心理能量,支撑孩子安全感的发展呢?
Part 1 孩子安全感的根基是父母的安全感
1 有安全感的父母会「读心」
安全感的建立,是孩子们生命头两年最重要的任务。语言表达能力尚未发展成熟的宝宝们,需要父母像一个「读心」专家一样,解读他们传递出来的各种信号,为什么哭了?为什么笑了?是什么东西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读心」能力特别好的父母,就是0-2岁孩子内心状态的一面镜子,能够准确地看见婴幼儿的内心世界。和这样的父母相处,孩子就会感受到,他向外界发出的信号,是能够得到积极回应的。这种同步互动的情感经验是成就安全感宝宝的关键。
但是,「读心」能力不够好的父母,对不会直接表达需求的宝宝们来说,就像是一个黑洞洞,他们不能映射孩子们的内心状态,孩子们就无法通过父母的回应,肯定自己的心理需求。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互动不同步,会阻断孩子安全感的形成。
父母「读心」能力的来源在于父母自身的安全感。在精神分析学领域,「读心」能力也称之为「心智能力」(mentalization),是指我们能否透过他人行为的表现,看到他内心的感受和需求。
如果你总是觉得内心是不可捉摸的黑箱子,觉得外在直观的行为等同于一个内心的状态,比如,孩子一定要哭到满地打滚,你才能意识到孩子内心不舒服,可能有什么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那么,你可能是一个心智能力未发展好的人。
心智能力发展良好的人就是一位「读心」专家,时刻保持着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觉察与解读。有安全感的父母,他们的内在感受能够得到认可,因此,他们也更愿意倾听孩子们的内在感受,成就孩子们的安全感。
而没有安全感的父母,他们在洞察自我的情感状态和孩子的情感需求方面存在后天缺陷,如果不刻意练习「读心」能力,他们就可能会在孩子身上重复自己的不安全感。
相对而言,0-2岁的孩子心理需求比较简单,研究发现有 2/3的父母能够与1岁左右的婴幼儿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随着孩子们自主意识不断增长,独特个性逐渐彰显,对于父母「读心」能力的要求日渐高涨,如何持续地维持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对部分父母来说可能会是真正的难关,尤其是那些自己在原生家庭中没有建立过安全感的父母。
2 妈妈 A 的故事
大家看这样一个故事。
妈妈 A 很忧愁,女儿2岁多以后,自主意识迅猛增长,需求未得到满足的时候会满地打滚,乱扔东西。每一次女儿情绪大爆发都是对妈妈爱心和耐心的极限考验,也让她清晰地感受到原生家庭对她当下的影响,那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她需要做大量心理建设才能超越它。
小时候她如果不听话,爸妈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打和骂。被打了还不允许哭,只有乖乖听话才能平息父母的愤怒。反反复复的经验让她学会了默默地忍住泪水,努力按照父母的要求调整自己的行为。
长大之后,她和父母的关系看上去并没有什么矛盾,但亲密感不足。关于自己的事情,她也只报喜,不报忧。因为父母接不住她的真实感受——那些让她烦心的事情,她感觉即使说了,父母也不会给她安慰,反而还可能引发争吵,说了不如不说。
所以她现在面对自己的女儿,常常会力不从心。孩子尚未出生,她就已经开始钻研儿童心理学了,也知道孩子的成长所需要的重要养分来自于高质量的陪伴和安全的依恋关系。
但是,每当孩子表现很「熊」的时候,她的第一反应却是远离孩子。尽管理智能够抑制自己打骂孩子的情绪化冲动,但是,要如何回应一个不「听话」的孩子,保护亲子相互信任的情感联结,还是时刻会挑战她的情绪状态和养育工具箱。她总是担心,万一自己突然爆发,肯定会影响到孩子的人格健康。
3 安全感有可能会代代相传
看完这个故事,不知道大家会不会隐隐约约看到一点自己的影子。我想说,安全感的确有可能会在父母和孩子之间代代相传。原生家庭的亲子关系会影响到新家庭的亲子关系。换句话说,父母内心有安全感,是孩子能获得安全感的根基。
如果父母在成长过程中从未和任何一个人建立过安全的依恋关系,在他们成为父母之后,脑海中就很难联想到那些能够给予他人安全感的行为榜样,那么,随着孩子的需求变得复杂,这些父母就会感到无力应对。
那么,他们是否就不可能给孩子安全感呢?当然不是,有过养育经验的父母都或多或少地体会到,为人父母的新角色是一次新的成长机会。父母没有安全感,但又想要给予孩子安全感,这是一个更需要勇气和自我赋能去应对的艰难挑战。
下面我们就和那些在原生家庭中未能获得安全感的父母们仔细聊一聊,如何通过养育行为的更新迭代,阻断原生家庭不安全亲子依恋的代际传递,养育人格健全的孩子。
我们先来看一看,父母没有安全感,会有哪些表现。
Part 2 父母没有安全感会有哪些表现?
1 跷跷板的两极:自我或依恋
早期依恋的重要性就在于,它是我们每一个人看待自我和世界的窗口。
当我们还只是一个婴儿的时候,我们完全依赖于抚养人的照料才能生存下来。如果主要抚养人能够敏感地觉察到我们的生理和情感需求,并给出及时的、准确的回应,我们就会觉得,自己是值得爱的,他人是可以信赖的。
反之,如果我们发出的求助的信号总是得不到回应,没有一个成人能够在情感上和幼小的我们同步,反复的挫折经历就会在我们的脑海中形成另一种图式:我不可爱,他人不会帮助我,我需要自力更生。
这种关于「自我-他人」的认识会持续反映在我们的人格功能中。具有安全型依恋的人,他们对自我和世界的认识都是积极的,因此,他们既敢于活出真实的自我,同时也愿意和他人建立稳定的亲密关系。
但是,对于未能形成安全依恋的人,他们或是觉得自己是好的、别人是不好的,或者觉得自己不好,别人都很好,或者觉得自己和别人都很不好。不论是对自我还是对世界的消极认知,都会影响他们的自我功能和人际功能,导致他们在追求自我价值和人际情感联结之间的持续冲突。
这就好比是坐跷跷板,要么过于专注于自我的需求,回避或惧怕亲密关系;要么过度关注人际需求,不惜牺牲自我的需求,否定自我价值。
当没有安全感的孩子成为父母之后,他们同样难以平衡自我的需要和孩子的需要,陷入非此即彼的分裂状态。比如,完全以自我为中心,觉得有长辈或配偶带孩子就够了,不会主动承担起照料孩子的责任,或是意识不到,亲子之间的情感联结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成为「缺位」的父母。
还有一种没有安全感的父母,他们会把自己未满足的情感需要投射到孩子身上,试图补偿自己年幼时所缺失的关爱,全心全意地照顾孩子,把孩子的需要和自我的需要捆绑在一起,成为「牺牲型」父母。 这两种状态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健康的亲子关系。
2 养育行为缺乏内在标准
安全感会塑造我们看待自己、他人和世界的内在标准。比如,他会在成长过程中建构一套自己的人生智慧,不一定会得到很多人的掌声,但是内在自我是和谐的,也或多或少有一些真正亲密的朋友。
但是,没有安全感的人,他们就很容易被外在声音主导自己的人生,缺乏整合自己生活经历的一套内在标准,给人一种飘忽不定、难以琢磨的感觉。
具体到父母角色上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他们的养育行为也是左右摇摆的。
以没有安全感的妈妈B为例,从怀孕期间就开始看养育指导的书籍和文章。有一天看了一篇文章说,母婴同床睡对孩子发育好,因为孩子刚刚离开温暖的子宫,需要母亲情感上的抱持,帮助他们建立安全感和适应子宫外环境。她深以为然,决定孩子出生后就睡在自己身边。
又过了一段时间,看到一本权威养育指南书上写着母婴同床睡不安全,会增加婴儿猝死的风险。这位妈妈又被吓到了,赶紧买好婴儿床,准备和宝宝分开睡。
等宝宝再长大一点的时候,又接触到一些宝宝睡眠指导的书籍,这些书的观点就是,宝宝很小就具备了自主入睡的能力和晚上睡整觉的能力,父母要学习婴幼儿睡眠引导方法。宝宝睡眠好,身体发育才好。妈妈也不容易抑郁。
这位妈妈又跃跃欲试,精心训练几个月大的宝宝自主入睡,断夜奶,睡整觉。训练初见成效之时,又看了一些反对睡眠引导的文章,认为睡眠引导可能会让小宝宝们习得性无助,不利于母子的情感联结,也不利于孩子情绪的健康发展。
这位妈妈彻底崩溃了,感觉自己伤害了自己的宝宝,又从头开始亲密育儿……从这位妈妈的养育历程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她自始至终都没有自己的判断。
看似很用心在养育孩子,但她并没有真正去了解一个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真实需求是什么,过度依赖权威信息、他人经验的指引。
3 照顾孩子的心理能量不足
随着孩子心智的发展,父母想要维持和孩子之间的安全依恋关系,需要很充足的心理能量,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自己和孩子的需求。这些心理能量的根源就是父母自身的安全感。没有安全感的父母,另一个直接的表现就是缺乏心理能量。
通常来说,没有安全感会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焦虑型,一种是回避型。焦虑型父母总是沉浸在自己的焦虑中,他们可能是乐于付出的,但是,由于他们自己对亲子依恋具有强烈的自我中心欲望,换言之,他们的照顾行为很可能是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对孩子的需要反而很不敏感。
大家可能都听过「有一种饿,是妈妈觉得饿」,对吧?说的就是尽管孩子说他吃饱了,拒绝再吃任何东西了,妈妈还是觉得孩子没吃饱,可能是懒得不想自己吃而已,于是追着孩子喂饭。
这种情况下,妈妈是选择性地忽视了孩子已经吃饱的信号,沉浸在自己的主观推断中。可能原因是担心没能把孩子养得健壮一些,或是自我未满足需求的一种投射,享受喂饭这种亲密的养育行为带给自己的掌控感。
回避型依恋的父母往往抱有这样一些人际信念:不要和别人走得太近,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同理,别人也不要总是来打扰我,让我一个人安静地独处吧。他们对于温暖的、情感外露的人际交流会感到很不舒服。
虽然为人父母的本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他们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互动,但相对具有安全感的父母来说,回避型依恋的父母不喜欢孩子向他们表达情感和需要,也不习惯向孩子传递亲密的情感信号。
我们知道,父母和孩子之间经常抱一抱、亲一亲,就是最好的亲子依恋催化剂。情感充沛的父母很擅长用肢体语言、口头语言甚至书面语言向孩子表达爱,但是,回避型依恋的父母会习惯性地抑制爱的表达,他们可能体会不到抱孩子、亲孩子的行为仪式对亲子关系有多重要。
对于孩子的索爱行为,他们的烦恼可能会多于享受,回应起来也无法和孩子的情感同步,例如应付式地抱抱孩子然后马上松手远离,或是在孩子要亲亲的时候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他去找别的大人。
Part 3 父母没有安全感,如何给孩子安全感?
尽管如此,我们在生活中也能看到不少例子,就是父母自己成长过程中未曾得到良好的照顾,但在养育儿女的时候,他们却能够称得上是非常好的父母。
是什么样的原因或品质促使他们超越不安全感的无意识重复,让养育行为更加良性地发展?
1 安排亲子专享时光,练习正念养育力
前面我们说到,安全感也会遗传。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在生命早期和主要抚养人建立的依恋关系,会自动生成一套认识自己、认识社会的「内部工作模式」。
通俗地说就是,孩子会根据和父母的互动经验,形成关于「我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他人是什么样的」的心理图式,且这个形成过程是无意识的。
如果我们不能做到真诚地反观自我,「内部工作模式」对我们一言一行的影响也是无意识的,就像自动导航系统一样,牵引着你朝特定方向走。不安全依恋之所以具有遗传性,也是因为我们会对自己的经历进行无意识模仿。
要阻断不安全依恋的代际传递,首先要对不安全感所对应的「内部工作模式」保持觉察,打破这种无意识的状态。
我给大家推荐的第一个方法就是正念练习,它是提升觉察力的重要技术。正念练习的理念很简单,比如,吃饭就专心吃饭,感受自己咀嚼的过程,以及食物给身心带来的感觉变化;和孩子一起玩的时候,就专心观察孩子,把自己的心理年龄调整到和孩子同步,像孩子一样心无旁骛地玩耍。
但是实操起来,需要强大的毅力去坚持。例如,前面提到的妈妈A,她总是沉浸在自己的焦虑中,担心自己不够好,也担心孩子不够好。
面对这种个案,我们会鼓励这位妈妈开始正念练习,每一天安排30分钟没有评判、没有约束的自由游戏时光,放下身段,和孩子一起趴在地板上,玩孩子为主导的游戏。
当孩子不需要她参与的时候,她也不要看手机,就坚持在旁边观察,对孩子的游戏活动做出积极的实况描述,忽略那些平常会让自己感到不舒适的「熊」行为。
这样全情投入的亲子时光会增强父母和孩子的亲密感,父母也会发现,当自己把注意点调整到孩子的积极行为上时,孩子变得比以前懂事了。
更为重要的是,父母自身过滤掉了自己的情感杂质,对于如何帮助孩子变得不「熊」这个问题,也会有更清晰的思路和更灵活的应对办法。
2 重新发展自己的「读心」能力
没有安全感的父母,在大多数时候都对人的内心世界不敏感,或是喜欢用自己的心理感受去推测他人的心理感受,这有可能让彼此的心理距离更为遥远。
或者,他们干脆忽视他人的心理感受,懒得去猜测,一定要他人明确说出心理需求的时候,才给予支持和帮助,长期如此,就会失去很多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机会。
若要做一个能够给予孩子安全感的父母,需要重新发展「读心」能力,要有意识地练习准确感知自己和孩子的情感的能力。
美国游戏治疗师海蒂(Heidi)发展了一项「情感文字游戏」,很适合没有安全感的父母和孩子一起玩。对于年龄小的孩子,父母可以让孩子用水彩笔在白纸上画不同颜色画的圈圈,代表不同的情绪,同时还要准备作为「筹码」的小物品,比如小小的积木块、彩石。
父母和孩子轮流讲故事,并操作「筹码」,把父母或孩子对这个故事的「感觉」放在对应的颜色圈圈上,可以是单一的快乐或悲伤,也可以是复杂的多种情感。
通常是由妈妈先说,可以起到破冰的作用。妈妈先说了一个故事:
我今天开车的时候,不小心撞到了路边的花坛,车子划伤了。我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爸爸,爸爸说,还好只是车子受了一点外伤,花坛没事,人也没事。
然后,妈妈就把小积木块(筹码)分别放在纸上代表「悲伤(灰色)」、「懊悔(棕色)」和「开心(绿色)」的颜色圈圈里,说明她为自己总是开不好车而悲伤、懊悔,但爸爸的理解和包容又让自己感到很开心。
接着就轮到孩子学着妈妈的方式讲故事,让孩子选择他的感觉筹码,比如他可能喜欢彩石,以及代表不同感觉的颜色,让他们自己决定分别用什么颜色代表快乐、悲伤和愤怒等情绪。
他可能会说:
今天小朋友C抢了我的玩具飞侠,我没有哭,我想玩他的滑板车。我就跟他说,我们交换吧。他同意了。
然后让孩子把他的感觉放在纸上的颜色圈圈中。「我好高兴啊」(把感觉筹码放在绿色圈圈中)。
「为什么这么高兴呢?」「因为我喜欢小C的滑板车。」「还有其他的感觉吗?」「我还很会沟通。」「嗯,你会沟通,这让你感觉怎么样呢?」「我感觉我很厉害。」「觉得自己很厉害的时候,是不是也很高兴啊?」「是的。」(在代表高兴的绿色圈圈中再加上一个筹码)……
只要孩子有话可说,这个游戏可以一直玩下去。通过这种游玩方式,让孩子和父母都放下防御,一起探索内心世界。父母和孩子的心智能力会发展得更好,这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基础。
3 协同养育
我们缺失的安全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全部恢复的。当自己的问题尚未解决好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协同养育,不同抚养人之间可以优势互补,共同支持孩子的全面发展,正如一句谚语所言,「养育一个孩子,需要一个村庄」。
支持性的协同养育既能够缓解个人的养育压力,也更有助孩子的人格和社会性发展。
比如,**《登天之梯》中有一个案例,哥哥是在大家庭中长大的,个性善良,有责任心。弟弟是妈妈一个人带大的,可是,妈妈是一个个性软弱的女性,面对养育的压力选择逃避,忽视弟弟的情感需要。
结果,弟弟成长为一个没有共情能力的人,残忍伤害他人生命也毫无愧疚之心。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也可以看出来,协同养育既可以调节每一位养育者的心理压力,让每一位养育者都能够以自己的良好状态和孩子互动,同时也能够弥补单个养育者的个性缺陷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但是,没有安全感的父母,往往也不是足够好的协同养育者。家庭成员之间形成支持性的养育联盟,并做出建设性的养育分工,相互支持彼此的养育决策,这对于缺乏安全感的成人来说也是一大难题。
比如,焦虑型的父母处理不好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在冲突情境下容易愤怒,难以和人确立建设性的合作关系。回避型的父母也不是好的合作者,他们宁愿自己一个人承担,也不愿意向他人寻求帮助。面对人际之间的冲突,他们也不懂得正面应对,而是习惯性地选择逃避,远离事端。
因此,要发挥协同养育的作用,焦虑型的父母需要学会远距离地观察,尽可能赋予其他养育者更多的决策权。回避型的父母需要学会近距离地投入,克服自己对于人际依赖的不舒服感,主动与其他人养育者建立情感联盟关系,更重要的是跟孩子有更多真实有效的情感交流。
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这是每个父母都希望给予孩子的人生礼物。为人父母,也需要时刻关照自己。愿我们都能实现自我超越,保持开放的心态去学习和改变,让自己成为内心更安全的父母,给孩子更多安全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