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最有价值的遇见,是触及灵魂的遇见
遇见,真美。美在入心,入情,入景,入性,深入灵魂。
人的一生中有太多的遇见,然而大多数的遇见都是苍白的,唯有有价值有心动的遇见才是最美的遇见。
就如董卿所言:“世间一切,都是为了遇见,冷遇见暖,就有了雨,冬遇见了春,就有了岁月,天遇见地,就有了永恒,人遇见了人,就有了生命”。
而我遇见了你,才发觉生命的意义和活着的意义。确切的说: 是你,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
仿佛在生命的长河中那漫长的等待,只是为了和你的遇见。
那么熟悉,那么温暖,你的声音仿佛可以抚平我心灵的创伤,可以穿透我的整个生命。
你可能不知道,遇见了你,我这小小的心呐!如大海中那跳跃的浪花,处处都泛着惊喜和满足!
亦宛如清晨那叶片上的一滴清露,遥遥欲坠……然,在它滑落的瞬间,恰巧跌进了我深邃的眼眸,刹那之间有惊艳,有惊喜,有懂得,有怜惜,还有丝丝无奈和心痛。
好像从遇见你的那一刻,我的生命所有的 情感 瞬间都纷涌而至,仿佛这些年……这些年在冥冥之中,我一直都在等待,在寻找……寻找一种力量,一种能触及心灵,一种能唤醒我生命沉睡的力量。
我的心已经沉睡得太久,太久……
似乎都忘了感动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直到遇见了你,我沉睡的灵魂终于开始慢慢的苏醒。
我的心,似一颗沉睡的种子,在不经意间遇到了春天的一滴水,开始膨胀,舒展,发芽;我恰似那一颗小小草,欣欣然张开了眼,才发现这个世界的美丽。
真的,真的感谢人生路上遇见了你!
是你点燃了我生命的激情; 是你让我参透了生命存在的意义。
虽然,你什么都没做,但却又似乎已经做了很多,很多……
或许正如佛家所言:
“与你无缘的人,哪怕说得再多都是废话。与你有缘的人,哪怕ta什么都不说,只要ta的存在,就能惊醒你所有的知觉”。
是的,就是这样,或许你都一无所知,但是你却给了我别人无法给予太多太深的感悟。
是你,让我苍白的心不再是一片灰色,从而变得有血,有肉,有了感知生命的疼痛和颜色; 是你,让我枯燥的心有了超越生命的宁静和安详。
我本是红尘匆匆的一个过客,生于这茫茫天地间,无意痴迷于文字。
没有遇到你之前,我的生命是残缺的,如同折翼的天使。
但是自从遇见了你,我就像一只鹰,又重新的长出了翅羽,可以自由的翱翔与广袤的蓝天。
人生,不是所有的遇见都值得你去珍惜和回忆,也不是所有的遇见都能让人热泪盈眶。
这世间最有价值最有心动的遇见,是触及灵魂的遇见,ta不但能拓展你生命的宽度和长度,还能拓展你生命的深度。
感恩世界,感恩有你,感恩生命旅途中所有温暖的遇见,一如我与你的遇见,在这美丽的时刻。
接续上篇:
二、 赏读什么
带着欣赏的眼光去阅读《影子人》绘本,我们要利用好绘本的特点。不仅要读文字,还要读图画,更要读情感。因为该绘本中既有游戏之趣、阅读之乐、图画之美,更有母子间、祖孙间的眷恋亲情。
1 读文字
毋庸置疑,读绘本首先要阅读文字内容,这是理解图画和图文背后含义的基础。
作为数次入选语文课本的儿童文学大师金波的文字,是朴实平和的,但却总能触及我们内心深处的柔软之处。故事中的小小影子人串联起一代人的成长,串联起社会的发展,更串联起三代人的情感。
在“我”三岁生病那年,母亲给我做手影游戏,我和影子人一起玩到深夜,给我带来欢乐,消除了病痛。
多年后的一次停电之夜,上中学的“我”重新点燃了红蜡烛,勾起了我的记忆,为病中的母亲带来了安慰。
再后来,我长大成家立业了,我的三岁儿子用哭闹不止来拒绝各种
高科技含量的玩具,母亲再一次演示影子人来哄逗小孙子,全家人一起唱童谣,玩游戏,其乐融融,描写出了一幅温馨和美好的场景。
这就是文字传递给我们的信息,传达给我们的价值和感动。
2 读图画
既然是绘本,则一定要阅读图画。借助图画,搜寻故事中提到的细节和线索,帮助我们更直观感受和领悟故事中的文字信息。特别是对于幼儿来说,看图画几乎就是他们读绘本的全部。
翻开《影子人》绘本,一种温馨安详的感觉扑面而来。一帧帧图画那么逼真传神:温暖昏黄的烛光,红色的蜡烛、带窗格的木制窗户,影子人的形象,,等等这些当今很少见到的物件,就栩栩如生展现在我的面前,不由引发共情,将我带回那个遥远的童年时代。
对于孩子们来说,读图画更是可以用他们自己的小手指引领视线和思路,帮助和吸引他们看图说画,读懂书中的故事——这就是插画的魅力。
3 读情感
可以说,每一个故事里多多少少都包含情感元素,也许是喜爱或憎恨,也许是友情、亲情或爱情。
《影子人》故事,则主要讲的是由影子人为主线串起来的母爱亲情、祖孙亲情,也有三代人各自对影子人的喜爱之情。
比如,在故事开始部分,三岁的“我”每晚都与影子人玩到深夜才告别。在故事中间,病中的母亲起床坐在桌前与影子人亲切交谈的情节。最后部分里,正哭闹的小孙子看到影子人,先是惊呆,随后便自编唱出新歌谣,最后全家一起欢快唱起来。
故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情感,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也需要细细品味和深入体会其中的深层次情感,这样的阅读才是深度的,才可能真正领会作者想传达给我们的意图,才能有更多收获。
三、写作手法
虽然绘本能通过图文这两种媒介共同传达信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故事情节和细节,给读者以良好的阅读体验。
但是,静态的图画只是故事中某些瞬间和某些结果的定格,而一段文字,一篇纯文字的文章,可将事件、人物和物体的动态变化过程详细描写出来,这一点是图画难以做到的。这就好比影像拍摄中的连拍不能替代视频一样,前者呈现是离散跳跃的信息,而后者展示的是连续不间断的完整信息。
因此,这里以《影子人》为例,单独另立这一问题,谈谈其写作手法上的运用。
作为儿童读物的《影子人》绘本,其文字语言朴实平和。但深入品读和鉴赏之后,在很短的文字篇幅中,作者娴熟地运用了一些写作技巧。以我的粗浅理解,文本故事主要采用了聚焦式写作和拟人化写作。
1 聚焦式写作
顾名思义,聚焦就是拍摄影视作品中常常使用的一种拍摄技术。我们在看影视剧的时候,镜头不断的拉近,我们最终要看到的地方距离我们越来越近,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具体,这种方式就叫做聚焦。
写作中,也可以借用这种拍摄技巧,更容易牢牢抓住读者的眼球。特别是对于某些环境场景,人物出现场景等,都可以采用这种有趣的聚焦式描写。
《影子人》的开篇第一段话中这样写道:
“我躺在病床上,望着窗子。只见窗户纸上,先是映出一片橙红的烛光,随着烛光的摇曳,光晕中映出了一个打柴人的身影,虚虚实实,如梦如幻。”
仔细阅读,发现采用的就是聚焦式写作:首先说明主人公在哪里?(位置:躺在病床上),正干着什么?(动作:望着窗子)后来依序出现或发生了什么?(先是什么?后又是什么?聚焦在什么上?是映出一片橙红的烛光,随着烛光的摇曳,光晕中映出了一个打柴人的身影),最后给出聚焦物的总体评价(虚虚实实,如梦如幻)
所以文学大师在写作技巧上的娴熟运用,在此处就可见一斑了。
2 拟人化的人物形象
童话常常采用拟人化的写作手法,为各种事物赋予生命,拥有人的思想和感情。
《影子人》中的小影子人,虽然只是一个光线映射下的光影,而且只有三寸长大小,但是不论它的外貌和形象,都是“人”的体征:身穿黑棉袄,头戴毡帽,身背柴禾。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
更重要的是,小影子人还曾与“我”和母亲亲切交流对话呢。
请看这一段母亲和影子人的对话描写:
“一想起你第一次映在我家窗户纸上的情景,我就觉得自己年轻了,谢谢你啊,是你给我的孩子带来了快乐。”妈妈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中。
“瞧您说的,我该感谢您才是。是您把我带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呀,是您让我认识了他呀!”
读着这样的文字到这里,感觉那个虚幻的影子人就活灵活现在我的身旁,那么可亲可爱。它善解人意,知恩感恩,这或许也是作者想告诉我们的。
故事中的拟人化写作,能让大小读者更有代入感和亲切感,也符合儿童们的心理特征。
总之,《影子人》绘本是值得大小读者阅读的一本好书,可以反复阅读欣赏,慢慢领悟故事中的细节和深层次含义。更可以直接借鉴书中的游戏,让家长与孩子们一起玩手影,从中享受到亲子快乐,得到心灵启迪,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为日后孩子们的写作奠定基础。
一、 把握立意
散文,或叙事,或抒情、或说理。它通过对某个人物某件事情的叙述,对某种风物的描绘,来抒发某种感情,表达某种思想,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启迪,使之在思想上产生强烈的共鸣,或感情上激起激烈的震荡。有的思想比较集中,情感比较明显,有的则比较隐讳,这就要抓住中心、抓住立意。所以我们在鉴赏作品时,必须清理作品的材料。诸如生活画面、场景、人物、事件、风物等,分析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作者感受不断深化的脉络,进而揣摩作品的立意和主旨。
二、 善抓文眼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文眼”就是文章的眼睛。鉴赏散文,善抓“文眼”较为重要。抓住了本文的文眼,欣赏佳作就像按图索骥,顺藤摸瓜一样。
三、 明白情物
散文中的“情”,常常是作品中组织人、事、物、景的重要线索,它使作品的结构显得紧凑严密、波澜跌宕。散文抒情的方式也很灵活,或是托物寓情,或是借景抒情;或是直抒胸臆,或是将感情深藏在字里行间。可以说,一篇优秀散文意境包括情和景(事、物)两种因素,其中情是主要的,景只是手段,写景是为了抒情明理。若离开了情,景就失去了生命力。因此,我们在鉴赏散文时要探索散文意境美,可以从即景、披事、体物入手,从而悟情、入情、察清、明情,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欣赏作品的内容之美,境界之高,情致之雅,理趣之妙。
四、 分析结构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我们鉴赏散文,就要在分析和梳理其组织材料的结构特点,明确其线索的基础上,把握文中的“神”。所以分析散文结构对理解把握散文的形和神都不无裨益。
五、 体味情言
散文的语言风格很多。优秀的散文语言都能做到精练准确、朴素自然、清新明快、亲切感人。针对不同作家的不同语言风格特点,如有的粗犷,有的细腻,有的豪放,有的婉约,就要仔细玩味,仔细体味散文的语言之美。
另外还要注意修辞的作用,散文语言比较注重形象、生动。一般多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等,这些修辞手法本身具有典型的作用。如比喻的作用是化此为彼,形象生动,想象力丰富;拟人的作用是化物为人,亲切自然,人格化等。
六、 了解情技
了解情技即弄清抒情散文的写作技巧,也就是高考考点要求的“能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因此掌握诸如渲染、铺垫、象征、伏笔、照应、悬念等技巧有利于鉴赏散文,把握美文实质。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中国文学史上诗歌所占比例非常之大,所以我们应该了解熟悉诗歌的一般知识。诗歌所表现的情感、所表现的景象,最终都体现在意境上。所谓意境就是诗人把他的思想感情熔铸在所描绘的生活图画里,从而形成种情景交融的境界。怎样捕捉和体味诗歌的意境呢?一般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体味诗歌的遣词。体味诗歌的遣词是体味诗的意境的第一步。诗的语言是极度凝练、浓缩的语言,我们体味诗的语言可以从其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首句北、西两个方位名词用得非常准确,把景物的方位确定下来。写水面用初平 二字体现了春水的特点。莺乃早莺,树乃暖树,燕乃新燕,都是紧扣早春而写。渐欲才能很准确地写出一种早春景物的变化过程,有一种春苏的动态感。诗中一个低字,把水天相接的茫然景象表现得生动壮阔,一个争字、一个啄字刻画出莺、燕的动作神态,生动形象。
二、体味诗歌的意象。所谓意象即是作者的意与物的交融,是作者的 意通过物的具体反映,意象是诗歌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众多意象的有机结合,便是诗的形象。因此,体味诗的意象是理解意境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如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其中黄河白云孤城山羌笛杨柳春风 玉门关就是意象。这是一首描写戍边生活的诗,这些士卒在遥远的玉门关,想见黄河在黄土高原延伸,一直与白云相接,在白云中间流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这里的黄河之象中显然包含有保卫祖国之意,而他们现在生活的地方除了一座孤城和高高的山脉之外,还有什么呢?在孤城和山的物景之中难道不可以看出士卒们孤独、寂寞的情感吗?其中还暗示了此处环境的艰苦险峻。羌笛本来是一种乐器,而作者却把它拟人化,似乎它也有感情。杨柳即《折杨柳》,曲名。这是首抒写离愁别绪的歌曲,在诗中它也同时反映了士卒们的离愁别恨。他们怨什么、恨什么?原来春风吹不到他们这儿来,玉门关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在这里他们感受不到皇帝的恩泽,感受不到人间的温暖。由此可见,我们只有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才能更好地领会诗歌的意境。
三、体味诗歌的含蓄之美。诗歌讲究的是曲折回环,不能把想说的全都说出来,而是借助于意象表现出来,给人以回味,这给人以回味无穷的正是其含蓄的内涵,也是我们需要用心体会的地方。例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的巴山夜雨 四字前后重复运用,跳跃大,语浅情深,曲折含蓄,创造出优美深邃的意境。只有体会到字里行间的寓意,才能感受到诗歌的意境韵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