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说,有人感觉苏东坡的诗很一般嘛,这真不是对苏轼的亵渎,自宋至今,都有一些名家这样评价苏轼的部分诗篇,我们不能因为苏轼名气太大,就迷信他,神话他。古今中外,任何一位文学大师,都很难做到字字珠玑,即便是全才的苏轼也没有例外,这和他的其他优秀作品流传千古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如果还不清楚,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苏轼的诗歌。
苏轼像他的前辈梅尧臣一样,把写诗当做日常的功课,一坚持到晚年,现存诗大概2700多首。他多方面向前代诗人李白、杜甫、韩愈等学习,晚年更爱陶渊明的诗。苏诗各体皆工,七言各体尤其擅长。
一些诗篇反映民间疾苦、谴责官吏贪鄙、关心国家命运。如《荔枝叹》、《许州西湖》、《元修菜》、《秧马歌》等。数量最多对后人影响也最大的是许多抒发个人情感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篇:把寻常景物写得精警动人,把日常生活写得美好可爱,给读者一种“触处生春”的感觉。如《游金山寺》、《安国寺寻春》、《大风留金山两日》等。以学问为诗、以议论为诗,部分鉴赏评论文艺的作品:如《王维吴道子画》、《读孟郊诗》、《书王主簿所画折枝》等。以上都是苏诗的优点,不足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比如政治诗:苏轼毕竟是生活在封建社会比较稳定时期的士大夫,他的政治观点里还有比较保守的一面,因此不能更深刻地反映人民的疾苦,对当时社会因豪强兼并而引起的危机,远没有政治上站得更高的王安石看得清楚,部分政治讽刺诗反映新法推行时的流弊,多有夸大失实,产生了不良影响,包括向来为人传诵的《山村五绝》、《吴中田妇叹》等。散文化、议论化的倾向使北宋许多诗人的作品流于浅率无味或生硬晦涩,苏轼以他丰富的生活内容、清新畅达的语言和深厚的文艺修养,基本上做到了纠正,但并没根除。清·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而其不如李杜处亦在此。”特别是最后一句的概括,还是相当准确的。苏诗里有不少无聊应酬的作品,表现封建文人的共同习气。过分逞才使气,贪多求快。如题主所引诗句即是。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
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苏轼对词的变革,基于他诗词一体的词学观念和“自成一家”的创作主张。自晚唐、五代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柳永虽然一生专力写词,推进了词体的发展,但却未能提高词的文学地位。而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
扩展资料:
苏轼的作品在当时就驰名遐迩,在辽国、高丽等地都广受欢迎。北宋末年,朝廷一度禁止苏轼作品的流传,但是禁愈严而传愈广。到了南宋党禁解弛,苏轼的集子又以多种版本广为流传,以后历代翻刻不绝。
在后代文人的心目中,苏轼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人们争相从苏轼的作品中汲取营养。在金国和南宋对峙的时代,苏轼在南北两方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苏诗不但影响有宋一代的诗歌,而且对明代的公安派诗人和清初的宋诗派诗人有重要的启迪。
苏轼的词体解放精神直接为南宋辛派词人所继承,形成了与婉约词平分秋色的豪放词派,其影响一直波及清代陈维崧等人。苏轼的散文,尤其是他的小品文,是明代标举独抒性灵的公安派散文的艺术渊源,直到清代袁枚、郑燮的散文中仍可时见苏文的影响。
苏轼还以和蔼可亲、幽默机智的形象留存在后代普通人民心目中。他在各地的游踪,他在生活中的各种发明都是后人喜爱的话题。在宋代作家中,就受到后人广泛喜爱的程度而言,苏轼是无与伦比的。
—苏轼
宋朝 苏轼 苏轼的诗
对社会的干预和对人生的思考乐观旷达的精神对艺术技巧的娴熟运用和超越有必达之隐而无难显之情刚柔相济的艺术风格宋诗最高成就的代表
苏轼秉性正直,为人坦率,曾自称:“言发于心而冲于口,吐之则逆人,茹之则逆余。以为宁逆人也,故卒吐之。”(《思堂记》)所以苏轼对社会现实的看法和对人生的思考都毫无掩饰地表现在其文学作品中,其中又以诗歌最为淋漓酣畅。在二千七百多首苏诗中,干预社会现实和思考人生的题材十分突出。
苏轼对社会现实中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他在许多州郡做过地方官,了解民情,常把耳闻目见的民间疾苦写进诗中,如写北方遭受蝗旱之灾的农民:“三年东方旱,逃户连欹栋。老农释耒叹,泪入饥肠痛。”(《除夜大雪留潍州元日早晴遂雪复作》)又写南方水灾侵袭下的百姓:“哀哉吴越人,久为江湖吞。官自倒帑廪,饱不及黎元。”(《送黄师是赴两浙宪》)当时赋税沉重,谷贱伤农,对外岁币的负担也都压在农民身上,他们千辛万苦收获了粮食,也难以对付官府的征敛:“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龚黄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河伯妇!”(《吴中田妇叹》)
更可贵的是,苏轼对社会的批判并未局限于新政,也未局限于眼前,他对封建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弊政、陋习进行抨击,体现出更深沉的批判意识。如晚年所作的《荔支叹》:
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支龙眼来。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永元荔支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至今欲食林甫肉,无人举觞酹伯游。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从唐代的进贡荔枝写到宋代的贡茶献花,对官吏的媚上取宠、宫廷的穷奢极欲予以尖锐的讥刺。苏轼在屡遭贬谪的晚年仍然如此敢怒敢骂,可见他的批判精神是何等执着!
苏轼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生活阅历极为丰富。他善于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也善于从客观事物中见出规律。在他眼中,极平常的生活内容和自然景物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如《题西林壁》和《和子由渑池怀旧》两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璧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骞驴嘶。
在这些诗中,自然现象已上升为哲理,人生的感受也已转化为理性的反思。尤为难能可贵的是,诗中的哲理是通过生动、鲜明的艺术意象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而不是经过逻辑推导或议论分析所得。这样的诗歌既优美动人,又饶有趣味,是名副其实的理趣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和“雪泥鸿爪”一问世即流行为成语,说明苏轼的理趣诗受到普遍喜爱。苏诗中类似的作品还有很多,如《泗州僧伽塔》、《饮湖上初晴后雨》、《慈湖夹阻风》等。苏轼极具灵心慧眼,所以到处都能发现妙理新意。
深刻的人生思考使苏轼对沉浮荣辱持有冷静、旷达的态度,这在苏诗中有充分的体现。苏轼在逆境中的诗篇当然含有痛苦、愤懑、消沉的一面,如在黄州作的《寒食雨二首》,写“空疱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的生活困境和“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的心态,语极沉痛。但苏轼更多的诗则表现了对苦难的傲视和对痛苦的超越。黄州这座山环水绕的荒城在他笔下是“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初到黄州》),多石崎岖的坡路则被写成“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东坡》)。岭南荒远,古人莫不视为畏途。韩愈贬潮州,柳宗元贬柳州,作诗多为凄苦之音。然而当苏轼被贬至惠州时,却作诗说:“日啖荔支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食荔支二首》之二)及贬儋州,又说:“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吾谪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至梧乃闻其尚在藤也,旦夕当追及。作此诗示之》)这种乐观旷达的核心是坚毅的人生信念和不向厄运屈服的斗争精神,所以苏轼在逆境中的诗作依然是笔势飞腾,辞采壮丽,并无衰疲颓唐之病,如《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馀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这是苏轼从儋州遇赦北归时所作,流露出战胜黑暗的自豪心情和宠辱不惊的阔怀,气势雄放。
苏轼学博才高,对诗歌艺术技巧的掌握达到了得心应手的纯熟境界,并以翻新出奇的精神对待艺术规范,纵意所如,触手成春。苏诗中的比喻生动新奇,层出不穷,例如“春畦雨过罗纨腻”(《南园》)、“相排竞进头如鼋”(《王维吴道子画》)、“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守岁》),都脍炙人口。又如《百步洪》中连用七喻描摹奔水:“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真正做到了妙喻连生。苏轼读书破万卷,用典时信手拈来,左右逢源。因用典过多,他有时也遭致后人的批评,但在多数情况下,苏诗的用典稳妥精当,且浑然天成,达到了如水中着盐的妙境。例如他作诗安慰落第的李廌说:“平生谩说古战场,过眼终迷日五色。”就堪称用典精妙的范例。苏诗中的对仗则既精工又活泼流动,构思打破常规。例如:“山忆喜欢劳远梦,地名惶恐泣孤臣”(《八月七日初入赣过惶恐滩》),“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过永乐文长老已卒》),对法生新,不落俗套。正因为苏轼对比喻、用典、对仗等技巧的掌握已臻化境,所以他能够超越技巧,作诗挥洒如意,丝毫看不出锻炼之痕。如《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
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寿州已见白石塔,短棹未转黄茅冈。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
看似平淡实则奇警,看似松散实则精练,诗中几乎不复可睹具体的技巧,因为它的艺术追求是从整体上着眼的。
清人赵翼评苏诗说:“天生健笔一枝,爽如哀梨,快如并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此所以继李、杜后为一大家也。”(《瓯北诗话》)的确,苏诗的表现能力是惊人的,在苏轼笔下几首没有不能入诗的题材。临流照影,汲水煎茶,都是极其平常之事,但苏轼写成“忽然生鳞甲,乱我须与眉。散为百东坡,顷刻复在兹”(《泛颍》);“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汲江煎茶》),就格外生动有趣。又如他只用“三尺长胫阁瘦躯”一句,便活画出病鹤无精打采的清癯之态。他叙写“惠州有潭,潭有潜蛟……虎饮水其上,蛟尾而食之,俄而浮骨水上”的传说,也只用“潜鳞有饥蛟,掉尾取渴虎”十字即写尽其情状。即使是十分难于处理的题材,在苏轼笔下往往能化难为易,举重若轻。比如《续丽人行》咏唐代画家周昉的一幅“背面欠伸内人”,对一个背面的美人如何描写?苏轼先从虚处落笔,推想画中人之美貌:“若教回首却嫣然”,再把此美人想象为杜甫当年在曲江头远远望见的一个背影,最后又以民间夫妻相敬如宾的故事作为反衬,慨叹美人深闭宫内的不幸。想落天外,却又非常切题,显示出驾驭题材的非凡能力。
就像其文论一样,苏轼对诗歌风格也主张兼收并蓄。他曾模仿过陶渊明、李白、杜甫、韩愈、孟郊乃至同时诗友黄庭坚的诗风,无不维妙维肖。“短长肥瘦各有志,玉环飞燕谁敢僧”(《孙莘老求墨妙亭诗》)的多元化审美情趣使他能欣赏各种不同的风格倾向。苏轼尤其重视两种互相对立的风格的融合,所以在评论他人诗文时提出了“清远雄丽”、“清雄绝俗”的术语。苏轼在创作中十分注意使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互相渗透,互相调节。毫无疑问,苏诗的主导风格是雄放,有些作品甚至有粗豪而缺少馀蕴的缺点。然而苏诗中许多佳作已经做到了刚柔相济,从而呈现出“清雄”的风格,例如《游金山寺》: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描写细致,层次分明,但又笔势骞腾,兴象超妙。惆怅的心情与潇洒的风度融于一体,且流露出豪迈之气,典型地体现出苏诗的风格特征。
以“元佑”诗坛为代表的北宋后期是宋诗的鼎盛时期,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等人的创作将宋诗艺术推向了高峰。就风格个性的突出、鲜明而言,王、黄、陈三家也许比苏轼诗更引人注目。然而论创作成就,则苏轼无疑是北宋诗坛上第一大家。在题材的广泛、形式的多样和情思内蕴的深厚这几个维度上,苏诗都是出类拔萃的。更重要的是,苏轼具有较强的艺术兼容性,他在理论上和创作中都不把某一种风格推到定于一尊的地位。这样,苏轼虽然在创造宋诗生新面貌的过程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基本上避免了宋诗尖新生硬和枯躁乏味这两个主要缺点。所以苏轼在总体成就上实现了对同时代诗人的超越,成为最受后代广大读者欢迎的宋代诗人。
依旧结论先行:苏东坡有才华,有能力,有仁心,同时还真性情、潇洒通达、平易近人,最重要的是他傲视苦难的态度,为后世无数人提供了精神力量。
他被命运打入幽暗的深谷,却在幽谷中种满百合。
1苏东坡才华横溢。
他21岁进京赶考,作《刑赏忠厚之至论》,得到主考官欧阳修的激赏,得了第二名(本来该第一的,欧阳修以为是曾巩的文章,为了避嫌,才给了第二名),这篇文章后被收入《古文观止》,要知道,这是一个21岁青年的应试作文
欧阳修评价: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
甚至预言几十年后,天下人将不会记得他而只记得苏轼。
苏轼不仅在文章上独步当时,后位列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在词的创作上,以诗为词,开豪放一派,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苏轼,可能也没后来的辛弃疾。在诗歌上,虽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但就整体成就,可以说整个宋代无人能比;在书法上,位列宋四家之一,在当时,很多人都以得到苏轼的墨宝为荣。绘画上,他的枯木、墨竹,在文人画中别具一格。
可以说,苏轼是中华文化发展至巅峰后,诞生的一个人物,他是时代的产物。
2苏轼真正有仁民爱物的胸怀。
苏轼在朝其间,因新法改革与人产生了政见上的不和,很多人说苏轼很蠢,其实苏轼不管是反对彻底实行新法,还废除新法,都是站在于百姓是否有利的立场上的。
他在地方任职其间,也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在密州救蝗灾,在徐州亲自带领百姓抗洪,在杭州建苏堤。
甚至在他被贬的时候,也在尽其所能为百姓谋利,在黄州救弃婴,在惠州捐助修桥。
苏轼写了大量关心民生的诗歌,其中对苦难中的百姓的深切同情,对严苛赋税和官吏不作为的讽刺非常辛辣。
蚕欲老,麦半黄,前山后山雨浪浪。农夫辍耒女废筐,白衣仙人在高堂。(《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
讽刺官吏们,高高在上,对百姓的灾难袖手旁观。
我是朱陈旧使君,劝农曾入杏花村。 而今风物那堪画,县吏催钱夜打门。(《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其二》)
这是讽刺朝廷赋税严重,百姓不堪重负,致使乡村寥落。
更具感染力的是他的《吴中田妇叹》和《荔枝叹》。
今年粳稻熟苦迟,庶见霜风来几时。霜风来时雨如泻,杷头出菌鎌生衣。
眼枯泪尽雨不尽,忍见黄穗卧青泥!茆苫一月垅上宿,天晴获稻随车归。
汗流肩赪载入市,价贱乞与如糠粃。卖牛纳税拆屋炊,虑浅不及明年饥。
官今要钱不要米,西北万里招羌儿。龚黄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河伯妇!(《吴中田妇叹》)
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至今欲食林甫肉,无人举觞酹伯游。
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耶?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荔枝叹》)
其中荔枝叹还是他被贬惠州所作,要看一个人的人品,往往要看他失意的时候的表现,苏轼在暮年被贬荒蛮之地,已是低谷中的低谷,可他仍然心系百姓。
甚至不惜为百姓发声,而得罪权贵,指名揭露官僚争新买宠,厚颜无耻的行为,可见苏轼仁民之心。
如果仅以上这个特点,苏轼只会让我们觉得,他是一个让人崇慕,敬佩的长者。
他仍让千百年后无数人喜欢,还包括,苏轼的真性情、平易近人、潇洒通脱。
3真性情。
苏轼有一段很有名的话:
言发于心而冲于口,吐之则逆人,茹之则逆余,以为宁逆人也,故卒吐之。(《思堂记》)
就是苏轼内心有了想法,他就想要说出来,他的内心和发言,是一致的。
这也是为什么他的文章能够有巨大的感染力,因为其间贯穿着真情。
苏轼真性情这一点,其实有其哲学基础,在苏轼的哲学体系中,情是占据本体地位的,一切,都要根于人情。
由此,他交友、写作、为官,都是以内心的真情为出发点,苏轼是一个具有真性情的人,不虚伪造作的人。
4潇洒通达
苏轼是一个潇洒通达,不拘小节的人。
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
欧、梅二公既叹赏其文,却不知这几句话的出处。及苏轼谒谢,即以此问轼,苏轼答道:“何必知道出处!”可见苏轼的豪迈通脱。
在我们熟悉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阕说“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这个“人道是”,其实就在表明这个地方并非真正的赤壁古战场,苏轼只是借助赤壁之事抒怀。
苏轼是出入佛、儒、道三家,对这三家思想都有研究,且与佛门、道家之士多有交游,且流传下很多佳话。
宋人胡寅在《酒边词序》中说苏词:
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
文字是人内在精神的外化,苏轼的词之所以让人产生潇洒超然的感受,正是因为他内在精神如此。
能体现苏轼潇洒通达的词作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在人生落魄处,仍然保持一蓑烟雨任平生的的潇洒,唯苏轼能耳!
5平易近人
苏轼虽然才华横溢,位及人臣,但是他从来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大人”形象,而是平易近人。
他自己说,“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
他在被贬的黄州、惠州、儋州结识了很多平民朋友,有农民、歌姬等等。
相传苏轼贬官海南,遇一老妇,安慰苏轼曰:"内翰昔日富贵,一场春梦!",里人因呼此妇为"春梦婆"。
宋苏轼《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投梭每困东邻女﹐换扇惟逢春梦婆。”一个平民老婆婆,就这样留在了苏轼的诗文中。
6傲视人生的苦难。
像苏轼这般才华横溢,又心系天下的人,按理说,应该有美好平顺的人生。
可命运这个东西,谁都说不清,苏轼也研究过这个问题,最后得出,天与人不相值乃是常态,好人好报才是偶然。
苏轼的人生简直像在座过山车,大起大落,幸亏是苏东坡,要是一般人,定会被折磨的奄奄一息。
苏轼最吸引人的是他对苦难的傲视。
这首先体现在黄州时期所作的诗文,《定风波》这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前赤壁赋》中的清风明月。
外在的风情雨雪,都不能影响苏轼,这其实是有佛教中“以心转境”的意味。
暮年苏轼被贬海南,他写下了写过一首《十月一日将至涡口五里所遇风留宿》:
长淮久无风,放意弄清快。今朝雪浪满,始觉平野隘。
两山控吾前,吞吐久不嘬。孤舟系桑本,终夜舞澎湃。
舟人更传呼,弱缆恃菅蒯。平生傲忧患,久已恬百怪。
鬼神欺吾穷,戏我聊一噫。瓶中尚有酒,信命谁能戒。
苏轼是以主人的姿态,睥睨着苦难的人生,和无法把控的命运,这是苏轼对自我力量的绝对坚信,“浩然天地间,唯我独也正”。
已故的苏轼研究大家冷成金先生说过一句话:
人如果同命运作斗争,永远是失败者,因为命运就是在人同它作斗争的时候产生出来的。当人不再单纯地同命运作斗争,而是将同命运作斗争当作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的手段的时候,命运消失,境界显现。境界不是否弃命运,而是在更高的层次上涵容和观照命运——一种形上价值的涵容和观照。
如此,凡所经历,皆为资粮。无常的命运便成为发展个人境界的手段。
苏东坡正是这样,黄州、惠州、儋州的贬谪经历,并没有摧毁他,相反,他以主人的姿态,转不测的命运为个人的境界,最抵达了他在精神之路的终极。
那里澄明、高远、浩渺、寥廓。
我们在《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中,可以略窥一二。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苦雨终风终于消散,明月高悬,天海之间,一派澄明辽阔。
这更是暮年苏轼心境的澄明。
苏轼对苦难命运的不屈,对苦难解决之道的探索,都为后世无数遭受命运凌虐的人们,提供了精神的支撑和化解的方法。
他被命运打入幽暗的深谷,却在幽谷中种满百合。
被贬黄州,他由苏轼,变成了苏东坡。
东坡是苏轼在黄州的一块地,他曾经躬耕于此,故字号东坡居士。
也正是这个转折,他的仁民爱物、他的潇洒通脱、他的平易近人、他对苦难命运的傲视和不屈,都以前所未有的面貌呈现出来。
于东坡来说,他苦难的命运也许是不幸,但对于后世无数的读者来说,却是幸运。
(有些无奈,假设有天道,我想问问他,到底是怎么想的?)
如果说,苏轼属于北宋,那么,苏东坡,他属于千古。
江 城 子
苏 轼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注释
这是一首悼亡词。作者结合自己十年来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无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对亡妻永难忘怀的真挚情感和深沉的忆念。
作者写此词时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于开封。到此时(熙宁八年)为止,前后已整整十年之久了。词前小序明确指出本篇的题旨是“记梦”。然而,梦中的景象只在词的下片短暂出现,在全篇中并未居主导地位。作者之所以能进入“幽梦”之乡,并且能以词来“记梦”。完全是作者对亡妻朝思暮念、长期不能忘怀所导致的必然结果。所以开篇使点出了“十 年生死两茫茫”这一悲惨的现实。这里写的是漫长岁月中的个人悲凉身世。生,指作者;死,指亡妻。这说明,生者与死者两方面都在长期相互怀念,但却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了。作者之所以将生死并提,除阐明题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还在于强调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现“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词句。“不思量”,实际上是以退为进,恰好用它来表明生者“自难忘”这种感情的深度。“千 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二句,马上对此进行补充。阐明“自难忘”的实际内容。王氏死后葬于苏轼故乡眉山,所以自然要出现“千里孤坟”,两地睽隔的后果,作者连到坟前奠祭的时机也难以得到。死者“凄凉”,生者心伤。“十年”,是漫长的时间;“千 里”,是广阔的空间。在这漫长广阔的时间空间之中,又隔阻着难以逾越的生死之间的界限,作者又怎能不倍增“无处话凄凉”的感叹呢?时、空、生死这种种界限难以跨越,那只好乞诸于梦中相会了。以上四句为“记梦”作好了铺垫。上片末三句笔锋顿转,以进为退,设想出纵使相逢却不相识这一出人意外的后果。这三句有很大的含量,其中揉进了作者十年来宦海沉浮的痛苦遭际,揉进了对亡妻长期怀念的精神折磨,揉进十年的岁月与体态的衰老。设想;即使突破了时、空与生死的界限,生者死者得以仍然“相逢”, 但相逢时恐怕对方也难以“相识”了。因为十年之后的作者已“尘满面,鬓如霜”,形同老人了。这三句是从想象中的死者的反映方面,来衬托作者十年来所遭遇的不幸(包括反对新法而乞求外调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内)和世事的巨大变化。
下片写梦境的突然出现:“夜来幽梦忽还乡”。就全词来讲。本篇的确是真情郁勃,句句沉痛,而此句则悲中寓喜。“小轩窗,正梳妆”,以鲜明的形象对上句加以补充,从而使梦境更带有真实感。仿佛新婚时,作者在王氏身旁,眼看她沐浴晨光对镜理妆时的神情仪态,心里满是蜜意柔情。然而,紧接着词笔由喜转悲。“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两句上应“千里 孤坟”两句,如今得以“还乡”,本该是尽情“话凄凉”之时,然而,心中的千言万语却一时不知从哪里说起,只好“相顾无言”,一任泪水涌流。这五句是词的主题:“记梦”。正由于梦境虚幻,所以词的意境也不免有些迷离惝恍,作者不可能而且也用不着去尽情描 述。这样,反而可以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结尾三句是梦后的感叹,同时也是对死者的慰安。如果联系开篇的“十年”,再加上无限期的“年年”,那么,作者对亡妻的怀恋,不就是“此恨绵绵无绝期”了么?本篇在艺术上值得注意的特点之一便是直抒胸臆,感情真挚。由于作者对亡妻怀有极其深厚的情感,所以即使在对方去世十年之后,作者还幻想在梦中相逢。并且通过梦境(或与梦境相关的部分)来酣畅淋漓地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既无避忌,又不隐晦。“不 思量,自难忘”,“无处话凄凉”,“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等句,都反映了直抒胸臆与吐属自然这样的特点。另一特点是想象丰富、构思精巧。作者从漫长的时间与广阔的空间之中来驰骋自己的想象,并把过去,眼前,梦境与未来融为统一的艺术整体,紧紧围绕“思量”、“难忘”四 字展开描写。全词组织严密,一气呵成,但又曲折跌宕,波澜起伏。上片八句写梦前的忆念及感情上的起伏,下片前五句写梦中的悲喜,末三句述梦后的喟叹。情节,有起有伏;用笔,有进有退,感情,有悲有喜;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再一特点是语言爽快,纯系白描。由于这是一首抒写真情实感的词作,语言也极其朴素自然,真情实境.明白如话,毫无雕琢的痕迹。这样质朴的语言又与不同的句式(三、四、五、七言)的交错使用相结合,使这首词既俊爽而又音响凄厉,恰当地表现出作者心潮激荡、勃郁不平的思想感情。具有一种古诗和律诗所难以产生的内在的节奏感和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唐五代及北宋描写妇女的词篇,多数境界狭窄,词语尘下。苏轼此词境界开阔,感情纯真,品格高尚,读来使人耳目一新。用词来悼亡,是苏轼首创。在扩大词的题材,在丰富词的表现力方面,本篇应占有一定的地位。
本篇完全可以同潘岳的《悼亡诗》,元稹的《遣悲怀》以及南宋吴文英的《莺啼序》前后辉映,相互媲美。
望江南
苏 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简析
春也未老,人也未老,于公务闲暇登台的知州,心境是否也一样"超然"?风儿以"细"状摹,可知正吹得轻冷;柳枝以"斜"勾勒,愈见得飘拂动人,漾映眼底的,是一带环城的碧水;辉照满城的,则有缤纷竞放的春花。而后看鳞次千家的檐瓦,迷蒙在飘飘洒洒的雨影之中。那情景,能不牵萦一颗"游于物外"的超然之心。
蝶恋花
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简析
上片句句藏着一个"春"字。残红褪,柳绵吹少,是春衰的景象;青杏尚小,芳草绿遍,又呈生机勃郁。春光已老,春光犹在,正是这么一个恼人的时节。中间插写的燕子飞来,流水人家,既是补足""的信息,更使画面增添动态的美。花残、杏小、燕飞、水绕,柳绵纷纷芳草处处,不言"春"而春在其中,这叫做"藏中有露"。
--------------------------------------------------------------------------------
注释
①从教坠:任杨花坠落。②有思:即有情。③缀:连接。
简析
小雨初晴的欣喜,使院庭的晚照也这般红丽!倒影芙蓉池的楼台,摇漾着动人的金碧,春晚的风,吹动飘拂的柳,含怎样依依的情!池面的嫩荷,不正如伊人饰戴的细巧青细?然而,时光毕竟已流过七载,故园依旧,良月好侣却已零散!过片的赞美由此化为惋叹,朱颜已老的词人,已再无心情赏景主。于是斜阳渐隐,金翠的楼台上,只剩下这位落拓归客的身影,坐对着暮霭四起的黄昏……
贺新郎
苏 轼
乳燕飞华屋。 悄无人、桐阴转午, 晚凉新浴。手弄生绡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绣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 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 伴君幽独。艳一枝细看取,又恐被、秋风惊绿。若待得君来向此, 花前对酒不忍触。 共粉泪, 两簌簌。
简析
一边是轻弄团扇的美人,一边是半吐红巾的榴花。花儿红丽,叠皱处恰似美人微蹙的愁眉。人儿芳洁,顾盼中却如夏日榴花般幽独!她也曾在桐阴转午间入梦,梦中与君王共赴瑶台。意外的欣喜,却被推户之声惊破:梦醒处只闻风吹窗竹!它也有与百花争春的风姿,却只能开在繁华过后!谁都爱三春的"浮花浪蕊",空负了这芳心的"千重似束"!
阮郎归
宋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
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洗沉烟,
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
小荷翻,
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
琼珠碎却圆。
简析
初夏特有的韵味,从一伴活泼少女的感觉中传写,便多了几分情性。惬意的昼眠,忽被落棋之声惊醒,本有些恼,揉揉眼睛,却见碧纱窗下,飘缕缕沉得之烟;窗外的槐柳绿影,传阵阵新蝉之鸣,不禁又喜从心生。于是便挎盆出门,痛痛快快享受泉流洗沐的清凉。看雨后的小荷,随溪流翻动得多欢!石榴花衬着湿润的绿叶,愈见得红丽如燃。伸纤手玩弄泻池的流泉,那就更有味啦,连溅落荷叶的碎滴,也一粒粒圆转如珠!
卜算子
苏 轼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枫落吴江冷。
简析
冷寒的,也不止是沙洲和桐枝。有恨的,究竟是孤鸿还是幽人?静夜如此寂寞,又何须漏壶提醒辰次?月儿依然残缺。不见有清满的佳期!疏淡的笑墨,似写凄淡的夜色;清美的词境,难歇哀愤的心。
洞仙歌
宋苏轼
余七岁时见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余,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乎?乃为足之云。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倚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度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①淡,玉绳②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③流年暗中偷换。
注释
①金波:月光。②玉绳:星名。③不道:不觉。
简析
夏夕自炎,玉人自凉,连水殿上偶来的风,也带着缕缕池荷的清香。夜已三更,庭户无声,仰听疏星时流的河汉,似也已波静浪歇----词人的胸际了无尘俗之气,创造的词境正如此清馨。于是见"一点明月",唤起花蕊夫人,在与蜀主携手中,共对沉沉夜天。夜如何"的启问,问得神情宛然;屈指盼西风的企待,又带着几多"流年暗换"的怅惘。
永遇乐
苏 轼
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注:□(纟+沈去掉三点水)
简析
词人莅临徐州,宿于唐代名妓关盼盼的燕子楼。是夜,明月皎洁如霜,好风清凉如水,此为大景,以静衬托夜之深。鱼跳曲港,露泻圆荷,此为小景,以动反衬夜之静。如此静夜,自能梦遇佳人。然三更鼓响,一片叶落,忽然惊醒,于是怅然若失,起而寻梦上征融情入景,若梦若醒,亦真亦幻,给人以惝恍迷离之感。下片由人亡楼空,直抒感慨,把故园之思,今昔这感、人生如梦之叹,打成一片。他从自己今日凭吊燕子楼,推想到他日后人又将凭吊自己所建的黄楼,一种人生须臾、荣枯无常的感慨袭上心头,使他深有"古今如梦,何尝梦觉"之慨。看来,这燕子楼的一梦,也不特是艳遇而已,更暴光坡心境的一次澄化。
鹧鸪天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简析
正宜从身披斜阳,杖藜徐步于村舍古城间的迁谪之客心上体会。远处有明丽的山峦,耸立在夕照如火的林巅;近处则秀竹丛丛,遮隐了村舍院墙。移步间秋草衰黄、蝉声喧乱,然后欣喜地发现一片清亮的池塘,看翻飞水天的白鸟之影,闻映照绿涟的红荷幽香……浓淡相衬的着色,动静相对的勾勒,给画面带来了何其支人的韵致!流连在其中的词人,那心境想必也格外旷闲。
豪放的:
满江红
苏 轼
江汉西来,高楼下、葡萄深碧。犹自带、岷峨云浪,锦江春色。君是南山遗爱守,我为剑外思归客。对此间、风物岂无情,殷勤说。
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空洲对鹦鹉,苇花萧瑟。不独笑书生争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
西江月
苏 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水调歌头①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③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⑤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⑥
--------------------------------------------------------------------------------
注释
①大曲《水调歌》的首段,故曰“歌头”。双调,九十五字,平韵。
②丙辰:熙宁九年(1076)。苏辙字子由。
③李白 《把酒问天》:“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④牛僧孺《周秦行纪》:“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 年。”
⑤司马光《温公诗话》记石曼卿诗:“月如无恨月 长圆。”
⑥婵娟:美丽的月光。
简析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的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氛围,把自己遗世独立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此词通篇咏月,却处处关合人事。上片借明月自喻孤高,下片用圆月衬托别情,它构思奇特,畦径独辟,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是苏词的代表作之一。
行香子·过七里滩
宋苏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西江月·重九
苏 轼
点点楼头细雨,
重重江外平湖。
当年戏马会东徐,
今日凄凉南浦。
莫恨黄花未吐,
且教红粉相扶。
酒阑不必看茱萸,
俯仰人间今古。
满江红·怀子由作
苏 轼
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
一尊酒,黄河侧。无限事,从头说。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衣上旧痕馀苦泪,眉间喜气添**。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念奴娇①·赤壁怀古②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③。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④。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⑤。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⑥
注释
①又名《百字令》。双调,一百字,仄韵,多用入声。
②周瑜破曹操的赤壁 在今湖北浦圻县,苏轼所游为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
③千堆雪:流花千叠。“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又作“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④周瑜二十四岁为东吴中郎将,人称周郎。小乔为乔玄次女,其嫁周瑜在建安三年,为赤壁之战十年前事。
⑤“笑应我多情早生华发”的倒装。
⑥酹: 以酒洒地,用以敬月。
品评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谪居黄州时作。上片咏赤壁,下片怀周瑜,最后以自身感慨作结。起笔高唱入云,气势足与“黄河之水天上来”相侔,而且词境壮阔,在空间上与时间上都得到极度拓展。江山、历史、人物一齐涌出,以万古心胸引出怀古思绪。接着借“人道是”疑似之言,把江边故垒和周郎赤壁挂上了钩。“乱石崩云” 三句正面写赤壁景色, 惊心骇目。词中把眼前的乱山大江写得雄奇险峻,渲染出古战场的气氛和声势。对于周瑜,苏轼特别激赏他少年功名,英气勃勃。“小乔初嫁”看似闲笔,而且小乔初嫁周瑜在建安三年,远在赤壁之战前十年。特意插入这一句,更显得周瑜少年英俊 ,春风得意。词也因此豪放而不失风情,刚中有柔,与篇首“风流人物”相应。“羽扇纶巾”三句写周瑜的战功,也很特别。周瑜身为主将却并非兵戎相见,而是羽扇便服,谈笔风生。写战争一点不渲染士马金鼓的战争气氛,只着笔于周瑜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这样写法更能突出他的风采和才能。苏轼这一年四十七岁了,不但功业未成,反而待罪黄州,同三十左右就功成名就的周瑜相比,不禁深自感愧。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苏轼爽迈奋发的感情,也加深了他的内心苦闷和思想矛盾。故从怀古归到伤己,自叹“人间如梦”,举杯同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一醉销愁了。这首怀古词兼有感奋和感伤两重色彩,但篇末的感伤色彩掩盖不了全词的豪迈气派。词中写江山形胜和英雄伟业,在苏轼之前从未成功地出现过。因此这首《念奴娇》历来被看作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不但词的气象境界凌厉无前,而且大声铿锵,需要铜琵琶、铁绰板来伴唱。对于原破。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苏 轼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江 城 子
苏 轼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释
潇洒的词人本就生性豪放,密州铁沟出猎,左牵黄犬,右擎苍鹰,相随千骑锦士驰卷平冈,何等声势,何等豪气,由此倾动了满城老少,使老夫陡发少年狂气,在亲射虎,看孙郎的奇想中跃现的,正是当年孙权射虎的风采!但词人的胸胆,又何甘只在射虎中称雄?连年犯边的西夏,正需要魏尚那样的勇将御击!酒酣的词人因此宣告:倘若汉文帝再遣冯唐,我便是当世魏尚,愿换弓如月,一箭射落象征"侵掠"的恶星天狼!
临江仙
宋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①?夜阑风静谷纹②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
注释
①营营:纷乱。②谷纹:水波纹。
简析
迁谪黄州的郁愤,似乎全已在东坡夜饮中舒泄。来归临打开亭寓所,妙在"仿佛三更",或许不到三更?醉中谁能辨清!"敲门"是白费劲了----小小家童竟也有如雷的鼾声。好在寓所临江,听江声比自比鼾声有味,但醉立到天亮也累,"倚仗"正物我两适!
1祈求下雨的诗句有哪些
1《山田久欲折》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山田久欲折,秋至尚求雨。
妇女喜秋凉,踏车多笑语。
朔云卷众水,惨淡吹平楚。
横陂与直堑,疑即没洲渚。
霍霍反照中,散丝鱼几缕。
鸿蒙不可问,且往知何许。
欹眠露下舸,侧见星月吐。
龙骨已呕哑,田家真作苦。
2《次韵子瞻吴中田妇叹》
年代: 宋 作者: 苏辙
久雨得晴唯恐迟,既晴求雨来何时。
今年舟楫委平地,去年蓑笠为裳衣。
不知天公谁怨怒,弃置下土尘与泥。
丈夫强健四方走,妇女龌龊将安归。
塌然四壁倚机杼,收拾遗粒吹糠粞。
东邻十日营一炊,西邻谁使救汝饥。
海边唯有盐不旱,卖盐连坐收婴儿。
传闻四方同此苦,不关东海诛孝妇。
3《偈颂九十三首》
年代: 宋 作者: 释梵琮
求道如求雨,乾枯日夜愁。
忽然风雨至,万壑尽争流。
直得天下万物沾润,三井龙王出头。
云南如劈箭,云北似倾湫。
激石怒雷吼,翻空雪浪浮。
忽然风雨息,平地一时休。
衲僧家,骑个水牯牛。
多快活页纸,百无忧。
健即行,困即歇。
布袋头,亲解结。
钉打钉,铁打铁。
寒道寒,热道热。
此是诸佛心宗,亦名单提妙诀。
七峰峰顶滑如苔,寒山拾得相拖拽。
4《颂证道歌·证道歌》
年代: 宋 作者: 释印肃
魔强法弱多怨害,跣足头陀□顶盖。
舍身求雨赤天晴,凡情见此生轻退。
5《偈颂一百六十首》
年代: 宋 作者: 释宗杲
买铁得真金,求雨得瑞雪。
五峰玉琢成,千树银华结。
龙王张吉祥,普贤呈丑拙。
三世如来秘密门,今日一时都漏汇。
2祈求下雨的诗句有哪些1《山田久欲折》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山田久欲折,秋至尚求雨。
妇女喜秋凉,踏车多笑语。朔云卷众水,惨淡吹平楚。
横陂与直堑,疑即没洲渚。霍霍反照中,散丝鱼几缕。
鸿蒙不可问,且往知何许。欹眠露下舸,侧见星月吐。
龙骨已呕哑,田家真作苦。2《次韵子瞻吴中田妇叹》年代: 宋 作者: 苏辙久雨得晴唯恐迟,既晴求雨来何时。
今年舟楫委平地,去年蓑笠为裳衣。不知天公谁怨怒,弃置下土尘与泥。
丈夫强健四方走,妇女龌龊将安归。塌然四壁倚机杼,收拾遗粒吹糠粞。
东邻十日营一炊,西邻谁使救汝饥。海边唯有盐不旱,卖盐连坐收婴儿。
传闻四方同此苦,不关东海诛孝妇。3《偈颂九十三首》年代: 宋 作者: 释梵琮求道如求雨,乾枯日夜愁。
忽然风雨至,万壑尽争流。直得天下万物沾润,三井龙王出头。
云南如劈箭,云北似倾湫。激石怒雷吼,翻空雪浪浮。
忽然风雨息,平地一时休。衲僧家,骑个水牯牛。
多快活页纸,百无忧。健即行,困即歇。
布袋头,亲解结。钉打钉,铁打铁。
寒道寒,热道热。此是诸佛心宗,亦名单提妙诀。
七峰峰顶滑如苔,寒山拾得相拖拽。4《颂证道歌·证道歌》年代: 宋 作者: 释印肃魔强法弱多怨害,跣足头陀□顶盖。
舍身求雨赤天晴,凡情见此生轻退。5《偈颂一百六十首》年代: 宋 作者: 释宗杲买铁得真金,求雨得瑞雪。
五峰玉琢成,千树银华结。龙王张吉祥,普贤呈丑拙。
三世如来秘密门,今日一时都漏汇。
3求关于雨的现代诗诗句1、《天堂的雨》铅色的云 埋葬了阳光 黑暗的角落里 独自悲伤 教堂的钟声 唤醒沉睡的心房 洁白的羽翼 挣扎着逃离魔鬼的手掌 天使的泪 滴落海洋 轻轻的拍打 抚慰受伤的翅膀2、《雨声》我喜欢站在窗前,听雨 在静夜里,滴滴答答的声音 像一首欢快的音符 跳荡在我的心里 雨声滴答,静静的夜 弥漫的气息 总会勾起我泛黄的往事 漾动在我眼前 往昔已逝去,永不消逝的是 心中的念想和希冀 海阔天空,我到哪里去寻找 我失落的梦 雨声滴滴答答,静静的夜里 跳动在我耳里啊是 一首顽皮的歌 萦绕在我梦里的啊 是你还是光阴的故事3、《一场雨和另一场雨在排队》一场雨 和另一场雨 在排队 等候一场雪起诉上帝 我 这条河流 却没有水的山径之旅 还没有 成为岸上的下午茶 春天 已成了一个不可预料的困境 我 这条河流 不能把自己拔出来 一场雨 和另一场雨 在排队 等不到一场雪起诉上帝4、《听雨》我喜欢听雨 倾听初春杨柳抽芽时细雨滋润麦苗的轻轻语 它是一幅蕴涵诗情画意的锦画 我喜欢听雨 倾听炎炎夏日知了鸣啼时暴雨如注的狂放 它是一曲激情澎湃的命运交响乐 我喜欢听雨 倾听深秋黄叶飘落时雨打屋檐的滴答 它是一首饱含禅意的诗词 我喜欢听雨 如果白雪皑皑的寒冬还有雨的话 它一定是一首生命的赞歌 我喜欢听雨 我从雨声中读懂了整个人生 我领悟到生命的真谛5、《在绵长的雨夜里》窗玻璃上的水簌簌而下 连接了窗框的木格 和紧贴玻璃的怅惘 掉在楼边缘摔成四五朵 晶莹的花瓣 落在心潭碎裂的思念 涟漪般地顺地脉扩展 真能斩断天地间的纬线 那织女织了一夜的相思 会金玉般地碎裂 明天定是湿漉漉的 一直亮灯的顶楼 真是开关坏了 在绵长的雨夜里 她习惯于亮灯入梦 纯真得要看清梦中人的模样 在绵长的暇想里 她不眠的眸子也被拉肿了 却为雨中的夜行人 照出一路希望之光 风雨的夜窗 星光消失在灯光这外 我知道 它又要下个通宵6、《雨夜》深夜—— 下着细雨 撑着伞 行在街头的姑娘 披了黑发 轻轻地 哼着淡淡的曲子 穿过岔路口 走进了小巷 撑着伞彳亍的姑娘 在雨的深出 又悄悄地 出现 穿过众人 在下着雨的街头 徘徊 我走近这位姑娘 在朦胧的夜色里 不敢抬眼瞧她 我不敢说:姑娘—— 她忧愁、或者哀伤 在没有行人的街头 静静地 踱着步子 仍唱着优美的曲儿 下着雨 在静谧的街头 我遇上了 这位幽闲的姑娘 她披了黝黑的长发 行走在路灯下 朝我略微点了点头 可没有向我问好 我停住了脚步 瞧着她苗条的身材 而没有语言 雨继续下着 姑娘——她 行远了 走进了雨的深出 那身影 还有曲子 渐渐地 渐渐地溶入了雨夜 我站在街道上 朦胧的细雨里 默默地 默默地朝着 雨的深出7、《秋雨繁思》又是一场秋雨 下得竟这般淅淅漓漓 默不作声的哭泣 打破了这个千年古城的静寂 似喜非喜的面容 若同黛玉般弱柳拂风 伸手不见五指的朦胧 迷失了放学归去的顽童 是否还能看得见 被那稠雨沁润的模糊的笑脸 饱受折磨的苍颜 遗忘的角落还值得怀念 看那窗外的娇花 多情的雨啊你怎么忍心滴下 道着祈求的真话 求求你大发慈悲放她一马 无事垂钓的闲人 紧披蓑衣为何对我不闻不问 提指一个嘘声 原来是怕我让你分神 看看手腕上的小表 彼时相约的人啊为何迟迟还没来到 这该如何是好 弄得伊人竟这般烦躁 布满纤尘的楼面焕然一新 首方其冲你是最大的功臣 调动时间的指针 微坐城楼静候你凯旋的佳音 风雨中与你相识 旁边的花儿以是瓣落花秃枝 乌云遮挡了落日 下一站相约请别来迟8、《雨巷》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寒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9、《等你,在雨中》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蝉声沉落,蛙声升起,一池的红莲如红焰,在雨中,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每朵莲都像你,尤其隔着黄昏,隔着这样的细雨,永恒,刹那,刹那,永恒,等你,在时间之内,等你,在刹那,在永恒,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里,此刻如果你的清芬,在我的鼻孔,我会说,小情人,诺,这只手应该采莲,在吴宫这只手应该,摇一柄桂浆,在木兰舟中,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耳坠子一般的悬着,瑞士表说都七点了忽然你走来,步雨后的红莲,翩翩,你走来,像一首小令,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从姜白石的词里,有韵地,你走来,冬天的雨,淅淅沥沥的小雨,轻轻洒落在我的心底,没有雨伞没有雨披,只有一件米**的外衣,这场雨下得凄迷,像给离人祭奠一朵白花,诉说亘古不变的童话。
淅淅沥沥的小雨,轻轻敲打滴水的檐廊,没有退缩没有畏惧,只有一颗前进的心奔着要走的方向,这场雨下得着迷,在拥抱它的天空放掉牵挂,像给流浪许久的人捎话。
4关于雨的诗 急需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5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6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7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8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9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江雨靡靡江草齐 山色空蒙雨亦奇 山雨欲来风满楼 雨过天青云破处 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阑卧听风吹雨 大雨落幽燕 白雨乱珠跳入船 好雨知时节 夜来风雨声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七八个星天外, 两三点雨山前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晴却有晴 一蓑烟雨任平生 也无风雨也无晴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青箬笠,绿蓑 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红楼隔雨相望冷 珠箔飘灯独自归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渭城朝雨邑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深秋帘幕千家雨, 落日楼台一笛风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惟有别时今不忘,暮烟春雨过枫桥。 雨狂风正恶,勿厌草堂低。
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昨夜风疏雨骤。
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廋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梧桐树,三更雨。
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冬雷阵阵 夏雨(音欲,字是这个)雪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支春带雨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王禹偁《点绛唇》 粉蝶双双穿槛舞,帘卷晚天疏雨。——毛熙震《清平乐》 雨霖铃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 贺知章《咏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宋·朱熹《春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 志南和尚《绝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 描写夏天的古诗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
5有关雨的诗句和谜语雨的诗句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辛弃疾《西江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志南和尚《绝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宋·赵师秀《约客》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王禹偁《点绛唇》粉蝶双双穿槛舞,帘卷晚天疏雨。-毛熙震《清平乐》写雨的诗词佳句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晴却有晴。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渭城朝雨邑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惟有别时今不忘,暮烟春雨过枫桥。雨狂风正恶,勿厌草堂低。
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昨夜风疏雨骤。
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梧桐树,三更雨。
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支春带雨。若问闲情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江雨靡靡江草齐 山色空蒙雨亦奇 山雨欲来风满楼 雨过天青云破处 却话巴山夜雨时 大雨落幽燕 白雨乱珠跳入船 一蓑烟雨任平生 也无风雨也无晴 雨霖铃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谜语 两人同离去,直到四点归 雨 四方头巾绳上挂 雨 雪落横山 雨 一齐帮后进,点滴重奉献 雨 出头露面 山雨 落实 雨果 风满楼 雨前 下霜以后味改变 雨果 闻听戏语起思绪,一点珠泪滴罗巾 细雨 零落之后两分离 雨人 两燕纷飞留马迹,一钩垂钓诱鱼群 雨水 天下兵戈满 阵雨 天下第二泉 雨钱 画中残柳半凋零 雨果 下落不明 黑雨 相逢二度在霜天 雨人 一阵霹雳响天下 雷雨 怀天下 心雨 天下兼相爱 雨情 久旱逢甘霖 晴雨 天下伤心处 酸雨 半飘残雪 风雨 天下自古称古泉 雨钱 力可以得天下 暴雨 春雷动 雨果 到黄昏点点滴滴 暮雨 惊雷动处心不惊 思雨 九九重阳聚天水•秋千格 雨果 欲要前来,需先联系 谷雨 蕾 苗得雨 飞絮落花,时了近清明 谢雨辰 甘霖 及时雨 禾身有幸承甘露 苗得雨 花落天下人欢喜 谢雨欣 出世清明半月后 谷雨生 天下当三分 降雨量 天下名英开宝岛 雨花台 天下台阁缥缈中 烟雨楼 大旱望云霓 雨而需 当春乃发生 需而雨 伞、箬笠、蓑衣 雨而需 阴天带伞 雨而需 乱红纷纷落阶前 雨花台 三分天下 降雨量 日暮故人归 黑夜雨 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及时雨 当春乃发生 季雨霖 落英缤纷满夷洲 雨花台 我寄愁心于天下 余秋雨 疑是银河落九天 流星雨 马上得天下 及时雨 大旱望云霓 张雨生 当春乃发生 及时雨 落红点点清明时 谢雨辰 飘雪 天雨花 润物无声红湿处 天雨花 一年四季艳阳天 长空风雨 天水关 潇潇雨歇 先天下之忧而忧 未雨绸缪 吹吹打打迎阿娇 风雨丽人 天下困穷 又窘阴雨 先天下之忧而忧 一雨成秋 潇潇梦里乍惊觉,顾惜庭前乱落花 风雨之夜 宋江投诚 若时雨降 蚕丛道上乱飞红 丝路花雨 花落知多少 风雨之夜 路上行人欲断魂 春雨潇潇 闪 雷雨之前 随风潜入夜 无声的雨 巫峡入暮神女归 巴山夜雨 老虎驱出境,天下永太平 风调雨顺 李逵、宋江、没遮拦 风雨无阻 李逵高歌宋江和 风调雨顺。
6关于雨的诗歌,1、《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寒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2、《等你,在雨中》 余光中 等你,在雨中, 在造虹的雨中 蝉声沉落,蛙声升起 一池的红莲如红焰, 在雨中 你来不来都一样, 竟感觉每朵莲都像你 尤其隔着黄昏, 隔着这样的细雨 永恒,刹那,刹那,永恒 等你,在时间之内, 等你,在刹那,在永恒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里, 此刻如果你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我会说, 小情人 诺,这只手应该采莲, 在吴宫这只手应该 摇一柄桂浆,在木兰舟中 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 耳坠子一般的悬着 瑞士表说都七点了忽然你走来 步雨后的红莲,翩翩,你走来 像一首小令 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 从姜白石的词里, 有韵地, 你走来 冬天的雨 淅淅沥沥的小雨 轻轻洒落在我的心底 没有雨伞没有雨披 只有一件米**的外衣 这场雨下得凄迷 像给离人祭奠一朵白花 诉说亘古不变的童话 淅淅沥沥的小雨 轻轻敲打滴水的檐廊 没有退缩没有畏惧 只有一颗前进的心奔着要走的方向 这场雨下得着迷 在拥抱它的天空放掉牵挂 像给流浪许久的人捎话 快点吧,快点回家! 3、《雨夜》 深夜—— 下着细雨 撑着伞 行在街头的姑娘 披了黑发 轻轻地 哼着淡淡的曲子 穿过岔路口 走进了小巷 撑着伞彳亍的姑娘 在雨的深出 又悄悄地 ——出现 穿过众人 在下着雨的街头 ——徘徊 我走近这位姑娘 在朦胧的夜色里 不敢抬眼瞧她 我不敢说: 姑娘—— 她忧愁、或者哀伤 在没有行人的街头 静静地 踱着步子 仍唱着优美的曲儿 下着雨 在静谧的街头 我遇上了 这位幽闲的姑娘 她披了黝黑的长发 行走在路灯下 朝我略微点了点头 可没有向我问好 我停住了脚步 瞧着她苗条的身材 而没有语言 雨继续下着 姑娘——她 行远了 走进了雨的深出 那身影 还有曲子 渐渐地 渐渐地溶入了雨夜 我站在街道上 朦胧的细雨里 默默地 默默地朝着 雨的深出 4、《一场雨和另一场雨在排队》 一场雨 和另一场雨 在排队 等候一场雪起诉上帝 我 这条河流 却没有水的山径之旅 还没有 成为岸上的下午茶 春天 已成了一个不可预料的困境 我 这条河流 不能把自己拔出来 一场雨 和另一场雨 在排队 等不到一场雪起诉上帝 5、《雨文》 怡彤 (一) 缘分是寂寥天空中初始的云朵 历经生生世世的沧桑 汇聚成落下的雨 潇潇洒洒的雨丝 沾湿了些许记忆 为了淋雨说忘带了雨具 (二) 倾泻的雨 是雷电爱的宣泄 伴着雷公电母的狂吼 硬朗朗的雨线 被推着委屈地跳了下来 如根根拉长了的水晶冰冰清清 (三) 一场雨预示陈旧过去崭新开始 一切胆小怯懦被赶到了屋檐下 飞泻倾覆你的怨怒 打开我灵魂的伞 放低姿态任由它冲洗着 张开幸福的痛苦的我所有的回忆 (四) 风说雨是天的泪滴 带着飘飘柔柔的流线四处撞击 砸在玻璃的尽头找到下滑的归宿 在缝隙里找寻潮湿的心迹 突兀地想从记忆里蒸发 于是敞开心扉盼着日出 (五) 雨被蛙声叫断了情绪 小溪抚吻着脚趾 一个不漏的仔细舔舐 喜欢雨后泥土发散的气息 花瓣飞落撩拨着根的醉意 雨给尘埃世界一个清凉的写意 6、《秋雨繁思》 止水幽兰 又是一场秋雨 下得竟这般淅淅漓漓 默不作声的哭泣 打破了这个千年古城的静寂 似喜非喜的面容 若同黛玉般弱柳拂风 伸手不见五指的朦胧 迷失了放学归去的顽童 是否还能看得见 被那稠雨沁润的模糊的笑脸 饱受折磨的苍颜 遗忘的角落还值得怀念 看那窗外的娇花 多情的雨啊你怎么忍心滴下 道着祈求的真话 求求你大发慈悲放她一马 无事垂钓的闲人 紧披蓑衣为何对我不闻不问 提指一个嘘声 原来是怕我让你分神 看看手腕上的小表 彼时相约的人啊为何迟迟还没来到 这该如何是好 弄得伊人竟这般烦躁 布满纤尘的楼面焕然一新 首方其冲你是最大的功臣 调动时间的指针 微坐城楼静候你凯旋的佳音 风雨中与你相识 旁边的花儿以是瓣落花秃枝 乌云遮挡了落日 下一站相约请别来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