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急求一篇作文,关于福州三坊七巷的,可以是观后感,其它都可以,字数在800到1000,谢谢!

小弟急求一篇作文,关于福州三坊七巷的,可以是观后感,其它都可以,字数在800到1000,谢谢!,第1张

福建省 福州市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 宋以来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些坊巷中最为著名的要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福州三坊七巷算"三坊七巷"街区。

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有古民居268幢。

“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

“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

“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

福州自汉始,先后建成了冶城、子城等六次城垣,城市由北向南扩展,整个布局,以屏山为屏障,于山、乌山相对峙,以南街(八一七路)为中轴,两侧成坊成巷,讲究对称,逐步形成三坊七巷一条街(“街”指南后街)。

三坊七巷全貌“三坊七巷”形成于唐王审知 罗城,罗城南面以安泰河为界,政治中心与贵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区及商业区居城南,同时强调中轴对称,城南中轴两边,分段围墙,这些居民成为坊、巷之始,也就是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

在这个街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瓦屋,曲线山墙、布局严谨,匠艺奇巧;不少还缀以亭、台、楼、阁、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许多民居的门窗漏花屋架的起伏作流线形,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俗称马鞍墙。墙只作外围,起承重作用全在于柱。一般是两侧对称,墙头和翅角皆泥塑彩绘,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独特的墙头风貌。宅院有一进或多进,每进都有大厅、后厅、正房、后房、左右披榭、前后天井。天井是福州传统民居的又一特色。它由厅、榭的敞廊围绕构成矩形空间,为宅内交通枢纽,并使宅院日照充足,空气流畅,排水便利。室内的门、窗也与其他地方不同,既多且大。窗以双层通长排窗为多,底层为固定式,上层为撑开式或双开式。正房的主门朝大厅敞廊,多为4开式,门上雕有丰富的图案花饰,以增添大厅的气派。

三坊七巷图“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三坊七巷人杰地灵,出将入相的所在,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有的坊名、巷名就可看出当年的风姿和荣耀。

在首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评选”中,我国目前在都市中心保留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街区———福州市三坊七巷,以高票获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

2009年7月19日,“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福州三坊七巷”在福州南后街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

衣锦坊

衣锦坊衣锦坊是三坊的第一坊,旧名通潮巷。据清《榕城考古略》记载:宋朝的“陆蕴、陆藻兄弟典乡郡居此,名禄锦,后王益祥致江东提刑任,更名衣锦。”宋时称“禄锦”,明朝更为“衣锦”,其实都是说坊内有人在外出仕做大官,现在衣锦还乡,荣耀乡里,所以坊名也改过去称“通潮”,则是因为这个地方是水网地区,西湖、南湖的潮水可以通到这个坊巷的沟渠里去。

坊中16号为清嘉庆进士郑鹏程居宅,其中的衣锦坊水榭戏台最具特色。这是一个木构单层平台,四柱单开间,下建清水池塘,中隔天井,正面为阁楼。于此观看戏剧演出,水清、风清、音清,具有声学原理和美学价值,是福州市目前唯一现存的水榭戏台。

文儒坊

三坊中的第二坊为文儒坊。文儒坊这个名字宋时就有了。据《榕城考古略》载,此巷“初名儒林,以宋祭酒郑穆居此,改今名”。郑穆任国监祭酒,是国家最高学府的重要官员,从三品的官附。明代抗倭名将张经,清代名将福建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也居住在这里。清代饮誉全国的“民进士”之家(五代都中进士)陈承裘故居也在坊内。陈承裘的长子就是清宣统皇帝老师陈宝琛。清代的著名诗人、《石遗室诗话》作者陈衍的故居也在坊内,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大宅,内有光华阁是为入室弟子课业的地主。陈寓隔壁是现代著名法学家柯凌汉教授的住宅,这条坊就因历代文儒辈出而闻名。

光禄坊

光禄坊是“三坊”中的第三坊。光禄坊 原名玉尺山,又名闽山,是福州“三山藏”之一。历史上,光禄坊内有一座法祥院,俗称“闽山保福寺”(在今光禄坊公园内)。当时曾任过光禄卿的福州郡守程师孟时常到此吟诗游览,僧人就刻了“光禄吟台”四字于石上。为了感谢僧人,他吟了一首诗:“永日清阴喜独来,野僧题石作吟台,无诗可比颜光禄,每忆登临却自回。”光禄坊的名字就从此而来的。

光禄坊也是名人聚居的地方。明末有万历间举人、画家林有台,提学孙昌裔,以及学政许豸,其子许友、许宾,孙许遇,曾孙许鼎、许均,玄孙许良臣、许荩臣,都是诗人、书画家。清康熙年间有林侗、林佶兄弟。林侗是考古学家,著有《来斋选古》、《来斋金石考》等。林佶精诗文,著有《朴学斋诗文集》,又善书法,他手写的刻本《渔洋山人精华录》、《尧峰文抄》、《古夫于亭杂录》、《午亭文编》非常有名,被称为“林佶四刻”,在中国印刷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还有诗人、著名藏砚家黄任,琉球国册封使齐鲲、同榜兄弟两进士——刘齐衢和刘齐衔、博物学家郭柏苍、近代小说翻译家林纾、著名作家郁达夫等等。还出过不少才女,如黄任之女黄淑宨和黄淑畹,齐鲲之女齐祥棣,郭柏苍之女郭拾珠姐妹,她们或精书画,或工诗文。

光禄坊名胜以光禄吟台最为有名,擅池、台、亭、石、花、木之胜,以及宋至清摩崖题刻多处,1961年被列入福州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光禄吟台西荔枝树下,原有石刻“鹤磴”,是纪念林则徐晚年放鹤处。还有清代大木构造、宽敞明亮的刘家大院(今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末古朴木构房的黄任故居,高墙窄道的早题巷,明代石板铺设的老佛亭桥,都保存了明清建筑的特色。

因原来光禄坊旁的房屋都比较老旧,目前该地正在进行整体大修工作,预计2010年国庆节前全部完工。

杨桥巷

杨桥巷是七巷中最北面的一条巷。杨桥巷古名登俊坊,因西能通杨桥而改名。民国时因城市建设需要,已被扩建为马路,所以后来便更名为“杨桥路”。在杨桥路与南后街交叉处的林姓大宅,是林觉民烈士生前的住处,这一烈士故居,后来卖给作家冰心的祖父谢銮恩。冰心小时候在这里居住过,《我的故乡》中,亦对故居有生动的描述。巷道扩大为道路后,林觉民烈士和女作家冰心的故居(可参见词条“福州冰心故居”),有相当部份被保存下来。

杨桥巷(南)有座“双抛桥”,规模不大但传奇多。一是此桥所处内河沟道,是东西两水“合潮”的地方,“万里潮来一呼吸”的内河奇观,在此感受得最为真切。二是双抛桥边两岸相向而长的一对榕树,在空中竟枝叶连理,相拥成阴,于是就有个青年男女殉爱的凄美故事,传之久远,以至后人已说不清先有爱后有树、先有树后有桥,还是相反。近闻有海外作家将之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绝唱相提并论,更添了几分悲情。不过,由于河道改造和城市建设的缘故,双抛桥已经由“桥”慢慢变成了一座街边的“亭”,成为路人歇脚品茶的场所。

郎官巷

郎官巷,在杨桥巷南,南后街的东侧,巷的东头通福州市内闹区八一七北路东街口。 郎官巷也是宋代就有的坊埠。据清《榕城考古略》载:宋刘涛居此,子孙数世皆为郎官,故名。宋代诗人陈烈原籍长乐,迁居福州时也住在郎官巷。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的故居也坐落在巷内。郎官巷西头巷口立有牌坊,坊柱上有副对联:“译著辉煌,今日犹传严复宅;门庭鼎盛,后人远溯刘涛居。”

塔巷

塔巷,在郎官巷之南,东能八一七北路闹市区,西能南后街。据《榕城考古略》载:“旧名修文,宋知县陈肃改名兴文,后改文兴。今呼塔巷,以闽国时建育王塔院于此也。”此大塔位于巷北,并有塔院看管,被视为福州文运兴盛的象征。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塔还在,以后未见记载。清代在巷内砌造半片的小塔,作为古迹纪念。50年代,小塔移置巷口坊门之上。 塔巷旧有旌孝坊,为明代孝子高惟一立,流传有一首赞誉他诗曰:“三年流水如君少,一片天然孝子心。昨夜三山明月照,不知甘露洒幽人。”至今仍传为美谈。

黄巷

黄巷在塔巷之南。隔着南后街,与衣锦坊东西相联。据志载,晋永嘉年间(307-312的)中原黄姓人家避乱入闽,落户在此,故称黄巷。到了唐朝末年,崇文官校书郎黄璞退隐归居这里。黄巢军入福州,因闻黄璞的大名,命令兵士夜过黄巷"灭烛而过",勿扰其家,从此黄巷名声大振。。巷内历代多住儒林学士人文荟萃,成为文化名人和社会名流的集居地。清代知府林文英、榜眼林枝春、巡抚李馥、楹联大师梁章钜、进士陈寿棋、赵新等,都曾居巷内。曾一度改名新美坊,后称新美里。巷内有一“唐黄璞居”石碥,50年代初期还有人见过。 黄巷中有一庭院名曰“小黄楼”,属于文物保护单位。

安民巷

安民巷位于黄巷之南,隔着南后街与文儒坊相对,安民巷旧名“锡类坊”,它改名“安民”,与黄巢入闽有关。据《福州地方志》载:“因唐代农民起义军黄巢入闽时,到此巷即出示安民,故名。” 旧有锡类坊,以宋刘藻以孝闻,后太宰余深居此改曰:“元台育德”。历史上巷内人家多为社会贤达。元行省都事贾讷居之。巷西侧民居旧宅仍保留匀称格局和古朴风韵。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驻闽办事处设在其间。今此老宅列为革命文物保护单位。

宫巷

宫巷宫巷在安民巷之南,东西两端分别一八一七北路和南后街相接。据清《榕场面考古略》载:“旧名仙居,以中有紫极宫得名。后崔、李二姓贵显,更名聚英达,明得改英达。”

宫巷里的豪门住宅结构精巧,单是室内的木雕石刻构件就今人叹为观止。如漏花窗户采用缕空精雕,榫接而成,而且通过木格骨骼的各种精心编排构成了丰富的图案装饰。在木穿斗、插斗、童柱、月梁等部件上常饰以重点雕刻。各种精巧生动的石刻在柱础、台阶、门框、花座、柱杆上随处可见。可以说是福州古建筑艺术集大成者。

吉庇巷

吉庇巷,福州三坊七巷之一,俗称“吉避巷”。宋郑性之中状元衣锦还乡时,巷中居民因凌辱过他而赶紧回避,遂称“急避巷”。明代以谐音改名为“吉庇巷”,取吉祥如意。

福州著名的“安泰楼”酒楼也就位于吉庇巷口。

南后街

福州三坊七巷不仅仅是三条“坊”和七条“巷”,还有一条闻名遐迩的南后街。

三坊七巷之南后街福州南后街西起杨桥路口,南至吉庇路达澳门桥,全长1000米左右,是福州城内“三坊七巷”的中轴。它的东侧有七巷,西侧有三坊,是从福州三坊七巷兴起至民国期间主要的商业街,由北到南路面商贾云集。

这里柴米油盐、日常生活所需三十六店(各行各业)一应俱全。还有专为文化人服务的刻书坊、旧书摊、裱褙店,以及元宵、中秋两节的灯市。“正阳门外琉璃厂,衣锦坊前南后街。客里偷闲书市去,见多未见足开怀。”清末举人王国瑞这道诗中将南后街比为北京正阳门外琉璃厂,体现南后街以前的文化风貌。明、清时期的南后街依旧是“粉墙黛瓦石板路”、两旁铺面林立的热闹街市。至民国时,将路面拓宽,改成柏油马路。

南后街是三坊七巷的中轴, 翻修后的南后街将充满古色古香韵味,路面的宽度将达到12米,包括中间宽7米的步行街和两侧各2~25米的路侧带。起于杨桥路、止于吉庇路的南后街全长只有634米,定位上,它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休闲文化商业街。

历史上的南后街曾聚集了花灯、裱褙、书坊等许多福州传统工艺行业。有关人士说,根据相关规划,南后街的定位是传统文化商业街,初步打算根据老字号的经营现状选择一部分予以恢复,如“米家船”裱褙店、“聚成堂”书坊、花灯等百年老字号,市民喜爱的传统灯市也初步打算每年定期举办。此外,有关部门还有意邀请寿山石刻、脱胎漆器、软木画等福州传统工艺美术大师在南后街设置工艺美术大师展示店,以增加传统商业氛围。

现在,在南后街的经营商业业态规划上,出现了酒吧咖啡、顶尖奢侈品等“新面孔”。这些新面孔的出现,将给传统的南后街注入现代化的因素。

南后街沿街保护性修复工程于2009年1月全面完成,目前已经开街,再现其“正阳门外琉璃厂,衣锦坊前南后街”的历史风貌。

[编辑本段]建筑特色

习惯上讲,我们都先说三坊后讲七巷,其实,从建筑位置来分析应该是先有七巷后有三坊。唐代的先民们先是沿着城市的轴线--南街,建起了一组排列工整的"新村"。然后,再隔一条南后街,向西发展,建起一组坊巷,成为以南后街为中心轴线的"非"字形结构的街区。经过千百年的风雨变迁,大多于宋代定下坊巷之名,于明清时代形成今天建筑格局,成为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

从建筑空间的处理来看,三坊七巷在中轴线上的主厅堂,比北方的厅堂明显高、大、宽,与其他廊、榭等建筑形成高低错落,活泼而又极富变化的空间格局。厅堂一般是开敞式的,与天井融为一体。特别要指出的是,为了使厅堂显得高大、宽敞、开放,一般在廊轩的处理上着力,承檐的檩木,或再加一根协助承檐的檩木,都特意采用粗大的而长的优质硬木材,并用减柱造的办法,使的厅堂前无任何障碍,这在北方建筑及其他南方建筑中,都极少见到。例如宫巷林聪彝故居之轿厅以及祠庙的戏台,均是如此处理。这是福州古建筑的重要特色之一。

三坊七巷除了在布局结构上与众不同之外,在围墙、雕饰、门面上都很有特色。

马鞍墙

三坊七巷民宅沿袭唐末分段筑墙传统,都有高、厚砖或土筑的围墙。墙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做流线型,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俗称马鞍墙。墙只作外围,起承重作用全在于柱。江南建筑中,绝大多数是成90度角的直线构成的阶梯形的山墙,福州仅个别建筑有,包括福建的闽北、闽南、闽东也有存在,惟独福州三坊七巷民居的马鞍墙是曲线形的马鞍墙。一般是两侧对称,墙头和翘角皆泥塑彩绘,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独特的墙头风貌。

雕饰

三坊七巷在建筑装饰方面最有特色的要数对门窗扇的雕饰。普通居民梁柱多不加修饰,简洁朴实,而在门窗扇雕饰上则煞费苦心。其窗棂制作之精致,镶嵌的木雕之华美,是其他省份居民难以企及的。窗饰的类型特别丰富,有卡榫式图案漏花,有纯木雕式窗扇,也有两者相间使用。可以说是江南艺术的集大成者。在卡榫式漏花中,工匠通过精心编排,构成不同的装饰效果,有直线型、曲线型、混合型--直线型疏密有致,曲线型富有动感,混合型变化多端,且各有吉祥寓意。在木雕式窗扇中,有透雕,有浮雕,题材有飞禽走兽,人物花卉,整个窗扇雕饰有对称式有不对称式。如文儒坊尤恒盛的明代古宅,在二进厢房的门窗隔扇上,透雕了较复杂的瓶花图案,花瓶寓意住居平安。涤环板上是浅浮雕的花开富贵这些用卡榫斗拼或木材镂空精雕而成的花窗雕饰,充分显示了福建民间工匠的高超技艺。

建筑门

三坊七巷建筑门的处理也极具特色,约有四种。一种是在前院墙正中,由石框构成的与墙同一平面的矩形师门,另一种则是两侧马鞍墙延伸作飞起的牌堵,马鞍墙夹着两面坡的屋盖形成较大的楼,像沈葆桢故居、陈承裘故居、林聪彝故居都是这种门楼。

[编辑本段]《三坊七巷宣言》

《三坊七巷宣言》是在2009年7月20日在福州举办的“老城保护与整治———三坊七巷国际学术研讨会”上通过。宣言就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如下共识和行动倡议: 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基因,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格外珍惜自己的文化遗产,它不仅属于一个城市,也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每个城市都有责任和义务保护。

从文物保护走向文化遗产的保护是社会发展的进步。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应不仅注重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应注重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重视建立民众与文化遗产间的情感联系,应建立、积极、合理、有效的途径,使文化遗产为民众所关注与分享,使文化遗产真正为社会发展提供取之不尽的动力。

文化遗产对于经济社会的影响力,是潜移默化而深刻长远的,是不可复生的精神资本、文化资本、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文化遗产的丧失是无法补偿的,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格外珍惜自己的文化遗产,每个城市都有她应保护的“紫禁城”。

[编辑本段]主题展馆

用于展示三坊七巷文化价值的博物馆拟选地址现已基本确定,将开辟8个博物馆和3个展示区:

1三坊七巷历史人物博物馆,拟选址刘家大院。理由是刘家大院是福州乃至全国领先的城市公共事业的先驱,又临近光禄坊,是三坊七巷的“客厅”。

2福州当代艺术中心,拟选址蓝建枢故居。理由这里紧贴光禄坊公园,对带动人流,提高知名度,方便参观都极为有利。 3当代漆艺博物馆,拟选址南后街中心地段的叶氏民居。理由是这里是福州百年老店与老行当和现代生活嫁接的中转平台。 4福州民俗展示与演艺中心,拟选址郭柏荫故居。 5戏剧戏曲演艺中心,拟选址水榭戏台。 6茶文化世术馆和国宾级接待中心,拟选址林聪彝故居。 7明清家具民俗博物馆,拟选址二梅书屋。 8楹联博物馆拟选址梁章钜故居(梁章钜是福州先贤楹联学鼻祖)。 拟开辟的3个展示区为:“一个专项展示区”,即“七巷”中自郎官巷至黄巷之间的展示区,主要展示闽台亲缘关系;“第一综合展示区”为黄巷至吉庇路之间的展示区,主要展示林氏价值的各种文化和船政文化;“第二综合展示区”即“三坊”中各展示点有机结合形成的展示区,主要展示文人墨客的相关文化。 此外,三坊七巷还将借助“一水一节点两街两片区”的结构,构建不同功能区。其中“一水”即安泰河的滨水休闲风情带。“一节点”规划是拟将光禄坊的“光禄吟台”作为三坊七巷南节点。“两街”为南后街传统特色商业带和南街商业更新发展带,“两片区”规划是结合北入口,将郎官巷、塔巷及水榭戏台部分作为旅游集中展示区。宫巷—安民巷有大量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保护建筑,将作为博物馆建筑集中区;文儒坊南北段两侧作为会馆会所片区,以创意和休闲为主。

[编辑本段]坊巷名人

近代以后的重要历史事件,如虎门销烟、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五四运动 、 “一二·九”运动、卢沟桥事变等等,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关节点。从三坊七巷中走出的人物都在这些事件中扮演了时代推手的角色。

林则徐 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1785—1850)是揭开中国近代史序幕的杰出政治家,又是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英雄。他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对西方文明成果采取积极的了解和吸收并为我所用的态度,故能成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和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之开风气者”。三坊七巷旁的澳门路有林则徐祠堂。

沈葆桢:中国“船政之父”。沈葆桢(1820—1879)在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中,被推向前台。他担任福建船政大臣,负责造船、练兵和人才培养,为组建福建水师、南洋水师而努力,成为早期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引进西方科技的先驱,我国近代教育和近代海军的创始人之一。他脚踏实地、不遗余力地将林则徐、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付诸实践。

曾宗彦(1850—1972):近代“陆军之父”。曾宗彦居于安民巷。他甫任江南道监察御史,便于1898年5月,上书光绪皇帝《时艰孔迫,宜用洋操克期练军陆军折》。他主张:“为今之计,莫若先尽各省已有之饷,练各省洋操之兵,但求其精,不患其少。”即以新法精练陆军。并提出必须“整顿军队,各省陆军一律政习洋操,尤以东三省为急”。光绪皇帝十分重视,立即下谕:“今日时势,练兵为第一大政,练洋操尤为操兵第一要着。惟须选教习以勤训课,核饷力以筹军实。”曾宗彦的奏折,引发清廷兵制改革,所以有人称其为“近代陆军之父”。

冰心(1900—1999),人称“世纪老人”,福建长乐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冰心 。“一片冰心在玉壶”。现代著名诗人,翻译家,作家,儿童文学家,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爱小孩,把小孩看做“最神圣的人”,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在南后街与杨桥巷交界处有她的故居,在她的散文名篇《我的故乡》中,留下了对故居情真意切的描述:“我记得在我11岁那年(1911年),从山东 烟台回到福州的时候,那时我们的家是住在‘福州城内南后街杨桥巷口万兴桶石店后’。这个住址,现在我写起来还是非常地熟悉、亲切,因为自从我学会写字起,我的父母亲就时常督促我给祖父写信,信封也要我自己写。这所房子很大,住着我们大家庭的四房人。祖父和我们这一房,就住在大厅堂的两边,我们这边前后房,住着我们一家6口,祖父的前、后房只有他一个人,和满屋满架的书。那里就成了我的乐园……”

林旭(1875—1893):“戊戌六君子”之一。少年即颖绝秀出,为特达奇才。他追随康有为参与维新变法,历时百日,被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守旧派杀害,年仅24岁,其英名永载史册。

林长民(1876—1925):“五四”运动引发者。1919年5月2日北京《晨报》与《国民公报》上出现《外交警报告国民》的文章,作者林长民惊呼:“山东亡矣,国将不国,愿四万万众誓死图之。”言辞恳切而沉痛。事情缘于1918年的巴黎和会:彼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外交总长陆征祥奉命出使巴黎和会,总统徐世昌特设外交委员会,聘林长民为委员会主任兼事务主任。日本与英法三国秘密约定,战后由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既得侵略权益;并同曹汝霖约定,由日本出资建设“济顺”、“高徐”两条铁路,借此进一步控制中国。林长民知后气愤难平,决定向国人披露此等外交黑幕与卖国行径,遂于1919年5月2日发表文章,并由蔡元培校长告知北大学生及北京各高校学生。一石激起千层浪,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12所学校的3000多名爱国学生群情激昂地举行游行示威,“五四”运动就此爆发。

陈矩孙(1913—1987):“一二·九”运动组织者。1935年12月9日,北平数千名学生举行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史书记载,这是“中国***领导的第一次大规模学生运动”,之后波及全国各地。北平燕京大学学生陈矩孙时年22岁,参与组织了这次大游行。在游行的前一个晚上,是他将参与游行的大部分学生匿藏在钓鱼台。在“一二·九”运动前夕,他以学联干部的身份做了大量思想动员工作,将燕京大学的革命学生有效地组织起来,成为“一二·九”运动的中坚力量。

王冷斋(1891—1960):“七七事变”见证者。王冷斋,家住福州黄巷。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时,任河北省第三行政区督察专员兼宛平县长。在日军攻击宛平城前,他转移民众,避免了更大的伤亡。事变中,王冷斋调动城内警察积极配合驻军,坚决反击敌人,保住了城池。他还专门举行了一次记者会,向公众说明日军主动攻击卢沟桥的情形。自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开始全面侵华,抗日战争爆发。抗战胜利后,王冷斋作为“七七事变”的重要见证者出席审判日本战犯法庭,被称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王牌证人”。

严复(185418—19211027)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汉族,福建侯官人,是清末很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

严复

严复出生在一个医生家庭里。1866年,严复考入了家乡的福州船政学堂,学习英文及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五年后以优等成绩毕业。1877年到1879年,严复等被公派到英国留学,先入普茨茅斯大学,后转到格林威治海军学院。留学期间,严复对英国的社会政治发生兴趣,涉猎了大量资产阶级政治学术理论,并且尤为赞赏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

[编辑本段]传统小吃

同利肉燕老铺三坊七巷特色菜:

牛滑·红糟醉香鸡 ·鸡茸鱼唇 ·荔枝肉 ·太平燕 ·佛跳墙 ·白炒鲜竹蛏 ·鸡汤氽海蚌 ·香露河鳗 ·一品蟹抱蛋 ·春卷 ·葱肉饼 ·光饼· 虾干肉饼·蛎饼 ·七星鱼丸 ·燕皮(燕丝) ·芋泥 ·锅边(糊) ·线面

采用镂空精雕,榫接而成,以及丰富的图案雕饰,精巧的石刻柱础、台阶、门框、花座、柱杆随处可见,集中体现了福州古城的民居技艺和特色,被建筑界誉为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三坊七巷民宅沿袭唐末分段筑墙传统,都有高、厚砖或土筑的围墙。墙体随着木

  《陈情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作品表达的浓浓亲情,正确评价和理解文本的观点和思想感情;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梳理、积累文中重要的词语和语文知识;

  3.学习文本通过记叙生活琐事表达情感的写法,学会表达自己感受到的亲情。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以下话语导入课文。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苏轼

  二、整体感知

  1.解题。

  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臣子写给皇帝的书信。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课文是李密写给晋武帝司马炎的一封信。

  李密,西晋文学家。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原是蜀汉后主刘禅的郎官。公元263年,司马昭灭蜀汉,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因侍奉祖母而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如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招来杀身之祸,于是写下了《陈情表》这篇表文,再次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为理由婉言辞谢。

  2.学生听课文朗读,正音正字。

  3.学生朗读课文,借助注释,疏通字词。

  4.学生默读课文,借助注释,初知文意,并标记疑惑之处。

  5.教师点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明确:第一段,作者陈述家庭的特殊不幸和自己与祖母“更相为命”的情状,以使武帝化严为慈,化对立态度的逞威为同一立场的体恤。

  第二段,历叙朝廷多次征召,优礼有加,但由于“刘病日笃”而处在“报国恩”和“徇私情”不可兼顾的两难之中,作者旨在消除晋武帝的疑虑,为下文请求“终养”埋下伏笔。

  第三段,提出晋朝“以孝治天下”这个治国纲领,陈述作者特别孤苦的处境和作者的从政历史、人生态度以及政治思想,以便进一步打消晋武帝的疑虑。

  第四段,明确提出“愿乞终养”,表示要先尽孝后尽忠,以期感动武帝达到陈情目的。

  三、研读讨论

  1.开头“臣密言”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奏表开头的一般格式。

  2.“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它关系着哪几个方面?

  明确:总摄作用。

  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3.第一段中作者为什么不用第一人称“臣”而用第三人称“孩”?

  明确:旨在客观陈述苦情以使武帝动心。

  4.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

  明确:矜守名节。

  古代崇尚一种观念“一臣不事二主”,魏晋文人名士最重气节。晋武帝同样怕李密也是矜守名节。本图宦达→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岂敢盘桓。

  5.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感情。

  6.艺术特色。

  明确:(1)文笔委婉恳切,耐人寻味;(2)以“情”编织全文,情真意切;(3)寓理于情,情理交融;(4)语言骈散相间,参差交错,有极强的感染力。

  7.师生共同找出出自本文的成语。

  示例:孤苦伶仃;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8.学生畅谈阅读课文的感受,体味亲情,反思自我。

  四、梳理积累

  1.文言实词。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险衅:指灾难祸患。 夙:早。 闵凶:忧伤不幸的事。

  (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见背:离开我,指去世。 背,背离、离开。

  (3)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祚:福气,福分。 薄:浅薄。 息:子。

  (4)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茕茕:孤单的样子。 孑:孤单。 吊:安慰。

  (5)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寻:不久。 除:授予官职。

  (6)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盘桓:徘徊不进的样子。 希冀:这里指非分的愿望。

  (7)臣具以表闻

  具:详尽。

  (8)则刘病日笃

  笃:病重。

  (9)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狼狈:形容进退两难。

  (10)犹蒙矜育

  矜:怜悯。

  (11)但以刘日薄西山

  薄:迫近。

  (12)更相为命

  更,交互。

  (13)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听:听任。 庶:或许。 卒:终。

  2.文言虚词。

  于

  (1)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

  ①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等。如: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陈情表》)表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向”。

  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表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与”。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表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于”。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表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向”。

  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表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在”。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表示动作的范围,可译为“在”。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表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到”。

  ②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如:

  急于星火。《陈情表》

  良曰:“长于臣。”(《鸿门宴》)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③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词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如: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2)复音虚词“于是”,用法与现代汉语的“于是”不完全相同。

  ①放在句子开头。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关系,与现在的承接连词或因果连词相同。现代汉语也这样用。如: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廉颇蔺相如列传》)

  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五人墓碑记》)

  ②放在谓语之前或谓语之后,“于是”属介宾短语作状语或补语。可根据“于”的不同用法,分别理解为“在这”“从这”等。如: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可译为“在这职业上”。

  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可译为“对这件事”。

  以

  (1)介词

  ①表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译为“用、拿、凭、依据、按照、用(凭)……身份”等。如:

  臣具以表闻……(《陈情表》)表示动作的工具或凭借,可译为“用”。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陈情表》)表示动作的工具或凭借,可译为“用”“凭借”。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表示凭借,可译为“拿”“用”。

  何以战?(《曹刿论战》)表示凭借,可译为“凭”“依靠”。

  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表示依据,可译为“按照”。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表示身份,可译为“凭借”。

  ②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如:

  臣以险衅……(《陈情表》)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可译为“因为”。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大半。(《赤壁之战》)可译为“因为”。

  ③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表示时间,可译为“在”。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汉书·西南夷传》)表示处所,可译为“从”。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如:

  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战国策·周策》)可译为“和”。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可译为“率领”。

  (2)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①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猥以微贱……(《陈情表》)表示并列,可译为“并且”或不译。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表示并列,可译为“并且”或不译。

  ②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不译。如: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可不译。

  ③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为“而”“来”“用来”“以致”等。如:

  谨拜表以闻……(《陈情表》)表示目的,可译为“来”。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可译为“来”。

  敛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可译为“来”。

  不宜妄自菲薄……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可译为“来”。

  ④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如:

  臣以供养无主……(《陈情表》)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

  但以刘日薄西山……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信陵君窃符救赵》)

  古人……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⑤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如: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3)副词。通“已”,已经。如:

  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4)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于“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如: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

  (5)无以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无以,固定结构,可译为“没有用来……的”“没有办法”。

  3.词类活用。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

  (3)则刘病日笃。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笃: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重。

  (4)夙遭闵凶。闵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5)猥以微贱。微贱:形容词用作名词,卑微低贱的身份。

  (6)臣少多疾病。疾病:名词用作动词,生病。

  (7)臣具以表闻;谨拜表以闻。 闻:使动用法,使……闻,使……知道。

  (8)臣少仕伪朝。仕:名词作动词,做官。

  (9)历职郎署。职:名词作动词,任职。

  (10)谨拜表以闻。表:名词作动词,上奏表。

  (1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外:名词作状语,在家外。

  (12)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内,名词作状语,在家内。

  (13)臣之进退。进退:动词作名词,进退两难。

  (14)凡在故老。故老:形容词作名词,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

  (15)无以终余年。终:使动用法,使……终。

  (16)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远:形容词作动词,离开。

  (17)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孝廉,秀才:名词作动词,做孝廉,做秀才。

  4.师生共同找出课文中的通假字。

  (1)夙遭闵凶。 闵,通“悯”。

  (2)零丁孤苦。 零丁,通“伶仃”,孤单的样子。

  (3)臣今年四十有四。 有,通“又”。

  (4)常在床蓐。 蓐,通“褥”,草席。

  5.古今异义词。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不行 句中义:不能走路,这里是说柔弱。今义:不可以。

  成立 句中义:成人自立。今义:①(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② (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

  (2)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告诉 句中义:申诉。今义:①受害人向法院告发;②说给人听,使人知道。

  (3)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辛苦 句中义:辛酸苦楚。今义:身心劳苦。

  (学生找出其他古今异义词。)

  6.文言句式。

  (1)急于星火 状语后置

  (2)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状语后置

  (3)而刘夙婴疾病 被动句

  (4)拜臣(为)郎中 省略句

  (5)前太守臣逵察臣(为)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为)秀才 省略句

  (6)今臣亡国贱俘 判断句

  (7)则告诉不许 被动句

  7.古代官职变化词语。

  (1)察、举:考察举荐,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方式。

  如“察臣孝廉”“举臣秀才”。

  (2)拜:授予官职,任命,多指帝王授臣下官职。

  如“拜臣郎中”;又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张衡传》:“公车特征拜为郎中。”

  (3)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如“除臣洗马”;又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如果是“左除”,则是降级授职之意。

  (4)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

  如《谭嗣同》:“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5)擢:由选拔而提升。

  如《海瑞传》:“是瑞已擢嘉兴通判,坐谪兴国州判官。”

  “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

  如《谭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

  (6)迁:改官。用法较复杂,常见的有三种情况。

  一是升迁,如《海瑞传》:“迁淳安知县。”海瑞由原教谕官提升为知县。

  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职,如《张衡传》:“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新职太史令与旧职郎中官职级别相同。

  三是降职,即“左迁”。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即指被降为江州司马。

  (7)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

  如《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即说张衡所居官职一直未得到改任。

  (8)谪:官吏降级,相当于贬。

  如白居易《琵琶行》:“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9)出:指出京受任。

  如《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中的“出”,就是指张衡离京任河间王的相。

  (10)去:卸职。

  如《张衡传》:“自去史职,五载复还。”这里的“去”,就是卸职之意。

  (11)黜:废免,革职免官。

  如《屈原列传》:“屈原既黜,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

  要注意,“黜”与“贬谪”相同,但有区别,贬谪是出自皇帝的诏令,黜有时则是上司对下属官员的处分,《书博鸡者事》中“黜臧使者”的“黜”就是指“台臣”对“臧使者”的处分。

  (12)放:放逐。

  如《史记·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中的“放”就是贬谪放逐的意思。

  “放”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如《谭嗣同》“即放宁夏知府,旋升为宁夏道”中的“放”就是“委任委派”的意思。

  (13)陟:升迁,指官吏的提升和进用。

  如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陟”即指提升和进用。

  “陟”常和“黜”连用表示人才的进退,降官曰“黜”,升官曰“陟”。如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理乱不知,黜陟不闻。”

  (14)夺:罢官免职。

  如《书博鸡者事》:“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15)罢:革除官职。

  如《书博鸡者事》“又投间蔑污使君,使罢”中的“罢”是指被革去了官职。

  (16)复:恢复旧职。

  如《书博鸡者事》中“为复守官而黜臧使者”中的“复”指重新任命,恢复旧职的意思。

  五、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笔译全文。

  附:板书设计

  陈情表

  李密

  祖孙情深 (尽孝) 尽孝日短 先尽孝

  君臣义重 (尽忠) 尽忠日长 后尽忠

  揭示矛盾 分析矛盾 解决矛盾

钱小豪(Siu-ho Chin),本名钱嘉华,1963年1月26日出生于香港,影视演员。

1977年,13岁的钱小豪获得第一届功夫擂台比赛铜牌奖。1979年,加入邵氏训练班。同年,被导演张彻选中参演第一部**《少林与武当》,饰演魏兴洪。1980年,在**《广东十虎与后五虎》中初露头角;同年,在《飞狐外传》中担任男主角。1985年,因与林正英、许冠英领衔主演恐怖喜剧**《僵尸先生》而受到关注。1993年,因在《太极张三丰》中扮演大反派而为观众熟知。1994年,主演动作**《精武英雄》,饰演霍庭恩。1999年,主演动作电视剧《十三密杀令》。2002年后,钱小豪曾淡出幕前,转而从事导演工作。2006年,参演主演的动作**《墨攻》。2011年,参演古装动作**《关云长》。2013年,主演向传统僵尸片致敬的**《僵尸》。2014年8月,参与TVB武打剧《潮拜武当》的拍摄。

1990年,钱小豪与前妻郭秀云在澳大利亚结婚;同年8月18日,儿子钱景峰(原名:钱麒夫)出生;1993年,两人和平分手。2001年,与第二任妻子丘倩鸣结婚;2002年,儿子钱颖德出生。

左一为钱小豪,中为小儿子,右一大儿子。

这么来看,大儿子和钱小豪还是很像的,小儿子就和李荣浩比较像了。颜值中上,还是很耐看的。也希望钱小豪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影视作品!

太极张三丰,与李连杰的对打深入人心!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影片增色不少

钱小豪(Siu-ho Chin),本名钱嘉华,1963年1月26日出生于香港,影视演员。

1977年,13岁的钱小豪获得第一届功夫擂台比赛铜牌奖。[1]1979年,加入邵氏训练班。同年,被导演张彻选中参演第一部**《少林与武当》,饰演魏兴洪。[2]1980年,在**《广东十虎与后五虎》中初露头角;同年,在《飞狐外传》中担任男主角。1984年主演《霍东阁》,1985年,因与林正英、许冠英领衔主演恐怖喜剧**《僵尸先生》而受到关注。[2]1993年,因在《太极张三丰》中扮演大反派而为观众熟知。[1]1994年,主演动作**《精武英雄》,饰演霍廷恩。[3]1999年,主演动作电视剧《十三密杀令》。2002年后,钱小豪曾淡出幕前,转而从事导演工作。2006年,参演主演的动作**《墨攻》。[4]2011年,参演古装动作**《关云长》。[5]2013年,主演向传统僵尸片致敬的**《僵尸》。[6]2014年8月,参与TVB武打剧《潮拜武当》的拍摄。[7]

2016年主演《阴阳先生之末代天师》,2017年主演《天师归来》、《救僵清道夫》和《生化药尸》。[8]2018年1月15日,主演的《新僵尸先生2》在爱奇艺上线。[9]

中文名

钱小豪

外文名

Siu-ho Chin

别名

钱钱、钱嘉华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星座

水瓶座

血型

O型

身高

175cm

体重

75kg

出生地

香港

出生日期

1963年1月26日

职业

演员,导演

经纪公司

诚信 娱乐 发展有限公司

代表作品

《霍东阁》、《大头绿衣斗僵尸》、《叉手》、《冲宵楼》、《僵尸》[10]

主要成就

第一届功夫擂台比赛铜牌奖

1994年香港“见义勇为”杰出青年

20世纪90年代香港僵尸片主要人物之一

祖籍

广东佛山

弟弟

钱嘉乐

imdb编号

nm0157785

明星排行榜

NO148

港台东南亚男明星人气榜

人物关系

钱景峰

儿子

郭秀云

前妻

钱嘉乐

弟弟

程天赐

好友

早年经历

钱小豪在香港出生并长大,祖籍广东佛山。10岁时,读书成绩不好的钱小豪开始跟邻居冼林旭学大圣劈挂门功夫。14岁时,钱小豪因在功夫擂台比赛中获铜牌,被**公司相中。13979年,15岁时的钱小豪以玩票性质报考邵氏武术演员训练班,上了两个月课。恰好导演张彻为《少林与武当》选角,在六七十个演员中,被选上当演员进入张家班,成为张彻的第五代弟子,亦是张彻最后一个关门弟子。

演艺经历

1979年,被导演张彻选中参演由第一部**《少林与武当》,饰演魏兴洪。虽然这是他的第一部**,但片酬比普通工人一年工资还高。同年,钱小豪虽然幸运入行,可惜生不逢时,还没大红稳固地位,恩师张彻走下坡路,而离邵氏停产也不剩几年了。[2]

1980年,参演张彻执导的**《广东十虎与后五虎》;同年,凭借在《广东十虎与后五虎》中的出色表现,在张彻执导的动作**《飞狐外传》中第一次担任男主角。[1]

1985年,与林正英、许冠英领衔主演由嘉禾**公司制作发行的恐怖喜剧**《僵尸先生》,在片中饰演九叔的徒弟,身手敏捷、爱耍小聪明的秋生。[11]之所以他参演《僵尸先生》,缘自一次普吉岛之旅,钱小豪与洪金宝相处了几天。回到香港后,洪金宝就推荐钱小豪拍部僵尸片,因此加入了《僵尸先生》的拍摄。[2]

1986年,在邵氏与嘉禾合拍《原振侠与卫斯理》,公司钦点他饰演男一号原振侠,演韦斯利的周润发还算是配角。[2]同年,还出演《僵尸先生》的跟风作《僵尸翻生》,饰演盗墓贼旺财。影片尽显黑色喜剧风格,自然取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算跟风作中比较成功的影片了。[2]

1989年,与林正英、吕方、吴君如、楼南光、玛利亚合作主演恐怖喜剧**《一眉道人》,饰演一眉道长的徒弟阿豪。[12]同年,还参演喜剧**《八宝奇兵》,饰演Bruce Hung。

1993年,与李连杰领衔主演古装动作**《太极张三丰》,饰演大反派董天宝。[3]同年,在TVB与郑秀文主演电视剧《大头绿衣斗僵尸》,但因其火爆性格也没做多久。[2]

1994年,第二次与李连杰主演动作**《精武英雄》,饰演霍元甲的儿子霍庭恩。[3]

1997年,加盟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出品的电视剧《大刺客》,并在在第三单元《刺马》中饰演主角张汶祥。[13]同年,还客串出演弟弟钱嘉乐执导**《最佳拍档之醉街拍档》。

1999年,钱小豪与蔡少芬领衔主演动作电视剧《十三密杀令》,饰演男主角新科状元甄兆人。同年,主演**《古惑仔之大战拉斯维加斯》。

2000年,内地影视开始蓬勃,他跟着张之亮北上,做演员、武术指导、导演。同年,在内地拍完《蜀山剑侠传》,但回到香港后两年没有人找他拍戏。[2]

2004年,参演由吴奇隆投资的一部励志电视剧《铁拳浪子》,饰演散打教练郭立华,并和剧中由鲍蕾扮演的美女演一对恋人。[14][15]

2006年,参演由刘德华、范冰冰、吴奇隆、王志文主演的动作**《墨攻》。[4]

2008年,与吴奇隆、左小青、叶童、刘思彤、范伟、午马共同主演**《车票》,饰演吴静丈夫。[16]

2010年,在曾志伟,叶念琛,钟澍佳执导的喜剧**《七十二家租客》中饰演金鱼佬。同年,还参演恐怖**《僵尸新战士》。

2011年,在麦兆辉、庄文强执导的古装动作**《关云长》,饰演袁绍大将颜良。[5]同年,出演**《双鞭呼延灼》,扮演呼延灼。[17]

2012年,参演古装悬疑剧《赏金猎人》,饰演日本商人小田次郎。[18]

2013年,与陈友、钟发、吴耀汉、惠英红、鲍起静联袂主演由香港新锐导演麦浚龙执导的恐怖**《僵尸》。[6]

2014年8月13日,与杨怡、元秋、周子扬、陈自瑶共同为TVB拍摄武打剧《潮拜武当》,并担任剧中男主角。[7]

2016年,主演网络**《阴阳先生之末代天师》上线[19]。

4

《飞狐外传》**海报

4

**剧照

27

大头绿衣斗僵尸剧照

个人生活

1990年,钱小豪与前妻郭秀云在澳大利亚结婚;同年8月18日,儿子钱景峰(原名:钱麒夫)出生;1993年,两人和平分手。2001年,与第二任妻子丘倩鸣结婚;2002年1月10日,儿子钱颖德出生。[20]

主要作品

参演**

共93部

2017-03-16

救僵清道夫[21]

饰 叶之秋

2016

阴阳先生之末代天师

饰 秋生

2016

一家大晒

2013

僵尸

饰 小豪

2011

保卫战队之出动喇!朋友!

饰 小豪

2011

双鞭呼延灼

饰 呼延灼

全部展开

参演电视剧

共21部

2015

潮拜武当

饰 包继冲

2014

同里有亲

饰 华哥

2011

赏金猎人

饰 小田次郎

2011

双鞭呼延灼

饰 呼延灼

2011

王的女人

饰 章邯

2010

火速救兵

饰 郭子峰

全部展开

综艺节目

时间 节目名称

2000年

香港睇真D TV放映

2001年

综艺大哥大

2001年

宠物funfun show

展开全部

导演作品

时间 剧名

2003年

《街灯》

2004年

《丝路豪侠》

(注:参考资料[23][24])

粉丝群体

| 合作伙伴:艾漫指数

粉丝总数:31

红黑粉比例

红粉

100%

粉丝互动量

单位:次

获奖记录

个人

获奖时间 奖项名称 备注

1994 香港“见义勇为”杰出青年 获奖

人物评价

钱小豪是20世纪8、90年代邵氏的当红小生。自1979年起,钱小豪先后为邵氏**公司及嘉禾**公司等等演出超过90部影片,其中以武打动作片最深入人心

人家很认真,你不认真

有钱有能力有正反就行,颜值又不能当饭吃,没缺胳膊少腿腿的,

不懂,过好自己的生活最好

除了钱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狱中题壁》

1999年4月2日《人民日报》第十二版发表赵金九先生《“去留肝胆两昆仑”新解》一文,认为该诗“去留肝胆两昆仑”一句意指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的事件中“去”之康有为、梁启超与“留”之谭嗣同自己无论去留与否,其行为皆肝胆昆仑云云。本人认为赵金九先生的观点及其文中所引述的其他人的观点,都是值得进一步商榷的。

首先,赵文的解释使谭诗的第四句和第三句含义有所重复,这在绝句中是不大可能的。其次,这样解使得整首诗尤其诗的后两句的诗意表达总是不那么畅快淋漓,不仅不甚吻合诗人写作该诗时的悲壮慷慨之心情,而且也有异于先对象性描述后自我性抒说的绝句表达方式。再者,赵文似乎文字互有抵触。他一下子说“去留”是指代生死之行为,一下子又说“去留”是指代出走与留下之行为的行为者,究竟指代什么,文中含混不定。

本人明确地认为:其一,“昆仑”不是指人,而是指横空出世、莽然浩壮的昆仑山;其二,“去留”不是指“一去”和“一留”,在诗人的该诗句中,“去留”不是一个字义相对或相反的并列式动词词组,而是一个字义相近或相同的并列式动词词组;其三,“肝胆”所引申的不是指英勇之人,而是指浩然之气;其四,“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总体诗义是:去留下自己那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之气吧!也即是“留得肝胆若昆仑”的意思。—— 此诗颇近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味道。

我为什么这样解?因为本人认为,解诗不能仅着手于词字,更要着手于诗的总体寓意,并且要尤其着手于诗人写作该诗的特定历史背景和特定心理状态。特别是对这样一种反映重大历史事件,表达正义呼声和抒说自我胸怀的作品,更要从作者当时所处的背景、环境和心情、心境出发去仔细揣摩。

大家知道,该诗是谭嗣同就义前题在狱中壁上的绝命诗。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就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并开始大肆搜捕和屠杀维新派人物。谭嗣同当时拒绝了别人请他逃走的劝告(康有为经上海逃往香港,梁启超经天津逃往日本),决心一死,愿以身殉法来唤醒和警策国人。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诗的前两句,表达的恰恰是:一些人“望门投止”地匆忙避难出走,使人想起高风亮节的张俭;一些人“忍死须臾”地自愿留下,并不畏一死,为的是能有更多的人能如一样高风亮节的杜根那样,出来坚贞不屈地效命于朝廷的兴亡大业。诗的后两句,则意为:而我呢,自赴一死,慷慨激扬;仰笑苍天,凛然刑场!而留下的,将是那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肝胆之气!

“去留”的“去”字,这里是指一种行为趋向,意为“去留下”,“去留得”,没有很实在的意义。谭嗣同是湖南浏阳人。据我所知,南方方言和现在的普通话一样,下面这种用法是常有的:用“去”去辅助另一个动词构成一个动词词组或动词短语,而这个动词词组或动词短语的含义大致就是后一个动词的含义,如“去想一下”,“去死吧”,“明天去做什么”等等。这里的“去”字,并不表示空间上的去这里去那里,而是表示时间上的行为、事态之趋势和倾向。也就是说,“去”可表空间意义上的位移,也可表时间意义上的发生。 从整首诗的意思来看,“去留肝胆两昆仑”中的“去”,应是时间意义上的“去”,而不是空间意义上的“去”。很多人的理解,包括赵金九先生,恰恰是把它当作空间意义上“去”。而我们所流行的各种解释,都是这样思维定势。我想,那时的官话或北方话也应有这种用法吧?“去”字的这种重要语义,《现代汉语词典》、《辞海》都有记载。

当然,“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样写,是诗句表达的需要——包括平仄,全部的含义在于指代自己如莽莽昆仑一样的浩然肝胆之气。实际上,直接从字面上去解,去留下如昆仑一样的“肝”(一昆仑)和如昆仑一样的“胆”(一昆仑),这不也一样表达了诗人的视死如归、浩气凛然和慷慨悲壮吗?正是那种强烈的崇高感和悲壮感,激励着诗人不畏一死、凛然刑场。而这句所表达的,正是那种震憾人心灵的、自赴一死的强烈崇高感和强烈悲壮感。

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康广仁、杨深秀等六人惨害于北京菜市口。谭嗣同临刑前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而这,是一首绝命诗,是一首表达作者全部所有的绝命诗,是一首在狱中为自己写就的祭死之诗!诗的后两句所写,都是指诗人自己,而不是指他人。“昆仑”当然不是指人,“昆仑”也没有自比自赋、自狂自傲之义。而“去留”,我认为不是有些人说的,是指一去一留或一生一死。试想想,“我自横刀,肝胆昆仑”,这所表达的是何等的慷慨和悲壮!而这,不恰是诗人那时的真实心理写照吗?

肢解“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语词和语义,并去寻找两个相应的对应者,这种思路我认为是背逆诗人的原意的。这首诗的重心不是事况叙说,而是心态叙说;诗的结构,也恰是句句递进,直至末句叹然收尾,荡气回肠!因而,梁启超、符逸公、赵金九以及其他人的解释,本人都不敢苟同。而所有他们的解释,我认为关键的都在于误解了“去留”一词。

另外要指出的是,“仑”和“根”韵母发音的差异(现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诗吟咏时(现代)的艺术效果,虽然其仍合格律诗的用韵要求(古代);倘若都同押“en”韵或“un”韵,那其诗意表达将更是一气呵成,畅快淋漓。

注释

对该诗句的解释,赵文引述的观点有:

⑴ 梁启超认为“两昆仑”指康有为和大刀王五;

⑵ 符逸公认为“两昆仑”指谭嗣同自言生也昆仑,死也昆仑;

⑶ 有人认为“两昆仑”指谭嗣同的两个仆人 ,古人亦谓仆人为昆仑奴;

⑷ 有人认为“两昆仑”指大刀王五和拳士胡七 ,俩人都曾教过谭嗣同学习昆仑派武术;

⑸ 有人干脆认为不可解(——榛案:这应当不可能无解,谭写此句诗时一定有他的语义)。

《天边的月亮》这首歌,是由沧海总创演唱,徐子崴作词作曲,由音乐人沧海总创发表在QQ音乐。

天边的月亮照着你

守卫在祖国的边疆

满天的星斗陪着你

伫立海岛晀望远方

滚滚的涛声传过来

像阿妹在诉说衷肠

当轻轻的晚风吹着戎装

你也会默默思乡

擦亮双眼 凝视前方

责任与梦想都在军徽上

你把青春献给祖国

岁月把沧桑写在你脸上

天边的月亮静静地

听着你轻轻地歌唱

满天的星斗伴着你

伫立在祖国边防

任凭那狂风多么肆虐

也吹不弯你坚挺的脊梁

当天空洒下一缕朝阳

你依然挺立在哨岗

擦去汗水 紧握钢枪

责任与梦想都在军徽上

你把青春献给祖国

月亮把安宁送入你梦乡

月亮把安宁送入你梦乡

天边的月亮歌词的意思是:表达了创作者对于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天边的月亮》这首歌,是由沧海总创演唱,徐子崴作词作曲,由音乐人沧海总创发表在QQ音乐。

这首歌很含蓄,歌词表面都在用月亮来寄托作者的情思,加上婉转悠扬的曲调,让这首歌的意境很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096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