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18个主要人物的性格及相关故事

水浒传18个主要人物的性格及相关故事,第1张

1人物简介——天魁星呼保义宋江

宋江,人唤“及时雨”。早先为山东郓城县押司,整日舞文弄墨,书写文书,是一刀笔小吏。晁盖等七个好汉智取生辰纲事发,被官府缉拿,幸得宋江事先告知。晁盖派刘唐送金子和书信给宋江,宋江的老婆阎婆惜发现宋江私通梁山,趁机要胁,宋江怒杀阎婆惜,逃往沧州。被迫上梁山。后宋江做了梁山泊首领。受招安后,被宋徽宗封为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最后被高俅用毒酒害死。

2人物简介——天罡星玉麒麟卢俊义

北京城里的员外大户,绰号“玉麒麟”,一身好武艺,棍棒天下无双。被梁山泊吴用用计骗到梁山,卢俊义与梁山英雄大战,不敌而逃,乘船逃走时被浪里白条张顺活捉。卢俊义不愿在梁山落草为寇,乘机逃走。回到北京城,妻子贾氏却与管家李固做了夫妻。卢俊义同时亦被官兵捉拿,屈打成招,下了死牢。宋江率梁山泊英雄攻打北京城,拼命三郎石秀独力劫法场,救出卢俊义,杀了奸夫*妇。卢俊义投奔梁山后,坐上了第二把交椅。受招安后卢俊义被封为武功大夫、庐州安抚使兼兵马副总管。后被高俅用药酒毒伤,不能骑马,乘船时失足落水而死。

3人物简介——天机星智多星吴用

吴用,表字学究,道号加亮先生。平生机巧聪明,曾读万卷经书。使两条铜链。吴用为晁盖献计,智取生辰纲,用药酒麻倒了青面兽杨志,夺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蔡太师庆贺生辰的十万贯金银珠宝。宋江在浔阳楼念反诗被捉,和戴宗一起被押赴刑场,快行斩时,吴用用计劫了法场,救了宋江、戴宗。宋江二打祝家庄失败;第三次攻打祝家庄时,吴用利用双掌连环计攻克祝家庄。吴用在破连环马时,派时迁偷甲骗徐宁上了梁山。宋江闹华州时,吴用又出计借用宿太尉金铃吊挂,救出了九纹龙史进、花和尚鲁智深。一生屡出奇谋,屡建战功。受招安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宋江、李逵被害后,吴用与花荣一同在宋江坟前上吊自杀,与宋江葬在一起。

4人物简介——天间星入云龙公孙胜

公孙胜,河北蓟州人。梁山人马攻打高唐州时,高廉手下有三百飞天神兵,高廉会用妖法,使宋江折兵损将。吴用让宋江请公孙胜来破高廉。公孙胜是罗真人的大徒弟,名叫清道人。与高廉斗法,大获全胜。高廉驾起一片黑云想逃走,被公孙胜用法术从云中打落后杀死。宋江率梁山好汉闹华州后回到梁山,路过徐州沛县芒砀山,被能呼风唤雨的混世魔王樊瑞、八臂哪吒项充、飞天大圣李衮拦阻。公孙胜见芒砀山内尽是青色灯笼,就知道有会用妖法的人在内。公孙胜献计用法术破了三人,劝他们归顺梁山,建立奇功伟业。在梁山泊英雄排名次时排行第四,封为掌管机密副军师。宋江受招安后公孙胜回蓟州出家。

5人物简介——天勇星大刀关胜

关胜是三国名将关羽的后代,使一把青龙偃月刀,精通兵法。原来是蒲东的巡检,后被蔡太师调往梁山泊攻打宋江。关胜一人大战林冲、秦明两人。宋江不能取胜。呼延灼用假投降的办法引关胜兵马进入宋江的大寨,被挠挂钩拖下马鞍活捉。关胜感到宋江有胆识重义气,便归顺了梁山。蔡京调兵进攻梁山,关胜杀败单廷,单廷便投降了梁山。受招安后,关胜被封为大名府正兵马总管。在梁山泊英雄中排马军五虎将第一位。

6人物简介——天雄星豹子头林冲

林冲,在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六,马军五虎将第二。早年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因他的妻子被高俅儿子高衙内调戏,自己又被高俅陷害,在发配沧州时,幸亏鲁智深在野猪林相救,才保住性命。被发配沧州牢城看守天王堂草料场时,又遭高俅心腹陆谦放火暗算。林冲杀了陆谦,冒着风雪连夜投奔梁山泊,为白衣秀士王伦不容。晁盖、吴用劫了生辰纲上梁山后,王伦不容这些英雄,林冲一气之下杀了王伦,把晁盖推上了梁山泊首领之位。林冲武艺高强,打了许多胜仗。在征讨江浙一带方腊率领的起义军胜利后,林冲得了中风,被迫留在杭州六和寺养病,由武松照顾,半年后病故。

7人物简介——天猛星霹雳火秦明

秦明,使一条狼牙棒,武艺高强,在梁山泊英雄中排第七,马军五虎将第三。宋江去清风寨投靠花荣时,被清风寨文官刘高陷害,宋江与花荣被黄信捉拿押往青州,又被清风山好汉燕顺截住相救。青州指挥司统领本州兵马,统制秦明得知花荣谋反,点起五百人马前去捉拿。秦明性情急躁,外号“霹雳火”,有勇无谋,同花荣斗了四、五十回合不分胜负,折兵损将后,秦明掉入陷坑被捉,秦明不肯归顺梁山,仍要回青州,却被花荣用计断了退路,终于投靠了宋江。宋江又将花荣的妹妹许配秦明为妻。在宋江征讨方腊时,被方腊的侄子方杰一戟刺到马下,死于非命

8人物简介——天威星双鞭呼延灼

呼延灼,梁山泊第八条好汉,马军五虎将第四。使一双铜鞭,骑一匹踢雪乌骓马,武艺高强。宋江兵马杀了高俅的弟弟高廉后,高俅推举呼延灼作兵马指挥使攻打梁山泊。呼延灼用连环马连败宋江兵马。金钱豹子汤隆献计徐宁用钩镰枪可以破连环马。吴用设计派时迁去东京偷了徐宁的雁翎锁子甲,骗徐宁到了梁山。徐宁的钩镰枪果然破了呼延灼的连环马。呼延灼单枪匹马逃到青州,青州知府让他带人攻打桃花山、二龙山。梁山泊人马赶到桃花山、二龙山救援,用计把呼延灼骗到陷坑里活捉。呼延灼投降梁山。受招安后,呼延灼被封为御管兵马指挥使。

9人物简介——天英星小李广花荣

花荣,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九,马军八虎骑兼先锋使第一员。原是清风寨副知寨,使一杆长枪,箭法高超,有百步穿杨的功夫。清风寨正知寨刘高陷害宋江,花荣得知后造反,大战黄信、秦明,救了宋江。花荣多次用箭法建立奇功。宋江三打祝家庄,花荣射落祝家庄的指挥灯,使祝家庄兵马自乱。受招安后,花荣被封应天府兵马统制。宋江被毒死后,花荣到楚州看视,和吴用一起上吊死在宋江、李逵墓前。

10人物简介——天贵星小旋风柴进

柴进,在梁山泊英雄中排行第十,是大周皇帝柴世宗的后代,人称柴大官人,专爱结交江湖好汉。江湖上有“小旋风”美称。林冲发配沧州,路过柴进庄上,打败了洪教头。柴进家叔柴皇城,在高唐州被高廉的内弟殷天锡欺侮。柴进以为祖上有陈桥让位的功绩,宋太祖发有铁券丹书,不怕殷天锡仗势欺人。谁知殷天锡打死了柴皇城,要霸占柴家花园,被李逵打死。柴进被高廉捉住要判死罪。宋江、吴用带梁山兵马,攻打高唐州,救出奄奄一息的柴进,送上了梁山。柴进在梁山同扑天雕李应一起掌管钱财粮物。受招安后,柴进被封沧州都统制。戴宗辞去兖州都统制的官位,阮小七被剥夺官位贬为平民后,柴进推说中风有病,退还官位,在家种田,无病而终。

11人物简介——天富星扑天雕李应

李应,梁山泊第十一位好汉,同柴进一起掌管钱粮财物。李应原是李家庄庄主,江湖人称“扑天雕”,使一条浑铁点钢枪,背后藏有五口飞刀,能够百步以内伤人。时迁偷吃了祝家庄酒店一只公鸡,惹出事来,被祝家庄人马捉拿。杨雄、石秀求李应搭救时迁,祝家庄祝彪不给李应面子,李应和祝彪交战,被暗箭所伤。宋江攻下祝家庄,李应却不肯投奔梁山。后来李应被知府捉拿,多亏宋江率兵马相救,李应终于上了梁山。受招安后,李应被封为中山府郓城都统制。

12人物简介——天满星美髯公朱仝

朱仝,梁山英雄中位列第十二名,马军八虎骑兼先锋使第六名。原是郓城县巡捕马兵都头,人称“美髯公”,有一身好武艺。朱仝为人性情温和,宋江杀了妻子后被朱仝、雷横放走。雷横用枷板打死白秀英被捉,朱仝在去济州的路上放了雷横,因此被发配沧州。沧州知府见朱仝相貌非凡,就让朱仝带着四岁的小衙内玩。李逵杀了小衙内,断了朱仝的归路,朱仝被迫上了梁山。受招安后,被封为保定府都统制。

13人物简介——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

鲁智深,梁山泊第十三位好汉,十员步军头领第一名。鲁智深原名鲁达,是经略的提辖,因为见郑屠欺侮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被官府追捕,逃到五台山削发为僧,改名鲁智深。鲁智深忍受不住佛门清规,醉打山门,毁坏金身,被长老派往东京相国寺,看守菜园,因将偷菜的泼皮踢进了粪池,倒拔垂杨柳,威名远扬。鲁智深在野猪林救了林冲,高俅派人捉拿鲁智深,鲁智深在二龙山落草。后投奔水泊梁山,做了步兵头领。宋江攻打方腊,鲁智深一杖打翻了方腊。后在杭州六合寺圆寂而死。

14人物简介——天立星双枪将董平

董平,梁山泊第十五条好汉,马军五虎将第五名。董平原是东平府兵马都督,使一双长枪,勇猛无敌。宋江攻打东平府,用计骗董平到一村镇里,用绊马索绊倒董平。董平感谢宋江不杀之恩,归顺梁山。东昌府没羽箭张清善用飞石打人,弹无虚发,一连打伤宋江手下十几员大将。董平才投奔宋江,急着立功,与张清大打出手,张清连发三块飞石都被董平闪过。攻打方腊时,董平在卢俊义帐下攻打独松关,被炮火伤了左臂,和厉天闰、张韬交战时,为救张清,被张韬一刀,剁成两段。同张清、周通先后阵亡。

15人物简介——北捷星没羽箭张清

张清,梁山泊第十六条好汉,马军八虎骑兼先锋使第五名。宋江和卢俊义抓阄攻打东平、东昌二府,东昌府猛将张清,善用飞石打人,百发百中,人称“没羽箭”。张清用飞石先后打伤金枪手徐宁,锦毛虎燕顺,百胜将韩滔,天目将彭 ,呼延灼,赤发鬼刘唐、杨志、朱仝、雷横、关胜等十五员战将。后被吴用用计逼入水中,被水军头领阮氏三兄弟捉住,归降梁山。征讨方腊时张清攻打独松关,与厉天闰交战时,一枪搠在松树上,一时又拔不出,被厉天闰一枪刺中腹部而死。

16人物简介——天暗星青面兽杨志

杨志,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十七位,梁山军马里做马军八虎骑兼先锋使,排行第三。林冲来到梁山,王伦不容,要他先下山取“投名状”杀一人上山。不想正巧碰见青面兽杨志,两人拔刀大战三十余回,不分胜负。原来杨志是杨老令公杨家将的后代,本来是殿帅府制使,因押送花石纲在黄河里翻了船畏罪逃避。与林冲不打不相识,被王伦一起邀上梁山。但杨志一心想到东京找个官做,不肯入伙。杨志在东京花光了身上的钱,只好去卖祖传宝刀,与泼皮牛二发生争吵,不得已杀了牛二,被发配到大名府充军。为梁中书护送生辰纲去东京,又被晁盖等所劫。杨志无奈和鲁智深打上二龙山,杀了邓龙,做了山寨之主。后归了梁山泊。征讨方腊时在途中病故。

17武松

清河县武家两兄弟挑担卖炊饼为生,并和潘裁缝相邻而居。陈衙内看上潘裁缝女儿潘金莲的美色。潘金莲被抓入县衙为奴。武松路中救下遭满门抄斩的孙二娘,生死关头,两人被陕西铁臂大侠周侗救下。后两人一同来到的周庄,拜周侗为师,并结为姐弟。在周侗的指点下,武松来到少林寺,几经周折,武松终于成为少林武僧,练习铁棒棍法,日日精进。数年之后,武松学有所成,他便告别师父,回乡探兄。武松路经阳谷县景阳镇的时候,听闻镇里的景阳冈上有猛虎,频出伤人。武松不以为 然,连喝十八碗烈酒,不顾乡人劝阻,趁夜独闯景阳冈,手毙猛虎为民除害。打虎英雄武松游街阳谷县时,巧遇兄长武大。

18黑旋风李逵

生得粗壮黝黑,绰号“黑旋风”。沂州沂水县百丈村人氏。因为打死了人,逃了出去,遇到赦宥,被戴宗留在江州当牢子。为了解救宋江和戴宗大劫法场,李逵与众人大闹江州,背着老母上了梁山,后老母被虎吃,李逵怒杀一窝四虎。李逵惯使一双板斧,梁山排座次时,位列第二十二位,是梁山第四位步军头领。

梁山受招安后,随军征讨辽国、田虎、王庆、方腊;战事结束后被封为镇江润州都统制。因宋江饮高俅等奸臣送来的毒酒中毒后,担心李逵再次起兵造反复仇,便让李逵也饮下毒酒,李逵随后身亡。李逵是《水浒传》成书之前便已在文学作品中多次以主角身份出现的人物,但《水浒传》对其进行了很明显的加工塑造,使他成为一个心粗胆大、率直忠诚,同时又鲁莽好战的性格鲜明的角色。

天英星 小李广 花荣 天贵星 小旋风 柴进

  天富星 扑天雕 李应 天満星 美髯公 朱仝

  天暗星 青面兽 杨志 天佑星 金枪手 徐宁

  天空星 急先锋 索超 天速星 神行太保 戴宗

  天异星 赤发鬼 刘唐 天微星 九纹龙 史进

  天究星 没遮拦 穆弘 天退星 插翅虎 雷横

  天寿星 混江龙 李俊 天剑星 立地太岁 阮小二

  天平星 船火儿 张横 天罪星 短命二郎 阮小五

  天损星 浪里白跳 张顺 天败星 活阎罗 阮小七

  天牢星 病关索 杨雄 天慧星 拼命三郎 石秀

  天暴星 两头蛇 解珍 天哭星 双尾蝎 解宝

  天巧星 浪子 燕青 地魁星 神机军师 朱武

  地煞星 镇三山 黄信 地勇星 病尉迟 孙立

  地杰星 丑郡马 宣赞 地雄星 井木犴 郝思文

  地威星 百胜将 韩滔 地英星 天目将 彭玘

  地奇星 圣水将 单廷圭 地猛星 神火将 魏定国

  地文星 圣手书生 萧让 地正星 铁面孔目 裴宣

  地阔星 摩云金翅 欧鹏 地阖星 火眼狻猊 邓飞

  地强星 锦毛虎 燕顺 地暗星 锦豹子 杨林

  地轴星 轰天雷 凌振 地会星 神算子 蒋敬

  地佐星 小温侯 吕方 地佑星 赛仁贵 郭盛

  地灵星 神医 安道全 地兽星 紫髯伯 皇甫端

  地微星 矮脚虎 王英 地慧星 一丈青 扈三娘

  地暴星 丧门神 鲍旭 地然星 混世魔王 樊瑞

  地猖星 毛头星 孔明 地狂星 独火星 孔亮

  地飞星 八臂哪吒 项充 地走星 飞天大圣 李衮

  地巧星 玉臂匠 金大坚 地明星 铁笛仙 马麟

  地进星 出洞蛟 童威 地退星 翻江蜃 童猛

  地满星 玉幡竿 孟康 地遂星 通臂猿 侯健

  地周星 跳涧虎 陈达 地隐星 白花蛇 杨春

  地异星 白面郎君 郑天寿 地理星 九尾亀 陶宗旺

  地俊星 铁扇子 宋清 地乐星 铁叫子 乐和

  地捷星 花项虎 龚旺 地速星 中箭虎 丁得孙

  地镇星 小遮拦 穆春 地羁星 操刀鬼 曹正

  地魔星 云里金刚 宋万 地妖星 摸着天 杜迁

  地幽星 病大虫 薛永 地僻星 打虎将 李忠

  地空星 小霸王 周通 地孤星 金钱豹子 汤隆

  地全星 鬼脸儿 杜兴 地短星 出林龙 邹渊

  地角星 独角龙 邹润 地囚星 旱地忽律 朱贵

  地蔵星 笑面虎 朱富 地伏星 金眼彪 施恩

  地平星 鉄臂膊 蔡福 地损星 一枝花 蔡庆

  地奴星 催命判官 李立 地察星 青眼虎 李云

  地悪星 没面目 焦挺 地丑星 石将军 石勇

  地数星 小尉遅 孙新 地阴星 母大虫 顾大嫂

  地刑星 菜园子 张青 地壮星 母夜叉 孙二娘

  地劣星 活闪婆 王定六 地健星 険道神 郁保四

梁甫行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泰山梁甫行》是三国时期文学家曹植创作的一首乐府诗。此诗描述了边海百姓的艰难生活,比较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的惨痛景象,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生活的同情。

全诗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的手法,使边海贫民悲惨的生活图景跃然纸上,言简意赅,寓意深刻。本文以白描的手法,言简意赅地全方位展现了边海人们的痛苦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现了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徐志摩这位性情特别温厚,所到处,人们便被他吸引、胶固、凝结在一起,像一块大引铁磁石的诗人,下面是我带来的内容,欢迎阅读!

 徐志摩 《天目山中笔记》原文

徐志摩

佛于大众中 说我尝作佛 闻如是法音 疑悔悉已除

初闻佛所说 心中大惊疑 将非魔作佛 恼乱我心耶

——莲华经譬喻品

山中不定是清静。庙宇在参天的大木中间藏着,早晚间有的是风,松有松声,竹有

竹韵,鸣的禽,叫的虫子,阁上的大钟,殿上的木鱼,庙身的左边右边都安著接泉水的

粗毛竹管,这就是天然的笙箫,时缓时急的参和著天空地上种种的鸣籁。静是不静的;

但山中的声响,不论是泥土里的蚯蚓叫或是桥夫们深夜里“唱宝”的异调,自有一种各

别处:它来得纯粹,来得清亮,来得透澈,冰水似的沁入你的脾肺;正如你在泉水里洗

濯过后觉得清白些,这些山籁,虽则一样是音响,也分明有洗净的功能。

夜间这些清籁摇着你入梦,清早上你也从这些清籁的怀抱中苏醒。

山居是福,山上有楼住更是修得来的。我们的楼窗开处是一片蓊葱的林海,林海外

更有云海!日的光,月的光,星的光:全是你的。从这三尺方的窗户你接受自然的变幻;

从这三尺方的窗户你散放你情感的变幻。自在;满足。

今早梦回时睁眼见满帐的霞光。鸟雀们在赞美;我也加入一份。它们的是清越的歌

唱,我的是潜深一度的沉默。

钟楼中飞下一声巨集钟,空山在音波的磅礴中震荡。这一声钟激起了我的思潮。不,

潮字太夸;说思流罢。耶教人说阿门,印度教人说“欧姆”O——m,与这钟声的嗡

嗡,同是从撮口外摄到阖口内包的一个无限的波动:分明是外扩,却又是内潜;一切在

它的周缘,却又在它的中心:同时是皮又是核,是轴亦复是廓。“这伟大奥妙的”Om

使人感到动,又感到静;从静中见动,又从动中见静。从安住到飞翔,又从飞翔回复安

住;从实在境界超入妙空,又从妙空化生实在:

“闻佛柔软音,深远甚微妙。”

多奇异的力量!多奥妙的启示!包容一切冲突性的现象,扩大刹那间的视域,这单

纯的音响,于我是一种智灵的洗净。花开,花落,天外的流星与田畦间的飞黄,上绾云

天的青松,下临绝海的巉巖,男女的爱,珠宝的光,火山的熔液:一婴儿在它的摇篮中

安眠。

这山上的钟声是昼夜不间歇的,平均五分钟时一次。打钟的和尚独自在钟头上住着,

据说他已经不间歇的打了十一年钟,他的愿心是打到他不能动弹的那天。钟楼上供著菩

萨,打钟人在大钟的一边安着他的“座”,他每晚是坐着安神的,一只手挽著钟槌的一

头,从长期的习惯,不叫睡眠耽误他的职司。“这和尚”,我自忖,“一定是有道理的!

和尚是没道理的多:方才那知客僧想把七窍蒙充六根,怎么算总多了一个鼻孔或是耳孔;

那方丈师的谈吐里不少某督军与某的点缀;那管半山亭的和尚更是贪嗔的化身,无

端摔破了两个无辜的茶碗。但这打钟和尚,他一定不是庸流不能不去看看!”他的年岁

在五十开外,出家有二十几年,这钟楼,不错,是他管的,这钟是他打的说着他就过

去撞了一下,他每晚,也不错,是坐着安神的,但此外,可怜,我的俗眼竟看不出什

么异样。他拂拭著神龛,神坐,拜垫,换上香烛掇一盂水,洗一把青菜,捻一把米,擦

干了手接受香客的布施,又转身去撞一声钟。他脸上看不出修行的清癯,却没有失眠的

倦态,倒是满满的不时有笑容的展露;念什么经;不,就念阿弥陀佛,他竟许是不认识

字的。“那一带是什么山,叫什么,和尚”

“这里是天目山,”他说,“我知道,我说的是哪一带的,”我手点着问。“我不

知道。”他回答。

山上另有一个和尚,他住在更上去昭明太子读书台的旧址,盖著几间屋,供著佛

像,也归庙管的。叫作茅棚,但这不比得普陀山上的真茅棚,那怕人的,坐着或是

偎著修行的和尚没一个不是鹄形鸠面,鬼似的东西。他们不开口的多,你爱布施什么就

放在他跟前的篓子或是盘子里,他们怎么也不睁眼,不出声,随你给的是金条或是铁条。

人说得更奇了。有的半年没有吃过东西,不曾挪过窝,可还是没有死,就这冥冥的坐着。

他们大约离成佛不远了,单看他们的脸色,就比石片泥土不差什么,一样这黑刺刺,死

僵僵的。“内中有几个,”香客们说,“已经成了活佛,我们的祖母早三十年来就看见

他们这样坐着的!”

但天目山的茅棚以及茅棚里的和尚,却没有那样的浪漫出奇。茅棚是尽够蔽风雨的

屋子,修道的也是活鲜鲜的人,虽则他并不因此减却他给我们的趣味。他是一个高身材、

黑面目,行动迟缓的中年人;他出家将近十年,三年前坐过禅关,现在这山上茅棚里来

修行;他在俗家时是个商人,家中有父母兄弟姊妹,也许还有自身的妻子;他不曾明说

他中年出家的缘由。他只说“俗业太重了,还是出家从佛的好。”但从他沉着的语音与

持重的神态中可以觉出他不仅是曾经在人事上受过磨折,并且是在思想上能分清黑白的

人。他的口,他的眼,都泄漏着他内里强自抑制,魔与佛交斗的痕迹;说他是放过火杀

过人的忏悔者,可信;说他是个回头的浪子,也可言。他不比那钟楼上人的不著颜色,

不露曲折:他分明是色的世界里逃来的一个囚犯。三年的禅关,三年的草棚,还不曾压

倒,不曾灭净,他肉身的烈火。“俗业太重了,不如出家从佛的好;”这话里岂不颤栗

著一往忏悔的深心我觉著好奇;我怎么能得知他深夜趺坐时意念的究竟

佛于大众中 说我尝作佛 闻如是法音 疑悔悉已除

初闻佛所说 心中大惊疑 将非魔所说 恼乱我心耶

但这也许看太奥了。我们承受西洋人生观洗礼的,容易把做人看太积极,入世的要

求太猛烈,太不肯退让,把住这热虎虎的一个身子一个心放进生活的轧床去,不叫他留

存半点汁水回去;非到山穷水尽的时候,决不肯认输,退后,收下旗帜;并且即使承认

了绝望的表示,他往往直接向生存本体的取决,不来半不阑珊的收回了步子向后退:宁

可自杀,干脆的生命的断绝,不来出家,那是生命的否认。不错,西洋人也有出家做和

尚做尼姑的, 例如亚佩腊与爱洛绮丝但在他们是情感方面的转变, 原来对人的爱移

作对上帝的爱,这知感的自体与它的活动依旧不含糊的在着;在东方人,这出家是求情

感的消灭,皈依佛法或道法,目的在自我一切痕迹的解脱。再说,这出家或出世的观念

的老家,是印度不是中国,是跟着佛教来的;印度可以会发生这类思想,学者们自有种

种哲理上乃至物理上的解释,也尽有趣味的。中国何以能容留这类思想,并且在实际上

出家做尼僧的今天不比以前少我新近一个朋友差一点做了小和尚!这问题正值得研

究,因为这分明不仅仅是个知识乃至意识的浅深问题,也许这情形尽有极有趣味的解释

的可能,我见闻浅,不知道我们的学者怎样想法,我愿意领教。

十五年九月

 徐志摩的诗 《天目山中笔记》赏析

题为《天目山中笔记》。既曰“笔记”,则不一定与山有关,或许只因是在山中所

记而已。不过,山也并非和本文主旨完全无干。天目是浙西名胜,山色秀雅,多奇峰竹

林。所谓“天下名山僧占多”,天目当然是名山,因此与佛与禅息息相关。从作为题记

的那段偈语,我们就能对本文的用意有所体察。

劈头一句“山中不定是清静”:有松声,有竹韵,有啸风,有鸣禽——“静是不静

的”,因为有“声”。有“声”,却不是俗世的营营嗡嗡,是天然的笙箫,纯粹、清亮、

透澈,是天籁,不污人耳聪倒使人心宁意远,不静反是静。“声”之后写“色”——目

所能及的一切:林海,云海,日光,月光和星光,并非纷扰熙攘的百丈红尘,故而人处

其中自在而满足。

读到这里我们似乎能感觉到那么一点点志摩的境界了,却依然怀疑距离那则有“佛”

和“法音”等字样的偈文太远。直到他在对山中钟音一番颂赞之后感叹:“闻佛柔软音,

深远甚微妙。”钟这种单纯的音响,是一种洗净智灵的启示,它包容了万世万物于其怀

中安眠,是大音、大相,无始,亦无终,无声,亦无色。

本文的重心其实是写了与佛有关的两个人物,也就是天目山中的两个和尚。

由巨集大微妙的钟声自然就联想到了打钟的人。钟是昼夜不歇、片刻一次的,打钟的

和尚也已不间歇地打了十一年,连每晚打坐安神也挽著钟槌;他脸上看不出修行的痕迹

或失眠的倦态,倒有自在的笑意;不刻意念什么经更或竟不识字,只知身处天目而对其

他细节无所关心志摩在这里设计了一个绝妙的问答——这一切都使我们想起了佛陀

在《经集》中所云:“那些超越疑虑,背离苦恼,乐在涅槃,驱除贪嗔,导向诸天世界

的人,乃是行道的胜者。”这种“胜者”,也是“圣者”,志摩感到是他的也是我们

的“俗眼竟看不出什么异样”来的。

无忧无欢,无智无聪,圣者证道于平常,这是志摩所能设想的佛家的最高境界,却

绝不是志摩所能企及的。志摩所能企及的也就是自感能以身处的是另一种和尚:他

不是如前一位平常而悠远的那种,也不是冥坐苦修、鹄形鸠面的那种。他住在茅棚里,

家中尚有亲人竟或还曾有过妻子,至于向佛的缘由他只肯解释说“俗业太重”;他人事

上受过磨折、思想上能分清黑白,禅坐和草棚尚难压倒其肉身的烈火,是个修道者也是

个活鲜鲜的人;他或许是个忏悔者,是个回头的浪子,是佛与魔在内心交战的逃离

的囚犯,出家仅为了情感的解脱或自我痕迹的消灭——这也许倒象志摩本人某种心境的

写照——这样的佛徒能使志摩尤为感喟,正如脸有风霜的妇人往往比明眸皓齿的少女更

令人神授魂与一个道理。

很难再具体考证志摩在二六年秋写下此文时的心态,恐怕也没有这个必要。志摩一

向被视为一个情感充溢、踊跃入世的诗人,这固然不错,但此文也确实见出诗人心灵的

又一层面。我们这样说还有另外一个例证,那就是志摩在其名诗《常州天宁寺闻礼忏声》

中对佛音梵呗的顶礼和咏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103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