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发展特征
(一)情绪和情感丰富而热烈
中学生精力充沛、生机勃勃,日渐成熟和强壮的身体,使他们体验到了自己的力量,经常为自己青春的力量所鼓舞。同时,他们也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和幻想。因此,昂扬向上是中学生情绪体验的主旋律。他们需要表达和宣泄,情绪活动强烈,一点小事情就可以唤起他们的热情,也可能因为一点小小的挫折就备受打 击。既有为正义和真理献身的热情和壮举,也会由于狂热冲动而干蠢事。实践调查显示,他们常常通过唱歌、吟诗、跳舞、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强烈的情感。
(二)情绪和情感易起伏波动,心境转换明显
中学生情绪和情感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起伏波动较大,他们会因为一件事情的成功而欣喜若狂、激动不已,也会因为一点挫折而沮丧懊恼、垂头丧气,情绪在两端问有明显的跌宕。而中学生由于出现表面上看来是莫名其妙的情绪波动,心境也常常出现明显的变化。
(三)情绪和情感的心境化和文饰现象
中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一方面起伏多变、变化莫测,而另一方面,中学生的心理毕竟是在向成年人过渡,因此,也有其相对稳定和表面相对平和的一面,这就表现为中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心境化和文饰现象。所谓心境化,就是情绪和情感的反应相对持久稳定,反应的时间明显延长,但这种延长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延续做出反应和 延长反应过程,从而出现情绪反应的心境化趋势。情绪的文饰现象也是中学生情绪和情感的一大特点,表现为情绪的表里不一,明明是心里难过,在众人的场合下,还要装作若无其事。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中学生社会意识的觉醒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使他们注意到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中表达的适当性。
(四)情绪和情感体验的深刻性和稳定性不断发展
在中学时期,情绪和情感内容的社会性不断地深刻化。随着他们智力和意识能力的不断发展,渐渐形成许多新观念和新观点,这与不断增长的高级社会的需要相联系,形成了许多具有明确道德意识的社会性情感,如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等。情感的稳定性发展,是说中学生的情绪尽管具有两极性,易冲动和爆发,但还是逐 渐趋于稳定和成熟。中学低年级的学生对自己情绪的控制和自我调整还相对较差,波动较为明显,而到了高年级,这种自控能力则有了较好的发展,显得比较稳定。在情绪反应的方式上也比较迂回、隐晦。
特异的情感特征及在设计中的应用
特异是对规律性的突破 ,是在同质的事物中,有少量特异因素存在,这些异质因素就是特异。在设计中,特异是指以重复或有规律变化的图形形象为基础,出现一小部分异质形象元素。特意强调对规律性的突破。
特异是在规律元素中出现不同的因素,给人带来一种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能够很好的集中人的视觉中心,吸引人的注意力,
特异包括形状特异,骨骼特异,大小特异,方向特异,位置特异,色彩特异,肌理特异,空间特异,每一种特异都会给人的视觉效果带来一定的冲击力。
特异这种艺术形式现在被广泛的应用在各个领域,特别是广告设计中,它强大的视觉效果让人们接受,能够带来更大的商机,和经济效益。
感情性的性格又称“特殊人格”,这是一组特殊类型的人格,以经常发生比较持续的情绪偏低或偏高为特征;但都未达到轻躁狂或轻度抑郁症的程度,也未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并未引起其本人或他人的痛苦。因此不能归于一组人格障碍,只能视为一组特殊的人
情感性人格障碍特点
情感性人格亚型
(1)抑郁型人格:主要表现为多愁善感、触景生情,过于敏锐,自卑心较重,在不良环境或受到刺激后易引起抑郁反应。
(2)躁狂型人格:表现与上型相反,主要是情绪欣快、谈笑风生、待人热情,有轻浮倾向。
(3)循环情感型人格:这种人情绪高涨时类似轻躁狂性人格,低沉时则类似忧郁性人格,有时间较长的周期性程度高、低波动转变。
情感性人格障碍
情感性人格障碍是一组具有某种或两种交替出现的不良情绪状态在一生中占有优势特点,以情绪低落、情绪高涨、环性情绪为主要表现的人格障碍。
情感性人格障碍要点
一是某种突出的不良情绪在一生中始终占主导地位,或者两种相反突出不良情绪在一生中反复辗转出现,即主导心境在一生中始终是不正常的,且不受环境因素影响;二是难以对不良情绪进行自我调节,即终身都有情绪调节的障碍。
1、好奇多问,对一切新事物都感到兴趣。好奇心是求知欲望的具体表现。作为家长,要爱护孩子的好奇心,耐心解答孩子提出的问题,不能解答的也要对孩子说:“下次告诉你吧!”不能讨厌孩子多烦,朝孩子发脾气,损害孩子的求知积极性。对一年级孩子讲故事,最好讲一点动物故事、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把思想教育安排在故事之中。家长还要和孩子多交谈(每天不少于二十分钟),增加孩子说话机会,丰富词汇(低年级是增加词汇的最佳时期),发展思维。
2、活泼好动,喜爱游戏。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守纪律的习惯。比如:孩子上课开小差,回家看书学习常走神。家长要给孩子订一个制度、立一点规矩。如:不要一边做作业一边说话、吃东西。家庭里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孩子看书、听收音机时,家长说话要轻点,收录机、电视机的音量也要低一点。家长辅导孩子学习,一般利用晚上,时间不要太长,中间要有休息或者小活动一下。节假日,尽量带孩子出去玩玩,丰富他们的生活,增加他们的见识,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3、活动、行为缺乏目的性。比如:叫他复习功课,他可能津津有味地看书本后面的插图;一听到其它声响,注意力就被吸引过去了。家长要经常提醒和督促孩子观察什么、注意什么、思考什么;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要使孩子逐渐懂得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也不能一心两用。玩的时候,就痛痛快快地玩;学习时,要认认真真地学。还要给孩子订一个作息时间表,几点钟起床,起床后干什么,几点钟上学,几点钟看书听广播,几点钟睡觉,让你的孩子活动、行为有一定的目的性
4、喜欢交朋友,邻里的伙伴,同座的同学,给他东西吃的高年级学生,均可能成为朋友。朋友关系很不稳定。
5、自我评价几乎完全依赖老师。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不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较多地评价他人,不善于客观地评价自己。
6、感到紧张而受约束。孩子上一年级后,生活发生的变化,从半学半玩一下子变成完全受约束、有规律的学习生活。学校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上课认真听讲,不许乱动,饿了不准吃东西,人际关系复杂,老师要求严格。与同学接触比与老师更难相处,都是同龄的独生子女,互不相让,都很任性,不断出现冲突,除了老师以外,没有人可以调解。当孩子入学一个学期之后,同学之间熟悉了,将不断学会让步,听取对方的意见,开始自我调节,孩子的社会性发展起来,慢慢就适应学校生活了。
7、紧张与疲劳感。孩子入学后,为了适应学校生活,一般处于相当的不安与紧张状态之中。由于身心负担都很重,耗费了很大精力,必然要疲劳,孩子表现出贪睡,用充分睡眠消除疲劳。一年级上学期,很多孩子的体重没有增加,反而减少,同时,有的孩子很容易感冒和患其他疾病,有些孩子放学无心去玩,没精打采,食欲不振,也有的孩子异常兴奋,好闹,夜里难以入睡,说梦话,个别的爱哭。这都是由于环境变化而带来的精神与紧张所致。
好奇多问,对一切新事物都感到兴趣,活泼好动,喜爱游戏,活动、行为缺乏目的性,因此要给他们订制度、立规矩,。比如:观察什么、注意什么、思考什么;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要使孩子逐渐懂得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也不能一心两用。玩的时候,就痛痛快快地玩;学习时,要认认真真地学。其次是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较多地评价他人,不善于客观和评价自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