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需要了解宝宝的情绪情感

父母需要了解宝宝的情绪情感,第1张

父母需要了解宝宝情绪情感

 父母需要了解宝宝的情绪情感,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有自身的情绪情感,宝宝也是一样,有些父母在照顾宝宝的过程中往往都护理孩子的情感,下面我分享父母需要了解宝宝的情绪情感,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父母需要了解宝宝的情绪情感1

  父母要了解宝宝的情绪情感

 情绪本身是种比较短暂的状态,比如说有满足自身组要而引起的高兴、满足、欢畅、愉快等;也有违背自身意愿而引起的否定的态度,哀怨、烦恼、绝望、愤怒、忧愁和憎恨等。情感则指的是这种反应的稳定与否、持续的态度反映等等,比如说义务感、美感、责任感和道德观等。

 情绪反映则是因戈尔适应生存的一种手段,新生儿有的情绪表现有很多。像是吃饱就变得安静,饥饿或者不适就会哭闹等等。

 而婴儿的情绪和情感的发展过程,也是有自己的特征的:

 2-3个月的时候,吃饱或者睡好之后都会笑;有人逗她的时候,她会全身都感觉很活跃;5-6个月的时候对新鲜玩具都会有欣快或者跃跃欲试的感觉;

 6-7个月的时候,就会开始对父母产生依赖感,并且对陌生人开始有怯生情绪;8-10个月的时候,对于分离就会有焦虑的情绪,而且会越来越的强;

 12-16个月的时候,分离的情绪就可以达到高峰;18个月之后,这种情绪才会逐渐的开始减弱。

 1-2岁的时候,婴儿已经开始有鲜明的个性情绪,比如说害怕、快乐、高兴和厌恶。而且这种情绪的表现是短促或者是爆发性的,同时也会很容易从一种情绪迅速转变到另一种。举个例子,小朋友对妈妈抱别人会表现出嫉妒,但是当收到责罚的时候有会表现出由衷的同情。

 3-4岁的时候,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情绪就会逐步的变得稳定起来。而相对的随着活动空间的扩大和自我意识的增强,一些不切实际额的需要就很可能得不到满足,进而会产生愤怒、恐惧和嫉妒等不良的情绪体验。比如说,3岁的时候会对黑暗、雷电和动物产生恐惧。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恐惧的情绪会逐渐的减少,而愤怒的情绪很有可能会逐渐的增长。孩子通过愤怒来达到某种情绪,或者是试图引起别人的注意等等,都只是一种愤怒或者不满的情绪的表露方式。

 婴儿的情绪情感特征虽然在年龄还小的时候是没有形成的,但是他所经历的很多情绪体验都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所以爸爸妈妈们一定要给孩子良好的情绪体验,这样才有助于他们的情感形成。

父母需要了解宝宝的情绪情感2

  宝宝情绪失控怎么办

 2岁宝宝的注意力往往只能持续很短的时间,因此,父母们往往会感觉他的情绪波动非常大。这时的宝宝正在学着独立,对他们而言,每一次成功都会为他们带来无以伦比的快乐。当他完成一项新任务,比如:用蜡笔画画,做拼图游戏,他会感到非常自豪。但当拼图拼不好,或被阻止在墙上画画时,他又会表现出非常不满和沮丧。

 对爸爸妈妈而言,最大的挑战是既要帮助宝宝自立又要使他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特别是那些消极情绪。

 尽管2岁宝宝已经开始有了语言表达能力,但与人交流的能力还是十分有限,常常不能很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宝宝生气的原因,常常是因为大人不明白他的意思。

 另外,2岁宝宝遇到自己不满意的事情时自控能力往往比较差。当得不到他想要的东西时,感觉就像到了世界末日。当妈妈对他说不能做什么事时,他感到完全没有可选择的余地。

 所幸他们的沮丧不会维持太长时间。他很容易对某件事物发生兴趣,但注意力很快又被其他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宝宝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的时间不会超过几分钟。因此,聪明父母只要充分利用宝宝注意力分散的特点,就能从容控制宝宝的情绪。

 如果宝宝不高兴或是遇到了挫折,你可以把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活动上去。例如:当思思在厨房里吵闹着要玩小刀时,妈妈会把她带到一水池的肥皂泡面前分散她的注意,她很快会安静下来。另外,场景的迅速改变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安静地把思思从厨房带到房间里去,那里有许多吸引她注意的东西,玩具恐龙、图书都可以让她忘记刚才的不愉快。

 和宝宝谈感受,教他区别不同的情绪

 尽管分散注意力能阻止宝宝情绪失控,但对父母们而言,和宝宝谈论他的感受也是至关重要的。当然,你不可能期待一个2岁的宝宝能告诉你他很愤怒、孤独或者无聊,因为他没有足够的自控能力和相关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你可以教他如何表达自己,“那件事一定让你很生气”,或是“你看上去很伤心”,诸如此类的话能帮助宝宝认识到有很多的语言能描述自己的内心感受。最终,宝宝会认识到这些感受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比如:如果每次宝宝都拼不好拼图,你说,“哇,你真的很生气”,多重复几次,宝宝就会把这句话和他自己的感受联系起来。当宝宝快3岁时,开始能理解像生气、伤心等词的意思,很快,他就能谈论他的感受了。

 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忽视宝宝那些不正确的行为。你需要了解宝宝的感受,例如,询问宝宝对丢了东西是否很伤心,或是对妈妈占着电话聊天感到生气,然后你应该让他知道因此而尖叫或打人都是不被允许的。尽管宝宝还不能完全理解这些讯息,但是这种交流能为他形成一种理念奠定基础,那就是:过激的情绪,甚至消极情绪都是生活中很平常的,但是伤害和破坏性的行为是绝对不被允许和容忍的。

 要教宝宝区分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当宝宝满意高兴的时候,你可以说,“我看你真的很喜欢吃冰淇淋”或者“和爸爸妈妈玩捉迷藏的游戏让你很快乐,对吗?”这可以帮助宝宝区分积极和消极的情绪,可以教会他认知所有的情绪,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都是生活中很正常的。

三岁的宝宝其实是接受能力最强的时候,要是宝宝白天有不讲理的时候,那么睡前是时光是最佳的教育时间了。

1淘气宝宝(全12册)

2不一样的卡梅拉(全6册

3花格子大象艾玛系列(全10册)

4小兔汤姆系列(第一辑)(全六册)

5兔子小白系列(全10册)

6爷爷一定有办法——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

7逃家小兔——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

8不一样的卡梅拉(第二辑全三册)

9青蛙弗洛格的成长故事(3-6岁)(全12册)

10斯凯瑞金色童书·第一辑(共四册)

11庆子绘本(全4册)

12嘟嘟和巴豆系列(共 10 册)

13派老头和捣乱猫的开心故事(全8册)

14蹦蹦和跳跳的故事(全10册)

15大拇指无字书(全8册)

16阿罗系列(全7册)

17小嘀咕系列(全4册)

18可爱的鼠小弟(全12册)

19活了一百万次的猫

20哆啦A梦爆笑全集(77---79三册)

21鼹鼠的故事(全8册)

22莎娜的雪火车

23莎娜的红毛衣

24小熊毛毛的好生活(全4册)

25杨红樱成长主题绘本(8册)

26暖暖心绘本---是谁在门外

27小兔丝丝(全4册)

去年10月份,我曾经去杭州灵隐寺游玩。既然去寺庙,肯定会拜佛。灵隐寺香火旺盛,我正在排队等待叩拜。突然,有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吵吵嚷嚷的在大殿中跑来跑去,而他的妈妈立刻把他叫到身前。

“我怎么和你说的,让你不要吵,还吵,给我出去站在门边。”大庭广众之下训斥孩子,语气冷漠而严厉。但我相信这个妈妈肯定爱孩子,并且她的出发点也是好的。可是这种惩罚式的教育方法不仅会伤到孩子的自尊,并且也毫无作用。

果然,被妈妈骂之后,小男孩却嬉皮笑脸的跑出殿外,继续玩耍。惩罚只能制止一时的不良行为,而当孩子离开妈妈的视线,就会故态复萌。

这其实是生活中很多家长会用的教育方法,通过威胁、惩罚来控制孩子的行为。

另外还有一部分家长,会恰恰相反,他们以释放孩子的天性为名,放纵孩子。

比如上面这个小男孩,在需要安静的公共场所玩闹,影响他人。很多家长就会视而不见,如果你去提醒他管教孩子,反而会说:“孩子都这样,有什么大惊小怪。”

但是从长远角度讲,不管是威胁、惩罚还是放任自流,都会让孩子成为一个没有界限、责任感的人。

而懂得规则、遵守制度、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是基本的社会生存技能,重要性毋庸置疑。

但是家长们难道想这样吗?肯定不是,没有哪个家长不希望孩子成长成为一个合作、自立、有责任感的孩子,只是很多家长会说:没办法,不这样,治不住他。

如果你也有同样的烦难,相信这本《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将会让你大有启发。

本书的作者是金伯莉·布雷恩,她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情感引导式教育”的教育专家,是注册家庭与儿童治疗师,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本书倡导用情感引导并设定限度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让孩子成为一个善于沟通、自信、有责任感的孩子。本书是一本现象级的亲子教育类书籍,曾获得樊登老师大力推荐。

[if !supportLists]01  [endif]情感引导

情感引导的本质是:“允许和鼓励孩子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通过和孩子共同分担责任来建立一种分享权力的平等关系,以此来调动孩子的内在能动性,让孩子学会在成人的帮助下自己解决问题,并学会如何与他人建立起良好、亲密的关系。”

在本书中,作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克尔顿今年4岁,他的父母从小对他进行情感引导。一天,克尔顿正和两个小伙伴在公园里玩耍,突然,一个正蹒跚学步的小女孩闯入了他们的游戏范围,两个小伙伴居然把玩具直接从小女孩的脚背上压了过去。

小女孩吓的哇哇大哭,而这时,小女孩的母亲,找了过来。两个始作俑者视如无睹,可克尔顿却走到这位妈妈面前说说:“我为我的朋友这样做感到抱歉,他们甚至都没停下玩耍避开她。”

稍后,这位母亲走过来对克尔顿的母亲说:“我还从来没有遇见过一个孩子像他这样,为他人着想,你的儿子刚才替他的小伙伴向我道歉,我要感谢你教出这样的好儿子,他让我刮目相看。”

划时代著作《情商》的作者丹尼尔·戈尔曼说:“一个孩子如果想要获得幸福和成功的话,拥有良好的交际能力和情感智慧要比学业上的成就重要的多。”

在情感引导下长大的孩子富有同情心,待人如待己。而富有同理心、沟通能力强的孩子,才会成长为一个高情商的孩子。

那情感引导的前提条件是什么?它的关键在于亲子间的亲密程度,而核心在于建立情感的纽带。

《妈妈是超人》中,黄圣依和安迪这对母子让人印象深刻。节目一开始,黄圣依和安迪相处的画面简直就是满屏的尴尬,安迪一脸的抗拒:确认过眼神,妈妈是陌生人。

黄圣依精心准备的早餐,安迪不满意;妈妈喂他吃早餐,他说自己已经长大了,不需要喂,可是奶奶喂他吃饭时,他却很高兴。安迪的表现,就像是故意和妈妈对着干。

这都是因为黄圣依和安迪之间亲密度不够。安迪从3个月到3岁都是由奶奶抚养,他早就已经习惯妈妈不在身边,而他最喜欢的人也是奶奶和弟弟。

情感纽带是如此重要,当孩子没有打从心底亲近你时,你又怎么能指望他听你的话,和你合作呢?

那又该如何建立情感纽带呢?答案就是陪伴。就像这本书的书名一样,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每个孩子都渴望能顾和父母相处而不被打扰。孩子从6个月开始就可以分辨出谁是爸爸妈妈,即使照顾他的人再多,他最看重的还是和你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所以就陪孩子玩吧,陪他玩既可以释放孩子的能量,又能够让你们变得更加亲昵。

在他们的小小世界里,玩耍既可以排遣内在的情感又可以处理烦恼,而当你陪着他时,你就会更了解孩子的情感,也为你走进他的世界提供契机。

有了深厚的亲子关系为基础,我们就能更好的进行引导。以下就是情感引导的5个步骤:播下种子、观察和判断、聆听、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同情。

大多有孩子的父母都曾经为一件事发过愁——带孩子外出就餐。

受生理限制,小孩子很容易困了、累了,可是他们却没有相应的表达自己需求的能力,所以外在的表现可能是兴奋过度的尖叫、吵闹。而这也是外出时常遇到的问题。

现在我们就用情感引导的方法看看,该如何平稳的度过外出就餐的时光。

首先,播下种子。这是让孩子提前知道,接下来我们要干什么,让他们有心里准备。比如今天晚上出门晚餐,你可以在早上就提起这个话题:“今晚,爸妈会带你出去饭店吃饭,在饭店的时候你要在餐桌前吃饭,不要乱跑哦。”

接下来,在白天的时光里多重复几次会更有效。最后,在去饭店的路上再次提醒:“我们现在就要去饭店吃饭,吃饭就是坐在椅子上吃,而不是到处跑来跑去哦。”

与此同时,最好在坐下来后给孩子一个玩具,和他互动来吸引他的注意力。

提前预告,种下合作的种子,才能让一家人都有可能觉得是享受。

接着是观察和判断。孩子的耐力有限,又不能控制情绪,当孩子吵闹时,你要关注他吵闹的原因是什么,是不是有需求没有满足。例如,他是不是饿了、困了、渴了、累了或者过度兴奋?

一般情况下,一旦满足了这些需求,孩子就能安静下来。

然后是聆听,聆听对情感引导至关重要。当孩子还不能回复平静时,不妨聆听他的想法。

聆听时,你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耐心去关注孩子的想法。这时,你最好蹲下身来,和他视线齐平,和他进行眼神交流,听得同时也关注他的肢体语言。

你可以这样开启话题:“宝宝,妈妈注意到你还是很兴奋,你有什么想法,可以告诉妈妈,或者你需要妈妈的帮助吗?”然后你只要专注的听宝宝讲就好。

而小年龄的宝宝常常无法顺畅的表达自己,那此时就需要观察他的表情、肢体语言。

接下来你需要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当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或者当你从他的肢体语言读出他的情绪时,你要接纳并回应他的感受。而此时也是教孩子表达自己的良好时机。

最后,是同情。带孩子外出就餐,就得做好提前回家的准备。因为一切以孩子的需求为前提,当他累了、困了,已经支撑不住时,不要强求他安静的坐在座位上。你可以选择打包好菜、回家吃。

只要你做好这样的思想准备,外出就餐也不会成为一件可怕的事。

以上就是情感引导的5个步骤。它的重点是让孩子能够不受压力的表达自己,不批判、轻视孩子,同情孩子的感受,无条件爱和支持孩子。

但是情感引导等同于溺爱吗?不,情感引导与溺爱的区别是设定限制。

设定限制,能让孩子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孩子心中知道行为的边界,说话做事才会有底气,才会真正自信。

无条件的爱以及制定简单明了的规则缺一不可。没有受过父母严格约束的孩子很难理解遵守制度的重要性。

“孩子推孕妇下楼,只为看她会不会流产”、甚至严重的“李天一轮奸女孩”事件,都是因为父母没有在日常教育中约束孩子。

那设定限度等同于威胁、恐吓孩子吗?不是,设定限度,只是让你像孩子解释,可以做和不可以做某些事的理由,用逻辑来说服孩子。

书中举了这样一个案例。

5岁的吉丽安永芭比娃娃打了3岁的丽翠。

妈妈:“吉丽安,马上停止。(从孩子手中拿走芭比娃娃),妈妈知道你现在很生气,但打人是不对的。我们用说话解决问题,现在告诉妈妈,是什么让你这么生气?”

吉丽安:“她抢走了我的娃娃!”(吉丽安还在推搡丽翠)

妈妈:“打人是不对的。现在和妈妈去另一个房间冷静一下。丽翠,对不起,你没事吧,很抱歉她打了你,我们很快回来。”

然后妈妈和吉丽安一起到另一个房间:“吉丽安,你真的很想要那个芭比娃娃是吗?”

吉丽安:“我想要,我喜欢那个娃娃。”

妈妈:“好的,妈妈知道了,你很喜欢娃娃。但为了这个打小伙伴对吗?”

吉丽安:“不对。”

妈妈:“那下次,你要怎么做?”

吉丽安:“不打人。”

妈妈:“那你应该怎么说?”

吉丽安:“这是我的娃娃。”

妈妈:“也许你可以说,我正在玩,等我不玩了,就给你玩。”

吉丽安:“好的,妈妈。”

当孩子的行为不收控制时,我们可以把他带到一边,但要注意,大人应该和孩子待在一起,直到他冷静下来,可以交谈。

家长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接纳孩子的情绪,然后告诉孩子遇到这种情况的解决方法,哪些行为可取,哪些行为不可取。

如此多来几次,孩子就能慢慢学会该如何处理冲突。

遵守制度是现代社会生存的基本技能,套用一句流行的网络用语,你不教孩子做人,社会会替你教。

写在最后

以上就是我认为这本书的精华内容,其实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温和但坚定。在育儿过程中,秉承这种态度,让孩子知道,我爱你,但我也会纠正你的不良行为。但是即使他犯错,你也会无条件的爱他,和他一起纠正。

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个比你更加优秀的孩子。

家长教育孩子适合看的书  

1、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跟大家推荐过多次,被我誉为“育儿圣经”。当年看完后如获至宝,一口气在某当买了二十本,身边的朋友同事生孩子就送一本,在我看来,这比送什么奶粉尿片都要珍贵的多。然后也有很多人看过了之后在孩子教育上仍无所适从,我只能说这当中最大的差别在于,对于一本有用的书,有的人只是翻了翻,有的人认真看了,而有的人照做了。 请允许我在这里大书特书一下这本书的好处。  尹建莉老师是一位优秀的教师,也是一个成功的妈妈,和市面上汗牛充栋的家教类书籍相比,尹建莉老师的过人之处在于,她从自己多年的教子和当老师育人的实践当中去用心摸索出这些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这中间需要耗费多大的精力,付出多少的努力,只有她自己知道,这是其一。 其二是她特别善于总结和提炼,能够将这些理念和方法的精华从众多的细枝末节中拎出来,直观地展示给你看,这个本领是绝大多数人都很难做到的,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这种功力需要多年的历练,就像甚至也需要一些天分,其三就是尹老师能用平实却不乏生动的语言,深刻又贴切地比喻,流畅又充满文采的行文将这些道理展示地淋漓尽致,不得不服。  这第三点我想是和尹老师自己多年的大量阅读分不开的。尹老师一再强调,经年累月的阅读是让孩子写出好文章的不二法门,这个过程很漫长,实际上却是最有效最省心的办法,是真正的“捷径”。 小莉从小到大没有特别崇拜的偶像,当妈之后才开始有了榜样,她让我知道同样是当妈,人与人的差别竟然可以这样大,就像我现在做的事情,同样是给宝贝讲故事,我希望自己可以像尹老师这样做到极致。如果只能推荐一本书,如果你没有时间只能看一本书,那么就请看看这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吧!八月份尹老师的第二本书会上市,强烈期待! 

2、如何听孩子才肯说,如何说孩子才肯听  微信上有很多文章经常比较国内教育和西方教育的差别,看了这本书,我似乎悟出了什么。  其实,人家在孩子教育上遇到的问题不比我们少,只是人家愿意用科学的方法,用谦卑的态度的来总结这些问题,并且从中找到解决的方法。他们是像在对待数学题一样认真的态度来对待亲子间沟通的问题。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跟孩子之间沟通的技巧,重点是给出了很多的漫画和实例,甚至设计好了一些对白供你练习。  如果你和孩子之间经常有冲突,那么看看这本书一定让你有收获。 另外国外翻译过来的书还推荐《六A的力量》。这本书的作者麦道卫博士是美国著名的婚姻与子女教育专家,是四个孩子的爸爸,六A指六大积极教育子女的原则,帮助你成为孩子眼中的英雄。很多国外翻译过来的书,理念虽然很好,但读起来总感觉没有咱中国人写的书舒服,这本书译得不错,例子也非常丰富,可读性很强。  

3、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  龙应台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作家。读她的文字总给人痛快淋漓的感觉,她的文学作品一向以尖锐犀利著称。但她写的亲子系列书,却揉进了无限的母性柔情。  我常引用她关于学英文的一个比喻,“英语,当然非常重要,因为对于非英语人而言,它是一个简便的万用插头,放在旅行箱里,到任何一个城市都可以拿出来,插上电。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以为电的来源就是这万用插头,事实上,插头不能供电,英语也给不了思想和创造力。” 在她的书里,看不到具体的育儿方法,也没有谆谆教导,有的只是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款款深情,她的书可能不会让你有茅塞顿开的感受,却吸引着你读了又读,这就是龙应台的文字特有的力量。  她和儿子的书信集《亲爱的安德烈》以及写父亲逝世、母亲苍老、儿子离开的情感散文集《目送》也是书架上常被取下的两本。  4、孙瑞雪《爱和自由》《捕捉儿童敏感期》  孙瑞雪的这两本很出名,那时候让小拍上蒙氏早教也和看了这两本书有关系。爱和自由是教育孩子过程中需要始终平衡和把握的。也是看了这两本,才慢慢领悟儿童是一个独立的精神存在物,才知道孩子为什么在某个阶段特别爱做某些事情。  “什么是爱,是一种巨大的宽容和理解,有了爱,即使不懂教育,也能给孩子发展的基本权利,也能使孩子自由,让孩子经自由走向独立。有了自由,孩子们就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为有兴趣,他就会反复做,就变得专注;在长久的专注中,他逐渐感知并把握了事物的规律;把握了事物的规律,他就愿意遵守它,就有了自我控制力。” 

5、小巫《让孩子做主——母乳妈妈育儿手记》  前几年小巫的书很风靡,印象最深的《让孩子做主》,对我当时坚持母乳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本《接纳孩子》,在女儿2岁经历所谓叛逆期时,也让我明白接纳孩子才是爱的基础。丢掉“家长”的威严,站在孩子的立场去看去听去看去感受,是我该修炼的功课。这两本看的时间距离现在太久了,很多内容都不记得,感觉比较适合家有小宝宝的父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274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