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春雨初霁》反映了作者陆游内心世界的另一方面,除了在战场上、幕帐中和夜空下高唱报国之外,偶尔也有惆怅徘徊的时候。
这种抑郁惆怅与其雄奇悲壮并不矛盾。唯其抑郁惆怅得苦不堪言,才有更强烈的情怀的喷发。
诗中虽然有杏花般的春色,却更隐含着“世味薄似纱”的感伤之情和“闲作草”“戏分茶”的无聊之绪。一开头就道“世味薄似纱”,正是作者对现实的否定,也体现出作者的刚直气节。
诗末拂袖而去,也是诗人对浮华帝都的不屑。因此,透过原诗的表面,依稀仍可看见一个威武不屈的形象,这个形象才是作者真正的一贯的自己。
《临安春雨初霁》抒发了诗人因为壮志难酬而生出无奈与苦闷。
《临安春雨初霁》抒发情怀:
诗人身在繁荣帝都,面对明媚春色,想到了朝廷的昏聩与自己未酬的壮志,于是借春色说愁绪,抒发自己结肠难解的郁闷和惆怅。
《临安春雨初弄》的赏析:
全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实际上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凸显诗人心中的落寞情怀。
1、颔联
语言清新隽永,形象生动而又深刻。它不仅细致贴切地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也描写了诗人在这春雨绵绵的长夜,想起世态炎凉,遭横排挤打击而竟夕难眠的郁闷与惆怅的心情。
2、颈联
转述自己在京城充任闲职,闷极无聊,借“作草”,“分茶”来消遣时光的境况,“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暗用了张芝的典故,以表面上极闲适恬静的境界,抒发诗人壮志难酬的无限的感慨与牢骚。
3、尾联
陆游反用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中“京路多风尘,素衣化为缁”之意,诗人解嘲,表示在京城落寞无聊,志不得伸,还不如回乡躬耕。
《临安春雨初霁》与陆游其它诗歌风格不同原因:
1、年龄原因:
此时的陆游已六十二岁,诗人少年时的意气风发与壮年时的裘马清狂,都随着岁月的流逝一去不返了。虽然他收复中原的壮志未衰,但对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的软弱与黑暗,是日益见得明白了。
2、朝廷原因:
淳熙十三年(1186)春,作者奉诏入京,接受严州知州的职务。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觐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3、作品背景
《临安春雨初霁》是陆游流亡临安期间写的,此时他与妻子分离,由于妻子留在故乡,诗中流露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而陆游的其他诗歌往往写作于动荡和战乱的年代,充斥着对国家困境的忧愤,情感更加澎湃和激昂。
4、描写对象
《临安春雨初霁》描写的是春日初晴的美景,以及诗人对家庭和温暖的向往。相比之下,陆游的其他诗歌更多关注社会现实、政治和战争,描写的意境往往更为凄凉和辽阔。
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慢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表达了当时诗人对统治者苟且偷生,整日陶醉于歌舞生平,醉生梦死生活的不满与谴责。诗人触景伤情,不禁长叹:“西湖歌舞几时休?”西子湖畔这些消磨人们抗金斗志的*靡歌舞,什么时候才能罢休? 用“几时休”三个字,责问统治者:骄奢*逸的生活何时才能停止?言外之意是:抗金复国的事业几时能着手?又何时能开始? 后两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诗人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概。“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靡之风。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游人”既能理解为一般游客,也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结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统治者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这首诗构思巧妙,措词精当:冷言冷语的讽刺,偏从热闹的场面写起;愤慨已极,却不作谩骂之语。确实是讽喻诗中的杰作。 这首诗针对南宋黑暗的现实而作,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担忧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思想感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