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体的称呼,可使对方感到亲切,使交往容易顺利进行。称呼不得体往往会引起对方的不满和愤怒,令双方陷入尴尬境地,使交往受阻。要做到称呼得体,应根据对方的年龄、身份、职业等具体情况而定,称呼不可能有统一的、固定的模式,要靠自己的经验积累。那么,在人际交往中如何做到称呼得体呢概述称呼是交际大门的通行证,是沟通人际关系的第一座桥梁。所以,称谓语使用得当与否,对商务交际有直接影响。称呼是指当面招呼对方,以表明彼此关系的名称。称呼语是交际语言中的先锋官。一声充满感情而得体的称呼,不仅体现出一个人待人礼貌诚恳的美德,而且使对方感到愉快、亲切,易于交融双方情感,为深层交际打下基础。步骤/方法对不同职业的人要有不同的称呼对工人、司机、理发师、厨师等称“师傅”,当然是合情合理的,而对农民、军人、医生、售货员、教师,统统称“师傅”就不太妥当,让人听着不舒服。对农民,应称“老乡”、“大叔”、“大婶”等比较恰当;对外企的经理、外商应称“先生”、“女士”、“小组”等;对国家公职人员、解放军和民警,应该称“同志”。对领导的称呼要区别不同的场合在日常生活中,对领导可不称官衔,以“老张”、“老李”相称,明智的领导会欢迎这样的称呼的,因为这样使人感到平等、亲切,也显得领导平易近人,没有官架子。但是,如果在正式场合,如开会、与外单位接洽、谈工作时,称领导为“赵局长”、“孙厂长”、“李经理”等,常常是必要的,因为这能体现工作的严肃性并维护领导的权威性,尤其在商务礼仪中是必需的。称呼要注意亲疏远近和主次一般来说以先长后幼、先上后下、先女后男、先疏后亲为宜。在外交场合,宴请外宾时,这种称呼先后有序更为重要。所以,要想顺利与人展开交流,赢得对方的好感,首先要从得体的称呼入手,只要在称呼他人时,注意使用礼貌用语,分清交谈场合和主次关系,称呼得体不难做到。 注意事项选择称呼要合乎常规,要照顾被称呼者的个人习惯,入乡随俗。要庄重、正式、规范。近年来,女士已逐渐成为对女性最常用的称呼。在职场,。“您”、“老师”、“前辈”……这些词更要因地、因人去灵活地使用。
唐太宗的老爸唐高祖李渊偏爱长子李建成,这也可以理解,因为李建成是太子,未来的接班人。李世民是老二,上有兄,下有弟,正好处在一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尴尬地位。也不知是李建成害怕功勋卓著的李世民动摇他的太子之位,还是李世民不甘心屈居二线,想再进一步,反正兄弟俩明争暗斗地掐上了。俗话说无毒不丈夫,李世民和他的文臣武将在公元926年的那个夏天上演了玄武门之变,要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的命,然后就去逼宫。当尉迟恭提着李建成李元吉二人的脑袋出现时,李渊正在皇家公园度假,一看这阵势,李渊吓得当即宣布让位给李世民,自己缩到后宫去当太上皇了。
要说李世民夺皇位杀了太子李建成就行了,为何连李元吉也不放过呢,毕竟也是自己的兄弟呀!可事情的关键就在于被杀的这两人自认是兄弟,可他们并不把李世民当兄弟。为何呢?毫不夸张地说,李元吉可以算得上是元老级的太子党党员了。从始至终他都坚定不移地支持和拥护着李建成。唐皇李渊与老婆窦氏一共生育了四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元霸和四子李元吉。历史上的李元霸早在十六岁的时候就夭折了。史书上根本就没有关于他建功立业的只言片语,纵然他真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本领,可惜时不与之,英年早逝,徒唤奈何啊。
我们重点来介绍一下李四。此人正是太子党的第二股势力。毫不夸张地说,李元吉可以算得上是元老级的太子党党员了。请注意偶的用语--元老级。之所以称李元吉为元老级党员,倒不是因为他的年龄有多大,而是因为他入党时间最早,在党内的地位仅次于李建成,最重要的一点是:从始至终他都坚定不移地支持和拥护着李建成。
为什么呢?首先,建成和元吉两兄弟之间的关系打小就十分和谐,兄弟之间情谊甚笃。李氏四兄弟,老大建成一表人才风流倜傥,老二世民也是一副魁伟的男人模样,老三元霸虽然早年夭亡但想来也不至于太差,唯独这李四却是丑得出奇。同是一母所生,这形象上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真是邪了门儿了。常言道,儿不嫌母丑;其实反过来也是一样的,母也不嫌儿丑。可是这个定律到了李元吉这里就失灵了,因为李元吉实在是太丑了,丑到连他的亲生父母都不愿意搭理他。
虽然是爹不亲、娘不爱,但是李元吉依然顽强而执着地活着。和许多同龄的孩子一样,有一件事情对李元吉十分之重要,,那就是:玩。但是,找谁玩呢,或者说谁可以陪他玩呢,这是个问题。父母是没指望了,三哥死得早也没指望,二哥不爱吃喝玩乐只爱行军打仗更没指望,只有找大哥了,那个比自己大十四岁的大哥。
所幸,这一次,李元吉并没有一如既往地失望。因为,在李建成这里,他找到了作为孩子所应享有的快乐,甚至还找到了他从未体验过的父母般的关爱。因为,李建成也很闲。和李世民不一样,李建成是嫡长子,在未来继承唐王爵位的人只能是他,他是李家未来的希望,所以,必须要像保护珍稀野生动物一样保护他。正是出于这样的想法,所以李渊每次出征都把李建成留在家中。这样,李建成就有了大把大把的时间,可以和家人们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情感交流。
正是在这样的主客观条件下,李元吉和李建成走到了一起。诸位博友们,你们说说看,李元吉到底对谁的感情深,是成天吃睡玩乐在一起的大哥建成,还是一年都见不了几次面的二哥世民?这是其一。其二,李元吉和李建成的兄弟情谊经受过生与死的考验。那是在大业十三年五月,李渊正式在晋阳起兵。当时,李建成、李元吉和李智云都远在河东。为了确保这几个儿子的安全,老李暗中迅速派人送信给李建成,让他带着兄弟们赶快逃离河东,来晋阳团聚。可是,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河东地方政府听说太原留守李渊居然谋反作乱,便迅速调派人手搜捕李氏三兄弟。李建成只好带着弟弟们东躲西藏。
此去晋阳路途遥远,而且道路阻隔,只能走偏僻险峻的山路。为了便于行动,李建成撇下了异母弟弟李智云,却带着李元吉踏上了北上晋阳的生死征程。这一年,李建成二十九岁,而李元吉只有十五岁。这一路上,二人是跋山涉水、翻山越岭,饿了只能吃野果,有时甚至连野果也吃不到,只好去啃树皮、吃青草,渴了也只能喝山涧里的冷水,至于睡就更简单了:以天为被,以地为褥;到了夜半时分,山中气温骤降,兄弟两只好紧紧地相拥在一起,靠彼此的体温温暖对方,好熬过这漫漫长夜。无数个夜晚,当野兽的叫声在山中响起的时候,李建成也只能用瑟瑟发抖的双臂将李元吉紧紧地拥在怀里。吃了无数的苦,克服了无数的艰险,兄弟两最终达到了晋阳。
有了这段一起吃苦的往事,有了这段被呵护的经历,李建成在李元吉心目中的形象日渐高大,他深知,如果没有哥哥的悉心照顾,自己根本就无法活着到达晋阳。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患难见真情吧!这是其二。综上所析,可以看出,李元吉和李建成之间的兄弟情谊十分深厚。李元吉对李建成的支持和拥护是完全发自真心的。也许有的读者会问了:那李元吉为什么会那么恨自己的二哥呢,即便他和大哥的关系好,也不至于如此的仇视二哥啊?问得好,这说明你们动脑筋了。主要的原因可能有这么几点:
一、李元吉和李世民相处的时间十分少,交流感情的时间更少,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感情基础。二、在李元吉的眼中,大哥李建成和二哥李世民完全是两个极端。他对李建成愈爱,对李世民也就越讨厌。当李世民表露出与李建成争夺皇位的意图之后,李元吉对李世民的讨厌也就迅速地转化为浓浓的恨意了。三、李世民曾经在无意当中得罪过自己这位心胸狭隘的四弟。
李元吉和李世民的部将尉迟敬德都是当时公认的使槊高手,但是似乎尉迟敬德是天下第一的呼声更高一些。好胜心极强的李元吉听说了这个消息之后,就坐不住了,特意找到李世民,强烈要求同尉迟敬德切磋一下。话说到了比试当天,为了避免发生意外的流血事件,李元吉命令下人把槊刀去掉,只用杆来刺。正在这个当口,大老粗尉迟敬德却突然冒了一句:殿下,我看您就不用这么做了。您即使有槊刀,也伤不了我一根汗毛。李元吉怎么也没想到这个大黑脸居然如此的嚣张,当众下了他的面子。好啊,你可真狂啊,那就别怪本王长槊无眼了。事实证明,尉迟敬德还真不是吹牛,任李元吉怎么刺,就是刺不到他。李元吉的脸比屁股都白了。
李世民也是存心想落李元吉的面子,在一旁添油加醋道:躲槊和夺槊,哪个更难?尉迟敬德回答说,当然是夺取敌人的槊更难了。李世民趁机就说:既然这样,那你就和王弟比试一下夺槊的本领吧。李元吉刚刚用槊没刺着尉迟敬德,面子已经是挂不住了,现在又听到尉迟敬德在一旁夸口能空手夺取自己手中的槊,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不由分说,纵马上前,挺槊便刺。令人惊奇的事情发生了,李元吉手中的槊连续三次都被尉迟敬德用手给夺走了。完了,这下丢人可丢到家了。
事实证明,李元吉并不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他恨尉迟敬德让自己当众出丑,更恨李世民添油加醋,存心落自己的面子。那个恨啊,真是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后来,当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因为争夺皇位彻底闹翻了的时候,李元吉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并且坚定地站到了李建成这一边。
与此同时,李建成为了更好地笼络自己的弟弟,甚至提出了十分诱人的想法:等到我李建成登上皇位之后,就立你元吉为皇太弟。皇上啊,谁不想当,有了李建成开的这张巨额支票,受到巨大鼓励的李元吉更加有恃无恐,充当了太子党的急先锋,处处挑李世民的不是,多次寻找机会置李世民于死地。
毫不夸张地说,李元吉可以算得上是元老级的太子党党员了。从始至终他都坚定不移地支持和拥护着李建成。李元吉实在是太丑了,丑到连他的亲生父母都不愿意搭理他。无数个夜晚,当野兽的叫声在山中响起的时候,李建成也只能用瑟瑟发抖的双臂将李元吉紧紧地拥在怀里。
唐皇李渊与老婆窦氏一共生育了四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元霸和四子李元吉。李建成和李世民是我们故事的主角,有关他们的具体情况我们放在后面来讲。三子李元霸则是一个穿梭于现实与传说之间的人物。根据民间的传说,李三双臂有四象不过之勇,捻铁如泥,胜过秦朝末年的枭雄项羽。他一顿能吃一斗米和十斤肉,使一对擂鼓瓮金锤,一个四百斤,两个共计八百斤,天下无敌。而且,此人不仅生得离谱,死得也传奇,据说李三因为痛恨老天打雷,就把金锤往天上一撩,想要把天打死。哪曾想到,那双金锤居然正直地砸在了李元霸的脸上,一代傻蛋兼无敌猛霸王就这样戏剧性地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真得吗?
真得--才怪!历史上的李元霸早在十六岁的时候就夭折了。史书上根本就没有关于他建功立业的只言片语,纵然他真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本领,可惜时不与之,英年早逝,徒唤奈何啊。
我们重点来介绍一下李四。此人正是太子党的第二股势力。毫不夸张地说,李元吉可以算得上是元老级的太子党党员了。请注意偶的用语--元老级。之所以称李元吉为元老级党员,倒不是因为他的年龄有多大(实际上,李元吉被杀害的时候也只有二十八岁),而是因为他入党时间最早,在党内的地位仅次于李建成,最重要的一点是:从始至终他都坚定不移地支持和拥护着李建成。
有博友笑了,小玉,你快洗洗睡吧,别在这里忽悠人了。史书上都说了,李元吉对李建成也是明里一套、背地一套。为什么呢?因为皇位面前人人平等,李元吉也想当皇帝。他之所以投靠李建成,是因为他觉得李世民是三人中最为厉害的角色,所以就大肆撺掇李建成对付李世民其实,说到底,他是想借李建成之手除掉李世民,然后再对付李建成。
没错,以上的这种论调,早在唐代就已有了原型,甚至直到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有很多人持这种观点。然而,小玉我通过细心地研读史书,得出了一个结论:以上内容,纯属虚构。原因很简单:没有任何直接的有力的证据表明李元吉是这样想的或是这样做的。最有力的证据莫过于“但除秦王,取东宫如反掌耳”。可是,我要告诉大家的是:这句话并非是李元吉自己说的,也不是李元吉的部下说的,而是李世民的幕僚在煽动他对付建成与元吉时说的。一个本来就包藏祸心的人说出来的别有用心的话有几分可信度,大家自己掂量吧。
相反,小玉我倒是有很多的证据和理由证明李元吉和大哥之间的感情十分深厚,他对李建成从始至终都没有二心,且听小玉细细道来:
首先,建成和元吉两兄弟之间的关系打小就十分和谐,兄弟之间情谊甚笃。
李氏四兄弟,老大建成一表人才风流倜傥,老二世民也是一副魁伟的男人模样(具体参见李世民同志的宫廷画像),老三元霸虽然早年夭亡但想来也不至于太差,唯独这李四却是丑得出奇。同是一母所生,这形象上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真是邪了门儿了。常言道,儿不嫌母丑;其实反过来也是一样的,母也不嫌儿丑。可是这个定律到了李元吉这里就失灵了,因为李元吉实在是太丑了,丑到连他的亲生父母都不愿意搭理他。
虽然是爹不亲、娘不爱,但是李元吉依然顽强而执着地活着。和许多同龄的孩子一样,有一件事情对李元吉十分之重要,,那就是:玩。但是,找谁玩呢,或者说谁可以陪他玩呢,这是个问题。父母是没指望了,三哥死得早也没指望,二哥不爱吃喝玩乐只爱行军打仗更没指望,只有找大哥了,那个比自己大十四岁的大哥。
所幸,这一次,李元吉并没有一如既往地失望。因为,在李建成这里,他找到了作为孩子所应享有的快乐,甚至还找到了他从未体验过的父母般的关爱。
因为,李建成也很闲。和李世民不一样,李建成是嫡长子,在未来继承唐王爵位的人只能是他,他是李家未来的希望,所以,必须要像保护珍稀野生动物一样保护他。正是出于这样的想法,所以李渊每次出征都把李建成留在家中。这样,李建成就有了大把大把的时间,可以和家人们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情感交流。
正是在这样的主客观条件下,李元吉和李建成走到了一起。
诸位博友们,你们说说看,李元吉到底对谁的感情深,是成天吃睡玩乐在一起的大哥建成,还是一年都见不了几次面的二哥世民?
这是其一。
其二,李元吉和李建成的兄弟情谊经受过生与死的考验。
那是在大业十三年五月,李渊正式在晋阳起兵。当时,李建成、李元吉和李智云(李渊的庶子)都远在河东。为了确保这几个儿子的安全,老李暗中迅速派人送信给李建成,让他带着兄弟们赶快逃离河东,来晋阳团聚。
可是,当时的形势十分危急。河东地方政府听说太原留守李渊居然谋反作乱,便迅速调派人手搜捕李氏三兄弟。李建成只好带着弟弟们东躲西藏。
此去晋阳路途遥远,而且道路阻隔,只能走偏僻险峻的山路。为了便于行动,李建成撇下了异母弟弟李智云(后被捕,在长安为阴世师所害),却带着李元吉踏上了北上晋阳的生死征程。这一年,李建成二十九岁,而李元吉只有十五岁。
这一路上,二人是跋山涉水、翻山越岭,饿了只能吃野果,有时甚至连野果也吃不到,只好去啃树皮、吃青草,渴了也只能喝山涧里的冷水,至于睡就更简单了:以天为被,以地为褥;到了夜半时分,山中气温骤降,兄弟两只好紧紧地相拥在一起,靠彼此的体温温暖对方,好熬过这漫漫长夜。无数个夜晚,当野兽的叫声在山中响起的时候,李建成也只能用瑟瑟发抖的双臂将李元吉紧紧地拥在怀里。吃了无数的苦,克服了无数的艰险,兄弟两最终达到了晋阳。
有了这段一起吃苦的往事,有了这段被呵护的经历,李建成在李元吉心目中的形象日渐高大,他深知,如果没有哥哥的悉心照顾,自己根本就无法活着到达晋阳。
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患难见真情”吧!
这是其二。
综上所析,小玉我认定:李元吉和李建成之间的兄弟情谊十分深厚。李元吉对李建成的支持和拥护是完全发自真心的。
也许有的读者会问了:那李元吉为什么会那么恨自己的二哥呢,即便他和大哥的关系好,也不至于如此的仇视二哥啊?
问得好,这说明你们动脑筋了。
主要的原因可能有这么几点:
一、李元吉和李世民相处的时间十分少,交流感情的时间更少,基本上就没有什么感情基础。
二、在李元吉的眼中,大哥李建成和二哥李世民完全是两个极端。他对李建成愈爱,对李世民也就越讨厌。当李世民表露出与李建成争夺皇位的意图之后,李元吉对李世民的讨厌也就迅速地转化为浓浓的恨意了。
三、李世民曾经在无意当中得罪过自己这位心胸狭隘的四弟。
李元吉和李世民的部将尉迟敬德都是当时公认的使槊高手,但是似乎“尉迟敬德是天下第一”的呼声更高一些。好胜心极强的李元吉听说了这个消息之后,就坐不住了,特意找到李世民,强烈要求同尉迟敬德切磋一下。
话说到了比试当天,为了避免发生意外的流血事件,李元吉命令下人把槊刀去掉,只用杆来刺。正在这个当口,大老粗尉迟敬德却突然冒了一句:“殿下,我看您就不用这么做了。您即使有槊刀,也伤不了我一根汗毛。”李元吉怎么也没想到这个大黑脸居然如此的嚣张,当众下了他的面子。好啊,你可真狂啊,那就别怪本王长槊无眼了。事实证明,尉迟敬德还真不是吹牛,任李元吉怎么刺,就是刺不到他。李元吉的脸比屁股都白了。
李世民也是存心想落李元吉的面子,在一旁添油加醋道:“躲槊和夺槊,哪个更难(明知故问)?”尉迟敬德回答说,当然是夺取敌人的槊更难了。李世民趁机就说:“既然这样,那你就和王弟比试一下夺槊的本领吧。”李元吉刚刚用槊没刺着尉迟敬德,面子已经是挂不住了,现在又听到尉迟敬德在一旁夸口能空手夺取自己手中的槊,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不由分说,纵马上前,挺槊便刺。令人惊奇的事情发生了,李元吉手中的槊连续三次都被尉迟敬德用手给夺走了。完了,这下丢人可丢到家了。
事实证明,李元吉并不是一个宽宏大量的人。他恨尉迟敬德让自己当众出丑,更恨李世民添油加醋,存心落自己的面子。那个恨啊,真是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后来,当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因为争夺皇位彻底闹翻了的时候,李元吉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并且坚定地站到了李建成这一边。
与此同时,李建成为了更好地笼络自己的弟弟,甚至提出了十分诱人的想法:等到我李建成登上皇位之后,就立你元吉为皇太弟。
皇上啊,谁不想当,有了李建成开的这张巨额支票,受到巨大鼓励的李元吉更加有恃无恐,充当了太子党的急先锋,处处挑李世民的不是,多次寻找机会置李世民于死地。
眼看着几个儿子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李渊也很是着急啊,手心是肉,手背也是肉,兄弟们要团结嘛。
为了让他们几个消除隔阂,李渊想出了一个好点子:让他们几个住在一起。住得近了,交流就会多了;交流多了,误会就少了;误会少了,摩擦就少了;摩擦少了,感情就好了。这是李渊的想法。从动机的角度而言,这个想法很好很强大;但是从务实的角度来看,这个想法完全是一厢情愿。
不管怎么样,李渊还是把这三个儿子安排到了一起。太子李建成住在东宫,秦王李世民住在西宫的承乾殿,而齐王李元吉则住在武德殿的后院。空间上的距离是近了,但是心理上的距离却更加遥远了。
每天晚上,他们都让自己的手下严密戒备,以防对方会趁机谋害自己。尽管有重重护卫,三个人还是担心地睡不着,以至于每个人的眼睛都像熊猫一样黑。到了白天,情形则更加搞笑。几拨人偶尔碰到,表面上嘻嘻哈哈地打招呼,俨然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可是暗地里,每个人都揣着斗殴用的刀子,随时准备着死磕,俨然一副黑帮团伙准备街头火并的样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