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用生命看清爱情的模样

《红与黑》用生命看清爱情的模样,第1张

听完《红与黑》

这个故事深深的打动着我。

里面大量心理活动的描写,来表达人物的复杂,矛盾的心理。

于连聪明漂亮,才华横溢,野心勃勃而又勇敢正直。他出生在一个下层阶级的家庭里,没有母亲,是一个木匠的儿子。于连从小缺少家庭的温暖,经常遭到父亲和两个哥哥的毒打。他非常喜欢读书,勤奋好学,拉丁文非常好,于是有机会来到市长家里做家教,与美丽的市长夫人德·瑞拉产生了爱情,事情暴露以后,于连离开了维利耶尔城,去了贝尚松的神学院

后来,经过神学院院长彼拉的介绍,于连又来到大贵族侯爵的家里当秘书,由于于连聪明过人,很快得到了侯爵的重用和赏识,赐予了于连十字勋章,让于连进入巴黎的上流社会。在贵族家庭的熏陶下,很快于连并掌握了巴黎上流社会的社交礼仪,加上自己独特的个性,很快成为一个风流倜傥而富有魅力的年轻人。

侯爵家的女儿爱马特尔美丽高傲,桀骜不驯,勇敢而善变。不甘过平淡无聊的,按部就班的日子,觉得爱上一个和自己完全不同阶级的人,是一件冒险而又浪漫的事情。再加上于连的与聪明能干,容貌俊美,爱马特尔开始主动追求于连。而于连,刚开始对爱马特尔并不感兴趣,可是,因为贵族尊贵的身份和美丽的容貌,慢慢激起了于连的征服欲和激情。文中的于连是深深爱过侯爵女儿的,爱马尔特**非常善变,对于连忽冷忽热,让于连感到过非常的挫败和痛苦。为了真正追到侯爵的女儿,他费劲了心思,最后终于使侯爵女儿重新投入自己的怀抱。

爱马特尔**怀上了于连的孩子,这其实让于连感到非常痛苦,他从心里把侯爵当成自己的恩人,并不想伤害侯爵。于连虽然渴望出人头地,渴望能够有一番大的作为,但是他并不想利用爱情,利用女人,不折手段来达到目的。这是于连的可贵之处,从而又注定了他遭人嫉恨的悲剧命运。

爱马特尔**的怀孕,于连甚至想以死谢罪,来报答侯爵的恩情,觉得没有侯爵,就没有现在的自己。经过痛苦的徘徊,想到自己孩子的未来,于连突然有了求生的欲望,他不希望孩子将来遭受不幸跟他一样过着贫苦的日子侯爵非常疼爱自己的女儿,为了保全女儿的名声和幸福,侯爵一步步安排于连和女儿的婚事,除了给于连和女儿一大笔财产,更成功的让于连成为军官,并且当上中尉。于连陶醉在幸福之中,憧憬着美好的未来,眼看幸福将至,婚期也即将来临

侯爵突然变卦,不见女儿,并且反对婚事。原来,侯爵收到了于连以前的情人,市长夫人的信,信里面不光揭露了瑞拉夫人和于连以前的关系,更是把于连描绘成了一个鲜廉寡耻,衣冠禽兽的人。

于连盛怒之下匆匆赶到维拉耶尔,买了手枪,装上子弹,赶到德拉夫人正在祷告的教堂,像德拉夫人开枪,德拉夫人当即倒下,于连也被抓进了监狱

冲动是魔鬼,于连在监狱里渐渐冷静下来,开始感到悔恨,甚至想起在维拉耶尔做家教时的那段美好而温暖的日子,他发现其实自己是爱瑞拉夫人的,而且,那段日子才是他最幸福而美好的时光。于连悔恨莫及,但他并不怕死,觉得自己罪有应得,他不为自己做任何辩护。

瑞拉夫人并没有死,她只是受了伤,伤势好转以后,她买通监狱的人,偷偷来探望于连。告诉于连,那封信不是她的本意,瑞拉夫人由于觉得自己和于连的恋情有背伦理道德,备受煎熬,经常去教堂忏悔,于连招来妒忌,黑心的教堂教士起草并强迫瑞拉夫人写下了那封信。

于连和瑞拉夫人消除了彼此之间的误解,并原谅了对方。于连想起,以前做家教的日子是多么的幸福啊,可是,那时候的自己,心里面太多野心和杂念,不懂珍惜。在监狱里,他们又度过了一段幸福难忘的时光。这让爱马特尔**嫉妒难忍。

最后,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于连上了断头台,年仅23岁。爱马特尔买下于连的头颅,厚葬了于连。德拉夫人三天以后,亲吻着自己的儿子,随于连离开了人世

我喜欢这个故事,也非常喜欢于连这个人物。对于连这个人物的性格刻画非常的有层次感,把思想上的矛盾和挣扎,描会得生动细腻。他喜欢读书,崇拜拿破仑,野心勃勃,渴望出人头地。另一方面,他又勇敢,正直而善良。最初,面对市长夫人瑞拉的时候,怎样第一次握瑞拉夫人的手,怎样第一次吻德拉夫人的手,都如同完成挑战一般,只为了证明自己是一个勇敢的人。第一次去跟爱玛特尔**约会的时候,不是因为爱,也只是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懦夫,证明自己勇敢并且值得贵族**的垂青但是于连不是一个唯利是图,不是一个为了跻身上流社会而出卖自己的人。他和瑞拉夫人的恋情暴露以后,瑞拉夫人担心于连的生计,想给于连一笔钱,被于连毫不犹豫的拒绝。他说,他不想让这段感情最后被金钱玷污,觉得想起来会恶心。他被抓以后,他对爱马特尔**说,我杀人的原因并不丢人,我不是为了金钱和名利。

爱马特尔**其实跟于连很多相似的地方,英雄的浪漫主义,只是跟于连崇拜的对象不同而已。她年轻美丽,勇敢善变,不甘心被束缚。她觉得自己深深的爱上于连,感动于自己的大胆,敢和一位跟自己完全不同地位的人谈恋爱。可是,当于连拜倒在她石榴裙下的时候,她又对对于连嗤之以鼻,为自己的放任感到羞耻。当于连冷落她的时候,她又心神不宁……就这样跟于连相爱相杀。

瑞拉夫人,她不知道爱情是什么,她以为世上的男人都一样,只在乎金钱和权利,索然无味。她全心全意的照料和爱着自己的孩子。直到遇到于连,她才深深的体会到爱情带来的幸福和痛苦。德拉夫人的温婉成熟,高贵优雅,让于连感到无比的温馨和甜蜜。

如果没有那封信,后面的日子会怎么样呢?于连什么时候才会想起瑞拉夫人,才会意识到,瑞拉夫人才是自己最心爱的人?他也曾经觉得自己疯狂的爱上爱马特尔**。所以,爱情到底是什么,我们有时候自己都难以辨别。于连在最后的日子里,他想,如果上苍再给他5年多好,让他好好和瑞拉夫人珍惜并相爱可是,如果当初真的拥有这5年,或许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他仍然活在自己的欲望里,和爱情,世俗,名利而斗争。而忽视了真正的幸福和爱情。

爱情到底是什么,没有标准的答案。或许每个人心中的答案不尽一样。我们总是懵懂而迷茫。我们总是期待着更美好或更完美。也或许爱情来得时间不对,地点不对,所以,我们选择逃避。或者,我们心里面欲望太多,多得没有时间去感受爱情。

爱情,有时候,或许根本不是我们以为的样子。

于连最后用生命才看清了爱情的模样。

《红与黑》表达人生的道理如下:

1、拼命读书,才是大多数人成功的捷径

于连总是不专心看机器的运转,而把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看书上面。对他来说,书本才是他真正的“良师益友”,他在书中获得心灵的宁谧,也从书中汲取向上的精神力量。

也正是凭着这一股子读书的拧巴劲儿,他居然在神父谢朗的门下,被市长德莱纳先生看上,招聘他做三个孩子的拉丁文老师。一个普普通通无依无靠的年轻人,就这样靠读书实现了命运的逆袭。

2、你的虚荣,终将让你不快乐

如果于连一直踏踏实实地工作,也许不久,于连就会结婚生子,过上相对平稳的生活。但可惜的是,于连心中一直有一种虚荣心在作祟,他骨子里带着点自卑,又有着要命的自尊心,“宁可死上一千次也要飞黄腾达”。

3、过度的自卑与敏感,会成为人生痛苦的根源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更优秀,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

《红与黑》中的于连就是如此,他出身木匠之家,所以,无论自身取得了多大的荣光,得到了怎么热烈的爱情,都无法安稳与坦然地拥有这一切。

只要别人稍一流露出不符合他预期的表现,他的内心便开始翻腾,认为他们看到了自己光鲜表皮之内的低贱出身。

4、冲动,足以轻易毁掉一个人

冲动的表现,是任凭着冲到大脑中的第一个想法行事。

通常情况下,每个人遇到事情时,第一想法都会马上跑入脑海中,但是,只要你稍做停顿与思考,理性的判断便会马上赶来。

所以,人在遇到巨大的情绪鼓动时,一定要慢下来,不然,当跑得慢一些的理性思维还未到达时,你就单凭着一腔热情把事情办了。

5、欲望太大的人,会陷入到一种焦灼的痛苦之中

哪怕在别人看来,他们已经足够成功与闪耀,但他们会感觉自己的眼前,永远悬挂着一根吃不到嘴的胡萝卜,他们不容易得到幸福。

而那种把欲望把握地恰到好处的人,更容易从凡俗的世界中品得幸福的味道。

《红与黑》表达的人生哲理:

一、想成功,多读书

很多人没有很好的家庭背景,没有丰厚的人脉资源,拥有的只是“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和自己的一双手。所以,对于绝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在没有办法改变自己出身的情况下,捷径就是拼命读书。与其抱怨人生实苦,不如拼命读书吧,让自己的人生,不断增值!

二、虚荣是人生的负担

于连心中一直有一种虚荣心作祟,他骨子里带着点自卑,又有着要命的自尊心。在于连的心里,无论是温柔善良的德·莱纳夫人,还是年轻有钱的德·拉莫尔**,他诱惑她们、追求她们,更多的都不是出于爱,而是出于一份虚荣。

其实,这种虚荣的毛病,不止于连一个人有。比如,有的人在虚荣心的驱使下,明明父母还在省吃俭用,自己却大手大脚花钱,买名牌包、名牌表。

有的人明明不爱对方,可是看中人家的地位、名气、资源,非要不折手段上位,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绝不坐在自行车上笑。要知道如果一直活在虚荣之下,我们就不可能收获幸福。

红与黑好词:

1、密密匝匝:密集的;茂密的;满满的。

2、家家户户:每家每户。

3、轰隆隆:象声词。形容雷声、炮声、爆炸声、机器声等。

4、头昏脑胀:头脑发昏。形容人的繁忙或事物毫无头绪,使人厌烦。

5、尽如人意:尽:全;如:依照,符合。事情完全符合人的心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32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