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情词人李清照爱了一辈子的赵明诚为什么还留下遗憾?

痴情词人李清照爱了一辈子的赵明诚为什么还留下遗憾?,第1张

“无论你知不知道,你都应该是绿的,胖的,红的,瘦的”,李清照词《如梦令》中的最后一句话,因为前段时间热播的同名电视剧而被人们熟知。这位千古第一女诗人在几千年后再次受到大众的关注。

李清照从小就出生在书香门第,生活富足。她的父亲喜欢收集书籍,并鼓励李清照学习。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李清照深受文化氛围的影响,从小就有着与同龄人不同的成熟和才华。

她独特的清新婉约的词风至今仍是古诗词界的典范。在人情方面,李清照早年让赵明诚很容易就认识了,后来两人因为爱情结了婚。后来,因为家庭和国家的变化,我过着流浪的生活。但是,能和爱你的人走一辈子,在父母的命都是媒妁之言的传统社会,无疑是幸福的。但这样的真情,还是在李清照的内心世界留下了些许遗憾。这些因爱而生的遗憾,也在她过往的诗词中留下了点点滴滴的记录。

少年成名

有时候,对于有才华的人来说,童年取得的功名是那么顺理成章。少年李清照身上所透露出的独特才华,除了家庭的影响,也是才华。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是大作家苏轼的学生。他一生擅长书法和写作,喜欢收藏金石学、书法和绘画,曾在礼部为官。李清照的母亲是状元王的孙女,个人文学修养极高。在这样的书香门第环境下,李清照虽然是个女人,但才华并不逊色于当时汴京城的许多文人。

因为父亲在北京工作,十几岁的李清照和父母一起生活在当时繁华的汴京城。喜欢文学的父亲在家里经常“和文学交朋友”。时不时听听,李清照的诗词内心感受也受到了启发。公元1100年左右,十八岁的李清照,在家中写出了至今令世人叹息的《如梦令》这首歌。

昨夜雨小风大,酣睡未止宿醉。问快门,海棠还在。你知道吗,你知道吗?应该是绿肥红瘦。

年轻的李清照能有这样的文笔和情感,真的很神奇。记载于《尧山堂外传》年,此词一出,汴京城内的文人雅士无不称赞。李清照的北京才女之名也由此而来。

字里行间的爱

晁是李清照父亲的好友,因赏识其才华,经常给她提诗歌方面的建议,同时也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别人看。也正是这个契机,李清照的名字在汴京城的文人圈子里不断流传。

直到有一天,李清照的诗到了国子监吏部侍郎赵挺之的儿子赵明诚手里。二十多岁的赵明诚沉浸在李清照的作品中,幻想着歌词背后,所有人口中的李清照会是一个怎样的女人。

李清照的堂妹李炯恰好和赵明诚在商学院是同班同学,赵明诚想借此机会认识一下李清照。关于这次相遇,在李清照的《点绛唇》这首歌里,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两个年轻人第一次相遇的场景和表现。

荡上秋千,懒得搓娇嫩的手。在她身旁,薄薄的德挂着晶莹的露珠,她胸前的汗渍渗透着薄薄的绸袍。

突然,来了一位客人,她绝望极了,她没有穿鞋,只穿着袜子走开了,连头上的金别针也掉了下来。她害羞地跑开了,靠在门上,闻着青梅花的香味。

而赵、李是当时朝廷中新旧两派的代表。他们最后是怎么成为亲家的?关于这件事还有两个小故事。赵明诚在家告诉父亲:夜里梦见三句话,“字和公司,装脱,芝罘拔杂草”。之后就是“女人的丈夫”的意思。聪明的赵挺之怎么会不明白真相呢?面对李富,赵明诚不关心政治,收藏金石学和书法的爱好与李不谋而合。也正是因为这种情况,李福考虑后同意了他们的婚礼。

公元1101年,才女李清照在汴京城下嫁赵明诚,此后28年,从汴京城到青州,直至最后。

健康。他们之间,有过诗词书画与爱情相伴的幸福,也有过家庭事务不顺时的漂泊。即使生活会再次改变,他们的心永远不会变。只是明诚去世后,孤独的李清照在后半生时不时想起自己在这份感情中的遗憾。

带着遗憾活着。

1这辈子没有孩子的遗憾

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婚姻没有孩子,一直是个谜。婚后,李清照和赵明诚感情融洽,互敬互爱。大观二年,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因儿子赵明诚得罪汉奸蔡京而受牵连而死。因此,赵明诚被蔡京排挤出官职,家庭变故迫使赵明诚随李清照回到家乡青州。但在青州的这几天,两人并没有因为事业上的困难而失去生活的乐趣。公元1117年,赵明诚被朝廷重用,到莱州任职。至此,李和赵第一次分开了。分居期间,李清照把对丈夫所有的思念和爱都写在了诗词里,这就是所谓的“情”。

“云何人送锦书,雁字归来,西楼月满。花开花落,流水潺潺。一种相思,两种闲愁。这种情况无法消除,所以我皱眉,但我在心里。”

老公的惆怅在李清照心里来回徘徊,这样分离的痛苦持续了大概五年。

虽然两人一直感情深厚,但在那个封建社会,赵明诚和很多人一样,养了小妾,问题不大。但就是这样一件事,让热恋中的李清照总有些难受,让她在与赵明诚见面时心情大变。但对李清照来说,在这种深沉的情感中,最让她遗憾的恐怕就是她没有生孩子。中国的传统婚姻文化一直强调“传宗接代”的思想,在27年的婚姻关系中,没有孩子成为两人共同的遗憾。

2国家和家庭在苦难中留下的遗憾

李清照四十四岁时,金人大举南侵,和钦宗父子北上。这个时期就是我们历史上所说的“靖康之变”。此后,北宋朝廷瓦解,南宋建立,李清照也着手整理家具,准备南迁。

虽然是女儿,但李清照的心里还是充满了对国家的热情。当时,当权的宋高宗对投降政策盲目妥协。李清照很不满意,经常写诗讽刺。那两句话的意思就是:“南方还是怕吴江冷,北方冷了就难过。”

何况丈夫在国事面前的做法,让李清照很内疚。公元1129年,赵明诚在位时,遭遇兵变。下属多次提醒,他都不听。幸运的是,他的部下准备成功击败叛乱者。但守城最高将领赵明诚利用绳索,早早逃脱。事后,赵明诚被免职,李清照为此感到羞愧。后来他们到了乌江,李清照写道,“生是伟人,死是鬼英雄。至今怀念项羽,不肯过江东。一方面讽刺了朝廷的无能;另一方面是对丈夫不够勇敢的无奈。当赵明诚听到这首诗时,他心里感到内疚,安

一个有“君子之心”的女人,在后半生面对国家和家庭的苦难,需要多大的勇气?丈夫离开的时候,年近半百的李清照还有自己要继续的生活。那个国家和家庭的苦难,终将成为我一生的遗憾。

3“金石书画”中的遗憾

众所周知,李清照和赵明诚有着共同的收藏爱好,他们一生的收藏数量惊人。流浪期间,收藏也是最重要的。这两个人把他们的收藏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赵明诚死后,李清照带着东西到洪州去投亲,却发现金人攻下洪州之前送来的一些文物和书籍都散成了浮云。无奈的李清照在战乱中南逃,沿途丢失了大部分残存的文物。公元1131年,浙江绍兴,钟家有一代人想让自己的画被盗,丢失了大部分的书和画。李清照难过得不知如何是好。

时隔一年,逃亡路上生活的无情和她自身的无助,让李清照陷入了孤独的境地。为此,她选择了嫁给张汝舟。婚后李清照发现自己只贪图自己的收藏,而实际上当时李清照的收藏和所有物并不多。张汝舟知道真相后,在生活中经常辱骂李清照,甚至拳脚相加。直到李清照发现张汝舟在官场徇私舞弊,毅然举报,并因此牵连入狱三年。

赵明诚走的时候,李清照只想保护那些经典藏品。谁也想不到,在出发的路上不会有成功,和丈夫一起投入一生的努力会渐渐付诸东流。失去的不仅仅是东西,还有自己和丈夫的情感见证。对李清照来说,她失去的变成了遗憾,最后变成了她内心的勇气。

李清照晚年的生活比较惨淡,令人钦佩的是她并没有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在各种各样的世界宝塔华颂风之前,随意走。晚年,她把余生都献给了她一生热爱的诗词歌赋。作为读者,我为她生命中的那些遗憾感到惋惜,也为她生命中一次又一次的选择感到惋惜。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据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云:“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当时李清照之父作礼部员外郎,赵明诚之父作吏部侍郎,均为朝廷高级官吏。

李清照夫妇虽系“贵家子弟”,但因“赵、李族寒,素贫俭”,所以,在太学读书的赵明诚,当初一、十五告假回家与妻子团聚时,常先到当铺典质几件衣物,换一点钱,然后步入热闹的相国寺市场,买回他们所喜爱的碑文和果实,夫妇“相对展玩咀嚼”。

古老神秘的碑文,把他们引向遥远的历史年代,带给他们一种特有的文化艺术享受,使他们仿佛置身于无忧无虑的远古时期,因而“自谓葛天氏之民也”。

后两年,赵明诚进入仕途,虽有了独立的经济来源,但夫妇二人仍然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且立下了“穷遐方绝域,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赵家藏书虽然相当丰富,可是对于李清照、赵明诚来说,却远远不够。

于是他们便通过亲友故旧,想方设法,把朝廷馆阁收藏的罕见珍本秘籍借来“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遇有名人书画,三代奇器,更不惜“脱衣市易”。然而,他们的力量毕竟有限。一次,有人拿了一幅南唐画家徐熙的《牡丹图》求售,索钱20万文。

他们留在家中玩赏了两夜,爱不释手。但是,计无所出,只好恋恋不舍地归还了人家。为此,“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新婚后的生活,虽然清贫,但安静和谐,高雅有趣,充满着幸福与欢乐。可惜好景不长,朝廷内部激烈的新旧党争把李家卷了进去。

李清照出嫁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七月,其父李格非被列入元祐党籍,不得在京城任职。其时被列党籍者17人,李格非名在第五,被罢提点京东路刑狱之职。九月,徽宗亲书元祐党人名单,刻石端礼门,共120人,李格非名列第二十六。

而在同一年,赵挺之却一路升迁,六月除尚书右丞,八月除尚书左丞。为救父之危难,李清照曾上诗赵挺之。

对此,张尝谓:“(文叔女上诗赵挺之)救其父云:‘何况人间父子情’,识者哀之。”晁公武亦云:“(格非女)有才藻名,其舅正夫(挺之字) 相徽宗朝,李氏尝献诗云:‘炙手可热心可寒’。”惜均未奏效。被罢官后的李格非,只得携眷回到原籍明水。

扩展资料:

李清照、赵明诚屏居青州,始于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秋。次年李清照25岁,命其室曰“归来堂”,自号“易安居士”。“归来堂”,取义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其时,曾对清照极为称赏的文学家晁补之与李清照之父同以党籍罢官归隐,自号“归来子”。

晁补之在故乡缗城 (今山东金乡)修“归去来园”,园中的堂、亭、轩皆以《归去来兮辞》中之词语命名(见晁补之《归来子名缗城所居记》) 。李清照、赵明诚以“归来堂”名其书房,盖出于对晁补之的仰慕,步其后而模仿之。

《归去来兮辞》中有“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句,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当亦取其中之雅意。“归来堂”中,李清照与赵明诚虽然失掉了昔日京师丞相府中的优裕生活,然而却得到了居于乡里平静安宁的无限乐趣。

参考资料:

-李清照 (宋代女词人)

一、性质不同

1、《九歌·国殇》:这是一首追悼楚国阵亡士卒的挽诗。

2、《乌江》: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

二、创作背景不同

1、《九歌·国殇》:在秦楚战争中,战死疆场的楚国将士因是战败者,故而也只能暴尸荒野,无人替这些为国战死者操办丧礼,进行祭祀。正是在一背景下,放逐之中的屈原创作了这一不朽名篇。

2、《乌江》:一天夜里,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同时也有暗讽南宋王朝和自己丈夫之意。

三、主要内容不同

1、《九歌·国殇》:描写了战况的激烈和将士们奋勇争先的气概,对雪洗国耻寄予热望,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的高尚感情。

2、《乌江》: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

问题一:夏日绝句 李清照:作者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 )作者思念项羽的原因是: 作者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作者思念项羽的因是:当时的南宋统治者不顾百姓的安危,只为自己的生存安全。因此,李清照希望当时的南宋能出现一位像项羽一样的真英雄来保卫。

问题二:李清照为何至今思念项羽 自刎乌江的一个造型为项羽赢得了巨大的声誉。有人说他的脸皮不够厚,有人说他知耻而后勇,经过一而再,再而三的连环推理,项羽几乎变成了一个纯真的英雄。

在现代人为项羽打造纯真的过程中,李清照的一首诗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首诗,许多纯真的少男少女们都读过,以至于他们也就越来越觉得项羽和他们一样纯真。李清照的诗是这样写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比如她的诗在写到唐玄宗安史之乱的时候说:“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勤政殿前走胡马,珠翠踏进香尘埃。何为出战辄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意思就是说,大唐的军队一碰到叛乱的胡兵就吃败仗,那是因为给杨贵妃传送荔枝时把好的战马都累死了。如此辛辣的讽刺可谓一针见血。唐室后来中兴了,不过气势很低,可是有人还是要刻石记功,向天下后世表白一番,颜真卿书写的《大唐中兴颂碑》就是一例。对此,李清照就更加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她说:“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纪文字。”读过这些诗句的人都对其出自一个女词人之手惊讶不已。李清照的诗和词区别如此巨大,主要是因为她严格遵循诗言志、词抒情的创作理念的缘故。

公元1127年,金兵南下,赵宋王朝南迁。李清照和她的丈夫也开始了南渡的生涯。1128年赵明诚出任当时的京城建康的知府,在宋金交战的状态下,这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岗位,李清照是多么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在这个岗位上建功立业啊。可是赵明诚无论性格还是能力都不足以担当此任。敌人还没有来,建康城自己内部就发生了叛乱。作为知府的赵明诚本来应当坚守岗位,积极平叛,凝聚人心,可谁知他却做出了一个让人痛心的决定,他对建康城的事态不理不睬,自己一个人偷偷地逃出城去,溜了。

这件事,让作为妻子的李清照愤愤不平,两个人无论从情感还是思想认识都拉开了距离,从前的那种水 融不复存在。这之后,赵明诚被朝廷正式撤职,他们夫妻二人继续沿江而上,在船行至乌江镇的时候,人们说这里就是楚霸王兵败自杀的地方,李清照百感交集,写下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千古名句,而“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则是讥刺自己的丈夫。当然,将其理解为是对偏安东南的南宋小朝廷的嘲讽也未尝不可。

问题三:李清照思念项羽的原因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这首词里,虽然写的是思亲,但是却没有出现思亲或相思之苦的语句,而是用了叙事的方式,表达 出深深的思亲的 愁苦 。显的很沉重高雅。 古诗词 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鲜。但比较起来却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写得这样成功。原因是,这首词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比喻巧妙,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情致,读之亲切。词的意境通过描述了重阳佳节作者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心情。

问题四:李清照为什么那么思念项羽 亲,那不素思念,是敬仰,是觉得他很汉子很磊落才敬仰他的。

记得《鸿门宴》吗,项羽当时有实力干掉刘邦,可是他没有,不屑于以多欺少阴谋诡计取胜,李清照觉得他很君子,所以她才会称赞他“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不算是思念,顶多是怀旧。

问题五:李清照为何如此思念项羽呢 诗人李清照生活在南宋,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 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

问题六:夏日绝句中,李清照的人生观是什么,作者思恋项羽的原因是什么 5分 活着应当成为人中的豪杰,就是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直到现在还使人想叮楚霸王项羽,他不回江东的英雄气概令人感动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思念项羽、敬佩英雄的感情。

李清照作这首诗是有感而发,当时的南宋王朝正处于风雨飘摇的敏感政治时期,百姓们都过着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苦不堪言。李清照此时路径乌江渡,想到了乌江自刎的楚霸王项羽。李清照认为项羽是大英雄,大丈夫,敢担当,有骨气,因为战败无颜见江东父老,所以选择自刎。而相比下的南宋王朝统治者,偏安一隅,委曲求全,与侵略者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懦弱至极!因此,李清照写下这首诗表达自己对国破家亡的悲愤之情。

问题七:作者李清照为什么怀念项羽 她怀念的是项羽的一种精神,因为她生活在南宋,南宋朝廷苟延求存,丢弃大好河山,龟缩在江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是借由对项羽的推崇追思,引出对南宋朝廷的一种反讽吧,算是借古讽今。

问题八:李清照为什么怀念项羽呢 诗人李清照生活在南宋,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 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

李清照 (1084-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1127年,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病死,她独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在凄苦孤寂中度过了晚年。她的<<声声慢>>就创建在此时,所以诗中,从开头的几对复词,可以看出她的悲伤她是一位在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她早年曾做《词论》,主张「词,别是一家」。注重词体协音律、重铺叙、有情致的特点,并批评了从柳永[/ur李清照本来已因丈夫外出而有所牵挂,如今面对这样一个荷残席冷、万物萧疏的景象,免不了触景生情,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萦绕胸怀,内心之苦是不言而喻的。她究竟想如何来消除这愁闷呢?下两句就是这样引出来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就是说,我轻轻地解开了绸罗的裙子,换上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吧。她之所以要“独上兰舟”,正是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其实,“独上兰舟”以消愁,不过是象“举杯消愁愁更愁’一样,过去也许双双泛舟,今天独自一人,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不过,李清照毕竟跟一般的女性不同,她不把自己的这种愁苦归咎于对方的离别,反而设想对方也会思念着自己的l]、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词家的不足。

最有才华的女人,生于名宦之家,幼时过目不忘,出语惊人,博览群书。齐鲁壮丽的山川涵育了清照的创作灵性,少女时代即名噪一时,崭露峥嵘。

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如擅朋友之胜"。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赵明诚空怀满腔热血,可惜出师未捷身先死。目睹国破家亡,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

因此可说李清照的作品是和愁字分不开的,从开始的情仇,到家破人亡的家愁,再到江山沦陷的国仇这纷繁的愁绪令她一步步地迈上了文学的圣殿真可谓万古愁心!

清照文词绝妙,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尊为婉约宗主,是中华精神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不仅文学方面,在史学方面她的<金石录>同样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如《如梦令》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另一首:《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沈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浣溪沙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浣溪沙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她因赵明诚外出而作的相思怨别词,更是情意深挚,别具一格。如《醉花阴》描写女词人在「佳节又重阳」时,倍感孤寂,于是以黄花自喻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构思新颖,意趣高雅,不是一般男性作家代言体怨词所能相比的。又如《一剪梅》下片抒发词人盼望丈夫来信的心情: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她的后期词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从而表达了她对故国、旧事的深情眷恋。如《声声慢》上片表现词人「寻寻觅觅」,又无所寄托的失落感,以及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环境中独自伤心的神态。下片触景生情、悲秋自怜:「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全词语言明白、节奏急促,情调凄婉。另一首有名的《永遇乐》由「元宵佳节」引起感伤,追怀往日的「中州盛日」。下片写到:

中州盛日 闺门多暇 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

捻金雪柳 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 风鬟霜鬓

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 帘儿底下 听人笑语

全词流露出对国家变故、昔乐今哀的深切悲痛之情,后来宋末词人刘晨翁读此词,不禁「为之唳下」。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李词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里提炼出生动晓畅的语言;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浣溪沙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浣溪沙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好事近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

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挪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忆秦娥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摊破浣溪沙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摊破浣溪沙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怨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鹧鸪天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玉楼春 红梅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临江仙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雕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临江仙 梅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蝶恋花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

蝶恋花 昌乐馆寄姊妹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蝶恋花 上巳召亲族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人似春将老。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瑞鹧鸪 双银杏

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

念奴娇 春情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

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栏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长寿乐

南昌生日,微寒应候,望日边六叶,阶蓂初秀。爱景欲挂扶桑,漏残银箭,杓回摇斗。

庆高闳此际,掌上一颗明珠剖。有令容淑质,归逢佳偶。到如今,昼锦满堂贵胄。

荣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绿绶。更值棠棣连阴,虎符熊轼,夹河分守。

况青云咫尺,朝暮入承明后。看彩衣争献,兰羞玉酎。祝千龄,借指松椿比寿。

行香子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行香子 七夕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孤雁儿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

沈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歹带〕人娇 后亭梅开有感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

江楼楚馆,云间水远。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

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

南枝可插,更须频剪,莫待西楼,数声羌管。

满庭芳

小阁藏春,闲窗销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恰似、何逊在杨州.

从来,如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玉减,须信道、扫迹难留。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

满庭芳

小阁藏春,闲窗销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恰似、何逊在杨州.

从来,如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揉。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玉减,须信道、扫迹难留。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庆清朝慢

禁幄低张,雕栏巧护,就中独占残春。

客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

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

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歹带〕东君。

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竞走香轮。

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

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近日边匀,金尊倒,拚了尽烛,不管黄昏。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拈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多丽 咏白菊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

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

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

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

似愁凝、汉阜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

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

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李清照生平经历

李清照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人家。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在朝为官,地位并不算低,是学者兼文学家,又是苏东坡的学生。母亲也是名门闺秀,善文学。这样的出身,在当时对一个女子来说是很可贵的。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濡染,使她视界开阔,气质高贵。而文学艺术的熏陶,又让她能更深切细微地感知生活,体验美感。因为不可能有当时的照片传世,我们现在无从知道她的相貌。但据这出身的推测,再参考她以后诗词所流露的神韵,她该天生就是一个美人坯子。李清照几乎一懂事,就开始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训练。又几乎是同时,她一边创作,一边评判他人,研究文艺理论。她不但会享受美,还能驾驭美,一下就跃上一个很高的起点,而这时她还是一个待字闺中的少女。

请看下面这三首词:

[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宝鸭,发型。)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棉,黄昏疏雨湿秋千。(沈水,香名;斗草,一种游戏。)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剗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剗袜,不穿鞋。)

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秀发香腮,面如花玉,情窦初开,春心萌动,难以按捺。她躺在闺房中,或者傻傻地看着沈香袅袅,或者起身写一封情书,然后又到后园里去与女伴斗一会儿草。

官宦人家的千金**,享受着舒适的生活,并能得到一定的文化教育,这在千年封建社会中并不奇怪。令人惊奇的是,李清照并没有按常规初识文字,娴熟针绣,然后就等待出嫁。她饱览了父亲的所有藏书,文化的汁液将她浇灌得不但外美如花,而且内秀如竹。她在驾驭诗词格律方面已经如斗草、荡秋千般随意自如。而品评史实人物,却胸有块垒,大气如虹。

唐开元天宝间的安史之乱及被平定是中国历史是的一个大事件,后人多有评论。唐代诗人元结作有著名的《大唐中兴颂》,并请大书法家颜真卿书刻于壁,被称为双绝。与李清照同时的张文潜,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诗名已盛,也算个大人物,曾就这道碑写了一首诗,感叹:“天遣二子传将来,高山十丈摩苍崖。谁持此碑入我室,使我一见昏眸开。”这诗转闺阁,入绣户,传到李清照的耳朵里,她随即和一首道:“五十年功如电扫,华清花柳咸阳草。五坊供俸斗鸡儿,酒肉堆中不知老。胡兵忽自天上来,逆胡亦是奸雄才。勤政楼前走胡马,珠翠踏尽香尘埃。何为出战则披靡,传置荔枝多马死。尧功舜德本如天,安用区区记文字。著碑铭德真陋哉,乃令神鬼磨山崖。”你看这诗哪像是出自一个闺中女子之手。铺叙场面,品评功过,慨叹世事,不让浪漫豪放派的李白、辛弃疾。李父格非初见此诗不觉一惊。这诗传到外面更是引起文人堆里好一阵躁动。李家有女初长成,笔走龙蛇起雷声。少女李清照静静地享受着娇宠和才气编织的美丽光环。

爱情是人生最美好的一章。它是一个渡口,一个人将从这里出发,从少年走向青年,从父母温暖的翅膀下走向du立的人生,包括再延续新的生命。因此,它充满着期待的焦虑、碰撞的火花、沁人的温馨,也有失败的悲凉。它能奏出最复杂,最震撼人心的交响。许多伟人的生命都是在这一刻放出奇光异彩的。

当李清照满载着闺中少女所能得到的一切幸福,步入爱河时,她的美好人生又更上一层楼,为我们留下了一部爱情经典。她的爱情不像西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也不像东方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不是那种经历千难万阻,要死要活之后才享受到的甜蜜,而是起步甚高,一开始就跌在蜜罐里,就站在山顶上,就住进了水晶宫里。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赵明诚的父亲也在朝为官,两家门当户对。更难得的是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在不准自由恋爱,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意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百里挑一了。就像陆游的《钗头凤》为我们留下爱的悲伤一样,李清照为我们留下了爱情的另一端——爱的甜美。这个爱情故事,经李清照妙笔的深情润色,成了中国人千余年来的精神享受。

请看这首《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

这是婚后的甜蜜,是对丈夫的撒娇。从中也透出她对自己美丽的自信。

再看这首送别之作《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离愁别绪,难舍难分,爱之愈深,思之愈切,另是一种甜蜜的偷偷地咀嚼。

更重要的是,李清照绝不是一般的只会叹息几句“贱妾守空房”的小妇人,她在空房里修炼着文学,直将这门艺术炼得炉火纯青,于是这种最普通的爱情表达竟变成了夫妻间的命题创作比赛,成了他们向艺术高峰攀登的记录。

请看这首《醉花阴 重阳》: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是赵明诚在外地时,李清照寄给他的一首相思诗。彻骨的爱恋,痴痴的思念,借秋风黄花表现得淋漓尽致。史载赵明诚收到这首词后,先这情所感,后更为词的艺术力所激,发誓要写一首超过妻子的词。他闭门谢客,三日得词五十首,将李词杂于其间,请友人评点,不料友人说只有三句最好:“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自叹不如。这个故事流传极广,可想他们夫妻二人是怎样在相互爱慕中享受着琴瑟相和的甜蜜。这也令后世一切有才有貌却得不到相应质量爱情的男女感到一丝的悲凉。李清照自己在《金石录后序》里追忆那段生活时说:“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这是何等的幸福,何等的欢乐,怎一个“甜”字了得。这蜜一样的生活,滋养着她绰约的风姿和旺盛的艺术创造。

但上天早就发现了李清照更博大的艺术才华。如果只让她这样去轻松地写一点闺怨闲愁,中国历史、文学史将会从她的身边白白走过。于是宇宙爆炸,时空激荡,新的人格考验,新的命题创作一起推到了李清照的面前。

宋王朝经过167年“清明上河图”式的和平繁荣之后,天降煞星,北方崛起了一个游牧民族。金人一锤砸烂了都城汴京(开封)的琼楼玉苑,还掠走了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于公元1127年匆匆南逃,开始了中国历史上国家民族极屈辱的一页。李清照在山东青州的爱巢也树倒窝散,一家人开始过漂泊无定的生活。南渡第二年,赵明诚被任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不想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国耻又蒙家羞的事。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地方长官的赵明诚不是身先士卒指挥戡乱,而是偷偷用绳子缒城逃走。事定之后,他被朝廷撤职。李清照这个柔弱女子,在这件事上却表现出大节大义,很为丈夫临阵脱逃而羞愧。赵被撤职后夫妇二人继续沿长江而上向江西方向流亡,一路难免有点别扭,略失往昔的鱼水之和。当行至乌江镇时,李清照得知这就是当年项羽兵败自刎之处,不觉心潮起伏,面对浩浩江面,吟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丈夫在其身后听着这一字一句的金石之声,面有愧色,心中泛起深深的自责。第二年(1129)赵明诚被召回京复职,但随即急病而亡。

人不能没有爱,如花的女人不能没有爱,感情丰富的女诗人就更不能没有爱。正当她的艺术之树在爱的汁液浇灌下茁壮成长时,上帝无情地斩断了她的爱河。李清照是一懂得爱就被爱所宠,被家所捧的人,现在一下被困在了干涸的河床上,她怎么能不犯愁呢?

失家之后的李清照开始了她后半生的三大磨难。

第一大磨难就是再婚又离婚,遭遇感情生活的痛苦。

赵明诚死后,李清照行无定所,身心憔悴。不久嫁给了一个叫张汝舟的人。对于李清照为什么改嫁,史说不一,但一个人生活的艰辛恐怕是主要原因。这个张汝舟,初一接触也是个彬彬有礼的君子,刚结婚之后张对她照顾得也还不错,但很快就露出原形,原来他是想占有李清照身边尚存的文物。这些东西李视之如命,而且《金石录》也还没有整理成书,当然不能失去。在张看来,你既嫁我,你的身体连同你的一切都归我所有,为我支配,你还会有什么du立的追求?两人先是在文物支配权上闹矛盾,渐渐发现志向情趣大异,真正是同床异梦。张汝舟先是以占有这样一个美妇名词人自豪,后渐因不能俘获她的心,不能支配她的行为而恼羞成怒,最后完全撕下文人的面纱,拳脚相加,大打出手。华帐前,红烛下,李清照看着这个小白脸,真是怒火中烧。曾经沧海难为水,心存高洁不低头。李清照视人格比生命更珍贵,哪里受得这种窝囊气,便决定与他分手。但在封建社会女人要离婚谈何容易。无奈之中,李清照走上一条绝路,鱼死网破,告发张汝舟的欺君之罪。

原来,张汝舟在将李清照娶到手后十分得意,就将自己科举考试作弊过关的事拿来夸耀。这当然是大逆不道。

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

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对项羽不曾卷土重来的惋惜之情。

赞美项羽的气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341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