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去世后,年轻的寡妇如何度过寂寞长夜?

丈夫去世后,年轻的寡妇如何度过寂寞长夜?,第1张

前言

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句话在封建时期成为了压在女子身上的一座大山,提出这这句话的程颐只是表达一下自己的意思,并没有大肆宣扬,这里的"守节"实际上也并不是完全用来约束女性。

然而到了南宋时期,朱熹翻出来这句话用来劝人守节,使其影响进一步扩大了,虽然程朱理学在宋朝并未达到多么高的地位,可是到了元明清时期,因为统治者的需要,却成为了人们日常言行的是非标准。

从此"存天理灭人欲"根深蒂固于人们脑海,对女子的要求也日益严苛,不可否认程朱理学的中国哲学的一次突破,但同时这种思想服务于君权,又过于极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进步。

是人都会有欲望,"无欲则无为矣",在明清时期也有学者对所谓的正统理学提出批判,只是在当时并没有气到什么水花,反而会被扣上"歪门邪道"的帽子。

在这种大环境下,不但社会对女性的道德观念要求高,久而久之,连她们自己都以为丈夫守节为荣,这就造成了宋代之后鲜少有女性在丈夫去世后改嫁,各地也渐渐流传出一些为了丈夫守寡一生或者自杀殉葬的事迹。

这种事情在外人看来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寡妇的忠贞,然而其中的辛酸苦楚并无人为其分担。

贞节牌坊

提到寡妇,就不得不说贞节牌坊,表面上看这是一种对女性的表彰,实际上是另一种压迫女性的方式。

最早的贞洁牌坊只是儿子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建立,后来就成为了一些人家攀比的标志,为了证明家里女足的贞洁逼迫女性守寡。实际上再秦汉唐宋时期,社会风气开放,女性改嫁或者被休后再嫁都不是什么问题,比如蔡文姬、唐婉、李清照,这些女子再嫁并没有出现什么人说三道四,至于李清照后来坐牢,也是因为她告发丈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她提出离婚。

到了清代以后,对于女性守节的观念达到一个极端狭隘的地步,守节寡妇的数量能够直接影响当地官员的政绩,同时朝廷还会给当地一些事迹突出的节妇烈女发放表彰金,造成了寡妇们以贞节牌坊为荣,甚至守节和她们的性命直接挂等的局面。

在《红高粱》中,单家大嫂淑贤就是一个年轻的寡妇,听她这个名字就知道,这个女人必定是端淑贤惠的女子,在丈夫去世后她便守着贞洁牌坊过日子,用数豆子打发时间。可是在面对玉郎的美男计,她在道德礼教和个人欲望之间挣扎,最终后者占了上风,没有克制住自己。

在被人撞破好事后,淑贤缩在一团发抖,她明白自己身败名裂了,未来只有死路一条,在那个年代没有守住贞节牌坊,她没有勇气也没有脸面在活下去。淑贤是小说中的人物,同时也是旧时寡妇们的缩影,她们年纪轻轻就没有了丈夫,但毕竟是个活生生的人,不是机器,她们有感情也有需求,要么恪守妇道,要么死路一条。

数铜钱

因此这些年轻的寡妇门为了活下去就必须克制住欲望,只能让自己白天多干活,累一点,这样就不会东想西想,到了晚上倒头就睡,天天如此,年年如此,一辈子就这么熬过去。在各朝代的史书中都有关于贞洁女子的传略,。

清史稿》的《烈女传》更是多大四卷,高达100万人,要知道在唐代史书中记载的节妇仅有51人,清代的守节的寡妇数量可谓是历史之最,而其中记载的寡妇在丧夫时最大的21岁,最小的才15岁,守寡时间最长的竟有101年!

淑贤数豆子的法子实际上是有历史原型的,据史料记载,其中有一位夫姓姓高的寡妇,在17岁时丈夫去世了,她为丈夫守节79年,独自将儿子拉扯大,后来儿子当了官,孙子也有出息,到了晚年她总算可以停下来好好休息,但是她依然每天干活把自己弄得个奴仆一样累。

家里人以为她劳累一辈子习惯了,但是没有知道这么多年只有这样她才能发泄自己无处安放的精力。

临终前高寡妇叫来二媳妇,从床下取出一个盒子,儿媳打开盒子发现里面都是铜钱,并且这些铜钱摸上去都十分光滑圆润。原来守寡这些年以来,她一旦睡不着就只能靠这些铜钱,把铜钱扔在房间里,然后在一枚枚找出来,如果还不困就再找一遍,直到精疲力尽倒头就睡。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不是她们非要守节,而是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因为所谓的改嫁失节,被沉河、火烧得比比皆是,不得不说这也是封建道德思想下酿出的悲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当然不排除确实有夫妻恩爱的,在丈夫去世后妻子伤心不愿改嫁,但强制要求所有寡妇必须守节,这就是思想压迫和道德绑架,从根本上来讲这种行为是完全不考虑女性的个人感受和价值,将她们当成私有物品,一旦她们生出摆脱这种压迫,提出改嫁,那便是不守妇道,要遭受千夫所指,一人一口唾沫都能将她淹死。

何况女子是否守节也要从实际情况考虑,古代并没有多少适合女子从事的职业,那寡妇靠什么生活呢?一个人也就罢了,要是上有老人下有孩子,再碰上几个"吃绝户"的亲戚,家里穷的叮当响,她们不能抛头露面,又要养活一家人,撑到最后换来的不过就是左邻右舍几句不疼不痒的称赞,不能减轻她任何负担,又有什么意义呢?

大多数寡妇迫于外界压力不得已守节,其中孤苦是外人很难想象的,再一个男子丧妻后可以因为种种原因再娶,女子千难万难都不能再嫁,男性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何苦要求女性自己做到呢?

归根结底还是男尊女卑的思想作祟罢了,当女性冲破这层枷锁,不在意外人的眼光,为自己而活往往幸福的多。前面说的淑贤,和她形成强烈对比的便是九儿,她刚嫁过去丈夫就不行了,不得已只能和公鸡拜堂,九儿当时就闹得人仰马翻,丈夫去后她依然大胆的追逐自己的爱情,有人知冷知热相伴一生,不比一座冰冷的牌坊实在吗?

参考文献《清史稿》

《红高粱》

《程氏遗书》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爱人的离世莫过于人世间最悲伤的事情,但是逝者已矣,活着的人即便孤身一人也要找到快乐的源泉笑着活下去。

少年夫妻老来伴,我看了很多朋友的留言,他们大都相信少年时期的夫妻到了中老年就是彼此相濡以沫的人生伴侣。但是也有人的婚姻在中途被迫散场,失去了携手一生的机会。

人生中,除了父母和手足,最亲的那个人要属你的配偶。从父母家跨进婚姻的门,我们会将毕生所爱源源不断地注入到人生的这段新旅程当中。人的生活习惯都是有惯性的,假若你的爱人突然离世,你的身心能否会因此受到打击而改变呢?

有人会选择外表坚强,内心怀着伤痛,却带着假面具的方式活在人间。而有的人,会选择在失去这份爱后变得内外同样强大起来,宛如涅槃重生。

今天一大早,一位56岁朋友给我的留言戳中了我的泪点,她讲述了自己失去伴侣后的经历。我觉得很有借鉴意义,因此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她说自己的丈夫在5年前因病去世,她和女儿两人相依为命。但是女儿毕竟已经为人妻,陪伴她的时间也不多。她一开始的确感受到房子突然变得空落落的,如同自己的心。

她和多数女性一样,都有一颗柔软脆弱、但同样渴望爱和被爱的心。丈夫去世后,她也经历了从极度不适应、到适应,最后完全走出来的心路历程。这其中得益于她听到的一句话。

她是个运动爱好者,和丈夫曾经喜欢周末没事的时候就去爬山。丈夫去世后的一段时间,她整个人都被低气压笼罩,提不起来一点精神。但是有一天,她突然想去和丈夫共同留下足迹的地方再去看看,于是她又再次踏上了丈夫登山的那条熟悉的小路。

爬山途中,她是单行者,没有陪同的人,显得很落寞。不知是由于精神恍惚、还是没休息好,她突然脚一滑,跌进一个小沟里。任她手脚并用怎样也站不起来,这时候有只坚定有力的手伸向了她,把她拉了出来。

救她的人是位满头白发但是精神矍铄的老者,也许是看到她精神颓废中带着悲伤的表情,老人对她说了一段很温暖的话,让她终身难忘:

“人生就像座爬山的路,总会有跌跤的时候。只要你一直朝前走,你就永远在走上坡路。但是你要是因为跌过跤而转身往回走,你就一定在走下坡路。”

她突然就顿悟了,是啊,丈夫的陪伴也许只是自己人生中的一段而已,为什么要纠结于已经失去的而不向前看呢?

从山上回来后,她仿佛像是变了一个人。老来丧偶的那种自怨自艾、顾影自伶的感觉全部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位自信又有活力的女人。

她重新捡拾起自己的健身爱好,考取了相关证书,在小区里组建了一个老年舞蹈队,经常被邀请参加表演和比赛。平常她也会在网络上教朋友们学习化妆,收入和生活两不耽误。

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一天天变得容光焕发,她坚信自己当初及时从情感的沼泽中抽身而出是对的。

她问我,你知道为何丈夫去世后,我依旧是个不缺爱的女人吗?她接着点破实话:看女人缺不缺爱,就要看她有没有积极向上的能力。

也许古往今来,男人和女人般配的生活在婚姻里,在众人的眼里就是爱情美满。但是难道说单身的人,或者丧偶的人因为没有婚姻就会缺爱吗?未必。

爱的定义是很宽泛的。爱情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并非全部。爱可以来自别人的给予,也可以来自于你的内心。你的内心是充盈的,你就不会缺乏爱的能力,也不会缺少对自己、对他人的爱。

爱自己,用健康的态度去积极思考人生,用“少了你虽然很惋惜,但我的人生没有遗憾”的想法去拥抱生活,也许你就成为了一个不缺爱、能还原爱的那个人。

生命有限,爱却是永恒。你的人生缺不缺爱,你说了算。

没有了老公,你还有父母,也许还有孩子。如果一直很痛苦,建议做心理咨询,做心理疏导,真真正正的和老公做心理上的告别。只有在心理上和老公告别了,你才能开始新生活。你老公一定也希望你自己以后过得快快乐乐的,而不是一直抑郁的状态。以后遇到合适的人可以再婚。

你的心态还没回复过来,虽然嘴巴上不说,但是心底还是充满悲痛。

就像失恋的人老是躲在一旁发呆,他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就是觉得心底空荡荡,你问他想什么他也说不出来。

你心态没有调整好,做什么都容易忘,说明你无时无刻都挂念他,无法自拔。没办法将精神投入你所做的事情上。

一天到晚总是担心以后的事情,其实也可以说是焦虑症。这没有什么,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上大多数人都患有焦虑症,只是自己没有察觉而已。

总结:其实你没有什么问题!失去挚爱后的身心疲惫。如果你想尽快走回复的话,多散散心,让时间冲去伤痛。或者找个对象,抚平你内心的伤痕。

希望你尽早回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36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