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借景抒情,托荷叶赞母的散文诗。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在雨中作者发现荷叶掩盖起莲花,触动了自己,于是产生了联想,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情。这样写荷花,把我比喻成了荷花,而母亲是荷叶,生动形象。是啊,连荷叶都会自觉地保护荷花,何况母亲爱护自己的子女。于是在结尾处写道:“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简单几笔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抒发了自己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 “心中的雨”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
作者借城郊赏桃花之“乐”,寄寓爱花、赏花、护花不易之意。
游桃花记
[明]陈继儒
南城独当阳,城下多栽桃花。花得阳气及水色,太是秾华。居民以细榆软柳编篱缉墙,花间菜畦,绾结相错如绣。
余以花朝后一日,呼陈山人父子,暖酒提小榼,同胡安甫、宋宾之、孟直夫渡河梁,踏至城以东,有桃花蓊然。推户闯入,见一老翁,具鸡黍饷客。余辈冲筵前索酒,请移酒花下。老翁愕视,恭谨如命。余亦不通姓字,便从花板酒杯① ,老饕一番。复攀桃枝,坐花丛中,以藏钩输赢为上下② ,五六人从红雨中作活辘轳,又如孤猿狂鸟,探叶窥果,惟愁枝脆耳。日暮乃散。是日也,老翁以花朝为生辰,余于酒后作歌赠之,谓翁明日请坐卮脯为寿。
十四日,余与希周、直夫、叔意挈酒榼,甫.出关路,途得伯灵、子犹,拉同往,又遇袁长史披鹤氅入城中,长史得我辈看花消息,遂相与返至桃花溪。至则田先生方握锄理草根,见余辈,便更衣冠出肃.客。客方散踞石上,而安甫、宾之、箕仲父子俱挈酒榼佐之。董、徐、何三君从城上窥见,色为动,复踉跄下城,又以酒及鲜笋、蛤蜊佐之。是时,不速而会者凡十八人,田先生之子归骈为十九。榼十一,酒七八壶觞。酒屈兴信.,花醉客醒,方苦瓶罍③ 相耻,忽城头以长绠缒酒一樽送城下,客则文卿、直卿兄弟是也。余辈大喜,赏为韵士。时人各为队,队各为戏。长史、伯灵角智局上。纷纷诸子,饱毒空拳,主人发短耳长,龙钟言笑。时酒沥尚余,乃从花篱外要路客,不问生熟妍丑,以一杯酒浇入口中,以一枝桃花簪入发角:人人得大欢喜吉祥而去。日暮鸟倦,余亦言旋.,皆以月影中抱持,而顾视纱巾缥袖,大都酒花、花瓣而已。
昔陶征君以避秦数语输写心事借桃源为寓言非有真桃源也今桃花近在城齿无一人为花作津梁传之好事者。自余问津后,花下数日间,便尔成蹊。第赏花护花者,舍吾党后,能复几人? 几人摧折如怒风甚雨,至使一片赤霞,阑珊狼藉?则小人于桃花一公案,可谓功罪半之矣。
第一次出现巴山夜雨,是对现实的描绘,对夫妻分离的无奈,表现了孤独寂寞的情感,第二次出现巴山夜雨,是对夫妻团聚的想象,是期待共剪西窗烛之时,夫妻两人谈论起巴山夜雨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对夫妻团聚的一种向往,期待之情
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以及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意思如下:这么多鸟儿突然现身,都急着洗澡叽叽喳喳。
出自杜甫的《春水》。
全诗如下: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
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
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译:三月,桃花已开满,形成花浪。江流也破开了冰,恢复往日流淌的痕迹。浪潮来袭淹没了河岸边的沙子,树的绿色叩响了柴门。接一缕鱼饵用来垂钓,水车也开始运作,浇灌家里的小庭院。这么多鸟儿突然现身,都急着洗澡叽叽喳喳。
扩展资料
赏析:
诗人通过一系列对大自然破冰转春的描写,桃花的开放,江流的复流,潮汐的涌动,树叶的新芽等等一系列细节细致地描绘了一幅冬日复苏的美好图景,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和喜爱。
其中,“碧色动柴门”一句写的最妙,把树复绿的场景写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通过“动”一字的灵动立马把读者拉回诗中冬日复苏树叶悄悄长出新芽伸进门里的画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