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园华府的介绍

新园华府的介绍,第1张

新园华府

占地面积3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达13万平米,其中商业面积逾2万平方米容积率399,共计六栋,层数分18-30层不等。整体建筑采取欧式建筑风格,在建筑外空间形成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格局,强调个性化的情感空间,与景观有机结合充分展现休闲康居等多重功能,园林景观同样如此,在紧扣生态化人性化科技化等主题的主旨下,采用欧式风情园林及游泳池规划彰显人性居住尺度;住宅与商业比例的合理划分,周边天然氧吧的围绕

新园华府位于大亚湾西区响水河工业区南部(比亚迪二期北面)。

项目共6栋18—30层高层建筑,主力户型为70—80平方米的两房和三房单位。

新园华府占地面积:1069582平方米

建筑面积:13084529平方米

总户数:共1251户

公交车线路:316317318138深惠一线。免费人人乐超市福鑫超市天虹百货接送车。 毛坯 6栋18—30层 停车位:721辆(地上251辆,地下470辆)

占地面积:10695平方米

建筑面积:130845平方米

开工时间:2010-03-01

竣工时间:2012-02-29

物业管理附加信息:住宅物业费15元/平方米月;商铺物业费28元/平方米月

开发商:大亚湾卓洲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投资商:大亚湾卓洲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物业管理公司:卓兴物业

物业顾问公司:卓兴物业

建筑单位:中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设计单位:深圳市城建设计有限公司

按揭银行:招商银行

工程进度:封顶(2011-03-24)

户 数:总户数1251户 当期户数1251户

“当我第一次去拜访林徽因时,她刚从英国回来,在交谈中,她说到以后要学建筑,我当时连建筑是什么都还不知道。徽因告诉我,那是合艺术和工程技术为一体的一门学科。因为我喜爱绘画,所以我也选择了建筑这个专业。”

——梁思成《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

在中国的建筑史上,

梁思成、林徽因这对学者伉俪,

对于中国古典建筑美的了解,

也许,无人可比。

在相去不过百年的时光里,

他们留存着的,

是一段端庄而委婉的时代风华。

今天,我们就从梁思成的作品中,

去找寻属于他的风采。

= 使人心颤的手稿 =

建于辽代的宝坻县广济寺

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建筑叫作广济寺,位于河北宝坻县(现属天津)。它建于辽代,是中国已发现的古木建筑中最老的之一。其中的三大士殿为砖木斗拱建筑,内部梁枋结构精巧,似繁实简,极用木之能事。让人不禁感叹那时候的国人智慧。

细节图

若保留至今,那将是近一千年的人类瑰宝。 而如今我们能看到的,只有梁思成复原的手稿,和一座2007年重建的新寺。

广济寺三大士殿平面及断面图

宝坻解放后,广济寺于1947年被县长下令拆除,原因是:把那个“破庙”的木材,拿去修桥,这桥还能为人民服务。 于是,一座极具文物价值的辽代建筑不复存在。 当梁思成于1953年得知这消息时,痛彻心扉:“我也是辽代的一块木头!” 梁思成的一生,就在这种发现古建筑的欣喜,和得知古建筑要被毁的心痛之间来回拉扯。

梁思成的古建筑手绘图还有约七十幅,均出自他在抗日战争期间完成的《图像中国建筑史》, 这是国内第一本较为系统论述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史的专著。 这本书的草稿因为战争一度流失,三十多年后找回来时,梁思成已经去世了。 而这本书中的测绘图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很多建筑就像那广济寺一般遭遇非命。如今,我们只能按图索骥。

建于1008年山西榆次永寿寺雨华宫

永寿寺雨华宫平面及横断面

历史 建筑已于建国初期被拆,据说是为了修铁路

建于1205年的河北正定阳和楼

阳和楼平面及断面图

历史 建筑已于20世纪60年代被拆毁

复建工程正在进行,即将开放

幸好有梁思成的手绘图纸。他的一笔一画,比高清扫描仪都好用。

中国建筑之“柱式”(斗拱、檐柱、柱础)

图中是中国建筑中最重要的“柱式”(斗拱、檐柱、柱础), 这也是梁思成所绘图版中最常被别人复制的一张, 简练流畅的线条,精细的结构分析,还有对应的中英文注释。

宋代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图样要略

它们和电脑一样准确,却比数码更多一份“人情味儿”。 那是一个学者对自己国家文明瑰宝的深深热爱。

= 建筑之事,家国之事 =

中国建筑,完全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东西,孕育于史前时期,发育在汉代,在唐代成熟,到了宋代臻于完美,直到明代开始衰老。 中国传统建筑中,那些佛教庙宇中的翼展屋顶,宫殿宅第中的格子窗棂、庭院里的月门和拱桥,让18世纪的欧洲设计师为之倾倒,甚至创造了一种专门模仿中国装饰的艺术风格,“Chinoiserie”; 反观国内,工匠们历经千百年发展出我们的建筑特征来适应人们的日常生活,从遮风避雨到侍奉神明,可是,建筑却始终受到鄙薄,认为不过是工匠之事。

直到梁思成的出现。

梁思成在清华大学教书

30年代,梁思成和林徽因,加上助手莫宗江,花了九年时间,辗转15省200余县,考察过的建筑物超过两千个;那是什么年代? 战乱频发,交通不便,只能在古庙或者路边小店中投宿,虱子成堆,有些地方还要提防土匪。 克服了这些障碍,他们便拉开皮尺,一点一点丈量着建筑的大小构建。

梁思成坐在斗拱上

有人问,“梁思成手绘建筑图纸算什么水平?”梁思成的建筑图纸的水平,并不在手绘上。 是他们为了测量和拍照,搭起临时脚手架,惊动无数蝙蝠,扬起千年尘埃; 是梁思成拿着相机,攀上梁架拍摄那些重要的细节;是林徽因煞费苦心抄下的寺庙石碑上记载的修庙年代和经过;是梁、林躲避战乱,在四川李庄写下了《中国建筑史》。

正在测绘的林徽因

后来, 林徽因患肺结核而卧床不起,梁思成因脊椎损伤只能靠花瓶支着下巴,当年的金童玉女变成了乡村困病交加的瘦弱夫妻。

如此的付出,为了什么?“其最终目标,是为了编写一部中国建筑史。这一课题,向为学者们所未及,可资利用的文献甚少,只能求诸实例。”梁思成这样说。

是为了栽下这棵树,后来人好乘凉。

= 留下,和曾经失去 =

建筑与人之间,有一种很重要的联系,就是珍惜; 珍惜当下,也珍惜过去未来;珍惜天地,珍惜人和人的相处,珍惜每一个细节的智慧用心和鬼斧神工。

唐代 山西五台山 佛光寺大殿

辽代 河北蓟县 独乐寺观音阁

清代 北平西山碧云寺 金刚宝座塔

辽代 山西大同县 善化寺大雄宝殿

隋朝 河北赵县 安济桥(赵州桥)

宋代 河北正定县 龙兴寺转轮藏殿

清代 四川灌县 安澜桥

无可奈何的,是不论过去还是现在,有些东西我们不曾留住。这些精心测绘的古建筑图纸,让人类共有的记忆和情感长存。 时光荏苒,只有这绵延,能战胜无常的破碎和失去的痛惜。

这座长方形的四合院,即20世纪30年代的北总布胡同24号院,梁思成和林徽因曾于1931-1937年在此居住。白雪皑皑的院落中,透着寂静。院门旁的小木马,也许是在这里出生的梁家小儿子梁从诫小时候最喜爱的玩具。

建筑庭院空间设计与环境心理学的关系

 建筑环境心理学是城市环境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可以进一步扩充为城市环境心理学城市环境心理学是研究城市居民心理和城市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下面跟着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建筑庭院空间设计与环境心理学的关系相关知识,欢迎阅读。

 建筑环境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城市环境与居民心理的关系。城市环境的保护、改善或创造对居民产生的心理效果前者涉及居民对城市环境的认知在城市环境中的行为及对城市环境的评价等。后者涉及居民心理障碍的祛除,心理满意度的获得,城市经济发展的保证以及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弘扬等。

 在建筑环境心理学中处理的一些问题例如高密度居住区里出现日照、通风不足,嗓声增多生活互相干扰室外活动用地过少等现象造成了不良的居住环境又如工厂地区附近的建筑物由于空气、水、土壤会受到污染,轻者影响居民健康,重者导致居住疾病流行同样造成了不良的居住环境类似这样的问题已不局限于建筑环境心理学的范畴,而是进而衍成城市环境心理学的内涵但是进行城市环境设计时,建筑环境心理学的一些理论仍然在很大程度上适用因此可以说建筑环境心理学大大促进了城市环境心理学的发展同时也推进了城市环境设计。

 当熟悉空间的环境心理以后,就可分析人们的生活空间,推断人们的日常生活,了解心理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个人空间与他人空间的交叉空间的开敞感和封闭感等。这样。在进行建筑设计或环境设计之际,就可以恰当地组织空间,慎重地布置建筑物或建筑群,合理地调整它们的面积、高度和距离,充分考虑和处理人和物的静态和动态的关系经过这样处理的设计,不仅具有环境心理的学术依据,而且开阔了设计视野,能从环境心理的龙度设计空间来满足人们的心理方而的要求。

 住宅庭院是居民室外活动最频繁的场所,住宅群庭院的空间设计与人的心理感受密切相关,在设计时应结合环境心理学,综合考虑人对其生理、安全、交往、休闲与自我实现的多方面的需求。所谓环境心理学,就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环境与处于其中的人之闻的相互作用状况的科学,主要是研究人与环境关系的最适化,强调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目标取向和循环本质。生活在环境中的人对“实体环境”刺激能进行储存、了懈、组织与重构,形成喜欢或不喜欢的感觉,进而影响到人的行为,甚至形成“环境压力”。住宅庭院空间作为一种外部空间环境,应具有归属感、领域感、私密性和实用性,进而刨造出人性化、功能化的美的空间。

 我国传统文化的控制作用较强,人的行为常常受到外界因紊的束缚。围合的空间容易产生视觉监督,不利于公共活动开展。稳定的组群内,相互熟悉的居民的视线干扰更让人感到不适。在设计时应减少环境的通透性,将其恢复成自然状态,避免视线监督。如在庭院局部设自然的屏墙或遮挡视线的树木,为喜好安静、舒适的居民提供一块身心愉悦之处,创造安全可靠,具领域感的环境。领域感是人的一种本能行为,它受文化背景的影响。社会群体趋向是在于创造亲密、保护、安全的感觉,形成可防御的空间领域。同时,领域空间给人一种自尊与责任感,促使居民保护自己的生活圈,减少破坏性的行为,创造安全感。人们建造某一建筑空间,都有其特殊的目的:“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传统的庭院是休息、集会、交往、宴会的共享空间,现代住宅庭院空间的设计应注重外部空间的'实用性,使人们乐于停留其中,并能感受到生活的情趣。设计着手之前,应先记录庭院基地令人愉悦的特质,使在规划中不破坏原有的特色,如独特的景致、多样的文化特色和环境尺度等,做到基地设计与周围环境的调和。

 在设计过程中,无论设计师是布置一座假山或是一个植物空间的布局,都存在诸多环境心理因素需要考虑,不仅要考虑它们的空间位置关系,还要考虑与它有关的人的关系,设计师应该通过一系列关系的设计来充分展示物体最吸引人的特征,从而控制人对物体的感知。

 在长期的设计思考过程中设计师会形成这样一个经验,那就是设计与人的联系往往比景物本身更为重要。以一棵树为线索,对人来说,一棵看不见的或者容易被忽略的树就等于不存在。更具体一点的,远处山坡上的一棵开花的观赏树对游人来说也只是某时某地的一个标记,当人们爬上山坡去接近那棵树,并看清楚开花的这棵是一棵合欢树,便开始产生丰富的联想:想去摘一朵花,闻一闻它的花香。

 春天的午后,人们愿意在树下小憩片刻;盛夏的傍晚人们愿意在高大茂盛的树荫下乘凉,在低处树枝上给小孩系一个秋千或是做一次聚餐。于是,这棵树又有了新的内涵,树还是那棵树,但因为人们跟它的联系不同,所感受的就不同,不同人又有不同的感受。这就是环境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在这个作用中,人可以改变环境;反过来,人的行为和经验也被环境所改变。人类需要怎样的生活环境理想的住宅花园、公园绿地、校园景观应该是怎么样的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决定了设计未来的发展方向。

 由居住区道路进入庭院,应使人感到空间的变化,人口起到了提示及限定空间领域的作用,八口不是具象的门,它必须能唤起人们对空间变换的意识。人口一般设于组团道路与它们的交接口处,可在庭院正中,亦可偏离中心,它的位置与庭院的关系,决定着内部交通形式与庭院布置方式。无论内部庭院或者它的围护物是什么样的形式,分隔空间的明确方式是设置一个实际的或暗示的“垂直面”这个垂直面或为矮墙、短柱,或为庭院与外界的高程变化,它将空间彼此区别,分出此“处”和“彼处”。人口的形式可模仿建筑的大门,取人口的本意;亦可借建筑或庭院中的象征符号,采用雕塑方式。起到序幕的作用;或与之对比增加人口的边界感并强调人口作为处所的特征。

 庭院空间根据人的活动性质不同,可以分为运动空间和停滞空间。运动空间可用于行进、散步、晨练或游戏;停滞空间可用于静坐、观赏、读书、等候、交谈等。运动空间希望开阔平坦、无障碍物,空间区分与限定自然,具现代亲和感,可设计成欢乐的自由空间、柔和与流畅的铺装图案、无限制的活动区,以光亮的、自然的形象和温暖的色彩、活泼的场地设施来衬托空间的欢乐景象;静滞空间希望相对封闭,其中可设置桌椅、照明灯具等休闲用品,配浓密的绿化和矮墙,与动区相隔离,静区应为创造安宁的心态提供舒适的设施和有趣的效景,应设计得轻松、悠闲、大小随意。可用熟知的建筑形象,流畅的线条、稳定的结构受力调和的质地与柔和的光线创造悠闲的空间特色。

 庭院绿地是居民在居住区中最常使用的休闲场所,设计时应强调开放性与外向性,以便于居民游览。绿地中的花卉、草木应自由布局,园中小径可设计成流畅的曲线,以引导空间的序列变化。绿地形式应适合人们的生活、行为与心理,体现时代感。利用植物造景时,可使用自然形和几何形进行构图,并配以抽象的图形和大块的色彩,使绿地富于人工装饰美。庭院空间中的运动与休闲区域可通过绿化围台、隔离并联系起来,形成功能性、观赏性兼顾的景观环境。

 在个人化的空间环境中,人需要能够占有和控制一定的空间领域。心理学家认为,领域不仅提供相对的安全感与便于沟通的信息,还表明了占有者的身份与对所占领域的权利象征,所以领域性作为环境空间的属性之一,古已有之,无处不在。园林景观设计应该尊重人的这种个人空间,使人获得稳定感和安全感。如古人在家中围墙的内侧常常种植芭蕉,芭蕉无明显主干,树形舒展柔软,人不易攀爬上去,种在围墙边上,既增加了围墙的厚实感,又可防止小偷爬墙而入;又如私人庭院里常常运用绿色屏障与其他庭院分割,对于家庭成员来说又起到暗示安全感的作用,通过绿色屏障实现了家庭各自区域的空间限制,从而使人获得了相关的领域性。

 绿蓠、树墙等可作为空间的竖向界面,围合空问区域的边缘。界面愈高、愈近、愈密,其限定作用愈强。休息区可设在此边缘以遮挡视线,形成具有封闭感和私密、隐蔽、防卫特征的区域。而在开敞区域,降低绿化限制的高度,令空间连续,可减弱限定性,形成公开、开敞和交往的特征。花架与树冠等可作为空间的水平界面,形成一定的潜在空间意识和安全感。

 运用光影变化的规律,巧妙布置庭院绿化,使得建筑、场地、绿荫呈现出许多层次,可加强幽深感。以明亮的空间来衬托暗的形体,可令人们的感受更富趣味与想象。如浓密的花架被花卉覆盖,花架内部空间深暗,射进几束阳光,能带给人以梦幻之感。白色墙面反光强烈,能使它的围合空间明亮,若在其周围密植绿树,并用石墙环围,则能使光线变得柔和、深沉。

 雕塑小品主要起装饰作用,属观赏性小品。设计时应与整体环境有机结合应控制自我表现的意念,根据空间容量确定体量与尺度,而不应追求重大体裁与高大形体,以便与环境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为创造居住区独特的风格,加强视景的连续性,雕塑小品应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统一的题材。另外雕塑作为庭院景观的点缀,无需华丽、气派,应更多地关注生活气息的渲染。还可运用传统造园手法,在庭院中引入比例协调、体量适宜、小巧而别致的亭、廊等建筑小品,能给人带来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享受。水是大自然中最壮观、最活泼的因素,它的风韵、气势及流动的声音给人以美的享受和遐想,水在空间中的艺术形态可以构成优美的水景景观,衬托出宜人的空间气氛。在庭院中或布置小桥流水或设置一个喷泉、水池,可形成视线或观赏的焦点,能在展示庭院空间层次与序列的同时达到情与景的交融。

 环境在光的作用下产生丰富多变的色彩,色与光结合通过强调或抑制的不同处理,可削弱一些次要的或不美观的部位,创遣出重要部位或视觉中心。色彩是一种语言,在设计中可作为一种信号对不同的设施给予不同的色彩:如对雕塑、喷泉等使用背景灯,对座椅或局部地域使用人工或自然的色彩等,均能使环境更富人情味,克服机械玲漠感。人工光和自然光都能创造一种气氛,给空间增加另一向度,使其简化或丰富。不同的色调给人不同的距离感:高明度的暖色系令人感觉亲近,低明度的冷色系使人感觉后退缩小。相同色调的颜色容易统一,而对比色更容易变化,庭院空间要创造亲切近人的气氛,就应采用明快的暖色,形成色彩清新、丰富和谐、变化有致的空间环境。

 住宅庭院空间设计应创造符合多样统一的美学原则,拥有清心悦目的视觉效果和人性化的空问景观。庭院空间中的各景观造型应相互协调、相互衬托,共同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形成一个有序的空间序列。空间设施的尺度应符合人体工程学,体现设计的人性化:亲切宜人,各要素多样统一,空间形象简洁明快,具时代特色和美感。庭院空间设计应重视人类心理需求的多样性,力图超越形式主题,创造出有个性意义的环境,给人以归属感、领域感和依赖感富有个性的庭院空间环境是通过色彩、装饰和质感作与众不同的处理而形成的,塑造庭院空间的个性有利于加强庭院给人们的视觉吸引与情绪上的感染力。空间的个性在人们情绪上所引起的反应能使人获得深刻的印象与特殊的美感,个性化的设计是通过可见的形状、尺度、色彩和质感来表现的,而深层内涵的性格认同与气氛感受则是通过人的生理、心理体验来表达的,其地方特色可从传统民居中进行探求,分析其院落的形成与比例关系,从而创造出具有文化特色的院落环境。

 环境心理学既是社会科学,又是人类生态学,其目的是要澄“清人对建筑物及其周边环境或空间的感觉、经验、认知,以期制定一种标准,使建筑师的设计不再限于依赖狭隘的机能主义,而能进入一个合乎人性需求的境界”。因此“心理学是一门拓宽机能主义的界限,追求人类的根本问题并证明环境品质的现代学问之一”。我们在庭院空间设计时,应在满足建筑环境心理学要求的前提下,创造良好的景观环境,形成美的、具归属感、领域感、安全、适用、人们乐于停留其间的庭院空间,和住宅群、道路等共同构成良好的人居环境。

 建筑环境心理学是一系列改善环境提高环境质量的学科群中的重要成员之一,是现代建筑设计理论、环境设计理论深入发展的必然产物,由于它的产生与发展,更加充实、丰富、提高了建筑环澎交计的理论为建筑师设计出使人们生活尽可能方便、舒适的美的环境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建筑师对于人们生活的建筑环境进行设计,就是要为人们提供或创造洲个能激发人们的积极态度、产生肯定情感的居住环境。使人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倒舒适、轻松、满意、鼓舞。这就要求建筑师们既要了解人们对环境的心理要求,又要熟悉和掌握为人们提供积极环境的创作技术手段,这正是学习建筑环境心理学的意义之所在。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443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