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诗评应该怎么写??

谁知道诗评应该怎么写??,第1张

诗歌赏析文章一般有两种写法: ⑴综合分析法——通过对全诗的整体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这种体式下,较完整的写法是: A作者简介。 B作品写作背景简介。 C 作品意象分析(诗句的解释或翻译,诗句所表达的情感、思想,诗句表达的意境)。 D作品艺术手法分析(通常结合在作品意象分析之中)。 E作品艺术特点的综合评价(往往带有总结的意味)。 如果不要求很完整,则可不写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两部分。 ⑵主题分析法—就诗歌最突出的方面进行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 采用这种写法时,往往只抓住一个方面,如意境、语言表现力、某一手法的表达思想情感的妙处等等。对于其他方面,则不论及,因而它的篇幅一般较短小。 必须指出的是,无论采用那一种写法,都应该有欣赏者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力戒人云亦云、甚或抄袭。 解答技巧 (一),解题入格 1,诗歌形象:身份+性格 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4,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一),解题入格 5,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赏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一),解题入格 9,体会诗歌情感: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隐居之乐,黑暗官场之苦,离别思念之绪,贬官谪居之恨,时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10,概括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二),答题程式 "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如何确定写了什么内容 (1)注意诗歌的题目 诗歌地题目往往告诉我们诗歌的内容,确定了诗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 如《题李凝幽居》思考:从这个诗题中可以看出什么内容 提示说明诗的内容是描写李凝的僻静居处 (2)仔细推敲关键词句 (3)注意词语的隐含信息 诗歌表达一个比较大的特点是含蓄,往往表面是一个意思,而实际讲的是另一个意思 如"知否 知否 就是是绿肥红瘦" (4)调动知识积累 例:提到王维和岳飞你会想到什么 "怎样写"方面: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眼,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虚实相济,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炼字,起承转合,赋比兴 (二),答题程式 "为何写"方面: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诗歌赏析的一般的步骤是叙析评

 现代诗歌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我整理的现代诗歌的赏析,供参考!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俄国诗人:普希金 。该诗写于1825年,正是诗人流放南俄敖德萨同当地总督发生冲突后,被押送到其父亲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科耶村幽禁期间所作。从1824年8月至1826年9月,这是一段极为孤独寂寞的生活。面对12月党人起义前后剧烈动荡的社会风云,普希金不仅同火热的斗争相隔绝,而且与众多亲密无间的挚友亲朋相分离。幸亏夜晚有终生挚爱的奶妈相陪伴,讲故事为他消愁解闷;白天,到集市上去,与纯朴的农人为友,和他们谈话,听他们唱歌。孤寂之中,除了读书、写作,邻近庄园奥西波娃一家也给诗人愁闷的幽禁生活带来了一片温馨和慰藉。这首诗就是为奥西波娃15岁的女儿姬姬所写的,题写在她的纪念册上。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简评: 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乐观坚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诗人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并告诉人们,生活中充满暗礁、漩涡、险滩和坎坷不平。要对自己的生活有信心,困境中的“温和、平静”是生活的大智慧。无论灾难何时发生,都要学会豁达从容,积极勇敢地面对困难,精神抖擞地直面沮丧,怀着一颗谦卑的心去战胜困难,只有这样,希望才一直都在,才能看到雨后彩虹的绚烂,体会到重重磨难之后的人生幸福。

  《热爱生命》

 作者:汪国真《热爱生命》,是作者早期的作品,更可以说是汪国真的重要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富含励志色彩的抒情体新诗,这首诗的内容里面以四个肯定的回答表达出为何要热爱生命的哲理。诗人的韵律上美妙结合,亦正弥补了当时朦胧诗的最大缺失,使得作品在符合诗歌创作的特点基础上,燃点出诗歌最大的魅力! 诗中充满年轻一代对生活执着真诚的追求,同样激荡着年轻人的心海,在商品经济涤荡的社会中,写下了《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

 是否能够成功 ,

 既然选择了远方 ,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

 能否赢得爱情 ,

 既然钟情于玫瑰 ,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

 我不去想,

 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

 我不去想,

 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

 只要热爱生命 ,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简评: 对于成功,是需要落实的,而在行动的`过程中未免有许多风雨是无可避免的。但是,也许正是因为这些阻碍自己前进的东西才更能丰富你行走的道路。一直向前。一切顺利是不可能的。也是缺乏美感的。因为经历过的人生才是美丽的。要想成功,要想有自己的舞台,要想为自己或长或短的生命增添斑斓的色彩,我们就前进吧,和着风伴着雨。诗人认为只要心中有爱,有着对生命的一种热爱,一切美好的结果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现代诗歌赏析步骤及其范式:

 在做诗歌赏析的时候,第一步需要从整体上对诗歌的内容进行概述:这是一首礼赞教师的诗歌。作者借对教师生活片段的描写,抒发了对教师由衷的赞美之情。

 第二步需要从诗歌赏析的角度——意象和意境、主题思想、语言特色、艺术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表达方式……)、诗歌结构、音韵节奏等,自选两个角度进行细致的解读。如:第一小节中“红烛”“春蚕”“冬梅”等意象,形象的将教师甘于奉献的意境表现了出来,让我们能都从文字上直观的对教师的奉献精神进行感知;第二小节“你是那阳光融化冷漠的冰雪”形象生动的将教师比喻成“阳光”,将教师那发光发热的品德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三小节作者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将“啊!光荣的教师,辛勤的园丁!桃李芬芳是你的欢乐,默默奉献无私的心灵。”反复强调了教师的辛勤和教师默默奉献的伟大精神,使得诗歌的感情达到了高潮。作者对教师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诗歌中“声”“程”押“eng”的韵,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使诗歌在朗读时,表现力更强;从表达方式上来看,诗歌中有描写——“青丝之间添华发”,有抒情“啊!光荣的教师,辛勤的园丁!”不仅让我们对教师在形象上有了具体的感知,更能清楚的了解到作者对教师的赞美之情是深厚的。

 第三步在我们阅读了这首诗后,谈自己的体会和感触是什么?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了教师的伟大形象。“三尺讲台”换来了“桃李的芬芳”是多么的伟大和崇高。光荣的教师将青春年华播撒在校园是多么的让人感动。这种不留名的奉献精神怎么能不让读者感动。

 作者用至纯至美的文字,形象生动的让我们看到了“红烛”“春蚕”般奉献的“园丁”,他们自己“青丝之间添华发”,让我们的课堂“三尺讲台铸师魂”。留给自己的汗水,带给学生的是欢乐,这样伟大的奉献,就是教师。结尾处作者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教师的“辛勤”,赞美了教师的“无私奉献”。读了此诗也让我们也用自己的行动,自己的爱,为老师交上满意的答卷,那时必定能看到他会心的笑容。

①全篇气势浩荡,文气磅礴,情感充沛、激烈,说理严密,词锋犀利,逻辑清晰,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直抵主题,读起来文字沛然,滔滔不绝若江河奔流,磅礴直下。

②文章语言偏口语化,通俗易懂,利于理解,道理上透彻清晰,以小见大,富有深刻意义。在遣词造句上力求简洁概括,读起来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回味无穷。

③文章运用类比推理,反复诘问,层层递进。辩论严谨流畅,文气如江河直下,语言平实浅进,准确精炼。

④文章逻辑严密,条理清晰,道理通透。感情奔放,想象奇特,句式活泼,思想深邃。

⑤文章构思周密,论述详尽缜密,擅于正论反驳,善立善破,善于运用平常所见事例作为论据,运用比喻深入浅出,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⑥文章用词精妙简练,句式整齐,气韵流畅,读起来朗朗上口。文风热情活泼,文字绮丽雄奇,意境深远。

⑦文章朴实无华,却淳厚悠长,开门见山亮出核心观点。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讲透道理,全篇结构严谨,循循善诱,自然得出观点。

——评甘肃子溪现代诗《时光辗过空旷的原野》

文/阿亮的月亮

诗作内容:

子溪的这首诗,碌碡、簸箕这两种常见农家生活用品被作者运用到诗句中,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深冬里,一粒麦子借着一颗磂碡,梦游在前朝往事中,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执着与抗争。

情感转换,随心所欲

写诗是一次艰难又容易的体验,艰难的是不容易写出让自己和读者满意的诗,容易的是,作者埋葬已久的诗句,在某一时刻,终于如脱缰野马地闪现出来,作者的这首诗,前部分情绪平缓,到中间,思维飞扬,令人澎湃:“想起这么多年,我也像一颗碌碡/碾过天空,天空铺满了星星/碾过河流,河流扬起了浪花/碾过一个人的视线/一个人占山为王,骑马,射箭”。在滚动的热烈之后,一切又回归平静,所有的感叹,只不过梦游一般。

意象丰富,视觉独到

磂碡是一块安静的石头;“我”是一粒石头上的麦子;老者似母亲;以及簸箕、河流等等,运用自如。前人多用麦子入诗,但作者并不流俗,麦子在诗中提到两次:第一次是被时光遗落的麦子;第二次是多数农民一生的信仰(麦子)。初读此诗,可能会有一种散乱的感觉,反复揣摩,这正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梦游般的旷野之盛宴。

匠心独运,托物言志

文以载道,诗以发声。一首成功的诗,总会巧妙地表达作者的态度。整首诗象征、比喻、排比等写作手法运用自如,值得肯定。我们在时光中挣扎,或许被繁琐的工作与应酬困住,无法好好地去仰望深邃的星空,无法好好地去观望流水咆哮的江流,无法去发现身边该用心爱的人。冬天已经很深了,你播种的“麦子”在哪里。生活需要思考,而不是随波逐流。

其实我是一个比较懒评诗的人,怕读不出作者诗中的蛛丝马迹,又怕自己匮乏的知识误导别人,但自己又爱诗,遇到一首让自己激动的诗,那是再好不过的事。

《时光碾过空旷的原野》 原文地址

碌碡 又称“碌轴”,中国农业生产用具,是一种用以碾压的畜力农具。总体类似圆柱体,中间略大,两端略小,宜于绕着一个中心旋转。用来轧谷物、碾平场地等。

杜甫《登岳阳楼》:沉郁顿挫的岳阳楼

  

  《岳阳楼记》写的是范仲淹想像自己登上岳阳楼,激发出自己人格理想的最高境界。杜甫的《登岳阳楼》,写的也是登上岳阳楼的感兴。那么他的观感有什么不同于范仲淹的特点呢?

  第一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昔闻,意思大概是久闻大名,今日终于来到。这好像是大白话,没有什么特别的诗意,有点煞风景。这在杜甫的诗中,似乎不是个别现象。杜甫号称“诗圣”,却往往不讲究开头。《春夜喜雨》的开头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望岳》的开头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都是很平淡的文字。律诗一共八句,一般说,每一句都不能轻易放过。但这里却基本上是叙述,没有形容,没有夸张,没有抒情。当然,一开头就激动,杜甫不是不会,可是总不能每一首都一样激动(像《登高》那样:“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以平静的感情,以朴素的文字开头,是不是也自有其魅力呢?杜甫对此好像有点偏爱。又如《春宿左省》: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登兖州城楼》: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浮云连海岳,平野入青徐。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别房太尉墓》: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都很平静,并不是很激动的样子。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诗的体裁,都是五律。而同样是杜甫的律诗,七律就很少这样(如上述《登高》的开头两句)。这可能不是偶然的。五言诗虽然只比七言诗少两个音节,但是其风格要比七言高雅古朴得多。这表现在文字朴素无华,在情感上则内敛,不事张扬,不轻易激动,更不轻易以文采取胜。再看下面的句子: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按理说,登岳阳楼的人,目力所及,是无法窥见吴楚大地全貌的;可是杜甫在这里却夸张地说:吴楚被洞庭分成东南两片,而天地也就在这片水面上日日夜夜地沉浮。一个“浮”,不着痕迹地把苍茫大地变得轻了,也把洞庭湖反衬得极目无垠而且深沉浑厚了。这一句可能是受到曹操的《步出夏门行�6�1观沧海》的影响。曹操的原文是: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不过曹操说得比较朴素,用了两个“若”,是明喻;而杜甫干脆就把假定性从字面上省略了。从修辞上来说,直接用了“坼”和“浮”,是暗喻。这个“浮”字,可能是唐诗人十分欣赏的。王维《汉江临泛》: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这还只是波澜的涌起,造成城市(郡邑)的浮动的感觉。而杜甫却是乾坤、大地和天空日日夜夜地浮动,想像的气魄更为博大。这不仅是湖面的浩淼起伏,而且是精神空间的宏伟和辽阔。在登高的场景中,把自己的情绪放在尽可能宏大的空间中,使感情显得宏大,这是杜甫的拿手好戏。这一联,得到历代诗评家的喝彩:“气压百代,为一方雄浑之绝。”(陈伯海《唐诗汇评》[中],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1270页)但是,杜甫又不完全停留在高亢的音调上,常常是由高而低,由历史到个人: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明明是个人的痛苦,有关亲朋离异的,有关自己健康恶化的,这可能是小痛苦,但是杜甫却把它放在宇宙(乾坤)和时间的运动(日夜浮)之中。这气魄,就宏大而深沉了。当然,这并不完全是技巧问题,而是诗人总是把自己个人的命运、亲朋离散、老病异乡和远在视线之外的战乱(戎马关山)、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这种境界是够宏大的了,但是他随即又转向了他个人的命运,而且为亲朋信息杳然和自己的老病而涕泗横流起来。这不但不显得小家子气,而且以深沉的情绪起伏来调节他的情感节奏。《杜诗说》的作者说这首诗:“前半景如此阔大,五六自叙,如此落寞,诗境阔狭顿异。”这种“阔狭顿异”,也就是情绪的大幅度起伏变幻,事实上也就是杜甫本人在《雕赋》中所说的“沉郁顿挫”。在《登楼》中,则是: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他个人的“伤心”总和“万方多难”的战乱结合在一起,这就使得他的悲痛有了社会的广度。为了强化这社会性的悲痛,他又从“天地”的宏大空间、“古今”的悠远时间两个方面充实其深度。杜甫的气魄,杜甫的深度,就是由这种社会历史感、宏大空间感和悠远的时间感三维一体地构成的。哪怕他并不是写登高,他也不由自主地也以宏大的空间来展开他的感情。例如《秋兴》八首之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借助“兼天”、“接地”的境界,杜甫表现了他个性宏大深沉的艺术格调。换一个人,即使有了登高的机遇,也不一定能表现出宏大深沉的精神力量来。但是,在注意到杜甫精神空间的博大的同时,我们不能忽略《登楼》《秋兴》八首之一和《登岳阳楼》的明显不同。前者比较富于文采,比较富于激情;而《登岳阳楼》的语言则比较朴素,情感比较内敛。“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除了孤舟的“孤”以外,别无形容词。“戎马关山北”,似乎只是叙述。“凭轩涕泗流”,有点实话实说。但是,文字的平实,和内在情感的含量,恰成对照。这种特点,不是偶然的,联系到我们已经学习过的《望岳》(岱宗夫如何),也是五律,因此可以肯定,这是与杜甫所运用的五言律诗这样一种特殊形式有密切关系的。

  在唐五言律诗中,杜甫成就最高。不但和七言律诗相比,就是和五言绝句相比,其五言律诗也以语言朴素,“忠厚缠绵”(《四库全书总目》卷173)见长。杜甫这首诗作,古朴而浑厚,乃唐诗上乘之作。 胡应麟在《诗薮内篇》卷四中说:唐代五律,经过陈子昂、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的“典丽精工”,到王维、孟浩然、储光曦、韦应物的“清空闲远”,又经过高适、岑参,“虽自成趣,终非大手”。除了李白以外,只有杜甫,“气象巍峨,规模宏远,当其神来境诣,错综幻化,不可端倪。千古以还,一人而已”。而且认为,五律之“宏大”者,则以这首为代表(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一],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第4页)。这个评价也许有点绝对化,但从中可以想像杜甫的五言律诗在权威诗评家心目中无可匹敌的地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477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