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旨: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与回答,抒发了诗人在他乡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在巴山的孤寂之感和盼望重逢的强烈愿望。
1、原文赏析
夜雨寄北
作者: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译文
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
巴蜀地区秋夜里下着大雨,池塘里涨满了水。
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 在西窗下同你一起剪烛夜谈;
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
3、注释
①选自《李义山集》。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现在河南沁阳)人。唐代诗人。这首诗是寄给妻子(或友人)的。当时诗人在巴蜀,妻子(或友人)在长安,所以说“寄北”。在下雨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在外乘凉不由地想念家中的妻子(或友人)和与妻子(或友人)共同修剪烛芯的情形。
②巴山:泛指巴蜀之地。
③却:还,再。
何当:何时能够。
池:水池。
期:期限。
原文 乐游原(乐游园)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注释
① 乐游原:在长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长安城内地势最高地。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苑、乐游原。登上它可望长安城。 乐游原在秦代属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于西汉初年。《汉书·宣帝纪》载,“神爵三年,起乐游苑”。也就是说,乐游原本名“乐游苑”,汉宣帝第一个皇后许氏产后死去葬于此,因“苑”与“原”谐音,乐游苑即被传为“乐游原”。对此《关中记》有记载:“宣帝许后葬长安县乐游里,立庙于曲江池北,曰乐游庙,因苑(《长安志》误作葬字)为名。”
据葛洪《西京杂记》载,“乐游原自生玫瑰树,树下多苜蓿”,又“风在其间,长肃萧然,日照其花,有光彩”,故名苜蓿为“怀风”,时人也谓之“光风”或称“连枝草”。可见,玫瑰和苜蓿都是乐游原上有特色的花卉和植物。直至中晚唐之交,乐游原仍然是京城人游玩的好去处。同时因为地理位置高便于览胜,文人墨客也经常来此做诗抒怀。唐代诗人们在乐游原留下了近百首珠玑绝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诗人李商隐便是其中之一。
李商隐二十五岁时由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陶推举得中进士,不久令狐楚死,他得到王茂之的器重,王将女儿嫁给了他。因为王茂之是李党的重要人物,李商隐从此陷入牛李党争不能自拔,在官场之中异常失意,著名诗篇《乐游原》正是他心境郁闷的真实写照。
② 不适:不悦, 不快。
这首诗是作者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和表现自己的感受。诗人李商隐透过当时唐帝国的暂繁荣,预见到社会的严重危机。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句诗也表示:人到晚年,过往的良辰美景早已远去,不禁叹息光阴易逝,青春不再。这是迟暮者 对美好人生的眷念,也是作者有感于生命的伟大与不可超越,而借此抒发一下内心的无奈感受。
这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
语译:
今天到了傍晚时,我心中有些不惬意,于是就坐上马车,到古时的乐游原上游玩。这时望见将要落山的太阳,真是十分好看,可惜已近黄昏,不多时就要消灭了。
玉溪诗人,另有一首七言绝句,写道是:“万树鸣蝉隔断虹,乐游原上有西风,羲和自趁虞泉〔渊〕宿,不放斜阳更向东!”那也是登上古原,触景萦怀,抒写情志之作。看来,乐游原是他素所深喜、不时来赏之地。这一天的傍晚,不知由于何故,玉溪意绪不佳,难以排遣,他就又决意游观消散,命驾驱车,前往乐游原而去。
乐游原之名,我们并不陌生,原因之一是有一篇千古绝唱《忆秦娥》深深印在我们的“诗的摄相”宝库中,那就是:“……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玉溪恰恰也说是“乐游原上有西风”。何其若笙磬之同音也!那乐游原,创建于汉宣帝时,本是一处庙苑,—应称“乐游苑”才是,只因地势轩敞,人们遂以“原”呼之了。此苑地处长安的东南方,一登古原,全城在览。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如若罗列,那真是如同陆士衡所说“若中原之有菽”了吧。至于玉溪,又何莫不然。可是,这次他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知此前提,则可知“夕阳”两句乃是他出游而得到的满足,至少是一种慰藉—这就和历来的纵目感怀之作是有所不同的了。所以他接着说的是:你看,这无边无际、灿烂辉煌、把大地照耀得如同黄金世界的斜阳,才是真的伟大的美,而这种美,是以将近黄昏这一时刻尤为令人惊叹和陶醉!
我想不出哪一首诗也有此境界。或者,东坡的“闲庭曲槛皆拘窘,一看郊原浩荡春!”庶乎有神似之处吧?
可惜,玉溪此诗却久被前人误解,他们把“只是”解成了后世的“只不过”、“但是”之义,以为玉溪是感伤哀叹,好景无多,是一种“没落消极的心境的反映”,云云。殊不知,古代“只是”,原无此义,它本来写作“祗是”,意即“止是”、“仅是”,因而乃有“就是”、“正是”之意了。别家之例,且置不举,单是玉溪自己,就有好例,他在《锦瑟》篇中写道:“此情可待(义即何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其意正谓:就是(正是)在那当时之下,已然是怅惘难名了。有将这个“只是当时”解为“即使是在当时”的,此乃成为假设语词了,而“只是”是从无此义的,恐难相混。
细味“万树鸣蝉隔断虹”,既有断虹见于碧树鸣蝉之外,则当是雨霁新晴的景色。玉溪固曾有言曰:“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大约此二语乃玉溪一生心境之写照,故屡于登高怀远之际,情见乎词。那另一次在乐游原上感而赋诗,指羲和日御而表达了感逝波,惜景光,绿鬓不居,朱颜难再之情—这正是诗人的一腔热爱生活、执着人间、坚持理想而心光不灭的一种深情苦志。若将这种情怀意绪,只简单地理解为是他一味嗟老伤穷、残光末路的作品,未知其果能获玉溪之诗心句意乎。毫厘易失,而赏析难公,事所常有,焉敢固必。愿共探讨,以期近是。 [编辑本段]思想感情 李商隐所处的时代是国运将尽的晚唐,尽管他有抱负,但是无法施展,很不得志。这首诗就反映了他的伤感情绪。 [编辑本段]古诗赏析 前两句“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是说:傍晚时分我心情悒郁,驾着车登上古老的郊原。“向晚”指天色快黑了,“不适”指不悦。诗人心情忧郁,为了解闷,就驾着车子外出眺望风景。“古原”就是乐游原,在长安城南,地势较高,是唐代的游览胜地。这两句,点明登古原的时间和原因。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说:夕阳下的景色无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黄昏。“无限好”是对夕阳下的景象热烈赞美。然而“只是”二字,笔锋一转,转到深深的哀伤之中。这是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深长的慨叹。这两句近于格言式的慨叹涵义是十分深的,它不仅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发,也是对自己,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其中也富有爱惜光阴的积极意义。
这首诗是作者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和表现自己的感受。诗人李商隐透过当时唐帝国的暂繁荣,预见到社会的严重危机。而“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两句诗也表示:人到晚年,过往的良辰美景早已远去,不禁叹息光阴易逝,青春不再。这是迟暮者 对美好人生的眷念,也是作者有感于生命的伟大与不可超越,而借此抒发一下内心的无奈感受。 [编辑本段]乐游原简介 乐游原,是位于西安市南郊大雁塔东北部、曲江池北面的黄土台塬。塬面长约4公里,宽200-350米,高出两侧平地10-20米,最高处海拔467米。
乐游原实际上是由于河流侵蚀而残留在渭河三级阶地上的梁状高地。乐游原的南面有大雁塔、曲江池,上有青龙寺遗址,遗址内还建有空海纪念碑、纪念堂,种植着多株名贵樱花,是人们春游踏青的好去处。
乐游原得名于汉代。早在2000多年以前的秦汉时代,曲江池一带就以风景秀丽而负有盛名。汉宣帝时,这里被称为乐游苑。一次,汉宣帝偕许皇后出游至此,迷恋于绚丽的风光,以至于“乐不思归”。后来在此处建有乐游庙,乐游原就以庙得名。
================================================================================================
乐游原是唐长安城的最高点,地势高平轩敞,为登高览胜最佳景地。
唐太平公主在此添造亭阁,营造了当时最大的私宅园林——太平公主庄
园。韩愈《游太平公主庄》诗云:公主当年欲占春,故将台榭押城堙,
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属人。”仅在乐游原上的一处园林,因太
平公主谋反被没收后,就分赐给了宁、申、歧、薛四王,足以想见当时
乐游原规模之大。后来四王又大加兴造,遂成为以冈原为特点的自然风
景游览胜地。乐游原地势高耸,登原远眺,四望宽敞,京城之内,俯视
如掌。同时,它与南面的曲江芙蓉园和西南的大雁塔相距不远,眺望如
在近前,景色+分宜人。因此,都人来此游赏者绍驿不绝。尤其是“每
三月上已、九月重阳,仕女游戏,就此拔楔登高·幄幕云布,车马填塞。”
杜甫形容乐游原是:“乐游古园翠森森,烟绵碧草萋萋长”;唐彦
谦称赞乐游原:“杏艳桃娇夺晚霞,乐游无庙有年华”;李频描述了春
天乐游原的景色:“无那杨花起愁思,漫天飘落雪纷纷”。而“爽气朝
来万里清,凭高一望九秋轻”、“万树鸣蝉隔断虹,乐游原上有西风”,
则描述的是乐游原秋天迷人的景色。
================================================================================================
玉溪诗人,另有一首七言绝句,写道是:“万树鸣蝉隔断虹,乐游原上有西风,羲和自趁虞泉〔渊〕宿,不放斜阳更向东!”那也是登上古原,触景萦怀,抒写情志之作。看来,乐游原是他素所深喜、不时来赏之地。这一天的傍晚,不知由于何故,玉溪意绪不佳,难以排遣,他就又决意游观消散,命驾驱车,前往乐游原而去。
乐游原之名,我们并不陌生,原因之一是有一篇千古绝唱《忆秦娥》深深印在我们的“诗的摄相”宝库中,那就是:“……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玉溪恰恰也说是“乐游原上有西风”。何其若笙磬之同音也!那乐游原,创建于汉宣帝时,本是一处庙苑,—应称“乐游苑”才是,只因地势轩敞,人们遂以“原”呼之了。此苑地处长安的东南方,一登古原,全城在览。
自古诗人词客,善感多思,而每当登高望远,送目临风,更易引动无穷的思绪:家国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错综交织,所怅万千,殆难名状。陈子昂一经登上幽州古台,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叹,恐怕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了。如若罗列,那真是如同陆士衡所说“若中原之有菽”了吧。至于玉溪,又何莫不然。可是,这次他驱车登古原,却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的“向晚意不适”的情怀。知此前提,则可知“夕阳”两句乃是他出游而得到的满足,至少是一种慰藉—这就和历来的纵目感怀之作是有所不同的了。所以他接着说的是:你看,这无边无际、灿烂辉煌、把大地照耀得如同黄金世界的斜阳,才是真的伟大的美,而这种美,是以将近黄昏这一时刻尤为令人惊叹和陶醉!
我想不出哪一首诗也有此境界。或者,东坡的“闲庭曲槛皆拘窘,一看郊原浩荡春!”庶乎有神似之处吧?
可惜,玉溪此诗却久被前人误解,他们把“只是”解成了后世的“只不过”、“但是”之义,以为玉溪是感伤哀叹,好景无多,是一种“没落消极的心境的反映”,云云。殊不知,古代“只是”,原无此义,它本来写作“祗是”,意即“止是”、“仅是”,因而乃有“就是”、“正是”之意了。别家之例,且置不举,单是玉溪自己,就有好例,他在《锦瑟》篇中写道:“此情可待(义即何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其意正谓:就是(正是)在那当时之下,已然是怅惘难名了。有将这个“只是当时”解为“即使是在当时”的,此乃成为假设语词了,而“只是”是从无此义的,恐难相混。
细味“万树鸣蝉隔断虹”,既有断虹见于碧树鸣蝉之外,则当是雨霁新晴的景色。玉溪固曾有言曰:“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大约此二语乃玉溪一生心境之写照,故屡于登高怀远之际,情见乎词。那另一次在乐游原上感而赋诗,指羲和日御而表达了感逝波,惜景光,绿鬓不居,朱颜难再之情—这正是诗人的一腔热爱生活、执着人间、坚持理想而心光不灭的一种深情苦志。若将这种情怀意绪,只简单地理解为是他一味嗟老伤穷、残光末路的作品,未知其果能获玉溪之诗心句意乎。毫厘易失,而赏析难公,事所常有,焉敢固必。愿共探讨,以期近是。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溪生(不同版本又有做“溪”的)、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有七律圣手之称。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河南荥阳市)。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16,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4。其诗构思新奇,风格农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荥阳。
1、(1) 云霄飞车杀人事件
54、(56) 电玩公司杀人事件
118、(124~125)浪花连续杀人事件
128、(135)黑衣组织十亿元抢劫事件、(部分情节为动画原创)
129、(136~139)来自黑衣组织的女子 大学教授杀人事件
176、(190)与黑衣组织的再会、(灰原篇)
177、(191)与黑衣组织的再会、(柯南篇)
178、(192)与黑衣组织的再会、(解决篇)
230、(249)神秘的乘客、(前篇)
231、(250)神秘的乘客、(后篇)
271、(293)急忙掩饰的忽略、(前篇)
272、(294)急忙掩饰的忽略、(后篇)
286、(308)工藤新一纽约事件、(事件篇)
288、(310)工藤新一纽约事件、(解决篇)
289、(311)光彦森林迷失记、(前篇)
290、(312)光彦森林迷失记、(后篇)
307、(332)遗留的无声证言、(前篇)
308、(333)遗留的无声证言、(后篇)
309、(334)与黑衣组织的接触、(交涉篇)
310、(335)与黑衣组织的接触、(追迹篇)
311、(336)与黑衣组织的接触、(决死篇)
338、(363)四辆保时捷、(前篇)
339、(364)四辆保时捷、(后篇)
340、(365)厕所里隐藏的秘密、(前篇)
341、(366)厕所里隐藏的秘密、(后篇)
345、(371~375)与黑衣组织的直面对决 满月之夜的双重谜案
425、(459~463)黑暗冲击!黑衣组织的魔爪伸来的瞬间
462、(502)黑衣组织的影子 年幼的目击者
463、(503)黑衣组织的影子 奇妙的照明
464、(504)黑衣组织的影子 谜样的高额报酬
465、(505)黑衣组织的影子 珍珠的流星
484、(527)黑色照片的去向、(前篇)
485、(528)黑色照片的去向、(后篇)
491、(538)红与黑的碰撞 开端
492、(539)红与黑的碰撞 血缘
493、(540)红与黑的碰撞 绝叫
494、(541)红与黑的碰撞 冥土
495、(542)红与黑的碰撞 昏睡
496、(543)红与黑的碰撞 侵入
497、(544)红与黑的碰撞 觉醒
498、(545)红与黑的碰撞 搅乱
499、(546)红与黑的碰撞 伪装
500、(547)红与黑的碰撞 遗言
501、(548)红与黑的碰撞 嫌疑
502、(549)红与黑的碰撞 洁白
503、(550)红与黑的碰撞 决死
504、(551)红与黑的碰撞 殉职
563、(614)侦探团VS强盗团、(骚动)
564、(615)侦探团VS强盗团、(沉默)
578、(629)召唤危机的红色前兆
579、(630)黑与13的暗示
580、(631)逼近的黑色时刻
581、(632)红色的摇摆目标
667、(719)婚礼前夜、(前篇)
668、(720)婚礼前夜、(后篇)
671、(723)侦探们的夜想曲、(案件)
672、(724)侦探们的夜想曲、(绑架)
673、(725)侦探们的夜想曲、(推理)
674、(726)侦探们的夜想曲、(波本)
681、(733)以性命为赌注的恋爱转播、(转播开始)
683、(735)以性命为赌注的恋爱转播、(现场突入)
699、(751)逼近灰原秘密的黑影、(前篇)
700、(752)逼近灰原秘密的黑影、(后篇)
701、(753)漆黑的特快列车、(发车)
702、(754)漆黑的特快列车、(隧道)
703、(755)漆黑的特快列车、(交叉)
704、(756)漆黑的特快列车、(终点)
705、(757)密室中的柯南
706、(758)解谜的波本
722、(774)香甜冰凉的快递、(前篇)
723、(775)香甜冰凉的快递、(后篇)
734、(786~787)茱蒂的追忆与赏花的陷阱
739、(792)小五郎在酒吧里、(后篇)
740、(793)小兰也倒在浴室里了、(前篇)
770、(823)气氛僵硬的茶会、(前篇)
771、(824)气氛僵硬的茶会、(后篇)
779、(832)绯色的序章
780、(833)绯色的追寻
781、(834)绯色的交错
782、(835)绯色的回归
783、(836)绯色的真相
813、(868) 悄悄靠近安室的黑影
836、(891) 关系不好的女子乐队、(前篇)
837、(892) 关系不好的女子乐队、(后篇)
扩展资料:
名侦探柯南
高中生侦探工藤新一和青梅竹马的同学毛利兰一同去游乐园玩的时候,目击了黑衣男子的可疑交易现场。只顾偷看交易的工藤新一,却忽略了从背后接近的另一名同伙。他被那名男子灌下了毒药,当他醒来时,身体居然缩小了!
如果让那些家伙知道工藤新一还活着的话,不仅性命难保,还会危及身边的人。在阿笠博士的建议下他决定隐瞒身份,在被小兰问及名字时,化名江户川柯南,为了搜集那些家伙的情报,寄住在父亲以侦探为业的小兰家中。
谜团重重的黑衣组织……他所了解的,就只有他们是以酒的名称作为代号的。为了揭露那些家伙的真面目,小小侦探江户川柯南的活跃开始了。
译文:
分开鸾扇走进了帐篷,搭长桥的喜鹊们已经完工。
怎样能将世上的死别,去换得每年才一次的相逢?
思想感情:
全诗想象丰富,从天上想到地下,从牛郎织女想到自己的爱情生活,语言精美,感情深厚,借景抒怀,诗意在诗人的想象中奔驰,充分表现了诗人悼念亡妻的悲痛心情。
出自:唐代李商隐的《七夕》。
全文:
《七夕》
唐代:李商隐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七月七日,牛郎、织女相会,这个传说中优美的爱情故事,令历代诗人吟咏不已,令感情孤寂的人心醉神驰。
约大中七年(853年)农历七月七日的夜晚,诗人仰望天空,遥想牛女相聚的情景,不由想起了自己的爱妻早亡,于是创作了此诗来追悼亡妻。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
-七夕
《夜雨寄北》表达了诗人的离别之苦和思念之情。《夜雨寄北》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巴蜀时,因思念远在长安的妻子而作,因为长安在巴蜀的北方,所以诗题叫作“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原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翻译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同你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
《夜雨寄北》赏析《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或友人)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是诗人给对方的复信。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思念。
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语言朴实,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
与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词表现出来的的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的风格不同,这首诗却质朴、自然,同样也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这首诗构思新巧,跌宕有致,言浅意深,语短情长,具有含蓄的力量。
李商隐简介李商隐(约公元813年--公元858年),字义山,号玉溪(溪)生,又号樊南生,汉族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唐代诗人,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清乾隆五十四年《怀庆府志》记载,李商隐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以上就是我整理的《夜雨寄北》表达的情感,感谢阅读。
这道题我会!这句话的意思是:上天如果有情感的话,上天也会因为悲伤而变得衰老。
这句话出自于哪里呢?——唐代·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完整的原文是这样的: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我给大家把翻译也放出来了,便于大家理解:
茂陵里埋葬的刘郎,好似深秋落叶倏然离去,夜里曾听到他的神马嘶鸣,天亮却杳无踪迹。
画栏内的桂树依旧花繁叶茂,散发着阵阵幽香,长安城的三十六宫,如今却已是苔藓满布。
魏国官员驱车载运铜人,直向千里外的异地,刚刚走出长安东门,寒风直射铜人的眼珠里。
只有那朝夕相处的汉月,伴随铜人走出官邸,回想起往日的君主,眼中凝结的泪水如铅水般沉重冰凉。
只有枯衰的兰草在通向咸阳的古道送别,面对如此兴亡盛衰的变化,上天如果有情感的话,上天也会因为悲伤而变得衰老。
独出长安的承露盘,在荒凉的月色下孤独影渺。眼看着长安渐渐远去,渭水波声也越来越小。
这里有一些我觉得比较重要的词汇,单独解释给大家看:
魏明帝:名曹叡,曹操之孙。青龙元年:旧本又作九年,然魏青龙无九年,显误。元年亦与史不符,据《三国志·魏书·明帝纪》,公元237年(魏青龙五年)旧历三月改元为景初元年,徙长安铜人承露盘即在这一年。
宫官:指宦官。牵车:一作“舝车”。舝,同“辖”,车轴头。这里是驾驶的意思。捧露盘仙人:王琦注引《三辅黄图》:“神明台,武帝造,上有承露盘,有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云表之露,以露和玉屑服之,以求仙道。”
潸然泪下:《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裴注引《汉晋春秋》:“帝徙盘,盘拆,声闻数十里,金狄(铜人)或泣,因留于霸城。”
唐诸王孙:李贺是唐宗室之后,故称“唐诸王孙”。
茂陵: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在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刘郎:指汉武帝。秋风客:犹言悲秋之人。汉武帝曾作《秋风辞》,有句云:“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夜闻”句:传说汉武帝的魂魄出入汉宫,有人曾在夜中听到他坐骑的嘶鸣。
桂树悬秋香:八月景象。秋香:指桂花的芳香。
三十六宫:张衡《西京赋》:“离宫别馆三十六所。”土花:苔藓。
舝:一作“牵”。千里:言长安汉宫到洛阳魏宫路途之远。
东关:车出长安东门,故云东关。酸风:令人心酸落泪之风。
将:与,伴随。汉月:汉朝时的明月。
君:指汉家君主,特指汉武帝刘彻。铅水:比喻铜人所落的眼泪,含有心情沉重的意思。
衰兰送客:秋兰已老,故称衰兰。客指铜人。咸阳:秦都城名,汉改为渭城县,离长安不远。咸阳道:此指长安城外的道路。
“天若”句:意谓面对如此兴亡盛衰的变化,天若有情,也会因常常伤感而衰老。
独出:一说应作“独去”。
渭城:秦都咸阳,汉改为渭城县,此代指长安。波声:指渭水的波涛声。渭城在渭水北岸。
如果只看文章的话可能比较难以理解其中的意思,那么我们就得结合文章当时的创作背景来解读:
据朱自清《李贺年谱》推测,这首诗大约是公元813年(唐元和八年),李贺因病辞去奉礼郎职务,由京赴洛,途中所作。其时,诗人“百感交并,故作非非想,寄其悲于金铜仙人耳”。
既然说到这了,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评析一下这篇文章:
《金铜仙人辞汉歌》诗中的金铜仙人临去时“潸然泪下”表达的主要是亡国之恸。此诗所抒发的是一种交织着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的凝重感情。
诗共十二句,大体可分成三个部分。前四句慨叹韶华易逝,人生难久。汉武帝当日炼丹求仙,梦想长生不老。结果,还是像秋风中的落叶一般,倏然离去,留下的不过是茂陵荒冢而已。尽管他在世时威风无比,称得上是一代天骄,可是,“夜闻马嘶晓无迹”,在无穷无尽的历史长河里,他不过是偶然一现的泡影而已。诗中直呼汉武帝为“刘郎”,表现了李贺傲兀不羁的性格和不受封建等级观念束缚的可贵精神。
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
首四句是第一个层次,借金铜仙人的“观感”慨叹韶华易逝,人生短暂。世事无常。诗中直呼汉武帝为“刘郎”为“客”,表现了李贺不羁的性格和不受封建等级观念束缚的精神。
中四句为第二个层次,用拟人化手法写金铜仙人初离汉宫的酸苦惨凄情态,亡国之痛和移徙之悲跃然纸上。特别是“酸”、“射”两字,把主观的情和客观的物完全揉和在一起,含义极为丰富。
末四句为第三个层次,写出城后途中的情景。“衰兰”一语,写形兼写情,而以写情为主(因愁苦而“衰”);“天若”一语,设想奇伟,意境辽远,感情深沉,司马光称为“奇绝无双”;末联进一步描述了金铜仙人恨别伤离,不忍离去,而又不能不离去的情怀,感人至深。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茂陵:长安附近汉武帝刘彻的陵墓。秋风客:汉武帝曾作《秋风辞》,以此称他。开头两句是说,有人夜间听见茂陵中刘郎的魂魄巡游汉宫,仗马嘶鸣;可是天亮时这一切都消失了,什么迹象也见不到。
首二句想象汉武帝的阴魂预知铜仙人将被搬走,头天晚上显示灵异的情形。诗中直呼汉武帝为“刘郎”,表现了李贺傲兀不羁的性格和不受封建等级观念束缚的可贵精神。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三十六宫:汉代长安有离宫别馆三十六所。土花:指青苔。这两句写汉代遗宫的荒芜。是说,宫廷画栏前的桂树空飘着秋香,苑中青苔满地,人迹稀少。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东关:长安东门,这里指明所去的方向。酸风:悲风。眸子:眼中瞳人。这两句说,魏国的宫官把金铜仙人装车送往遥远的魏都洛阳,出长安东门时,悲风迎面扑来,刺着金铜仙人的双眼。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君:指汉主。这两句是说,金铜仙人离开汉宫时,只有天上的明月陪伴着它;因怀念武帝,泪如铅水洒落。
“清泪如铅水”照应上文“酸风射眸子”,把金铜仙人拟人化,想象它因为离情而落泪,同时增添了铜人落泪传说的戏剧色彩。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客:指铜人。咸阳:离长安不远。它附近有渭水,汉代改称渭城。这两句说,金铜仙人从长安东去,唯有道旁枯败的兰草为它送行;天公如有感情,也将因这兴亡盛衰的变化而伤感衰老。
这两句和末两句,是记写从长安至洛阳途中的情形,情景凄凉。“天若有情天亦老”是李贺的名句,妙在反衬,以无情的天公也会伤情变老,反衬出有情的人心中将会泛起多大的波澜。这是作者对兴亡变化的感叹,也反映出它离京去国时的悲愤。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是说金铜仙人带着铜盘,独自离开汉宫后,在月下荒凉之地行进;过了咸阳,越走越远,渭水的波声也逐渐听不到了。
这都是诗人的想象之词。一个“独”字,照应了上文的“画栏桂树”、“三十六宫”以及“汉月”、“宫门”,点出金铜仙人不忍离别又只得离别汉宫的情状,也见出诗人辞官离开长安时的孤寂心境。
这首诗是李贺的代表作品之一。它设想奇创,而又深沉感人;形象鲜明而又变幻多姿。怨愤之情溢于言外,却并无怒目圆睁、气峻难平的表现。遣词造句奇峭而又妥帖,刚柔相济,恨爱互生,参差错落而又整饬绵密。这确是一首既有独特风格,而又诸美同臻的诗作,在李贺的集子里,也找不出几首类似的作品来。
最后,关于作者李贺,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这里呢我就简单再介绍一下吧:
李贺(约公元790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长吉体”诗歌的开创者,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送母回乡》这首诗抒发了李商隐对逝母的怀念和懊悔。原诗如下: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
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译文
将车子停下来,茫然的回顾周边,感觉自己就像楚囚一般困顿窘迫。忧愁伤感从中蓦然升起,悲伤的眼泪如鲠在喉。慈母刚刚得了重病,我就想要送她去拜访名医。可是就在当车子急迫接送时,苍天就无情地带走了我的慈母!母亲对自己养育之恩都无法报答,人生在世还能追求其他的东西吗?
扩展资料
武宗会昌二年(842年),李商隐重入秘书省不到一年,母亲去世,遵循惯例,李商隐必须离职回家守孝三年。母亲的去世,仕途的坎坷让给了李商隐很大的打击。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