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的赏析

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的赏析,第1张

这是晚唐诗人杜牧抚景感事的七绝名篇《泊秦淮》的首联。诗人一开篇便渲染月夜泊舟的环境、气氛。首句用了重言错综法,叠用两个“笼”字,极为传神。它们把“烟”、“寒水”、“月”、“沙”四个意象和谐地溶合在一起,使人对秦淮河上的月色烟光有一种朦胧、迷茫、冷寂的感觉,在幽静中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这种朦胧的色调,表面上似乎与酒家歌舞喧闹的气氛很不协调,但它却最本质地烘托了这喧哗热闹背后的空幻、悲凉和冷漠。它既能传达出晚唐暗淡、没落的时代气息,又似乎隐约闪动着六朝绮靡生活的影子。从全篇说,这首绝句是散体单行,即截取七律的首尾两联写成。首句用了重言错综句法,造成句中对仗,诗的音律节奏便显得丰富而不单调,严整而又流动。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花。

此诗杜牧夜泊秦淮河有感而作。秦淮河在江苏省西南部,经南京市区西北流入长江。

第一句“烟笼寒水”与“月笼沙”互文,即烟月笼罩着寒水,烟月笼罩着沙洲。又由于“烟笼寒水”与“月笼沙”形成句中自对,二者又都是“主语+动词+宾语”的完全句,在意象上重复出现,就写出了一派迷离恍惚的江上景色。诗人就是在这样一种景色关情的夜间,乘船来到秦淮河,停泊在靠近酒家的地方。这“近酒家”三字,为诗人抒发感情启动了闸门。金陵(今南京)属六朝都城,商业素称发达。秦淮河原是游人如云、王孙公子们寻欢作乐的地方。诗人至此或许是为了沽酒以消忧解闷吧!结果竟大大触动了他的情怀。第三、四句,诗人兴起无限的感慨,表达了他深切的悲痛之情。“商女”,是侍候他人的歌女,“ 花”,即《玉树 花》。据《旧唐书·音乐志》记载: “陈将亡也,为《玉树 花》;齐将亡也,而为《伴侣曲》。行路闻之,莫不悲泣,所谓亡国之音也。”商女唱亡国之音,是因为不知亡国之恨,然而指使歌女歌唱的又是一些什么人呢他们难道也不懂得这是亡国之音吗毫无疑问,这些人多是皇孙贵族、官僚豪绅,他们也如陈后主一样,不以国事为怀,只知寻欢作乐,喜欢听这些靡靡之音。诗人凭着他清醒的头脑和惊人的洞察力,预感到晚唐政权正在走向灭亡,因而对国事深怀忧虑。回头再看“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它似乎也不是单纯的景物描写,而是包含着诗人对当时政治气候和社会状况的感触和认识,属于比兴的范畴。

《 花》,陈后主之所作也。主与幸臣各制歌词,极于轻荡。男女倡和,其音甚哀,故杜牧之诗云……。《阿滥堆》,唐明皇之所作也……二君骄*侈靡,耽嗜歌曲,以至于亡乱。世代虽异,声音犹存,故诗人怀古,皆有“犹唱”、“犹吹”之句。呜呼,声音之入人深矣。(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五)

烟笼寒水,水色碧,故云烟笼;月笼沙,沙色白,故云月笼。下字极斟酌。夜泊秦淮,而与酒家相近,酒家临河故也。商女,是以唱曲作生涯者,而《 花》曲,唱而已矣。那知陈后主以此亡国,有恨于其内哉!杜牧之隔江听去,有无限兴亡之感,故作是诗。(徐增《说唐诗》卷十二)

首句写秦淮夜景,次句点明夜泊,而以“近酒家”三字引起后二句。“不知”二字,感慨最深,寄托甚微。通首音节神韵,无不入妙,宜沈归愚叹为绝唱。(李锳《诗法易简录》)

1 关于秦淮河的诗句古诗

关于秦淮河的诗句古诗 1 关于秦淮河的诗词

秦 淮 河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朝杜牧的《泊秦淮》 秦淮河,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金陵烟雨中的秦淮河。秦淮八艳、乌衣巷、王谢故居,秦淮河畔,六朝烟雨中。

秦淮河,是多年来梦中一道纤柔的身形。不同于“软泥上的青荇,油油地在水底招摇”的风姿,秦淮河是内敛的,连岸边的水草,也是怯怯地摇曳。

是受了秦淮河畔那些娇柔的女子的影响吧。古时的气息,在秦淮河的心底,不曾褪色。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据说,秦淮河,夜景是最迷人的部分。

见识过那灯火辉映的河面,迷人则已,却觉得它失了本来颜色。秦淮河合该是纤柔的。

留下过秦淮八艳的影迹,又怎么会不沾染上她们的气息。

2 关于秦淮河的诗词

秦 淮 河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唐朝杜牧的《泊秦淮》 秦淮河,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金陵烟雨中的秦淮河。秦淮八艳、乌衣巷、王谢故居,秦淮河畔,六朝烟雨中。

秦淮河,是多年来梦中一道纤柔的身形。不同于“软泥上的青荇,油油地在水底招摇”的风姿,秦淮河是内敛的,连岸边的水草,也是怯怯地摇曳。

是受了秦淮河畔那些娇柔的女子的影响吧。古时的气息,在秦淮河的心底,不曾褪色。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据说,秦淮河,夜景是最迷人的部分。

见识过那灯火辉映的河面,迷人则已,却觉得它失了本来颜色。秦淮河合该是纤柔的。

留下过秦淮八艳的影迹,又怎么会不沾染上她们的气息。

3 关于秦淮河的诗词

1杜牧的《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金 陵 晚 眺

傅若金

金陵古形胜,晚望思迢遥。

白日余孤塔,青山见六朝。

燕迷花底巷,鸦散柳阴桥。

城下秦淮水,平平自落潮。

3登 凤 凰 台

杨万里

千年百尺凤凰台,送尽潮回凤不回。

白鹭北头江草合,乌衣西面杏花开。

龙蟠虎踞山川在,古往今来鼓角哀。

只有谪仙留句处,春风掌管拂蛛煤。

4 夜游秦淮河诗句

1、泊秦淮 唐 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注释: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

入夜,我将小舟泊在秦淮河畔,临近酒家。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2、秦淮夜泊 宋 贺铸官柳动春条,秦淮生暮潮。楼台见新月,灯火上双桥。

隔岸开朱箔,临风弄紫箫。谁怜远游子,心旆正摇摇。

赏析: 《秦淮夜泊》是五言律诗。贺铸这首诗色调明丽,人们从“春条”‘新月”“灯火”“朱箔”等意象中可以感受到一股温馨的气息,一种优美的清调。

与杜牧的“烟笼寒水月笼沙”《泊秦淮》那样迷蒙清冷,因为它和杜牧诗感叹兴亡、讽喻现实的着眼点不同。3 、七绝·秦淮河锦瑟微澜棹影开,花灯明灭夜徘徊。

一池春水胭脂色,流到前朝梦里来。注释:在琴声中,小船的桨荡起的微波慢慢散开,花灯忽明忽暗,我在夜里徘徊。

一池的水被灯光映射为红色,慢慢的不惊会想到前朝的那些忧愁的事。4、《石头城》唐 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赏析:此诗选取了山水明月加以拟人化的描写,在低徊感叹中充满了对兴亡变化的无限沉思。

诗中淮水指秦淮河。5、《泊秦淮》 唐 杜牧 秦淮河,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金陵烟雨中的秦淮河。

秦淮八艳、乌衣巷、王谢故居,秦淮河畔,六朝烟雨中。注释:秦淮河,是多年来梦中一道纤柔的身形。

不同于“软泥上的青荇,油油地在水底招摇”的风姿,秦淮河是内敛的,连岸边的水草,也是怯怯地摇曳。是受了秦淮河畔那些娇柔的女子的影响吧。

古时的气息,在秦淮河的心底,不曾褪色。古诗中长用秦淮二字来表达对前朝的感慨怀念与借鉴。

5 关于秦淮河的诗词和故事,越多越好

唐代诗人杜牧有诗写道:“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后两句貌似批评“商女”,实则指责寻 欢作乐的客人。

“梨花似雪草如烟,春在秦淮两岸边,一带妆楼临水盖,家家粉影照婵娟”。这是清代戏剧家孔尚任在《桃花扇》中所描绘的秦淮河畔在当时的繁华景象。

唐朝诗人刘禹锡游金陵,看着以前非常显赫而后来又成为废墟的王谢宅第,曾作《乌衣巷》诗一首,慨叹这种历史变迁:“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也住这一地区。夫子庙附近的桃叶渡,据说是王献之迎接其妾桃叶的渡口。相传王献之的爱妾桃叶与其妹桃根乘舟来到这里,王献之来到渡口迎接,并作《桃叶歌》相赠:“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桃渡以王献之的风流故事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又以其“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婀娜”的优美景色使人陶醉。

描写青的烟雾和惨淡的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水和细沙。用两个“笼”字将烟、月、水、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清幽淡雅的景象,使读诗的我们感觉到一种冷清愁寂的气氛,这也是此时诗人心情的写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首句写景,“烟”、“水”、“月”、“沙”由两个“笼”字联系起来,融合成一幅朦胧冷清的水色夜景。次句点题,并以“近酒家”的丰富内涵启动思古之幽情,秦淮一带在六朝时是著名的游乐场所,酒家林立,因此昔日那种歌舞游宴的无尽繁华实已包含在诗人此时的思绪之中。

后二句由一曲《后庭花》引发无限感慨,“不知”抒发了诗人对“商女”的愤慨,也间接讽刺不以国事为重,纸醉金迷的达官贵人,即醉生梦死的统治者。“犹唱”二字将历史、现实巧妙地联为一体,伤时之痛,委婉深沉。

清代评论家沈德潜推崇此诗为“绝唱”,管世铭甚至称其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 题解] 秦淮河是六朝旧都金陵的歌舞繁华之地,诗人深夜泊舟河畔,隔江传来商女《后庭花》的歌声,听着这亡国之音,不禁激起时代兴衰之感,后两句对只知征歌征舞、买笑逐欢,而不以历景为鉴的统治者,给以深深的谴责。

本诗情景交融,朦胧的景色与诗人心中淡淡的哀愁非常和谐统一

这首诗写诗人所见所闻所感,语言清新自然,构思精巧缜密

全诗融景、事、情、意于一炉,景为情设,情随景至

借陈后主的荒*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

感情深沉,意蕴深邃,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身为一名爱国诗人,杜牧看到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对晚唐统治者十分不满,感到唐王朝的政权岌岌可危。在此背景下,作者来到秦淮河畔,看到了淡烟寒水、夜幕朦胧的凄迷景象,听到了商女靡废的亡国之音,大为愤慨。“犹唱后庭花”表面上是批评商女,实则把斗争矛头指向了醉生梦死的统治者。除了忧伤、悲愤、鄙视外,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本诗被录入人教版七上语文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7603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9
下一篇2023-07-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